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uan5156
1246 3

度量你的国际化 [推广有奖]

  • 5关注
  • 3粉丝

消逝的狼族

学科带头人

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41966 个
通用积分
1989.4888
学术水平
33 点
热心指数
77 点
信用等级
30 点
经验
37760 点
帖子
1890
精华
0
在线时间
10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11-28
最后登录
2019-8-2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普拉布·古朴塔拉    什么是好的国际化道路选择?不以自我为中心,主动参与建设改善世界状况的全球新秩序
    某种意义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几乎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就已起步。与他们的父辈不同,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人不曾经历苏联式的管制、内向型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外部世界的隔绝。他们亲眼看见了开放带来的种种积极成果,而且从中获益。
    对于实行开放政策的每个国家,都有一些问题需要回答,比如:能否对国际化加以衡量?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如何?我们在国际化进程中还面临哪些障碍?本篇文章拟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能否对国际化加以衡量?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关于如何衡量国际化的建议已有很多,关于最佳方案的学术讨论也有不少,尽管他们中的很多都能给人启迪乃至娱乐,但我个人认为,每种衡量体系的实用性或多或少大致相同。
    一旦某个组织从一套特定的衡量体系中获得了最大效益,如果它愿意,当然可以转而采用其它的体系,但是它必须避免过早地从一套体系跳到另一套体系,否则由此引起的混乱会超过预期的利益。
    我会在下面讲到这类体系的构成元素。而无论是怎样的元素,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公司来说,由资深的咨询人士度身定做的一套方案才是其最佳方案。
    其次,与别国企业相比,中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如何?答案的关键在于我们选择哪些国家作为参照。在亚洲,印度公司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当然,美国及欧洲公司的国际化水平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在近些年,中国公司的国际化显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中国公司在向世界学习的方面不仅比以往具有了更好的组织化水准,而且更加渴望学习。
    第三,我们的国际化进程还面临哪些障碍?这个问题的答案会稍微长一点。作为历史进程的一部分,一个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包含了若干步骤,因而具有多重层次或维度。
    任何公司国际化的第一步都是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国外。在某些方面,这是最容易做的事情。但从另外一些方面,这也相当复杂。公司不仅要适应不同客户的口味以及不同国家法律制度的要求,它还得(常常用外语!)与外国人打交道,并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做了什么,什么没有做。各国的产品配售体系不尽相同。当然,还有货币风险带来的巨大问题,公司迟早得应对相当复杂的金融交易,比如对冲、货币互换和期权。
    如果公司在一国或多国获得成功,那么它会希望进一步扩展业务,从单纯依靠代理人和类似的中介机构,发展为在那里从事直接的销售、市场、研发、设计、金融、管理、生产,并正式成立分支机构。一旦企业进入了多种可能性的组合阶段,那么它就要面对某些或所有问题:招聘员工,他们来自不同的教育体制和结构,具有不同的工作价值观以及跟工作相关的不同预期,不同的时间观念和自主性,以及表达“是”或“否”或“让我想想”这些方面上有不同的方式,乃至在暗示(或不暗示)快乐或不满的方式和程度上也不同—就更不用说团队在一起工作时完全不同的方式了。这显然涉及的是一个如何在多元文化的团队中工作的全整问题,各自都面临一整套具体的挑战。
    另外一个难题,是如何评估下属的工作表现(有些文化在评估时相对宽松,有些则相对严苛),比如外国人在中国公司中究竟可以升迁到哪一级别这样的具体问题。
    尤其重要的是,公司是否应该参与以及如何参与(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参与)所在国当地的政治以及立法过程。
    目前,很多中国公司越过了上面提到的最初步骤,已经在被它并购的公司那里面对一个陡峭的学习曲线。对那些购买了外国公司的中国公司而言,挑战在于,在多大程度上保持甚至是鼓励当地的行为方式,还是在一个国际化的公司里尽量推行一种统一的文化,而如果选择在世界各地采用统一的公司文化,那么问题是:哪种文化?中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法国的?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智慧。
    思维方式的国际化
    这样,我们来到了一个最根本的挑战面前:公司总部思维方式的国际化。管理一个除了出口产品之外其它各项重要业务都在国内的中国公司,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当我们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就不仅仅是挑战越来越多,挑战的深度、相互关联度以及复杂程度也越来越大:从简单的产品出口开始,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出现在个体、团队、部门、分支机构乃至整个组织的层面上,最终还与这个组织在整个政治大背景下的存在有关。
    在现阶段,很有必要界定一下几类公司的差异,它们分别是:国际贸易公司(International),经营进出口业务但在本国以外没有投资(本国文化是其最重要的文化);跨国投资公司(Multinational), 对外国投资但不进行产品统筹,而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提供产品及服务(公司总部的指导思想仍然是本国文化,但在国外市场,通常是当地文化在发挥决定性的影响);国际品牌公司 (Global), 在很多国家投资并可能设有分支机构,各地市场都以同一个品牌进行产品销售的统筹(公司的主导文化也许源于本国文化,但同时大量吸收了外国的影响,在这里,重要的不是文化,而是产量、成本控制及效率);环球公司(Transnational),根据技术、法律、金融、商业及市场条件,对公司战略及运营进行不同程度的统筹、整合及本土化。有些业务的统筹可能是全球范围的,如购买、研发,而其它一些业务可能更加本土化,如包装、市场(很自然,在这样的企业里,可能没有主导文化,也可能只在公司精英层中才存在某种主导文化。)
    考虑到以上所有因素,中国公司进一步国际化的主要障碍,就是一种以中国为世界中心的态度,这种态度来自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
    我的一些中国朋友认为我的判断不对,他们认为中国已经充分做好了向外国学习的准备。在个体层面,他们的认识也许或多或少是符合实际的,然而我发现,这种认识在家庭生活的层面就已经不那么准确了。我特别要建议的是,中国公司必须做出更多积极主动的努力,破除这种陈旧的于事无补的思维方式,以便能够意识到其它国家在树立、阐明以及执行其目标、使命、机制以及政策中的不同方式,从而比较、学习并从中获益。
    进一步,中国公司如能越早行动起来,摆脱政治控制与干预,它们就能越有效地推进国际化进程并从中获得全面的益处。
    但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商业领袖对国际化的兴趣是否仅局限于赚取更多的钱?如果是,这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会是一场灾难。我非常希望事情恰恰相反:中国的商业领袖在渴望成功的同时,他们对成功的定义不仅仅是赚钱,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让世界更好。
    我这里说的“更好”指的是什么?我指的是:建立这样一种全球秩序,它将降低全球经济活动的过分变动及受伤害程度,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对环境的呵护。这个秩序与我们现行的国际化差异巨大,后者在以上三个层面上的所作所为与前者基本背道而驰。我本人对这种正确的国际化道路很感兴趣,也希望中国的领导者会对这种国际化感兴趣。如此,获益的将不仅仅是中国公司,甚或整个中国社会,那对整个世界都将甚好。(作者普拉布·古朴塔拉(Prabhu Guptara)为瑞士银行组织发展部执行总监,本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瑞士银行。翻译/侯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国际化 Internation National Nation Intern 度量 国际化

