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城市群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年鉴(2012年)光盘版 attachment 数据交流中心 liuyi22 2013-3-8 16 5574 爱Ff真是太好了 2019-3-8 16:33:56
叶檀:北漂请逃离北京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atomic1984 2013-4-18 8 2160 zhuosn 2017-11-6 13:57:56
[原创]世界城市群GDP排名 发展经济学 zwh7059 2005-8-12 12 24320 隽泊0205 2017-11-1 15:37:19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趋势 区域经济学 玄天双凌 2013-8-3 2 3643 趴趴熊yganh 2015-2-9 00:52:11
悬赏 求 麦肯锡研究中国的城市群分析 - [!reward_solved!] attachment 求助成功区 风从虎,云从龙 2013-5-8 3 1269 tangxh0214 2014-12-5 09:30:16
[转]中国城镇化的瓶颈与路径 区域经济学 w08241081 2013-8-22 1 1209 树杪百重泉 2013-9-14 09:52:11
经济圈概念 区域经济学 kiaha 2013-7-24 0 1907 kiaha 2013-7-24 15:37:45
户籍改革路线图确定 金融学(理论版) cuitongcn 2013-7-1 13 1576 alexoang 2013-7-3 18:03:30
城市群,未来可能会称为城镇化的可能吗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lemonadelove 2013-6-20 1 1076 primmxz 2013-6-22 15:26:50
城市群与新经济区-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中心 廖元和 attachment 版权审核区(不对外开放) iverson-cp3 2013-6-16 1 728 冰风0528 2013-6-16 21:17:57
城市群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孙悟空奥巴马 2013-6-2 0 1096 孙悟空奥巴马 2013-6-2 21:17:30
辜胜阻:珠三角建世界级城市群重在城镇化升级 产业经济学 snxl 2013-4-16 0 1541 snxl 2013-4-16 17:13:23
城市群将是中国城镇化重点平台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zbin7451f 2013-3-11 0 804 zbin7451f 2013-3-11 15:02:44
悬赏 求教关于方创琳老师城市群产业紧凑度的测度模型 - [悬赏 30 个论坛币] 宏观经济学 笃@よ躌荹σ 2013-1-17 2 1707 笃@よ躌荹σ 2013-1-24 01:22:29
城市群的相关外文文献与大家共享 attachment 区域经济学 yyc0714 2009-2-1 16 4341 千江有水千江月 2013-1-10 22:27:29
[下载]最新中国18个大城市群经济排名 attachment 微观经济学 caidafage 2007-11-6 14 5240 deng203 2011-12-29 08:25:44
中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过山潮水 2007-4-5 24 6268 chnci 2011-11-17 13:46:42
武汉城市圈与长珠潭城市群和中部崛起战略 区域经济学 letian4 2007-12-8 7 4500 panasonicfan 2010-5-6 22:50:36
[讨论]关于辽中南城市群的发展 区域经济学 wintoper 2005-11-26 2 2822 wowowi 2005-11-28 20:07:00

相关日志

分享 cz 1
cutelxh 2013-10-17 19:39
1.1 中国 xxczh 的发展背景分析 1.1.2 中国 xxczh 发展背景分析 1 、全球化背景 现阶段,以生产全球化、投资全球化与市场全球化为内涵的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生产体系、投资和金融体系、市场体系的形成,对全球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等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影响全球 czh 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 czh 速度加快,促进了全球城市体系的形成,加速了城市连绵区或城市群(带)的发展,使得全球城市空间地域差异增大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将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上,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 我国必须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 czh 的进程,根据融入全球经济、赢得国际竞争的战略需要,调整中国 czh 发展的战略。一是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贸易为发展我国的城市经济服务。二是优化全国 cz 体系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使我国的 cz 体系更好地融入以城市为节点的全球经济网络体系之中。我国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区域 czh 推进的速度和方式等,都将随之发生重要变化。 2 、市场化背景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建立,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成为迫切需要。这意味市场已经开始在 czh 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意味着 czh 必须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意味着经济手段将发挥更重要作用。 传统 czh 的发展过度倚重于政府的计划指令,忽略了市场对于 czh 发展中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忽略了企业、个人等众多的市场主体在 czh 进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引发了“空心城”、“空心镇”等问题,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为此,与市场化要求相适应, czh 必须充分考虑计划和市场的不同作用,平衡协调两种手段,在加强政府规划引导的同时,充分尊重市场选择的结果。 3 、信息化背景 信息技术的推动和信息需求的牵动使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信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独特的生产要素。目前,我国将同时面临 czh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重任。一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落后、资金匾乏,需要从最基本的传统产业起步,以便把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另一方面,我国也同样面临着高新技术的挑战,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冲击。为了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必须尽快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来装备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包括装备和改造传统产业。 与此同时,在信息化时代, czh 以分散与集聚的两种形式向前推进,共同推动工业化时代的 czh 向更高层次迈进 . 对此,我国必须积极应对由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充分协调 czh 与信息化发展。 4 、生态化背景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进入 czh 快速发展时期,当越来越多的居民享受城市精神和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 czh 带来的种种弊端,其中最为严重的当数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居住地环境质量,希望生活在一个舒适的、有益于身体健康的环境里。因而,回归“绿色自然”的呼声日益强烈。于是一种以“绿色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应运而生,由此出现了一场新的革命,即生态革命。 目前,生态化的趋势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城市建设上,愈来愈强调尊重自然;在产业发展上,愈来愈强调“绿色产业”;在生产经营上,愈来愈强调“绿色管理”等。此外,生态化趋势甚至还进入文化、政治领域,例如出现了绿色大学、绿色足球、绿色“奥运”和绿色警察、绿色军队等等。生态化发展趋势,体现了当代经济发展的规律性。我国传统的 czh 发展忽视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这使得可持续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建立新的、面向 21 世纪的可持续 czh 机制迫在眉睫。 . 1.1.3 中国 xxczh 面临挑战分析 首先,土地 czh 快于人口 czh ,人口 czh 滞后于工业化。地方政府通过在土地开发中的垄断地位,通过低价收购农地高价转让为城市建设用地,获取一级开发价差,以贴补城市发展和建设投资的资金缺口。随后通过工业用地低价转让、商住用地高价出售的形式,以商住用地补贴工业用地,以此来招商引资,获得制造业发展所稀缺的资金和技术。