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滨滨有利123
596 0

[投稿经验分享] 韦博英语跑了,狠狠地跟风控上了一课 [推广有奖]

  • 0关注
  • 30粉丝

副教授

2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98 个
通用积分
25.4545
学术水平
1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9596 点
帖子
328
精华
0
在线时间
381 小时
注册时间
2015-4-26
最后登录
2023-9-23

相似文件 换一批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韦博英语,估计在一线城市繁荣的商业街没少见他们的门店,偶尔逛街还会被他们的咨询顾问拉着营销一番。只是,今后这个场面将不复存在。

韦博英语之前与英孚英语、华尔街英语并称为国内成人英语教育培训的三巨头,韦博在这几天突然爆出了关店的重磅炸弹。


最近的一则消息,韦博英语培训机构,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了许多门店倒闭,众多仍在学业中的学员不得不中断学习。从近2天的处理结果来看,似乎学员可以转到其他门店机构继续学习。


但这个新闻里有一部分焦点是落在韦博的教育分期的产品上,那些不想继续学习的学员,仍不得不继续履行贷款合约,继续得偿还剩下的分期贷款费用。这下,大部分的人都傻眼了,这英语没怎么好好上课,还欠了一堆债务。而且不继续偿还其中的分期付款,还会上逾期欠费名单。


大部分消费者肯定不愿意履行这样的贷款协议,但当时签合同的时候,为什么没有仔细审阅相关的贷款合同。而另一方面,这也势必让各大消费机构增大了这波资产的风险。


这次事件中,似乎唯独浦发银行能够笑看此次风波。韦博引入了银行作为贷款主体,这个操作,我也似乎从里面嗅到了一丝味道。


笔者猜想,韦博引进银行机构肯定是考虑到某些客户的对贷款方的需求,而跟银行端的合作更像是韦博主动寻求的合作方式。而其他非银机构,参考目前很多同业的做法,必是非银机构主动寻求与韦博的合作。


这两者有何差别,本质差别就在于主动权在谁手里的问题。


非银机构,天生是有展业的压力,资金从银行出来闲置上一天,每秒产生利息费用比心跳加速还要快上好几倍。


非银在金融市场上更像一群狼。狼的嗅觉是灵敏的,哪里有肉吃,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很明显,在多年前,捷信、乐信都在做3C消费分期的时候,相信很多机构都做了类似非常多的尝试。


但为啥市面上,最后胜(剩)者,都只有我们听到为数不多的几家,狼多肉少,竞争肯定非常剧烈。


相信当时,非常惨烈的竞争必是大家都无法想象的。最后大浪淘沙,剩下的一定是风控跟成本都控制得非常好的企业。


这里没有做过具体风控的,可能不明白具体操作点在哪里?但如果细细一想,这里面的风险太大了。如果网店的工作人员中饱私囊做起中介,购买了大量的客户资料进行注册,并且套现,这里怎么防?如果为了防止网点工作人员,我们安插了公司的内部人员到现场,那这个驻点人员的一天的费用在四五线可能稍微低一些,但是在一二线再怎么也得2百-3百的费用。那这一部手机10个点左右的利润能不能cover掉这部分成本?即使我们都把这些点都cover到了,怎么去管理驻点员工,怎么去控制每家店里或者每家渠道的坏账率,这里面需要考虑的东西真的不是一点半点。


另外一个非银机构非常喜欢的场景——医美贷。前一两年非常暴利的一个产业,其因为利润极其可观,且非常适合大额消费、复购率高等特点,所以医美场景也是消金公司喜欢切入的场景。但后来随着行业曝光,某中介拉着一车的村妇到某医美机构刷脸套得大笔贷款。而且后来医美机构频繁爆发医患矛盾时有发生,紧接着大量医美店开店整业,经营不善频繁倒闭的店面越来越多,种种行业问题被大量曝光后,金融的介入在有所降温。


反观银行,却像一群犀牛,犀牛的攻击力非狼群能比。但犀牛是只有看到真正的趋势才会全军出动。当然银行也是不差钱的主,他从央妈那里获得大笔的贷款,只要做基本的存贷差,都能活得好。近两年,金融市场这块蛋糕有部分被其他机构侵蚀到了,银行为了活得更好,才不得不慢慢迈开他的沉重的步伐,走向改革。


