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杨明凡
659 0

[金融学] 中国的降息逻辑 [推广有奖]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5
论坛币
186588 个
通用积分
7693.3563
学术水平
2591 点
热心指数
3812 点
信用等级
3521 点
经验
115040 点
帖子
32158
精华
1
在线时间
8337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11-21
最后登录
2024-1-31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7)]现在需要考虑的已不是要不要降息,而是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降息的问题。这一次(中国)央行很可能会将降低贷款利率内嵌于利率并轨改革中。

在2019年首次议息会议上,美联储(FED)表示将视经济状况实际变化,采取更为灵活的政策工具,若经济表现不佳,就可能会“暂停加息”和“放缓缩表”,此措辞释放出的鸽派信号,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无独有偶,在FED会议之前,另外两家货币当局欧洲央行(ECB)和日本央行(BOJ),也不约而同地释放了鸽派信号。然而比他们更早,中国央行(PBC)更是通过使用数量和价格两个层面的政策工具,释放出最为积极的政策信号,包括通过降准和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通过创设TMLF将长期资金利率降至3.15%、以及创设央行票据互换工具提高银行永续债流动性等。

因此,年初以来全球的货币金融环境,与2018年最大区别就在于,各国央行的政策在边际上是同向宽松的,此变化对于中国央行而言,就意味着可以使用更多的政策工具,政策空间也相对拓宽了一些。而不像2018年,由于美联储连续四次加息,面对不断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和微观主体成本不断上升的困局,央行只能更加倚重数量工具,例如四次降准,而不敢动用更为有力的利率工具。

640.webp (2).jpg

目前中国的融资结构,无论是在融资存量方面,还是融资增量方面,人民币信贷融资依然是主要部分。截至2018年末,社会融资存量中仍有67%是人民币信贷,而由于严监管下的去杠杆,过去三年的增量融资中人民币信贷融资比重还呈现了快速上升态势,2018年末已升至81%。而至今,虽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进入不断完善阶段,央行也相继取消了存贷款利率的上下限,但央行掌控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如果不考虑其他限制因素的话,单纯出于降低微观主体融资成本的考虑,央行完全可以降低贷款基准利率。

640.webp (1).jpg

图:信贷占社融比重情况

而全球货币金融环境边际趋松,在一定程度上已为央行的利率工具打开了施用空间,而国内经济运行的客观也需要贷款利率的降低。因此,现在需要考虑的已不是要不要降息,而是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降息的问题。

如果观察近年来央行的调控,无论是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还是在推动汇率改革的过程中,央行的基本思路均是“寓改革于调控之中”,而已有经验显示,该思路的实际效果很好,因此一定会得到延续。

具体到利率政策方面,近期包括易纲行长、孙国峰司长等央行官员都表示,利率市场化改革依然是2019年央行的工作重点之一,当前此项改革的重心就是推进利率并轨。因为中国目前的利率体系还是“金融市场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并存的双轨制,而伴随金融市场的持续发展,其市场化程度已基本与国际趋同,同时“央行政策利率——金融市场利率”的利率传导机制也已构建完成。未来随着我们对外开放承诺的陆续落地,金融领域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相应对市场利率在金融领域内发挥主导作用的需求必将持续提升,为此利率并轨已“箭在弦上”。近日孙国峰司长明确表示:“利率并轨背后的关键,在于如何发挥政策利率的传导机制,即金融市场利率和信贷利率等应由央行政策利率引导”。

所以大胆猜测,这一次央行很可能会将降低贷款利率内嵌于利率并轨改革中,目前1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4.35%,而1年期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的利率为3.15%,理论上利率并轨后,贷款利率存在一个百分点的下降空间。

640.webp.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