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大经济论坛 标签 运动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运动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日志

分享 备孕两三事
小鱼猫猫· 2015-6-2 15:39
在怀孕前,注意衣食住行也不只是女方的事。国外已经发现,经常穿紧身裤的男性 ,致造成生精功能减退,这尤其需要喜欢穿牛仔裤的新婚男性注意。女性在衣着方面宜 宽松,使胸部、及腹部能够保持自然松弛状态,以利于生理功能的协调。饮食方面,男 女双方均应禁/忌刺激性的食物,尤其应禁酒和烟。最好不要食碱性或酸性食物,以免 破坏身体的酸碱平衡;居住环境应尽量避免噪声污染;应尽量躲避有害于生育的放射源 的危害。在行动方面应避免过分剧烈的运动,因为过于激烈的竞技心理状态,往往会影 响生理机能的平衡。如果必须参与时,应适当推迟孕期,以期获得尽可能完美的优生效 果。一旦怀孕发现情况不好,建议备好小月汤,给自己下一次的机会,健康怀孕,好孕 好运。
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小月汤提醒:工作.环境和运动会影响怀孕
小鱼猫猫· 2015-5-26 10:59
夫妇双方的工作均应注意,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损伤生、殖功能,包括导致 月、经异常、精、子异常、不孕或生育能力下降、自然流产、死、胎、死、产、早产、 出生缺、陷等。一般工作不会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过重、过烦的工作有可能与不良 妊、娠结局有关。 近年来电磁波辐、射对人体危害已有大量报道,如电脑操作等,已发现可能会影响 精子活动或卵子成熟,将会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或畸、胎,所以在计划妊娠前应开始 穿戴防护服,减少或远距离操作有电磁波辐射的仪器。 运动可增进妇女的心血管功能,降低血压,增强信心, 但过量运动有可能引起胎 儿生长受限、早产等。故自孕前开始就应注意运动量的控制,以不感到疲倦为适宜。 女性吸烟、酒和吸、du者月经异常、不孕或生育能力下降、自然流产、死胎、死产 、早产、出生缺陷、贫血、胎儿生长受限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男性吸烟、酒和吸du者 可造成精子异常,因此夫妇双方在妊、娠前3月就应避免烟酒、du品,其是丈夫在妻子 准备妊娠前3月戒除烟酒,有利于提高精子的质量。 虽然吸烟、酗、酒和吸毒等对胎儿生长影响,但却可以预防的。在妊娠前3月就应 避免烟酒、du品,此外,还要避免被动吸烟。做流产手术频繁,也会影响生育能力,最 好术前备好小月汤,避免后遗症,保持生育能力。
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晋江市市长刘文儒: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是造城运动
林秋玲 2013-5-8 22:45
中国网: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两会确立了中国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晋江作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代表,未来是如何规划和发展的?您如何看待城镇化进程? 刘文儒: 下一个时期或者说是21世纪,如果世界经济要保持一个相对比较快的速度发展的话,要有两个前提,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新一轮技术创新,第二个是以中国为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晋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晋江的城镇化,应该说,是做得比较好的。比如,我们按照城乡一体、城乡统筹的原则,把水、路、电、气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把社会福利、社会保障逐步向外来人口延伸,城市和农村、本地人和外地人都享有同城同等待遇。总体上来说,晋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中国东部、在福建应该是比较有条件的。 对新型城镇化进程,我个人的理解,不是新一轮的“造城运动”或“灭村运动”,它的重点在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重在提升品质。其内涵,我想,主要有5个方面:首先,要解决好人的城镇化问题,第二要优化我们的整个城市空间布局,让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第三要把我们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更多向农村延伸,尽可能缩小城乡差别;第四是产业和城市的互动,两者必须互动发展;第五要通过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来理顺一些体制机制、解决一些城乡差别的问题,创新解决一些城镇管理过程当中经济社会不适应的机制体制,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等问题。 就晋江而言,加快城镇化进程,就是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打造中等规模的现代化品质城市。围绕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正在做一些工作,首先,我们确立了“一主两辅、全市一城”的城市布局,把全市649平方公里,按照城市的标准,进行全市域统筹规划,推进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城市由分散到集中。比如公交,实行城乡一体公交;比如教育、医疗卫生、文体资源、市政配套,城乡一个标准、同等待遇。其次,推进外来人员本地化、本地进城农民市民化,比如这几年我们推进城市征迁改造,很大一部分农民不再务农,进城务工,如何让他们由农民变为市民,这就是市民化的问题;比如晋江100多万外来人口的本地化问题,不能让他们游离在外面,要让他们本地化,让他们有一种归属感,这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推行居住证制度,走在了全国前列。此外,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过程中,我们将进行城市规划优化整合,注重特色、发挥个性,注入区域文化元素、文化内涵,走内涵式城镇化道路,实现城市更宜居,实现城市更像城市,农村更像农村,城镇更像城镇,把晋江打造成有个性魅力的、有晋江特色的、闽南特点的现代化城市。 中国网:我们知道,浙江义乌、广东广州和福建晋江成为中国小商品、箱包及鞋服出口的三大重地,ZF在保障出口产品的品质上有没有一个比较好的把关程序? 刘文儒: 20年前或者30年前那种没有把关程序的年代已经不复存在,现在不管企业的内控、ZF的监控或者市场的管控都是比较到位的。一旦你的鞋子是“星期鞋”,你就卖不出去,人家客户就不要你的。现在市场化很发达,企业你要生存,必须要提升质量,然后通过检测,ZF的管控、抽查抽检,这些都很完整了。还有一个就是企业的内控,市场竞争很剧烈,你要占领市场份额,就要提升产品的质量。越是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质量关注度越高,越要求企业加强自控。如果一双鞋只穿一年,而NIKE鞋子穿三年,企业产品自然无法卖得比NIKE更好。 对于鞋服的抽检,ZF不仅进行质量抽检,还有环保抽检,这个请消费者放心,也想通过这个机会请你们告诉全世界的消费者,中国的产品,特别是普通的民生产品,质量都是非常过关的。中国很多民生产品在国际上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很大原因还是一个文化认同的问题,还是一个品牌美誉度的问题。举个例子,中国有的一些知名品牌,大不了就是几十年的历史。比如说安踏,也就是20多年,它跟美国或者欧洲的一些上百年品牌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它的文化认同、品牌美誉度差距在上面摆着的。但中国品牌是有希望的,欧洲走两百年的历程,中国说不定50年就走完了,但走完这段路要有一个过程。 