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星夜1010
9030 33

政治经济学常考知识点资本主义部分(转于财科所考研论坛) [推广有奖]

星夜1010 发表于 2011-5-12 22:38:1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怎样正确理解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答案要点:
(1)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追加的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重越来越大,由此会影响到整个预付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这样,就要求第一部类的增长快于第二部类,而在第一部类中增长最快的又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部门(即Ⅰc的部分)。
(2)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的作用是有条件的,这就是由于技术进步而带动的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由于技术进步是资本积累的必然趋势,因而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作为一种发展趋势也会长期存在。但这并不是说任何生产阶段、生产周期中,都必须保持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如果在某一较短的时期内技术进步没有明显的突破,那么,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就将表现得不十分显著。
(3)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孤立地增长,仿佛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越快越好。因为,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依赖于或受制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这表现在:1)第一部类扩大再生产所追加的劳动力对消费资料的需要,要依赖第二部类的增长来提供;2)第一部类为第二部类制造的更多的生产资料,有待于第二部类的增长而去购买和使用;3)第一部类为本部门制造的更多的生产资料,最终也要受第二部类发展的制约,因为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总是为了消费,否则将成为无目的的“为生产而生产”。

使用道具

星夜1010 发表于 2011-5-12 22:38:5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七、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名词解释
生产成本:亦称成本价格或生产费用,指产业资本在生产商品时的资本耗费,包括c+v。生产成本只是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即劳动耗费的一部分,其差额是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m。
利润:当把剩余价值不是看作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当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另一个形态,即利润的形态。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利润率:指剩余价值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P′=mc+v。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由于利润率低于剩余价值率,它就掩盖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平均利润率:指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其实质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平均利润率是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和资本转移而形成的。一定量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就叫平均利润,它是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
生产价格: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加上平均利润而形成的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
超额利润:指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由于个别资本家率先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从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利润。超额利润也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二)填空题
1资本主义成本价格即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和之和。(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
2剩余价值被当做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是。(利润)
3利润率即的比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
4生产价格由构成。(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
(三)判断题(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1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各部门之间和各企业之间的利润率就不会再有差别。
答:此观点不正确。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预付社会总资本的比率,它是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相互之间展开竞争的结果,反映了整个资产阶级与整个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但是,平均利润率只是资本主义部门之间展开竞争的一种发展趋势,并不意味着各部门和各企业之间的利润分配绝对平均化。首先,从部门之间来看,资本的转移需要有个过程,再考虑到市场供求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某些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仍会保持较高的利润率。其次,从部门内部来看,个别企业如果率先采用先进技术,使自己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就会取得超额利润,它的利润率必然要高于本行业的其他企业。总之,平均利润率应该当做竞争的结果或发展趋势,而不能当做资本投资的起点。
2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就意味着工人受剥削程度的减轻和资本家利润量的减少。
答:此观点不正确。
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并非意味着工人受剥削程度的减轻和资本家利润的减少。因为:(1)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只是影响利润率的因素之一,此外,还有资本有机构成、资本周转速度、不变资本节约等。而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的,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甚至提高的情况下,仍然可能引起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事实表明,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剩余价值率是在不断提高的,它成为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一个因素。(2)资本家获得利润量的大小,取决于预付资本总量和平均利润率两个因素,即平均利润量=预付资本量×平均利润率。所以,平均利润率只是决定利润量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因素。实际情况是,随着资本积累使预付资本总量不断增加,虽然资本有机构成在提高,但可变资本的绝对量还是会有所增加,这样,生产的剩余价值或利润量仍会增加。总之,平均利润率下降与利润量增加都是由资本积累引起的,它们会同时存在。
(四)简答题
1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
答案要点:
(1)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是劳动的耗费,商品的价值W=c+(v+m),其中c是消费生产资料所转移的旧价值,(v+m)是工人新创造的价值。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m是无偿占有的,资本的耗费只是c+v,因此,他自然地就把c+v看作是生产成本,或称生产费用。这样,商品的价值构成就发生了变化,变成了W=(c+v)+m=k+m,k就代表生产成本,v与m的联系就被抹煞了,仿佛m是由c+v共同产生的。
(2)资本家不仅把剩余价值看作是生产成本即所费资本的产物,还要把它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因为,虽然有一部分不变资本(固定资本)没有全部被消费,只是转移了一部分价值,但它们在物质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因此,对于资本家来说,它们都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就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这时,剩余价值不再表现为可变资本的产物,而是由全部预付资本产生的,直接表现为资本自行增殖的结果。商品价值的公式,也相应转化为W=k+p(利润)。
2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即p′=mc+v,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表示着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影响利润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预付资本已定的条件下,利润率的高低由剩余价值量的多少来定,而剩余价值的多少则取决于剩余价值率。所以,凡是能够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一切方法,都会相应地提高利润率。
(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就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关系来看,在剩余价值率和劳动力价值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越低,同量资本中的可变资本部分就越大,所使用的劳动力就越多,创造的剩余价值也越多,从而利润率也就越高;反之,利润率就越低。所以,利润率同资本有机构成按相反方向变化。
(3)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从而也就可以提高年利润率。而实际上资本家所关心的正是年利润率,所以,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关系。
(4)不变资本节省的状况。不变资本的节省本身不会带来更多的利润,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它可以减少预付资本总额,从而可以提高利润率。
3怎样理解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
答案要点:
(1)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与社会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它是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平均利润率形成后,并非固定在一个水平上不动,从资本主义的较长发展时期看,它存在着下降的趋势。
(2)引起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原因,在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由于追逐超额利润的内在动力和迫于竞争的外在压力,总是不断改进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结果必然导致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必然下降,便会使同量资本所推动的活劳动减少,如:c∶v由2∶1提高到3∶1,则v/c+v由1/3降到1/4。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条件下,同量预付资本所获得的利润必然减少,从而导致利润率下降。
(3)同时也应看到,平均利润率下降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阻碍,使这一规律的作用减弱。这些因素包括:1)剥削程度的提高;2)不变资本价值的降低;3)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4)对外贸易的发展,等等。
4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而造成的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并不排除利润总量的增加,同时也不排除个别年份中利润率的上升。不应把利润率的下降理解为年复一年的直线下降,而应当理解为一种长期发展的趋势。这是因为有一系列因素阻碍着利润率的下降。这些因素主要是:
(1)剥削程度即剩余价值率的提高。提高剥削程度的手段有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和降低工资等。这样就可以提高剩余价值总量,从而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
(2)劳动生产率提高使生产资料价值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固然可以使同量劳动力推动更多的生产资料,从而使不变资本数量增大,但同时这也使生产资料的价值下降。这样,在资本的技术构成提高的同时,其价值构成并不会按同一比例提高,这就会减弱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速度。
(3)由于大量失业工人的存在,某些部门资本家宁可采用手工劳动而不使用机器。这些部门和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低,工资水平也较低,剩余价值率也较低,从而对平均利润率下降起着阻碍作用。
(4)对外贸易的发展。一方面,输入廉价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可以降低不变资本价值和劳动力价值,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输出商品到经济落后国家,可以按较高价格出售,赚取更多利润。
(5)信用与股份经济的发展。这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筹措贷款、发行优先股等方式筹集资本,而这些资金一般只要求得到低于平均利润的利息和股息,从而使企业的利润率提高。

