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年份索引
按国、省、市索引
综合索引
-->
返回列表
提升主题| 本版置顶| 关闭主题| 变更主题颜色| 抢沙发| 顶贴| 显身卡| 道具中心
楼主: tagger
20115 8

[地区统计年鉴] [推荐]北京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本)PDF格式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粉丝

贵宾

商海泛舟

院士

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8
论坛币
172587622 个
通用积分
39.1426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1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0896 点
帖子
614
精华
7
在线时间
2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6
最后登录
2024-3-2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北京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1986和1987两年的,虽然有些古老,但是,对于写论文的人多少还是有些帮助

86年的为716页,87年为892页,两本书各25M左右.放到了一个压缩包里.

38267.rar (42.88 MB, 需要: 50 个论坛币) 本附件包括:

  • 北京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 1987_10020813.pdf
  • 北京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 1986_10020812.pdf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5 18:46:4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社会经济统计年鉴 pdf格式 统计年鉴 社会经济 经济统计 年鉴 PDF 格式 经济统计 北京市

本人从事金融工作四年,搞过国际业务和信息技术;现在又回到学校,继续学习;经历过那么多的事,有点沧桑的感觉!不过,我很高兴能结交新的朋友,大家可以一起交流学习!
沙发
zwh7059 发表于 2006-1-25 19:3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00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进取,奋发努力,在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和深化改革等各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社会发展全面进步,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面完成了"九五"计划,提前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在经济发展中,结构调整的任务还很艰巨,经济增长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 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经济增长步伐继续加快。2000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经济增长率连续四年稳步上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2万元(折合美元2700美元),比上年增长10.3%,比1995年增长55%。全面完成了"九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五年间,全市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0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累计超过10000亿元,比 "八五"时期增加1.2倍(现价)。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0亿元,比上年增长4%,初步结束了长期低速徘徊的局面;第二产业935.8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1434.7亿元,增长11.1%,增速减缓的局面初步扭转。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1.5、0.4和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1995年的5.8%、44.1%和50.1%变化为3.7%、38%和58.3%,第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五年间,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年均增速分别为1.2%、9.7%和11%。   所有制结构逐步完善。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国有、集体经济所占比重从1995年的80.4%下降到2000年的 68.2%,其中国有经济比重仍然高达57.5%,特别是在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保险等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比重均在95%以上。国有、集体经济以外的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增加值比重从1995年的19.6%迅速上升到31.8%,年均增速高达23.3%,比国有、集体经济年均增速高17.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95年的40.2%上升到 58.4% 。   三大需求:投资与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外需不足的矛盾出现明显缓解。   固定资产投资需求: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继续对启动经济发挥重要作用。为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市政府近两年相继确定了67项和50项重点工程,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地方投资完成979.5亿元 ,增长17.8% 。全市在实施扩大内需的三年间累计投资达到3623.6亿元,年均增速为11.9%,投资重点是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和房地产项目,分别占投资总规模的26.9%和36.5%。"九五"期间,全社会累计投资总量达到5461.7亿元,相当于"八五"时期全市投资总量的2.3倍,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变。    消费需求:最终消费需求趋向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43.3亿元,比上年增长9.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1%。城市、农村消费市场同步增长,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231.1亿元,增长9.8%,农村实现212.2亿元,增长10.7%。"九五"期间消费呈现稳步发展势头,五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927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1.1倍,年平均增长11.8%。消费结构升级,消费领域扩大。以"吃穿用"为主的商品消费比重从九十年代初期的90%左右下降到60%左右,服务性消费比重上升到40%左右。住房"货币化"取代福利分房,激活了住宅消费市场。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70.7亿元,比上年增长53.1%;个人住宅销售额336.4亿元,占商品房销售额的71.5%,比上年增长1.6倍,反映出房地产业从投资和消费两个方面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出口需求: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全市海关出口总额达到11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0.8%;地方企业出口4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8%,增速分别比上年提高26.7和26.6个百分点。经济外向度有所提高,地方企业出口额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比1995年提高2.5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占50%以上,主要是电子及通信产品。   市场价格:价格止跌回升,通货紧缩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5%,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零售价格指数为98.9%,下降的幅度大大减小。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2.5%,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增长质量: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改善。社会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全年为40073元/人,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其中,第一产业12178.6元/人,增长3.8%;第二产业43607元/人,增长12.2%;第三产业44077元/人,增长15.8%。   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地方财政收入342.4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其中,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全面增长,增幅分别为15.7%、15.7%、16.2%和22.9%。"九五"期间累计实现财政收入1182亿元,比"八五"时期增加1.5倍,年均增速达到24.3%。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脱困"三年两目标"全面实现。190户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提前一个月完成改制目标,153个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改制面达到80.5%。列入三年脱困目标的40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回升,全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5.98%;实现利润51.7亿元,比上年增长38.4%;亏损企业明显减少,年末亏损企业亏损面为14.5%。   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2.5%,比1995年提高9.4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4.6%,提高了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47.7%,提高6.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52.9%,提高9个百分点。   国务院《关于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有关问题的批复》极大地促进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新的创业热潮蓬勃兴起。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61家,比上年增长1倍,累计已达8224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完成增加值326亿元,比上年增长44.2%(现价);上缴税费61.7亿元,增长51.2%。出口创汇19.4亿美元,增长1倍。   二、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投资: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明显缓解。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1.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9.5%,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50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到年末开工项目47个,其中12个项目基本建成。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45.3亿元,占全市投资的20.6%。"九五"期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382.1亿元,比"八五" 期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9.7%。地铁复八线、平安大街、京昌、京沈高速公路等一批道路工程全面完成。   环境保护和治理:环境保护和治理取得重要进展。能源结构改善,全年低硫煤使用量达到500万吨。严格机动车排放标准,日夜路检合格率超过80%。实施降尘绿化措施,防治颗粒物污染,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全年空气污染指数三级及好于三级的天气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3.7%,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48.4%。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总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浓度分别比上年下降11%、8%、3%和7%。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5000多家污染工业企业完成达标验收。城市水系环境治理进展顺利,初步实现了"水清、岸绿、流畅、通航"。玉渊潭、南护城河、通惠河-高碑店湖的水系综合整治任务完成并实现通航。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0%,比1995年提高20.6个百分点;年末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1.5%,比1995年提高60个百分点。积极开展大规模和高标准绿化工作。市区绿化隔离带增加2666公顷。年末,全市城市人均占有公共绿地9.7平方米;全市林木覆盖率43%,城市绿化覆盖率36.5 %。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大范围改善首都圈生态环境的工作开始起步。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能力显著增强。年末,全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达到1.35万辆,比1995年增加近8000辆;客运出租车营运车辆达到6.5万辆,比1995年增加8000多辆。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接近17000公里,比1995年增长2.7倍,其中公共交通总公司当年新辟公共电汽车线路49条,调整延长线路52条。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40.8亿人次(不含出租车),其中公共电汽车运送乘客34.7亿人次,占85%;地铁4.4亿人次,占10.8%;出租汽车客运量6.2亿人次。   公用事业:城市公用事业稳步发展。全年自来水销售量8亿吨,比1995年增加1亿吨;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00万平方米,比1995年增加近3000万平方米;全年用电量达到330亿千瓦小时,比1995年增长48%;燃气用户295.7万户,比1995年增加60万户。   三、 主要行业   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全市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是"九五"以来增速最高的年份,比1995年增长8%。农业总产值中养殖业比重达到50.6%,比1995年提高5个百分点。各类经济作物占用耕地面积的比重由1995年的21%上升到28%。全年粮食产量为144.2万吨,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实现较大幅度提高,肉类、蔬菜、牛奶产量均比上年增长10%以上。涌现了以"锦绣大地"为代表的一批闻名全国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工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737亿元,比上年增长13.2%。"九五"期间工业年平均增速达到9.9%,五年累计实现增加值3126.8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74.5 %(现价)。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龙头。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13.5亿元,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28.9%,比上年上升3.5个百分点;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60%左右。   工业增长中近40%靠出口生产带动。全市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产值3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3倍,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13.6%,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出口的工业品以电子通信产品为主。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快速发展。全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达到512.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74.3%。外商及港澳台企业成为推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全年实现增加值311.4 亿元,增长24.6%,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45.1%。   工业经济效益状况全面好转。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75.7 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工业产销率达到98.51%,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7.9%,比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10.8亿元,比上年增长65.5%,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为147.3亿元,增长39.8%,亏损企业亏损额36.4亿元,下降5 %。   建筑业: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 %。"九五"期间累计实现增加值857.8亿元,比"八五"期间增加1.3倍。全市建筑施工面积6995.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7%,比1995年增长26.6%;竣工面积2358.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五年累计竣工9644.3万平方米,"八五"期间增长55.4%。强化建筑工程招投标制,加强合同管理,全市取得合法开工手续的招标工程的合同备案率达到100%。工程质量明显提高,全市工程优良品率达55.3%,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加强建筑队伍管理,积极发展专业施工企业。年末,全市拥有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1771个,比1995年末增长11.6 %。全市建筑企业施工科技含量提高,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分别达到8233元/人和6千瓦/人,比1995年增长38.4%和93.5%。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发展出现新格局。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69.5亿元,比上年增长6%。全年货物运输量27827.9万吨,比上年下降1.6%;旅客运输量1852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4.6%。"九五"期间,公路运量分别占货运量的90.8%和客运量的62%;铁路运量占货运量的8.9%和客运量的31.6%。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业持续高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1%。全年邮电业务总量达到219.5亿元,比上年增长39.1%。订销报纸15.2亿份,发送函件5.8亿件,收寄特快专递790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4.1%、5.5%和1.7%。年末全市公众网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630万门,比上年增长12.7%。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43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66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6.8 %和43%。全市公众网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50.8部/百人,其中市区电话普及率达到66.4部/百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9%和9%。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数字化网络化经济进入中国市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年末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56.3万户。全市信息化水平居于全国首位。   商业:多元化竞争格局促进商业持续繁荣。全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22.6亿元,比上年增长6.9%。"九五"期间累计实现增加值1030.4亿元,比"八五"时期扩大75.8%。贸易流通量扩大。全年社会商品购进总值2808.4亿元,增长20.7%;商品销售总值3263.2亿元,增长22.5%。与1995年相比,商品购进总值增长60.7%,商品销售总值增长80%。大中型商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实现销售收入2300.7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实现利润34.7亿元,增长50.6 %。   新型商业快速发展。到年末,全市以超市便利店为主体的连锁企业达127家,连锁店铺近1300家。五年间,全市商业总体布局和商业设施按照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的要求发展,形成多处有较大规模、有良好购物环境和文化氛围的商业文化中心。   金融保险业:金融业稳健有序发展。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3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金融存款稳定增加,年末全市地方级金融机构存款余额9705亿元,比年初增加1434.7亿元,新增额比上年增长0.4%。贷款力度加大,年末全市贷款余额5944.6亿元,比年初增加1116.1亿元,新增额比上年增长99.5%。全年累计回笼现金167.2亿元,比上年增长3.2倍。   保险市场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国内外保险业务收入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比1995年增长2.3倍。人身险实现保费收入58.1亿元,比上年下降2.3%;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30亿元,增长10.6%。全年保险理赔总额18.7亿元,比上年下降41.5%;综合赔付率21.3%。   证券交易量大幅增长。全年证券交易机构实现交易额14457亿元,比上年增长32.5%;其中股票交易额9136.5亿元,增长66%;国债交易额600亿元,增长6.6%。全年证券市场融资480.3亿元。   房地产业:供需市场全面活跃。全年实现增加值80.4亿元,比上年增长14.6%。全年完成房地产投资5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0.2%。五年累计完成房地产投资1979.5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2.5倍。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445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65.6万平方米。五年累计竣工4762.6万平方米,比"八五" 时期增长1.3倍。   商品房市场交易活跃。全年销售商品房956.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5.8%;其中销售商品住宅897.1万平方米,增长85.1%。"九五"期间累计销售商品房2415.6万平方米,比"八五"期间增长1.8倍;其中销售商品住宅2198万平方米,增长1.7倍。五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1250.5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4.6倍;其中销售商品住宅1031.5亿元,增长4.4倍。   四、 外向型经济   外贸进出口:外贸进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49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4.4%。"九五"期间累计进出口总值为1741.9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为501.1亿美元。地方企业进出口总值1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8%;"九五"期间进出口377.7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88.9%;其中出口152.7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71.9%。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全年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149项,合同外资金额43.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7.6%和1.4倍。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0.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 %。"九五"时期,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4100项,协议外资金额129.8亿美元,项目平均规模达316.6万美元,比"八五"时期扩大200多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五年累计达136.7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1.4倍。利用外资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格局。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外服务贸易领域又有新的拓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1.6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98亿美元。年末在外人数1169人。   旅游: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82.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旅游外汇收入27.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02亿人次,旅游收入496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0%。形成了国际国内旅游两者同步发展的格局。   全市宾馆饭店接待宾客能力增强。年末,全市共有旅游定点饭店456家,其中星级饭店407家,客房数达到8.4万间,比1995年末增加2.5万间。   开发区:各类开发区成为吸引高科技项目和外资的重点区域。全年科技园区、开发区和工业小区新增建成区土地面积0.42平方公里,累计达到27.7平方公里。年内招商企业1813家,比上年增加701家。入区企业大部分集中在高科技和外资项目,日本三洋、美国通用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签约、动工。累计入区企业13288家,其中投产企业11281家。全年各类开发区共实现增加值395亿元,比上年增长40.3%(现价),比1995年增长3倍。实现总收入1979.4亿元,增长68.7%;实现利润75.5亿元,增长13.5%;上缴税费85.4亿元,增长59.3 %。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实力进一步加强。年末,北京地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4万人。全年投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九五"期间累计投入893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近1倍。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10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5年的2.5%提高到4.3%。 积极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全年北京地区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达到140.3亿元,比上年增长52%。"九五"期间,加强技术创新,促进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五年累计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突破400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近1.5倍。专利申请量突破10336件,比上年增长33.8%。   教育: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中用于教育事业费的支出为60.1亿元,比上年增长22%;五年地方财政收入中累计用于教育事业费的支出为216.2亿元,"八五"期间增加1.9倍。全社会教育经费投入200亿元,比1995年增长1倍多,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比1995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全社会教育经费投入达到700多亿元。积极增加教育需求,招生规模扩大。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招收新生13.3万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5%。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招生比例达到5:5。北京地区高校招收研究生2.3万人,比上年增长37.5%;招收本科生7.5万人,增长26.8%;成人高校招生10.4万人,增长17.8%。本市18-22岁人口高等教育基本入学率达到40%,居全国之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规模效益提高。经过调整,目前全市普通高校59所,比上年减少5所;成人高校61所,减少8所;中等职业学校393所,减少29所;小学2169所,减少183所。普通高校本专科生校均规模4789人,比上年增加1132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大学生校外公寓开工100万平方米。全面修订面向21世纪教育教学计划,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九年义务教育成果继续巩固。   文化:文化事业呈现蓬勃生机。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07亿元,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年末,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3800多个,拥有文艺团体近40个,演出8564场次;图书馆24个,博物馆112家。"九五"期间,创作了一批优秀剧目和作品,其中有《风雨同仁堂》等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新闻出版事业健康发展。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七个系列台平均每日播音时间达到130小时,北京电视台平均每周播出时间达到435小时,分别比"八五"时期增长27.6%和43.2%。北京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扩大,已拥有用户168万户,全市43%的居民可以收看到4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年末,北京地区出版的报纸达到247种,平均期印数3520万份,分别比1995年增长2.9%和下降7.9%;出版的杂志达到2273种,平均期印数6116万份,分别比1995年增长20.6%和21.9%;全市出版图书54797种,总印数113352万册(张),分别比1995年增长41.2%和36.0%。   卫生:全市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176个,医院床位6.9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0.3万人。与1995年相比,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221个,医院床位增加0.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减少1.3万人。城乡居民整体健康指标水平位于发展中国家前列,有的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体育:群众健身与竞技体育相互促进,成绩突出。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480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 40%;大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达到95%以上。体育锻炼成为人民"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竞技体育成绩优异。年末,全市有专业体育运动员1981人,比1995年增加181人。全市共举办竞技体育比赛1500场,观众达到430 万人次。全市参加国际、国内比赛的运动员1353 人次,获得奖牌157枚,其中金牌56枚,银牌50枚。第27届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有24名北京籍运动员入选,夺得奖牌5枚。"九五"期间,全市运动员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共获得奖牌836.5块,其中金牌342块,银牌269.5块。   六、人口、就业与人民生活   人口:全市人口总量增长有所减缓。年末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为1107.5万人,比上年增长0.7%;比1995年增加37.2 万人,年均增长0.69 %,低于"八五"期间0.04个百分点。   就业及社会保障: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14 万人,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73.9万人、214.6万人和325.5万人。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产业人员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48.7%上升到53%。全市职工人数430万人,比上年下降1.8%,比1995年下降8.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75%,失业人员就业率72.63%,下岗职工就业率69.68%,实现了既定目标。"九五"期间,"再就业工程"成就突出,共分流安置下岗和社会人员近50万人。   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及退休人员达到391.6万人,比1995年增加130多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306万人,比1995年增加86万人;地方企业参加大病统筹的职工和退休人员232.6万人, 比1995年增加57.6万人。三项保险统筹基金的收缴率均达到95%以上。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全市职工平均工资15600 元,比上年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9.7元,比上年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九五"期间年均实际递增7.1%。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493.5元, 比上年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 ,五年年均实际递增6.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6.3%,比1995年降低12.2个百分点。农民收入实现了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速,全年人均纯收入4687元,比上年增长8.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五年平均实际递增6.2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441.3元,比上年增长9.9%,五年平均递增5.5%。"九五"时期城乡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已经开始从小康向富裕迈进。   居民储蓄:城乡居民储蓄稳定增加。年末储蓄余额2923.2亿元,比年初增加242.5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663.3亿元,比年初增加234.3亿元。"九五"时期城乡居民储蓄增加1669.2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62.5%。   居民住房: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全市完成住宅投资372.5亿元,比上年增长5.3%;住宅竣工面积1499.7万平方米。"九五"期间累计完成住宅投资1422亿元,累计竣工5979.9万平方米,分别比"八五"期间增长1.6倍和61.3%。全年竣工经济适用住宅176万平方米。危房改造拆迁63万平方米,拆迁居民2.5万户;五年累计拆迁215万平方米,拆迁居民8.3万户。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6.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比1995年增加2.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28.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比1995年增加3.9平方米。   附1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因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仍在核查,普查结果将按国务院统一要求另行发布。    附2 2000年经济发展统计表:   指标名称       单 位    2000年   2000年为1999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1443.3     109.9   吃          亿元     410.2    109.5   穿          亿元     173.0    111.2   用           亿元     810.9    109.3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粮食总产量       万吨     144.2     71.7   蔬菜总产量      万吨     489.1    114.6   肉类总产量       万吨      56.3     114.4   鲜蛋总产量       万吨      16.0    101.3   牛奶总产量      万吨      30.3    126.3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7.5    100.0   出栏猪         万头     415.6    103.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成品钢材       万吨     696.7    105.0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45.3     107.9   供热量       万百万千焦    3654    101.8   液化石油气       万吨      40.0    109.1   化肥(折纯)     万吨      6.8     82.6   水泥         万吨     827.0    104.5   乙烯          万吨      65.5     96.4   载货汽车        辆     104667    114.9   彩色显象管       万只     534.4    116.3   显示器         万部     205.6    376.5   移动通信设备   万部(信道)   1421.6     222.6   微型计算机       万部     257.8    187.6   移动电话机       万部     1549.6    268.8   程控交换机       万线     1019.4    133.4   房间空调器       万台      31.4    141.2   饮料酒        万吨     185.6    124.4   方便主食品       吨     71673    113.8   乳制品         吨      20579    148.4   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北京地区):  货物运输量       万吨    27827.9     98.4   铁路(预计)     万吨     2612.0    101.1   公路          万吨    25122.0     98.0   民航         万吨      33.6    112.4   旅客运输量      万人次    18526.7    124.6   铁路(预计)     万人次    4589.0    109.2   公路         万人次    13009.0    131.7   民航         万人次     928.7    117.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103.5   食品类                97.9   衣着类                102.6   家庭设备及用品            96.3   医疗保健               113.5   交通和通讯工具类           92.3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          97.8   居住                 117.9   服务项目               116.2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98.9   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每百户):   空调器         台       69.9    139.5   淋浴热水器       个       74.4    110.9   彩电          台      145.5    102.9   电冰箱         台      107.4    104.5   洗衣机         台      102.8     103.2   家用电脑        台      32.1    136.6   微波炉         台      58.4    119.7   脱排油烟机       台      112.4    178.7   电炊具         台       104    124.3
  1. &l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gt;<br>
  2. document.write("<base>");
  3. <br>&lt;/script&gt;
复制代码
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迷途远避退还莲迳返逍遥蒋建波