中国网:晋江的鞋品牌怎么去跟NIKE、Adidas在国际市场上竞争? 刘文儒: 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进步,才能跟得上人家的脚步。我曾经去过NIKE和ADIDAS的总部,他们靠什么?靠的是创新。他们的人力成本比中国高很多,为什么他们能够一直走在前头,靠的就是创新。还有就是文化认同跟品牌美誉度的问题。现在,晋江的安踏、361° 等鞋子从质量、技术本身来说,不会比NIKE差多少。但是NIKE的创新意识比我们强很多,每年推出新的品牌,还有品牌美誉度、认可度,这个是无形的。所以我们要跟他们来竞争,首先要靠创新。第二个我们怎么样让人家感受到其实“中国的NIKE”也有很多,要宣传,也拜托你们帮我们宣传。中国的鞋子是放心的鞋子,是好的鞋子。 当然,中国鞋子也面临着很严峻的竞争环境,包括NIKE、ADIDAS也挤压中国知名品牌的发展,要把你从市场竞争上打倒,但中国品牌也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比如渠道、资本、电子商务、并购等。 中国网:晋江的鞋产业在走国际化的路上,ZF方面有哪些主要配套措施? 刘文儒: 我们在WTO框架下,会有一些引导。ZF在市场竞争中,主要做好三种角色。一种角色是当好服务员,服务好企业,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困难;第二个就是当好推车手,当企业遇到困难时候,遇到爬坡过坎的时候,ZF应该在后头推一把,让企业挺过去;第三个就是指路人,当企业在十字路口,不知道往哪儿走时,ZF应该告诉企业,这个方向是哪里,那个是哪里,让企业做好一个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对打造品牌来说,要做出国际品牌,就需要企业不断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地走出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树立自己的美誉度。 刘文儒市长最后发出晋江邀请,邀请记者到福建去,到晋江去。他说,福建山好,水好,人好。晋江人民的热情和北欧人(外籍记者系荷兰人)一样,晋江人大气豪爽、讲义气,欢迎各界朋友都到晋江走走看看,拉家常、交朋友。(伍策 伊丽莎白)
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claire杨 2013-3-3 04:25
术语“消费者运动”和“消费主义”作为在许多写作的等效术语。 传统使用的术语仍然实行的“消费主义”的当代 消费者组织 是指推进 消费者权益保护 ,可以包括通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会议员,监管部门的警务这些法律,教育工作者谁教的消费政策,产品测试衡量的程度,产品符合标准,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有意识的消费者的利益,以及消费者运动本身。 术语“消费者运动“,是指唯一的非赢利性倡导团体和 基层 积极性的企业或ZF政策的改革实践,促进消费者的利益,因此“消费者运动”的一个子集的“消费主义”的纪律。
0 个评论
分享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共产主义
yjg30 2012-7-22 14:58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 共产主义运动 建国六十三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实践经验已经十分丰富了。成绩是巨大的,教训也是深刻的。但是对于我们经常宣布的指导思想来说,现在却仍然存在着思想混乱的情况。坚持思想上的马克思主义,而在现实工作中却是实用主义或者形而上学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怎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呢? 根本原因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活的原则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并且,在用这些基本的原理解释复杂的社会现象时由于不理解现实本身的复杂的关系,出现了与事实不符的现象。 但是实践经验本身已经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不能只是面向当前的问题,还要看到未来;不仅要维护已经取得的宝贵成果,还要继续不断的发挥我们的潜力;不仅把当前的现实和现实发展的必然与这个必然所导致的光辉前景结合起来,还要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情与转化为理性的自觉结合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为实现我们的远大理想而努力奋斗。 我们就从我们的党的理论系统本身谈起。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为指导的政党,那么,我们怎么能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济建设中,不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来和我们国家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出一个完整系统的,既符合现实也符合长远发展目标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中国化呢? 我坚信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所以,我也坚信,我们一定能够实现马克思主义在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领域的中国化,一定能够用理论的自觉来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我们一定能够通过自觉的实践统一目前建立在现实各种生产条件基础上的代表各种利益的混乱观点,我们一定能够把思想的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实践,创造不仅属于我们自己,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身的辉煌! 为此目的,我们首先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这里我们只需要先提一下这方面比较系统的著作,那就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因为这本不仅作为论战性的著作,而且更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系统总结。在这部著作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得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不仅仅是一种空想,而就是现实的实践要求。这部著作的主要内容不需要在这里引用,我们这篇文章将只是就共产主义理想的问题,从这部著作所阐述的整体观点来重新论述一下。 恩格斯在他的《共产主义原理》中写道: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共产主义?答: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共产主义原理》,第 357 页 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即是说,我们看待共产主义不能用静止的不动的眼光去看待,共产主义不仅是一个理想的制度,其本质更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是建立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也即是建立在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的。我们如果理解了现实本身,理解了现实各个经济条件之间的关系及其运动的未来,那么,这种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有目的的实践就是共产主义运动本身。 