最后,通过制造业发展招徕人口,逐步提升 czh 。 其次,城市的硬件和软件的数量和质量均不能满足激增人口的需要,承载能力有限。水,电等能源很难持续支持城市规模的简单扩张。 第三, czh 面临严重的土地问题,这也是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我国土地紧缺,但是在 20 多年的 czh 的过程当中,我国的土地浪费十分严重。一方面是我们的土地非常紧缺的国情,另一方面是以土地的浪费作为代价的 czh 。最明显的例子是,我国的开发区、工业区的土地产出比十分低,在全世界少有。 第四,中国的 cz 管理水平低下。我们现行的是县、镇、乡、村行政体系,这个体系使我国的 czh 水平不断推进、 czhl 不断提高,但是 cz 的管理水平不断下降,特别是县以及县以下管理的职能还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下对农村的管理模式,缺少完整的现代化的城市的管理基础。 1.2 中国 czh 水平发展现状分析 1.2.1 中国 czh 进程发展历程分析 1 、农村改革为起点的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 1978-1992 年, czhl 从 17.9% 到 27.5% 。 该阶段的 czh 以农村改革为起点,以全面开放为主要动力。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典型代表是乡镇企业的崛起。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对国有企业全面推行“拨改贷”,深化企业“承包制”,实施“利改税”,推动了以轻工业为代表的城市工业全面发展。以特区建设为试点,逐步推进沿海、沿江和沿边开放。在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乡镇企业促进小 cz 的加快建设,同时城市工业的恢复性增长则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全国开发开放区域的不断扩大,在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同时,还推动了资本密集型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层次的大量就业岗位,在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同时,还推动了大批城市和小 cz 的发展。 2 、 cz 土地市场化的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 1992-2002 年, czhl 从 27.5% 到 39.1% 该阶段的 czh 以工业化带动 czh 为起点,以 cz 土地市场化为主要动力。 ◆ 全国普遍设立了开发区。 仅 1992-1993 一年间,全国设立县级以上开发区 6000 多个,占地 1.5 万平方公里,比当时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还多 0.16 万平方公里。 ◆ 全国土地市场迅速建立。 1993 年起,国家对土地市场进行了深化改革,商业性用地使用权实行公开招拍挂制度。此举在规范土地市场的同时,也为城市地方政府建立“土地财政”奠定了制度基础。 ◆ 住房制度改革。 1994 年起国家推行 cz 住房改革, 1998 年终结住房福利分配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分税财政体制改革。 1994 年,国家进行了分税财政体制改革,强化了国家财政的分配协调功能。在支出责任大体不变的情况下,也成为引发地方政府片面追求 GDP 增长等一系列盲目扩张行为的重要制度因素。 1992 年南巡讲话后,财政经济金融秩序混乱、财政纪律松弛,导致投资、消费增长过快,结构矛盾和重复建设严重,突出表现为 1992 年后各地出现开发区热和海南投资泡沫。 1993 年,物价再次走高,是年年中中央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开始整顿金融,紧急降温,全面改革,包括:提高存贷款利率、严令专业银行在 8 月 15 日前收回超过限额的贷款和非法拆借的资金,全面削减基本建设投资,重新审查开发区,减少 20% 行政开支,督查金融活动等。 1993 年开始直至 1996 年实行从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需求管理导致经济降温,同时国企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剧国企经营困难,调控过程中国有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 1994 年开始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为了应对有效需求不足,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财政支出迅速上升,从而导致赤字规模膨胀。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经济随后陷入萧条,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国家推动实施新的 czh 战略,将 czh 作为拉动内需、缓解有效需求不足的重要途径。 3 、政府土地经营的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 2002-2012 年, czhl 从 39.1% 到 51.3% 。 该阶段的 czh 以产业升级为基础,以政府土地经营为主要动力。该阶段的主要表现为: ◆ 依托进一步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国企改革和金融改革),国有经济重新焕发生机。 ◆ 以入世为契机,产业升级推动制造业获得大发展。 ◆ 继“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又分别实施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崛起”战略,特别是 2008 年以后产业转移推动内陆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 土地市场逐步完善,以“土地剪刀差”的方式汲取农业剩余仍是 czh 发展的重要动力。 ◆ 地方政府占有土地要素增值收益作为城市资本原始积累的行为特征非常明显,地方政府在土地运作和城市经营上也愈发成熟。 ◆ 新区建设取代开发区热,造城运动此起彼伏。 1.2.2 中国 czh 发展特点总结分析 1 、 1995 年以前的 czh 分析 1978-2011 年的 33 年间,我国 czh 提升速度明显分为两个阶段,以 1995 年为分水岭, 1995-2011 年间我国 czh 替身速度较之前明显加快,且每年几乎保持同样的提升速度( 1995-2011 年的 czhl 几乎为一直线)。 图表 AUTONUM 1 : 1995 年以后我国 czh 速度明显提升(单位: % ) 1995 年以前,我国的 czh 呈现出以下特点(见下图),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政府是 czh 的主要推手。其中的逻辑是,地方政府借助在土地开发中的垄断地位,通过低价收购农地高价转让为城市建设用地,获取一级开发价差,以贴补城市发展和建设投资的资金缺口;随后通过工业用地低价转让、商住用地高价出售的形式,以商住用地补贴工业用地,以此来招商引资,获得制造业发展所稀缺的资金和技术;最后,通过制造业发展招徕人口,逐步提升 czh 。 图表 AUTONUM 2 : 1995 年以前我国 czh 的特点 2 、 1995 年以后的 czh 分析 图表 AUTONUM 3 : 1995 年以后我国 czh 的特点 1.2.3 政府在 czh 过程中的动力机制 1 、政治体制决定地方政府行为取向功利主义 从政治与行政管理体制来看,中国是一个单一制、高度集权的国家。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各级政府官员都由上级任免。由于中央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的工作任务主要由上级政府来确定,对工作进程的监督和工作业绩的考核也必须由上级政府来执行。为了便于管理,每一级政府都有相应来自上级政府的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这就催生了地方政府的政绩观。 从 1990 年代开始,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主要集中在 GDP 、财政收入增长以及社会稳定指标等方面。由于数字化的考核指标容易理解也最容易操作。因此以 GDP 和财政收入增长指标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日益刚性化,同时也导致地方政府行为带有一种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于是,政府官员绩效考核指标就把地方政府官员的利益同地方经济发展绩效直接联系起来。在这样功利性的激励机制面前,地方政府推动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由此被空前的调动起来,形成了追求认为政绩最大化的强烈冲动。 图表 AUTONUM 4 : czh 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动力机制 2 、在功利主义刺激下,投资冲动不可避免 地方政府逐渐由中央政府的附属或者派出机构演变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性经济体。因为地域差异和管理半径问题,中央需要依靠地方来实施具体的管理,因此,地方政府会呈现出一定的自主性。而这种自主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地方自主权的自我扩张,即地方政府通过同中央的行政博弈,有意无意的超越自身权限,突破政策界限,获取中央政府并没有赋予的权限。这种职能转变,在目前缺乏有效制度约束的转型时期,往往导致某些地方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对中央政策进行有意变通,甚至在预期到中央政府监督成本高昂时公然违反。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的实际权限及行为选择空间也开始呈现出日益膨胀的趋势。地方政府选择的可能性空间和弹性日趋扩大,地方政府得以通过各种变通,实现政策的选择性执行。