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教学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stata视频教学,周广肃版本的。非常有用。原来的链接失效 Stata专版 791752004 2013-2-26 934 60932 cxy晴 2022-12-18 17:29:27
重新上传的ArcGis视频教学资料1.2G!史上最全,限时免费,值得拥有! attach_img 区域经济学 匿名 2013-4-4 428 48470 如果我兜里的两块钱还在 2022-5-24 10:14:15
Eviews视频教学资料大放送!(新年特供) attach_img EViews专版 crystal8832 2013-2-14 470 45218 地瓜! 2020-6-2 10:03:14
【独家发布】财政学课件PPT attach_img 休闲灌水 风雨山晨 2013-6-9 7 3776 lilyhigh 2014-10-21 11:24:52
【独家发布】战略成本管理PPT attach_img 管理科学与工程 风雨山晨 2013-6-10 10 18851 bluesmoon 2014-6-7 08:22:19
悬赏 求SAS教学视频 - [悬赏 1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leihengzhishang 2013-1-31 2 3181 gragra11 2014-3-14 14:17:16
上海财大财务会计双语教学PPT attachment 会计与财务管理 pccnoble 2013-6-2 2 3097 玥萐 2014-1-6 13:52:14
悬赏 【平新乔 十八讲】教学视频 - [悬赏 15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bill_NX 2013-8-12 3 1361 dxlwx 2014-1-4 17:51:39
石油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视频,高清三分屏经典! attachment 微观经济学 lovezbird 2013-8-9 0 2722 lovezbird 2013-8-9 11:37:43
【独家发布】中德学院——财务管理MBA讲义-什么是财务管理PPT attach_img 会计与财务管理 风雨山晨 2013-6-10 0 2740 风雨山晨 2013-6-10 14:22:12
【独家发布】钭志斌《公司理财实务》自测系统 attach_img 版权审核区(不对外开放) 风雨山晨 2013-6-9 0 1305 风雨山晨 2013-6-9 22:50:30
四级作文范文1999年6月到2010年6月 attach_img 外语学习 风雨山晨 2013-6-8 0 1821 风雨山晨 2013-6-8 12:26:19
悬赏 求《数学课堂教学技能与微格训练》王晓军 电子版 - [悬赏 20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爱TA 2013-6-4 0 676 爱TA 2013-6-4 15:36:37
时间序列分析 SPSS论坛 空中成客 2013-5-18 2 887 空中成客 2013-5-20 12:17:01
2013年春季中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开发辅导培训班通知 案例库 zhujun1978 2013-4-28 0 3132 zhujun1978 2013-4-28 22:12:18
谁有财务会计的视频教学 会计与财务管理 婉贞 2013-4-5 0 1100 婉贞 2013-4-5 22:49:38
2013年“全国会计专业教学年会暨‘财务会计’教学研讨会” attachment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xiaolang 2013-3-7 0 4579 xiaolang 2013-3-7 12:39:23
职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新思路——考证促学-----职业教育论文 论文版 cai23567 2013-2-20 0 2422 cai23567 2013-2-20 23:32:10

相关日志

分享 下学期继续计量经济学教学
西门高 2017-6-10 12:23
下学期继续教授计量经济学
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华师大 常微分方程教学视频
hylpy1 2016-10-30 13:49
http://math.ecnu.edu.cn/jpkc/cwffc/djxsp.html 微课程教学视频 倪维明教授 教学录像( 前半部分 、 后半部分 ) 汪志鸣教授 教学录像( 高清 、 标清 、 低清 ) 毕平副教授 教学录像( 前半部分 、 后半部分 )
2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优秀到卓越】为什么有些人很聪明?他们遇到问题后的思维方式与我们差别在哪呢?
falvniu 2014-12-30 19:23
转自:百度教育 北大被虐了三年,有三点感触尤深。思考了很久那些”聪明“到底触动到我的是什么,以下说的可能很抽象(而且都跟理工科有关),但都是亲身感受。 第一, 聪明的人对“难”更钝感,这意味着他们可以更轻松地面对陡峭的学习曲线。 打个比方,如果把学习曲线看作一道陡坡,对于他们来说可以 减掉30°的倾角 ,虽然走的未必快,但是很轻松。比如说同样没有编程基础,我会觉得 rainmeter 编程太麻烦而放弃,但同学 L 就觉得简单,花了一晚上搞定。虽然之后我花了一晚上也可以搞出来一个桌面,但是我深刻地认识到我和他对“难”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同样的过程适用于 ps , matlab , c , fortran , latex 等等,还有 asymptotic method , laser diagnos e等等。哪怕和聪明人花掉一样的时间可以学到同样的东西,但是对我而言,这些东西难,对他们而言,不难。而且往往是他们可以花更少的时间学的更多更透彻。我想究其根本,在于他们实在太习惯这种程度的学习曲线,身经百战。不过这一点的好处在于,这是可以后天锻炼的。被虐到后来,看到很多东西很麻烦很想放弃,想到身边的同学如果看到这些应该会觉得很简单吧,咬咬牙也就学下来了,虽然学得真是非常辛酸…… 第二点在于他们可以更长时间地保持清晰的思维,专注地思考。在一件事情逻辑链很长的时候,我往往要断掉很多次,复习很多次,才能把这条线贯通,但是有的人就可以抽丝剥茧,慢条斯理地一步步把逻辑搞清楚,直接推理出结果。 举个例子,一道数学证明题,我知道条件和结论,要写证明过程。然后我开始想从条件出发,可能用到定理A,那么那我还需要证明 B ,然后 C ,然后 D ,然后有点难,先缓缓。接着从结论倒推,我应该用到了定理 E ,但是还需要证明 F ,然后……然后就断了。我已经搞不清楚我在证什么了,我头脑已经乱掉了,内存不足:前面的忘记了;主频不够:后面的推不动了,然后一遍遍复习推理的过程,熟悉了之前的步骤,才能继续往下。但是这些问题对于一些人就很轻松,第一次看到题,就可以很轻松地讲给你听。头脑很清楚,条理分明,逻辑有力,无法反驳。我曾细问过很多次中间思考的过程,最后的感触就是聪明的人 只需要最基本的一条引理就可以脚踏逻辑凌空而起 ,而我需要一条实在的梯子。这一点不仅是在面对难题的时候,生活很多细节就可见端倪,类似的例子见《理想国》。 第三点在于他们见过更本质的东西,或者说他们习惯于把握更本质的东西。 物理的运动学对他们而言只是说了一件事情就是 f=ma ,剩下的只是数学;对流,传导,辐射说到底就是类似“不平则鸣”的一件事情,方程记不得了按常识推推也就推出来了;流体力学最后就是搓出来的涡;一阶的偏微分方程就是流线等等。不背公式,不背推论,常识加数学,就构成了他们的整个物理学框架。 最后的状态就是,他们稳稳站在常识之上,靠着强大的吸收能力和清晰的逻辑,一骑绝尘,直至肉眼不可见。 区别就在于,聪明的人在他们的脑海中有一个更科学、精密、高效的“抽象地图”,这个地图里面存储的不是地标、边界、线路,而是概念、知识、事实和程序。他们跟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既拿着一张信息又多又全的好地图,又特别会从这些地图中高效提取与组合信息。 从题主有限的表述里面,我想先针对我下面的的答案里提到的“聪明”进行一下界定: 评价“聪明”与否的标准并不完全依靠智商,而是看其能否比较高效准确地解决自己所面对的独特难题。 “聪明”的人不是在生活中每一个方面都聪明,我更愿意将他们看做某个或某些领域的“专家”。 这里不探讨遗传因素。 下面,我们先来体会一下两者的区别。 一列火车在穿过一座横跨山谷的大桥时,火车上的一个旅客从窗口丢下一块石头,请问,这块石头的落点会在哪里? 本实验于1984年,由 McCloskey 与 Kaiser 对大学生被试加以测试。 正确答案是——呈抛物线坠落,除了重力外,石头同时还有与火车同向的初始速度需要考虑。 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石头会垂直下落,事实上我在看书看到这个实验的过程中,也是这么想的——太不聪明了。 在“聪明人”的头脑中,有效解决问题(尤其是擅长方面的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和普通人拉开差距的地方有如下这些: 识别问题相关信息 :高中时,有一次数学考试的一道几何题,很多平时的数学优等生都做错了。原因出人意料的简单——题干里给出的一个看上去很重要的信息,其实根本就跟解这道题没关系。不少平日里仔细谨慎的生拉硬扯的在自己的解题过程中使用了这一条件,反而导致做错了题。考试题里,一般没废话,但是实践生活中的很多难题,同时又复杂又简单,聪明人可以更好的提取当前问题情境内,与问题真正相关的信息。 语义理解 :例如,我老婆骂我:“你难道不知道自己竟然一点都没有不残酷不无情不无理取闹吗!?”如果我能神速反应过来应该合理应对,那我是聪明人。聪明人对很多情境下的话语有一种类似“撅起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的瞬间直觉,进而顿悟解决方案。给我看源代码不如杀了我痛快,如果让 @赵世奇做,情况应该会好很多,因为在这方面,他是专家,我不是。 整体表征 :听明白一句话未必就看透了整个问题,很多情况下,不是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聪明人会调动更多“心理地图”中的内容来合理解决问题。比如鸡兔同笼问题,你是可以靠二元一次方程一类的基础数学知识使劲儿算出来的,但是有更聪明的解法:鸡和兔共15只,共有40只脚,鸡和兔各几只?