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充实每一天
6483 99

20181012【充实计划】第857期   [推广有奖]

61
王宋成 发表于 2018-10-12 11:48:30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0-12 05:12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昨日2小时,累计762小时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充实每一天 + 1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62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0-12 12:04:34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ttps://xueqiu.com/9961102939/114900026

华新水泥纪要

使用道具

63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0-12 12:06:1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ttps://xueqiu.com/9961102939/114899945


旗滨集团纪要

使用道具

64
碌路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8-10-12 12:07:08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昨日阅读时间1小时,总阅读时间26小时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充实每一天 + 1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65
tsangwm 发表于 2018-10-12 12:30: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昨天阅读1小时,累计阅读301小时。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充实每一天 + 1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66
不四 发表于 2018-10-12 12:33:52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充实每一天 发表于 2018-10-12 05:12
【加入充实计划】【了解充实计划】
|新充实挑战|   |公告【想成为牛人】|
|【公告】照片图片额外奖励|
<span style=\"font-size:1.00em;\">昨天阅读0.5小时,累计阅读86小时</span>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充实每一天 + 1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67
vistro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10-12 13:02: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阅读时间1小时,累计阅读时间266小时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充实每一天 + 1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68
568334982 发表于 2018-10-12 13:27: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昨日阅读2小时,累计无计时。为论文查找文献准确度不够,浪费了时间。总结:1、平时多关注研究领域新文献,做个笔记或者摘抄。2、每一周或两周练一练作文,多观摩大家之作。これ以上です。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充实每一天 + 15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15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69
george1213 发表于 2018-10-12 14:22: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昨天阅读3小时,累计57小时。完成充实挑战。

《谁给她出的题这么的难》

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66014.html

摘录:

1981~1991年,中国迎来了建国后的最后一拨婴儿潮,上亿独生女性在随后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逐渐发现自己不必再去成为依附者。仅在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一项中,女性就牢牢压制男性达十年之久。这些第一次被中国家长们按照传家宝标准培养的大批女孩子们,此后逐渐掌握了话语权,成为信息传播的关键节点。

2014年,那拨婴儿潮中最小的姑娘,也已经距离平均结婚年龄相差不远。当这些获取了同性祖辈所从未拥有过的自信与地位的姑娘们,开始集中进入婚恋市场后,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低结婚率、低生育率和高离婚率的有力推动者。

于是在那一年,“直男癌”和《中国男人配不上中国女人》成为了社交媒体热点,紧随其后的,则是春晚小品《女神和女汉子》引发的性别歧视论战,以及那个靠“怒怼男人不靠谱、怒怼女人不争气”走红的咪蒙。

从那以后,作为当下中国社会的“元话题”之一,女性话题如同民族主义、贫富差距、中产焦虑、育儿危机等元话题一样,具备随时引发全民讨论的能量,性侵、性别歧视、女性权利、婚恋纠葛等,都是女性话题下长年刷屏社交媒体的流量之王。

然而,细数女性这个元话题的根基,就不难发现一对奇怪的矛盾之处。

一方面,中国女性在某些方面的“待遇”可以说不仅与世界接轨,有的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要更好,甚至好得不少。

由于实行彻底的一夫一妻制,建国以来几代人倡导“女性能顶半边天”,意识形态上几乎清除了宗教影响,家族势力在城市以及大多数北方农村中也逐渐式微,再加之30年计划生育政策对女童的成长起到了事实上的资源保障作用。因此当中国女性望向海外时,常常有些“友邦惊诧”之感。

比如今时今日,美国还要为“女性自由堕胎权”而辩论、示威、抗争,而在中国几乎每个城市最常见的医疗广告,就是“今天做手术、明天就上班”;再比如,全球近40%的女性自杀者来自印度,和这个充斥着早婚、家暴、轮奸、性侵、女性买卖、胎儿性别检测的国家一比,那些引爆中国社交媒体的“嫁给大山的女人”、女德班、Me Too运动们,都显得苍白乏力;在美加英俄等欧美国家,女性一旦成为妻子连自己的姓都较少保留,多随夫姓;在日韩,女性婚前无论是何种学历、职位,婚后大多迅速成为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妇,从此不再保留个体的社会价值,完全服务于家庭……更不要提那些宗教多妻制地区,要么让姑娘们遮盖全身只能以眼示人,要么在2017年刚刚结束了“强奸犯只要与受害人结婚就可以免遭惩罚”这种简直像是地狱里的法律规定。