沙发
moving99 发表于 2009-9-25 02:11: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uan5156 发表于 2009-9-25 01:59
普拉布·古朴塔拉    什么是好的国际化道路选择?不以自我为中心主动参与建设改善世界状况的全球新秩序
    某种意义上,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几乎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就已起步。与他们的父辈不同,改革开放后出生的一代人不曾经历苏联式的管制、内向型的生活方式以及与外部世界的隔绝。他们亲眼看见了开放带来的种种积极成果,而且从中获益。
    对于实行开放政策的每个国家,都有一些问题需要回答,比如:能否对国际化加以衡量?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如何?我们在国际化进程中还面临哪些障碍?本篇文章拟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能否对国际化加以衡量?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关于如何衡量国际化的建议已有很多,关于最佳方案的学术讨论也有不少,尽管他们中的很多都能给人启迪乃至娱乐,但我个人认为,每种衡量体系的实用性或多或少大致相同。
    一旦某个组织从一套特定的衡量体系中获得了最大效益,如果它愿意,当然可以转而采用其它的体系,但是它必须避免过早地从一套体系跳到另一套体系,否则由此引起的混乱会超过预期的利益。
    我会在下面讲到这类体系的构成元素。而无论是怎样的元素,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公司来说,由资深的咨询人士度身定做的一套方案才是其最佳方案。
    其次,与别国企业相比,中国公司的国际化程度如何?答案的关键在于我们选择哪些国家作为参照。在亚洲,印度公司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当然,美国及欧洲公司的国际化水平在全世界是最高的。在近些年,中国公司的国际化显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中国公司在向世界学习的方面不仅比以往具有了更好的组织化水准,而且更加渴望学习。
    第三,我们的国际化进程还面临哪些障碍?这个问题的答案会稍微长一点。作为历史进程的一部分,一个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包含了若干步骤,因而具有多重层次或维度。
    任何公司国际化的第一步都是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国外。在某些方面,这是最容易做的事情。但从另外一些方面,这也相当复杂。公司不仅要适应不同客户的口味以及不同国家法律制度的要求,它还得(常常用外语!)与外国人打交道,并灵活应对各种情况,做了什么,什么没有做。各国的产品配售体系不尽相同。当然,还有货币风险带来的巨大问题,公司迟早得应对相当复杂的金融交易,比如对冲、货币互换和期权。
    如果公司在一国或多国获得成功,那么它会希望进一步扩展业务,从单纯依靠代理人和类似的中介机构,发展为在那里从事直接的销售、市场、研发、设计、金融、管理、生产,并正式成立分支机构。一旦企业进入了多种可能性的组合阶段,那么它就要面对某些或所有问题:招聘员工,他们来自不同的教育体制和结构,具有不同的工作价值观以及跟工作相关的不同预期,不同的时间观念和自主性,以及表达“是”或“否”或“让我想想”这些方面上有不同的方式,乃至在暗示(或不暗示)快乐或不满的方式和程度上也不同—就更不用说团队在一起工作时完全不同的方式了。这显然涉及的是一个如何在多元文化的团队中工作的全整问题,各自都面临一整套具体的挑战。
    另外一个难题,是如何评估下属的工作表现(有些文化在评估时相对宽松,有些则相对严苛),比如外国人在中国公司中究竟可以升迁到哪一级别这样的具体问题。
    尤其重要的是,公司是否应该参与以及如何参与(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参与)所在国当地的政治以及立法过程。
    目前,很多中国公司越过了上面提到的最初步骤,已经在被它并购的公司那里面对一个陡峭的学习曲线。对那些购买了外国公司的中国公司而言,挑战在于,在多大程度上保持甚至是鼓励当地的行为方式,还是在一个国际化的公司里尽量推行一种统一的文化,而如果选择在世界各地采用统一的公司文化,那么问题是:哪种文化?中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法国的?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智慧。
    思维方式的国际化