虽然狼群的作战力跟稳定性都不如犀牛,但狼群的组织架构决定了其非常机动灵活的特点。只要首领一个命令,群狼便可倾巢而出。而犀牛的行动趋势,因为庞大的体系跟机构,往往要慢得多,所谓船大难调头,也正是说的这个道理。


鉴于两大类机构非常不同的特点,非银机构跟韦博谈判,因为展业跟竞争的激烈性,不得不提前将贷款提前付清给韦博;而银行,一向高高在上的银行,为了降低风险,却可以选择分期付款,自然银行的风险会低得多。这次银行是完美胜出了。


那是不是说风险跟市场都只能由银行做了,其他机构就根本没有生存的可能。当然,这倒未必。


人分三六九等,这个社会太复杂多样。每一种人群,都理应得到合理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的口号也喊了多年。其实,我们最应该把控的还是应该筛选好产品,做好风控。请问,那么多非银机构在放款之前,有没有哪家机构去了解过韦博资金链的问题。哪怕有一个人提前了解到有员工被韦博拖欠了3个月的薪资,并反馈相关上级领导,并且对应的部门做好风险警报,我觉得事情也不会发生到如此地步。这次狼的嗅觉真是有所迟钝了。


回归到风控。金融的核心是做好风险把控,我们也不太可能消灭所有的风险事件。银行的风控政策策略向来传统,就像这次回家去拜访了家乡的一所城商行。查看他们的风险产品,这份几十年如一日的产品,今天还在做着,只是换了个名称,各位请看:

图片1.jpg



作为这款传统的产品,在风控上政策规则一 一摆上,而且客群都是线下面签,并且还能查询到对应客户的公积金跟社保数据,产品风险能高到什么程度。闭着眼睛,就能放款,就能赚钱。


银行能有好的的关系跟背景撑腰,那作为非银机构没有这样的资质,在这样的压力下也只有好好细化自身的风险体系。打铁还需自身硬。


那最后回归作为我们消费者而言,从眼前的这个事件中而可以得到什么学习经验。网上的客套是:认准大牌子,询问里面的老朋友,理性消费…....如果说认准大牌子有作用,那像韦博这样的学习平台还不能称之为大牌子,谁还能叫大牌子。店大欺客,在韦博身上诠释得淋漓尽致。


其实我们想告知下各位一些与众不同的声音,就是:学习金融知识,学习金融知识,学习金融知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作为我们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面对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也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


什么金融知识是必须学习的?这里,我觉得应该叫金融常识更合适些。金融常识非常重要,比如在上面的例子里,在你签约的过程中,你是否已经认真阅读了所有的合同条款,明细,最核心的你是否看了里面的年利息、分期的年限,当然还有签约的主体。要是可以尽量选择银行为主体的协议,不然就好好计算一下利息等最重要的数据。


还有哪些金融常识?我了解到的还有很多身边的人对金融的知识真的知之甚少。特别是父母那一辈人。比如这次国庆假期回家,有位亲戚需要贷款10万,找了当地一家银行。听银行的客户经理标榜自己的银行月息一个点,年华在12%,借款10万,每年只需要还1.2万,“等额本息”期限2年,借款两年,总共还款利息就是2.4万,生成相应的还款计划表如下:

图片2.jpg

有做过产品的同学,或者经常做资产分析的同学肯定知道这里面的猫腻。


我粗略抄了身边的一个贷款计算器,稍微计算了下。我用的是算等额本息的方式还款,两年利息接近2.4万时,这里面这里根本的年化远远不止12%,真正的利息大概是年华21.6%!而这个年化几乎将近那家标榜12%的银行的2倍了。

图片3.jpg


图片3.jpg


所以那家银行的这款产品是真正的等本等息的产品,这里面的猫腻可不止这一点半点,不好好学习,智商税根本不够用啊。

最后温馨提醒的是,选择一个学习平台,更需要跟对负责任的老师,老师跟对了答疑解惑帮助大家入行了解行业动态,最大的好处是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平台,每个工作日在知识星球上更新文章跟素材,并且积极回答各位同学的问题,这样的平台还不关注一波。嘻嘻,谢谢各位捧场,大家晚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8 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