和这些国家的这些方面相比,被中国电商捧为“女神女王”、目睹越来越多的男青年表现出“求生欲”、能够基本自主决定婚姻生育选择、婚后也可以长期工作、可以自由表达对名利美貌及偶像的追逐、女性高等教育入学率世界第一、大概率上不会被早婚强奸人口贩卖问题困扰……的中国女性,在这些方面无疑是更幸运的一群人。至于这种幸运缘自何方,幸运儿又是否知情,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不受家庭、宗族、礼法、传统文化束缚,就意味着中国女性一笔勾销了中东的“强奸法”、多妻制和黑袍(文化礼法)、美国的“堕胎争议”(宗教)、印度的早婚和人口贩卖(宗族)、欧美的夫姓(家庭)、日韩的家庭主妇化(家庭)。

这无疑是一次飞越式的进步,仿佛瞬间就把山顶洞人请进了五星级酒店,即便时至今日,能像中国女性这样迅速干脆利落地将传统束缚全部“断舍离”的国家,也是全球罕见。这就是上文中称,中国女性在某些方面的待遇超英超美的根源。

但,进步背后是有代价的,飞越式进步更意味着交付了巨大的代价。

鲁迅早就说过,娜拉出走后要想不饿死,不回家,不堕落,就必须要有经济权。而广大中国娜拉飞越式地成功出走,就意味着必有一个比“小家庭”更强大,稳定的经济来源。这个来源是什么呢?

当然是那个象征着革命、进步、新生活的政治团体。这个团体赋予了她们权利,给了她们经济来源,让她们足以不再被传统束缚。在这里,她们抛弃了各自的“小家庭”,共同成为了“大家庭”的一员。

也就是说,娜拉们不再是父母的人,却都成为了“组织的人”。这可和娜拉们出走时的初衷——“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相差甚远,很快,她们就明白这种差别意味着什么了。

在男女性别比几乎20:1的延安,容貌气质佳的女知青自然就成了“抢手货”。随之,经组织决定,这些不能为家族利益而嫁人的娜拉,眼下却必须为“革命利益”而嫁人。

当初逃离旧家庭包办婚姻的女青年们,却在革命大家庭中再一次遭遇包办的命运。

也就是说,中国女性权利百年来取得翻天覆地般神速进步,是基于组织将娜拉们从家庭中解放出来,组织才得以迅速推行“妇女能顶半边天”,进而一笔勾销了传统束缚。而其代价,就是娜拉们在提供权利和经济的组织面前迅速原子化,娜拉们一旦接过“半边天”的权利和实惠,那也就代表着不再属于小家,而是属于组织的大家。

在这个过程中,娜拉们以为自己独立、自主、平等了,纸面上的法规和口号中的保证似乎也都是这样说的,其实却经历了一次个体权利换汤不换药的转包过程。她们不再像某些国外娜拉那样问题缠身,却掉落进另一种多舛的命运洪流中。

于是,当娜拉们发现大家庭下的不爽,想再像当年逃离甚至推翻小家庭时那样“出走”,可就没门了。这也是为什么时至今日,在比较传统束缚时,中国娜拉们超英超美,但当向“组织”和公权力要说法时(比如就业、安全、分配等公共事务),中国娜拉们就只能“销声匿迹”,远没有当年那么决绝洒脱了……

这个话题就只能写到这里了。

点评:

中国女性在家庭以外获得成就感和认同感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只有商家,是对有消费能力的女性真正贴心揣摩、及时正反馈、不设快感上限的。比如为迎合女粉丝,小鲜肉走红;为了让女买家买爆双11,电商封其为女神女王;为了给女性留下好感,美妆品牌纷纷打女权广告为姑娘们“撑腰”……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消费主义不局限于“商场买包”,也包括生产综艺娱乐节目的内容制作方、制造吃瓜热点的社交媒体、交流变美心得的医美社区等等。

