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裸奔的中国农业大学学术明星朱毅教授:令人触目惊心的学术腐败

近日,方舟子撰文《呼吁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撤销中国农大副教授朱毅的博士学位——朱毅博士学位论文造假案》,揭露了中国农业大学学术明星朱毅副教授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但令人深思的事实。感兴趣者可自行搜索其文。管中窥豹,借此可以了解大陆学术界是怎么瞎搞和玩弄学术的。比如:
1.朱毅1994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之后留校当了5年团干部(到2001年),其间(1999~2002)在职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专业读了一个法硕士,然后在2003年突然就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读博士去了,研究微藻光合放氢的生理生化调控及生物技术。如此跨界难免让人怀疑。
2. 对照朱毅博士论文以及依据此文撰写的文章,可以知道朱毅涉嫌造假:。(一)p.124,表5.5第二列的数据中,6个数据中,有4个的标准差(SD)竟然都是0.1。如果说这是因为四舍五入导致的,另两个的标准差却又分别是0.08和0.01。鉴于标准差的字体与其他数值明显不同,可以推测它们是随便加上去的。(二)p.123表5.3,与其AMB论文的表1,展示的是同一组实验的结果,但是奇怪的是,它们的数值虽然相近,却全都不一样,例如第一个提取效率的数值学位论文是92.00±1.96,而AMB论文是91.00±2.96,难道朱毅把同一个实验做了两遍,一遍的数据用来写学位论文,另一遍的数据用来写期刊论文?(三)p.123表5.4,与其AMB论文的表1的头两列数据,展示的也是同一组实验的结果,但是学位论文上的数据都是约数,例如1.2~1.5,而AMB论文上的则是精确值,例如1.36。如果这只是数据处理方法不同的话,那么大肠杆菌这组数据的pH,是如何从学位论文上的8.0~9.0变成了AMB论文上的5.72?
3.朱毅还在学位论文中大规模地抄袭他人的论文、新闻报道、课文而没有注明,可以说其论文大部分就是从网上搜索、复制、粘贴而成。例如在抄袭台湾学者的文章时,连“吾人”这样的说法也一并拷贝。
4.朱毅论文的实验设计非常怪异。例如,由于衣藻有鞭毛,会移动,朱毅认为这具有动物特征,于是竟想到要用动物激素来处理它,看会发生什么变化。这就好比看到扎小辫的男人就要检查一下他有没有子宫一样。
5.从朱毅的博士论文看,此人统计学一塌糊涂,却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药食兼用食品的保健功能”和“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
6.朱毅发表的第一篇英文文章以其丈夫作为通讯作者,但她丈夫研究工作(地球化学)和此文一点关系也没有。正式发表文章中通讯作者H.B.Ji,此人是朱毅的丈夫,当时在首都师范大学当教授,专业是地球化学,与该论文的研究内容(螺旋藻藻蓝蛋白质的提取方法)毫无关系。按学界惯例,通讯作者就是课题负责人,是知识产权代表者,为什么首都师范大学的地球化学专业教授能去植物所领导生物技术的课题?如果他有如此天才,为何在原稿中他连挂名作者都不是,在发表稿中却突然变成了最重要的通讯作者,论文的知识产权也从植物所转移到首都师范大学?
7. 朱毅没有受过多少基因工程学术训练,却在中国农大招生基因工程博士研究生。甚至在招到县长读她的研究生时也要炫耀一下。县长有时间攻读研究吗?何况攻读的是涉及大量实验的研究生?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
院校老师推荐 一对一咨询 帮你科学报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