使用道具

藤椅
zwh7059 发表于 2006-1-25 19: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北京市统计局
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1月22日

200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进取,奋发努力,把握机遇,以发展助申奥,以申奥促发展,继续扩大需求,大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首都经济,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的增长势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对外经济贸易形势较为严峻,结构调整和扩大需求工作任重道远。

一、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1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300元,按当前汇率折算,达到3060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3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1063.7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1660.9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3.3%、37.8%和58.9%。

经济增长稳定。全年经济增长率波动幅度由上年的2.7个百分点下降为0.3个百分点。

宏观景气:宏观景气继续提升。2001年综合景气指数37,处于适度区间上部,为近几年的最高值。企业景气走势平稳,根据对全市工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业、房地产业和服务业六大行业共628家企业的景气调查资料,2001年四季度景气指数为116.54。由于申奥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等诸多机遇,消费者和投资商对经济发展的预期进一步改善。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10.04,处于相对景气区间。

内外需求: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房地产投资完成783.8亿元 ,增长50.1%,增长速度高于全市32.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56.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3.3%。住宅投资528.3亿元,增长41.8%。60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到年末开复工项目57个,其中14个项目基本建成。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459亿元,占全市投资的30%。非国有单位投资增势强劲,非国有内资企业和外资及港澳台企业投资777.9亿元,增长46.3%,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0.8%,比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住、行”消费增长快。全年实现个人住宅销售额48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占商品房销售额的79.6%。汽车类零售额63.5亿元,通讯器材类零售额14.8亿元,同比增长22.7%和80.6%。假日经济为消费增长注入新的活力。放七天长假的1月、5月和10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为139.3亿元、135.7亿元和138.9亿元,高于其他月份7亿元左右。

外贸出口克服世界经济不利影响仍保持一定规模。全市海关出口总额为117.8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地方企业出口48.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出口占地方企业出口的59.8%,主要是电子及通信产品。

市场价格:物价走势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3.1%,比上年降低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指数为10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指数为97%,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15.9%。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9.4%,比上年下降了3.1个百分点;原材料和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0.5%,提高0.4个百分点。

增长质量:宏观经济效益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45445元/人,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第一产业12845元/人,增长4.1%;第二产业52400元/人,增长15.6%;第三产业48196元/人,增长12.8%。

地方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54.2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其中,增值税增长28.4%、营业税增长21.7%、企业所得税增长45.8%、个人所得税增长41.0%。

二、城市建设

道路建设:道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年末全市道路总长度达到4200公里,比上年增长3%。年内有京开高速公路等高速路、四环路等城市快速路、广安大街等城市主干路开通,为提高通行能力,全年新建和改建快速放射线、快速联络线12条、80余公里,优化渠化258处道口。

环境保护和治理:加强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力度,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年空气污染指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18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0.7%,空气中二氧化硫比上年下降9.9%,二氧化氮与上年持平。控制扬尘,全市冲刷道路面积达到2000万平方米。为改善能源结构,城近郊区1902台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天然气用量达到12.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33.7%。新增集中供热面积536万平方米,新增电采暖面积300万平方米,推广使用低硫煤700万吨。控制机动车污染,全市有43万辆车取得绿色环保标志,约占轻型车辆的50%。清洁燃料公交车增加到4000辆。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2%;年末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1%。市区、平原地区、山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初具规模。本年绿化隔离带完成2927公顷。年末,城近郊区人均占有公共绿地9.0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38.2 %。

公共交通:公共交通运营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市公共交通运营车辆达到1.3万辆,客运出租车营运车辆达到6.5万辆,其中近6000辆出租车安装卫星定位系统。全年新辟公共电汽车线路54条,调整延长线路98条。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44亿人次(不含出租车),比上年增长7%,其中公共电汽车运送乘客39.4亿人次,占89.5%;地铁4.6亿人次,占10.5%;出租汽车客运量6.3亿人次。

公用事业: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用事业继续发展。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367.1万吨。全年自来水售水量6.8亿吨,其中生活用水5.3亿吨;全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5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1%;年末天然气家庭用户达到168.9万户,占全市燃气总户数的55%。

三、主要行业

农业:继续加大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总产值214.1亿元,增长9.7%。养殖业比重上升,全年养殖业产值114.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3.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粮食播种面积为320.7万亩,调减幅度为30.7%;各类经济作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27.6%上升到35%。全年粮食产量为104.9万吨,亩产327.19公斤,提高4.9%。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实现较大幅度提高,肉类、蔬菜、牛奶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5.8%、6.9%、41.6%。

工业:结构继续优化,高新技术比重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45.7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30%。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63.6亿元,比上年增长17.6%(现价)。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1.2%,比上年提高1.2 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中电子与信息产业增加值182.6亿元,增长17.6%,比重69.3%。电子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移动电话机等产品产量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工业经济效益好于上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100.1%,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778.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3.5%,比上年提高5.4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9.7亿元,比上年增长7.9%。利税总额260.6亿元,增长9.7%。

建筑业:建筑业发展速度加快,效益提高。全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887.9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实现增加值21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增速提高7.4个百分点。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7.8%。全市建筑施工面积891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3.1%;竣工面积319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9%。全市拥有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685个,占全市建筑企业的36.2%。全市建筑企业房屋竣工面积优良品率达53.3%。年末,技术装备率和动力装备率分别达到10028元/人和6千瓦/人。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05490元/人,比上年提高19.7%。实现利润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1%。

交通运输业: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78.8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全年货运总量30544.3万吨,比上年下降0.4%。其中,铁路运输2499.6万吨,下降4.3%;公路运输28007万吨,基本持平;民用航空运输37.7万吨,增长8.6%。全年旅客发送量219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5%。其中,铁路4732.5万人次,增长6.1%;公路16165.1万人次,增长24.3%;民用航空1089.4万人次,增长17.3%。北京空港全年旅客吞吐量达到241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进入亚洲最繁忙空港行列。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业发展速度提高。全年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39.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7.86亿元,比上年增长22.1%。订销报纸13.6亿份,下降7.3%;发送函件5.1亿件,下降11.7%;收寄特快专递990.66万件,比上年增长2.1%。年末全市公众网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达725万门,比上年增长19.4%;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51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95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4.4 %和71.4%。全市公众网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46线/百人,其中市区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58线/百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17.2%。

商业:贸易流通量继续扩大。全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30.5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年社会商品购进总值3033亿元,增长8.1%;商品销售总值3302亿元,增长1.3%。大中型商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实现销售收入2436亿元,比上年增长4.4 %;实现利润40亿元,增长6.8%。连锁商业快速发展。到年末,连锁企业115家,商业零售额207亿元,比上年增长26.9%,高于全市商业平均增速。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网上购物也有发展。