使用道具

星夜1010 发表于 2011-5-12 22:39:1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五)论述题
1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不同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周转速度等因素不同,利润率应是有差别的。这种现象在资本主义初期曾经存在。但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却不是这样,实际上从较长时期看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是基本相同的。而且现实生活也只能如此,否则利润率低的部门则无人去经营。这种劳动价值理论与利润平均化在表面上的矛盾应如何解决?马克思的分析表明,是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竞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部门内部的竞争,它使个别劳动时间折算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另一种是部门之间的竞争,指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争夺最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哪个部门或行业的利润率高,其他部门的资本就会向这里转移,其结果必然导致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向于平均化。这是因为,通过资本的转移,资本在各部门间的分配比例发生了变化。利润率高的部门,资本数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相反,利润率低的部门,资本减少,生产规模缩小。依据价值规模,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供给不断扩大,需求相对缩小,必然使价格下降,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相反,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资本的转出而使利润率提高。当资本转移使这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出现反转时,那么资本转移也就要出现倒流。一直到不同部门的价格变动自发调节利润率趋于基本平衡时,即形成平均利润率,资本转移才会趋于停止。
假定有食品、纺织和机器制造三个不同的工业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各部门资本的利润率也不同。经过部门竞争,各部门利润率大致相等,情况如下表。
生产部门资本m′m商品价值利润率平均利润率[BF]平均利润pp与m差额  
食品工业70c+30v100%3013030%20%20-10
纺织工业80c+20v100%2012020%20%200
机械工业90c+10v100%1011010%20%20+10
    (2)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总预付资本的比率,而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即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所以,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剩余价值总额在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同时,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因为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完全相等的。
(3)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各部门资本竞争的长期发展趋势或结果,而不是资本家投资的出发点,也就是说每个资本家并不能保证都取得平均利润,这要取决于他的技术装备与管理水平等因素。平均利润形成后也不否定个别部门和个别企业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因为在较短时期内,资本不可能完全自由转移,各部门的利润率总会有差别;另外,在同一部门内部的个别企业如率先采用先进技术,使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仍可取得超额利润。由于资本周转速度不同而造成不同部门利润率的差别,也会通过资本转移而使之趋于平均化。
(4)平均利润学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革命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解决了劳动是价值惟一源泉的理论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这一经济现实之间的矛盾。马克思阐明了平均利润现象不仅不违反价值规律,相反,它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形成的,也只有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才能正确说明平均利润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平均利润学说也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它说明每个资本家取得的平均利润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也取决于整个资本家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工人不仅直接受本企业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其他生产部门资本家的剥削。所以,资本家之间尽管在瓜分剩余价值方面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但在剥削工人阶级方面却有共同利益。平均利润学说说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抗,无产阶级要争取解放,不仅要反对个别企业的资本家,还必须联合起来去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
2为什么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答案要点:
(1)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与之相适应,商品就不能按价值(c+v+m)决定的价格出售,否则资本家扣除生产成本,只能得到剩余价值而不是平均利润。资本家若想得到平均利润,必须按照生产成本k加上平均利润p所决定的价格出售,这样资本家扣除生产成本后才剩下平均利润。这种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k+p)所构成的价格,就叫生产价格,它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可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同一个转化过程。这从下表可以看出。
生产部门资本剩余价值价值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与价值差额
食品工业70c+30v3013020120-10
纺织工业80c+20v2012020120  0
机械工业90c+10v1011020120+10
合计240c+60v6036060360  0
    (2)生产价格同商品价值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别。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掩盖了劳动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起源,只反映出市场价格同所费资本和预付资本的联系。这里,生产成本由耗费的资本构成,平均利润是按预付资本与平均利润率的乘积求得。而价值则反映着生产中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会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会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生产价格才和价值大致相等。
(3)上述差别并不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相反,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前提的,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
这表现在:1)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由于剩余价值依照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在各个部门重新分配而造成的一种价值转化形式。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而这两部分都同商品的价值密切相关。生产成本由耗费的生产资料的旧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组成,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等的,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3)商品的生产价格的变动主要还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生产价格的变动是由生产成本变动和平均利润变动两个因素引起的,一般说平均利润是相对稳定的,生产成本变动是较为频繁的。而生产成本是价值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商品价值(c+v+m)的变动引起的。
(4)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需要指出的是,生产价格并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而市场价格则是价值的外在的表现形式,它还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只不过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因为如前所述,生产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革命意义。一方面,这一理论解决了劳动价值理论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现实之间的表面矛盾,科学地说明了平均利润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的一大理论难题;另一方面,它说明了整个无产阶级与整个资产阶级的对抗,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得到自身的解放。
3如何全面理解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
答案要点:
(1)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同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它是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和资本转移,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并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生变动,其变动的总趋势不是上升而是下降,其原因在于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表示。由于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动机和竞争的压力,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这使得总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率不断下降。例如,资本有机构成c∶v变动为2∶1,3∶1,4∶1,…,n∶1,那么,v/(c+v)则下降为1/3,1/4,1/5,…,1/n,这样,如果工资水平和剩余价值率不变,则等量资本所雇佣的工人数量和创造的剩余价值都在减少。这就必然造成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的规律。
(2)需要注意的是:
1)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意味着工人所受剥削程度的减轻。因为,利润率的高低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如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和不变资本的节约,等等。所以,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可能是剩余价值率下降引起的,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甚至在剩余价值率略有提高,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更快的情况下,仍会使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也正是如此。这里的关键,是认清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西方学者把平均利润率下降归结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减轻,是完全错误的。
2)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也并不意味着社会资本占有利润量的绝对减少。因为利润的数量取决于预付资本总额与平均利润率的乘积,即p=(c+v)p′。虽然平均利润率p′会下降,但它与预付资本总量(c+v)的增加是由同一个原因——资本积累造成的。只要(c+v)的增长速度快于p′的下降速度,利润总量P仍可以增加。换一个角度说,利润的总量即剩余价值的总量,最终取决于资本所推动的劳动力的多少,在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中,只要可变资本的绝对量从而劳动力的绝对量没有减少,利润也不会减少。
(3)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虽然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得很快,但利润率的下降却比较缓慢,这是因为存在一系列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1)剥削程度的提高。提高剥削程度的手段主要有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和降低工资等。以上方法都可以增加剩余价值总量,从而阻碍利润率的下降。
2)不变资本价值的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然会使同量劳动力推动更多的生产资料,从而使不变资本数量增大,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使生产资料的价值下降。这样,资本的价值构成就不会与技术构成同步提高,延缓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3)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可供使用的情况下,某些部门资本家宁可采用手工劳动而不使用机器。这些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也对平均利润率下降起着阻碍作用。
4)对外贸易的发展。首先,输入廉价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可以降低不变资本价值和劳动力价值,提高利润率;其次,输出商品到经济落后国家,可以高价出售;再次,对经济落后国家投资,利用当地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也可以提高利润率。
但是应当指出,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虽然会受到上述各因素的阻碍,却不能根本取消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只是使这个规律的作用减弱,这个规律是在长期内作为一种趋势发生作用的。
(4)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使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资本积累的本来目的,是追求更大利润,但其结果却造成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它必然使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的一系列内在矛盾激化。
1)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为此便要扩大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这样做又导致两重后果。一方面可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程度;另一方面又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平均利润率降低。此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会使原有生产资本贬值。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2)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资本家为了弥补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便要加速资本积累,使生产不断扩大。同时,资本积累又造成劳动者的贫困失业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相对缩小,从而导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化。而这一矛盾,实质上就是使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日益困难,从而导致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矛盾的加剧。
3)人口相对过剩和资本相对过剩的矛盾。资本家为了在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增加利润量,就要增加资本积累和扩大投资规模。但是,一方面,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要求单个资本数量不断增大,这使得分散的达不到最低限额的中小资本难以进行正常投资。同时,生产能力的过剩使得有利的投资场所相对缩小,这就出现了相对的资本过剩。另一方面,在大量资本出现闲置的同时,相对过剩人口也在增长。这种矛盾的存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浪费,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使用道具

