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浅析《寒夜》_汉语言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07-17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浅析《寒夜》_汉语言文学论文

浅析《寒夜》
[摘 要] 《寒夜》描写了自由恋爱的知识分子家庭如何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破裂。这个寒气萧煞的悲剧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重庆,时间是抗战胜利前的一年间,描写了一个“小人物”及其家庭的悲剧。这是那个时代人们常见的凡人小事,作者真实的加以揭示,揭露了病态社会的黑暗腐败,为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小人物喊出了痛苦的呼声。控诉为了金钱地位所控制的旧社会、旧制度。通过这一家人生离死别的悲剧,为我们展示了一副抗战末期普通知识分子的悲惨生活图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生活侧面及它的本质特征。青春的消失,理想的破灭,人性的扭曲,还有中年成熟背后的悲哀......这部作品所展示的一切都了无生气,读来令人心情沉重。

[关键词]人物心理 情节设置 现实世界 心灵世界

《寒夜》是巴金继《家》之后又一部成功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写成于1964年底。和以往他的那些小说不同的是,《寒夜》的构思原型不是来自作家自己的生活经历,他是在新婚不久仍沉浸于甜蜜的幸福之时,纯粹靠想象构思了这个家庭破裂的辛酸故事。故事讲述的是抗战时期的重庆,汪文宣和同窗女友曾树生相爱结婚。文宣的母亲思想守旧,不满这种自由恋爱的婚姻,经常辱骂树生,指责由于她的迷惑导致文宣瘦弱多病,并要把她赶出家门。文宣为缓和矛盾只好让妻子暂住宿舍。文宣在文化公司做校对,薪水很低,生活艰难,身体越来越坏。树生为减轻丈夫的负担,在银行找到工作。她一向持身严谨,但为了生活,对银行中人也不得不作些委婉的应付。岂知文宣对此产生疑心,十分痛苦,汪母更借此扩大事端。树生为避免流言和安慰丈夫,自动搬回家中。不久,银行因战事告急,迁往兰州,树生为生活着想,离开丈夫和儿子小宣,随同前往。她每月寄钱回家并常与文宣通信,但汪母认为树生的钱来得不干净,责令退回,文宣遂暗存银行,以备不时之需。此后,文宣失业,生活困苦,吐血更甚,但一直未告知树生。一年以后,当文宣病危时,才动用那笔存款,但终因无法医治,于抗战胜利之际病逝。在草草殡葬后,老母孤儿启程返乡。当树生回家探亲时,早已人去楼空。在一个寒夜,她独自来到丈夫墓前哭祭,悲痛欲绝。最后,形单影只地消失在凄迷的寒夜里。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