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30.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
金融业务不断扩大。年末,北京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223.4亿元,当年新增2476.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贷款余额7202.9亿元,新增12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577.9亿元,现金支出10459.7亿元,收支相抵现金净回笼118.2亿元。

保险收入稳定增加。全年保费收入140.8亿元,比上年增长58.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8.2亿元,增长19.7%;人身险保费收入102.7亿元,增长80%。

证券市场进一步规范发展。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12596.5亿元,比上年下降12.9%;其中股票成交额5339.6亿元,下降41.56%。年末,全市累计上市企业64家,当年上市企业6家,通过证券市场融资195亿元。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8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1%。房地产企业全年购置土地面积1471.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倍;完成开发土地面积216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倍。全年房地产施工面积5966.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707.4万平方米。全年销售商品房12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9%;其中销售商品住宅1127.5万平方米,增长25.5%。房地产实现销售额609.9亿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住宅销售额531.7亿元,增长29.9%。

四、对外经贸

外贸进出口:进出口总额保持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515.4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进口总值为397.5亿美元。地方企业进出口总值134.0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进口85.3亿美元,增长21.4%。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外服务贸易领域继续拓展。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2.1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86亿美元。年末在外人数3494人。

旅游:入境旅游略增,国内旅游繁荣。受美国“9.11”恐怖事件的影响,主要客源国游客减少,全年接待海外游客28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创汇2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旅游收入887.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全市宾馆饭店接待宾客能力又有新的提高,年末,全市共有旅游定点饭店554家,其中星级饭店506家,客房数达到9.3万间,比上年末增加0.9万间。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有较大幅度增长。实际利用外资 40.1亿美元,增幅为33.2%,其中客商直接投资17.7亿美元,下降28.1%,对外借款17.1亿美元,增长2.5倍。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149个,比上年增长0.1%;签约合同外资33.1亿美元,增长15.0%。

开发区:开发区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热点。世界500强企业在开发区设立了研发和生产基地的已达30多家。年末,开发区累计入区企业14489家,其中投产企业11204家。全年各类开发区共实现总产值15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6%(现价);实现总收入2497.8亿元,增长24.5%;上缴税费116.2亿元,增长35.4%。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6亿元。

中关村“一区五园”科技园区继续高速发展。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9000多家,完成增加值455.7亿元,比上年增长39.8%(现价);上缴税费92.1亿元,增长49.5%。园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创新能力增强。年内完成园区内改扩建道路7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实行“一站式”办公的园区服务中心年内运行,市、区两级38个单位进中心办公。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努力发挥科技优势,加快了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全市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为3353个,其中科研院所373个;北京地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6.1万人,共有科学家与工程师20.6万人。全年投入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305.2亿元,比上年增长6.7%。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R&D)155.7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3%。全市科技活动单位申请专利2846件,发表科技论文74807篇。
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初具规模。年末,全市有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47家,比上年增加22家;在孵企业及项目1110家,比上年增加470家;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全年北京地区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达到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6.2%。

教育:坚持三个面向,加速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全年地方财政收入中用于教育事业费的支出为72.4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高等教育改革继续深化。普通高等院校调整为61所。全年普通高等院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扩大了高校招生规模,共招收本科、专科、高职学生11.6万人,比上年增长17%;在校学生34万人,增长20.4%。全年招收研究生3.2万人,增长20.7%;毕业研究生1.5万人,增长15.1%。

区域性联合办学积极推进。年末,全市有高中学校289所,比上年减少13所,在校学生19.4万人,比上年增加8.5%;初中学校502所,比上年增加44所,在校学生52.6万人,增长2.6%。

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进入调整时期。中等专业学校67所,比上年减少了41所,在校学生为11.8万人,减少1.4%。技工学校 68 所,比上年减少51所,在校学生人数为5.6万人,比上年减少31.7%。

成人教育发展良好。成人高校调整为41所。全年成人高等院校共招收本科、专科学生13万人,比上年增长25.3%;在校学生31.5万人,增长20.9%。

文化: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文化产业增加值13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

文化艺术繁荣活跃。2001年全市各主要剧场文艺演出1万余场,其中涉外演出3000多场。创作了一批优秀剧目和作品,其中有《宰相刘罗锅(第二本)》、《想变蜜蜂的孩子》等作品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北京的新年音乐会已成为有重要国际影响的音乐盛事。年内成功举办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等一批重大演出。年末,全市有市、区(县)文化馆、群众艺术馆278个;公共图书馆26个;档案馆20个;各类行业博物馆、家庭博物馆开始兴起,博物馆已达110个。全年共摄制电影故事片50部。

新闻出版事业健康发展。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七个系列台平均每日播音时间达到189小时。北京电视台与北京有线广播电视台合并后,资源得到合理调整,平均每周播出时间达到857小时。光缆传输网络扩大,已拥有用户177.7万户,全市46%的居民可以收看到40个频道的电视节目。年末,北京地区出版的报纸达到240种,平均期印数3343万份,分别比上年减少3%和5%;出版的杂志达到2352种,平均期印数5909万册,分别比上年增长3.5%和减少3.4%;全市出版图书55130种,总印数91006万册(张),分别比上年增长0.6%和减少19.7%。

文物保护:全市文物保护工作成果显著,古都风貌与现代建筑交相辉映。2001年市级财政投入文物保护资金11472万元,比上年增长52%。区县自筹配套资金6亿元。目前有皇城根遗址公园等15项工程完工,在施项目达44项。国务院2001年7月批准公布了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北京的潭柘寺、孚王府、景山、白云观、司马台长城等18处文物保护单位榜上有名。年末,全市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处,地方文物保护单位262处。

卫生: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969个,床位7.3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1.6万人。与上年相比,医疗卫生机构减少207个,床位增加0.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增加425人。全市已认定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889家、定点药店64家。全市常住人口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为301/10万,比上年下降2.24%;新生儿死亡率已降至3.7‰。

体育: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达到568.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 43.7%,体育锻炼成为人民“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全市全民健身活动工程总计1294个,2001年新增1130个,全民健身晨晚练活动场所近3000个。大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达到96.26%以上。年内成功举办首届世界名校赛艇对抗赛。

竞技体育成绩优异。年末,全市有专业体育运动员910人,比上年增加76人。全市举办国际、国内体育竞赛62项次,市级竞技系列(奥运会项目)35项次,群体系列138项次。全市参加国际、国内比赛的运动员1917人次,获得奖牌119.5枚,其中金牌45枚,银牌36枚。第九届全运会上,北京代表团有531名参加比赛,夺得奖牌72.5枚,荣获奖牌第四和团体总分第五名。

年内成功举办第21届大学生运动会。来自一百六十九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七千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本次大赛。本次大赛参赛国家和地区以及参赛人数均创下了大运会的历史纪录,本届大运会是规模最大的一届世界大学生体育盛会。

六、人口、就业、人民生活

人口:全市人口总量低速增长。根据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统计,年末在北京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共有1383.3万人,比上年增加19.7万人,增长1.4%。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1‰,人口死亡率为5.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8‰。与上年相比,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0.1个千分点。公安部门统计的户籍人口为1120.5万人。

就业: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620 万人,其中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为72.4万人、203万人和344.6万人。全市职工人数397万人,比上年下降0.2%。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18%,处于调控指标以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69.49%,下岗职工再就业率75.91%。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统人数净增20.7万人,彻底扭转了缴费人数负增长的局面;全市参统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平稳推进,全市已有216.6万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建立了大额医疗互补制度,原大病统筹范围的企业和职工基本实现了新老制度的转换,并加快了建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的步伐,覆盖范围达到147.6万人。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快增长。2001年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640 元,比上年增长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78元,比上年增长11.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8923元, 比上年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6.2%,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9元,比上年增长12.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9%;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3872元,比上年增长8.7%。

居民储蓄:城乡居民储蓄持续增加。年末储蓄余额3536.3亿元,比年初增加613.1亿元,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53.9亿元,比年初增加590.6亿元。

居民住房: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7.6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8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1平方米。

附1: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社会劳动生产率按现价增加值计算。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不含居民住宅销售额。
5、科学技术统计数字为2000年北京市科技资源清查数字。
6、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附2:2001年经济发展统计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01年

2001年为2000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1593.5

110.4

亿元

460.0

112.1

穿

亿元

193.1

111.6

亿元

884.8

109.1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粮食总产量

万吨

104.9

72.8

蔬菜总产量

万吨

522.9

106.9

肉类总产量

万吨

65.2

115.8

鲜蛋总产量

万吨

15.6

97.5

牛奶总产量

万吨

42.9

141.6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7.4

98.7

出栏猪

万头

453.1

109.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成品钢材

万吨

727.3

104.1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32.6

98.2

供热量

万百万千焦

3233

97.4

液化石油气

万吨

39.7

99.4

化肥(折纯)

万吨

3.8

56.9

水泥

万吨

809.0

104.8

乙烯

万吨

54.3

82.9

汽车

万辆

14.3

114.8

彩色显象管

万只

571.4

106.9

显示器

万部

258.5

126.0

移动通信设备

万部(信道)

2359.6

166.0

微型计算机

万部

339.7

124.9

移动电话机

万部

2163.4

139.6

程控交换机

万线

1359.0

152.2

饮料酒

万吨

135.8

101.9

乳制品

37364

224.9

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北京地区):

货物运输量

万吨

30544.3

99.6

铁路

万吨

2499.6

95.7

公路

万吨

28007.0

99.99

民航

万吨

37.7

108.6

旅客运输量

万人次

21987.0

119.5

铁路

万人次

4732.5

106.1

公路

万人次

16165.1

124.3

民航

万人次

1089.4

117.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103.1

食品

101.5

烟酒及用品

101.5

衣着

100.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7.0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8.7

交通和通讯

100.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14.2

居住

104.2

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每百户)

空调器

89.7

128.88

淋浴热水器

78.1

104.97

彩电

148.9

102.34

电冰箱

106.6

99.26

洗衣机

102.2

99.42

家用电脑

45.3

141.12

微波炉

67.6

115.75

脱排油烟机

70.4

103.68

电炊具

114.2

109.81

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迷途远避退还莲迳返逍遥蒋建波

使用道具

板凳
zwh7059 发表于 2006-1-25 19:4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北京市统计局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3-02-09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克服世界经济低速增长的不利影响,积极应对加入WTO后出现的新情况,紧抓机遇,开拓创新,大力推进首都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全市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初步统计,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实现了预期增长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7746元,比上年增长8.9%,按当前汇率折算,约合3355美元。

  产业结构: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5.5亿元,比上年增长 5%;第二产业1114.4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1920.1亿元,增长11.4%。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3.1%、35.6%和61.3%,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所有制结构:非公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5%,比1997年提高23.5个百分点。5年来,非公经济增势强劲,年均增速高达25.9%,为全市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2002年,非公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比5年前提高12.4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三大需求共同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继续增强。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5%。投资重点集中于住宅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全年完成住宅投资6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住宅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2.7%,从投资主体看,非国有单位投资是带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非国有单位投资完成1063.4亿元,增长36.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8.6%,其中非国有内资企业完成投资716亿元,增长44.3%,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39.5%。投资领域初步改变了前几年过度依赖政府支持的局面。 

   消费市场热点比较突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744.8亿元,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3 %。消费热点主要集中于交通、通信和住房等领域。全年销售商品住宅1604.4万平方米,增长42.3%(销售额813.8亿元,增长33.4%);销售各类汽车26.0万辆,增长13.7 %;城镇居民人均用于交通通信方面的消费支出达到1271元,增长51.4%,增幅比上年提高24.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倾向有所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全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0285.8元,增长15.3%,增幅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平均消费倾向为0.83,比上年提高0.055。服务性消费比重达到30%,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出口增幅超过上年。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我市积极推进“大通关”工作,狠抓新的出口增长点,不断增强外贸企业市场竞争力,地方出口大幅增长。全年地方企业出口总值达到5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1%,增幅提高15.8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我市的主要出口商品,占全市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63.5%和44.6%。

  市场价格: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6.6%,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97.1%,分别比上年下降4.9个、2.8个和3.4个百分点。从动态看,2002年下半年以后,价格降幅趋于减缓,全年三类价格指数分别比上半年提高 0.6个、2.3个和0.3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34亿元,比上年增长25.9%,连续8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财政收入中,增值税、营业税分别为66.7亿元和2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和25.6%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为100.0亿元和61.3亿元,增长17.6%和21.1%。地方财政支出625.5亿元, 增长21.4%。

  二、城市建设

  道路建设:道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西线工程竣工通车,地铁八通线进展顺利。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和城区路网加密工程加快实施,德外大街、五环路二期、三期和六环路一期、京承高速路一期等陆续建成通车,二环路进行了全面改造,三环路改造正式开工。全年道路建设总投资153.9亿元,比上年增长51.8%,占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达到37.4%。年末,全市道路总长度达到4400公里,比上年末增加70公里;高速公路达到463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28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74.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20.6公里。全市基本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先导,高速公路为龙头、干线路为骨干、路网为联络线、县乡路为支脉的放射形交通网络。

  危旧房改造:全年城八区完成危旧房改造投资179.3亿元,拆除房屋232.4万平方米,其中危房89.9万平方米,动迁居民近7.4万户。截止到年底,全市危旧房改造工程开复工总面积达到1160.8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454.6万平方米,竣工332.2万平方米。在危改过程中,我市十分重视古都风貌的保护工作,制定了《关于加强危改中的“四合院”保护工作的若干意见》,研究讨论了《关于稳步推进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房屋修缮和改建工作实施意见》,以妥善处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关系。