假设鸡和兔都训练有素,吹一声哨,抬起一只脚,40-15=25。再吹哨,又抬起一只脚,25-15=10,这时鸡都一屁股坐地上了,兔子还两只脚立着。所以,兔子有10÷2=5只,鸡有15-5=10只。 问题归类 :就像在世界地图里面找“北京”,你需要先找到“中国”的大概位置。在心理地图里面,找“产前抑郁症”相关的问题,聪明人不会第一反应就把知识体系和上面提到的整体表征直接定位到“气象学”去,相应的,他们会直接定位到“心理学”,甚至能直接精确定位到“临床心理学”,进而增加解决问题的效率。这就是考验你头脑里心理地图的信息量、精度、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地图理解程度的时候了。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看了题目的前几个字就能意识到这道题是要考“重力加速度”这一概念,进而在读题解题的过程中刻意地关注与重力加速度有关的信息,甚至主动地间接寻找缺失信息。同时,还有一些学生直到读完了全题,才激活了相关的心理地图。不过在这一点上,还有两点需要额外讲:一是问题归类训练有助于成绩提升。1995年,我母校西南大学的张庆林老师的研究证明,在把36道简单数学题(加减乘除)做完后并加以分类的一组学生,比单独做完这些题目的学生最终在类似数学题的测验中成绩要好。二是过度自信可能导致问题归类失败,比如你女朋友找你说 XX 买了个新包包成天炫耀,你错误地把问题归类成“需要共情”,于是和女友同喷 XX ,其实可能是女友自己也想要个新包——是“想当然”让问题归类错误,到了应该提升心理地图精度的时候了。 类比思维 :这有点儿像人们通过蝙蝠研究出了声呐。聪明人是擅长通过案例类比来解决问题的人。 Gick 和 Holyoak 在1983年的研究发现,给被试提供两个类似的问题情境,比只给被试提供一个情境,更有助于被试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心理地图的信息量 :我妈表扬过我的一个远房叔叔:“ XX 真是聪明,麻将打得那么好。”我的小学老师也表扬过我的一位同学:“ XX 真是聪明,象棋比一般大人下得好得多。”甚至在火车上,下铺也表扬了对面儿的哥们:“兄弟你真聪明,没见过斗地主比你打的好的。”1973年, Simon 和 Chase 对象棋大师和象棋新手进行了专门的科研——象棋大师可以很快回忆5万个不同的典型象棋定势,这里面每一个,他们靠几秒就能回忆出每一个棋子的位置,和可能的操作走向。——我想,麻将、象棋、斗地主应当同理。在他们脑海里,牌面、棋局如同我们脑海中所存储的词汇。就像我问你“香蕉”的单词是什么,你可以很快地说出来是“ banana ”而非“ nababa ”。所以,聪明人,都是有干货的——不是全靠天赋。 心理地图的目录 :聪明人有一个更适合解决问题的从心理地图内提取信息的结构。就像行政区划图不能很好回答你关于某个地点的海拔有多高这类问题。聪明人的信息以一种更好地方式存储着。 Chietal 在他的实验里,让大学生和他们的教授给一些基础物理问题进行分类,大学生的分类典型结构之一是依靠涉及的工具:用到斜面,用到木块,用到杠杆,用到波。他们的教授的分类方法就高贵冷艳多了:能量守恒问题,坐标变换型牛顿原理问题,加速度相关的牛顿原理问题,力平衡状况下的牛顿原理问题。您觉得,哪个更显得“聪明”? 那么,想变聪明哪家强? 创作式思维教程( Productive Thinking Programs ),来自于 Covington 。主要给孩子用,通过侦探故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 问题解决模式( Pattern of Problem Solving ),来自 Rubinstein 。主要给大学生使用编制的,通过主要来自工程学和数学领域的问题,依靠10周时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CoRT ( Cognitive Research Trust ),来自 De Bono 。主要面对学生可能在校外碰到的具体问题情境。 思维工具强化教程( Instrumental Enrichment ),来自以色列的 Feuerstein ,是目前最广为人知且研究广泛的思维技能课程,主要面向有一定认知或情绪障碍的青少年。 普通人同所谓“聪明人”之间的差距,在我看来,大抵如是了。 再次强调,这里的“聪明人”真的不是已经混到出人头地的成功人士,而是指在特定领域有超过一般人解决问题能力的相关专家。 【张子帅】 在北大的时候,听过张维迎教授讲博弈论,老实说,也不怎么出彩。 在国外的时候,听了很多诺奖得主的讲座,老实说,真不比我本科时候一个讲师讲的更加生动精彩。 今年年初,我听完2010年化学诺贝尔奖得主铃木章的演讲后,我去后台找到他,谨慎的问,“请问,我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像您一样优秀的化学家?”类似的问题,我问过很多在各个领域有过杰出贡献的人,包括以上的张维迎,郎咸平。 铃木章教授的原话我已经记不大起来了,大概是:“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真正的聪明人,敏于事而讷于言,胜于我们的地方在于:透过现象,以全面的视角去尝试探究事情的根本原因。 就像再年轻一点的时候,遇到事情,总是先大发宏论,书生意气,大抵如此。 慢慢的,才发现,即使是生活上最轻微的一件事,从成因到过程最后到结果和影响,以及今后的经验教训,总结反思,岂是一句两句就能盖棺定论的? 等到我们积累了足够的知识,有了足够对以往类似事件的预判,然后才 能有一个相对准确的想法,这个过程,不要说,只是用看,去思考,去聆听,去沉淀,去反思。 不要做第一个发声的人,谋定而后动,如此而已。
0 个评论
分享 Pipeline Pilot的教学培训素材
akta 2014-10-6 20:23
Fundamentals of Pipeline Pilot full-day Administration of Pipeline Pilot half-day Advanced Data Modeling half-day Advanced PilotScript half-day Cheminformatics full-day ChemMining half-day Data Modeling half-day GeneExpression half-day Imaging half-day Interactive Reports (Forms) full-day Integration half-day Molecular Toolkit half-day Plate Data Analytics half-day Reporting half-day R Statistics half-day Sequence Analysis half-day Text Analytics full-day Web Port - SharePoint half-day
个人分类: 学习笔记|0 个评论
分享 14年内发表并能收刊的部分国家级/省级普刊
顾编辑 2014-8-2 16:53
每年职称的评定或毕业都需要发表相应数量的论文,因忙于教学或毕业等事情而错过了论文发表的最佳时间,急用时不知如何找到最适合的刊物,为此我整理了目前能年内发表年底前收刊的各领域部分省级、国家级普刊目录,以便给各位作者提供一个选择参考。 (国)标注为国家级期刊,无标注为省级期刊 收教学、教改 方面文章的期刊: 《中国校外教育》(国) 《中学教学参考》《中小学电教》《文教资料》《学周刊》《新校园》 收化学方面文章的期刊: 《科技传播》(国) 《化学工程与装备》 《河南科技》 收工会、思政、图书馆、历史方面文章的期刊: 《 中国职工教育 》 (国)《科技创新导报》(国) 《黑龙江史志》 收电脑软件方面文章的期刊: 《电子世界》(国) 《中国新通信》(国) 《无线互联科技》 《电脑知识与技术》 收医学方面文章的期刊: 《中外医疗》(国) 《现代诊断与治疗》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收科学技术方面文章的期刊: 《科技与企业》(国) 《硅谷》(国) 《科技视界》 《 科技创新与应用 》 收文艺体育方面文章的期刊: 《北方文学》 《文艺生活》 《当代体育科技》 收经济、金融方面文章的期刊: 《现代商业》(国)《管理学家》(国) 《金融经济》《今日湖北》《经济研究导刊》《知识经济》 综合类期刊: 《才智》 《职业技术》 《现代企业教育》 如有疑问可咨询 QQ : 2500949844 顾编辑 特此声明: 1. 以上所推荐的合作期刊均为正规、合法的双刊号刊物。 2. 以上所推荐的合作期刊均可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进行查询。 3. 以上所推荐的合作期刊均可在中国知网或万方数据库进行查询。
3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精算模型参数估计教学视频
guyanqiang 2014-4-7 16:04
怎么上传视频呢
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教学和科研方向冲突该怎么办
shijunhongnmg 2013-9-1 08:01
教学和科研方向冲突该怎么办?
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转帖自严文蕃教授 《我在美国当博导》之 美国的博士点 博士的教学与录取
yeebai 2012-10-30 18:00
