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tag 标签: 当代中国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暨南经济讲坛-环球飞行的经济地理思考—30年前“破冰之旅”访美回顾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Toyotomi 2013-3-7 10 1621 悠悠仔 2023-2-19 21:58:46
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吴敬琏) attachment 宏观经济学 fghtyu678 2013-5-7 25 7256 queyangwu0 2022-11-29 17:51:05
资本是个好东西 attachment 金融实务版 yc12_2001 2013-4-11 8 2368 hakuyou 2015-9-6 11:24:13
农经专著:陆学艺:三农论当代中国农业、农村、农民研究 attachment 国民经济管理 leyangzi 2013-4-23 2 1529 zhaojumping 2014-4-3 15:59:55
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第三届优秀成果奖评奖结果公示 attachment 农林经济学 mchf 2013-8-2 2 2161 洞庭古风 2013-8-2 13:00:07
悬赏 求陈苇老师《当代中国民众继承习惯调查实证研究》一书的电子版 - [悬赏 5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liuxin1885977 2013-7-15 0 899 liuxin1885977 2013-7-15 23:11:15
姑妄言之:当代中国社会病观察.pdf attach_img 版权审核区(不对外开放) xgz6151 2013-1-24 47 1781 真实精算 2013-7-6 20:15:26
当代中国学者九成九都是只会三板斧的程咬金 学术道德监督 charliexj 2013-6-13 106 8893 倭瓜很忙 2013-7-5 19:54:36
《贾平凹作品全集》经典珍藏 休闲灌水 jshking 2013-6-16 0 2263 jshking 2013-6-16 21:36:31
大家都来围观,这哥们一稿多发,多次出现 学术道德监督 caixuejun999 2013-1-22 107 9219 ctacpa 2013-6-14 10:55:17
当代中国经济 attachment 梁红岩-山西大学 sxlhy369 2013-6-6 0 196 sxlhy369 2013-6-6 17:14:26
西方那套理论不反映中国人民根本利益?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tianzhuren 2013-5-31 6 1499 legacy2222 2013-6-4 18:20:41
邓正来:学术与人生(转自法史网 作者:邓正来) 论文版 jhkd5311910 2013-1-24 6 2437 西瓜(平静) 2013-5-14 23:16:50
中国股票发行监管制度研究(推荐) attachment 金融实务版 yc12_2001 2013-4-17 3 860 liujianfang 2013-4-17 18:29:07
当代中国行政改革中的ZF仿企业化问题浅析——行政管理 论文版 好书 2013-2-21 1 1136 好书 2013-2-21 20:42:09
当代中国的机构改革和行政效率——行政管理 论文版 好书 2013-2-20 1 1389 好书 2013-2-20 22:31:54

相关日志

分享 《当代中国画报》发给熊丙奇一顶“教育专家”高帽不中用
大庆商江 2015-2-18 08:22
《当代中国画报》发给熊丙奇一顶“教育专家”高帽不中用 【仅供教育研究参考。初稿,待充实修改完善】 2009 年 7 月 14 日 ,《科学时报》《熊丙奇:大师的成长需要正常的精英观念》:这是一个“大师”遍地,也是大师稀缺的时代。说“大师”遍地,是指现在有的媒体动不动就封谁为大师,而被封之人,也泰然受之,… 2010 年 6 月 11 日 ,《南方都市报》《熊丙奇专栏 : 舆论盲目鼓吹,乃因教育常识匮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在笔者看来,除了“盲目性”之外,主要原因是缺乏基本的教育常识。对于高等教育管理制度和现代大学制度,不要说普通老百姓、媒体记者,就是很多教育界人士,也不了解。所以,对一些教育管理的做法和“改革”措施,极有可能出现错误的解读。 2012 年 4 月 23 日 ,《当代中国画报》(记者/ 韦吉磊)《必须更新教育改革的模式— 访 教育专家 熊丙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 2012 年全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将达 2.2 万亿元,首次突破 GDP 的 4 %,这对于长期投入不足的中国教育固然是好消息。但是,中国教育除了缺钱,还缺什么?就此,本报采访了 著名教育问题专家 熊丙奇教授。 当代中国: 请您从体制和机制上谈谈中国的教育现状。 