星夜1010 发表于 2011-5-12 22:39:3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五)论述题
1平均利润是怎样形成的?马克思平均利润学说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不同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周转速度等因素不同,利润率应是有差别的。这种现象在资本主义初期曾经存在。但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却不是这样,实际上从较长时期看各个部门的利润率是基本相同的。而且现实生活也只能如此,否则利润率低的部门则无人去经营。这种劳动价值理论与利润平均化在表面上的矛盾应如何解决?马克思的分析表明,是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竞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部门内部的竞争,它使个别劳动时间折算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另一种是部门之间的竞争,指投资于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为争夺最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哪个部门或行业的利润率高,其他部门的资本就会向这里转移,其结果必然导致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向于平均化。这是因为,通过资本的转移,资本在各部门间的分配比例发生了变化。利润率高的部门,资本数量增加,生产规模扩大;相反,利润率低的部门,资本减少,生产规模缩小。依据价值规模,利润率高的部门由于供给不断扩大,需求相对缩小,必然使价格下降,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相反,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由于资本的转出而使利润率提高。当资本转移使这两个部门的利润率出现反转时,那么资本转移也就要出现倒流。一直到不同部门的价格变动自发调节利润率趋于基本平衡时,即形成平均利润率,资本转移才会趋于停止。
假定有食品、纺织和机器制造三个不同的工业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各部门资本的利润率也不同。经过部门竞争,各部门利润率大致相等,情况如下表。
生产部门资本m′m商品价值利润率平均利润率[BF]平均利润pp与m差额  
食品工业70c+30v100%3013030%20%20-10
纺织工业80c+20v100%2012020%20%200
机械工业90c+10v100%1011010%20%20+10
    (2)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社会总预付资本的比率,而一定量预付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就是平均利润,即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所以,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剩余价值总额在不同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体现着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阶级的剥削关系。同时,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和剩余价值理论,因为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完全相等的。
(3)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各部门资本竞争的长期发展趋势或结果,而不是资本家投资的出发点,也就是说每个资本家并不能保证都取得平均利润,这要取决于他的技术装备与管理水平等因素。平均利润形成后也不否定个别部门和个别企业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因为在较短时期内,资本不可能完全自由转移,各部门的利润率总会有差别;另外,在同一部门内部的个别企业如率先采用先进技术,使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仍可取得超额利润。由于资本周转速度不同而造成不同部门利润率的差别,也会通过资本转移而使之趋于平均化。
(4)平均利润学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革命意义。其理论意义在于发展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解决了劳动是价值惟一源泉的理论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这一经济现实之间的矛盾。马克思阐明了平均利润现象不仅不违反价值规律,相反,它是以价值规律为基础形成的,也只有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才能正确说明平均利润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平均利润学说也具有重要的革命意义。它说明每个资本家取得的平均利润的多少,不仅取决于对本企业工人的剥削程度,也取决于整个资本家对整个工人阶级的剥削程度。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工人不仅直接受本企业资本家的剥削,而且受其他生产部门资本家的剥削。所以,资本家之间尽管在瓜分剩余价值方面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对手,但在剥削工人阶级方面却有共同利益。平均利润学说说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对抗,无产阶级要争取解放,不仅要反对个别企业的资本家,还必须联合起来去反对整个资产阶级的统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
2为什么说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答案要点:
(1)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由于部门之间的竞争使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与之相适应,商品就不能按价值(c+v+m)决定的价格出售,否则资本家扣除生产成本,只能得到剩余价值而不是平均利润。资本家若想得到平均利润,必须按照生产成本k加上平均利润p所决定的价格出售,这样资本家扣除生产成本后才剩下平均利润。这种由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k+p)所构成的价格,就叫生产价格,它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可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同一个转化过程。这从下表可以看出。
生产部门资本剩余价值价值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与价值差额
食品工业70c+30v3013020120-10
纺织工业80c+20v2012020120  0
机械工业90c+10v1011020120+10
合计240c+60v6036060360  0
    (2)生产价格同商品价值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别。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掩盖了劳动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起源,只反映出市场价格同所费资本和预付资本的联系。这里,生产成本由耗费的资本构成,平均利润是按预付资本与平均利润率的乘积求得。而价值则反映着生产中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会高于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其产品的生产价格会低于价值;只有资本有机构成相当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其生产价格才和价值大致相等。
(3)上述差别并不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相反,生产价格是以价值为前提的,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
这表现在:1)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由于剩余价值依照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原则在各个部门重新分配而造成的一种价值转化形式。生产价格由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构成的,而这两部分都同商品的价值密切相关。生产成本由耗费的生产资料的旧价值和可变资本的价值组成,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是相等的,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3)商品的生产价格的变动主要还是由价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生产价格的变动是由生产成本变动和平均利润变动两个因素引起的,一般说平均利润是相对稳定的,生产成本变动是较为频繁的。而生产成本是价值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商品价值(c+v+m)的变动引起的。
(4)生产价格形成以前,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形成以后,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市场价格这时不再以价值为中心,而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而上下波动。需要指出的是,生产价格并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而市场价格则是价值的外在的表现形式,它还要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只不过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化。因为如前所述,生产价格不过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革命意义。一方面,这一理论解决了劳动价值理论与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的现实之间的表面矛盾,科学地说明了平均利润形成的原因和过程,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的一大理论难题;另一方面,它说明了整个无产阶级与整个资产阶级的对抗,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得到自身的解放。
3如何全面理解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
答案要点:
(1)平均利润率是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同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它是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和资本转移,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结果。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并不是永远不变的,而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发生变动,其变动的总趋势不是上升而是下降,其原因在于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资本有机构成是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用c∶v表示。由于资本家追逐超额利润的动机和竞争的压力,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这使得总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率不断下降。例如,资本有机构成c∶v变动为2∶1,3∶1,4∶1,…,n∶1,那么,v/(c+v)则下降为1/3,1/4,1/5,…,1/n,这样,如果工资水平和剩余价值率不变,则等量资本所雇佣的工人数量和创造的剩余价值都在减少。这就必然造成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的规律。
(2)需要注意的是:
1)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意味着工人所受剥削程度的减轻。因为,利润率的高低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如剩余价值率的高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和不变资本的节约,等等。所以,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可能是剩余价值率下降引起的,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引起的。甚至在剩余价值率略有提高,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更快的情况下,仍会使平均利润率下降。资本主义的现实生活也正是如此。这里的关键,是认清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区别。西方学者把平均利润率下降归结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减轻,是完全错误的。
2)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也并不意味着社会资本占有利润量的绝对减少。因为利润的数量取决于预付资本总额与平均利润率的乘积,即p=(c+v)p′。虽然平均利润率p′会下降,但它与预付资本总量(c+v)的增加是由同一个原因——资本积累造成的。只要(c+v)的增长速度快于p′的下降速度,利润总量P仍可以增加。换一个角度说,利润的总量即剩余价值的总量,最终取决于资本所推动的劳动力的多少,在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中,只要可变资本的绝对量从而劳动力的绝对量没有减少,利润也不会减少。
(3)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虽然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得很快,但利润率的下降却比较缓慢,这是因为存在一系列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
1)剥削程度的提高。提高剥削程度的手段主要有延长工作时间、提高劳动强度和降低工资等。以上方法都可以增加剩余价值总量,从而阻碍利润率的下降。
2)不变资本价值的降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虽然会使同量劳动力推动更多的生产资料,从而使不变资本数量增大,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也使生产资料的价值下降。这样,资本的价值构成就不会与技术构成同步提高,延缓了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3)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可供使用的情况下,某些部门资本家宁可采用手工劳动而不使用机器。这些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低,也对平均利润率下降起着阻碍作用。
4)对外贸易的发展。首先,输入廉价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可以降低不变资本价值和劳动力价值,提高利润率;其次,输出商品到经济落后国家,可以高价出售;再次,对经济落后国家投资,利用当地廉价原料和劳动力,也可以提高利润率。
但是应当指出,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虽然会受到上述各因素的阻碍,却不能根本取消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只是使这个规律的作用减弱,这个规律是在长期内作为一种趋势发生作用的。
(4)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使资本主义矛盾尖锐化。资本积累的本来目的,是追求更大利润,但其结果却造成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它必然使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的一系列内在矛盾激化。
1)生产扩大与价值增殖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追求剩余价值,为此便要扩大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这样做又导致两重后果。一方面可以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程度;另一方面又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使平均利润率降低。此外,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会使原有生产资本贬值。这种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
2)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资本家为了弥补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便要加速资本积累,使生产不断扩大。同时,资本积累又造成劳动者的贫困失业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相对缩小,从而导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矛盾的尖锐化。而这一矛盾,实质上就是使商品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实现日益困难,从而导致剩余价值生产和剩余价值实现矛盾的加剧。
3)人口相对过剩和资本相对过剩的矛盾。资本家为了在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增加利润量,就要增加资本积累和扩大投资规模。但是,一方面,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要求单个资本数量不断增大,这使得分散的达不到最低限额的中小资本难以进行正常投资。同时,生产能力的过剩使得有利的投资场所相对缩小,这就出现了相对的资本过剩。另一方面,在大量资本出现闲置的同时,相对过剩人口也在增长。这种矛盾的存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浪费,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

