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张建平
4951 2

[张建平] 换位思考的前提是什么? [推广有奖]

  • 0关注
  • 78粉丝

贵宾

大师

2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49357 个
通用积分
10574.8512
学术水平
1474 点
热心指数
1318 点
信用等级
987 点
经验
129409 点
帖子
12241
精华
12
在线时间
25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9-25
最后登录
2023-10-8

楼主
张建平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9-24 17:16:06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人都说自己追求公平正义,但人与人之间却并不能保持一致,总是有纷争。为何有“同样追求”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么难?概因对公平正义的各自解读。
    公平与否,是否正义,这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价值判断是因人而异的主观性的,同样一件事物,就是这个样子(事实),公平正义与否(价值),人与人的界定标准各不相同。
    为了消除这种评价标准的个人桎梏,对于这种主观性差异,有人提出了解决之道,就是把个人看待(观)问题(价值判断)的位置(点)互换一下。通俗来讲就是“要想公道,打个颠倒”,文绉一点就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只是思考,不是真正的换位,前提是默认位置和能力无关,把就位的人当做是社会机器上的标准件了。让一个只会做饭带孩子的老妈子去想想怎么当国家总理,让国家领导想象自己是围着锅台转的大妈。
    但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随便胜任任何职位的工作的。靠想象当中的位置转换是难以改变其价值观念的。回到现实当中,他还是原来的价值观念,而不会改变其实际地位上的价值观念。
    你不可能让受害者和杀人犯换位思考,他就要说被害人活该了。换了位,人依然是在那个新位置上用他自己的固有的价值观思考问题,比如他会说我要是当总理我就会如何如何而不是如何如何。
    既然职位对能力的要求是有差异的,那么,对应的待遇也应该有所区别,这里讲究的是公认合理公平的“责权利相对等结合原则”。
    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职责,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对位职和权能关系的最基本的要求。
    中国的教育讲究“因材施教”。这显然是表明了,受教之材是有区别的,并不相同。
    中国的用人讲究“量才施用”。这显然是认识到了,人与人才能是不同的,各有长短,各有专攻。
    中国人早就认识到,一个人是很难依靠假想去进行换位思考的。《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秋水》写到,“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而不是说让井蛙想象一下苍天,让夏虫想象一下冬冰,让曲士思悟一番道理。
     换位是要实实际际地换位,而不是靠假想换位。但实际的位置是对应于不同的能力品德的,而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胜任的。孔圣人也有自知之明,曾对求学稼圃的弟子樊迟坦言“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