熊丙奇: 我国教育的问题,从体制上看,一是教育管、办、评不分,政府既办学校,还管学校,又直接参与学校评价,权力集中在行政部门,学校没有自主权,缺乏独立性,在人事和财政上过于依赖政府部门;二是没有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的权责边界不清楚,教师和学生成为学校的弱势群体。在这种管理体制和办学制度下,学校不像是教育机构,而更像一级政府。整个高等教育的很多荒谬来源于体制问题。我计算过,一所大学大概有处长、副处长 150 名左右,副处级干部 30 人左右,科级干部大概有 1000 人,被戏称“校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官”太多,只能是“校长干处长的活,处长干科长的活”,导致管理效能下降,办学成本增加。把高校办成了“政府”,用行政思维办学,必然偏离教育规律和办学目标,追求近期业绩,注重外延发展,忽视内涵建设。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培养出具有思辩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在各种新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中小学校组织学生迎接领导视察等滑稽报道,看后让人无言以对。 当代中国: 中国的教育行政化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熊丙奇: 首先是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任命校长,校长有从副部到副厅不等的行政级别;其次是在学校内部,行政权主导教育权和学术权。教育行政化的直接后果是导致教育功利化,校长首先是官员,而不是教育家,学校领导办学对上负责,不对教师和学生负责,追求短期的政绩,高等教育普遍看重教师的论文、课题、经费、项目,基础教育关注的就是升学率、名校率。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按上级指令办学,千校一面,严重同质化,没有个性和特色,对此,温家宝总理曾批评说,大学没有自主权,就没有灵魂。教育和学术规律被抛弃,基本的教育原则和学术原则被利益原则所取代,在处理教育丑闻和学术丑闻时,既得利益者积极充当保护伞;学校内部行政机构臃肿,官员群体庞大,行政岗位在学校里十分吃香,成为教师追逐的对象,有舆论称,中国高校是最大的官场。当前教育质量下降,教育和学术风气败坏,根子都在教育行政化。我们的高等教育长期只注重规模,不注重质量,不注重人才培养结构,现在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问题,教育质量严重下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很普遍。但教育部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本科生的扩招比例虽然不大,但因为基数很大,所以每年增加的人数也是蛮多的,由于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就扩招硕士和博士,这些数量加起来,太庞大了。我觉得和教育质量相比,高校毕业生的公平就业问题倒是其次。 当代中国: 让教育“去行政化”回归本源,是否有可行的实现路径? 熊丙奇: 对于教育行政化的问题,国家已经有清晰的认识,在 2010 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已明确提到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具体的措施包括,推进管办分离,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转变政府管理学校的方式;建立“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参与、民主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推行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等等。然而,在《纲要》颁布一年多之后,相关的改革并没有随即启动,所以,更有人认为,在中国,教育去行政化不具有可行性。按照现在的教育改革模式,去行政化确实不具备可行性,因为主导教育改革的,恰是应该放权的对象 —— 一是向学校放权的政府部门,二是向教师和学生放权的学校行政机构。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他们不愿意主动放弃权力。为此,要推进去行政化改革,就必须更新教育改革的模式,不应该由政府主导,而应该由人大立法机构来主导、推进。高考改革也是如此,按照国家《纲要》确定的高考改革思路 —— 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要推进这样的改革,就需要政府将考试组织权交给社会专业机构,将自主招生权给学校,将选择权给学生。为此,必须有推进教育放权的机制,否则改革就只能停留在设计上。在原有的高考框架之下,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难以得到发展,更多的学生会被推向“洋高考”,选择出国留学。