在这个充满弹性的自主性空间内,地方政府不仅能够根据自身偏好选择性的执行中央政策,履行自身的职能,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效用目标来配置其拥有的越来越丰富的公共资源,甚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凭借自己同上级政府的博弈经验或者地方的经济实力,自主地把握政府行为的边界。这就形成了地方利益的行为逻辑。在追求 GDP 和财政收入的功利主义刺激下,按照地方利益的行为逻辑,投资冲动就成为地方政府的天性。 3 、地方政府的行为偏好决定 czh 路径:在政府主导下,以土地 czh 带动人口 czh 一直以来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瓶颈主要在于资金短缺。在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体系中,地方政府真正自主掌握的要素资源十分有限,在资本相对稀缺的背景下,土地就成为地方发展经济的主要驱动要素。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土地产权中新出现的盈利性产权没有得到最终控制权的及时、明确的界定而处于开放状态,进而成为竞相攫取的“公地”。按照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最具合法身份攫取这部分资源的行为主体就是各级地方政府,其获利逻辑是“低价征用后高价开发,从而赚取价差”。 在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理念下, 50 年或者 70 年的土地租金被一次性收取,而一届政府的任期则是三至五年,这就很可能会诱发强烈的政绩冲动和短期行为。垄断的征地权极易被拿到市场上换取超额垄断利润,这就是典型的政府机会主义行为,是地方政府在个体理性支配下同整体理性博弈的结果。与此同时, czh 战略恰好迎合了地方政府征地和土地运营中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主张:从经济增长和政绩角度考虑,扩大建设用地,加快本地区的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从财政和利益角度考虑,增加地方收入和地方融资规模。 加快推进 czh ,加快农地征用,扩大建设用地,既能促进经济增长,又能增加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效用偏好同 czh 有着天然的联系。地方政府行为镶嵌于区域社会文化网络中,地方官员同地方经济总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利益关联。地方经济越发达,地方政府最终实际支配的地方财政收入就越大,按照自身的意志实现其特殊行政目标的自主性能力就越强,地方利益就越加明显的呈现在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这就直接促使地方政府深深的介入到地方 czh 的进程中。地方政府会介入区域土地利益分配,为地方争取有利的土地开发条件,越权批地,违法用地,截留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同时参与土地利益的竞争和介入相关冲突。此外地方政府往往以低于市场价格征用农地,或以市场价格转手获得巨大的级差地租,或同时低价出让土地吸引投资。 图表 AUTONUM 5 : 2011 年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政府总收入的 25% (单位:亿元, % ) 1.3 中国 xxczh 资金来源分析 1.3.1 地方债务规模与空间预测分析 债券融资是解决 xxczh 资金来源问题的主要方式。在维持目前基建规模的前提下,在 3-5 年内,中国广义地方政府债务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后续随着地方融资市场的不断完善,风险监控机制的有效提高,地方债也将有望推出,将较大的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并显著提高地方政府债务的持续性。 国际公认,如果一国总债务超过 GDP 比重的 60% 将有一定风险,考虑到我国地方、中央财政收入分配约为 50 : 50 ,可以地方债务占 GDP 比重 30% 作为警戒线。根据测算,如果基建维持 15% 的复合增速,到 2017 年地方债务达到 30% 的警戒线,如果基建复合增速为 17% ,则 2015 年将到达警戒线。因此,在未来 3-5 年内,中国广义地方政府债务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 图表 AUTONUM 6 : 2010-2017 年各基建投资增速对应的地方债务占 GDP 比例平测算(单位: % ) 1.3.2xxczh 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分析 债券、信托快速发展,为 czh 提供多渠道融资。 2010 年国家审计署表示地方政府总债务余额高达 10.7 万亿。根据 2011 、 2012 年基础建设投资总额以及政府收入测算 2012 年债务存量约为 11.7 万亿。其中城投债较 2010 年增长 1.09 万亿达到 1.79 万亿,公共投资信托较 2010 年增长 4000 亿,存量为 1.40 万亿。预估信贷融资总量为 8.02 万亿,较 2010 年减少 4468 亿。从占比情况来看,信贷占比从 79% 下降至 68% ,城投债由 7% 增长至 15% ,信托同比上升 3 个百分点至 12% 。信贷占比略有下降,城投债占比不断上升。 在信贷成本较高且面临规模控制的情况下,债券市场仍是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渠道。最新的数据显示,后续城投债整体发行量还将继续上行。 2012 年城投债发行量高达 1.26 万亿元,较 2011 年增长两倍多。 2013 年城投债还将继续,预计全年城投债净融资规模将达到 7000 亿元至 10000 亿元。 图表 AUTONUM 7 : 2012 年地方债务融资规模与结构预估(单位:亿元) 1.3.4xxczh 下的地方债改革发展趋势 未来地方债的推出将能显著降低政府融资成本。目前城投债的利率高于 10 年期国债约 300pb ,而城投债的主要流向为基础建设,过高的融资成本以及过低的投资收益导致地方政府压力巨大。后续随着地方融资市场的不断完善,风险监控机制的有效提高,地方债也将有望推出,将显著降低地方政府的融资成本,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的持续性。 图表 AUTONUM 8 : 2003-2013 年城投债 VS 国债利率(单位: % ) 1.4 中国 xxczh 进程带来的影响分析 1.4.1xxczh 进程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世界各国的 czh 进程来看,经济发展与 czh 水平的提高互相促进、互为因果。具体来说,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 czh 水平也随之提高。 cz 作为物质空间载体,能够提供人类活动所需要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随着 czh 的推进,占主导地位的产业从农业转为工业,再转为服务业,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发展过程。在现代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达到人均收入持续增长而不经历人口从农村大规模转移到城市的过程。从联合国《世界城市化展望》公布的资料看,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最低。 图表 AUTONUM 9 : 1950-2050 年联合国对全球各地区 czhl 的统计与预测(单位: % ) 1 、 xxczh 建设对投资需求的影响 xxczh 一方面将继续扩大城市数量和规模,另一方面对城市基础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 czh 将带动房地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工程建设,直接扩大对第二产业中的冶金、建材、建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行业的需求;同时还将扩大对房地产、现代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娱乐、商业贸易等第三产业的需求。 据有关测算,按照 2002 年的价格水平,每增加 1 个城市人口,需要基础设施投资 9 万元,按照最近十年每年增加 1800 万人计算,我国一年需要新增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就达到了 16200 亿元。再加上需要增加的公共服务投资,投资潜力巨大。由此引发的投资可以消耗大量的钢铁、水泥等建筑材料,极大地缓解冶金、建材等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 2 、 xxczh 发展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xxczh 把农民变为市民,必然会带来消费规模的提升和消费方式的转变。 xxczh 将改善居民消费环境,逐步改变农村进城人员的消费行为,在劳动收入占比和人均收入增加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 cz 相对较好的社会保障体系,也有利于减少预防性储蓄,从而促进消费。 有统计分析报告显示, 2011 年,我国农民工平均消费了其收入增长的 56% ;同时,在 2011 年人均月收入比上一年增长了 406 元(已达到 2253 元)的基础上,人均月支出增长了 230 元( 36 美元);在同一城市居住满一年的农民工,平均支出为 1761 元。而如果他们在该城市居住了五年以上,平均支出将上升至 2609 元。