第一,申请博士点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美国博士点的审批也有一系列的要求,但从大的方面来看,至少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 一是要能够开设出一系列非常合理的博士课程;二是要有一个专业化的教授团队。 在美国,做博士是从系统地读书开始的。也就是说,博士生首先要修完所规定的博士课程,通常在3年内完成。这一点与中国培养博士生的常规模式极为不同。尽管有些课程在本科或者硕士阶段已经修过,甚至课程名称都是相同的,比如“教育基础”(Foundation of Education)可能在本科阶段、硕士阶段和博士阶段都开设,但是,其深度和广度都是不同的,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同。从课表的标号来看,同样的课程名称,在本科阶段是400号以下,硕士阶段可能是500号上下,而博士阶段则是900号了。美国一般大学对博士的修课要求是50~60个学分,大约要修完至少15门以上的博士课程。正因如此,课程设置就显得至关重要,它直接决定了博士生培养的规格与水平,自然也就成为博士点申报中的核心内容。一般来说,博士课程可以分成几个不同层次、不同系列的课程模块,比如,就教育政策研究方向的博士课程而言,可以包括教育的基础课程、研究方法类课程、教育社会学课程以及教育经济学课程等几个大的模块。 设计合理的课程固然重要,谁能教授这些课程似乎更为重要与现实。所以,是否具有一个强有力的教授团队就成为博士点建设中的另一个关键成分。在美国,大凡能够指导博士生的教师,无论他是教授或副教授,都可以称之为博导。博导与教授的级别没有直接关系,只与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有关,即指导博士生。教授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开设相应的系列课程,全程参与辅导博士生的学习与论文写作等工作。一个教授团队需要多少人才算达标呢?对此并无固定的人数要求,这要根据开设课程的数量、专业方向等的不同来确定。 第二,怎样衡量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一旦博士点建立了,之后的工作就是如何培养符合要求的高水平的博士生。可以说,博士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是衡量其学习成效的最终依据,但是,毕业论文毕竟是一个结果性的指标,而对博士生在学期间的过程性评价也是非常必要的。美国大学要求博士生在实际着手做毕业论文之前,必须通过所规定的考试,否则没有资格申请做毕业论文。这种模式与中国截然不同。中国学生从小就接受各种形式的考试,直至高考这个决定命运的最重要的测试。此后的考试就越来越少,相对重要性似乎也越来越小,到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阶段,几乎就没有特别重要的考试了。当然,最近中国教育部对研究生入学考试也进行了改革尝试,试图严格规范研究生考试制度,探索实行全国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总体来看,美国的考试模式与中国恰恰相反。美国的教育不主张在低年龄阶段过多地进行考试,以免损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喜欢学校。到了中学以后,对学生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希望学生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从而进入到一所好的大学。到了大学或者研究生阶段,其考试铺天盖地,难度也越来越大。没有刻苦的学习态度,没有一定的应试能力,很难通过考试,自然也就无法获得相应的学位。宽进严出可以说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 作为博士,需要接受哪些类型的考试呢?以我所教的学校来说,有两场具有挑战性的考试: 一场是博士资格考试(candidacy exam),另一场是综合考试(comprehensive exam)。 博士资格考试一般在一个学年以后或者一个学期以后进行。之所以比较早地进行此类资格考试,其目的是对所有博士生进行及早的筛选,让学生和教授双方更为准确地了解是否适合继续攻读博士,以免读完三年的课程却无法毕业。考试有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 笔试为闭卷考试,大约持续4~8个小时,考试内容虽然与所学课程有关,但因涉猎领域广泛,也令考生无从准备,只能详细研读有关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考试的时候不允许带除了简要提纲之外的参考资料和参考书,而且考试之前所有的题目学生都是不知道的,只是在考试之前有一个大题目让你进行准备。无论对哪个考生而言,这种高强度的考试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对于中国学生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语言的障碍。哪怕你的英语再好,面对这样的限时考试恐怕也很难找到你的优势。考试对于写作的要求很高,通常是学生得到题目之后用计算机进行答题。有些中国学生说,“我在打字的时候无法思考,而在思考的时候又打不了字”。面对学生这样的要求,我们会允许他们用手写的方式答题,个别美国学生可能就会抱怨这样做有失公平。那我会告诉他,我们没有要求你必须用计算机答题,你也可以采用手写的方式进行答题。实际上用手写的方式答题已经处于一定的劣势了。因为用计算机答题,通常我们可以使用微软的word软件,通过软件自带的拼写检查和语法检查的两大功能,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优势;此外,计算机写作的卷面整洁度是手写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考试的这样一个紧张的场景下;还有一点就是,手写的卷面在阅卷的过程中很容易被阅卷的教授认出来,因为试卷在阅卷的过程中虽然是匿名的,但是手写的字迹是每个人特有的,因此教授可以通过字迹来对试卷进行识别,因此评价就带有一定的个人倾向性。 笔试之后进行口试,这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机会,把笔试部分尚未阐述清楚的问题再重新论述。同样,口试阶段的学生往往也要做充分的准备,以便利用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的真实能力,或者弥补笔试的不足。有些中国学生担心自己的发音不纯正,其实大可不必为此担心。 假若学生没能通过这第一场资格考试,还有机会补考。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如果美国学生没能通过博士资格考试,他会告诉你“Thank you, Byebye”,至此他可能放弃继续攻读,因为他认为教授对他不予认可,或者自己不是做博士的料。两种原因都让他觉得继续补考是毫无价值的事情。但中国学生多数情况下会争取第二次考试机会,因为无论是从颜面方面还是奖学金方面,或者从对专业的执著与对自己能力的自信等方面,都让他们无法轻易放弃。自然,中国学生坚持了,并胜利了。 有关博士资格考试中的语言障碍问题,这也是历来困扰中国学生的最大的问题。对于英语的语言能力来说,无外乎听、说、读、写这四大技能。就我个人的体会而言,听是不用担心的,因为美国的英语环境是不需要你担心英语的听力问题。说也不应存在问题,因为在美国,多元化的社会人群也注定了多元的发音,真正纯正的英语固然令人向往,但带有口音的英语在美国比比皆是,是可以接受的。关键并不在于发音,而在于如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因此博士资格考试对于中国学生最难的地方就是如何用英语来进行学术写作。可能同一个题目,用中文我们可以表达得很好,但是换成英文,很多学生就不知道如何进行表达了。 综合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综合分析、应用的能力,是对博士生所学课程的一次全面考核。以我个人参加心理学博士的综合考试为例,总共参加了3天的6场考试,内容涵盖了所学过的心理学的所有课程。目前有些学校对综合考试进行了改革,允许学生以公开发表的一篇论文来取代综合考试。但鉴于发表论文也非易事,所以,综合考试仍是目前考核学生的一种主要方式。 反思美国博士阶段的考试制度,也能够发现其中所蕴涵的合理内核。我们都清楚,美国的教育一直反对背诵,这在小学阶段极其明显。但是,到了大学和研究生阶段,知识储备却成了学习中的要事。如果博士生不能对所学专业的知识驾轻就熟,烂熟于心,信手拈来,融会贯通,未能形成该学科专业的系统知识体系,那么,无论对于后续的论文选题、文献综述或是研究,还是对于将来作为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他都无法胜任这些工作。应试能力是博士生闯关的基本条件,货真价实的博士是需要到考试的熔炉中锤炼一番的。就我个人体验而言,考试的磨炼虽然艰辛,但对我后续的专业成长无疑是极有助益的。 第三,如何监控博士生培养的质量体系? 从大的方面来看,美国有各种各样的中介组织来监控博士培养的质量。例如最有威望的一个组织是美国大学联合会(AAUP),该组织在1900年由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4所主要培养博士生的著名研究型大学的成员组成。美国大学联合会相当于一个一流研究型大学的俱乐部,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监督博士教育的质量,建立评价标准以及博士点认定的条件,等等。经过多年的发展,一些地区性的认证机构也参与到质量监控活动中来,从而在更大范围内保证了博士生教育的质量。此外,一般大学都设有研究生院,而研究生院也会在各个方面对博士生教育的质量进行统一的监督和管理。 从博士生培养的具体流程来看,任何一名博士生的培养都不是某个导师或教授的个人行为,而是由教授委员会或者教授团队共同指导的。这不仅让博士生享受了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也避免了家族式的、垄断式的或封闭式的培养,为真正地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从课程的开设到论文的指导,都是由教授委员会集体合作来完成的。不同的教授,其授课内容与风格有所不同,对学术问题的看法及其角度也存在分歧。但正是这种多元特色,更容易拓展博士生的视野,使他们在学术争鸣中更为客观地、深入地思考问题。即使博士生在做论文时要选择某个导师作为自己的委员会主席,但是,无论是论文写作还是答辩,都与教授委员会的所有成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确实,由于委员会成员的构成比较多元,观点不易统一,这对博士生而言,无论是学术上还是社会人际交往上,无疑都是极大的挑战。 虽然总体来看,美国博士生的培养有其较为健全的体制,但毕竟也有鱼龙混杂的现象。排名靠前的头牌名校与排名靠后的学校,他们对博士生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对所有的美国博士都行以注目礼,有时还是需要看看他的“出身”。 攻读美国博士学位知多少? 从选定要攻读的某个专业方向,到最后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其间要完成学校规定的一系列任务,其中主要包括所规定的课程学习,两场大型的考试,博士论文的写作及其答辩等。在美国的很多学校,当学生通过了博士生资格考试后,就会授予他们硕士学位。这既是对学生付出努力的一种回馈,也是对其学业水平的一种认可。