在发达国家,教改是要通过立法成为法案,再进行落实的,关注的是学生个性的解放和自由发展。因此,我国在教改时,有必要借鉴这种方式。另外,从利益博弈分析,公众参与,争取自身的权益,也是推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毕竟权利需要努力争取,而不是从天上掉下来,因此,去行政化的希望更多在民众之中。    熊丙奇,知名教育问题研究学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编审,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出版《大学有问题》、《体制迷墙》、《天下无墙》、《教育熊视》等十几部研究专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de153d0100ytdt.html 2012 年 11 月 19 日 ,新浪网“熊丙奇的博客”《 要出大师,就不要客气 》:客客气气是出不了大师的,所谓的“大师”,都是“自封”或者“吹捧”出来的。 读完以上文字给我的初步印象是: 《当代中国画报》发给熊丙奇一顶“教育专家”高帽。 2014 年 12 月 26 日 ,熊丙奇在博客里【八年前文章《我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补记】: 2005 年后,我的姓名后,又多了两个字:“教授”。因为这一年我评为“正高”职称。 此信息说明, 2005 年,熊丙奇的职称定位编审,不是教授。尽管 2006 年熊丙奇在博客声明:“我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但是,此后,熊丙奇还是自称“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此人言行不一,可见一斑。 2012 年 05 月 14 日 ,《南方都市报》《熊丙奇:教授应该是职务而不是职称》:在国外,这是一个学校最基本的自主权,教授是本校设置的岗位而已,在岗是教授,不在岗也就不是教授了。 2013 年 3 月 14 日 ,《第一财经日报》《熊丙奇:职称考试需要的不是改革而是取消》:笔者认为,职称应由职务替代——一个人被聘担任什么职务,就享有这一职务对应的待遇,而如果不再聘任,则不再享有职务的待遇,这才是合理的。比如某人被 A 校聘为教授,不再被 A 校聘任或离开 A 校,就不再是教授。 2015 年 2 月 10 日 ,新华每日电讯 《熊丙奇:职称评审要分类更要去行政化》:在发达国家的大学中,根本不存在评职称一说,教授就是一种职务,学校聘请某人担任教授职务,此人即为教授;如果不聘任,就不再是教授。 2015 年 2 月 17 日 ,《中国青年报》((实习生 谢婷婷 记者 邱晨辉)《现行职称改革尚未触及制度实质》:教育学者、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的实质应该是“去职称化”,一个人被聘担任什么职务,就享有这一职务对应的待遇,如果不再聘任,就不再享有职务待遇。熊丙奇认为,教授是职务不是职称。在国外著名大学,教授更多意义上是被作为职务理解和对待。比如,有人应聘上耶鲁大学教授,只是意味着他获得了耶鲁大学的一个教职,哪天他离开了耶鲁大学,他就不再是教授了。如果他到了哈佛大学,只被聘用为副教授,那他也就只是副教授了。 按照这一思路,熊丙奇原为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中心主任职称编审。离开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中心主任岗位,担任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编审职称不过不续聘即接近作废。 以上内容约 2500 字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dqddsj@163.com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你如果想了解熊丙奇,请咨询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成员 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 / 文明办主任 胡 昊 34206226 宣传部副部长(兼)、医学院宣传部部长 闵建颖 63846590*776346 宣传部副部长 谈 毅 34207614 文明办副主任 王琳媛 34206278 宣传部副部长 朱 敏 34206264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办公室迁往闵行校区宣怀大道行政 B 楼, 室号 部门 新电话号码 传真 717 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34206221 34206231 34206278 34206223 708 党委宣传部 34206226 34206223 709 新闻中心(含交大新闻网、校刊编辑部) 34206274 34206264 34206254 721 网络宣传与管理办公室 34206266 34205021