现在的很多人不理解共产主义运动的这个本质的规定,所以对共产主义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的看法,并把共产主义和我们以前所经历的曲折的实践的某一具体形式等同起来,由此产生了一切理论的混乱。 所谓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这就是要求我们在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时候,把立足点放在现实的经济条件上。那么这些条件有哪些呢?我们把目光收回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上来。 “(a)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因而,这些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当然是出发点。……在这个自由竞争的社会里,单个的人表现为摆脱了自然联系等等,而在过去的历史时代,自然联系等等使他成为一定的狭隘人群的附属物。……这种个人是在过去就已存在的理想;在他们看来,这种个人不是历史的结果,而是历史的起点。因为按照他们关于人性的观念,这种合乎自然的个人并不是从历史中产生的,而是由自然造成的。这样的错觉是到现在为止的每个新时代所具有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18 —— 21 页 因此,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那些证明现存社会关系永存与和谐的现代经济学家的全部智慧,就在于忘记这种差别。例如,他们说,没有生产工具,哪怕这种生产工具不过是手,任何生产都不可能。没有过去的、积累的劳动,哪怕这种劳动不过是由于反复操作而积聚在野蛮人手上的技巧,任何生产都不可能。资本,别的不说,也是生产工具,也是过去的、客体化了的劳动。可见资本是一种一般的、永存的自然关系;这样说是因为恰好抛开了正是使“生产工具”、“积累的劳动”成为资本的那个特殊。因此,生产关系的全部历史,例如在凯里看来,是历代ZF的恶意篡改。”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六卷(上),“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22 页 上述引用,清楚的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思想与现代经济学思想是完全对立的。因此,共产主义理论是从研究现实的人的生产来了解自身的,是通过研究人类的现实运动所造成的人类自身的异化条件以及这些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的社会条件之间的互相运动的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类在这个异化的现实条件本身中通过自己的实践扬弃这个异化的条件,理解到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这些异化本身的扬弃,也即是人类的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理论。 人类的自我解放和全面发展不是一句空话,这要有十分现实的物质基础。也即是说,只有人类全面摆脱了分工以及由于分工所产生的把人类限制在某一种单调的生产方式的物质条件,人类的全面发展、人类的真正自由才能建立起来。要想达到这一步,只有全面取消分工。但是有这个要求是一方面,要认识和理解这个要求的客观辩证运动是一方面,而把这些要求和认识真正落实到实践活动中又是一方面。这种全面取消分工的要求,如果不沦落为一句抽象的词句或无现实的理想,那么,要求全面取消分工就需要许多世纪的人类社会的共同实践和发展;而且这种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在互相矛盾斗争中的曲折发展。共产主义运动就是基于这些条件,认识到这些条件以及这些历史条件之间运行的规律,我们人类才能在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的基础上进行自觉的劳动创造,自觉的去改造这些条件,不断的扩大这种历史条件的基础,从而为最终消灭这些条件的限制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们现在所处的阶段正是资本主义在世界全面发展的阶段。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构成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真正内容,资本主义的消亡是以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扬弃为基础的,而扬弃的动力来自于矛盾对立的本性。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指的就是这种对立的扬弃。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的内部矛盾的本性使然,所以代表资本与劳动对立的资本家们不会彻底的放弃自己的资本家的身份、财产和力量,要让资本家也象认识到自身的使命的那种自觉来控制自己追逐利润的欲望,来取消竞争,来主动的促进社会分工和协作的发展,为实现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最终各解和真正的独立自由做出贡献,那是不可能的;相反,资本家们总是不择手段的制造对立,并千方百计用自己的资本的力量来保存自己的资本家的那种特殊,或者保持自己凌驾于工人之上的那种虚荣和奢侈的享受。所以,在资本家本身是没有意愿,也没有动力去主动的把自己的权力交给社会,让社会来调节自己的生产,让社会的自觉的行动来解决自己本身的矛盾的。这个动力只能来自于资本的对立面,结合的劳动的力量,现实中是这一对立的代表,即无产阶级的团结的力量。 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趋势是,整个社会随着资本不断的深入到每一个行业和领域,处在资本主义生产外的其它的各种生产方式逐渐被资本的竞争所消灭,整个社会阶级也越来越分成简单的资本家和无产阶级的对立。随着这个 条件 的出现,可以预见的是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也越来越尖锐,斗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这样的斗争可以产生社会革命,从而使革命中胜利的无产阶级可以战胜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以无产阶级为领导阶级、并联合其他阶级的力量建立自己的统治的社会主义。所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本质对立关系是在同一基础上不同的阶级在社会中所占的地位不同,实践的目的不同,对待自身的利益不同的阶级统治。而且,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所导致的经济危机,会引起资本家主义国家之家的竞争和斗争。以前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这种由于国内的矛盾引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的表现。 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必然如此。如果说以前是诉诸于武力,那么当这种武力由于斗争的激烈而有使资产阶级的统治破产的危险面前,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似乎相对平和的方式;但是本质的东西是不变的。目前欧美的发达和非洲和中东的贫穷,以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掠夺,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外部体现;只不过这些掠夺有时采取明显的战争的手段,有时采用了动听的词汇罢了。即使现在的一些掠夺采取了动听的名词,比如经济援助、银行贷款、各种投资等等,但是这些动听的言词后面哪里是对发展中国家或者贫穷国家真心实意的帮助?这只不过是这些国家的资本家们攫取利润的砝码,因为这些美妙言词后面的实际行动总是附加了许多不利于受援国社会经济自主发展的条件的。