尤其对于那些通过了博士生资格考试、但因各种原因而无法顺利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慰藉和收获。 此外,当学生修完规定的课程并通过考试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个ABD(All But Dissertation)的头衔,即准博士的头衔。意思是除了毕业论文之外,所有程序都完成了的博士生。美国许多用人单位对于ABD也是接受的,他们的聘用广告中会有“ABD is also considered”的附加说明。ABD的学生可以较早地谋取一份工作,使自己不仅在经济上有所收益,还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提升职业竞争力。但就大部分的ABD学生而言,繁忙的工作与学业论文二者难以同时兼顾。另一方面,若在规定的时间内(通常是7年)尚未完成毕业论文,那就没有资格获得博士学位了,终生就是一个ABD,无法“转正”。那么,获得ABD的人在整个博士申请者当中占多大的比率呢?据统计,大概是50%。也就是说,博士学位班中,大约有一半的人最后没有获得博士学位,只能拿到ABD的头衔。由此,尽量提高博士生的博士学位获得率就成为目前博士生培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就是如何帮助博士生完成毕业论文。 我在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在美国申请博士学位所需完成的几项重要活动,如修课,考试等,此处将重点围绕博士毕业论文的问题进行论说。 1. 如何选择指导学位毕业论文的导师? 在美国,博士生培养不是单向选择过程,而是多方互动的过程。学生面对的不是一个导师,而是导师团队;学生选修的课程不是导师开设的某个方向的课程,而是所在博士点开设的该方向的系列课程。学生可以选修课程,也可以根据研究的兴趣选择导师。同样,导师也在选择学生。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学生不是一进校门就确定自己的指导教师,而是在修完课程、通过资格考试后,在准备毕业论文时再去选择指导教师。在选择指导教师以及教授委员会的成员时,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1) 先选定谁做自己的教授委员会的主席,即指导教师。博士生邀请某位教授做自己的委员会主席时,如果教授委婉拒绝,他通常可能会说“我很忙,我的学生很多,我无法承受这么多指导工作……”,如此等等。遇到这种情况,最好另选他人。一般来讲,主席应该在委员会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2) 向教授委员会主席进行咨询,了解由哪些成员组成委员会。通常情况下,主席对所选定的委员会成员了解较多,易于沟通,由主席协助确定委员会成员,将有助于将来论文修改及答辩时的多方协调。 (3) 如果在论文写作过程当中,博士生和委员会主席磨合不顺,摩擦不断,则需要考虑更换委员会主席。但是,博士生做出这种决定时往往是非常慎重的,因为这不只是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问题,还涉及能否找到另一位愿意做主席的指导教师。如果是教授本人的特殊原因,如离校或生病等,中途改换导师则另当别论。从上述介绍中不难看出,毕业论文的完成不仅有严格的学术方面的要求,其中还涉及人际关系的要求。这种现象在中国也是非常普遍的。 2. 如何与教授委员会主席及其成员进行适宜的沟通? 博士毕业论文撰写的过程是一个反反复复修改的过程,其间必然涉及与导师及其委员会成员的多方、多次沟通。每个导师的指导风格各不相同,有人不喜欢学生经常性的咨询,而是希望学生自己先写,完成之后再给予点评;有些教授则喜欢学生写一章,他改一章,甚至写一节改一节,全程监控学生的论文进程。作为学生,摸清导师的指导风格并尽量与之配合,这对于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有必要的。但从论文完成的质量及其效率来看,学生最好不要等到论文写作结束以后再去请教导师,假若导师对论文不满意,那么学生就前功尽弃,其风险太大。最好的方法就是每完成一部分内容就咨询教授的意见,不必过于在乎教授的脸色,毕竟这是他的工作,况且大部分教授都是非常敬业的。 除了与委员会主席沟通,博士生还需要与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但是,教授委员会成员们的指导风格通常有很大差异,博士生要想让自己的论文迎合所有教授的观点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怎样与这些观点不同、性格和风格相异的教授们进行沟通呢?博士生通常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就是写完一章内容,给教授委员会的每位教授发封电子邮件,向他们征求修改意见;第二种就是将写好的内容呈交给教授委员会主席,按照主席的意见修改,直至主席满意,然后由主席发送给委员会的每位教授。两种做法孰优孰劣?按照第一种做法,同时向每个教授征求修改意见,博士生可能节省了时间,并听取了多方宝贵意见,但有时众口难调,取谁舍谁很难度定。尤其当教授们的观点对立时,更是难以平衡。有些学生将A教授的认同观点转发给持有相反意见的B教授,试图以此为自己找到某种辩解的证据。这种做法易于造成教授之间的矛盾,有搬弄是非之嫌疑。相比之下,第二种方式较为可行。 事实上,不论是在美国,或者中国,教授之间肯定存在着学术观点上的分歧,这种分歧并不代表教授们之间的斗争,而只是学术对话的一种形式。作为一个博士生,其目的不是在教授们的论争中寻求生存或解脱,而是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若能本着这个目的,许多矛盾也就容易化解了,许多问题也就不成为问题了。 3. 完成博士毕业论文需关注哪些主要问题? 完成一篇博士论文,并非意味着只是写出一篇博士论文。其实,论文完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关卡,所以,博士生要做好“闯关”的准备。 如何选题通常是着手毕业论文时要闯的第一关,所有的博士生都无法回避。但鉴于学科之间的差异,闯关难度各不相同。例如,大部分的理工科类博士论文是与导师或者研究所的科研项目联系在一起的,其选题多是根据在研项目而定,甚至由导师“命题”。而教育或者人文学科类的博士大部分是自己定题。 选定了题,就要闯第二关——“文献综述”关。这项工作体现了博士生对所研究主题的进展情况的整体把握,是对博士生收集信息、综合概括能力的一个考查。 第三关是开题报告关。博士生能否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这个环节可以说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开题的目的不仅是探讨选题的意义何在,更主要的是探讨如何实际去做,怎么做。从教授委员会成员的角度来看,如果只是在面上泛泛评论博士生选题的意义,甚至因主席的名气与权威而爱屋及乌地“惠及”学生身上,粉饰选题的价值,回避存在的问题,那么,开题的意义又何在呢?庆幸的是,这种情况在美国的博士生开题中少有发生。从博士生的角度来看,除了认真准备、详尽阐述自己的研究构想与实施方案外,“闻过则喜”的心态是必须有的。开题的目的就是让专家们挑刺,哪怕是鸡蛋里面挑骨头。问题越多、越尖锐,可能的隐患就越容易排除,后续论文答辩的通过概率也就越高,论文质量也就越高。讳疾忌医、掩盖问题的心态,实际上是自欺欺人,最后也只能是自食其果。 第四关是数据的收集、分析与解释。这一关是论文写作中最花费时间、最耗费心力,也是最痛苦的阶段。在美国,大部分的博士论文都是必须做研究的,都是要通过实验室研究或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来搜集信息、数据,寻找证据,通过分析之后,形成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创造性,也费尽了心力,称之为呕心沥血似乎也不为过。 第五关是答辩。从某种意义上讲,如果前面几关都顺利闯过,这一关基本上就是稳操胜券。如果前面几关危机四伏,侥幸混过,那么答辩这一关也只能孤注一掷了。胜败虽然在此一举,但其真正的决定因素不是答辩本身,而是前期内功的磨炼。 4. 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对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人来说,写作无疑是在更大范围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思想与实力、扩大影响力与知名度的最佳方式。如何撰写一篇符合规范的博士毕业论文?中国古代强调写文章要参照八股格式,当然,过于强调刻板的八股格式而无实质内容,这早已被人唾弃。但是,从规范写作体例、让读者更清晰地把握文章结构的角度来看,还是要遵循通用的论文撰写格式,并言之有物。就美国大学对博士论文撰写格式的要求来看,基本上包括导论、文献综述、方法、结果与发现以及讨论这五章的内容。下面我将结合教育和心理学方面的博士论文撰写来加以说明。 第一章是导论(introduction),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陈述拟研究的问题是什么,即问题的界定;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研究的意义何在;本论文的研究问题,即要探讨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对拟探讨的问题中的关键术语进行定义,包括理论定义和操作定义,以便聚焦于所探讨的核心问题,合理地限定该论文所涉及的问题范围;最后需要指出该论文的局限性。开门见山、坦诚布公地提出论文存在的局限性,可以更清晰地勾勒出论文的研究范围,也防患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无端批评。 第二章是文献综述(review of the literature)。一般来说,文献综述部分需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陈述有关研究问题的历史背景,即详细介绍研究课题的来龙去脉,发展线索。至于历史背景需要追溯到哪个年代,这视具体课题而定。 其次阐述该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及理论框架。论文中必须对各种相关的理论进行详细、准确的综述与评价,阐述它们是如何用于支持、指导本研究的;在此基础上,构建出自己的理论框架。