      妇孺皆知一句圣人教诲,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顔渊》)。类似的教诲还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事必亲躬”“身先士卒”等等。
      毛泽东在他的著作《实践论》一文中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当然。毛在此第一明显忽略了人与人的实践能力的差异(当然,吃梨子的能力几乎人人皆能为之,但不能以此推及其它),第二显然无视了通过教育获得前人知识的可能性,而是过分强调了实践。不过毛对此心知肚明,他在强调亲口尝一尝以后紧接着就说,“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
        同样是谈“认识”,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就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成为哲学名言。这里的调查,是要掌握第一手资料,但这和《实践论》中强调的亲身实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调查无非是获取信息的一种方式,但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不只是亲历这一种,不能用强调“亲历”否认其它调查手段的作用,不能妄论井蛙拘于虚夏虫笃于时曲士束于教而不可启蒙开化。其实毛泽东自己运筹帷幄的信息情报大都不是他亲历于千里之外所获得的。
        至于说“没有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就更容易在“何为正确”这一点上形成循环争议了。有人说毛泽东一辈子没有在战场上用过枪,但这似乎一点也不妨碍他作为指挥千军万马的军事家的发言权。
      由于难以实际换位,所以就有了“站着说话不腰疼”“饱汉不知饿汉饥”这种反讥。《晋书·惠帝纪》记载: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类也。显然,晋惠帝在饥饿这个问题上,就是一个“不可以语以道”的曲士。
        要求通过换位思考以达到公平,这种思路根源在于认为存在客观的“公平”,而并没有认识到,公平与否,是一个典型的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是主观个人的因时而异的,而不是客观的。
        人们常说某人的某种行为“天理不容”,实际上,他的行为一定是符合他的动机的,合乎行为学原理。这里的“天理”,只是人为的道德准则,是情理,而并不是自然界这个天的理。自然界这个天的理是物理。用休谟哲学来说就是,事实与价值是两分的,事实并不包含价值。对于物质世界之天理,你想违背也违背不了。
       现代学院派讲哲学,言必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从西方讲起,但只要随便扒拉一下中国的古籍,就会发现论述的广度深度都远超西方。休谟法则所表示的认识论水平,同样没有超越中国先哲。
        《荀子.天论》开篇便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还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这都说明荀子已经认识到,自然天道和社会制度的人道是完全独立的两回事,没有任何社会是由天道所决定的应该状态。同一个天道之下,既有尧舜之治也有桀纣之制。正可谓,“尧舜桀纣之事,常并存于世,唯人所用而已”(摘自《申鉴.杂言上第四》汉颍川荀悦)。
        荀子在《天论》中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用现在的语言讲就是利用客观规律。而利用客观规律来干什么?当然是为自己的价值目标服务,而个人的价值目标并不一致,甚至可能是完全相悖敌对。所以,天命并不能决定人用之于何处。正如汉荀悦所言“惟人所用而已”。
        以当下的认识,如果说天道就是科学的自然规律,则天道就是科技双刃剑。科学技术的工具性或曰价值中性已是共识,唯物主义者对此的说法是“一分为二”。双刃剑全看什么人在用剑,尧舜可用之,桀纣亦用之。杀人放火者的行为当中无处不是符合力学化学生物学之理。华人神探李昌钰对犯罪现场的还原,运用的都是事实世界之天理。
        这个中国古代已经认识了几千年的道理——天道与人道两分,到了休谟时代,被表述为事实与价值的两分,学院味道浓重了,但哲理性水平并无增长,改个词语而已,换汤没换药。不幸到了马克思这里,却由两分变成了决定论——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事实与价值两分的思想再早一些的记述怕是要属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嘛)。老子在《清静经》当中论述到:““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这里给出“道”的最原始的定义——宇宙间的自然规律。整个句子的现代译文就是:“自然规律无踪无迹生育了天地;自然规律无情无义旋转周流着日月:自然规律也没个名字但生长养育了万物。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就叫它道吧”。
        其中的“大道无情运行日月”,直截了当地区分了道理和情理,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自然规律(物理)当中无情理可言。情从心,情由心生,心即人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后天而存在。有作有为方为有情,而大自然的运动不叫做“作为”,是自然现象,不是从心的作为,故天地无情。
        天理和情理两分的思想直至老子身后的大唐依然广为流传。唐朝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有吟:“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说明清楚认知到自然规律是无情的。人们从天地自然的永恒存在不会老死当中推断出它是无情的。
       天地无情,但有其自身的规律(道),是为“天道有常”,因为无情,所以“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道)自然规律如常运作,不会理会什么尧舜桀纣。
        这其中其实包含了无神论的思想(或者说,道就是神)。故以老子的“道”来看待,祷告于苍天只是没有用的自我安慰。古代帝王也知道大道无情自然永存,所以总是把自己想象类比是天之娇子,而不是后天凡人,从而从心理情理上把自己变成永恒存在。
        这一点,和今人总爱把自己的公平认知解释为符合自然规律的做法如出一辙。甚至还有人搬出《老子》来佐证,给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念打上客观规律的印记,确实是滑稽可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王平 + 2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论坛币 + 2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yaowangxin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9-24 17:54: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这个“位”应该是有前提,有个度的。

使用道具

藤椅
sunyzhu 发表于 2018-9-24 17:56:5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