这正是资产阶级社会中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私人利益的集体体现。 目前资本主义国家似乎还有一些生产命力,但是不得不看到,以前的资本主义的范围主要在欧洲和美洲的局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了。资本全球竞争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资本和劳动的对立在全球的范围内普遍发展起来。 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社会主义可以在一个国家内取得胜利,但是共产主义的实现必然是全世界的事情。 所以,这里有必要立即谈一下社会主义。既然共产主义主要讲的是一种运动,共产主义理论是善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那么,作为这个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怎么可能是一个静止和僵死的社会制度呢? 不错,从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看来,社会主义是一种制度,但是这种制度是以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来进行的,保持着自己的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否定的鲜明的质,体现在现实中就是在资本与劳动对立上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统治。如果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肯定的一方也即是保守的一方代表资产阶级,他们有意识的运用资本的力量,通过国家机器来保持自己的利益和所有权不变,从而保持这种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不变;但是否定的要求还是在不断的发生:工人的联合与斗争、大资本吞并小资本、资本主义的生产替代手工的、小农的生产等等现实运动中;这些情况总是不断的发生,不依任何人意志为转移。但是在这里否定是不自觉的,还是受到资产阶级统治的限制和反对的。社会主义本身就是资本主义否定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以无产阶级的统治为主的自觉的对资本主义的否定。这种自觉的否定,在认识上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无产阶级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在实践上提供了和现实的政治力量保证,从而为资本和劳动的对立提供了一种对无产阶级最有利、社会动荡最平缓的对立统一的形式。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序言里有一段对精神运动的精彩描述,去除其中的唯心主义,把精神换成社会主义,那么这段对于精神的描述倒是十分符合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整体认识。 “……精神从来没有停止不动,它永远是在前进运动着。但是,犹如在母亲长期怀胎之后,第一次呼吸才把过去仅仅是逐渐增长的那种渐变性打断——一个质的飞跃——从而生出一个小孩来那样,成长着的精神也是慢慢地静悄悄地向着它新的形态发展,一块一块地拆除了它旧有的世界结构。只有通过个别的征象才预示着旧世界行将倒塌。现存世界里充满了的那种粗率和无聊,以及对某种未知的东西的那种模模糊糊若有所感,在在都预示着有什么别的东西正在到来。可是这种逐渐的、并未改变整个面貌的颓毁败坏,突然为日出所中断,升起的太阳就如闪电般一下子建立起了新世界的形相。 但这个新世界也正如一个初生儿那样还不是一个完全的现实。这一点十分要紧,必须牢牢记住。首先呈现出来的才仅只是它的直接性或者说它的概念。我们不能说一个建筑物在奠基的时候就算是已经落成,同样我们也不能把对于一个全体所获得的概念视为是该全体自身。当我们盼望看见一棵身干粗壮枝叶茂密的橡树,而所见到的不是橡树而是一粒橡实的时候,我们是不会满意的。同样,科学作为一个精神世界的王冠,也决不是一开始就完成了的。新精神的开端乃是各种文化形式的一个彻底变革的产物,乃是走完各种错综复杂的道路并作出各种艰苦的奋斗努力而后取得的代价。这个开端乃是在继承了过去并扩展了自己以后重返自身的全体,乃是对这全体所形成的单纯概念。但这个单纯的全体,只在现在已变成环节了的那些以前的形态,在它们新的原素中以已经形成了的意义而重新获得发展并取得新形态时,才达到它的现实。 由于一方面新世界的最初表现还只是隐藏在它的单纯性中的全体,或者说,最初所表现的还只是全体的一般基础,所以另一方面过去的生活里的丰富内容对意识来说还是记忆犹新的。在新出现的形态里,意识见不到内容的展开和特殊化的过程了,但它更见不到的,则是将诸差别加以准确规定并安排出其间固定关系的那个形式的发展形成过程。没有这种发展形成过程,科学就缺乏普遍理解的可能性,就仿佛只是少数个别人的一种内部秘传的东西;我们所以说是一种秘传的东西,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科学仅只才存在于它的概念或内在本性里;我们所以说它是少数个别人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科学还没广泛地出现,因而它之客观存在是个别的。只有完全规定了的东西才是公开的、可理解的,能够经学习而成为一切人的所有物。科学的知性形式是向一切人提供的、为一切人铺平了的通往科学的道路,而通过知性以求达取理性知识乃是向科学的意识的正当要求;因为知性一般说来即是思维,即是纯粹的自我,而知性的东西则是已知的东西和科学与非科学的意识共有的东西,非科学的人通过它就能直接进入科学。 科学既然现在才刚开始,在内容上还不详尽,在形式上也还不完全,所以免不了因此而受谴责。但是如果这种谴责进而涉及到科学的本质,那就很不公平了,这就犹如不愿意承认科学有继续展开的必要之不合理是一样的。……” ——《精神现象学》上卷“序言:论科学的认识” 8 —— 10 页 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也是这样充满曲折的,这主要是对于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的认识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 “无产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所有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手里,即集中在已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更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要做到这一点,当然首先必须对所有权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实行暴力的干涉,即采取这样一些措施,它们在经济上似乎是不够充分和没有竞争力,但是在运动进程中它们却会越出本身,成为变革全部生产方式所不可避免的手段。 这些措施在各个不同的国家里当然会是各不相同的。”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共产党宣言》,第 489---490 页 这当然是对于当时的欧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说的,或者说是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比较发达的阶段来说的。但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即使在这里也认识到共产主义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也要经过“无产阶级运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的进行。但是人们总是持有机械的思想来看待这句话。他们没有看到,叙述的过程和现实的过程是不一样的。现实的过程很长,经历的曲折很多,但是叙述中却不能对这些情况做更多的表述。