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宏观调控,西方经济学的大陷阱?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我们从开始知道经济危机这个词汇起,就同时知道了与之形影不离的另一个词汇——宏观调控。我们看一看近几十年的历次经济危机:1990年日本经济危机、1997年阿根廷经济危机、2001年东南亚经济危机,还有就是2008年金融危机。每次的经济危机都回避不了这样一个循环过程:CPI升高——调控——CPI再升高——再调控……CPI高点垂直下落,经济危机暴发。这一次又一次的通胀,导致人们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宏观调控,而结果得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我们总是对宏观调控深信不疑,在经历了这么多次的经济危机后,我们仍然没有人对宏观调控的效果提出任何疑问,我们总能找到各种托辞,而其中永远正确的托辞就是:调控过头。既然宏观调控总是调控过头,那它对于防止经济危机还有什么用处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对宏观调控这种方法本身提出疑问呢,难道就因为它是西方教科书上的标准答案吗?为什么西方教科书上的东西就一定是正确的呢? 现在我们就来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宏观调控总是失效。CPI是消费品价格指数,我们可以从数学上证明:CPI(%)=(M/Mo÷W/Wo-1) ×100式中,M—本期用于购买消费品的货币总额;Mo—上期用于购买消费品的货币总额;W—本期购买的消费品集合数量;Wo—上期购买的消费品集合数量;式中,M/Mo为消费资金增幅(1+增长率),W/Wo为消费品产量增幅(1+增长率)。例题:若本年度社会消费资金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5%,本年度消费品生产总产量比上年增长10%,则CPI(%)=(1.15/1.10-1)×100=4.5%答:本年度全年CPI平均为4.5%从CPI理论公式可知,CPI与消费资金增幅成正比,与消费品产量成反比。通过控制社会消费资金总额投放或者通过增加消费品产量我们就可以很好地控制通胀。而社会消费资金总额与社会工资总额处于动态平衡中,我们可以用社会工资总额增幅来代替式中的M/Mo。我们来分析一下通常采用的宏观调控会对CPI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1、 提高利息:提高利息将增加企业借贷成本,减少企业利润,随着贷款利息的逐步提高,企业利润逐渐减少,当利率提高超过临界点时,将最终导致企业生产出现亏损,企业因亏损而减少生产或停产,导致消费品产量下降,CPI上升。2、 提高存准率:提高存准率将减少向企业的贷款,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减少,CPI上升;3、 发行央票回拢资金:对企业的作用同提存准率,CPI上升。分析结果是绝对令人难以相信的,宏观调控竟然是CPI上升的大帮凶,我没有学过经济学,不知道经济学的理论有没有把宏观调控可能引发CPI上升的结论写进教科书,我猜想没有写进去,如果写进去的话,调控过头的事就会发生得很少,那么有些经济危机就很可能是可以避免的。西方搞了几百年的市场经济,经历了许许多的经济危机,难道他们对此没有认识吗?或者是:他们有意给世界挖了个大陷阱。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