个人分类: 教育研究|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土豪”现象背后的财富观
济世良才 2015-2-6 18:25
中国“土豪”现象背后的财富观 2014-11-07 10:36 来源 : 共识网 - 作者赐稿作者 : 黄小平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thought/bianyan/20141107115861_all.html 土豪现象是当代中国的典型社会现象,反思与批判土豪财富观是中国思想界的基本使命之一。   中文中,“土”意为粗野,“豪”意为富有,习惯上常用来指那些在中国农村权势欺人的人。近年来,动漫作品和游戏玩家借用该词来形容那些大手大脚、挥霍钱财的人。   继 2013 年 9 月份苹果公司的金色 iPhone 新品发布后,这款受到中国新贵热捧的手机使得“土豪”一词更为风靡,该款手机的颜色也被人们称之为“土豪金”。   现在网络社区也常用该词来指那些财大气粗却缺乏相应品味的人。    2013 年,“土豪现象”在中国持续发酵,人民日报新大楼的土豪金的豪华外观、浙江温岭市人民法院美国国会大夏的模拟外观,从官方到民间的“土豪现象”引起了牛津官方词源编撰、研究专家的高度关注, 2014 年“土豪”“大妈”“两会”等中国持续热议的新词有望编入《牛津英语词典》。   “土豪”一词具有鲜明的财富的获得、使用、消费等一系列具有社会价值观指向意义的社会价值偏好,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是人们对待财富的指标性的态度、观念取向、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一种中国社会心理、道德取向的表现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在执政当局的“去计划经济”、社会公权力主宰的“有限的市场经济”的执政理念的推动下,在“经济中心论”“白猫黑猫能够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实用主义的执政理念、哲学理念的助推下,中国社会的价值观与社会心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首先,“去毛泽东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废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意味着以批评、消灭资本主义体制为使命、揭示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矛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劳动价值理论的失败,而劳动价值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专政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理论的崩塌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社会价值体系——共产主义信仰的幻灭。这样,从毛时代一直推崇的共产主义信仰体系的事实上的破产,但是,由于中国执政当局必须继承毛时代的政治衣钵,毛的继承者邓小平没有从根本上否定毛的政治理念,只是否定了毛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极权管理措施。   对毛泽东的经济政策与社会极权管理措施的否定和对毛泽东理论、政治衣钵的总体肯定是导致今天中国社会对待毛泽东撕裂的根源之一。社会直接撕裂为“反毛”与“拥毛”的“左派”与“右派”,否定毛泽东意味着否定中共的执政地位,肯定毛泽东意味着中国倒回原来的“红色恐怖”的暴力时代,左右为难,骑虎难下。   邓小平后来推行的有限的“市场经济”的经济改革措施,但是保留了中共的核心权力,对中国基本社会资源的使用、利用和占有的公有制 ( 实质是官有制 ) 。中国改革的源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突破公有制 ( 官有制 ) 的范畴。后来,中国社会一直在“姓资”与“姓社”的经济右倾与政治左倾之间左右摇摆。“薄熙来”事件实质上就是中国“左右”之争在政治路线、国家治理理念斗争的必然产物。 中国社会的官有制 ( 公有制 ) 的存在,因为社会公权力仍然处于社会财富分配的金字塔顶端,伴随激进的极权主义的共产主义价值体系的倒塌,社会价值体系迅速演化为“追逐社会公权力为核心”、以满足“物质享乐”为主要内容的金钱价值观与权力价值观。这是中国“土豪”财富观产生的制度性土壤。 其次,市场经济最基本的游戏规则是自由,自由主义是市场经济生存的基本土壤,因此“自由权”必须得到最高程度的确认,必须取得包括最高社会组织——执政党、最大社会运行机构——国家政权、最权威社会共识——宪法、最核心文化认同——社会价值观的确认。 自由保障一个基本的社会支点便是私产保护,既“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财产及自由”构筑了一道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核心防火墙。