使用道具

星夜1010 发表于 2011-5-12 22:40:0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八、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其他具体形式
(一)名词解释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而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的独立资本形式,实际上是产业资本中商品资本职能的独立化形式。商业资本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商品资本的职能由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来担任;(2)商人必须有自己的投资。商业资本的运动公式是G—W—G′。
职能资本:指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实际发挥了职能作用的资本。职能资本在具体内容上主要包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产业资本生产剩余价值,商业资本实现剩余价值。职能资本所获得的利润,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通常只有职能资本才能获得平均利润,而非职能资本(如借贷资本)所获得的收益(利息)则小于平均利润。
商业利润:是商业资本家从事商业活动所获得的利润,实质上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商品利润是通过价格差额来实现的,即产业资本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出厂价格将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商业资本家再按生产价格出售商品而取得商业利润。商业利润也相当于平均利润。
借贷资本:是借贷资本家为了取得利息而借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来源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再生产循环过程中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的特征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它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或财产资本而与职能资本相对立,它的运动公式是G—G′。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借贷资本的出现,使得同一资本取得双重存在(所有权资本与职能资本),因而平均利润就要分解为利息与企业利润。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它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1)平均利润率的高低;(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如果借贷资本的供求平衡,利息率则由习惯和法律传统来决定。
资本主义银行:是充当货币资本所有者与职能资本家的中介人,专门从事货币资本借贷业务的资本主义企业。银行的信用业务分两个方面:(1)负债业务,主要是吸收存款;(2)资产业务,主要是发放贷款资金。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是自有资本,二是借入资本,即吸收的存款。
银行利润:指银行贷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的差额,再减去银行经营费用的余额,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银行利润在量上要相当于平均利润。
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本合资经营的企业,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信用基础上产生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它以社会资本的形式而与私人资本相对立,实现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意味着资本从分散走向集中,意味着资本本身的社会化。
股份公司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本身并不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股份公司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股票控制额:股票是股东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股票控制额是指大股东为了控制股份公司所需占有的最低股票数额。
股票价格:是股票出售时的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股票是虚拟资本即资本的“纸的复本”,它没有价值,但凭借其所有权就可以定期取得股息收入,就如同将一笔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一样。股票价格同股息成正比,同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商业信用: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也就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商业信用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赊购商品的价格一般高于现金买卖商品价格,其差额就形成赊购者向赊销者支付的利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据,包括期票与汇票。
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因租种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地租,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
级差地租:因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或对土地投资的收益差异所形成的地租,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丰度或地理位置不同,以及对同一块土地连续投资的收益差别。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经营垄断。级差地租的形式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
绝对地租:是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它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工业,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其来源是农产品的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土地价格:指土地出售时的价格,其实质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不是劳动产品,因而没有价值,但掌握土地的所有权就可以定期取得土地收入,就如同把一笔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一样,所以土地可以买卖并有了价格。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即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二)填空题
1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中的职能。(商品资本)
2资本主义商业利润是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的由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  产业工人)
3借贷资本是货币资本所有者为了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取得利息)
4利息率是的比率。(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
5股票价格与成正比,与成反比。(股息  利息率)
6由于租种较好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中的超额利润表现为。(级差地租)
7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形成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8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租种任何土地都须缴纳的地租是。(绝对地租)
(三)判断题(下列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1由于商业工人不创造剩余价值,所以商业资本家与商业店员之间不存在剥削关系。
答:此观点不正确。
商业店员所从事的商业活动,主要是为了实现由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换,这是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实际上商业资本家所获得的商业利润,只是产业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不仅如此,就是商业店员的工资也属于纯粹流通费用,也需要由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补偿。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商业店员就不受商业资本家的剥削。
因为,商业店员从事商业活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他们却能够实现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店员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用以补偿商业资本家支付给商业店员的工资,即劳动力的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实现的剩余价值,除其中一部分用来补偿工资以外的纯粹流通费用外,其余部分则被商业资本家无偿占有,形成商业利润。可见,商业店员不仅没有参与对产业工人的剥削,恰恰相反,他们自己也遭受商业资本家的剥削,也是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无产者。
2借贷资本家得到的利息应相当于平均利润。
答:此观点不正确。
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资本。借贷资本的主要特征是:(1)它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2)它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而与职能资本相对立;(3)它有特殊的运动形式,即G—G′。这样,同一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发生了分离,也就取得了双重存在:对于借贷资本家来说,它是所有权资本;对于职能资本家来说,它是职能资本。
但是,同一资本取得双重存在,却不可能取得双份利润,也只能得到一份平均利润。这样,平均利润就不能由任何一方所独占,而要分割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让出资本使用权而得到的利息;另一部分是职能资本家得到的企业利润。所以,利息只能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3股票价格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
答:此观点不正确。
股票是股东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由于股票能够带来收入,它作为特殊的商品可以买卖,也有价格。这很容易造成一种假象,好像股票本身就是资本,也有价值。其实,股票、公司债券、国家公债和不动产抵押证券等这些有价证券,都不是真正的资本,而是虚假的资本,是虚拟资本。以股票为例,当人们用货币购买了股票以后,真正的资本就转移到公司方面去了,而此时的股票,不过是一种资本所有权的证书或者资本的“纸制的复本”,人们凭借它可以从公司领取一定的收入。因此,对其所有者来说它似乎就是资本,虽然从实质上说它并不是资本。
由于股票没有价值,所以股票价格就不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实际上它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就是说,股票买卖的价格就相当于这样一笔资本,将它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利息与凭这张股票所领取的股息相等。因此,股票价格应与股息成正比,而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