该部分内容显示了博士生的理论思维水平,也是区分博士水平与硕士水平的重要指标。也许有的博士生会认为,这个理论框架是我自己独创的,前无古人。本论文就是为了阐述和验证这种全新的理论观点。我想,大部分的教授委员会成员都不会认可这种貌似创造、实则单纯的想法。从学科发展及科学研究的演进历程来看,没有任何一个理论是凭空而来的,即使是对以往理论的批判,也需要引介有关理论,毕竟它们也起到反面例证的作用。继承、批判、借鉴、创造,在理论构建时都需要兼顾到。 当明晰了理论框架之后,可以在此框架范围内,对前人所做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和综述。同样,也许有的博士生认为,自己选做的课题领域从未有人涉足,因此无从论述什么研究文献。果真如此的话,那么作为博士阶段的选题,其意义就值得怀疑。原因有三: 其一,课题奇难,当今的技术手段无法实现,即使是处于该领域前沿的高手专家们也无力研究;其二,该选题是个死问题,大凡涉及该问题的,都无功而返,血本无归,最后也就无人问津了;其三,该选题根本不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只是博士生自己的情有独钟和偏好而已。总之,文献综述中总是有前人研究可借鉴的,否则就需要反观自身了。 文献综述的最后一部分就是提出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作者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形成的,根据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来推断可能得到的研究结果。研究结果的预期应该有理有据,合情合理,不宜演绎太多。 第三章是研究方法(methods),即介绍论文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种方法或手段。下面以教育和心理学博士论文为例来介绍该部分所涉及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按照从大到小、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陈述研究设计及其对应的方法。比如,开门见山地阐明这篇论文采用的方法是质性的还是量化的;如果是量化方法,则具体说明是实验方法还是调查方法,或者兼而有之;如果是质性方法,则具体说明是人类学的方法,语言学的方法,心理学的临床方法,或者是历史的方法,或者是个案调查法,等等。对于所选定的每种研究方法,都应该给出合适的理由。 一般来说,一篇博士论文可以根据所研究内容的具体情况,从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二者间选其一。也可根据需要,将两种方法结合。相对而言,量化研究的难度稍小一点,因为目前已经开发出很多大型的软件,如SPSS、SAS等,可用于大量数据的统计分析,这使得数据分析已经变成一项很简单的工作。研究者只需了解统计原理和基本操作指令,剩余工作可由计算机完成。质性研究有一定难度,需要研究者从大量素材中提炼出核心思想与规律,而不迷失于素材的细节之中。很多博士生在论文中罗列了大量的质性材料,却未能加以分析、转化、提炼,形成可被接受的、具有说服力的观点。这种做法还不足以称之为质性研究。 一旦确定了所采用的基本方法,则接下来就需要结合研究内容,具体描述如何使用每种方法。比如,若选用实验的方法,则需要准确描述实验分组的类型、人数及其依据是什么;所使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实验流程是什么;等等。如果选用问卷法,则问卷编制的依据、问卷的信度与效度、问卷的使用过程、问卷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评分等,都必须逐一讲明。如果选用人类学的方法进行质性研究,则必须说明访谈或观察的对象(如个体还是群体)、内容、次数、时间、频率,等等。 第四章是结果和发现(results and findings)。主要是博士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所发现的结果,得到的初步结论。如果是量化研究,那么这一章中就会有大量的数据图表;如果是质性研究,那么这一章中就会有大量的素材或案例描述,各种形式的对照结果等。 第五章是讨论(discussion)。对大部分博士生而言,这一章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大功告成之前的最后决战。作者需要对文献及其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梳理,解释现有结果,提出某种观点,得出相应的结论。在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本研究的发现进行简要的总结,给人一个整体的框架。二是具体阐述研究发现,可以通过与前人研究的对比来说明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所揭示的规律与现象等。无论是与前人的研究结论一致,证实其可靠性或正确性,还是推翻前人的研究结论,发现新结果,都是有意义的尝试。一味地否认前人结果,试图标新立异或者夸大本研究的创新性,或者过分担忧与前人的不一致,怀疑自己所得结论的可靠性,这些心态都是不可取的。用事实说话,实事求是,这是上策。三是对将来研究的建议,作者可以将论文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者存在的不足等总结出来,作为将来研究的课题。有些美国博士会在论文中写到: “My study find more questions than answers。”事实也是如此。 “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大部分博士生完成毕业论文过程的真实写照。我自己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写作的过程断断续续,这不是因为心智阻断,而是因为心绪不宁。每每将辛苦耕耘完的论文呈交给导师时,心中忐忑不安。每每收到被修改得花红一片的论文时,心存感激之余,也伴随着强烈的自我否定。直至后来的一次经历,彻底地改变了我对博士学习的观念与态度。在导师的50岁生日聚会上,每个学生都带去小礼物以示祝贺。其中一个学生的礼物包装得极为精美,且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包裹着。当导师层层揭开时,里面就是一瓶用于修改论文的红墨水。大家都会心地笑了。是的,需要修改、重写论文的不只是我一个人,所有的博士都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当我意识到了真正的博士都是在考试熔炉中锤炼出来的,都是在不断的否定中寻找生机的,都是在撰写论文过程中磨炼思维与修炼学术功底时,我反倒轻松了。心态的调整使我能够潜心修改博士论文,并最终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年度杰出论文奖。其实,只要努力钻研,总能修成正果。 作者简介 :严文蕃,1984年留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校区(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1991年获教育心理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获当年美国心理学会优秀论文奖。曾任教于美国华盛顿州Gonzaga University,得克萨斯大学、宾州印第安纳大学等,现为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校区)教育系主任、终身教授。在任教学校开设了教育管理,课程与教学论博士专业。作为博士专业学科负责人及四十多个博士论文委员会主席,有着丰富的研究生教学及管理经验。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教育政策分析,课程与教学及教育研究方法等。多次获得过美国ZF及学术机构资助的研究基金和项目,如隶属美国教育数据中心的教育研究协会基金和国家科学基金。作为美国教育研究协会高级国家数据研究分会“特别兴趣组”的负责人,与同事合作,多次成功地组织了大规模教育政策分析的研究。已出版《中国教育科学精品教材译丛》(副主编)。2003年曾作为美国富布莱特(Fulbright)学者到中国讲学。因其贡献突出,于2005年再次被聘为美国富布莱特学者。
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教育教学论坛》投稿
1187909213 2012-9-12 10:54
《教育教学论坛》投稿邮箱: cnzkbj@126.com ( 来稿请注明:“教育教学论坛” ) 工作 QQ: 1428415057 责任编辑:李编辑 办公电话: 0531-87127088 (周一至周六 9 : 00 — 17 : 00) 《教育教学论坛》(国内刊号: CN13-1399/G4 , 国际刊号: ISSN1674-9324 ,邮发代号: 18-219 )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河北出版集团主管,河北教育出版社和花山文艺出版社主办、国家教育部有关部门重点指导的教育类优秀期刊,每旬出版一期,全年 36 期。 杂志以“教学与研究”为特色,以“坚持正确导向,服务科教兴国战略,体现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反映人民对教育事业的心声,关注重大教育议题和教育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展示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为办刊宗旨,着重反映广大教师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总结的新理论、新观点、新体会和新经验,探索现代教师与新课程改革中的新思路、新特点,同时也为辛勤工作在我国教育战线上的教师提供一个发表与展示成果的平台。 栏目设置: 学术热点、党政研究、院系聚焦、教育理论、教学管理、课堂教材、 教海探新、课题研究、文学艺术、司法天地、经济纵横、档案建设、科技管理等。 来稿要求: 1 、来稿必须是原创性论文 , 并且未在任何正式出版物上发表过。文字要简练,每篇稿件在 6000 字以内。文章题目在 20 个字以内。摘要不超过 300 字,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关键词 3 ~ 8 个。以上内容需全部译成英文(包括文章名、姓名、单位、摘要、关键词)。文中插图精绘 , 图中文字清楚 , 图、表要求有图号、图名、表号、表名和文中引用; 2 、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其它省、部级重点基金资助以及重大获奖项目的文稿请注明:资助基金名称、项目编号、项目名称以及获奖类别; 3 、本刊现入编多种网络数据库,凡有不同意收录并发布者,投稿时敬请说明或另投它刊; 4 、每篇稿件必须提供第一作者简介,内容为:姓名、职称 / 学位、主研领域。并提供第一作者的身份证号或军官证号,同时注明作者或联系人的姓名、手机号或电话、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 E-mail 地址。审稿期间联系方式如有变化 , 请及时通知; 5 、投稿应具有合法性,包括不存在抄袭、剽窃、侵权、数据不实、一稿多投等不良行为,如发现上述不良行为,作者将承担法律责任。如有泄密,本刊不承担连带责任。