试想,一个不保护私产的社会公权力泛滥的社会,谁有财富创造的真实欲望 ? 即使在私产保护不完全、不彻底的国度,社会成员财富创造的欲望只可能是投机取巧,豪取掠夺,衍生出来的财富观一定是土豪财富观。今天中国土豪财富观的产生便是私产保护不完全、不彻底的真实写照。 自由之所以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游戏规则,根源于市场主体的自由创造之欲望 ( 决策、思想的自由 ) ,市场信息选择的自由 ( 行动自由 ) ,保护个体人权的社会纠错、保护机制 ( 表达、新闻自由 ) 、还基于自由选择获取收益的、分享成功、获取幸福的喜悦 ( 自由获取幸福 ) 。因此,市场经济成长的土壤必然表现为自由主义的社会价值观、财富观。 自由主义的社会价值观、财富观与极权主义的强权价值观、土豪财富观格格不入,在自由主义社会财富观的土壤里,社会成员明白个人自由必须基于对他人自由权利的尊重与保护,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并存,社会公共权力产生必须基于民众认可或者授权。否则一切游戏规则荡然无存。   中国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前提是社会公权力的开明与领导人经济决策的高层设计或者顶层设计,是一种最高社会公权力主导下、支持下的不完全、不彻底的经济开放,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根本没有基于全体社会共识的自由主义基础之上的市场共识与市场启蒙,现在有部分学者称中国改革开放就是新时代的“商鞅变法”或者新时代的“洋务运动”,这是非常贴切、非常准确的。   其理由如下:   第一,自由主义在中国没有形成社会共识,甚至在邓时代的 80 年代末期一度旗帜鲜明的“反自由化”。时至今日,中国官方仍然反对、抗拒“自由主义的世界主流价值观”,大学课堂依然在传播马列主义、毛主义、中国特色的爱国主义的特定的以公有制 ( 官有制 ) 为核心理念的国家主义的、民族主义的、爱国主义的、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第二,包括中国最高社会组织——执政党,最大社会运行机构——国家政权,最权威社会共识——宪法,最核心文化认同——社会价值观的基本没有真正认同自由主义的基本社会理念。 第三,二战后对古典自由主义理论进行成功与升级改造的“新自由主义”主流国家——美国,中国官方基本否定美国的“新自由主义”的社会价值观、财富观。而对美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管理、教育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基本认同,这是一种典型的“慈禧太后式”晚清天朝帝国的矛盾心态。 众多周知,长期领先的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管理、教育科技文化发展水平只是文化发展的浅层现象,领先的科学技术背后一定是深层的社会价值观的支撑,经济发展的背后一定是政治管理、法治优良、社会组织高效的稳定运行,政治管理、法治优良、社会组织高效的稳定运行的背后便是社会价值观以及公众的先进财富观的持续支撑,这才是文化领先的深层次意义。 自由主义文化的缺失,是中国土豪财富观产生的文化土壤。 再次,伴随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在“共产主义价值观”的构建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文化体系彻底破坏,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情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价值观,中国数千年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价值观在建国以后一轮轮的政治清洗、“文化大革命”的摧残下沦落为“犬儒”,成为明哲保身的、精明的、自私的知识精英,急功近利、与权力共谋、甚至不惜学术造假、或者“用脚投票”移民海外,更有甚者沦落为公权力的家丁,丧失做人的基本良知,解放后中国知识分子的集体失语意味着中国传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社会价值观的崩溃。   历史上中国普通民众则长期受到儒家基本价值信仰体系的支撑。“孝道”支撑着基本家庭伦理道德,“仁政”“王道”则基本支撑着公权力与普通民众之间的伦理道德,“仁、义、礼、信、智”则支撑起各行各业、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基本社会伦理道德。   共产极权的社会价值观则完全摧毁了一切,无处不在的社会公权力,包括改革开放后无法无天的社会公权力一轮轮财富的疯狂掠夺与绞杀,公权力支配了绝大部分的社会资源的分配。争权夺利、不择手段、厚黑学、残酷的权力斗争、霸道思维使得当代中国沦落为土豪价值观滋生的沃土,这是中国土豪价值观生存的社会历史土壤。   土豪价值观其本质是一种强权财富观,一种霸道的财富观,代表一种极其腐化的、堕落的生活方式,简言之就是为富不仁。