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学校中的应用(一) 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6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在学校中的应用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早期曾经从事动物社会心理学的研究,1940年在美国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灵长类优势品质和社会行为》一文。之后转入人类的社会心理学研究。1943年出版了《人类动机的理论》,1954年出版《动机与人格》,1962年出版了《存在心理学导言》一书。马斯洛的观点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其哲学基础是存在主义。
这个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解读人类的各种活动;在以往的著述中,不乏看到其被运用在学校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中,但也许我们极大地忽略了另一个更加重要的方面:学校的孩子们——组成学校“人口”的最广大部分。学校作为人类传授各种技能的社会场所,应该将教者和被教者共同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作为技能接受者的被教者更应该成为研究的中心。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初步介绍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它们是: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 重 的 需 要
社 交 的 需 要
安 全 的 需 要
生 理 的 需 要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①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②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③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这种需要一旦成为推动力,就将会令人具有持久的干劲。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成就感与成长欲不同,成就感追求一定的理想,往往废寝忘食地工作,把工作当是一种创作活动,希望为人们解决重大课题,从而完全实现自己的抱负。
二、马斯洛需求理论对教导学生方面的运用
(一)、从阶段性角度来看需求理论在教导学生方面的运用
在现实世界中,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几乎涵盖了人在5-20岁左右年龄段的极大部分,而一般来讲,一个人的学识,气质,涵养,世界观,价值观等将对个人一生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都在这个时期内形成。而无论是哪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在他们身上都看的到明显的影子。拿一个刚入学的幼儿来说,在团体中所表现的积极性可能远比在单独情况下来得高,在群体中,为了满足虚荣心,或者为了得到和其他孩子不同的待遇,他可能表现得更加积极和优秀,他可能会发挥他所有的全部潜能来取悦老师,或者和群体中的其他孩子和睦相处——我们看到了社交的需要;而如果这时候老师和同学给予那个已经表现出一定优秀的幼儿一定的肯定(尤其是来自老师的肯定和赞扬)那么,无疑,这个幼儿会继续很努力地表现优秀下去,因为他现在不仅得到了社交的满足,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尊重的满足,他尝到了由尊重带来的喜悦,并且需要再次不断地获取这种“颠峰”的美好感受,于是,这种良性循环很可能就一直延续下去,从而,这个幼儿就获得了一个优秀的初始心态,这无疑对他的成长是一个美好的开端。那如果我们继续沿着“需求理论”的轨迹向下走,如果教师在这种时候或者其他任何适当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人生的美好前景和目标,那么,我们也许就可以期待“实现自我价值”这一需求的实现在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中的辉煌反映……
对于很大一部分人来讲,从幼儿成长至少年,又从少年成长至青年,人们承担的社会角色,所拥有的社会心理,都在发生这显著的变化,在学生时代,生存和安全的需要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可以满足并且很少去想到的问题,因为我们的、长辈、社会都会来青少年的利益做出十分的努力去尽他们抚养青少年的义务,并尽可能地给他们良好的生长环境;于是,在学生时代,我们主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去社交,如何去获取他人的信任,如何去赢得他人尊重,如何去建立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如何养成自己的气质和涵养等等问题。换句话说,我们在少年时代乃至青年时代的初期阶段,一直在马斯洛需求的上三层中寻找着满足和安慰;而一旦学习时期的结束,我们便承担起了另一种社会角色——我们要进入这个社会,首先,我们要担当起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即自己养活自己的任务;其次,我们必须担当起照顾年迈的父母的任务;再次,我们要负担起如何去建设国家的具有强烈社会义务的角色……于是,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主要需求就围绕着“需求”理论的最初两个层次来展开。但是,在此前所养成的其他人格因素会在此时乃至以后都起很重要的作用。
学校,承担着教育人的极大部分责任和义务,在应该看到孩子在每个年龄阶段的特点以及每个时段不同的需求和养成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的同时,还应该看到这样一个普遍存在但是却很无力去解决并很薄弱的环节:那就是在学校的时候,学生被培养的方向一般都定格在对高需求层次的满足和培养上,于是,在学校教育将尽的时候,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一下子从需求的颠峰跌下来,跌至需求的最低层,其中还伴随着所学不能得到对口的专业运用,年轻人眼高手低,高校扩招等一系列问题,于是“毕业等于失业”诸如此类的言论在人们的不情愿中被默默接受,大学本科毕毕业生的薪金水平和农民工差不多等等等等的奇怪的现象。于是,人们不能承受压力,感到生活无趣,亚健康……因为在一般人的教育历程中,直到此时才开始“教”他们应该怎么样去清醒认识最低层却是一直以来很忽略的需求——而这时来充当“老师”的是:严酷和现实的生活。而这种时候,大多数人在这个时候会沮丧不前。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