此外,随着 czh 的推进,文化、旅游、休闲、家政、美容等行业的服务水平将不断提升,享受型消费所占比重将会不断提高,进而逐步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 图表 AUTONUM 10 : 2005 年以来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明显高于 cz 居民(单位: % ) 3 、 xxczh 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经济结构失衡是长期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从产业结构看,集中体现在一、二、三次产业比例不协调,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xxczh 将带来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不仅能够推动以商贸、餐饮、旅游等为主的生活性服务业和以金融、保险、物流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且能够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发展,从而能够使服务业范围不断拓展、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比重不断提升,最终改变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推动形成一、二、三次产业协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同时, czh 有利于工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聚集人力资源等,促使企业形成充分竞争,增强创新动力和能力,提高科技进步与经营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工业由大变强。从全国范围看, czh 是资源在区域之间逐步实现优化配置的过程,最终有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扭转经济结构失衡的局面,使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 图表 AUTONUM 11 : 1990-2012 年 czhlVS 第三产业占全国 GDP 比重趋势图(单位: % ) 1.4.2xxczh 对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影响 1 、 xxczh 对财政政策的影响分析 我国工业化、 czh 进程尚未完成,农村基础设施、 czh 建设、保障房建设和产业结构转型的任务很重,财政政策在公共投资和社会事业领域大有可为。目前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维护与建设的财政性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中央及地方财政拨款、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其中,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仅能满足城市的维护运作支出,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主要依靠中央及地方财政拨款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随着近两年房地产调控的推进,土地使用权转让收入迅速下滑,因此中央及地方财政拨款就变得更为重要了。可以说在 xxczh 推进过程中,财政政策的支持必不可少。 图表 AUTONUM 12 : 1990-2012 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 ) 2 、 xxczh 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 xxczh 需要货币政策予以倾斜。 2013 年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具体有三个内涵:一是控制好货币供给总量,保持贷款总量合理适度增长,实现中央提出的把好流动性总闸门的要求;二是继续优化信贷结构,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三要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努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货币信贷政策发挥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重点支持扩大内需、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区域协调发展和 czh 建设等相关主题。银行调整信贷结构,有扶有控,合理引导货币投向,也有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1.5 中国 xxczh 建设的政策框架分析 1.5.1 历次推进 czh 建设政策汇总分析 如今,“ czh ”被赋予扩大内需的战略性作用,这也将是新一届政府推动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向。李克强总理多次讲话均表露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经济工作主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扩大内需是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在动力来源于 czh 。“ czh ”被提及的还有: 2010 年 6 月 1 日在《求是》发表《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2012 年 5 月 4 日中欧 czh 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开幕式发表《开启中欧 czh 战略合作新进程》讲话、 2012 年 7 月 13 日湖北考察、 2012 年 11 月的十八大解读等。 图表 AUTONUM 13 : 2009 年以来推进 czh 建设的政策与重要事件 时间 事件 重要内容 2013-03 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我们强调的 xxczh ,是以人为核心的 czh 。使目前 2.6 亿农民工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有就业支撑,有服务保障。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要注意防止城市病,本届政府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 xxczh 必须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保住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民利益。” 2013-01 李克强考察国家粮食安全 指出推进 czh ,核心是人的 czh ,关键是提高 czh 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 cz 建设融合,让农民工逐步融入 cz 。 2012-11 十八大报告 李克强对十八大报告的解读中重点突出了工业化、信息化、 czh 、农业现代化这“新四化”。关于这四化的关系,在十八大报告中采用了这样的文字来阐述: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czh 、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 czh 良性互动、 czh 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 czh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2012-11 李克强发表《协调推进 czh 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 czh 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 1 、 czh 是现代化应有之义和基本之策。 2 、 czh 是我国最大内需潜力之所在,意味着巨大消费潜力的释放,意味着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释放内需潜力,就不能抬高人口转移的门槛。 3 、 czh 需要不断强化产业支撑。 4 、保障粮食安全是 czh 发展的基础。我国的 czh ,是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推进的 czh 。 5 、推进 czh 还需要深入研究一些重大问题: czh 战略问题、土地利用问题、户籍改革问题、资源支撑问题、生态环境问题。 2012-09 调研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2012 年对 czh 密集调研。国家行政学院会同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举办了省部级领导干部和市长 ‚ 推进 czh 建设 ‛ 专题研讨班。李克强出席研讨班学员座谈会强调,积极稳妥推进 czh 是事关长远的大战略,要放在实现现代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中来思考。 2012-07 李克强在湖北考察 城市群对区域发展具有战略引领和支撑作用,要研究制定全国 czh 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地方形成各具优势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 cz 协调发展。推进工业化、 czh 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并举”,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即“三化两型”的科学发展之路。 2012-05 《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 《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获国土资源部、广东省人民政府的联合批复,这标志着我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正式启动,这被业界普遍称为是深圳的“二次土改”。 2012-05 《开启中欧 czh 战略合作新进程》 李克强在演讲中提出,中国的 czh ,是扩大内需、可持续发展的 czh 。愿与欧方加强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以及废弃物利用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建设绿色城市、低碳城市。