土豪价值观与中国传统财富观——“均富观”也格格不入,与现代社会追求的公平正义、自由民主创新的财富观完全背道而驰。中国共产党也正是凭借“打土豪、分田地”的“财富均富”的平等财富观而获得天下。由此可见,中国又到了新财富观构建的历史关口。土豪财富观现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   未来中国的科学社会价值观、先进的财富观如何构建,中国文化复兴、社会价值观、财富观的欲火重新之路在何方 ? 请继续参阅笔者《中国新财富观的诞生》。   在笔者行文即将发表的时刻,一个震动海内外的湖南衡阳巨大的省人大代表贿选案爆发,不是现代民主选举制度构架下的中国选举制度何来贿选一说 ? 唯一的解释就是中国各路土豪没有处理好其中权力平衡与利益平衡。所谓的贿选只不过是中国暴戾的土豪内部的狗咬狗的闹剧而已。但是可以肯定是“衡阳贿选事件”揭开了中国选举制度内部的一系列疤痕,把中国隐秘的、腐败的、非民主的社会公权力分配机制暴露在阳光下,还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土豪财富正在登堂入室,疯狂抢夺中国最核心的公权力资源。看来,中国社会到了土豪与社会公平正义决战的关键时刻,其实,这是一场事关中国未来走向的决战。这是“衡阳贿选门”事件最大的社会意义。   自由能够战胜强权 ?   正义能够战胜邪恶 ?   公平能够战胜特权 ?   文明能够战胜落后 ?   科学能够战胜愚昧 ?   民主能够战胜专制 ?   法治能够战胜人治 ?   我只能拭目以待,因为中国历史多次出现过多次的错判与失误。   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的超生事件 ( “超生门”事件 ) 也同时正在中国媒体持续热议,这是一起典型的中国文化界土豪事件,超级文化土豪老谋子,沉溺于金钱、美女,依附于公权力,导演出一个超级土豪剧——北京奥运开幕式,开发出一个个中国文化垃圾 ( 权力 + 美女 + 英雄 ) 的历史剧,超豪华的情景、超华丽的道具、超宏大场面的土豪场景,一个个金钱 + 权力 + 美女构筑的所谓超级面画,展现的是所谓中国厚重的文化与历史,其实不过是中国文化中厚黑学、权谋斗争、无人性的、无道德规则、无人性底线的垃圾文化,现代文化中倡导的真善美、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公平与正义、民主与法治、科学与进步等现代文化观念没有真实的演绎与拓展,人性中的自由、民主、平等、公平与正义、博爱等永恒主题何在 ? 一个老谋子——腐朽、堕落、依附权力、腐败、三妻四妾、儿女成群、无社会底线的中国土豪文化界的堕落力量的标杆与化身 !!   土豪现象是当代中国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一个国家的价值观、财富观的凝聚力量深层次体现出一个国家未来发展之潜力,处于人类最落后形态的土豪财富观毫不保留的折射出了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发展阶段、发展层次。   那么现阶段中国财富之代表力量的货币——人民币到底处于什么样世界地位、历史地位呢 ? 这个印着毛泽东图像的财富象征的中国国家信誉法币是否可以定性为中国土豪财富的一个典型象征符号呢 ?   中国目前财富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的中国房地产财富,一个典型的国家强权主宰、土豪分享、吸取普通民众血汗的高度泡沫化的财富形式难道可以逃脱土豪财富的历史定位 ?   近年国家主流媒体爆炒的中国收藏品财富市场 ( 黄金、奇石异物、古董、字画 ) ,一个中国土豪汇聚的大本营正在全力操控官方媒体,正在演绎一系列财富暴富的天方夜谭式的土豪神话,吸引不明真相的普通民众血汗资金进场,可见中国土豪用心之险恶。我们今天应该可以认清马未都 ( 底价进场的中国土豪收藏品的代表人物 ) 、王刚 ( 收藏品土豪媒体的吹鼓手 ) 、赵忠祥 ( 收藏品土豪又一个吹鼓手 ) 之流的庐山真面目了吧。   世界另一个财富的代表力量——美元财富的真面目自 1914 年美联储成立后究竟在做些什么呢 ?    20 世纪初叶,美元财富孵化了人类汽车产业、火车产业、电气通信产业、影视产业、飞机产业,引领人类进入了机械化、电气化、航天化时代。    20 世纪中叶,美元财富全方位进入新型的高科技产业,人类第三次科技革命应运而生,重化工业、石化产业、生物技术行业、新型农业、新型制药、人类基因工程、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产业应运而生。    20 世纪 80 年代,在美元财富的孕育下,一个全新的 IT 行业、国际互联网产业横空出世,自从地球变小、世界距离缩短、人类贸易电子化,时空可以互换,知识可以共享,智慧可以共用,信息不再昂贵,千里眼、顺风耳成为人类的生活现实。这一切如果没有科学财富观的引导,没有美元财富的孵化,我们可以享受这一切美好的生活图景 ?   土豪财富观只会追求稀有与权势、视黄金、土地、房产与权力为最高价值。向往性刺激与生理满足,呈一时口福之欲望,不愿意为人类的幸福付出,不会花费大量金钱去进行科学的研究与科技产业的孵化,因为科技产业的孵化风险太大,甚至可能倾家荡产,那么模仿与侵犯知识产权是土豪财富的首选。    2008 年以后,美元财富科技孵化功能体现为新能源——页岩气的开发 ( 一种在地层 4000 米 聚集的无污染的生物质气体能源 ) ,一场美国的“再制造业革命”如火如荼。 