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新生入园适应性问题及策略 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3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 要]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新生入园这初,大多是在哭闹声和家长们的担忧中开始的。幼儿们第一次离开熟悉的家庭环境,熟悉的家人,进入幼儿园开始集体生活,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如:哭闹、饮食减少、睡眠不安、伺机出逃、时刻跟着某个人、不断重复同一句话、一个人坐着默默不语等,这些表现在心理学层面上称之为“分离焦虑”,其中哭闹是最显著的表现。
因此,帮助新生幼儿及家长克服新入园时的“分离焦虑”,顺利度过入园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我们有必要对新入园幼儿哭闹现象进行分析,寻求有效措施,稳定幼儿情绪的同时帮助幼儿提高适应能力。
[关键词]哭闹、分离焦虑、安抚策略
探究幼儿适应性问题产生的原因
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分析
幼儿自身的特点
幼儿是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身心的发育尚未成熟,因此独立适应环境变化的水平低,这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上、心理上都比较依赖成人。害怕与成人分离;情绪的感受、表达、调节及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只能以本能的反应来对待外界环境的变化。这些因素使新入园幼儿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哭闹、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环境的变化
幼儿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过程中,不仅幼儿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甚至幼儿生活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原先,幼儿一直以家庭生活环境为主,对家中的活动范围、内容、形式等都比较熟悉,且有相对自由;再加上幼儿一直和家人一起生活,在家人的照料和看护下的生活也较灵活和随意;而在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中,幼儿首先对环境的陌生就会导致自身安全感的降低。而幼儿的一日活动内容有着一定的程序规定和执行要求,这对幼儿是具有约束力的,因而导致分离焦虑的产生。
交往环境及对象的转变
幼儿入园之后,他们的交往人群就从小范围的爸爸、妈妈等家人转向为老师、小朋友,他们的交往方式也由“单一”转向“多向”。他们在人群中的地位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原来的“小皇帝”、“小公主”转向为“平民百姓”。同伴间、师幼间的交往是一种非固定性人际关系,就使得幼儿建立在原先与家人固定关系基础上的安全感、信任感受到强烈的冲击。这也成为分离焦虑产生的诱因之一。
影响幼儿入园适应性的相关因素
1、家长的焦虑情绪影响
幼儿与家长的依恋情绪是相互的,家长也存在“入园适应期”,也有着种种不适应的表现:不断地嘱咐老师、六神无主、接送孩子时热泪盈眶、迟迟不走、偷偷观望等。心理学研究表明,亲子关系中情绪的影响是交互作用的。家长的这种种忧虑情绪会直接传染给敏感的幼儿,使幼儿获取不安的信息,导致幼儿对新环境产生不信任。
家长教养观念及教养方式的影响
有部分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类的长辈型家长,因缺少教育常识和技巧,对孩子入园的指导存在误区。有的家长只会凭直观的表面现象了解到,孩子入园后,情绪反常、哭闹不止、还经常生病,因此会有“宝宝在幼儿园受苦”的错误观念,家长会舍不得把幼儿放在幼儿园或是顺从幼儿的意见不上幼儿园。常常会有家长说“我们想让宝宝稳定一下情绪再来”。其实这只会加重幼儿对家庭的依恋,只会延缓幼儿入园适应的进程。本学期就有一名幼儿,是小女生,九月一号入园半天后就一直没有来,老师打电话去家里询问情况时,家长告知是因为孩子哭得厉害,有点不舒服,请几天假。结果一请就是将近二十天。十九号来园时,其他幼儿已经基本稳定了,只有她一个人一直哭。差不多两周时间就快要适应时,又赶上十月长假,放了七天后再来幼儿园,结果又是她一个人哭。这就是受家长影响,延缓了幼儿入园适应进程。
还有的家长会这样一个劲儿地问幼儿在园的情况,例如“今天老师有没有批评你?有没有小朋友打你?”等等之类。这时,幼儿回顾到的是不开心的片段以及恐惧,强化了幼儿对幼儿园的反感,对幼儿情绪的稳定非常不利。