他提到的合作领域包括节能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化战略、城市规划和公共服务等。 2010-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明确提出了 ‚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 czh 建设。 2010-06 《关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 城乡和区域结构不合理问题,不仅关系到内需扩大和发展空间拓展,也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把 czh 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拓展持续发展空间。 czh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在 czh 进程中,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 cz 建设作为重点。在中西部地区,以县城为基础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在东部沿海地区,把有条件的中心镇发展成中小城市,与大城市和现有中小城市形成有序分工、优势互补的空间布局。 2010-0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积极稳妥推进 czh ,提高 cz 规划水平和发展质量,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 cz 发展作为重点。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落实放宽中小城市、小 cz 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落户条件的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 cz 落户并享有与当地 cz 居民同等的权益。 2009-12 2009 年中央经济会议 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 czh 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还首次提出 ‚ 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 cz 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 czh 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 cz 户籍限制。 1.5.2 中国 xxczh 相关产业政策规划 xxczh “精细作管理“将体现在“信息化”、“智能化”。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 czh 、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 czh 良性互动、 czh 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 czh 、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李克强总理对十八大报告解读中,重点突出了“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 czh 、农业现代化。在 2012 年 7 月份的湖北考察中,则强调了“三化两型”,即工业化、 czh 、农业现代化、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xxczh ”的方向增加了“信息化”,可见未来的 czh 进展中不再是钢筋水泥式的 . 城市化 . ,更强调消费结构升级、信息化城市、智能化城市。 图表 AUTONUM 14 :中国 xxczh 相关产业政策规划 时间 政策法规 具体内容 2012-09 《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通知》 每个省(区、市)申报支持的数量不超过 3 个,申报总装机容量原则上不超过 50 万千瓦。 2012-07 《全国 cz 燃气发展“十二五”规划》 扩大 cz 燃气应用规模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最现实的途径之一。到“十二五”期末, cz 燃气供气总量约 1782 亿立方米,较“十一五”期末增加 113% 。到“十二五”期末,城市的燃气普及率达到 94% 以上,县城及小 cz 的燃气普及率达到 65% 以上。“十二五”期间,我国新建 cz 燃气管道约 25 万公里。 2012-07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2012-2020 年)》 实现对公交车、出租车、城市轨道运行车辆以及客运枢纽运营车辆的智能监管,实现对城市交通运行的整体协调管理与服务,公交智能化车载调度装备普及率达到 80% 。公交电子支付全国平均普及率达到 70% 。至 2015 年,结合“公交都市”建设,在 30 个左右大中城市示范建设智能化公交管理与服务系统,车载调度装备平均普及率达 80% ;至 2020 年,基本实现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公交智能化管理与服务。至 2015 年,服务范围覆盖东中部大城市和 30% 以上的高速公路;至 2020 年,服务范围覆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 300 万人口以上城市和 80% 以上的高速公路。到 2020 年总产值规模超过 1000 亿元。 2012-05 《全国 cz 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划及 2020 年远景目标》 水厂( 1405 亿元)、管网( 2678 亿元)改造与建设,水质检测监管( 15 亿元)、供水应急能力建设( 2 亿元)等提出具体规划,总投资规模 4100 亿元: 10 年全国 cz 供水管网中县镇占比 47.9% ,“十二五”规划新建管网中县镇占比 63.4% ,规划改造管网中县镇占比 54.5% ,均有大幅提升。 10 年全国 cz 公共供水能力中县镇占比 31.0% ,“十二五”规划新建水厂中县镇占比 43.6% ,规划改造水厂中县镇占比 28.4% 。 2012-05 《 “ 十二五 ” 全国 cz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 “十二五”期间规划投资:全国 cz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 2636 亿元(而“十一五”计划投资仅为 863 亿元,实际投资是 561 亿元)。其中:无害化处理设施投资 1730 亿元,占 65.6% ;收运转运体系建设投资 351 亿元,占 13.3% ;存量整治工程投资 211 亿元,占 8.0% ;餐厨垃圾专项工程投资 109 亿元,占 4.1% ;垃圾分类示范工程投资 210 亿元,占 8.0% ;监管体系建设投资 25 亿元,占 1.0% 。 2012 《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5 年我国屋顶光伏电站的装机规模目标为 3GW , 2020 年则达 25GW 。 2012 《关于申报新能源示范城市和产业园区的通知》 将累计乘数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大于 2 万千瓦纳入考核指标。 2012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关于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十二五”期间建设规模约为 2500 公里,总投资约为 1.2 万亿元人民币 。 预计至 2020 年内地有大约 40 个城市将发展轨交,总规划里程 7000 公里左右 。 2012-07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导则》 为各地建筑节能补贴和技术改造提供参考,这预示着上海、重庆、江苏、浙江等地的建筑节能改造进入实质启动阶段。而上海也拟出台《上海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办法》,单个项目最高补贴可达 1000 万元。 2012-11 《关于出台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的通知》 中央 2012 年 -2015 年页岩气的补贴标准为 0.4 元 / 立方米,补贴标准将根据页岩气产业发展情况予以调整。地方财政可根据当地页岩气开发利用情况对页岩气开发利用给予适当补贴,具体标准和补贴办法由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2011-02 中国安防行业“十二五”( 2011-2015 年)发展规划 到“十二五”末期实现产业规模翻一番的目标。年增长率达到 20% 左右, 2015 年总产值达到 5000 亿元,实现增加值 1600 亿元,年出口交货值达到 600 亿元以上;安防运营及各类服务业所占比重达到 20% 以上。 图表 AUTONUM 15 :中国 xxczh 进程中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汇总 时间 相关标题 具体内容 十四大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环境保护 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意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矿藏、森林、水等自然资源,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十五大 十五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十六大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抓紧解决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兴建南水北调工程。实施海洋开发,搞好国土资源综合整治。