2008 年美元财富打压美国土豪产业,打压美国高房价其本质就是为美国产业转型服务,而中国官方一致定义为美国进入发展的衰落时期。    2008 年,当美元财富打压落后腐朽产业——房地产期间,中国反其道为之,用 4 万亿的基础货币 +13 万亿无抵押贷款挽救腐败的房地产行业。今日中国最大的腐败产业——房地产业完全绑架了国民之幸福与中国产业的升级换代。   美元财富观主要体现为强大的科技教育创新、培育科学的现代价值观,引领世界的先进文化,排斥世界腐朽的、享乐的、专制的、强权的社会文化。   美元财富观在生活方式上,鼓励创新与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主张慈善与博爱。   美元财富观在国家治理理念中,反对一切专制的、强权的、非民主的国家治理模式。   美元财富观在政治上反对一切专制与独裁,主张民主与法治。是一切专制与独裁政府的天敌、对手,前苏联的失败就是倒在美元价值观、财富观的文化较量之中。   美元财富观在经济管理模式上主张市场经济、贸易自由,简言之,主张“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经济发展理念。   如果说,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的脸面、躯体,政治管理水平应该是一个国家的内部生理系统,那么价值观、财富观乃一个国家的精神与灵魂。   一个健康的国家应该是脸面得体,内部生理系统良性运转,灵魂与精神状态干净、是非曲直有度、判断力准确、善恶标准明晰、内心充满善良与爱的国度。在这里,每个社会成员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自己的自由、幸福,热爱阅读,心地善良、乐善好施,喜欢科技创新和追求理想主义,厌恶不公平与剥削压迫的财富掠夺和强盗逻辑。梦想自己把握、理想奋斗实现。   土豪遍地的国家,空有一身外表的行头,但是躯体肮脏不堪,浑身散发酸臭,言语流露出金钱的铜臭味,灵魂肮脏、生活腐化,满脑子的男盗女娼、阴谋诡计与特权思想,追求身体与肉体的刺激,吃喝玩乐、玩世不恭,不知公平与正义为何物,无高尚的精神追求,不学无术,厌恶自由与理想,一副带头大哥的江湖气息。   因此美元财富所蕴含的人类文化价值与人民币财富所蕴含的人类文化价值之优劣、价值观之先进与落后、自由与专制、科学与愚昧、开放与保守、民主与独裁、幸福与痛苦应该泾谓分明了。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文化代表力量,可以定性,这是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所代表的文化力量、两种完全对立性质的文化价值观的代表力量。   非常遗憾, 2009 年以后,随着美国政府“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确立,美元确定把人民币作为的对手盘拉上盘口,美元与人民币的货币对赌大战已经拉开序幕。   今天我们应该明白, 2009 年—— 2013 年底,人民币货币疯狂印刷,从 2006 年中国货币总量 (M2)30 万亿的规模一直推升到 2014 年中国货币总量 (M2) 的 120 万亿规模,人民币国内巨额贬值,贬值幅度超过 60%( 本人测算应该是 65%) ,意味着一个普通公民 10 万元在 2008 年存入银行到 2013 年,利息 15% ,那么到 2013 年底只剩下 35000 元的购买力了。难怪,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先生被国外媒体尊称为“人民币”先生。   非常蹊跷的是,人民币自从 2008 年— 2014 年,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大幅度升值,兑美元升 20% ,兑日元升 35% ,兑欧元升 45% ,按照人民币大幅度超发的常规,应该必须兑美元大幅度贬值才是常道。只有一个解释,土豪人民币进入了科技美元的对手盘,被强行推高的,人为操作无疑。   一方面科技美元所为,另一方面,中国国内土豪领导人物所为。因为“内贬外升”的人民币资产最有利于中国土豪资产外逃、资产转移。 2008 年以后,正好是中国土豪移民的高峰时期。   人民币“内贬外升”将击垮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国人民币对外升值正好解决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转型带来的经济低迷、消费不振。   人民币与美元之间未来的对赌结局如何,其实结局不言自明,两种财富观、价值观之间的对立,如同 1900 时代的义和团与八国联军之间的战争,一个是土豪,一个是科技武装的士兵,一个用洋枪,一个使用大刀、长矛。   今天,中国的土豪财富观与美元财富观形成了世界两个大国一道别样的风景,一边是地狱,一边是天堂。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如何从地狱之门通往天堂,如何用海水来扑灭这团熊熊的火焰,希望全能的上帝来告知中国人民。但是,好像国人浑然不觉,那么只有通过民众的思想启蒙来进行思想的开发了,非常遗憾,我们的媒体几乎化身为土豪,没有新闻的自由,思想的传播只能是个别智者的微弱的呼唤 !!!