而且,马克思和恩格斯已经对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有了一个规定,那就是“无产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更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与我们现在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是多么的一致。区别只是根据实际情况所要采取的具体方法了。 列宁是把社会主义运动由理论变成现实的伟大的革命家、理论家和实践家。对于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他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比如一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虽然是在战争的紧迫过程中为了保卫苏维埃政权所采取的为战争服务的经济政策,但是列宁还是从中看出了这种经济政策不能持久,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因此,在战争结束后就果断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从列宁当时所采取的新经济政策的措施看,不能不说列宁已经对社会主义运动有了一个深刻的看法。但是列宁的逝世使他不能继续更深入的进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 斯大林所采取的办法和列宁的办法是一种完全相反的道路,列宁是从现实出发,斯大林后来则不自觉的走了从理论出发的道路。从斯大林所实行的计划经济政策来看,斯大林已经不自觉的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他的理论依据虽然是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成果,但是斯大林是用从现实资本主义的实践中抽象出来的原则去规定现实的生产,而不是用理论去和现实相适应。所以,斯大林没有弄清楚市场与计划的辩证关系,所以,把计划和市场对立起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计划经济体系。斯大林虽然也注意到当时仍然存在分工,存在商品交换,但是却只是作为已经被计划经济所战胜了附加的无足轻重的经济条件来对待。 但是没有市场哪有计划呢?没有只有市场而无计划的经济形态,也没有只有计划而没有市场的经济形态;再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也有计划的限制,而严格的计划经济又怎么能够摆脱社会分散的分工所导致的交换呢?片面的执着于要么计划要么市场,就是犯了形而上学。绝对的自由也就是不自由,绝对的计划也就是没有任何计划。从苏联经济学教科书和苏联的实践可以看出,实际上斯大林所实行的政策就是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的那些规律而制定的。但是当时的世界和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没有达到这个条件要求的。这种经济体制虽然利用当时的社会成熟的分工的经验,可迅速利用当时的科学技术成果,并按照当时社会分工的经验,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而且,这种计划经济的方式也确实发挥了历史优势,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的达到或超过当时许多国家的经济生产水平。但是这种体系的内在联系是建立在当时社会发展已经达到的成熟的分工的基础上的,而且这种分工依然是分散的,依然是把人变成了分工的附着物,并不是由于这种计划就会取消了社会分工。因此建立在由世界资本主义竞争所形成的成熟的分工及各分工之间的协作的经验基础上的社会经济形式,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但是长期以往,内部的缺点也就暴露出来了。计划经济体制缺少市场的那种由于竞争所产生的不断促进社会分工深化的内生性。缺少了竞争的计划经济,虽然在短时期内发挥了历史积淀的技术和分工的成果,却没有开创促进社会分工继续进展的适当的机制和形式。因此,计划经济就变得僵化了。僵化的体制当然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内在发展的要求,结果运行了数十年后由于制度的僵化,而导致实践的失败。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实行的也是和苏联几乎一样的计划经济体制,只不过我们的经济基础是更加落后而已。事实已经做了说明,离开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阶段,人为的把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规律,强制的应用到现实中去,从而抛弃了理论本身赖以存在的基础,变成了用理论来规定现实,而不是反过来让理论与现实相适应,那么实践中必然要出问题,实践必然要失败。 当然,现在做这样的评论,似乎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这对于前人以及他们从事的伟大事业来说是不公平的。任何没有经验可循的事业都是要有人探索,都是要允许犯错误的,那些以我们事后人的眼光去评价伟大的探索者,先行者,并用后来的事实对他们指手画脚,批判他们是错误的等等,都是不公正的。因此对于我们的党和ZF正在推进的改革开放来说,也是要允许探索,允许失败的。因为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继往开来的伟大的事业。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于前人的错误在事后进行一次总结。总结错误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评价就是,前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一阶段脱离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没有实事求是的看待问题。但是这也是有情可原的,我们的前代伟人们,他们有崇高的理想,他们有迅速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急迫心情,他们有坚强的毅力和探索的精神,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现在许多人对于社会主义的争论仍然陷于形而上学的非此即彼,却根本不懂得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因此,我们就社会主义的实践的历史,计划经济等开始我们的进一步论述。很显然,现在的社会意识形态争论以及现代经济学家们对于计划经济的失败都没有真正弄懂意义所在。一些人把建立在形而上学思想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实践形式当成社会主义本质来反对现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持资产阶级经济学观点的人又拿现在社会主义实践来反对回到计划经济体制。但是两者都是犯了不可饶恕的错误。 马克思曾经在《资本论》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当然,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在的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以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点一旦做到,材料的生命一旦观念地反映出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好像是一个先验的结构了。”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资本论》第 1 卷第二版跋,第 23 页 我们拿这句话来理解马克思在论述资本的生产与流通过程的第二卷,可以看出,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资本论》第二卷内容的基础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这是个前提,有这样的前提才有这样的抽象。