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 十七大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 ······ 十八大 第八部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 1.5.3xxczh 的制度设计与政策框架 今后,城市群是中国 czh 发展的主体形态,以城市群为中国城市体系的基本单元实现大中小城市与小 cz 的协调发展,以中小城市与小 cz 为重点突破农民工市民化制度瓶颈、加速中国 czh 进程。为了实现中国 czh 发展蓝图,需要探索以城市行政体制改革为核心的顶层制度设计与城乡二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中层制度设计,积极构建新时期中国 czh 的政策框架。 1 、以城市行政体制改革为核心的顶层制度设计 城市政府转型是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内容。城市政府转型的重点是以城市行政体制改革为核心设计顶层制度,为完善城市公共政策、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健全城市公共管理提供制度保障,实现城市政府从威权式行政控制向参与式民主治理、从单中心行政管理向多元化城市治理的治理结构转型。 ( 1 )减少城市行政层次 减少城市行政层次是城市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具体思路是推进省直管县改革,首先试点省直管县财政改革,实现财政意义上的“市”、“县”分治;其次在条件成熟的地方,推进省直管县行政改革,实现隶属关系上的“市”、“县”分治。通过省直管县改革,各层级城市政府之间关系得到有效梳理,以“县”为主的中小城市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向时,省直管县改革不能“一刀切”地否定市管县的积极因素,在部分发展潜力较好的中心城市,应该通过改革,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市域为腹地的 cz 体系,有利于城乡重大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与建设,从而实现区域发展格局的优化。 ( 2 )优化城市行政区划 优化城市行政区划的起点是回归现代城市建制的本位。总体思路是根据城市辐射边界范围,实现从地域型行政区向城市型行政区的转变。 一是推进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针对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市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将周边县市并人中心城市、转型为市辖区,为中心城市向大城市、特大城市发育预留发展空间。 二是推进城市设置标准和模式的创新,将部分经济实力符合建制城市标准的强县或强镇转型为省直辖的县级建制城市。 三是适度整合县域行政区管辖规模,将部分人口规模较小的县按照地理位置相邻、发展水平相近、历史联系紧密等原则予以合并。通过优化城市行政区划,推动各级城市通过市场力量发育壮大,有利于不同类别与等级规模城市间的融合与城市群的发展。 ( 3 )调整城市权责分配 调整城市权责关系的基本思路是以省直管县为突破口,解决各级城市政府的权责同构问题,实现县级城市的职能归位,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的原则,完善县级城市作为基本执法单位的综合管理职能,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乡镇管理体制改革。 改革的具体方针是重新定位省级行政政府与县级城市政府的职能性质与权责分配,弱化省级政府作为中央政府代理人直接参与经济社会管理和资源权力分配的行为,强化省级政府作为区域性行政组织的公共管理职能与区域统筹作用;稳步推进强县扩权改革,将工商、税收、投资、土地等管理权限有序下放到县级城市政府,逐步形成县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机制;稳步推进合乡并镇与强镇扩权改革,通过有重点的发展一批小 cz ,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联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乡镇体制改革的具体方向是强化乡镇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通过选择部分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镇试点,赋予中心镇以社会保障、集镇规划、户籍管理、财政税费等部分县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解决中心镇经济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滞后之间的矛盾,以乡镇体制改革带动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顺利推进。 ( 4 )创新城市群治理模式 行政管辖权协调问题是全球城市群治理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城市群作为跨行政区的城市体系,城市群内部经济社会一体化与行政管理分散化的矛盾阻碍了城市群的发展壮大。各城市政府基于地方利益考虑往往采取非合作博弈的地方保护主义行为。从世界各国城市群治理模式来看,根据城市群区域集权程度,城市群治理模式分为碎片模式、混合模式、集权模式与综合模式;根据城市群的治理结构正规化程度,城市群治理模式分为正式治理结构与非正式治理结构模式。 结合中国现状与国际经验,创新中国城市群治理模式的总体思路是,构建“城市群区域协调管理委员会 + 地方城市政府”的综合治理模式、“正式治理结构十非正式治理结构”的混合治理模式。具体方针是,首先在一些发展相对成熟、城市合作基础良好的省区内,城市群经由省级政府协调下试点设置城市群区域协调管理委员会,其次在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经由中央政府协调下试点设置城市群区域协调管理委员会,并逐步向其他城市群推开。城市群区域协调管理委员会作为自上而下的正式机构设置,主要在城市群的交通通信、土地规划、环境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享有管理权限,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层面的转移支付与城市群层面筹集的部分财政收入。 创新中国城市群治理模式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建立健全非正式治理结构,“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秘书处”、“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是东部沿海三大城市群最重要的区域协调机制,以此为经验在全国各城市群中推广发展自下而上的“城市群地方政府联合会”;依托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建立正式的区域合作激励约束机制,是创新城市群治理的客观要求。首先研究协调城市群内部各成员城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度,在全国统一的法律与政策指导下,修正统一各成员城市的地区性法规政策,如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研究建立统一的信用评价指标、实行统一的市场准人、统一的商标保护等措施,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商议建立有利于城市群发展的区域合作法律法规,通过城市群区域共同立法与执法规划城市群各成员城市的一体化发展。 2 、以城乡二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中层制度设计 户籍与土地是城乡二元制度改革两大不可逾越的问题。在现行制度下,农村人口既难以进 cz 户籍之门,也难以断土地之根,因此,进城农民工处于 cz 与农村之间的两栖状态,难以实现市民化的转变。 ( 1 )以社会福利均质共享为导向的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是实现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向城乡一元户籍制度的转变。未来 10 年,具体思路是以中小城市与小 cz 为突破口,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中小城市与小 cz 特别是县城与中心镇的落户政策,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口管理机制,尽快改变农民工身份转换滞后于职业转换的状况;在此基础上,要初步放宽大城市户口准入制度,允许在大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和生活来源的农民转为市民,并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的权益。 同时,要逐步弱化社会福利与户口挂钩的制度安排,首先通过修订或废除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法规文件,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稳步实现农民工与 cz 居民在分享公共服务方面的公平对接,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在劳动就业、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养老等方面的均等化,最终实现全社会成员共享改革与发展成果。 ( 2 )以交易权利充分保障为导向进行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是城乡二元制度改革的核心之一。总体思路是通过建立真正的土地市场交易制度,实现农民享有将承包土地与宅基地置换为发展资金或者与 cz 社会福利的交易权利。 从具体路径来看,农村承包土地改革主要在于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农民采取转包、租赁、土地使用权人股、抵押等方式,实行承包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农村宅基地改革主要在于建立健全宅基地置换政策与相关法规,在政府统一安排下,农民及其家属将宅基地及其附属房屋,向县市政府置换为城市户籍与 cz 公寓住房,置换宅基地及其附属房屋的农民享有与 cz 居民同等的各项社会福利,在此基础上,不同县市政 府可根据财政情况,给予进城农民部分资金,为了拓展 cz 发展空间,制定相关法规政策,将置换的宅基地和农村建设用地,按一定比例增加 cz 建设用地指标。 