    这样,我们来到了一个最根本的挑战面前:公司总部思维方式的国际化。管理一个除了出口产品之外其它各项重要业务都在国内的中国公司,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而当我们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就不仅仅是挑战越来越多,挑战的深度、相互关联度以及复杂程度也越来越大:从简单的产品出口开始,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出现在个体、团队、部门、分支机构乃至整个组织的层面上,最终还与这个组织在整个政治大背景下的存在有关。
    在现阶段,很有必要界定一下几类公司的差异,它们分别是:国际贸易公司(International),经营进出口业务但在本国以外没有投资(本国文化是其最重要的文化);跨国投资公司(Multinational), 对外国投资但不进行产品统筹,而根据当地市场需求提供产品及服务(公司总部的指导思想仍然是本国文化,但在国外市场,通常是当地文化在发挥决定性的影响);国际品牌公司 (Global), 在很多国家投资并可能设有分支机构,各地市场都以同一个品牌进行产品销售的统筹(公司的主导文化也许源于本国文化,但同时大量吸收了外国的影响,在这里,重要的不是文化,而是产量、成本控制及效率);环球公司(Transnational),根据技术、法律、金融、商业及市场条件,对公司战略及运营进行不同程度的统筹、整合及本土化。有些业务的统筹可能是全球范围的,如购买、研发,而其它一些业务可能更加本土化,如包装、市场(很自然,在这样的企业里,可能没有主导文化,也可能只在公司精英层中才存在某种主导文化。)
    考虑到以上所有因素,中国公司进一步国际化的主要障碍,就是一种以中国为世界中心的态度,这种态度来自古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我的一些中国朋友认为我的判断不对,他们认为中国已经充分做好了向外国学习的准备。在个体层面,他们的认识也许或多或少是符合实际的,然而我发现,这种认识在家庭生活的层面就已经不那么准确了。我特别要建议的是,中国公司必须做出更多积极主动的努力,破除这种陈旧的于事无补的思维方式,以便能够意识到其它国家在树立、阐明以及执行其目标、使命、机制以及政策中的不同方式,从而比较、学习并从中获益。
    进一步,中国公司如能越早行动起来,摆脱政治控制与干预,它们就能越有效地推进国际化进程并从中获得全面的益处。
    但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商业领袖对国际化的兴趣是否仅局限于赚取更多的钱?如果是,这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会是一场灾难。我非常希望事情恰恰相反:中国的商业领袖在渴望成功的同时,他们对成功的定义不仅仅是赚钱,而是通过自己的行动让世界更好。
    我这里说的“更好”指的是什么?我指的是:建立这样一种全球秩序,它将降低全球经济活动的过分变动及受伤害程度,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对环境的呵护。这个秩序与我们现行的国际化差异巨大,后者在以上三个层面上的所作所为与前者基本背道而驰。我本人对这种正确的国际化道路很感兴趣,也希望中国的领导者会对这种国际化感兴趣。如此,获益的将不仅仅是中国公司,甚或整个中国社会,那对整个世界都将甚好。(作者普拉布·古朴塔拉(Prabhu Guptara)为瑞士银行组织发展部执行总监,本文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瑞士银行。翻译/侯嘉)
加颜色的部分是感受最深的。文章说得很中肯。
已有 1 人评分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yuan5156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8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使用道具

藤椅
moving99 发表于 2009-9-25 02:14: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其实看看外国公司里中国员工的表现,就可以发现文章中谈到的问题。
80 字节以内
不支持自定义 Discuz! 代码

使用道具

板凳
yuan5156 发表于 2009-9-25 03:48: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moving99 发表于 2009-9-25 02:14
其实看看外国公司里中国员工的表现,就可以发现文章中谈到的问题。
你很认真哦~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