但是,倒过来的看法是这样的,把这个抽象当成前提,应用于现实。这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实践时由于认识的差异,那么采取的具体的经济手段也是一定有差异的。 根据《资本论》第二卷的内容,把国家的全部生产都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这两大部类。但是这种分法应该是从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事实中抽象,而不是在运用理论的时候,却把这个基础抛弃掉了。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在无序竞争的过程中使生产过程的价值和物质补偿失去正常的比例关系,从而使经济在繁荣、停滞、危机、缓慢回升,繁荣的命运里循环。这种状况产生的基础是资本的内部矛盾所造成的竞争外部的存在的斗争。所以,我们虽然认识到这个无序的竞争过程是产生所有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源,但是当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还不能越过这个阶段的时候,就不得不忍受这个阶段所带来的各种欢乐和悲伤。 但是计划经济体制却是建立在把结果当成前提,把理论当成实践的前提的结果。并根据《资本论》第二卷的抽象规律,即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互相补偿的比例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这里只看到物质补偿,忘掉了价值补偿,实际上也即是只看到生产,忘掉了社会分工所必然导致的交换,知道了现实中规律,却在运动规律的时候抛弃了现实基础! 当时我们国家的基础是什么呢?资本主义的,小生产的,小农的,手工作坊的等等生产方式都还存在,分工和协作还是很原始的那种靠人与人之间的自然分工,机器的应用都还不普遍,对于生产资料的流通和消费资料的分类和统计还没有可能完全的进行,既缺少丰富的经验,也缺少技术的手段,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采取只有资本发达条件下的措施,必然要在实践中付出代价。 但是我国的计划经济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不能抹杀掉的。即是说,计划经济体制迅速建立了无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统治,这为以后进行经济的调控打下了物质基础。在当时采取的计划经济措施,可以迅速的采用当时世界比较成熟的社会分工,可以迅速的在国内建立门类齐全的工厂和企业,并按照当时已有的成熟的社会分工体系进行生产和分配。缺点依然是超过了社会分工的实际。在全世界的分工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整体的情况下,普遍总是通过个别的竞争来形成,而计划经济体制却是形成了一个抽象的普遍,以致于缺少了形成普遍的那种个别的动力。 因此,我们就是要回到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中去,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第一是要承认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还比较落后,这是采取行动的前提;第二就是要自觉的认识到矛盾,并根据不同发展时期制定出符合当前时期的矛盾运行的办法和机制来;第三是要在尊重的现实的基础上,指出现实的必然发展目的。这是现阶段解决矛盾的基本思路。 承认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当然也就不仅是停留在一句话上,还要从对中国的实际的实践和分析基础上得来。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因此,现在对于社会主义的内容和条件,我们认识得比过去丰富多了。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些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是在唯物主义辩证法指导下的实践和总结,也使我们自发的获得许多成果。 现阶段我们大力宣传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承认现状的基础上经过实践,并通过实践所获得的丰富经验总结形成的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的一个方面。但是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现实的领导方法的理论,还不能完全体现我们现实的经济条件的运动规律。因此,科学发展观,还只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站在外部,并根据内部矛盾的运动的表现来采取的一种主观平衡的思想。这种思想虽然还不能完全解释各个经济现象背后之间的辩证关系,但是能认识到这些经济现象之间的外部的表现的此消彼长的循环往复,能够通过这些循环往复积累一些实际工作的经验,并有意识的指导实践。 既然对于这些认识还停留于外在的现象,以及这些现象彼此之间的表面的联系,那么,提出的办法总还只是用自觉的辩证法的思想来处理这些现象及其之间的联系罢了。辩证法有它的优点,就是在发展顺利的时候,意识到倒退;投资过多的时候,意识到生产会有过剩;经济过热就有可能产生崩溃。这些都是由于内部矛盾引起的外部必然表现。可是我们目前还只是停留在这些表现上,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也仅仅针对这些表现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里,在论述希腊哲学家芝诺的时候曾提出一个外在辩证法和内在辩证法的区别。 黑格尔指出: “(一)外在的辩证法,即运动的过程(内容)与对于这个运动过程的整个掌握(形式)是区别开的;(二)不仅是我们的理智的一种运动,而乃是从事实自身的本质出发,这就是说,从内容的纯概念的运动出发去证明。前者是一种考察对象的方法:提出一些理由,指出一些方面,加以反驳,籍此使得通常当作固定不移的对象,都摇动起来。这些理由也可能是十分外在的,在智者派那里我们对于这种辩证法将有更多的要说。但那另一种辩证法则是对于对象的内在考察;这是就对象本身来考察,没有前提、理念、应当,不依照外在的关系、法则和理由。我们使自己完全钻进事实里面,即就对象本身加以考察,即依它自己所具有的那些特性去了解它。在这样的考察里,于是对象自身便显示出其自身(的矛盾):即自身便包含有正相反的规定,因而自己扬弃自己;……”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四、芝诺”,第 326 页 这个区别是容易理解的。由此看来,我们现在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应用也只是在外在辩证法的层面上。因此,科学发展观给我们的印象并不是十分完善,总使人觉得不足。不足即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依据和要达到的目的之间没有一个符合现实和逻辑的统一论述,内容和形式还是区别开着的(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看来,真正的目的即是现实本身,也是可能性,但是是现实的可能性。只要把现实的内部矛盾真正了解了,掌握了矛盾的运动规律,那么同时事物发展的目的也已经指出来了。目的是什么,目的就是根据以及根据所产生的效果。因此,建立在具体根据的基础上的目的也必然是可以实现的,也即是说目的是现实的。在这里,切不可把个人的主观的没有根据的目的和我们这里有着具体根据的目的相提并论。)。 现在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离马克思所揭示的对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容越来越远了,人们越来越从形式上而不是从内容上,即从现实的各个条件运动来看了。不仅如此,在现代经济学家们的鼓噪下,形式的外在的抽象统一代替了内部的差别。于是对于经济发展的规律,就出现了各种各样混乱的思想。这些混乱思想再加上一些现代经济学家的自高自大,胡言乱语,和形而上学的逻辑应用,结果造成了更多的混乱。