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angfeiwangting
646 0

[新手尝试] 《蒂里希选集》读后感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小学生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843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73 点
帖子
2
精华
0
在线时间
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9-12-5
最后登录
2020-4-6

楼主
wangfeiwangting 发表于 2019-12-5 21:13:27 来自手机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倒序 |AI写论文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保罗·蒂里希是当代西方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研究横跨神学和哲学两个领域。保罗·蒂里希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先后求学于柏林大学、图宾根大学、哈雷大学等。一战期间曾以牧师的身份进入军队服役,后因参加反对希特勒纳粹运动而受到迫害并被迫离开德国。
在《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中,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是辩证唯物主义同基督教神意信仰之间的对立所在的问题。蒂里希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同基督教神意信仰之间的根本对既不在于辩证法,也不在于唯物主义成分,而在于两两种观念之间的对立:在马克思看来,决定历史的是纯粹的历史因素,而在基督观念中,支配历史的则是历史的内在因素和超历史因素的结合。这种解释与我们平时接受到的单一的、结论化的概念还是有区别的。我们一般的观点无非就是马克思主义与神学信仰之间的冲突无非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而蒂里希的观点无论其对错,对我们都有着开拓思维的作用。在回到作者的观点中,书中对这种“超历史的因素”其实指的就是“上帝”,即存在本身,这种存在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这种存在是指人们的终极关切,就是指一切存在物得以存在和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力量。通过蒂里希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本意还是寻        找一种超越物质存在的领域作为终极的无条件的意义的承担(由于我没有学过哲学,所以不会用哲学的方法正确解析作者的观点,所以在这我只是表达自己的感受,没有深入探究作者的思想的意思)。由于有作者的《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这个演讲稿比较简短,作者没有去深入探究自己的观点,而是对一些问题简要汇报,简述自己的理论成果,所以这篇文章的观点是计较难理解的。如果读了作者的另一篇文章——《作为期望和要求》,就会对前面的观点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了。作者认为,国家必须意识到,他不能成为生活的终极的无条件的意义和承担。国家中的生活、对国家的奉献、甚至为国家牺牲生命,都绝不肯能具有绝对的意义。国家并不是以真理、爱和神圣为目的地生命领域。这一切都超越了国家,虽然没有国家他们也可能不存在。但是正因为正因为没有国家他们也不可能存在,国家也就分享了他们的神圣性,从而也就分享了真理和爱,并且通过他们获得了自己的存在价值。通过这种理解我们可以发现,作者认为像国家、集体等等这种存在生来就自生不具有神圣性,它们是通过一定的方式分享了人本身所具有的的神圣性的。而这些神圣的力量是超越物质实存的,这些力量就是人终极的关切着的东西。
在《存在的勇气》中,作者作者主要通过探讨从在的焦虑、存在的勇气等来论证为什么得以存在和如何存在的问题。作者努力通过对人的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清晰地认识,从而是社会有序、和谐的运作。要说明的是《存在的勇气》这本书是保罗·蒂里希的核心著作之一,所以我们对这本书的理解是一个无尽过程。了解这本书首先要从这本书的写作背景入手来寻找作者写这本书的动机。在中世纪及以前,宗教足够充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基督教基本上占据着西方人的精神高地。但是自尼采宣布“上帝,死了”一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可谓是无所依傍,这种所谓“精神断乳”对于人类来说是极端痛苦的。特别是西方世界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西方世界整体上进入了“焦虑的时代”。保罗·蒂里希正是基于解决这种弥漫在整个西方社会的精神世界的焦虑出发,从而探讨信仰对于治愈和防止这种社会创伤的必要性。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保罗·蒂里希在这本书中并没有把信仰简单的等同于宗教。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绝对信仰。作者认为,信仰不是对某种不确定事物的理论肯定;信仰是从生存上接受某种超越普通体验的东西。信仰不是一种观念, 而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处于存在的力量的控制下, 这种力量超越一切存在物, 而每一存在物都参与到这种力量之中。受制于此力量的人能够自我肯定, 因为他知道他得到了存在—本身的力量的肯定。作者论‘绝对信仰’对治疗‘焦虑’的社会创伤的逻辑大概是:焦虑产生的前提是怀疑,而 ‘绝对信仰’就是人的‘终极关切’,所以说有了“绝对信仰”,怀疑就没有了产生的基础,人的‘焦虑’就不复存在了。当然这种逻辑是我粗浅的读过这本书过后的认识,我是没有去深入探究作者的论证逻辑的。上述提到的‘焦虑’是指死亡、谴责和无意义的焦虑,也就是非存在的焦虑。作者认为非存在威胁人本体上的自我肯定,在命运方面是相对的,在死亡方面是绝对的;非存在威胁精神上的自我肯定,在空虚方面是相对的,在无意义方面是绝对的;非存在威胁道德上的自我肯定,在罪过方面是相对的,在谴责方面是绝对的。通过读文章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所总结的三个方面的焦虑基本上是来自于基督教神学理论,或者可以理解为这些焦虑就是宗教得意存在的前提之一,所以我的理解是,正因为当时西方人的精神世界普遍贫瘠化的现象的存在,才让作者得意在原有的神学理论基础上,又重新来探讨‘焦虑’产生的来源及如何治愈这种焦虑。当然这是一个对哲学不熟悉的人所能想到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