0 个评论
分享 浅谈教学中的适当惩罚
张建学 2012-6-23 02:37
浅谈教学中的适当惩罚 王小为(肥西师范学校 安徽 合肥 231200 ) 摘要:惩罚教育是必要的教育手段,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教育是软弱的,是苍白无力的。惩罚教育不等于体罚学生。惩罚教育要注意及时、有度、得法和维护学生尊严。 关键词:惩罚教育 及时惩罚 有度惩罚 得法惩罚 护尊惩罚 当人们把“愉快教育”、“赏识教育”的经念歪了的时候,如今,许多教师可以说是谈“惩罚”色变,他们认为“惩罚”学生就是碰师德修养的钉子,就是踩教育行风的高压线。其实,现代的许多教育专家都赞同这样的说法——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约束力和强制性的教育是软弱的,是苍白无力的。无论从心理学还是教育学的角度看,惩罚都应该有它自己的一席之地。它可使学生明确地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在情感上引起痛苦和羞愧的内疚感。适度的惩罚对培养学生的耐挫心理同样也很必要。 我们既不能将惩罚作为包治一切的灵丹妙药,也不能将惩罚视为洪水猛兽。教师在不损害学生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学会适当的、正确的、艺术性的运用惩罚,做到罚之及时,罚之有度,罚之有方,罚之有异,深入内心,触及灵魂,这样的惩罚是绝对有教育意义的。 惩罚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惩罚应是在关爱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纠正、矫治的强制措施。这个措施首先必须确实必要,其次要有一个“度”,应该行之有效。在这个强制过程中,惩罚是为了爱,要“让爱做主”。我们在惩罚学生时应该给学生留有改正错误的余地。 一,惩罚教育的必要性 著名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说过:“那些小时候过多的受到师长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人生活后很可以会遭到更多的失望。”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也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由此可知,正常的教育确实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 鼓励是一种教育,惩罚也是一种教育。现在学校教育从教育主管部门到学生家长都极力提倡爱的教育、赏识教育。总希望通过教师对学生倾注真诚的爱,来培养具有充满爱心、品格好的有知识、有文化的下一代。但是,仅有爱的教育行吗?答案是否定的!教育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而惩罚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学校作为社会的基本构成体和未来社会的导引形态,有责任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面对包括惩罚在内的社会基本规范和执行原则。学校不同于社会的一般构成,它与其他社会构成的区别就在于它要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实的学校不能仅仅复制现存社会,还应具有导引年轻一代创建更加进步和健康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价值取向的功能。因此,学校不仅不可能远离惩罚,而且应将其作为基本的教育内容之一有效地加以利用。 二,惩罚教育的本质 1 、什么是惩罚? 惩罚,是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认识和行为的一种评价行为。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 学校的惩罚是指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进行否定评价、为感化学生使其放弃不良思想行为、改过从善而采用的教育方法。如班主任的责怪、训斥、学校行政处分,这些惩罚能给个体带来苦恼的内心体验,从而影响、约束个体行为,它是启动、引导、约束、控制、消除某种行为的重要手段。 2 、体罚与惩罚的区别。 在《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中已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我们要注意到体罚与惩罚的区别。 体罚:指那些用武力或语言措施来损伤学生肉体、摧残学生心灵、侮辱学生人格,使学生遭受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的做法。 由于惩罚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有一定的相似性,使得包括社会、家长甚至教育者在内的许多人把惩罚教育与体罚或变相体罚错误地联系在了一起,甚至划上等号,而二者实际上是存在本质区别的。 作为教师,既要知晓基本的法律法规,又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既要做到教书育人,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严,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缺点,做到宽严适度。实施惩罚不是简单的终止某种行为,而是造成被惩罚学生心理的不协调,引起态度的转变,最终达到“心育”的目的,进一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要合理选择惩罚手段,适时恰当地惩罚学生,从而让学生能健康、全面地发展。所以,我个人认为:对于学生,其实不是不能惩罚,关键是怎样惩罚。下面,我想就我在工作中的实践,谈一谈如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 2.1 惩罚一定要及时 学生的缺点如同小树身上的偏枝斜枝,园丁的职责之一是修剪它,唯其如此,方有望造就参天大树,而修剪偏枝斜枝的过程就是一个及时矫正的过程。对于一个该处罚的人不及时地处罚,就会导致在助长恶行的同时压制了大多数人的善望,就会使正义得不到伸张,正气得不到弘扬,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整个学校的风气。俗话说:“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就是要求我们要防微杜渐,悬崖勒马,坚决把坏思想、坏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而有的责任心不强的老师却不尽其然。知道班级里学生旷课打游戏机、上黄色网站,却不以为然,放任自流;班级里学生谈恋爱、穿出格的时装,也视而不见;知道学生中有敲诈、斗殴、抽烟、赌博时,也是“稳坐钓鱼台”,不忧不惊。这样长期以往下去,学生能不堕落吗?班风能不败坏吗?校风能不糟糕吗?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宰予在大白天上课时睡觉,一贯温和宽容的孔子果断地立即停止授课,拍案怒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而何诛!”孔子骂得真是够重的,这一通臭骂反倒让宰予醍醐灌顶。宰予次后改正了懒惰的错误,成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 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的不安、内疚等体验更深,能使他们更清楚地看到错误造成的后果。延迟的惩罚处理会因事过境迁而使学生忘记、淡化错误行为,惩罚意义也不大。教师对学生的一些错误行为不能听之任之,等到学生的错误行为造成危害后,再来“揭伤疤”、“算总帐”,这样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不利于学生从思想上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 所以,我在实际教学中,一旦发现学生犯了错误,我总是立即做出反应,毫不含糊。 2.2 惩罚一定要有度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度,惩罚学生也要把握一个度,切忌把话说绝,把事做得没有余地。对学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抱着“治病救人”的宗旨。惩罚学生要根据他所犯错误的大小,来判定对他处以何种程度的惩罚。比如学生无意损坏了课桌,只需他修补好就可以了;学生没有做好每天的值日工作,罚他连续值日一星期就可以了;学生在校园里乱扔垃圾、纸屑,则应该罚他放学后去校园里捡拾垃圾就可以了;学生在课上顶撞老师,还口出秽言,则应该要求其家长来校了解情况,学校给他一个警告或记过处分,还必须由学生本人向老师赔礼道歉。惩罚的根本宗旨在于“治病救人”,惩罚的出发点和终结点都是出于爱,一切都是为了爱护学生——不是那种残酷的爱,也不是那种职业心态被扭曲下的对学困生的苛责。所以,在惩罚中,教师对“度”的把握就显得相当重要!