3、幼儿本身性格及能力的影响
(1)活泼外向的孩子较容易适应集体生活,内向、文静的孩子则较慢。
活泼外向的孩子易与人交流,也易用外露的方式舒解内心的不安。本学期就有一名小男孩,他的爸爸、妈妈工作较忙,平时也很少有时间跟宝宝在一起,宝宝由家里其他许多成员轮换照料,宝宝性格非常活泼、很爱笑,笑起来嘴边有两个小酒窝,非常可爱。试入园第一天,是上午半天时间,他哭着要老师抱抱。老师抱着,他就不哭了。等到第二天试入园,也是上午半天时间,他从一进教室门口就是笑咪咪的,此后就一直没有哭,适应得很快,每天都背个小书包高高兴兴入园。
(2)语言、动作能力较强者容易适应,反之则慢。
拥有较强语言、动作能力的幼儿就拥有了与新环境主动交往的能力基础,因而就比较容易适应新环境。反之,语言能力、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在遇到问题时不懂得寻求帮助,也无法自己解决,心里非常无助,一方面只会用哭来表现,另一方面也因此非常害怕新环境。新入园的小朋友中有一名小男孩,年龄在班级中排中间,不算最小,平时奶奶带的多,语言和自理能力较弱,每次去小便时,就站在卫生间哭,等老师问他要不要小便,问好几次,他才用含糊不清的口齿说“是”,老师帮他脱好裤子,宝宝尿完之后,就不哭了;等到吃饭时,盛好的饭刚端到他面前,就开始哭,老师就估计到是宝宝不会自己吃饭,无助地哭了,等老师坐在他身边喂他吃饭时,他不哭了。
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方面
重视家访,全面收集资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和幼儿园应做儿童发展的共同促进者”、“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新生入园前,老师对新生进行全面家访、详细收集资料,了解幼儿的饮食、起居、脾气、爱好、疾病史、小名等等,并请家长如实填写《新生入园调查表》,以便让老师初步了解幼儿的特点。能过家访,和家长进步初步的交流,分析家长的教育特点,为做到因人合作奠定最初的基础。同时,家访过程中通过与他们对话、玩耍、拍照片等方法和幼儿建立第一次积极的感情够印象,促使幼儿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
召开家长会,协调教育策略
在新生入园前召开家长会,是协调家园教育策略。通过家长会,一方面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形式、以及幼儿在园作息制度和活动常规等,以便家长在家逐步调整时间,与幼儿园同步。并要求家长正面引导幼儿,使之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期望心理,为幼儿入园作好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向家长介绍新生入园之初可能会出现的情绪表现及可采取的措施,指导家长采取正确有效的教育行为,稳定幼儿情绪,降低焦虑程度。同时,通过这样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家长的担忧心理,使家长坚定了送幼儿入园决心。
开展试入园,了解新环境
为了让新生在正式入园前对幼儿园和班级有一个比较充分的认识,使其在这个宽松的、自主的认识新环境过程中获得较好的印象,促使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幼儿园生活产生期望心理,在正式开学前留出部分时间开展“试入园”活动。即:由家长带幼儿到幼儿园来,参观园景、班级环境、了解设施的功能(如午睡室、活动室、洗手间、茶水间、室外大型玩具等),认识自己的小标记、小抽屉、用自己的小水杯喝点水等。和班级老师一同游戏、师幼及家长共同布置教室环境等。通过种种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新环境,并通过家长、老师的暗示,培养起幼儿对即将来到幼儿园的向往之心。
创设温馨物质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新班级要为幼儿提供一个温馨的、亲切的、舒适安全的家庭式环境,让幼儿在其中找到“家”的感觉,会帮助幼儿释放一定的焦虑情绪。我班特别创设了“软软屋”,投放一些用棉布类、织品类柔软性能较明显的玩具,幼儿也可将家中自己特别喜欢的玩具带一个放在其中,让幼儿从拥抱这些柔软的、舒适的物品过程中,感受温暖,同时,可以在新环境中看到或拥抱自己熟悉的玩具,也可让幼儿获得安全感。
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环境”不仅是指外在“物”的因素,同时也包含“人”的环境,即心理环境。新生入园之初,我们所要扮演的不仅是“教师”这个角色,更要表现出“妈妈”的角色。