使用道具

星夜1010 发表于 2011-5-12 22:41:5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四)简答题
1商业资本对资本主义生产有什么作用?
答案要点: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独立完成商品资本职能的资本形式。商品资本的职能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对于产业资本的经营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产业资本集中力量从事生产活动,增加利润总额。由于商业资本家专门经营商业的销售业务,产业资本家便能从繁杂的商业活动中脱身出来,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增加利润。
(2)有利于节省社会资本中用于流通过程的资本,增加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这是因为商业资本和产业资本的分工,以及商业事务的专门化,商人投在商品买卖和偿付商业事务开支方面的资本,比起产业资本家各自经营商业事务来,在数量上可以节省。
(3)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产业资本周转。一个商业资本家可以同时为一个部门的几个企业,甚至是几个部门的企业推销商品。因此,商业资本的周转速度就不受个别产业资本周转的限制,它可以在产业资本的一次周转时间内,完成若干次周转。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减少流通中的资本数量,并缩短各部门产业资本的周转时间。
(4)商业资本的活动,可以加速商品流转,缩短流通时间。这是因为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业资本家,熟悉市场行情和市场业务,从而可以缩短流通时间,加速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过程。
当然,商业资本的这些积极作用,只是在它的数量没有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时才是这样,如果它的数量过多了,也是一种浪费。此外,商业资本的独立化,也会使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脱节现象更加严重起来,当这些矛盾激化时,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2商业利润的来源和形成过程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资本家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商业利润。但是,商业不是物质生产部门,除了包装、保管和运输等商业活动属于生产性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外,纯粹的商品买卖活动不会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所以,商业利润不能来源于纯粹的商业性活动。从表面看来,商业利润是通过商业的加价实现的,但这不能说明本质问题,否则大家都会加价,只能造成物价攀升。实际上,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创造的、由产业资本家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这是因为,商品资本的职能既然已经从产业资本循环中独立出来,转化为商业资本的专门职能,那么产业资本家就不能再独占全部剩余价值,他必须把其中的一部分让渡给商业资本家。最初看来,这样做会减少产业资本的利润,但实际上会提高它们的利润。因为假如产业资本家自己去推销商品,他们投入流通领域的资本更多,会使利润率进一步下降。
(2)商业利润形成的过程。产业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商业资本家的具体途径,是通过价格差额来实现的。即产业资本家按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出厂价格将商品批发给商业资本家,然后再由商业资本家按商品的生产价格出售给消费者,由此获得商业利润。商业利润也要相当于平均利润,或者说,商业资本要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
3如何理解商业资本也要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
答案要点:
商业资本是在流通领域专门从事商品资本职能,以攫取商业利润为目的资本。商业资本作为一种与产业资本并列的、独立的资本形式,当然和产业资本一样也要获取平均利润。
这是因为,商业部门与产业部门之间同样存在着竞争,哪个部门的利润率高,资本就会自动流向哪个部门。这就是说,商业资本同样要参与利润平均化过程,商业利润率要相当于平均利润率。用公式表示为:
    商业资本独立后的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量产业资本总额+商业资本总额
[例]假定一年内全社会预付的产业资本总额=720c+180v,m′=100%,那么产品的价值(或生产价格)W=720c+180v+180m=1 080;平均利润率=180m720c+180v=20%。再假定预付商业资本为100,则平均利润率=180m900+100=18%;商业利润=100×18%=18,产业利润=900×18%=162;商品的出厂价格=900+162=1 062。
由于商业资本参与了利润平均化过程,商品的生产价格=生产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即W(生产价格)=k+p+h。
4简述商业流通费用补偿的途径及源泉。
答案要点:
(1)商业资本家在从事商品买卖活动时,一方面要预付一定数量的资本用于购买商品,另一方面还要支付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费用,即商业流通费用,它包括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2)生产性流通费用包括从事商品包装、保管、运输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这些活动与商品的使用价值运动有关,是生产过程的继续因而具有生产性质,它们可以创造新的价值(包括剩余价值)并加到产品中去。所以,生产性流通费用可以通过商品按价值出售而得到补偿,并且还可以带来商业利润。只是这种流通费用,要限制在必要的限度之内。
(3)纯粹流通费用是只同商品买卖有关的费用,包括商品买卖的费用、簿记费用和维持货币流通的费用。它们不能增加商品的价值,是非生产性的费用。它们的价值补偿,只能从当年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额中扣除一部分价值进行补偿。因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包括c+(v+m)三部分,c的部分必须用于补充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v的部分必须用于继续雇佣工人,只有m才可以用于补偿纯粹流通费用。
5简述借贷资本的形成及本质。
答案要点:
(1)借贷资本是资本所有者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包括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的来源,主要是产业资本循环中产生的闲置货币资本。它主要包括三部分:1)固定资本的折旧费。固定资本折旧费是按其磨损程度逐步提取的,以备将来用于物质更新。但直至固定资本更新之前,折旧费处于暂时闲置状态。2)流动资本周转中的闲置资金。流动资本中准备用于购买原材料和支付工资的那部分资本,在购买行为之前也会处于暂时闲置状态。3)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要积攒到一定程度才可进行实际投资,在此之前也会形成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3)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既然停止发挥资本职能,也就不能带来剩余价值,这与资本的本性是矛盾的。为此,就要为这些闲置资本寻找发挥作用的出路。这个出路就在于,各个产业资本的周转实际上是交错进行的,当某些资本家出现闲置资本时,另一些资本家由于相反的情况正需要补充自己的货币资本,如固定资本更新;大量购买原材料;进行资本积累等。于是,这些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就被借贷出去,成为借贷资本。  
(4)借贷资本的本质在于,它是从产业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的资本形式,是一种服务于职能资本并以取得利息为目的的资本,其运动形式是G—G′。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转化形式。
6借贷资本的本质和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借贷资本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包括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从职能资本运动中独立出来的特殊资本形式,主要来源于产业资本循环中产生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
(2)借贷资本是一种作为商品的资本,即资本商品。由于货币作为资本使用时能够带来利润,这样货币除了充当一般等价物外又增加了一种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因此,货币资本在借贷中是作为可能的资本或生产利润的手段,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让渡的。但这种资本商品与其他商品又不同:借贷资本家并没有放弃他对资本的所有权,只是暂时让渡其使用权;借贷资本家在贷出商品时没有收回它的等价物,只是到期还本时要收取利息;利息不是资本商品的价格,只是使用借贷资本的报酬。
(3)借贷资本是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产资本而与职能资本相对立。借贷资本在货币资本家手里并没有发挥资本的职能,只是到了职能资本家手中后,才实际执行资本的职能,生产剩余价值或实现剩余价值。这样,同一资本就取得了双重存在:对于借贷资本家来说它是所有权资本,要取得利息;对于职能资本家来说它是职能资本,要取得企业利润。
(4)借贷资本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即G—G′。这种特殊的运动形式造成了一种假象,似乎不经过任何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货币本身就可以产生出更多的货币,这使资本拜物教达到了顶峰。实际上,货币资本本身不会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它只有被投入生产过程中才能由雇佣工人生产出剩余价值。因此,借贷资本的完整运动公式是:G—G—W—G′—G′。中间的G—W—G′表示职能资本家借入资本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而两边的G—G′只是表示借贷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的借贷关系,它掩盖了资本价值增殖的真实过程。
7试说明利息的来源和利息率的决定。
答案要点:
(1)利息是职能资本家因使用借贷资本而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职能资本家从借贷资本家那里借到货币资本,使资本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同一资本便取得双重存在。但是,同一资本只能得到一份平均利润。这样平均利润就要分割为两部分,即利息与企业利润(包括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所以,利息是职能资本家让渡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2)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借贷资本的比率。利息率的高低是有一定限度的。它的最高界限应是平均利润率,否则职能资本家就无利可图;它的最低界限不能低于零,否则借贷资本家就不会冒着风险将货币贷放出去。因此,利息率应该在零与平均利润率之间波动。现实的利息率水平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1)平均利润率的高低;2)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如果借贷资本的供求平衡,利息率就由习惯和法律传统来决定。这就是说,利息率的确定没有一个经济上的内在依据,借贷关系本身不能为利息与企业利润的分割提供一个客观标准。
8简述商业信用的内容、特点和局限性。
答案要点:
(1)商业信用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商业信用的直接对象不是货币而是商品,但实际上相当于卖方把一笔资本借给买方,因而买方赊购商品的价格一般高于现金购买的价格,其差额就相当于向赊销者支付的利息。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据,包括期票与汇票。期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款项的凭证。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要求向第三者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凭证。
(2)商业信用的特点是:1)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之间在商品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依赖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有两个方面: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它不可能超过单个资本所掌握的资本数量,时间也不会太长;2)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某种商品的生产者只可能向需要该商品的资本家提供商业信用,而不可能提供反方向的商业信用。打破这两个局限性的是银行信用。
9简述银行信用的内容和银行利润的来源。
答案要点:
(1)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是借款人与贷款人的信用中介。所谓银行信用,就是银行以吸收存款的方式把社会上大量的闲置货币资本集中起来,然后再贷放给职能资本家去使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彻底地冲破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2)银行的信用业务分两个方面: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是吸收存款,其主要来源是:1)职能资本家的闲置货币资本;2)货币资本家或食利者阶层的存款;3)其他居民的存款。
银行的资产业务就是通过放款贷出资金,其主要形式有:1)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2)票据贴现,就是将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兑换成现金,同时按一定的贴现率收取回扣;3)证券投资,即通过购买股票成为其他企业的股东,或者购买公债和企业债券而成为债权人。
(3)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自有资本,即银行资本家投入的资本;另一部分是借入资本,即吸收的存款,这占银行资本的大部分。银行资本家的投资要取得银行利润,它来源于贷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及银行业务费用后的余额,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由于银行业与其他行业竞争的结果,银行利润在数量上也要相当于平均利润。