  环境保护和治理: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治理。从1998年开始,全市先后分8个阶段实施了数十项控制大气污染的紧急措施,使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显著下降,空气质量明显好转。2002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03天,占全年总天数的55.6%,超过年初确定的55%的目标。全市能源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全年城近郊区共有1681台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全市天然气供应量达到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5%。全年新增集中供热面积800万平方米,新增电采暖面积400万平方米。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力度加强。清洁燃料公交车增加到1800辆。机动车尾气路检达标率已达90%。严格控制扬尘污染,治理裸露土地和季节性裸露农田397万平方米和130万亩。积极治理工业污染,关停5个水泥厂、20个石灰厂,四环路内12家有污染的企业搬迁或停产。

  城市绿化取得新进展。继续推进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城区建成51处集中大绿地,城市绿化隔离带绿化面积达到110平方公里,“五河十路”绿色通道完成绿化366公里,山区人工造林20万亩,五大风沙危害区完成造林4万亩,全市林木覆盖率和市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45.5%和40.2%,比上年提高6.2个和6.8个百分点。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继续加强。北环水系综合整治工程正式开工,清河和凉水河污水截流工程加快建设。肖家河污水处理厂和清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入运行,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50万吨,比上年增长17%。全市污水处理率超过45%的预期目标,比上年高了3个百分点。全市在250个居民小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高安屯垃圾卫生填埋厂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市区垃圾日产日清,且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全年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6.5%,比上年高5个百分点。

  公共交通:城市公交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公共交通运营车辆1.5万辆,客运出租车营运车辆6.5万辆,公共电汽车线路582条。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48亿人次(不含出租车),比上年增长6%;其中公共电汽车运送乘客43.2亿人次,占90%;轨道交通4.8亿人次,占10%。全年出租汽车客运量达到6亿人次。

  公用事业:城市水电气热供应能力大幅度提高。全年自来水售水量6.6亿吨,其中生活用水5.6亿吨。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371万吨。全年北京地区用电384.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0.9%。年末天然气家庭用户达到191万户,占全市燃气总户数的57%。城市热力管网集中供热面积达到6915万平方米。

  三、主要行业

  农业:农业在结构调整中加快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95.5亿元,比上年增长 5%,连续第三年保持4%以上增速。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23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增幅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产值 105.9亿元,增长 6.8%,养殖业产值 129.6亿元,增长12.8%。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达到 55%,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粮食播种面积 253.4万亩,比上年调减 21 %;各类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41.3%上升到 45.4%。全年粮食产量82.3万吨,粮食亩产 324.8公斤。主要农副产品产量稳定增长,肉类、蔬菜、牛奶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7%、4.1%、28.4%。

  工业:工业生产总体继续保持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70亿元,比上年增长7.9%。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7.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3.3亿元,增长8%;其中国有工业完成增加值164.3亿元,股份制工业增加值26.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5 %、29.1%,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完成增加值336.2亿元,比上年下降0.8%。

  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1.6亿元,比上年下降0.6 %,高新技术产业占全市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9%。

  产销衔接基本正常,企业运营状况稳步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 98.2%,比上年下降0.9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2.2 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利税总额307.7亿元,增长 10.9%。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35.2 %,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成本利润率为4.94%,比上年提高0.0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80554元/人,比上年提高 14.7%。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增势强劲。在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住宅建设的带动下,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达到10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实现增加值24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增幅提高5.8个百分点。建筑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8%,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 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17679元,比上年增长11.1%。 建筑业实现利润21亿元,增长12.3%,人均利润3688元,增长14%。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54.8 亿元,比上年增长7.9%;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33.3亿元,比上年增长17.1%。

  邮政业务有涨有落。全年订销报纸12.3亿份,比上年下降8.9%;订销杂志5263万份,比上年下降1.4 %;收寄特快专递971万件,比上年下降2%。邮政新业务发展迅速。全年完成商函制作28044万件,比上年增长48.3 %;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242亿元,比上年增长18.3%。

  通信业健康发展。固定电信稳步发展。全市局用交换机容量达804万门,比上年增长13.2%。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585.5万户,比上年增长13.1%。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51.6线/百人,其中城市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74.3线/百人,乡村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16.8线/百人。移动通信高速发展。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940万户,比上年增长49%;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82部/百人。此外,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迅速扩展。

  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平稳增长,运输方式积极变化。2002年,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78.1亿元,比上年增长0.5%。

  货物运输平稳增长。全年货运总量 30790.8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铁路运输2370万吨,下降5.4%;公路运输28375万吨,增长1.3%;民用航空运输45.8万吨,增长21.5%。

  旅客运输快速增长。全年旅客运输量29559.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1.6%。其中,铁路5170万人次,增长8.8%;公路23112.3万人次,增长39%;民用航空1277.3万人次,增长17.2%。

  商业:多元业态促进商业繁荣。全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50.7亿元,比上年增长7.1 %。大中型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值3484.9亿元,增长5.5 %;购进总值3199.2亿元,增长5.5%。大中型商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实现销售收入3085.9亿元,增长8.7%;实现利润58.0亿元,增长32.9%。新型商业业态快速发展,年末连锁企业已达到139家,连锁商业全年实现零售额326.3亿元,增长31.2%,高于全市商业平均增速。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网上购物也有发展。年末已有家乐福、万客隆、普尔斯马特等20多家国际知名零售企业落户北京,促进了我市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业稳健发展。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84.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年末,北京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5392.7亿元,比年初增加3161.3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 27.7%。其中企业存款余额 8562.8元,比年初增加1857.9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 45.3%;居民储蓄余额4389.7亿元,比年初增加853.4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39.2%。金融贷款余额9230.8亿元,比年初增加1724.4 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44.4 %。其中企业贷款余额8086.5亿元,比年初增加1293.4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52.6%;消费贷款余额1162.3 亿元,比年初增加 431.0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 24.2%。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2193.9亿元,现金支出12111.7亿元,收支相抵回笼现金82.2亿元。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费收入 226.8亿元,比上年增长60.9 %。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4.2亿元,增长 15.6 %;人身险保费收入182.6亿元,增长77.8 %。

  证券市场稳步发展。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 13331.2 亿元,比上年增长5.8 %;其中股票成交额4553.5 亿元,比上年减少14.7%。全市发行A股上市企业68家,当年上市企业6家;通过证券市场融资152.17亿元。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2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89.4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4.5%。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达7510.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384.4万平方米,销售1708.3万平方米,分别是上年的125.9%、139.7%和141.8%。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33.4%。

  房地产开发热点是商品住宅。全年商品住宅投资5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6.4%,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9.3%。商品住宅开复工面积5397.6万平方米,增长24.1%;竣工面积1926.2万平方米,增长38.2%。 

  四、对外开放

  外贸进出口: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海关统计,全市海关进出口贸易总值525.1亿美元,增长2.0%。其中进口总值398.9亿美元,出口总值126.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0.4%和7.2%。地方企业进出口贸易总值为140.4亿美元,增长4.8% 。其中进口为81.4亿美元, 为去年同期的95.5%;出口总值59亿美元 ,增长21.1%。从进出口结构看,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贸易逆差有所缩小。地方出口产品中,出口产品结构不断改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有所提高,全年出口机电产品37.4亿美元,增长28.5%,占地方出口总额的比重达63.5%,比上年提高4个百分点。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外服务贸易稳定增长。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2.7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32亿美元。年末在外人数2134人。

  旅游:海外来京游客继续增长。全年接待海外游客突破300万人次,达到310.4万人次,增长8.6%。旅游创汇收入达到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国内旅游发展良好,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1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5%;旅游收入930亿元,比上年增长5%。年末,全市共有旅游定点饭店622家,其中星级饭店572家,客房数达到10.3万间,比上年末增加1万间。客房出租率达到61.7%。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取得新进展。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370项,协议外资金额28.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4%和3.6%。实际吸引外资51亿美元,其中客商直接入资17.9亿美元,分别增长27.2%和1.4%。外资投向趋于合理,投向第三产业的外资比重为61.3%。跨国公司投资势头良好,全球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160家左右在京投资。

  开发区:开发区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热点。年末,各类开发区累计入区企业17592家,其中投产企业16309家。全年各类开发区实现总收入30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实现工业总产值1689.3亿元,增长25.0%(现价);实现利润119.3亿元,增长32.9%;上缴税费144亿元,增长23.9%。开发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2.1亿元,增长21.1%。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多家在开发区设立了研发和生产基地。

  中关村“一区五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年末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11340家,全年实现总收入24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实现增加值537亿元,增长17%(现价),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2%;上缴税费110亿元,增长23%。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投入继续增加,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达 370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R&D经费支出180亿元,增长5.1% 。

  科研机构和队伍稳定。年末,全市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为3350 个,其中科研院所360个;北京地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5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19.7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78.8%。

  创业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年末,拥有孵化器 53家,居全国之首,在孵企业约1150家。提高服务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全年技术合同登记27038项,合同成交总金额221.1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81.0亿元,保持全国领先地位。近年来,北京吸收本地区技术商品和辐射全国各地的技术商品,其金额和项数大致各占一半,技术市场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局面。

  四大基地建设加快。软件产业基地、北方微电子基地、生物医药基地、新材料基地等“四个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年末,认定软件企业突破1000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达到3605个,全国约有70%的自主软件产品在北京开发。以中关村开发区为主,生物医药制造产业群渐成规模,全市生物医药和新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16.4 亿元,增长24.4 %。支持新材料领域7家企业上市。在微电子领域,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如“星光1号”、“星光2号”、“中国芯”等。  

  教育: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投入稳步增加,全年教育经费投入319.2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94.66亿元。

  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高考改革取得进展,春季招生改革试点顺利进行,高考“3+X”考试科目改革平稳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稳步推进,大学生公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共竣工学生公寓53万平方米,入住学生4万人。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的望京花园东区教师住宅竣工交付使用。年末,北京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成人高等学校38所,全市有46所普通高校和124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继续扩大,全年招生人数为25.46万人,高考录取率达到74%, 18—22岁年龄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6%,居全国最高水平。

  基础教育走在全国前列。 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100%,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普通高中实际招生8.5万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5%以上。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快速发展。五年来,全市有30%的市民和50%以上的从业人员接受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年培训量已达到500万人次以上。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迅速发展,五年共为社会输送毕业生40.81万人。目前全市已建立了8所社区学院,城近郊区80%以上的街道建立了社区教育中心或市民学校,社区教育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

  教育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北京教育信息网的远程教学服务已辐射到全市10个远郊区县。作为 “数字北京”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校校通”工程进展顺利。年末,全市建起校园网的小学校已有400所,高校46所。重点大学学生人均每年上网300小时以上,学生上网率在90%以上。

  文化:文化艺术繁荣活跃。全市各主要剧场文艺演出1.3万余场,引进国外及港、澳、台地区来京交流项目131批,来京的涉外演出201台、3290场次。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蓬勃发展,城乡人民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年末,全市有区县文化馆20个,全市各街道和乡镇基本都建有基础文化设施(文化站),建筑总面积18.2万平方米。建成各类文化广场972个,总面积454万平方米,总投资14.6亿元。以基层文化工作者、文化志愿者和业余文艺骨干为重点的基层文艺队伍日益壮大,全市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共有12.4万人,群众业余文艺创作更加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业余文艺创作精品。全市有31部作品和270余名业余文艺骨干在“群星奖”等全国各类文艺评比和赛事中获奖。

  公共图书馆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市少儿图书馆为龙头,区级图书馆为区域中心,乡街文化站图书室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体系。到2002年底,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6个,其中少儿图书馆5个;5个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万平方米以上,平均每人拥有藏书2.8册。全市有5家社区图书馆挂牌成立,成为北京市首批社区图书馆。

  到2002年底,全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213个,电影院64个。北京地区电视节目17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9%。广播电视播出时间位居全国前列。出版发行业经过改组改造,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年末,北京地区出版的报纸达到244种,总印数67.4亿份,分别比上年增长0.4%和减少2.8%;出版的期刊达到2378种,总印数8.2亿册,分别比上年增长0.2%和1.3%;全市出版图书81782种,总印数12.6亿册,分别比上年增长27.9%和22.6%。

  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成果显著。年内又有明长城遗址公园、菖蒲河公园等一批展示古都风貌的工程向公众开放。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60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4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25处。市级财政加大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的投入,到2002年底共投入3.3亿元。全市面向社会开放的博物馆达到118个,除固定展出外,每年举办临展、巡展及外展200余个,参观人次达1800万人次。

  卫生:卫生事业迅速发展。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医疗卫生力量不断增强。全市卫生技术人员保持稳定,医院床位年均增长1.8%,全市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床位6.31张,每千人拥有医生4.64人。医院硬件设施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一般医疗设备的普及率达到100%。

  传染病危害程度显著下降,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市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9%以上,计划免疫相关疾病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已连续18年没有发现野毒株引起的脊髓灰质炎病例。全市人均期望寿命接近76岁。

  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形成。2001年,全市开始进行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计划对596万城镇职工分布实施。2002年是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第二年,年末实际参保人数达到325万人,约占城镇从业人员总数的55%。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建站工作已完成规划的94.6%,89.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验收。卫生资源进一步优化整合,32家大型综合医院与1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定点协作关系,形成双向转诊关系。

  体育:群众体育蓬勃发展。2002年,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43.7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达到41.83%;大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达到95%以上。全民健身晨、晚练活动场所近3000个。全民健身工程的配建力度加强。全年配建1200个“居家工程”,39个“标准工程”,6个“市级工程”,总面积86.1万平方米,总投资1.8亿元,其中市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达4500万元。

  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市有优秀体育运动员791人。2002年举办国际国内体育比赛37个项目106项次;市级竞技系列体育比赛(奥运会项目)21个项目49项次;群众系列体育比赛28个项目120项次。共获得国际和全国性比赛奖牌110枚,其中金牌45枚,银牌36枚。在釜山亚运会,我市共有52名运动员和17名教练员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24个项目的角逐。其中有12人在7个项目的比赛中夺得20枚金牌、8枚银牌和5枚铜牌,实现了我市参加亚运会夺取金牌数的历史性突破。