个人分类: 人文社科|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吴思:最被高估的美德是大公无私
uohuo 2013-6-16 00:36
吴 思,著名作家、记者、历史学者。1957年出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现为《炎黄春秋》杂志社总编辑。著有《陈永贵:毛泽东的农民》、《潜规则》、《血酬定律》、《隐蔽的秩序》等书。《潜规则》与《血酬定律》自出版以来一直高居各大书城销售排行榜之列。 01 有没有一个问题是你念念不忘一直想要解决的? 那是一套大问题:如何理解中国社会?如何理解中国历史?如何认识当代中国?如何预测其未来?用大词说,就是寻找一种世界观。 02 《潜规则》和《血酬定律》能提供世界观还是解决什么问题?对于后者不如前者流行你怎么看? 《潜规则》和《血酬定律》只是我的世界观的一部分,《潜规则》描述中国社会的某些关系,《血酬定律》描述暴力集团的行为逻辑。现在中国是和平时期,《潜规则》比较普遍,到处都是,《血酬定律》却隐蔽得很深,似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远。如果战乱不断,《血酬定律》就会比《潜规则》流行。 03 你现在担任《炎黄春秋》的总编辑,这种当代史研究解密和你的历史研究能互相促进吗?是什么样的关系? 我们杂志发表的文章,主要是近百年来中国的重大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我关注的重点不是现当代史,但看多了这些文章,可以帮助我形成对历史更完整更细致的感觉,帮助我判断哪些观点一针见血,哪些观点不对劲。有时候,一个历史细节,一个历史人物的某句话,还可以点醒我,推动我往前走一步。胡风曾经说,他的理论是一寸一寸发展起来的,我也有同感。好多次,我在看稿子的时候,明显感觉到被那篇稿子推进了一寸。 04 什么是你早年深信不疑如今深表怀疑的东西?你觉得最被高估的美德是什么? 太多了。在自然科学之外,所有早年的书本知识,过去都是深信不疑的,现在,几乎都在深表怀疑之列。最被高估的美德我认为是大公无私。 05 眼下年轻人有个自嘲的词叫“diao丝”,生活没有起色,无足轻重,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觉得命运被改变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自己选择的坐标系。如果只盯着财富坐标系、权力坐标系、声誉坐标系,无足轻重的感觉恐怕就不容易改变。如果在这三个常见的社会体系之外,还能看到并加入更多的坐标系,或者干脆把原点落在个人心性上,自己的命运就比较容易掌握在自己手里了。 06 以你的经验,觉得年轻人最没必要把时间花在什么方面? 很难一概而论。看你想成为什么人了。目标清楚了,自然就知道什么是不必要的。 07 如果要列举一份“厌恶清单”,你个人最为讨厌的几样东西是什么? 欺负人,拍马屁,排队加塞。 08 如果死人可以暂时活过来,并回答一个问题,你想问谁,问Ta一个什么问题? 问毛(泽东)。问他的问题是:你觉得自己属于几流思想家?为什么? 09 如果可以拍一部自传,哪一幕哪个场景一定会在影片中出现? 插队的时候,跪在地上割麦子。 10 从历史中或者从现实中,我们究竟能否汲取到教训,或是避开灾难?假设眼下正是1940年代至1950年代,你是一位当时的年轻人,在此时代背景里,你能否洞悉到自己将来的命运? 一般说来,我们可以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至少个人避开灾难。但是我不行,年轻人都不容易。如果我是1940年代至1950年代的年轻人,我会在多数转折点上走错路,然后遭殃倒霉,没有能力预测自己的霉运。
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6 1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