3 、新时期推进中国 czh 的具体政策建议 ( 1 )建立城乡对接与区域统筹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城乡体制分割条件下,城市社会保障基金统一归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管理,城市社会保障内容相当齐全,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高,能够保障 cz 劳动者有效应对各种社会风险;而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分散、保障项目不完善、保障水平比较低,农民即使进城务工也无法享受城市社会保障福利。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存在着基于属地身份的地区分割弊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权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社会保障地方法规和规章,各地在社会保险的险种设置、缴费比例与享受水平等方面千差万别,导致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险难以在地区之间转移,社会保障体系的地区分割对以农民工为主的劳动力跨省市流动形成了巨大障碍。 新型社会保障体系要把握两个核心,一个是社会保障要城乡对接,另一个是社会保障要实行区域统筹。从城乡对接来看,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农民工为突破口,逐步实现传统土地保障向现代社会保障过渡,一是落实工伤保险对农民工全覆盖,保障农民工获得与 cz 职工同等的医疗救治与经济补偿;二是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将常年外出稳定就业农民工纳入 cz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畴,对流动性就业的农民工建立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农民工自愿选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三是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将具备市民化条件的农民工直接纳入 cz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对流动性较强的农民工按照“低费率、广覆盖、可转移”的原则,探索建立个人账户为主、社会统筹为辅的过渡性养老保险,农民工自愿选择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从区域统筹来看,重点解决区域之间社会保障的可接续问题,流动就业人口在变换就业区域时不用提取其缴纳的个人账户积累,可直接在新就业区域重新续接。由于各地区社会统筹部分缴费标准不一致,社会统筹部分跨地区续接产生的差额由中央政府按全国平均水平补足;进一步健全区域间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根据常住人口信息与物价水平,各地在财政转移支付支持下,可用于社会保障的人均财力的购买力应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 2 )建立以农民工为突破口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多数国家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是有效缩小中国城乡公共服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客观要求。政策建议分三步走,一是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农民工群体,二是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向与 cz 连片的农村延伸,三是实现城乡均等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 第一步,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将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外来流动就业人口纳入人均 GDP 、人均财政收入、人均建设用地、人均公共绿地、人均住宅、人均教育支出、人均卫生支出、人均社会保障费用等指标统计范畴,相应地,农民工公共服务问题要列入各级 cz 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农民工及其家属对教育、医疗、安全、住房等公共服务需求也要纳入 cz 整体规划。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健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二是实现农民工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与 cz 居民享有相同待遇。 第二步, cz 总体规划应覆盖与 cz 连片的农村地区, cz 市政管辖的给排水、供电、交通、网络等公共基础设施与 cz 连片的农村地区要实现同城化,同时 cz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网络向这些地区扩展,并实现均等化。 第三步,一是建立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指标,主要涵盖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设施、公用事业设施、环境保护、就业服务等七个大类,标准化管理的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无差异化面对城乡居民;二是各级政府根据基本公共服务指标体系设置达标标准,根据基本公共服务收益范围、类型属性的不同,明确各级政府承担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并作为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针对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与区域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完善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从上级到下级政府的纵向调节机制,包括一般性转移支付与专项转移支付,进一步健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保障各地区城乡实行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管理的资金需求。 ( 3 )启动以“城市群共同体”为导向的公共工程建设 作为中国 czh 主体形态的城市群,应重点打造中心大城市与外围中小城市、小 cz 一体化发展的“城市群共同体”。“城市群共同体”要通过城市群区域协调管理委员会和城市群地方政府联合会协调规划启动“五个统筹”。 启动公共资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制管理五个方面统筹发展的城市群公共工程建设。对于公共资源而言,主要是针对城市群土地资源使用、水资源利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对于基础设施而言,通过启动一批公共建设项目改善城市给排水、能源供给、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重点是发展以城际快速交通为中心的“城市交通网络”。对于公共服务而言,主要是在城市群内部统筹中心城市与外围中小城市、小 cz 之间的文化、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的发展,通过实现城市群内部无差异化的公共服务, 推动中小城市与小 cz 获得公平发展的空间。对于社会保障而言,主要是在城市群内部通过纵向转移支付与横向转移支付相结合,保障城市群内部大城市、中小城市与小 cz 居民均能获得大致相当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公共福利。对于体制管理而言,主要是城市群内部各等级城市在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市场准人等方面形成统一的区域合作框架,为各等级城市实现一体化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4 )建立以中小城市与小 cz 为重点的政策支持体系 中小城市与小 cz 是承担农民市民化、人口 czh 增量的主要载体,在基础设施建设、主导产业支撑、 cz 公共服务等领域存在着明显的发展短板,因此,未来重点是建立与中小城市、小 cz 发展相适应的政策体系。 1 )通过总体规划布局,对中小城市与小 cz 的交通、通信、给排水、电力等基础设施实行投资倾斜政策,通过改善中小城市与小 cz 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口承载能力。 2 )积极引导中小城市与小 cz 对接大城市功能疏散,鼓励政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公共事业单位、企业向中小城市与小 cz 转移。 3 )推动建设用地政策调整,鼓励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新增 cz 建设用地重点应用于支持中小城市与小 cz 的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改革土地出让金征收制度,将一次性征收改成长期受益或者不动产税形式,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在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上建设可供出租或转让的农民工住宅。 