  六、人口、就业、人民生活

  人口:人口总量得到控制,常住人口缓慢增长。年末,全市共有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423.2万人,比上年增加39.9万人,增长2.9%。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6‰,比上年增加0.5个千分点;死亡率5.7‰,比上年增加0.4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0.9‰,比上年增加0.1个千分点。据公安部门统计,2002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36.3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

  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市积极开辟就业渠道,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据劳动部门统计,2002年末,全市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5%,控制在2%预定目标以内。运行5年的再就业服务中心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制度的平稳并轨。全市初步建立起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基本生活保障体系。

  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63.92元,比上年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5%;全年人均消费性支出为 10285.83元, 比上年增长1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7.4%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 33.8%,比上年降低 2.7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 5880 元,比上年增长1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2.3%;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4206元,比上年增长8.6%。

  居民住房: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全市住宅竣工2189.6万平方米,增长21.3%;其中经济适用住房竣工316.4万平方米。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由上年的17.62平方米上升到18.2平方米,增加0.5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 32.6平方米,比上年增加 1.6平方米。

附1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居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
  4、社会劳动生产率按现价增加值计算。
  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不含居民住宅销售额。
  6、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附2 2002年经济发展统计表

指标名称

单位

2002年

2002年为2001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1744.8

109.5

亿元

469.9

102.2

穿

亿元

191.3

99.1

亿元

1015.9

121.8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粮食总产量

万吨

82.3

78.5

蔬菜总产量

万吨

545.6

104.1

肉类总产量

万吨

73.5

112.7

鲜蛋总产量

万吨

16.9

108.3

牛奶总产量

万吨

55.1

128.4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7.4

100.0

出栏猪

万头

474.7

104.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成品钢材

万吨

750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42

供热量

万百万千焦

2961

液化石油气

万吨

42

化肥(折纯)

万吨

1.0

水泥

万吨

884

乙烯

万吨

90.4

汽车

万辆

24.3

彩色显象管

万只

751.3

显示器

万部

311

移动通信设备

万部(信道)

58.2

微型计算机

万部

415.7

移动电话机

万部

2280.1

程控交换机

万线

2017.7

饮料酒

万吨

138.7

乳制品

13869

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北京地区)

货物运输量

万吨

30790.8

铁路

万吨

2370

公路

万吨

28375

民航

万吨

45.8

旅客运输量

万人次

29559.6

铁路

万人次

5170

公路

万人次

23112.3

民航

万人次

1277.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98.2

食品、烟酒及用品

100.6

衣着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7.0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0.2

交通和通讯

99.5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9.5

居住

101.9

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每百户)

空调器

106.5

118.7

淋浴热水器

83.5

106.9

彩电

148.4

99.7

电冰箱

101.6

95.3

洗衣机

98.6

96.5

家用电脑

55.5

122.5

微波炉

73.1

108.1

脱排油烟机

78.5

111.5

电炊具

98.1

85.9

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迷途远避退还莲迳返逍遥蒋建波

使用道具

报纸
zwh7059 发表于 2006-1-25 19: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003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统计局

2004年2月12日

  2003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目标,以加快发展为总基调,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应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努力克服“非典”疫情的负面影响,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经济

   经济实力: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发展。初步统计,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611.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实现了预期增长目标,经济增长率连续5年保持在1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613元,比上年增长9.2%,按当前汇率折算,约合3819美元。

  运行趋势:全市经济经受住了上半年“非典”疫情的严峻考验,全年经济运行呈现“高开─回落─恢复─回升”的特点。

产业结构:“三、二、一”产业格局稳固。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5.3亿元,比上年增长3.3%;第二产业1298.5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2218.2亿元,增长10%。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2.6%、36.0%和61.4%,其中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93%、41.74%和57.33%。

财政收支: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调控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9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增值税、营业税分别为75.3亿元和26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和15.8%;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为93.7亿元和57.2亿元,增长17.8%和16.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37.2亿元(含中央追加支出36.1亿元),增长17.3%。其中,科教文卫事业费175.5亿元,增长19.6%;基建、挖潜支出121.7亿元,增长15.1%。地方财政为抗击“非典”共减免各项税费和基金14.9亿元。

  市场价格:价格指数有所回升。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5%,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04.7%,分别比上年上升2个、4.9个和7.6个百分点。

三大需求:投资、消费和出口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自主增长动力强劲。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9%。投资重点集中于住宅和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全年完成住宅投资692.4亿元,比上年增长9.1%;住宅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2.1%,比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4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9.4%。

  社会投资趋于活跃,非国有单位投资成为带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412.0亿元,增长35.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5.5%。其中非国有内资单位完成投资1135.2亿元,增长35.2%,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2.6%。

  更新改造投资和工业技改投资全面启动。全市完成更新改造投资216.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完成工业技改投资92.4亿元,比上年增长58.6%。

  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为0.19,与上年的0.20基本持平。固定资产投资率为59.7%,比上年增加3.3个百分点。

  消费:消费市场热点突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916.7亿元,增长14.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结构升级成为推动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消费热点主要集中于住房、交通和通信等领域。全年销售商品住宅1771.1万平方米,增长10.4%,实现销售额789.2亿元,增长10.1%;销售各类汽车40.8万辆,实现零售额305.2亿元,分别增长56.6%和5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123.8元,增长8.1%。其中,服务性消费比重达到30.3%,与上年基本持平;城镇居民人均用于交通通信方面的支出1688.1元,增长32.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4655.3元,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长较快的领域分别为:交通通讯,增长32.2%;居住,增长29.0%;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增长16.3%;三项支出之和占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45.3%,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全市最终消费率为53.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出口:外贸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出口大幅增长。全市出口16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地方企业出口总值达到7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9%,增幅提高3.8个百分点。地方企业出口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出口额分别为48.5亿美元和34.1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5%和29.8%,占全市地方企业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65.8%和46.3%。

二、城市建设与管理

  土地管理:土地管理工作继续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制度初步形成。1999年至2002年,市级财政共投入资金3.5亿多元,区县乡镇自筹资金1亿多元,共新增耕地16.7万亩,基本上实现了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的占补平衡。另外,争取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6个(2个项目已通过国家验收),项目总规模达0.75万公顷(约11.2万亩),新增耕地0.18万公顷(约2.65万亩)。土地征用供应结构更趋合理。全年征地9.21万亩,其中耕地2.97万亩。土地征用主要用途为:住宅3.06万亩,交通用地1.88万亩,绿化用地1.72万亩,其它2.55万亩。

  道路建设:道路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年道路建设总投资129.2亿元,占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达到30.9%。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全面展开,城市轻轨(13号线)全线贯通,地铁八通线通车试运营,地铁五号线、四号线、十号线年内陆续开工。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和城区路网加密工程加快实施。五环路全线贯通、三环路改造、玉泉路一期、马家堡西路、西外大街西延、万寿路南延等多个项目建成通车。22条奥运地区道路陆续开工建设,北辰东路、安立路、潮白河东、西堤路等项目前期工作按计划开展。平蓟路、108国道(石门营至六环段)改造、110国道(延庆县路段)改线、110国道大修等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年末,全市道路总长度约5500公里,完成新改扩道路长度110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14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0公里。

  危旧房改造:危旧房改造进程加快。全年城八区完成危旧房改造投资203.9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拆除房屋184.6万平方米,其中危房70万平方米,动迁居民近5.3万户。截止到年底,全市危旧房改造工程开复工总面积达到1586.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6.7%,其中本年新开工608.7万平方米,增长33.9%;竣工382.1万平方米,增长15.0%。

  环境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明显。下大力气治理城乡环境卫生,完成158项环境整治重点项目,环境总体水平又有新的提高。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第九阶段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发布实施。全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24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1.4%,比上年增加21天。在生态治理方面,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延庆康庄、昌平南口等五大重点风沙危害区的20万亩裸露土地全部“披绿”,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使林草植被得到了快速的恢复和增加,为首都提供了绿色屏障。水环境治理取得新进展。肖家河、吴家村两座污水处理厂和酒仙桥中水处理厂正式运营,小红门污水处理厂近期投入使用,转河治理、凉水河流域污水截流工程基本完成。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88.6万吨/日,其中城近郊区160万吨/日,城近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56%,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全年清运垃圾361.4万吨,比上年增长12.6%。建成阿苏卫、高安屯、丰台垃圾综合处理场,高安屯垃圾焚烧厂开始动工,门头沟焦家坡垃圾卫生填埋厂已投入使用。城近郊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1.3%,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城八区共有1900多台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超额28%完成改造任务,其中四个城区已基本完成对20吨以下燃煤锅炉改用清洁能源工作。全年汽车维修行业共免费检测汽车尾气180.4万辆次,治理尾气排放不合格车辆18.9万辆次。

  城市绿化:城市绿化取得新进展。第一道绿化隔离带完成绿化面积1000公顷,第二条绿化隔离带、温榆河生态走廊和奥林匹克公园等重大生态保护和建设项目陆续启动,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7.5%,城近郊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分别比上年提高2个和0.8个百分点。城近郊区新增绿地面积40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突破10平方米。

  公共交通:城市公交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全市共有公交电汽车运营车辆1.76万辆,客运出租车运营车辆6.3万辆,公共电汽车线路776条。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41.98亿人次(不含出租车),比上年下降12.6%;其中公共电汽车运送乘客37.26亿人次,占88.76%;轨道交通4.72亿人次,占11.24%。全年出租汽车客运量达到5.18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3.4%。

  公用事业:城市水电气热供应能力得到充足保障。全年自来水售水量5.98亿吨,比上年下降0.2%;其中生活用水4.98亿吨,比上年下降0.7%。怀柔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成供水,张坊、平谷应急供水工程、南水北调石家庄至北京段总干渠工程于年内开工。全年北京地区用电414.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8%。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70.5亿千瓦时,增长12.3%,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占用电总量的17%。全市新增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18座、35千伏变电站8座。全年煤气销售量达2.3亿立方米,天然气销售量达19亿立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9.3%和18%;液化石油气销售量达14.6万吨,下降1.4%。陕北天然气进京市内及扩建工程基本竣工,天然气管线逐步向远郊区县挺进,管线长度6504公里。年末,全市燃气用户达到357.7万户,其中天然气家庭用户达到225.8万户,占全市燃气总户数的63.1%,比上年上升5.8个百分点。城市热力管网供热面积达到76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9%。

三、主要行业

  农业:农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95.3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3.3%。农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进一步下降,由上年的3.1%下降到2.6%。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7.9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种植业产值102.3亿元,增长5.2%,养殖业产值135.6亿元,增长9.6%。种养结构由2002年的45:55调整到43:57。年末,耕地面积为19.56万公顷,比上年末减少5.36万公顷,下降21.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2万亩,比上年调减16.3%;各类经济作物和其它农作物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45.4%上升到48.5%。全年粮食产量58.0万吨,粮食亩产273.7公斤,分别比上年下降29.5%和15.7%。主要农副产品肉类、牛奶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0.3%和15.6%,蔬菜产量下降3.4%。

  新兴农业发展迅速。设施农业、籽种农业、精品农业、观光农业、创汇农业和加工农业等“六种农业”实现产值148.3亿元,占郊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2.9%。“六种农业”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133.6%。

  工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0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增幅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2%,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70.8亿元,增长12.3%;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1.7亿元,比上年下降1.5%;股份制工业增加值3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外商及港澳台工业增加值3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产销衔接基本正常,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9.5亿元,比上年增长40.6%;利税总额404.6亿元,增长31.6%。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5.4%,比上年提高19.1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6.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98873.0元/人,比上年提高24.5%。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成为现代制造业新的增长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29.6亿元,比上年增长近1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1.7%,成为仅次于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第二大行业;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7%,比上年提高16.4个百分点。全年汽车产量为34.7万辆,比上年增长1倍,其中轿车产量达到7.3万辆。

  高新技术产业恢复增长。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14.1亿元,比上年增长7.1%(按当年价格计算),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7.6%。其中电子与信息领域增长2.9%,生物医药增长13.2%,新材料增长14.4%,光机电一体化增长21.3%。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9%。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306.7亿元,比上年增长23.8%。实现增加值28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建筑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8%,与上年持平。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继续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3.4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4.5%。建筑业实现利润30.6亿元,增长23.9%。

  邮电通信业: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74.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通信业实现增加值161.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8.9%。

  邮政业务有涨有落。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1.3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全年订销报纸11.7亿份,比上年下降7.1%;订销杂志5284万份,比上年增长0.4%;收寄函件8.4亿份,比上年下降1.2%;收寄特快专递1189万件,比上年增长11.4%。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28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680.4万户,比上年增长16.2%。局用交换机容量达834万门,比上年增长3.8%。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47.3线/百人,比上年增长13.4%。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095.6万户,比上年增长19.2%。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76.1户/百人,比上年增长16.2%。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迅速扩展。IP电话通话时长达到75.3亿分钟,增长1.2倍;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89.2亿条,增长1.5倍;北京通信公司推出的无线市话(“小灵通”)业务,用户达47.8万户。

  交通运输业:运输总量平稳增长,运输结构基本稳定。交通运输仓储业实现增加值78.6亿元,比上年下降1.7%;占本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2%。

  货物运输稳中微增。全年货运总量30936.1万吨,比上年增长0.5%。其中,公路运输28606万吨,增长0.8%;铁路运输2283.4万吨,下降2.7%;民用航空运输46.7万吨,增长2.0%。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货运量比重分别为92.5%、7.4%和0.1%,公路货运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铁路下降0.3个百分点,民航基本持平。

  旅客运输一升两降。全年旅客运输量31237.4万人,比上年增长6.2%。其中,公路25702万人,增长11.2%;铁路4289.9万人,下降14.8%;民用航空1245.5万人,下降2.5%。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客运量比重分别为82.3%、13.7%和4.0%,公路客运比重上升3.7个百分点,铁路下降3.4个百分点,民航下降0.3个百分点。