于是现在竟然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当社会的经济运动出现一些问题时,这些现代的经济学家们就齐声高呼,是ZF没有按照他们所提出的理论来制定政策,所以,造成这样的不稳定的后果,不是他们的理论错了,而是事实错了。这些所谓名人经济学家的思想完全是唯心的,他们不认为是他们的理论出了错,反而一再的以为是现实出了错。但是,现实出现的各种问题,只不过是现实本身的矛盾,再加上这些形而上学理论盲目指导的结果。 也许有人会进行反驳,科学发展观是经过多年实践得来的宝贵的经验,而且不仅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本质,即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不仅如此,也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这仍然只是对于社会主义本质的一般的描述,而且这种描述依然被外在的形式的东西弄模糊了,以至于不知道内容是什么了。 那么我这里还是先引用马克思的一段话: “从实在和具体开始,从现实的前提开始,因而,例如在经济学上从作为全部社会生产行为的基础和主体的人口开始,似乎是正确的。但是,更仔细地考察起来,这是错误的。如果我抛开构成人口的阶级,人口就是一个抽象。如果我不知道这些阶级所依据的因素,如雇佣劳动、资本等等,阶级又是一句空话。而这些因素是以交换、分工、价格等等为前提的。比如资本,如果没有雇佣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因此,如果我从人口着手,那末这是整体的一个混沌的表象,经过更规定之后,我就会在分析中达到越来越简单的概念;从表象中的具体达到越来越稀薄的抽象,直到我达到一些最简单的规定。于是行程又得从那里回过头来,直到我最后又回到人口,但是这回人口已不是一个整体的浑沌的表象,而是一个具有许多规定和关系的丰富的总体了。”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2 卷《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第 750 页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呢?即是表明了如何真正的掌握一个国家的各种具体现状以及这些矛盾的互相联系及运动表现。用马克思的这一段话和我们现在的经济学理论进行对比,就可以鲜明的看出,现代经济学理论完全不是从现实的处于一定的生产条件的人的阶级性出发,而是从抽象的抹杀了一切现实性的理性人出发。其他的理论都是从这个抽象的理性人的假设得出进一步的错误的抽象。抽象的假设必然导致抽象的理论,所以,现代经济学家可以不顾现实中资本家和工人的对立,而谈论什么贫富差别的不同规定;在脱离了现实的对立的经济条件的基础上谈论什么企业的道德和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因此,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上的社会怎么不是永恒的呢?我们看看马克思对于这种处在矛盾的发展的事物是一个什么样的现实的态度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 “我们看到,商品的交换过程包含着矛盾的和互相排斥的关系。商品的发展并没有扬弃这些矛盾,而是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一般说来,这就是解决实际矛盾办法。例如,一个物体不断落向另一个物体而又不断离开这一物体,这是一个矛盾。椭圆便是这个矛盾借以实现和解决的运动形式之一。”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资本论》第 1 卷第 122 页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学过哲学的都应该知道,那就是矛盾存在的现实性和必然性。当这种矛盾还处在必然存在的阶段时,矛盾是不可消除的,因此解决矛盾的办法就是创造这些矛盾能在其中运动的形式。所以马克思说,一般说来,这就是解决实际矛盾的办法。 基于以上两段话,我们来分析一下我们国家的基本情况。首先是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的。一说起社会主义,人们脑袋里都是僵硬的死的概念和印象,这是现阶段产生各种左的和右的言论的思想根源,但是这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充其量只不过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形而上学的表象而已。资本主义国家的内部最基本的矛盾对立是什么呢?是资本和劳动的对立。那么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最基本的内部矛盾是什么呢?是我们国家里资本和劳动的对立还不充分。经济基础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作为一个统一,在资本主义国家里是被资产阶级的政权所统治,而在我们国家里,是经过革命斗争,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 但这还只是资本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的开始,还只是一个从资本主义经济的盲目发展中走向人类自觉发展的一个开始。这样一个开始,在随后的发展中,是没有任何经验可以遵循的。这个开始的后来的继续发展只能是战胜了资本的,获得统治的无产阶级的本质的自发到自觉的发展。从自发到自觉,从初期的质变到后续的量变发展,最终达到否定之否定的对立统一,不经过曲折和反复,那是不符合事物发展的本性的。现阶段,社会上一些人对我们国家 63 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视而不见,对我们国家关于未来发展的宏伟目标充耳不闻;他们只是看到我们曾经有过的曲折和错误,拿这些曲折和错误来否定社会主义本身的现实性和历史必然性。这样的言论,犹如要求一个人永远也不要长大一样;犹如要求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经历过一些失败,就要全面回到过去一样。这些人相信自发的力量,却不相信我们最终能够通过实践,找得到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我们的自觉的运用规律,促进社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用以上论述和我们国家的现实实践所采取的理论与政策相对照,自然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进行社会主义实践的主导者和领导者的正确的阶级本能和错误的理论指导之间的互相妥协,导致社会的实践措施既有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方面,也有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方面以及保守的改良主义或者民粹主义的思想。结果是现实社会发展既前进,又后退;既不断的产生对于美好前景的向往,也有对于未来的不断争论。这样的妥协,其实也是一种思想的不确定,即对于社会的发展规律的一种不确定。在这样的不确定面前,任何一个看来说得有道理的针对片面的现象的理论表示,都显得有些合理的成分。但这些合理的成分,加在一起,不多不少,都是互相反对的,而且,反对的和赞成的一样多。于是,对于现实及现实的各种矛盾现象,没有一个对现实的实践及最终发展目的互相联系的全面的理解和论述,思想上的混乱和模糊不清当然是避免不了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各种社会矛盾面前,有坚持市场经济方向的,有的在各种社会矛盾面前想回到过去的;有为资本家说话的,也有为“全民利益”说话的,有为农民说话的,有为小资产阶级说话的;有指责ZF的,有指责国企的;还有一些耸人听闻的什么阴谋论,社会崩溃论,社会已经处于矛盾的极点论等等胡言乱语;于是伴随着各种胡说八道同时出现了五花八门的主张,提出的要求和措施也同样是花样十足,矛盾不断。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目前还处在这样的发展阶段,即分工还不发达,因此协作也不发达的阶段。现阶段不仅存在着国家或者民营的资本主义式的大生产,也还存在着各种各样分散的小生产,个体生产,以及农业中的小农生产。因此,随着这样的经济基础的存在,中国社会中也分成不同的阶级的存在,有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者阶级等等。