三至四岁幼儿情绪的动因是处于以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过度的阶段。所以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仍然喜欢身体接触。老师用亲切的态度、温和的语言、温柔的抚摸与热情的拥抱可以唤起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依恋感,让幼儿感受到被接纳、被关心、被呵护的安全环境中,逐步与新环境中的人和物建立起依恋关系,达到消除分离焦虑、促进家园顺利过度的教育目的。比如:我们班现在的胡语裴小朋友,离开家人后小嘴巴就一直念叨“老师抱抱”、“老师牵牵我的手”,只要抱着、牵着哪怕靠着老师身边就不哭了,一离开,马上就哭。另外一名叫李悦的小朋友一直都愿意上幼儿园,突然有一天不愿来了,通过交流、沟通后得知是因为前一天早晨入园时老师没抱抱她。在此之后的每天入园时,老师都抱抱李悦,她也都非常开心地入园了。
(二)家长方面
1、关注自身情绪
家长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相信老师和幼儿都有能力稳定好情绪,只是需要一个适应期。亲子间情绪的影响是交互的,家长的担忧和不信任会影响到幼儿。幼儿情绪和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新入园的幼儿,看着家人离去时,会伤心地哭,但家人的身影消失后,经老师的安慰和引导,很快就愉快地玩起来,如果家长从窗口再次出现,又会立刻引起幼儿的不愉快情绪,大声哭闹。因此,家长们把幼儿送入园后立即离开,不要再偷偷观望。所以,家长们应首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减轻自身的焦虑和担忧。自己有了相对轻松的心情,才能在与幼儿的相处中传递给幼儿。家长可以在送幼儿入园途中说说开心的事,说说幼儿向往的事,给幼儿一个美好的愿景,为幼儿铺设良好的心情去带动他一天的情绪。
2、家园和谐配合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专家们都强调,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幼儿健康发展。民主型教养方式下的幼儿一般是心理健康、生活适应良好,能与人沟通,进入幼儿园后也较易融入集体,成为幼儿们喜欢交往的对象。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信任、尊重幼儿,对幼儿充满关怀与爱护,用心投入幼儿的生活和正在参与的活动。
在幼儿入园前,家长也应注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及生活技能的培养。分离焦虑的产生有时还与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幼儿园不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关。这种适应不良同样会引起幼儿心理上的紧张。所以在入园前,家长应该给予幼儿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如:指导幼儿大小便时主动自己脱、穿裤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觉,认识自己的物品,用水杯喝水,中午睡觉前不喝奶,尝试自己用小勺子吃东西,等等。
重视沟通效能
家长要多与幼儿进行沟通,尽量正面引导。问问幼儿在幼儿园里有什么开心的事,玩了哪些好玩的玩具,有没有找到好朋友等。同时,家长要细心观察幼儿,当发现幼儿入园有进步了,就及时给予表扬。
此外,家长还应多与班级老师沟通,这样能更具体更详细地了解幼儿在入园初期的情绪反应,与老师共同分析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从而与老师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共同配合,开展教育。同时,家长平时应尽可能地让幼儿跟同龄的幼儿一起玩,培养幼儿的合群性。家长还应该多带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扩大幼儿的活动范围和交际范围,提高应变新环境的能力。
总结与思考
幼儿进入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集体生活,迈入社会的第一步,可谓是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对于每位新入园的幼儿来说或多或少都会感到不习惯。因此在入园初,亲子分离焦虑与入园适应问题是一个较普遍与容易出现的问题。只要教师与家长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用爱心和技巧去理解和教育孩子,把握适当的教育契机,制定有效的个别教育措施,相信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度过入园关。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