  商业:多元业态促进商业繁荣。全年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271.3亿元,比上年增长7.8%。社会商品销售总值4587.3亿元,增长31.6%;购进总值4344.9亿元,增长35.8%。大中型商业企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实现销售收入3808.4亿元,增长23.3%;实现利润79.0亿元,增长24.4%;实现利税总额124.5亿元,增长16.4%。以连锁经营为标志的现代流通方式活力显现。年末,连锁企业146家,连锁商业全年实现零售额463.0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超过20%,为24.2%;比上年增长23.7%,高于全市商业平均增速9.2个百分点。其中300多家便利店实现零售额12.5亿元,增长1.1倍。

  金融保险业:金融保险业为我市第三产业中的第一大行业。全年金融保险业增加值达513.8亿元,比上年增长8.5%,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2%。

  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年末,北京市中资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8321.9亿元,比年初增加2929.4亿元,增量比上年下降7.3%。其中企业存款余额9986.4亿元,比年初增加1423.7亿元,增量比上年下降23.4%;居民储蓄余额5293.5亿元,比年初增加903.8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5.9%。金融贷款余额11343.3亿元,比年初增加2131.7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23.6%。消费贷款余额1646.3亿元,比年初增加484亿元,增量比上年增长12.3%。全年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4480.4亿元,现金支出14389.8亿元,收支相抵回笼现金90.5亿元。

保险市场快速发展。保费收入28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51.9亿元,增长13.3%;人身险保费收入230.6亿元,增长22.5%。产、寿险各项赔款给付支出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3%。

  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发展迅速。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23369.8亿元,比上年增长86.0%;其中股票成交额5041.4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全市发行A股上市企业76家,当年上市企业6家,通过股票市场筹资241.9亿元。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185.9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21.5%,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5.7%,比上年增加1.2个百分点。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达9070.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593.6万平方米,销售1895.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0.8%、8.8%和11.0%。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额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房地产开发热点是商品住宅。全年完成商品住宅投资633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房地产投资的比重达到52.6%。商品住宅开复工面积6352.9万平方米,增长17.7%;竣工面积2080.8万平方米,增长8.0%。

四、对外开放

  外贸进出口: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据海关统计,全市海关进出口贸易总值684.6亿美元,增长30.4%。其中进口总值516.1亿美元,出口总值168.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9.4%和33.6%。地方企业进出口贸易总值为189.3亿美元,增长34.8%。其中进口115.7亿美元,增长42.1%;出口73.7亿美元,增长24.9%。

  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对外服务贸易大幅增长。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4.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2.7%和50.8%。年末在外人数2091人,为去年末的98%。

  旅游:受“非典”疫情影响,上半年旅游业遭受重创,下半年旅游市场逐步恢复。全年接待海外游客为185.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40.4%。旅游外汇收入19.0亿美元,下降38.9%。接待国内旅游者8737.0万人次,比上年减少24.0%;旅游收入706亿元,比上年减少23.9%。年末,全市共有旅游定点饭店659家,其中星级饭店614家,客房数达到10.9万间,比上年末增加0.6万间。客房出租率恢复到51.7%,比上年末下降10.3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利用外资迅速增长。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360项,比上年减少0.7%。合同外资金额3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1.5亿美元,增长19.8%。合同外资投向趋于合理,投向第三产业的外资比重为70.6%,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引资规模较大的批发零售餐饮业、计算机应用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增速分别高达35.8%、42.3%和38.1%,金融保险业引资规模也扩大了7.0%。

  开发区:开发区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市26个开发区累计入区企业24181家,其中投产企业20281家。全年各类开发区实现总收入37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实现工业总产值1989.5亿元,增长11.5%(现价);实现利润193.6亿元,增长26.0%;应缴税金182.7亿元,增长21.8%。

  中关村科技园区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年末,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16299家,全年实现总收入2852.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实现增加值608.0亿元,增长17.1%(现价),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8%;应缴税金122.2亿元,增长22.7%。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投入继续增加。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达4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R&D经费支出252.8亿元,增长15.2%。R&D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0%。

  科研机构和队伍稳定。年末,全市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近4000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293家在北京设立代表处或研发中心。北京地区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7.4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22.7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82.8%。

  “二四八工程”进展顺利。首都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孵化器数目及孵化面积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增长,孵化器达61家,孵化面积达6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082家,实现销售收入81亿元。年末,大学科技园达14个,其中国家级6个。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环境优化。全市共有科技中介机构近5000家,相关行业协会150余家,各类专业服务中心500家。全年技术合同登记32173项,合同成交总金额265.4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22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0%、20.0%和25.2%。软件产业基地、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工程和新医药等领域产业基地取得明显进展。截止到年底,当年认定软件企业514家,登记软件产品1213个,累计认定软件企业1749家,累计登记软件产品达到4820个,全国约有70%的自主软件产品在北京开发。软件出口达1.38亿美元,增长48.2%。中芯国际、京东方TFT-LCD模块、中科稼英硅片、摩比斯汽车变速器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清华大学研制出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深超-21C”,联想集团研制成功万亿次高性能计算机产品--联想深腾1800大规模计算机系统。

  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率先进入普及化阶段。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73所,比上年增加11所。46所普通高校和118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本专科在校生达到45.7万人,增长17%。在校研究生人数首次突破10万人大关,达到12万,增长23.2%。外国留学生达到1.7万人。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继续扩大,招生人数为14.2万人,创历史新高。北京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比上年增加3个百分点。200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8.3万人。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9.7%。

  基础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一直保持在99.9%以上,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保持在100%,普通高中特别是优质高中招生规模稳步扩大,普通高中实际招生9.5万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6%以上。

  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深化。全市完成8个骨干特色中等专业学校的评估,完成7个重点实验实训基地学校的论证工作,全面启动了10所现代化标志学校的建设,新评出5所国家级、3所省部级重点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6.3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其中职业中学在校学生数8.4万人。

  教育信息化程度明显提高。作为“数字北京”工程重要组成部分的“校校通”工程进展顺利。全市投入1000多万元改善网络教育条件,完成了123个网络计算机教室和205个计算机教室的建设工作,建成557个中小学校园网。市属市管高校校园网信息点数达到了7.6万个,联网计算机台数达到了5.9万台。“非典”时期,陆续开辟了“空中课堂”和“教育在线”等教育形式,信息化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文化:影视、图书出版事业欣欣向荣。至2003年底,全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80个,其中电影院56个。放映场次10.3万场,观众人次达到609.4万人,票款收入1亿元。北京电视台电视节目19套,数字电视频道已经在北京试播,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9%,有线电视入户率为57.9%。出版发行业经过改组改造,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地区出版的报纸达到248种,出版的期刊达到2375种,均与上年基本持平;出版图书88687种,增长8.4%。共有26种图书、期刊、音像制品在国家各类大奖的评选中获奖。

  文物古迹保护工作成果显著。“3.3亿文物抢险工程”继续实施,几年来累计对98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建筑进行了抢修修缮,带动社会各方面配套资金30亿元。“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规划正式启动,投入专项资金1.2亿元。2003年共有14片56万平方米的危改项目重新划入文化保护区。皇城墙遗址和专供皇宫御用的“雪池冰窑”等共30多处文物被列入保护名单。十三陵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元大都土城遗址公园建成开放。年末,全市拥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全市面向社会开放的博物馆达到123个,博物馆馆藏文物226余万件,固定展览200多项,临时推出展览400多项,参观人次达2500万人次。

  卫生:国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孕产妇死亡率为15.6/10万,婴儿死亡率为5.89‰,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62岁,均已达到或超过中等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全市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达到99%以上。

  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有卫生机构4998个,床位7.5万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医院床位6.46张。卫生技术人员11万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4.2人。医院硬件设施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一般医疗设备的普及率达到100%。

  公共防疫、医疗急救应急机制初步形成。“非典”疫情发生后,迅速果断推进定点医院和应急救治体系建设,为卫生体系的完善打下坚实基础。生物和微生物实验室进一步完善,已建立了59个爱滋病实验室和262个肠道传染病监测点,传染病危害程度显著下降。

  农村卫生保健全面推进。10个远郊区县全面实行了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共有173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改水改厕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完成农村改水项目共计111个,受益人口达到27万人。11个区县101个乡镇438个村参与了农村改厕工作。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为73%。

  体育:全民健身设施发展迅速,群众体育蓬勃开展。全年配建1239个全民健身工程,总面积94.5万平方米,总投资1.7亿元,其中市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达4630万元。截至年底,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和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25%的行政村均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全民健身晨、晚练活动场所达3811个,社区活动达8749项次,参与人数134万人。

  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共有专业体育运动员近千人,共获得国际和全国性比赛奖牌109枚,其中金牌47枚,银牌31枚。在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共夺得金牌34枚,超2项世界纪录,破27项全国纪录。

  残疾人事业:残疾人事业向前发展。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受到重视。2.17万名残疾人享受低保待遇,2万名以上贫困残疾人得到各种特殊救助。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有关部门为6951名残疾人进行了求职登记,按比例新安置1080名残疾人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加强。4979名残疾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在第二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上,我市有6名选手获得单项第一名,并被劳动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在第六界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中,我市选手获得一金一银。特殊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儿童少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5%,城区达到100%,155名残疾考生被高校录取,实现了残疾人成人大学单考单招。

  六、人口、就业、人民生活

  人口:人口总量得到控制,常住人口缓慢增长。年末,全市共有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456.4万人,比上年增加33.2万人,增长2.3%,增速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5.1‰,比上年降低1.5个千分点;死亡率5.2‰,比上年降低0.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0.1‰,比上年降低1个千分点。据公安部门统计,2003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48.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1%,比上年增速低0.1个百分点。

  外来人口增速趋缓。2003年11月1日零时,在京居住一天以上的外来人口为409.5万人,比上年增加22.9万人,增长5.9%,增速比上年低11.9个百分点。外来人口中,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为307.6万人,占75.1%,比上年增加20.7万人;务工经商人员318.5万人,占77.8%,比上年增加22.0万人。

  外来人口分布呈现出由近郊区向远郊区扩散的趋势。2003年城区外来人口37.4万人,占9.1%,近郊区外来人口229.0万人,占55.9%,远郊区县外来人口143.1万人,占35.0%。城区和近郊区外来人口比重分别下降了2.9个和2个百分点,远郊区县外来人口比重上升了4.9个百分点。从增长幅度看,远郊区县外来人口增幅最高,达23.1%,近郊区的增幅只有2.3%,城区则减少了19.6%。远郊区县的外来人口86.9%集中在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五个区。

  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市多渠道、多元化开发就业岗位。全市净增就业岗位20.12万个,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92万人,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8.1%,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就业服务组织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基本搭建完成,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成为重点。开发了包括物业管理、社区商业便民连锁、城市公共设施维护、保洁保养、城市公共秩序维护、家政服务在内的六条社区就业绿色通道,采取了“四进社区”等措施,共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3.35万个。

  全市以深化体制改革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48.5万人、436.1万人、306.6万人和242.9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12.3万人、82.3万人、7.1万人和21.9万人。

  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2.6元,比上年增长11.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全年人均消费支出为11123.8元,比上年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1.7%,比上年降低2.1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6496.3元,比上年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655.3元,比上年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1.7%,比上年降低1.3个百分点。

  居民住房: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全市住宅竣工2320.4万平方米,增长6.0%;其中经济适用住房竣工363.1万平方米。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8.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3.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3平方米。

附1 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是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

  4、固定资产投资率是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

  5、最终消费率是指总消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

  6、社会劳动生产率按现价增加值计算。

  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不含居民住宅销售额。

  8、“二四八工程”是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的简称。指建立两大体系、建设四个基地、实施八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两大体系即首都创业孵化体系和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四个基地即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北京生物医药基地和北京新材料基地。八个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即数字北京工程、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产业化工程、大直径半导体硅芯片及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化工程、能源结构调整及清洁燃烧技术产业化工程、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工程、绿色食品及良种工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工程和北京保护臭氧层工程。

  9、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附2 2003年经济发展统计表: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指标名称

单位

2003年

2003年为2002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1916.7

114.5

亿元

497.7

106.7

穿

亿元

210.6

111.8

亿元

1131.9

118.9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粮食总产量

万吨

58.0

70.5

蔬菜总产量

万吨

527.3

96.6

肉类总产量

万吨

73.7

100.3

鲜蛋总产量

万吨

16.2

106.6

牛奶总产量

万吨

63.7

115.6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7.2

97.3

出栏猪

万头

470.1

99.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成品钢材

万吨

784.6

104.4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145.1

105.5

供热量

万百万千焦

3958.0

109.5

液化石油气

万吨

38.4

92.2

化肥(折纯)

万吨

0.9

89.9

水泥

万吨

882.0

105.0

乙烯

万吨

88.8

98.2

汽车

万辆

34.7

200.1

彩色显象管

万只

886.0

117.9

显示器

万部

359.6

115.7

移动通信设备

万部(信道)

38.4

108.7

微型计算机

万部

469.3

107.4

移动电话机

万部

3334.5

146.3

程控交换机

万线

1934.7

95.5

饮料酒

万吨

132.8

96.3

乳制品

13426.0

101.7

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北京地区)

货物运输量

万吨

30936.1

100.5

铁路

万吨

2283.4

97.3

公路

万吨

28606.0

100.8

民航

万吨

46.7

102.0

旅客运输量

万人

31237.4

106.2

铁路

万人

4289.9

85.2

公路

万人

25702.0

111.2

民航

万人

1245.5

97.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食品

103.2

烟酒及用品

100.2

衣着

97.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7.7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0.1

交通和通讯

97.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8.3

居住

101.6

城镇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每百户)