只有在作为一个脱离小家庭的消费者,且不需要和父权社会打交道、不需要向“大家庭”要说法时,才是中国女性当下的最佳生存状态,这种状态甚至放眼全球都难有对手。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充实每一天 + 6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6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70
李佛魔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8-10-12 14:34: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昨天阅读3小时,累计3小时。

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66171.html

《这是张艺谋电影的命门》


摘录:

在内地的几个大导演中,张艺谋的作品是最单纯的。

相较而言,陈凯歌是在怀疑与相信中游走,无论是《边走边唱》《霸王别姬》还是《刺秦》,或者最近的《妖猫传》,其实都在讲理想的虚妄,但那种明知其虚妄却又投入其中的狂热却又是实在的。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荒诞感和悲壮感是陈凯歌特别乐于探讨的。

陈凯歌总是在情感上肯定理性上所否定的,同时也是在理性上否定情感上所肯定的。所以他总是高屋建瓴与双眼湿润并行不悖,在一种纠缠不清的悖论达到高潮。

姜文也是悖论爱好者。但姜文的怀疑来自对于真实的怀疑。在《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他迷醉于对青春的回忆,却又对自我根深蒂固的美化有着清晰的认知。

姜文一直在述说他所认知的真相,但也在述说我们重述真相的愿望有多强烈,那么我们篡改真相的欲望就有多凶猛。所以《鬼子来了》里面,马大山把自己的懦弱与自私理解为了善良与精明。而在《一步之遥》里,马走日则把要把自己的纯情包装为混蛋。到了《邪不压正》,李天然则把自己的胆怯想像为一种完美主义。

姜文的怀疑是递进式的。他怀疑历史本身,怀疑历史的讲述方式,怀疑历史的讲述者,怀疑讲述者自我认定的真诚,怀疑这种真诚其实也只是一种更高级的自欺方式。

姜文在这种递进式怀疑当中,变得越来越自闭。他在结构中总是忍不住解构。他越来越回到自己的内心,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回到现实与想象更暧昧更无法分清界限的那个世界。

张艺谋和这两个人相比,显然坚决很多。他从来就没有这种价值观上的犹疑,相对于前两者的更精英化的视角来说,张艺谋显然更底层,也更肉体。

在张艺谋的世界里面,面对压迫,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继续压抑,假装它不存在,要么就是反抗这个动作本身。对动作本身的执迷也是张艺谋电影的一大特色。

就像在《影》当中,你可以明显看出来,张艺谋对于刺杀这一动作的热爱。那种刀捅入身体时血从动脉中喷出来的嘶嘶声,是影片中最为酣畅淋漓的片段。

而在张艺谋以前的电影里面,也同样如此。比如,《一个都不能少》,就是不停的在找,《秋菊打官司》,就是不停的在上诉。《我的父亲母亲》就是不停的在奔跑。《归来》,就是不停的在守望。《有话好好说》,就是不停的在调解。

点评:

对于终极问题答案的坚定,让张艺谋不会像陈凯歌或者姜文一样,由于对于事物的怀疑的深入,而越发陷入一种更暧昧也更虚无的情绪当中。张艺谋是在那种对世界简单化的强化和自我确认当中,越发的悲观与黑暗,整个电影也越发的冷冽与残忍。

而有意思的是我们看不到张艺谋价值观的波动,但对于题材的喜新厌旧方面,张艺谋则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正是这种价值观的稳定,才让他有底气,去寻找题材的多样性,因为所有的题材都只是他固定主题的变调。当姜文陈凯歌还在苦苦追寻答案的时候,张艺谋却用各种张扬的形式对同一答案进行重复阐释。

这真是一把双刃剑。当思辨不再深入的时候,他所热爱就是只是对技艺本身的打磨。当对人性自认为挖掘到底的时候,对形式就变得越发饥渴。才华即是短板;丰沛即是匮乏;张扬即是单调;力量,就是命门。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充实每一天 + 6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6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