4 )实施农民工回乡创业工程,在中西部地区重点选择 1000 个已经形成产业规模、农民工外出密集地区的县 cz 和其他经济强镇试点,明确各级政府投资责任,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试点镇公共财政能力,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参股、租赁、转让等形式参与开发;对农民工回乡创业从税收优惠、财政支持、工商管理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过放宽准人条件、简化行政程序、规范政府行为,改善农民工回乡创业的管理服务,通过将农民工创业用地纳人城乡发展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妥善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用地问题,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园区建设,引导农民工回乡创办的企业适当向小 cz 集聚。 5 )建立多元化的 cz 建设资金筹集机制,按照统一规划、特许经营、有序竞争、加快发展的要求,深化 cz 市政公用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改革 czh 公用事业价格收费制度,推进 cz 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投入 cz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经营与管理,在条件成熟的地区试点发行 czh 建设债券。 1.6 中国未来 czh 的潜力与空间预测 1.6.1 我国 czh 进程的国际比较 1 、我国 czh 进程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 1 )我国 czh 进程将进入加快阶段 从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发展史看,一国要成功实现现代化,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创造供给, czh 创造需求。工业化、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始终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具体来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化水平越高,城市化率也越高。 czh 滞后于非农经济发展是工业化一般规律。工业化兴起促进了城市工业部门的扩张,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明显低于非农部门,导致农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因此,工业化早期,农业与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农业部门的就业与产值比重差异呈趋势性扩大,进入中后期则逐步缩小。美国、日本等老牌工业化国家以及韩国、拉美等新兴工业化国家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 图表 AUTONUM 16 :美国和日本工业化过程中的农业就业与产值比重 ( 2 )我国的城市化相较工业化还很滞后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但是城市化还很落后。我国 czh 的滞后主要表现为两大经济社会现象:一是,农业人口比重远高于农业产值比重。工业化的一般规律是,农业部门的就业与产业比重的差距在工业化初期逐渐扩大,在到达顶点之后再逐步缩小。我国经济增长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农业就业与产业比重之差已越过顶点,但仍存在较大差距。 图表 AUTONUM 17 : 1978 年以来我国工业化工程中农业就业与产值比重(单位: % ) 二是,人均 GDP 水平对应的 czhl 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增长对 czh 的推动作用不强。发达国家城市化率一般已接近或高于 80% ,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城市化率也在 60% 以上。相对而言,我国 czh 速度较慢,人均 GDP 对应的 czhl 只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远低于韩国,与阿根廷等较接近。 第三,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对应关系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较低。根据世界发展经验,一国的工业化率达到 30% 时, czhl 可以达到 60% ;工业化率达到 40% 时, czhl 一般在 75% 以上。目前,我国的工业化率接近 40% ,但 czhl 才 50% 左右。相同的工业化水平下, czhl 滞后 20 个百分点以上。 图表 AUTONUM 18 :关于不同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正常变化的统计(单位: % ) 2 、我国 czh 潜力与空间测算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与工业化进程相比,我国的城市化率从一般规律及特殊性两个角度看都相对滞后,未来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时期。目前,我国 czh 已步入快速发展期。 cz 人口从 1978 年的 1.7 亿增加到目前的 6.9 亿, 30 多年来增加了 5 亿人。 cz 人口的比重由 1978 年的 17.9% 提高到 2011 年的 51.3% ;农村人口比重由 82.1% 下降到 48.7% 。我国的 czh 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和空间。根据国际经验, czhl 达到 70% 才稳定下来。目前我国 cz 人口占比刚刚接近 50% 的大关, czhl 在今后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将近 20 年后才能达到 70% 。 图表 AUTONUM 19 :主要国家在 czhl 达到 70% 以后两年中 czhl 的变化(单位: % ) 1995 年以来,我国的 czh 进程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2011 年迈过 50% 大关达到 51.3% , 2012 年达到 52.57% , 18 年间年均提高 1.31 个百分点,而在此前的 18 年( 1977-1994 )年均仅提高 0.41 个百分点。基于对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人均 GDP 与城市化的关系的认识, * 保守估计 2030 年前我国城市化率以年均 1 个百分点的速度推进,预计 2020 年、 2030 年 czhl 将分别达到 60% 、 70% 上下。根据官方统计,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我国的 cz 常住人口为 6.2 亿、 6.66 亿以及 6.9 亿。根据联合国的预测, 2030 年中国总人口为 15 亿。这样, 2020 年、 2030 年的 cz 人口将分别为 9 亿以及 10.5 亿,较现在分别增加 2.1 亿以及 3.6 亿。 图表 AUTONUM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 czhl 走势(单位: % ) 1.6.2 农村人口转化基数存在潜力 根据官方统计,目前离开农业的农民工为 2.5 亿,其中 80% 左右离土又离乡。按照一个农民工供养 1-1.5 个农村人口的保守计算,客观上有 2-3 亿生活在农村的人口依靠 cz 经济支撑,也就是说, cz 经济业已承载了 4-5 亿的农村人口。如果可以成功解决这 4-5 亿人的市民化问题,将能实现 70% 的 czhl 目标。 1.6.3 从 cz 人口增速看可行性 cz 人口从 2012 年的 7.1 亿增加到 2030 年的 10.5 亿,意味着 cz 人口年均 2.2% 的增长率,这个速度与 1995-2011 年间实现的 4.3% 的速度相比,低将近 2 个百分点, 2030 年前不到 3% 的 cz 人口增速完全可以实现。 图表 AUTONUM 21 : 1995-2012 年我国 cz 人口增速一般在 3% 以上(单位: % ) 1.6.4 从 cz 就业岗位供给看可行性 根据联合国的预测, 2030 年中国人口为 15 亿,赡养率为 1 。这就是说, 2030 年中国的劳动力总量不超过 7.5 亿,假设 70% 在城里, cz 部门则需要提供 5.25 亿个就业岗位。 2011 年中国第二、三产业的劳动力已经达到 4.98 亿,增加到 2030 年的 5.25 亿个需年均增长 0.5% 。纵向来看, 2003-2011 年中国第二、三产业的就业增长率为 3.5% 。尽管这个速度随着工业化进入到中后期因基数的增大无法持续,但是二、三产业未来 20 年平均达到不到 1% 的就业增速是完全可行的。 图表 AUTONUM 22 : 1995-2011 年我国第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同比增速走势(单位: % )
个人分类: 工具|0 个评论
分享 随感
熊肉 2012-10-16 09:25
经济政策没有高级与低级的区别,只有合适与不合适的区别。 跨越式发展的提法是不恰当的。 怎样将经济研究做成具有艺术表现的美感。 只有将工作与生活很好的融合,在工作中体现生活的乐趣,在生活中亦有工作的激情,才能登上工作和生 活的顶峰。 没有实证的研究是不可靠的。 what's "the tools of modern economic analysis"? 经济研究具有很强的区域特性,每一个区域的研究团队都着重于研究其所在区域的经济问题。 城市群或区域一体化或一个行政管辖范围的有效空间是多大? 【2012-8-28 10:44:22】有一些经济理论需要进行实验验证,但是对于单个研究者来说,进行实验的可能 性微乎其微,这就要运用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所以对研究者来说,掌握一定的经济史是必要的,并且需要 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史。 【2012-8-28 14:41:32】我们不应该去追求本来不存在的所谓的规律。
个人分类: 日记|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