空调器

119.3

112.0

淋浴热水器

85.4

102.3

彩电

147.0

99.1

电冰箱

100.4

98.8

洗衣机

99.3

100.7

家用电脑

68.3

123.1

微波炉

79.2

108.3

脱排油烟机

81.3

103.6

电炊具

107.8

109.9

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迷途远避退还莲迳返逍遥蒋建波

使用道具

地板
zwh7059 发表于 2006-1-25 19: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004年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北京市统计局

2005年1月21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对北京市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以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全面发展为主题,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大力发展首都经济,切实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实现了首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合经济

  经济总量: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为1995年以来最高增速。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2.9亿元,增长1.9%,增幅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10.4亿元,增长16.7%,增幅提高4.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70亿元,增长11.6%,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优化,非农产业比重进一步上升,二、三产业比重达到97.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

财政收支:地方财政收入增势良好。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44.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其中,增值税68.9亿元,增长21.9%;营业税333.2亿元,增长26.3%;企业所得税121.7亿元,增长29.9%;个人所得税73.3亿元,增长28.2%。全年地方财政支出898.9亿元,增长22.3%;地方财政支出剔除中央追加支出后,为862.6亿元,增长23.4%。其中,基本建设支出72.9亿元,增长1.3%;科教文卫事业费213.6亿元,增长21.6%;农林水支出33.2亿元,增长26.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2.5亿元,增长75.5%;城市维护费40.1亿元,增长11%。

  价格水平: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高于上年0.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8%,影响总指数上升1.4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5%,居住类价格上涨1.4%,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上涨1.2%。除此以外,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4.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下降3.1%,衣着类价格下降1.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下降0.8%。

生产领域价格涨幅较高。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3%,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为114.2%,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材料类、农副产品类、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分别为24.5%、22.3%、20.9%和20%。

投资:投资增势趋于平稳。2004年年初,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偏高,通过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投资增速逐步放缓。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2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增幅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631.4亿元,增长22.7%;更新改造投资175.3亿元,下降18.9%;房地产开发投资1473.3亿元,增长22.5%。

投融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非国有单位投资成为带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全年全社会非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773亿元,增长26.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70.1%,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其中非国有内资单位完成投资1369.7亿元,增长22.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4.2%,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市场全面开放。截止到2004年底,京承高速二期、卢沟桥污水处理厂、高安屯生活垃圾焚烧厂、亦庄路东新区燃气等16个项目实现市场化融资56亿元。全年基础设施投资447.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7.7%。

重大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我市确定的66项重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24.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8.7%。截止到年底,已有31个子项目交付使用。

二、主要产业

农业: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54亿元,比上年增长6.8%(按现价计算)。其中,种植业产值105.4亿元,增长3%;养殖业产值148.6亿元,增长9.6%。2004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重要措施。全面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8000多万元;对63.2万户种植小麦和玉米的农户实施直接补贴,兑付直补资金1.1亿元。在这些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全市粮食生产扭转了连续13年下滑的局面,出现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1.7万亩,比上年增长9.3%;粮食总产量70.2万吨,增长20.9%。全年蔬菜产量489.2万吨,下降7.2%;鲜蛋产量15.9万吨,下降1.9%;肉类产量70.8万吨,下降3.8%;牛奶产量70万吨,增长10.7%;生猪出栏460.5万头,下降2%;家禽出栏17419.5万只,下降7.7%。

  都市农业取得成果。首次评定出30个市级观光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项目近2000项。新建120家标准化生产基地,累计达到800家,通过安全食品认证达标的生产单位超过60%。全市有235家绿色、安全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

工业: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2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增幅提高7.1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4%,提高10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全部国有工业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59.5亿元,增长19.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652.9亿元,增长17%;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实现增加值474.8亿元,增长24.9%。

增长结构出现积极变化。在重点监测的13个工业行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制造业等7个行业增速在20%以上,形成了多点支撑的发展局面。其中,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3.1亿元,比上年增长58.6%;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9.8%,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22.8%。全年汽车产量53.9万辆,比上年增长55.2%;其中轿车产量18.2万辆,增长1.5倍。

高新技术产品制造业较快增长。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77.7亿元,比上年增长17.7%(按现价计算),增幅提高10.6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与信息增长14%,生物医药增长18%,新材料增长40.2%,光机电一体化增长22.6%;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64.7%、8.8%、10.7%和12.6%。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主要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3.9%、16.5%和15.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9.3%,比上年提高18.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10.8亿元,增长32%;利税总额522.5亿元,增长23.9%。

建筑业:建筑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20.2亿元,比上年增长6.2%。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505.8亿元,增长15.2%;房屋施工面积13073.6万平方米,增长7.5%;竣工面积4526.3万平方米,增长0.9%。建筑企业效益有所提高。全年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542.5亿元,增长16%;实现工程结算利润131.5亿元,增长16.4%。按施工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14.9万元/人,增长14.6%。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4.9亿元,比上年增长7%。

货物运输一升两降。全年货运总量29988.5万吨,比上年下降3%。其中,民用航空运输56.9万吨,增长20.3%;公路运输27973万吨,下降2.2%;铁路运输(发送量)1958.6万吨,下降13.5%。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货运量比重分别为93.3%、6.5%和0.2%;与上年相比,公路货运比重上升0.8个百分点,铁路货运比重下降0.8个百分点,民航货运比重基本持平。

旅客运输全面增长。全年旅客运输量48681.5万人,比上年增长48%。其中,公路运输41552万人,增长52.3%;铁路运输(发送量)5436.8万人,增长24.9%;民用航空运输1692.7万人,增长35.9%。公路、铁路、民航三种运输方式客运量比重分别为85.3%、11.2%和3.5%;与上年相比,公路客运比重上升2.4个百分点,铁路客运比重下降2.1个百分点,民航客运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

邮政业务基本稳定。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1.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订销报纸10.1亿份,下降7.8%;订销杂志3881万份,下降3.4%;收寄函件7.7亿份,下降7.9%;收寄特快专递1500万件,增长26.2%。年末邮政储蓄余额达到318.6亿元,年净增35.8亿元。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全年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增加值3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

信息传输业快速增长。全市固定电话用户达847.4万户,比上年增长23.9%。局用交换机容量达1110万门,增长11.9%。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57.5线/百人,增长21%。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335.9万户,增长20.5%。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90.6部/百人,增长17.6%。

批发零售业:全年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263.7亿元,比上年增长6.8%。

消费品市场稳中见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91.8亿元,增长14.4%。其中,吃类商品零售额610.8亿元,增长22.7%;穿类商品零售额242.1亿元,增长15%;用类商品零售额1224.6亿元,增长8.2%。居民消费结构稳步升级,汽车、家居、通讯类商品消费快速增长。全年销售机动车44.7万辆,比上年增长9.8%。其中,新车30.4万辆,增长3.9%;旧车14.3万辆,增长24.8%。在限额以上商业企业零售额中,与住宅消费相关的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倍,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8.8%;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1%。

新型业态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连锁商业企业达到152个,实现零售额635.2亿元,分别增长4.1%和32.6%。连锁商业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29%。商业布局逐步改善。年末,郊区乡镇连锁超市、便利店达到443家,比上年末增长1.5倍。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经营状况良好。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0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批发业4122.4亿元,零售业906.3亿元,分别增长30%和2.6%。全年实现利润167.4亿元,增长1.1倍;实现利税218.8亿元,增长70.5%。

金融保险业:全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598.6亿元,比上年增长5.4%。

信贷投放明显收缩。根据宏观调控的要求,金融机构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年末,全市中资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12600.2亿元,比年初增加1457亿元,新增贷款比上年减少646.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721.6亿元,比年初增加420.4亿元,少增309.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6414.7亿元,比年初增加919.8亿元,少增244.6亿元;票据融资756.5亿元,比年初减少11亿元,少增161.1亿元。中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625.9亿元,比年初增加3327.4亿元,多增39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2310.1亿元,比年初增加2080.1亿元,多增656.5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22.3亿元,比年初增加828.8亿元,少增75亿元。   

保险市场平缓发展。年末,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30家,比上年增加10家;保险中介机构184家,增加84家。全年保费收入278.9亿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65.9亿元,增长26.9%;人身险保费收入213亿元,下降7.6%。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5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产、寿险分别为33.2亿元和2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1.3%。

资本市场稳步发展。全年证券市场各类证券成交额18512.9亿元,比上年下降20.8%;其中股票成交额7247.7亿元,增长43.8%;国债成交额671.7亿元,下降42.8%;基金成交额78.9亿元,下降28.5%。年末上市企业(A股)达到82家;其中,当年上市企业(A股)6家,筹集资金16.7亿元。

房地产业:房地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全年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2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47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商品房开复工面积9931.3万平方米,增长9.5%;竣工面积3067万平方米,增长18.2%。

商品房市场需求活跃。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472万平方米,增长30.4%;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285.8万平方米,增长29.1%。全年商品房销售额1249.1亿元,增长39.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1085.1亿元,增长37.5%。商品房价格有所上升。全年商品房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5053元,比上年提高316元;其中,商品住宅平均售价4747元,提高291元。存量房交易量进一步扩大。全年存量房成交面积708.3万平方米,成交金额21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6%和78.2%。

旅游业:旅游市场恢复正常。全年接待海外游客31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0.4%,比2002年增长1.6%。旅游外汇收入31.7亿美元,增长66.8%。接待国内旅游者1.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6.8%;旅游收入1145亿元,增长62.2%。年末,全市共有星级饭店613家,客房数达到9.1万间。客房出租率64.7%,比上年末上升13个百分点。

三、对外开放

进出口:对外贸易强劲增长。据海关统计,全年进出口总值94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2%。其中,出口205.7亿美元,增长21.8%;进口740.8亿美元,增长43.5%。地方企业进出口总值为280.7亿美元,增长48.3%。其中,出口106.1亿美元,增长44%;进口174.6 亿美元,增长51%。出口产品结构继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71.2亿美元,增长46.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1.7亿美元,增长51.7%;占地方出口的比重分别达到67.1%和48.8%,分别比上年提高1.3个和2.5个百分点。出口市场保持多元化。在主要出口市场中,对亚洲出口49.3亿美元,增长51.7%;对欧洲出口30.4亿美元,增长29.2%;对北美洲出口16.4亿美元,增长42.2%。基础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在地方进口商品中,矿物燃料、润滑油及相关原料增长1.2倍,动植物油、脂及蜡增长1.1倍。

  经济技术合作: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保持良好势头。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8.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8%和70.8%。年末在外人数2552人,比上年末增长22%。

利用外资:外资流入继续加快。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806项,比上年增长33%;合同外资金额62.6亿美元,增长92%。实际利用外资30.8亿美元,增长43%。从外资的产业投向看,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全年第三产业吸收合同外资金额38.7亿美元,占全市合同外资金额的比重为61.8%。投入较多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合同外资金额达到21.5亿美元,增长1.7倍。年末,在京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分别达到7家、139家和189家。

开发区:开发区建设和发展进入新阶段。年末,全市27个开发区累计入区企业29752家,其中投产企业24416家,分别比上年末增加5353家和4368家。全年各类开发区实现总收入4876.2亿元,比上年增长25%;实现工业总产值2796亿元,增长37.2%(按现价计算);实现利润287.4亿元,增长20.9%;应缴税金209亿元,增长13.2%。

中关村科技园区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268家,比上年增长3.1%。年末,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0364家,比上年末增长24.9%。全年实现总收入3625.2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实现增加值760.9亿元,增长25.1%(按现价计算),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8%;实缴税金133.6亿元,增长11.2%。

四、城市建设与管理

危旧房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危旧房改造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危旧房改造投资203.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拆除房屋72万平方米,下降61%,其中拆除危房29.9万平方米,下降57.3%;动迁居民2.4万户,下降54.3%。全年经济适用房投资98亿元,比上年增长6.3%;施工面积 89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8.8万平方米,分别下降1.4%和15%;销售面积306.3万平方米,下降4.3%;实现销售额90.4亿元,下降0.8%。

  城市交通:交通设施建设继续加快。全年完成交通运输投资1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占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达到33.3%。轨道交通项目进展顺利,地铁四、五、十号线(含奥运支线)全面开工,在建规模达到86.3公里。公路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新改建公路953公里;其中,在建高速公路100公里,六环路黄村至良乡段24公里已建成通车。城市道路建设进一步加强,首体南路、圆清路、五塔寺路、白云路、马家堡西路等工程建成通车,道路通行能力不断提高。6座交通枢纽建设按计划进行,其中,动物园交通枢纽已经启用,进入试运行阶段;六里桥综合客运枢纽基本具备试运营条件;马驹桥一级货运枢纽年底已报竣工。

城市公交体系逐步完善,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公共电汽车(含小公共,下同)线路达到599条,公共电汽车运营里程17206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14公里,与上年末持平。全市共有公共电汽车运营车辆2万辆, 比上年增加1204辆;客运出租车运营车辆5.2万辆,减少1.1万辆。全年城市公共交通共运送乘客51.2亿人次(不含出租车),比上年增长17.9%;其中公共电汽车运送乘客45.2亿人次,增长16.6%;轨道交通运送乘客6.1亿人次,增长28.4%。全年出租汽车客运量达到5.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3.5%。

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187.1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9.4万辆;其中轿车保有量109.6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129.8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8.2万辆;其中轿车保有量80.3万辆。

公用事业:公用事业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年自来水售水量6.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7%;其中生活用水5.4亿立方米,增长8%。张坊、平谷、怀柔等应急水源工程先后建成通水,为保证首都供水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国电力供应普遍较为紧张的形势下,我市通过采取一系列调配应急措施,夏季用电高峰日均削减负荷约30万千瓦,避免了大面积停电及非事故拉路。全年售电量451.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9%;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80.2亿千瓦时,增长13.8%。全年煤气销售量达1.8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3.1%;天然气销售量达23.3亿立方米,增长22.3%;液化石油气销售量达12.6万吨,下降13.7%。年末,全市燃气家庭用户达到385.3万户,其中天然气家庭用户252.8万户,占全市家庭燃气总户数的6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城市热力管网供热面积达到877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1.8%。