适当的惩罚要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罚是为了矫治缺点,而不是为了打击,更不是伤害学生的自尊。这是区分必要的惩罚和体罚的依据之一。适当的惩罚在内容上表现为:罚以爱为中心,它不是讽刺、挖苦,让学生失去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它犹如春风,催人奋进,它要求以情动人;惩罚是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罚得无奈,老师也正为他着急,不安,难过。适当的惩罚不仅仅是指出学生不足,更是要给予学生以希望,应该避免说这样的话:你太让我失望了,我对你缺少信心……这些话犹如利剑,会刺伤学生的自信心。罚中要多这样的勉励和期望:“努力一下,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你能改正,老师信任你。” 所以,惩罚学生一定要有度,所谓的度就是对学生的惩罚要做到:合法、合情、文明、科学、理性,这样就既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又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 2.3 惩罚一定要得法 英国皮亚丹博物馆里收藏着两幅画:一幅是人体骨骼图,另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麦克劳德的作品。麦克劳德上小学时,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他老是想看看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有一天,他杀了一条狗。说来也巧,这条狗正是他们校长的宠物。显然,麦克劳德闯了祸。校长知道了,决定给他以惩罚。惩罚的内容是罚他画两幅画。这就是皮亚丹博物馆收藏的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为一名杰出的解剖学家,这得益于他的校长在他犯了错误能对他的好奇心加以恰当的保护和正确的引导。毫不讳言,麦克劳德的校长给了麦克劳德以惩罚,然而这样的惩罚应该说是高明的,没有一点个人泄愤的色彩,却笼罩着一种诗意的美丽,闪烁着人文主义的光辉色彩。 陶行知当年做育才小学校长时,一天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就将其制止,并责令其放学到校长室等候。放学后陶从外回办公室,王友已等在门口,陶先生立即掏出了一块糖送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王友将信将疑的接过糖果。陶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又掏出第三颗糖果给王友。这时,王友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满意地笑了,他随即又掏出了第四块糖果说: “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像陶行知这种讲究教育艺术,体现人文关怀的惩罚,确实是惩罚教育的最高境界。陶行知真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 2.4 惩罚要护尊 惩罚是指“施罚使犯过者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者身心健康为原则”的一种惩罚方式。它在目的、手段、方式和产生的后果上都与体罚有本质区别。其中最关键的区别在于:体罚损害了受罚者的身心健康,而惩罚不至如此。应该说,大部分教师施加惩罚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认识缺点、改正错误,但也不能否认,有些教师为了个人利益,过分追求教育的功效,甚至认为犯有过失的学生和自己过不去,缺乏足够的耐心,实施的惩罚带有明显报复的倾向。他们所关注的是惩罚本身,而不是惩罚所预期达到的效果。比如,有的讽刺、挖苦学生;有的罚学生抄写课文数十遍上百遍;有的将学生赶出教室罚站,有的直接动手打学生 ------ 这种种做法,不仅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剥夺了他们改正错误的权利,摧跨了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 http://www.ems86.com 总第 445 期 2012 年第 08 期( 2 月 28 日出版) ----- 转载须注名来源 总之,教师从过去的“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这个极端走向了连必要的“惩罚或惩戒”都不要的另一个极端是完全不必要的。热爱学生的表现,不仅是关心学生,更应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就要对学生的不轨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惩罚或惩戒。同时,教师为教育学生而采取的惩罚或惩戒,需家长的理解,教育法规的保障。而惩罚是一门艺术,我们要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思想指导下,采取灵活有效地惩罚方式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 个评论
分享 谈《汽车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体会(《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
张建学 2012-6-22 20:02
谈《汽车机械制图》教学的几点体会 毕芝荣(辽阳技师学院 辽宁辽阳 4125384 ) 摘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对有关汽车专业的人才大量的增加,特别是汽车使用、保养、维修等专业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适应中等汽车专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中职汽车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机械制图》的有关知识,使之具备所需的读图和绘图能力。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多元化招生。学生整体水平下降并且个性差异大,特别是学习汽车专业的学生,其文化理论的素质更是参差不齐,这就给我们这些老师提出了新的难题和挑战,《机械制图》做为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专业基础课,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学生实际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是决定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汽车机械制图的教学提出以下几认识。 关键词:机械制图;直观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 1. 备好课,写好教案 备课写教案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教书是为了育人,教师备课要面向全体学生,本着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案的实用性出发,使教案能真正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要注意德育、美育、理想教育的渗透,注意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担任我校中职汽车专业就业班的教学 , 学生的文化素质较差 , 部分学生只是对汽车向往或好奇而选择这个专业,心里只想着开车和玩车而无心坐在教室内学习理论知识。据此,备课时,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每一堂课都要有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参照模块教学方法 , 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把教材分成几大块。每一块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都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所学专业相匹配 , 每一节课的设计即要拢住学生又要使学生学有所得。上课需要的教具、资料等,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编写教案时,教师的思维完全摆脱了教材上的条条框框,把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性和实用性综合处理,例如,在基本知识这块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通过一系列的画图训练熟练手法,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图线,各种大小不同的圆的画法.而对于比较难的平面图形的绘制,则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 A 级学生要求能独立绘出,而 B 级学生则要求运用徒手绘图的方法绘制出来即可.这样设计出的教案,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辉,使学生即能吃饱又能吃好。