使用道具

星夜1010 发表于 2011-5-12 22:46:53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10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要点:
信用一般说来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运动的具体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有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信用促成了资本的再分配和利润的平均化。利润平均化过程是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结果,但生产资本的转移是困难的,主要应是货币资本的转移。而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正是实现货币资本再分配的最灵活的工具,从而促成了各部门的利润平均化。
(2)信用对于节省各种流通费用和缩短流通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减少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从而节省货币发行的费用。由于商品的赊购可以加速商品流通和资本周转,从而减少各种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而流通费用的节省和流通时间的缩短,就可以使全社会中流通领域的资本减少,生产领域的资本增加。
(3)信用还可以促进资本集中和加速资本积聚。信用制度加速了股份公司的发展,加快了大资本对小资本的控制与剥夺,从而加快了资本集中。信用还把零散的闲置的货币资本动员起来投入生产,从而加快了资本积累的速度,扩大了生产规模。
在充分肯定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它会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面。这包括激化生产不断扩大与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造成对商品的虚假需求及引发经济危机;加剧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加剧了两极分化,等等。
11简述股份公司的性质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答案要点:
(1)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
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巨额资本的投资使单个资本难以承受。于是,出现了通过发行股票集资的股份公司。股份公司以社会资本的形式与私人资本相对立,是单个资本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和“扬弃”。但是,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私有制性质并没有改变,仍是以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为基础、以追逐剩余价值为目的的企业组织。
(2)股份公司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是筹集资金、迅速扩大企业规模的最有效的形式。马克思说过,如果等待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筑铁路的程度,恐怕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3)股份公司是加速资本集中的有力工具。因为股份公司的重大决策都由股东大会表决决定,而表决权是一股一票,这样,大股东只要掌握了股票的半数,甚至是1/3,就可以操纵整个股份公司的活动。所以,股份公司成为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是资本集中的工具。
(4)股份公司实行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股东大会是股份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但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却由董事会负责。这种“两权”分离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聘用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日常经营决策和管理,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5)当然,就股份公司本身而言,它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并不直接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公司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对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扩大规模,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后,只要控股权仍然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这样的企业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因为,它扩大了公有资产的控制范围,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上看也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12什么是股票价格?它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答案要点:
(1)股票持有者即股东无权要求公司退股,而只能在股票市场上出卖股票。由于股票能带来股息收入,它作为特种商品可以买卖,也有价格。但是,股票不是真实的资本,只是虚拟资本,并没有价值。所以,股票价格不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只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就是说,股票价格应相当于这样一笔资本,将它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利息与凭这张股票所领取的股息相等。
(2)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股息,它与股票价格成正比;二是银行利息率,它与股票价格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
[例]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一年领取股息12元,当年银行存款利息率为6%,那么这张股票的价格应该为12元÷6%=200元。
(3)在实际生活中,股票价格还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等等。特别是一些大股东的操纵,常常是造成股市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
13什么是虚拟资本?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
(1)虚拟资本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够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此外还有不动产抵押证券和商业票据等。
(2)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归还借款并付给利息的凭证,它分为企业债券和**债券。股票与债券不同,股票表示的是股东对股份公司财产的所有权关系,债券表示的是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的要求清偿债务的权利;股票一般不能向公司退换现金,而债券到期后就要还本付息。
(3)股票和债券虽有区别,但也有共同点,即它们本身没有价值,不是真实的资本。因为真实的资本已转到企业中去了,而股票和债券不过是资本所有权的凭证,只是资本的“纸的复本”,是虚拟资本。因为有价证券没有价值,而且不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发挥职能,它们在市场买卖中虽然不断变换所有者,但并不影响它所代表的真实资本的运用。虚拟资本不仅在质上不同于真实的资本,在量上也有差别。由于有价证券特别是股票的价格常常大于其面值,因而以其价格计算的总量也大于实际资本的数量。它的数量变化也并不完全反映实际运用的资本数量的变化。
14简述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及特点。
答案要点:
(1)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中发展的结果而形成的。它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实现途径,除了英国等典型的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外,其他国家可以概括为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以普鲁士为代表的改良的道路;另一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革命式的道路。
普鲁士式的道路,是封建地主经济通过改良方式逐步演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其特点是封建地主通过“改革”,允许农奴缴纳大量赎金而成为自由劳动者,地主阶级则逐渐采用雇佣劳动,按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改造封建庄园。这条改良的道路不可避免地保存了许多封建残余。美国式的道路,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解放农奴,摧毁封建地主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土地制度的道路。这条道路比较彻底地消灭了旧式封建地主经济,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比较迅速地建立起来。
(2)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虽然都是土地私有制,但是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1)封建土地私有制允许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并实行一定程度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资本主义土地经营实行完全的两权分离,大土地所有者只掌握土地私有权,而土地经营权完全交给农业资本家。2)封建土地私有制是以农民对地主的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封建剥削带有超经济强制性质。而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之上,农业工人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他们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15简述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答案要点:
(1)级差地租是指由于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而缴纳的不同数量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2)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较好土地所生产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但仍然可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也就转化为级差地租。
(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性所造成的土地经营垄断。和工业部门相比,农业生产的超额利润有两个特点:一是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从而优等地和中等地都可以取得超额利润即级差地租;二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相当稳定。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土地有限特别是好土地更为有限造成的,使得土地经营具有垄断性。这样,如果劣等地得不到平均利润,农业资本家就不会去租种,全社会的农产品将不够供应。所以,土地优劣不同只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而产生的原因却是土地经营垄断。
(4)级差地租具体来自于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即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从表面来看,好地带来的超额利润似乎应当归功于土地的自然条件。其实不然,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并不能创造出价值和利润。形成级差地租的农业超额利润,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因为这些农业工人的劳动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起着加强的劳动的作用,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在特定的条件下就转化为级差地租。
16试述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要点:
(1)级差地租是指由于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而缴纳的不同数量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种形式。
(2)级差地租Ⅰ,是指由于不同地块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包括土地丰度和地理位置不同),使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相同,经营好的土地所取得的超额利润就形成了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3)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共同点是,都是来源于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即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二者的区别是,级差地租Ⅰ是在不同地块进行等量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二者的联系是: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基础,即其劳动生产率要超过劣等地的劳动生产率,或者说,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要低于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
17试述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来源。
答案要点:
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1)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产品价值高于它的生产价格,即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在农业生产中,除了农业资本家取得平均利润,农业工人取得工资外,土地所有者还必须要得到绝对地租。这样,农产品就必须按照高于它的生产价格的市场价格出售。但这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因为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一般低于工业,其价值就要高于生产价格,只要能把其差额扣留在农业部门就可以成为绝对地租。
(2)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所谓土地私有权垄断,是指土地的供给不可能是随意增加的,而是有一定数量限制的,这样就使得土地的私有权具有了垄断性质。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得资本不能自由地向农业部门转移,也就使得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不参与利润平均化,而留在农业部门内部成为绝对地租。
(3)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既然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也就是未参与利润平均化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所以它自然是由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着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
(4)在当代,随着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等于甚至超过工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农产品的价值不再高于其生产价格,因此,不可能再用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差额来解释当代的绝对地租。但是,土地私有权的存在使绝对地租依然存在。土地私有权和绝对地租的存在人为地抬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即农产品售价=生产成本+平均利润+绝对地租。
这时的绝对地租,实际上主要来自于工人工资和资本家利润的扣除。

使用道具

星夜1010 发表于 2011-5-12 22:47:2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10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要点:
信用一般说来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资本主义信用是借贷资本运动的具体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有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信用促成了资本的再分配和利润的平均化。利润平均化过程是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的结果,但生产资本的转移是困难的,主要应是货币资本的转移。而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正是实现货币资本再分配的最灵活的工具,从而促成了各部门的利润平均化。
(2)信用对于节省各种流通费用和缩短流通时间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减少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加快货币流通速度,从而节省货币发行的费用。由于商品的赊购可以加速商品流通和资本周转,从而减少各种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而流通费用的节省和流通时间的缩短,就可以使全社会中流通领域的资本减少,生产领域的资本增加。
(3)信用还可以促进资本集中和加速资本积聚。信用制度加速了股份公司的发展,加快了大资本对小资本的控制与剥夺,从而加快了资本集中。信用还把零散的闲置的货币资本动员起来投入生产,从而加快了资本积累的速度,扩大了生产规模。
在充分肯定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它会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面。这包括激化生产不断扩大与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造成对商品的虚假需求及引发经济危机;加剧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加剧了两极分化,等等。
11简述股份公司的性质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
答案要点:
(1)股份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合资经营的企业,是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和信用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
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巨额资本的投资使单个资本难以承受。于是,出现了通过发行股票集资的股份公司。股份公司以社会资本的形式与私人资本相对立,是单个资本和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和“扬弃”。但是,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私有制性质并没有改变,仍是以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为基础、以追逐剩余价值为目的的企业组织。
(2)股份公司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它是筹集资金、迅速扩大企业规模的最有效的形式。马克思说过,如果等待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筑铁路的程度,恐怕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
(3)股份公司是加速资本集中的有力工具。因为股份公司的重大决策都由股东大会表决决定,而表决权是一股一票,这样,大股东只要掌握了股票的半数,甚至是1/3,就可以操纵整个股份公司的活动。所以,股份公司成为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是资本集中的工具。
(4)股份公司实行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加强企业管理。股东大会是股份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但公司的日常管理和运营却由董事会负责。这种“两权”分离的管理制度,有利于企业聘用有经验的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日常经营决策和管理,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5)当然,就股份公司本身而言,它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并不直接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公司的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对社会主义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企业筹集资金、扩大规模,增强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后,只要控股权仍然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这样的企业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质。因为,它扩大了公有资产的控制范围,从国民经济整体的角度上看也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12什么是股票价格?它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答案要点:
(1)股票持有者即股东无权要求公司退股,而只能在股票市场上出卖股票。由于股票能带来股息收入,它作为特种商品可以买卖,也有价格。但是,股票不是真实的资本,只是虚拟资本,并没有价值。所以,股票价格不是股票价值的货币表现,只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就是说,股票价格应相当于这样一笔资本,将它存入银行所获得的利息与凭这张股票所领取的股息相等。
(2)股票价格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股息,它与股票价格成正比;二是银行利息率,它与股票价格成反比。用公式表示为:
    股票价格=股息利息率
[例]一张票面额为100元的股票,一年领取股息12元,当年银行存款利息率为6%,那么这张股票的价格应该为12元÷6%=200元。
(3)在实际生活中,股票价格还要受市场供求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心理因素,等等。特别是一些大股东的操纵,常常是造成股市暴涨暴跌的主要原因。
13什么是虚拟资本?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要点:
(1)虚拟资本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够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的资本,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此外还有不动产抵押证券和商业票据等。
(2)股票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债券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归还借款并付给利息的凭证,它分为企业债券和**债券。股票与债券不同,股票表示的是股东对股份公司财产的所有权关系,债券表示的是债权人对债务人享有的要求清偿债务的权利;股票一般不能向公司退换现金,而债券到期后就要还本付息。
(3)股票和债券虽有区别,但也有共同点,即它们本身没有价值,不是真实的资本。因为真实的资本已转到企业中去了,而股票和债券不过是资本所有权的凭证,只是资本的“纸的复本”,是虚拟资本。因为有价证券没有价值,而且不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发挥职能,它们在市场买卖中虽然不断变换所有者,但并不影响它所代表的真实资本的运用。虚拟资本不仅在质上不同于真实的资本,在量上也有差别。由于有价证券特别是股票的价格常常大于其面值,因而以其价格计算的总量也大于实际资本的数量。它的数量变化也并不完全反映实际运用的资本数量的变化。
14简述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及特点。
答案要点:
(1)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是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中发展的结果而形成的。它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实现途径,除了英国等典型的资本原始积累的道路外,其他国家可以概括为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以普鲁士为代表的改良的道路;另一条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革命式的道路。
普鲁士式的道路,是封建地主经济通过改良方式逐步演变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其特点是封建地主通过“改革”,允许农奴缴纳大量赎金而成为自由劳动者,地主阶级则逐渐采用雇佣劳动,按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改造封建庄园。这条改良的道路不可避免地保存了许多封建残余。美国式的道路,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解放农奴,摧毁封建地主经济,建立起资本主义土地制度的道路。这条道路比较彻底地消灭了旧式封建地主经济,从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比较迅速地建立起来。
(2)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与封建土地所有制虽然都是土地私有制,但是两者有明显的不同:
1)封建土地私有制允许农民租种地主土地,并实行一定程度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资本主义土地经营实行完全的两权分离,大土地所有者只掌握土地私有权,而土地经营权完全交给农业资本家。2)封建土地私有制是以农民对地主的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封建剥削带有超经济强制性质。而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之上,农业工人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他们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
15简述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答案要点:
(1)级差地租是指由于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而缴纳的不同数量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
(2)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较好土地所生产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但仍然可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也就转化为级差地租。
(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性所造成的土地经营垄断。和工业部门相比,农业生产的超额利润有两个特点:一是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从而优等地和中等地都可以取得超额利润即级差地租;二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相当稳定。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土地有限特别是好土地更为有限造成的,使得土地经营具有垄断性。这样,如果劣等地得不到平均利润,农业资本家就不会去租种,全社会的农产品将不够供应。所以,土地优劣不同只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而产生的原因却是土地经营垄断。
(4)级差地租具体来自于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即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其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从表面来看,好地带来的超额利润似乎应当归功于土地的自然条件。其实不然,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并不能创造出价值和利润。形成级差地租的农业超额利润,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因为这些农业工人的劳动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起着加强的劳动的作用,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在特定的条件下就转化为级差地租。
16试述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要点:
(1)级差地租是指由于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而缴纳的不同数量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分为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两种形式。
(2)级差地租Ⅰ,是指由于不同地块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包括土地丰度和地理位置不同),使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相同,经营好的土地所取得的超额利润就形成了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3)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共同点是,都是来源于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即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二者的区别是,级差地租Ⅰ是在不同地块进行等量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级差地租Ⅱ是在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二者的联系是:级差地租Ⅱ要以级差地租Ⅰ为基础,即其劳动生产率要超过劣等地的劳动生产率,或者说,其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要低于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
17试述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和来源。
答案要点:
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
(1)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产品价值高于它的生产价格,即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在农业生产中,除了农业资本家取得平均利润,农业工人取得工资外,土地所有者还必须要得到绝对地租。这样,农产品就必须按照高于它的生产价格的市场价格出售。但这并没有违背价值规律,因为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一般低于工业,其价值就要高于生产价格,只要能把其差额扣留在农业部门就可以成为绝对地租。
(2)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所谓土地私有权垄断,是指土地的供给不可能是随意增加的,而是有一定数量限制的,这样就使得土地的私有权具有了垄断性质。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垄断,使得资本不能自由地向农业部门转移,也就使得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不参与利润平均化,而留在农业部门内部成为绝对地租。
(3)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既然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也就是未参与利润平均化的那部分剩余价值,所以它自然是由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体现着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经济关系。
(4)在当代,随着农业部门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等于甚至超过工业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农产品的价值不再高于其生产价格,因此,不可能再用农产品价值高于其生产价格的差额来解释当代的绝对地租。但是,土地私有权的存在使绝对地租依然存在。土地私有权和绝对地租的存在人为地抬高了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即农产品售价=生产成本+平均利润+绝对地租。
这时的绝对地租,实际上主要来自于工人工资和资本家利润的扣除。

