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数据为什么会不准确呢?

CMO-首席物料官

经济 管理
程晓华(JohnCheng),山东平度人,全面库存管理(TIM)咨询独立顾问,《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ITO)》课程创始人、讲师,1995年开始接触MRP,在Daewoo、IBM、Flextronics、Accenture等世界500强企业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多年;个人专著:《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决战库存》、《制造业全面库存管理》、《全面库存管理数学分析》等,个人邮箱johnchengbj@126.com,订阅号:ITOOTD

摘自《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经典版(啄木鸟版、第五版)第4章

程晓华

2023-9-16

为什么库存数据会出现那么大的差异呢?

根据经验,大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ERP主数据的设置与维护问题。

我们知道,ERP数据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所谓的Master Data,也就是主数据,如BOM(Bill of Materials)、加工中心、工艺路线等。主数据一旦设定,我们就轻易不会更改它;另外一类就是所谓的Transactional Data,也就是日常交易的交易数据。如果主数据出现问题,就自然会影响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如BOM说某个产品需要某个物料是4个/件,结果实际生产是每件产品需要这种物料5个/件,那么,你的库存数据就一定会出现问题:你按照每件4个的需求量进行投料,等到成品或半成品下线做回冲(Back Flush,MRP在生产完工后扣减WIP的物料消耗)的时候,系统就会只扣掉4个物料,而你实际是用掉了5个,那么车间WIP就会出现物料短缺或者盘亏的情况。

2BOOKS.png

另外,采购提前期(Lead Time,LT)、采购交付频率(Delivery Frequency)等,都属于主数据的范畴。这些数据不准确,都会影响到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当然,这些主数据主要是影响在途库存(Open Purchase Order, OPO)数据的准确性。

第二,由于收发货而导致的差异,也就是所谓交易数据本身导致了库存的动态差异,这可能是人为的错误,也更有可能是理论上称之为“物流与信息流分开了”,实践中我们所说的“借(料)就是偷”。

第三,由于呆滞、不良等原因的出现,相关人员没有及时调整库存而导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MRB(Materials Review Board,物料评审委员会)物料没有被及时判定并转移到相应库位,导致库存状态不确定,MRP结果存疑。

还有一种比较隐性的差异就是采购订单PO发出后,供应商承诺的数据没有被采购员及时维护,从而导致未来可用库存(Available to Promise,ATP)数据的差异。譬如说你的采购员发出订单后,一般情况下,应该要求你的供应商针对PO的每一行,在一定时间内(如订单发出后的24小时之内)进行承诺。如果供应商没有及时承诺,采购员就无法在ERP系统里面维护这个承诺;如果供应商承诺了,而采购员没有及时录入系统,那么你也无法及时得到这个未来可用库存的数据。而这个未来的库存数据恰好对于计划员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当他需要给客户新的订单进行承诺的时候,同时这也是本书第五章中提到的“物料计划的三条曲线”中的第二条曲线。

与交易数据准确性有关的另外一个关键影响因素是生产投料方式的不同(Push or Pull – 推式发料还是拉式发料)而导致的差异,这个问题我们在本书第七章谈到关于车间在制(WIP)控制的时候有比较详细的论述,这里暂且按下不提。

作者程晓华(John Cheng),全面库存管理(TIM)咨询独立顾问,《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讲师,《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第1/2/3/4版,经典版(第五版、啄木鸟版)已于2023年7月上市,当当网、京东、新华书店等皆有销售)》、《首席物料官》、《决战库存(大陆及港台版)》、《制造业全面库存管理》、《全面库存管理数学分析》著作者,邮箱:johnchengbj@126.com TIM订阅号:ITOOTD


0.5711 16 0 关注作者 收藏 2023-09-17   阅读量: 1279

评论(0)


暂无数据

博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