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jr814814
6578 6

[历史或转型的制度分析] 《西方世界的兴起》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5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31 个
通用积分
1.0685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13355 点
帖子
22
精华
0
在线时间
2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9-18
最后登录
2019-12-1

jr814814 发表于 2014-11-23 22:32:2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目前正在拜读,新制度经济学的著作,西方世界的兴起,道格拉斯.诺斯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从新古典主义经济理论和交易成本/制度成本的角度,为我们理解西方世界的兴起,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按作者自己的说法,是“一项解释性研究”。

    本书的核心观点可以归纳为:1、“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2、经济组织的效率依赖于因制度上的安排和所有权确立而带来的个人收益率向社会收益率的接近;3、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意味着社会总收入的增长率高于人口的增长率。

    事实上,上述第一点确立了本书的制度经济学角度;第二点说明研究的展开始终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框架内调和经济的个人和经济的社会之间的关系;而第三点则是要回答西方世界是如何摆脱马尔萨斯陷阱,从而实现“兴起”的。

    有启发意义的是,诺斯在剥离了因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投入增加引起的外延性增长的基础上,界定了“经济增长”的概念,即“人均收入的增加”,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实际”增长确立了一个衡量的标准。

    在这个标准之下,作者详细“解释”了西方(主要是西欧和北欧)社会从十世纪到十八世纪,社会经济历史的演进与制度的选择和安排。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功利主义边际的力量,还是马尔萨斯周期的魔咒,最终都在历史与社会偶然与必然的反复碰撞与人类理性痛苦的选择中,通过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及内生的制度安排,最终得以有效突破。

    我要说的是,对经验世界现象的解释力是理论力量的最终源泉。抛开功过善恶,经济历史及其制度选择,作为经验世界的结果,本身就具有存在意义上的合理性。能否历史而逻辑地解释这种存在的合理性,也就成为对经济理论的边际有效性的考察。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经济理论研究,作为科学,可以而且必须有条件的假设;而对经济现象的解释,作为实践,则必须以现象本身为圭臬。

    诺斯在他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中,很好地做到了这种科学与实践的结合。

    但另一方面,诺斯的在演进制度与效率“完美结合”的同时,不经意地也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完美分离”!------即土地、劳动力与资本的分离!而这三个要素的实质性的分离对整个西方经济史和经济学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本书还有一个观点值得单独指出,并予以高度重视。诺斯认为,诸如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等,“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它们乃是增长”。之所以这么说,就是要认清因果,把注意力集中在更深层次的产权界定和有效制度安排上。这个提法对我们有现实的理论意义。

   《西方世界的兴起》写到十八世纪,也就是大部分关于欧洲经济发展研究开始的地方。作者在“结束语”中给出了他研究的结论:“产业革命不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原因,它是提高发展新技术和将它应用于生产过程的私人收益率的结果”。并且“那些国家的成功是所有权重建的结果。而失败----西方世界历史上的----伊比利亚半岛和当代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则是经济组织无效率的结果。”

这个结语无疑让人感到异常的压抑。这种压抑既来自于本书内在逻辑的演绎,也来自于现实世界发展不平衡的痛苦。如果按着本书作者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的标准,在如今世界人口不断增长,资源相对有限,各个经济体历史发展积累不同因而现实竞争力落差巨大的问题面前,我的问题是,路在何方?

我要说的是,《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无疑为西方世界的兴起勾勒了一个清晰的发生轨迹,但这个轨迹的延长线却不能作为我们的路径选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西方世界的兴起 西方世界 现代经济增长 新制度经济学 新古典主义 新制度经济学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李攀 + 30 + 30 + 1 + 1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30  论坛币 + 3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NoHL 发表于 2014-11-23 22:37:51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记得某次看一本书,里面有个观点是,历史跨度上的历史性成功由于种种内外因素不同,不可能成功第二次,即过去的经验不可复制。。可能极端了点,但是看LZ的帖子感觉确实还是很有道理的

使用道具

百度回首 发表于 2014-11-24 17:10:3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道格拉斯•诺思和罗伯斯•托马斯的经典著作《西方世界的兴起》真是被厉以平等人给“糟蹋”了。现提供一段证据如下:
英文原文:
“……economic growth will occur if property rights make it worthwhile to undertake socially productive activity.  The creating, specifying and enacting  of such property rights are costly, …….  As the potential grows for private gains to exceed transaction costs, efforts will be made to establish such property rights. Governments take over the protection and enforcement of property rights because they can do so at a lower cost than private volunteer groups. However, the fiscal needs of government may induce the protection of certain property rights which hinder rather than promote growth; therefore we have no guarantee that productive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will emerge. ”摘自英文原版第8页。

厉以平等是这样翻译的:
“……如果所有权使从事社会生产性活动成为合算的,便会出现增长。这种所有权的创立、规定和实施是有代价的,……。当私人收益的潜在增长超过交易费用时,便会为建立这种所有权进行种种尝试。ZF承担对所有权的保护和实施,因为它为此付出的成本低于私人自愿团体所付的成本。不过,ZF的财政要求可能导致对某些不是促进增长而是阻碍增长的所有权的保护;因此我们不能担保一定会出现生产性的制度安排。” ——《西方世界的兴起》中文版第13页,厉以平、蔡磊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

看看中山大学吴经邦等人的翻译:
“如果产权使社会生产行为更有价值,那么就会出现经济增长。这种产权的创立、提出和制定成本高昂……。只有私人的潜在收益能超过交易成本时,才会有人试图建立这种产权。ZF承担保护和建立产权,因为他们可以比私人自发团体以更低的成本做到这一点。但是,ZF的财政动机也许会引导建立对于增长有害而不是有益的产权;因此,我们不能保证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总会出现。”——《经济行为与制度》中文版第18页,吴经邦等译,商务印书馆,2004年。

两种译文一比较,“高下菜田,可见一斑”。厉以平等人的翻译真是误人子弟,将“property  rights”译为“所有权”,“所有权”应该是“ownership”吧。

使用道具

演进制度与效率“完美结合

使用道具

lowbrow 发表于 2014-11-25 17:02:2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书只是一家之言,给他诺奖是因为他开创了经济史的一种全新的写法。
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哪里和他的理论有什么关系?象沙特等石油国家和他的理论有什么关系?所以,尊重他的理论和创造,但不要全信。

使用道具

经济史外行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4-11-25 18:19:58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各位好像要强迫诺思由历史学家变为预言家。

由于他没能够称为预言家,所以就指责他作为历史学家不合格。

使用道具

罗鹏 发表于 2019-5-1 22:28:45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哪条路径选择,英吉利的还是西班牙的?
楼主的结论只能让人一头雾水。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8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