使用道具

星夜1010 发表于 2011-5-12 22:47:47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五)论述题
1试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信用的主要形式及其作用。
答案要点:
(1)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如赊销商品、贷出货币等,信用双方要按约定日期偿还货款和贷款,并支付利息。资本主义信用实际上是借贷资本运动的形式,体现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它可分为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大类。
(2)商业信用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劳务)时买卖双方相互提供的信用。赊销商品时,买方不立即支付现金,而是承诺在一定时期后再支付。这样,双方就形成一种债务关系,卖方是债权人,买方是债务人。赊销商品的价格一般高于用现金买卖商品的价格,其差额就形成赊购者向赊销者支付的利息。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主要有期票与汇票。期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款项的凭证。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要求其向第三者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凭证。汇票要在债务人签名盖章后才生效,即“承兑”。商业票据可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或者说它是资本家之间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之间提供的信用,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赖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在生产繁荣阶段,商业信用增加;在危机萧条阶段,商业信用减少。
商业信用产生很早,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迅速发展,这是因为它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需要而发展,使在货币暂时短缺的条件下商品照常流通,促进了整个社会资本的周转。但商业信用也有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2)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只能由商品的生产企业向使用或销售企业提供信用。打破商品信用局限的,是银行信用。
(3)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业务的企业,它是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信用中介。银行信用就是银行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银行信用的特点是:1)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因而它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而不是商品资本;3)银行信用的当事人一方面是货币资本家,另一方面是职能资本家,即债权人是货币资本家,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家,银行处于二者的中介地位。
银行信用的上述特点使它能够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一方面,银行突破了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能够集中许多资本家的闲置资本,还有食利者的货币资本和其他阶层的储蓄存款;另一方面,银行信用突破了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它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货币资本不存在流转方向问题。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自有资本,即银行资本家投入的资本;另一部分是借入资本,即银行吸收的存款,它占银行资本的大部分。银行资本家投资于银行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利润。银行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再扣除银行业务费用后的余额,便形成银行利润,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银行利润率即银行利润与其自有资本的比率,由于部门之间竞争的原因,它也要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4)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促成了资本的流动和利润的平均化。利润的平均化过程是以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为前提的,但生产资本的转移困难是比较大的,而主要应是货币资本的转移。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正是实现货币资本再分配的最灵活的工具,从而促进了利润平均化过程。
2)信用制度有利于节省流通费用和缩短流通时间。信用可以减少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节省货币发行和维持所需的费用。由于商品的赊销赊购,加速了商品的流转,可以节省各种生产性和纯粹性流通费。而流通费用的节省和流通时间的缩短,就可以使全社会中流通领域的资本减少,而生产领域的资本相应增加。
3)信用还可以促进资本集中和加速资本积聚。信用制度的建立加速了股份公司的发展,加快了大资本对小资本的控制与剥夺,从而加快了资本集中。信用还把零散的、闲置的货币资本动员起来投入生产,从而加快了资本积累的速度,扩大了生产规模。
在充分肯定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它会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面。这包括激化生产不断扩大与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造成对商品的虚假需求甚至会引发经济危机;加剧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加剧了两极分化,等等。
2试述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土地价格的实质及其决定等。
(1)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与特点。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农村中发展的结果,它经过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改良的道路或普鲁士式的道路;另一条是革命的道路或美国式的道路。
普鲁士式的道路,是将封建的土地制度通过改良方式逐渐演变为资本主义土地制度的道路。
它的特点是,封建地主通过“改良”,允许农奴向地主缴纳大量赎金以免除封建农奴义务,使农奴转变为自由劳动者。地主阶级则逐渐采用雇佣劳动,按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改造地主庄园。这种方式难免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
美国式的道路,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地主经济,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道路。
在封建地主经济被摧毁后的一个时期内,小农经济发展为农村中占优势的经济形式,但随着小农经济的两极分化,农民的小土地私有制逐渐变为资本主义大土地私有制。这条道路比较彻底地消灭了旧式封建地主经济,使资本主义经济能够比较迅速地发展起来。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虽同为土地私有制,但二者具有两个明显的差别:
1)在封建土地制度下,农民与地主是两个基本对立的阶级,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土地的所有权同经营权有一定程度的分离。而在资本主义土地制度下,存在农业工人、农业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三个对立的阶级,大土地所有者并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只是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而收取地租,这样,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达到了完全分离的程度。2)封建土地制度是以农民对地主的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所谓人身依附是一种“超经济强制”,它是以地主具有直接支配农民人身的权力为前提的。而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之上的,农业工人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因而打破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因而提供的农产品量也不同。与此相联系,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就要缴纳不同数量的地租,这就是级差地租。它从根本上说是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较好土地所产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但仍可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而转化为级差地租。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性所造成的土地经营垄断。和工业部门相比,农业生产的超额利润有两个特点:一是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从而优等地和中等地都可以取得超额利润即级差地租;二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相当稳定。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性而形成的经营垄断。由于优、中等土地不可随意扩大,为满足农产品供应,就必须开垦劣等土地。为此,就要保证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否则劣等地就会无人耕种。这也就是说,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要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
3)级差地租的实质,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并不能创造出价值和利润。形成级差地租的农业超额利润,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因为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工人的劳动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起着加强的劳动的作用,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在特定的条件下就转化为利润。
4)级差地租的形式,有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指由于不同地块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使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相同,经营好的土地所取得的超额利润就形成了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由此形成的超额利润所转化成的地租。
(3)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产品价值高于它的生产价格,即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其差额就可以成为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由于土地数量有限,土地的私有权就具有垄断性,其他资本不能自由向农业部门转移,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不再参与利润平均化,而被扣留在农业部门内部,成为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既然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的差额,所以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农业工人创造的。
(4)土地价格。指土地出售时的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
但是,由于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就可以定期取得土地收入,就如同把一笔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一样,所以土地可以买卖并有了价格。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即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例]当一块土地的年地租为120万元,银行利息率为6%时,那么这块土地的价格就应当为120÷6%=2 000(万元)。

