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血管疾病护理分析_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4-11-23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血管疾病护理分析_护理学专业毕业论文 1护理特点 1.1护理既有共性,又应注意个体化:不论病变的部位在动脉,还是静脉,周围循环受损,组织血液灌注量减少是其共同特征。当血流减少至不能满足组织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时,就会发生组织缺血、缺氧,在临床上表现出许多共同的症状,如患肢疼痛,皮肤色泽、温度和营养状况的改变等,并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出现肢端破溃、感染及坏疽等营养不良的改变。因而动、静脉疾病的护理有一定的共性。同时,每种疾病的病因,发病缓急,严重程度,病变范围以及病情的发展各不相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因而,制定护理措施还应因人,因病而异,注重个体化的差异。 1.2对患者的教育和指导是护理计划有效实施的保障:血管疾病的许多治疗和护理方法有其一定的特殊性,有严格的适应证。如动脉供血不足,患肢应处在低于心脏水平,则症状可以减轻,而静脉疾病则正好相反。弹力绷带对静脉疾患有促使静脉回流和保护、支持作用,但若使用不当,反而会加重血液淤滞。所以保持患肢的组织完整而进行的护理措施是细致而琐碎,贯穿于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患者也必须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和教育,才能配合执行各项护理计划,学会进行长期的自我健康训练。 1.3心理护理:血管疾病引起的组织缺血、缺氧而产生的疼痛是慢性的、长期的,因疼痛而使患者活动能力下降并影响睡眠,情绪也随之变得易激动或抑制、沮丧;病情恶化,出现长期不愈的溃疡,组织坏疽需要截肢,多次住院以及日益增加的医疗费,或因淋巴水肿,所致的畸形外观等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冲击。因此,心理护理是患者整体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血管疾病共有的护理问题及解决措施 针对血管疾病因循环受损所导致的组织缺血这一共同特点,护理的首要目的是促进循环,减少组织缺血或阻止其进一步的发展。其次是解除因缺血造成的疼痛及预防组织营养不良可能导致的溃疡和坏疽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问题,以及对患者进行有关疾病知识和护理技术的教育和指导,可以保证所有护理措施能顺利而正确的实施和坚持,更好地达到控制病情和预防并发症。 2.1组织灌注不足 2.1.1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慢性动脉功能不全者,侧支循环不足直接影响组织的灌注,患肢缺血性疼痛会限制患者的活动,不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患肢肌肉将因供血不足和废用而萎缩。有计划、循序渐进地进行锻炼,增加肌肉的活动能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增加末梢组织的灌注。常采用行走锻炼和Buerger练习。根据重力作用安排合适的体位,也是一种重要而简单的促进末梢供血的方法。 2.1.2戒烟与稳定情绪:尼古丁及情绪波动等均可使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管痉挛,应力助患者戒烟,同时饮食上少饮或不饮含咖啡因类的饮料。讲清利害,使患者主动配合。 2.1.3避免患肢受压:紧身的衣物,双腿在膝部交叉坐位,腘窝下垫东西以及过度屈髋等,都能压迫血管,影响动脉供血,应尽量避免。 2.1.4注意保暖:暴露在寒冷的空气中和直接接触冷物品等均可引起动脉收缩或痉挛。应保持居室温度适宜,避免接触冷水。寒冷季节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肢体露在外面,衣裤及鞋袜要宽松、柔软。 2.1.5保护患肢免受损伤: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肢,可能受轻微刺激即能发生经久不愈的溃疡,因此,应避免搔抓和用力擦洗患肢。已出现水泡、溃疡或坏疽者, 应保持局部清洁,积极治疗。严重供血不足的患肢避免用热水洗浴,以免增加组织代谢,加重组织缺氧,使病情发展,症状加重。 2.1.6饮食:动脉硬化性疾病或糖尿病患者应坚持低脂和低糖饮食。 2.2静脉回流障碍 为达到减少静脉淤滞,促进静脉回流及减少患肢水肿的目的,护理措施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2.2.1体位:利用重力作用安排体位,患肢应高于心脏水平,避免同一姿势站立过久,必须站立时,应不断屈伸患肢,以借助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回流。 2.2.2锻炼:下肢静脉疾病可适当进行平地行走锻炼,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静脉回流。 2.2.3其他:经常站立或坐位工作的患者,应裹弹力绷带或穿弹力袜。 2.3改善疼痛症状:增加组织灌注量和促进静脉回流是解决疼痛的根本措施,护理措施如果得以实施,将会有效地减轻或缓解疼痛。此外,疼痛常在活动后发生或加重,故多表现为少动,还会出现睡眠不佳,使患者变得烦躁,易怒或抑郁,不能积极参与和配合护理人员执行锻炼计划。因此,适当适时地给予止痛药物,会促进活动增加,易得到患者的合作,从而使护理措施更容易实施而有效。同时结合非药物性止痛疗法,如松弛、诱导及生物反馈等,可以增强止痛药的效果,减少止痛药物使用次数,以防成瘾。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