企业的经济活动、各种各样的小生产者的经济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由于竞争所产生的生产过剩,导致经济活动产生波动,这些波动直接影响现存的各社会阶级的生活,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反过来这种不稳定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那么这些矛盾都是哪些方面呢?其实也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所描述过的那些矛盾。主要包括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及其表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个别工厂中的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ZF之间的对立(现在所强调的宏观调控并不能改变这种对立);除此外,在我国还存在着资本主义生产和其它各种小生产之间的对立,城市和乡村的对立,小农生产和工业生产之间的对立。 那么这些互相矛盾的对立运动的表现都有哪些呢?一是经济比例经常失调(看起来好像是计划经济时代的看法,但是经济比例的经常失调是现在社会的内部固有矛盾的表现);二是某些行业的生产过剩;三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缓慢(主要表现在农业方面的土地集中和资本化的规模太小,与城市工业的发展完全不相适应。);四是农村和城市化的对立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更进一步加大,农村和城市化进程产生了脱节。 因此我们现时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发展生产力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所谓发展生产力就是扩大资本主义生产的普遍性,同时也扩大了无产阶级的普遍性;通过发展,让大的资本代替原来是由各种小生产的、小农生产的生产方式,最终发展这种资本和劳动的单纯的对立, 从而为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打下物质基础。 但是矛盾的发展总会表现出两个方面,一是促进社会的发展,一是阻碍社会发展。大资本代替小资本不是没有斗争,小农的个体生产变为资本的规模生产也不是没有波动,城市代替农村也不是没有动荡。那么,我们既然不能消除矛盾对立,那么我们只能是创造一种矛盾在其中运行的方式。既要认识到矛盾的必然性,也要看到矛盾的对立统一,既要看到资本的吞噬其他一切落后的生产方式的发展本性,又要看到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能源掌握在国家手中的理性的一面。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事实,以及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使得我们对于这些基本的矛盾方面认识深入多了,现实多了。资本主义为了保持自己的基础,不得不在恶性循环中寻找出路,但是总是一个办法引起另一个不良的后果。那既是基本矛盾的表现,也是资产阶级保守眼光的无能。我们国家的实践则证明了,我们自觉的发展资本,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团结一致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农民的联盟的力量保证,我们可以用团结的力量,用集体的力量来和资本对立,我们有信心以我们的自觉性集中共同的力量在促进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断的深入和社会化的同时,限制资本的这种破坏性;我们确信我们能够作一个集体在和资本对立时能够充分发挥我们的自觉,让资本的自私自利和自发性为我们的自觉的长远目的服务。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认识和掌握社会历史的阶段性,既要承认我们不能主观消灭这种资本的无序竞争所导致的破坏性,也要承认我们可以用无产阶级的远大眼光,容忍这种暂时的不快,用资本的发展来促进自身的发展,用资本力量的增长来促进自身力量的增长,用资本所制造出来的强大生产力来武装我们的力量。通过我们的自觉,通过自觉的发展资本,同时也就能够现实的扩大无产阶级队伍的基础,从而使整个社会生产达到资本和劳动的单纯对立,也为更高一级的社会转变创造条件。 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伟大的提法,是人类自觉的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种自觉的意识。但是真正的和谐是建立在矛盾运动的基础上的,如果不去自觉的面对矛盾,那么,矛盾的自发发展就会导致社会经济的经常大的波动,甚至会产生社会动荡。所以,在对整个社会发展提出和谐的要求时,我们还要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和谐背后矛盾的本性,只能通过对于各种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运动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我们才能够把和谐建立在对立的统一上,我们才能做到具体的对立统一,我们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因此,在目前,建立在现实矛盾基础上的和谐意味着就是要有一种机制,一种不同阶级的人之间在生产交往和竞争过程中的不是那种激烈冲突的、对社会产生破坏的机制;而是各个不同阶级的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一种资本的生产和各种生产之间在党的领导下自觉的运用规律的运行机制,创造一种生产和积累之间的符合发展的大致比例的机制,创造一种包括国家对无产阶级在内的其余各个阶级在与资本的竞争中行将消亡的保障机制,创造一种资本和劳动(也即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和企业主之间)的对立的一种招收工人和工人工作以及工资和劳动保障的机制,创造一种把由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所导致的公共事业的需求从自发性到自觉性推进的机制等等。同时,也要不断的改革和完善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为这些机制的运行提供政治的、社会的保障,比如说加强制度建设,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ZF,完善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等等。 这些措施都是当作引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办法,也只有在无产阶级的统治下,通过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政权才能实施。这一点是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区别的。资产阶级的国家由于资产阶级自身利益的需要,是不可能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对无产阶级做出让步的,除非这种利益已经对自己的生存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不良后果。 理解了的现实就是目的,理解了社会主义的现实本身也就是共产主义运动。因此,把社会主义的发展建立在现实的深刻的矛盾对立的基础上,必然会使还笼罩在我们面前的各种迷雾消散,必然会使我们的实践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必然会使我们爆发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无比的热情。 社会主义必然能够胜利,共产主义必然能够实现。
个人分类: 政治经济社会|17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