使用道具

星夜1010 发表于 2011-5-12 22:48:06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五)论述题
1试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信用的主要形式及其作用。
答案要点:
(1)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如赊销商品、贷出货币等,信用双方要按约定日期偿还货款和贷款,并支付利息。资本主义信用实际上是借贷资本运动的形式,体现着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它可分为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大类。
(2)商业信用是以赊账方式出售商品(或劳务)时买卖双方相互提供的信用。赊销商品时,买方不立即支付现金,而是承诺在一定时期后再支付。这样,双方就形成一种债务关系,卖方是债权人,买方是债务人。赊销商品的价格一般高于用现金买卖商品的价格,其差额就形成赊购者向赊销者支付的利息。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主要有期票与汇票。期票是债务人向债权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款项的凭证。汇票是由债权人向债务人发出的要求其向第三者或持票人支付一定款项的凭证。汇票要在债务人签名盖章后才生效,即“承兑”。商业票据可在一定范围内流通。
商业信用的特点:1)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或者说它是资本家之间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贷出的资本就是待实现的商品资本。2)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家之间提供的信用,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职能资本家。3)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赖于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状况。在生产繁荣阶段,商业信用增加;在危机萧条阶段,商业信用减少。
商业信用产生很早,但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迅速发展,这是因为它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和流通的需要而发展,使在货币暂时短缺的条件下商品照常流通,促进了整个社会资本的周转。但商业信用也有局限性: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本家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制;2)商业信用受商品使用价值流转方向的限制,只能由商品的生产企业向使用或销售企业提供信用。打破商品信用局限的,是银行信用。
(3)资本主义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业务的企业,它是借款人和贷款人的信用中介。银行信用就是银行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银行信用的特点是:1)银行能把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集中起来,形成巨额的借贷资本,因而它不受个别资本的数量和周转的限制;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货币资本而不是商品资本;3)银行信用的当事人一方面是货币资本家,另一方面是职能资本家,即债权人是货币资本家,债务人是职能资本家,银行处于二者的中介地位。
银行信用的上述特点使它能够突破商业信用的局限,扩大信用的规模和范围。一方面,银行突破了个别资本数量和周转的限制,能够集中许多资本家的闲置资本,还有食利者的货币资本和其他阶层的储蓄存款;另一方面,银行信用突破了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它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货币资本不存在流转方向问题。银行资本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自有资本,即银行资本家投入的资本;另一部分是借入资本,即银行吸收的存款,它占银行资本的大部分。银行资本家投资于银行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利润。银行贷款利息高于存款利息的差额,再扣除银行业务费用后的余额,便形成银行利润,它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银行利润率即银行利润与其自有资本的比率,由于部门之间竞争的原因,它也要相当于平均利润率。
(4)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促成了资本的流动和利润的平均化。利润的平均化过程是以资本在各部门之间自由转移为前提的,但生产资本的转移困难是比较大的,而主要应是货币资本的转移。信用制度特别是银行信用,正是实现货币资本再分配的最灵活的工具,从而促进了利润平均化过程。
2)信用制度有利于节省流通费用和缩短流通时间。信用可以减少流通中所需的货币数量,节省货币发行和维持所需的费用。由于商品的赊销赊购,加速了商品的流转,可以节省各种生产性和纯粹性流通费。而流通费用的节省和流通时间的缩短,就可以使全社会中流通领域的资本减少,而生产领域的资本相应增加。
3)信用还可以促进资本集中和加速资本积聚。信用制度的建立加速了股份公司的发展,加快了大资本对小资本的控制与剥夺,从而加快了资本集中。信用还把零散的、闲置的货币资本动员起来投入生产,从而加快了资本积累的速度,扩大了生产规模。
在充分肯定信用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它会加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另一面。这包括激化生产不断扩大与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造成对商品的虚假需求甚至会引发经济危机;加剧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加剧了两极分化,等等。
2试述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地租的两种形式——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土地价格的实质及其决定等。
(1)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与特点。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在农村中发展的结果,它经过了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是改良的道路或普鲁士式的道路;另一条是革命的道路或美国式的道路。
普鲁士式的道路,是将封建的土地制度通过改良方式逐渐演变为资本主义土地制度的道路。
它的特点是,封建地主通过“改良”,允许农奴向地主缴纳大量赎金以免除封建农奴义务,使农奴转变为自由劳动者。地主阶级则逐渐采用雇佣劳动,按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改造地主庄园。这种方式难免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
美国式的道路,即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摧毁封建地主经济,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道路。
在封建地主经济被摧毁后的一个时期内,小农经济发展为农村中占优势的经济形式,但随着小农经济的两极分化,农民的小土地私有制逐渐变为资本主义大土地私有制。这条道路比较彻底地消灭了旧式封建地主经济,使资本主义经济能够比较迅速地发展起来。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与封建土地私有制虽同为土地私有制,但二者具有两个明显的差别:
1)在封建土地制度下,农民与地主是两个基本对立的阶级,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土地的所有权同经营权有一定程度的分离。而在资本主义土地制度下,存在农业工人、农业资本家和大土地所有者三个对立的阶级,大土地所有者并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只是把土地租给农业资本家而收取地租,这样,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达到了完全分离的程度。2)封建土地制度是以农民对地主的不同程度的人身依附关系为基础的,所谓人身依附是一种“超经济强制”,它是以地主具有直接支配农民人身的权力为前提的。而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是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之上的,农业工人在法律上具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因而打破了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
(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由于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因而提供的农产品量也不同。与此相联系,租种不同等级的土地就要缴纳不同数量的地租,这就是级差地租。它从根本上说是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1)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较好土地所产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会低于社会生产价格,但仍可按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而转化为级差地租。
2)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性所造成的土地经营垄断。和工业部门相比,农业生产的超额利润有两个特点:一是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是由劣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从而优等地和中等地都可以取得超额利润即级差地租;二是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相当稳定。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是土地有限性而形成的经营垄断。由于优、中等土地不可随意扩大,为满足农产品供应,就必须开垦劣等土地。为此,就要保证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也获得平均利润,否则劣等地就会无人耕种。这也就是说,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要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来决定。
3)级差地租的实质,是农业工人创造的超额利润。土地作为自然资源,并不能创造出价值和利润。形成级差地租的农业超额利润,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因为耕种优等地和中等地的农业工人的劳动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起着加强的劳动的作用,可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来,在特定的条件下就转化为利润。
4)级差地租的形式,有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级差地租Ⅰ是指由于不同地块的自然生产条件不同,使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也不相同,经营好的土地所取得的超额利润就形成了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Ⅱ是指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由此形成的超额利润所转化成的地租。
(3)绝对地租。是指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租种任何土地都必须交纳的地租。它来源于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农产品价值高于它的生产价格,即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其差额就可以成为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私有权垄断。由于土地数量有限,土地的私有权就具有垄断性,其他资本不能自由向农业部门转移,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的差额不再参与利润平均化,而被扣留在农业部门内部,成为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的来源,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既然绝对地租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高于平均利润的差额,所以它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农业工人创造的。
(4)土地价格。指土地出售时的价格,是资本化的地租。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
但是,由于掌握了土地的所有权就可以定期取得土地收入,就如同把一笔资金存入银行取得利息一样,所以土地可以买卖并有了价格。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即
    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
[例]当一块土地的年地租为120万元,银行利息率为6%时,那么这块土地的价格就应当为120÷6%=2 000(万元)。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