五、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科技人员队伍稳步壮大,科技经费投入持续增加。年末,全市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4000家,拥有科技活动人员29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指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与无中高级技术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25万人,占科技活动人员总数的86.2%。全市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300亿元,增长17.1%,R&D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7%。

  《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地方政策法规出台,北京的创新、创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创业孵化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年末,全市孵化器总数66家,入孵企业约2300家,总孵化面积80多万平方米,建立大学科技园14家。创新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年末,全市共有科技中介机构5000多家,相关行业协会150余家,各类专业服务中心500多家。专利成果喜人。全年申请专利18402件,比上年增长8.2%;授权专利9005件,增长9.2%。技术交易日趋活跃。全年成交技术合同35549项,合同成交总金额4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5%和60.1%;其中技术交易额387.5亿元,增长71%。北京产权交易所累计挂牌项目2976个,挂牌总金额3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项目成交749个,成交金额77.5亿元。

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继续深化。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如30米35kV/2kA高温超导电缆研发及产业化示范、电动汽车的研制开发、官厅水库流域水质改善关键技术研究等取得重大进展。

教育: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高等教育体系继续完善。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院校77 所,比上年增加4所;其中,本科院校27所。全年共招收本专科学生14.7万人,增长2.7%;本专科在校生达到50万人,增长9%;毕业学生9.96万人,增长18.9%。全市共有48所普通高校和115个科研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招收研究生5.6万人,增长17.9%;在学研究生达到14.4万人,增长19.8%;毕业研究生2.95万人,增长31.4%。建立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制度,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9.43%。大学生公寓和高教园区建设步伐加快。60万平方米大学生公寓竣工并交付使用。

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普通高中招生9.4万人,在校生 27.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招生7.7万人,在校生25.7万人;其中,普通中专招生3.3万人,职业高中招生2.6万人,技工学校招生1.8万人。

  基础教育进一步调整优化。颁布实施《北京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调整了137所规模小、办学效益不高的中小学,其中小学112所,初中25所。农村义务教育条件改善。全年市、区县两级投入60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半山区和农村平原地区113所办学困难学校的改造任务。在延庆等9个区县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教育骨干光纤网,建成600所校园网。为郊区200所中小学设立医务室并配套相应设备,提高了卫生防病和健康教育的水平。全市普通小学1504所,在校生51.6万人;初中422所,在校生38.7万人。

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年末,全市共有79所民办高校,在校学生22万人;93所民办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6万人;12所民办小学,在校学生0.5万人。

文化: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演出市场硕果累累。大型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大型奇幻儿童剧《迷宫》、大型情景魔术晚会《魔法传奇》、科普木偶剧《南极精灵》及评剧《刘巧儿新传》等精品剧目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全市共有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72个,其中电影院62个;放映场次18万场,观众达到814.4万人次,票款收入1.85亿元。继续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即到21世纪初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解决京郊农民看电影难的问题,为农村观众放映故事片5.3万场次,观众达到1656.6万人次。北京电视台动画频道开播,电视节目达到10套。全市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5%,有线电视入户率为62.1%。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顺利推进。年内实现了让90个自然村的农村居民看上电视的目标。移动数字电视在公交系统试播成功,已有48条线路的1700辆公交车安装了移动数字电视。出版发行业经过改组改造,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市属出版单位出版报纸51种,与上年持平;出版杂志168种,下降4.5%;出版图书4713种,增长36.1%。共有17种出版物在国家各类大奖的评选中获奖,其中图书4种、期刊5种、电子出版物2种、音像制品5种。

文物保护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人文奥运”文物保护计划进展顺利,年内安排项目30项,已全面启动,其中16项已完工。自2003年开始,对全市6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全面修缮,并对其保护现状和管理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积极做好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配合危旧房改造、城市重点整治工程、奥运大型场馆建设完成了相关文物保护和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并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年末,全市拥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4处。全市境内注册登记的博物馆达到127个,博物馆馆藏文物226万件,固定展览200多项,临时推出展览400多项,参观人数达2500万人次。

卫生:公共卫生建设与疾病控制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截至年底,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已成立,10个远郊区县紧急医疗救援分中心全部建成,完成了32个远郊区县乡镇急救点的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病业务楼已动工建设。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建设全面完成。针对“4.22”非典疫情和禽流感疫情,迅速启动相关预案并及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防治疫情的决定性胜利。

农村卫生保健不断加强。全市农村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覆盖率区县级达到100%,乡镇级达到87%,村级达到90%。全市共有230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合率达到64%。13个郊区县均已开始为就医农民实施报销,年内已为25万人次提供报销服务。农村改水改厕取得新的进展,全市完成农村改水项目共计3661个,受益人口达到338.6万人;改造农村粪便无害化处理户厕32533座。

体育:扩充全民健身设施,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当年配建1229个全民健身工程,总面积82.6万平方米,总投资1.17亿元,其中市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达4200万元。截至年底,全市所有街道、乡镇和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55%的行政村均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全民健身晨、晚练辅导站累计4437个;年内开展全市各类群众体育活动共计3240项次,参加活动人数达到532.7万人次。举办了国际长跑节、万人太极拳表演、全国城市体育舞蹈公开赛、庆申奥成功长跑活动等;举办了第10届全民健身周活动,吸引了206万市民参与;举办全民健身大课堂近百场,万余人受益。

竞技体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共有专业体育运动员近千人,共获得国际和全国性比赛奖牌125枚,其中金牌49枚,银牌45枚。在第28届奥运会上,我市运动员获得5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的优异成绩,其中金牌数位居各省市之首。

六、人口、就业与保障、居民生活

人口:人口继续保持增长。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49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3万人,增长2.5%,增幅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出生率为6.1‰,比上年增加1个千分点;死亡率5.4‰,增加0.2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0.7‰,增加0.8个千分点。据公安部门统计,200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62.9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2%。

  就业和社会保障:就业工作进一步加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下降0.13个百分点;全年安排17.43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8.64%,提高0.56个百分点。其中,“4050”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69.8%。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等措施,5.5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岗位开发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共开发社区就业岗位14.32万个,比上年增长7.27%,安置失业人员10.63万人。全市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已发展到197家,累计安置就业特困人员1.3万人。其中,当年新增社区公益性就业组织47家,新安置就业特困人员4861人。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各项基金扩面征缴取得积极成效,参保人数不断增加。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60万人、484万人、308万人和259万人,分别比上年净增11.5万人、47.9万人、1.4万人和16.1万人。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收缴率均达到98%以上。出台了外地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办法。大力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立了个人帐户与待遇调整机制相结合的制度模式以及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方式,并在大兴、通州进行了试点,全市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6.8万人。城市居民保障标准有所提高,失业保险金提高到347-446元,职工最低工资提高到545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402-510元。全市共有16.1万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比上年增加0.3万人;享受农村低保的农民7.5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23家,床位2.9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7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0.2万处,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6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5.5亿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款0.26亿元。

居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37.8元,比上年增长12.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5%。人均消费支出为12200.4元,比上年增长9.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6%。由于粮油及相关副食品价格上涨,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2%,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7172元,比上年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其中,生产性收入6141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886元,比上年增长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2.6%,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居住环境有较大改善。全年竣工住宅2344万平方米,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有望达到1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34.2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3平方米。

七、资源与环境

土地资源:根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的要求,我市认真开展了土地利用现状和使用情况的调查、核查工作,开展了全市基本农田的核查工作,基本查清了耕地和基本农田情况、建设项目批准用地和违法用地情况。根据核查结果,加大了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全市自上而下签定了基本农田责任状,350.4万亩基本农田全部落实到地块,其中农作物用地254.9万亩。基本完成了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阶段性工作任务。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用地,全市470个开发区减少到28个,核减规划面积46768公顷,核减率为53.4%;截止到年底,已退回土地14626.2公顷,复耕土地11735.6公顷。进一步加大对土地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依法处置闲置土地,查处违法土地行为2411件,责令退还土地1500.7公顷,复耕土地449.9公顷,收回闲置土地174.8公顷。规范控制建设用地协议出让范围,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招标、拍卖、挂牌制度。全年全市征占地及农用地转用项目用地7286.6公顷,比上年增长12.1%。72宗经营性项目土地使用权入市成交,成交土地面积438.5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46.7%和1倍。

  水资源:降水情况好于上年。全年降水539毫米,比上年增长19%,是多年平均降水量的92%。但水资源形势仍然严峻。年末,全市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19.04米,比上年末下降0.71米,地下水储量累计减少3.6亿立方米。正式组建水务局,开始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的统一调度,采取严格措施对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用。全年向密云、官厅两大水库调水2.41亿立方米,其中从外省调水9400万立方米。在保障城乡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8.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29亿立方米;官厅水库蓄水量2.3亿立方米,增加1699万立方米。南水北调北京段工程进展顺利,永定河倒虹吸主体工程建设基本完成。强化节水管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制定了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和分阶段工作方案。综合水价由上年的4.01元提高到5.04元。全年农业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工业和生活完成节水技改措施51项。

生态环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全年拆除违法建设和临时建筑75.3万平方米,城市市容不断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继续推进。控制大气污染第十阶段措施继续实施,严格控制燃煤污染排放,完成燃煤锅炉改造1037台,对重型汽油车和摩托车新车实行第二阶段排放标准,加强机动车排放检测监管。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为229天,比上年增加5天,占全年总天数的62.5%。水环境治理力度加大。开展了水源三、四厂防护区内的污染源调查,加强了对密云、怀柔水库的水质保护;启动了永定河、潮白河砂石坑生态恢复及整治工程。污水处理系统逐步完善。卢沟桥污水处理厂和清河污水处理厂二期建成,城近郊区污水处理厂达到8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88万立方米/日。城近郊区污水处理率达到58%,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再生水利用取得新进展,新建再生水利用管线52.7公里,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5%。积极推动其他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完成五环路内28个暴露垃圾堆的治理任务;全年清除各类施工渣土3259.5万吨;全市第一个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厂竣工。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城近郊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8%(按产生量计算),远郊区县达到33%。完成首都机场及周边地区噪声功能区划,对四环路两侧部分道路进行了交通噪声治理工程。

绿化美化步伐加快。全年共完成绿化造林40.48万亩,植树4230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49.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取得新进展。其中,绿化隔离地区新增绿化面积4.76万亩,平原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新增绿化面积4.02万亩,山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新增绿化面积31.7万亩。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加强。启动了密云水库湿地、汉石桥湿地建设工作,保护区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楔形绿地建设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城近郊区新增绿地面积848公顷,其中新增大型绿地20余处,共117公顷。城近郊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0平方米,增加0.4平方米。

附1:公报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计算。
  3、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中不含居民住宅销售额。
  4、“二四八工程”是首都二四八重大创新工程的简称。指建立两大体系、建设四个基地、实施八项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两大体系即首都创业孵化体系和首都经济创新服务体系。四个基地即北京软件产业基地、北京北方微电子基地、北京生物医药基地和北京新材料基地。八个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即数字北京工程、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产业化工程、大直径半导体硅芯片及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化工程、能源结构调整及清洁燃烧技术产业化工程、现代医药生物技术产品产业化工程、绿色食品及良种工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工程和北京保护臭氧层工程。
  5、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附2:2004年经济发展统计表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指标名称

单位

2004

2004年为2003年%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亿元

2191.8

114.4

按商品用途分

吃的商品

亿元

610.8

122.7

穿的商品

亿元

242.1

115.0

用的商品

亿元

1224.6

108.2

烧的商品

亿元

114.4

149.3

按行业分

#批发、零售贸易业

亿元

1778.7

110.4

  餐饮业

亿元

190.2

156.6

主要农副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2004

2004年为2003%

粮食总产量

万吨

70.2

120.9

蔬菜总产量

万吨

489.2

92.8

肉类总产量

万吨

70.8

96.2

鲜蛋总产量

万吨

15.9

98.1

牛奶总产量

万吨

70.0

110.7

水产品总产量

万吨

6.5

91.5

出栏猪

万头

460.5

98.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2004

2004年为2003%

钢材

万吨

851.0

108.6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02.2

107.1

液化石油气

万吨

43.0

111.9

化肥(折纯)

万吨

3.6

146.8

水泥

万吨

1126.7

121.6

乙烯

万吨

98.2

110.6

汽车

万辆

53.9

155.2

彩色显象管

万只

1042.5

117.4

显示器

万部

499.9

120.6

移动通信设备

万部(信道)

422.9

77.3

微型计算机

万部

503.6

115.9

移动电话机

万部

3852.0

116.5

程控交换机

万线

3211.1

163.9

饮料酒

万千升

148.5

113.4

乳制品

353323.3

125.5

各种运输方式运量(北京地区)

指标名称

单位

2004

2004年为2003%

货物运输量

万吨

29988.5

97

铁路(发送量)

万吨

1958.6

86.5

公路

万吨

27973

97.8

民航

万吨

56.9

120.3

旅客运输量

万人

48681.5

148

铁路(发送量)

万人

5436.8

124.9

公路

万人

41552

152.3

民航

万人

1692.7

135.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年为100)

单位:%

指标名称

2004

200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1.0

100.2

#服务项目

101.8

100.7

食品

104.8

103.2

烟酒及用品

101.2

100.2

衣着

98.9

97.1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96.9

97.7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99.2

100.1

交通和通讯

95.7

97.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1.5

98.3

居住

101.4

101.6

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迷途远避退还莲迳返逍遥蒋建波

使用道具

7
bfusheep 发表于 2010-10-9 18:36: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希望不要让我失望。价钱不便宜啊

使用道具

8
336919 发表于 2011-4-14 09:54: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得,似乎时间有点久远啊

使用道具

9
carnation2030 发表于 2012-5-25 23:59: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嗯,有点小老啊,不过三克油LZ

使用道具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3 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