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备课时我们要把学生学习困难作充分估计,课前把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学生可能向老师提出的的问题,教师预先作好准备以便提前想好随机引导和及时帮助,防止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在课堂设计上,设计学生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利用网络资源时时查看掌握新信息新技术,吸收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充实自己,尽量多挖掘一些课本以外的相关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 , 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 采用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制图》教学的难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向力和绘图的技能,即空间物体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换。而学生空间想向力的建立和提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是一个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东西,在这个问题上再多的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而采用直观教学法正好是治疗病结的最好方法。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 挂图、模型,实物等直观形 象的教学手段 , 引导学生运用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从而把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的空间视图,变成形象具体易掌握的内容,使学生真正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有效地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机械制图》中,正投影原理这一章是本教材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本书的一个难点。随着计算机绘图的发展,国家标准规定也不向从前要求的很严格,平面图形的绘制也可以利用电脑轻松绘出。但是制图中投影原理却不能打一点折扣,它是计算机无法取代的,你可以利用计算机绘制很多比较复杂的图形,但你却不理解其中的奥妙,表达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演示板这种直观教具,从建立三投影面,到得到三视图,把三视图的形成过程一一展示在同学们的面前,把比较抽象的内容转换成一幕幕画面,老师就像演员一样,用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姿态完成自己的角色。使得学生视觉、听觉、角觉多种知觉系统协同参与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知识获得的精确和完善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实物教学也是直观教学的重要方面,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向大家展现一些与教学相关的机械零件。例如,在学习圆周等分时可用六角螺栓或螺母;学习圆弧连接时可用气缸垫;学习基本体时可用活塞销,活塞环。通过展示这些零件,可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进行自主式、研究性学习,对制图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学好了理论知识只是掌握了制图的一半任务,另一半任务是绘图能力的掌握,掌握了理论知识并不等于有能力,能力只有在不断实践中才能形成和提高。但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是为了指导识图绘图实践,为生产服务,将来在生产一线运用,所以制图课培养动手能力也是制图教学的主要内容,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绘图实践。如在学习平面图形后,可用三号图纸来绘制吊钩;在学习三视图后,可用四号图纸绘制一和长方体的盒子;在剖视、剖面、零件图、等章节都可进行绘图实践。通过绘图不仅可以检查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更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应用过程。学生只有经常不断地练习,才能在绘图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知识,促进知识的获取,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是还培养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和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技术的重要性,加强了学生学习技术的动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找来实际加工零件图纸,将同学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析零件的结构以及形状尺寸,位置尺寸。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只用通过以上方法学生将所学机械制图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才能达到机械制图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标即绘制图,读懂图。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与《机械制图》课的教学特点和要求,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 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 http://www.ems86.com 总第 445 期 2012 年第 08 期( 2 月 28 日出版) ----- 转载须注名来源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技术人才,使《机械制图》课程教学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 1 】 邵丽琨 . 讲授机械制图课的几点尝试 . 成才之路, 2007. 21 【 2 】侯文君,聂立芳 . 汽车机械制图 .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8
2 个评论
分享 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张建学 2012-6-13 21:17
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社 2012-06-01 13:32:36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与重庆大学国际学院将于2012年11月9—12日在重庆联合举办“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自即日起向国内外公开征集参会论文,欢迎海内外学者提交论文摘要。   会议主题: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   主要议题:   1)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定位和定性;   2)对外汉语教学与国际第二语言教学的关系;   3)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体系;   4)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培养与培训;   5)对外汉语教学“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   6)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研究。   论文摘要要求:摘要请用中文撰写,标题用三号宋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字数在800字左右,限A4纸1页。请将论文摘要两份以Word文档形式发至会议秘书组负责人邮箱,其中一份匿名,用于匿名评审;另一份注明作者姓名、单位、电子邮箱、通讯地址等,用于编印摘要集。摘要提交的截止时间为2012年5月31日。   秘书组负责人:施春宏,电子邮箱: huiyi9@blcu.edu.cn ,电话:010-82303810。   会务组负责人:龙庆会,电子邮箱: ciee@cqu.edu.cn ,电话:023-65106948。。   本次会议规模为150人,会议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对收到的论文摘要进行匿名评审,论文摘要的接受通知将于2012年6月30日前发出。   其他未尽事宜,敬请留意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网站:    http://www.dwhyyjzx.com 。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关键字: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学 友情赞助 佚名.“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下的对外汉语教学学科建设”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http://www.ems86.com/789/html/?27280.html
1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