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叶风尘
1086 6

寻找价值的真谛: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 [推广有奖]

院士

3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754 个
通用积分
108.7019
学术水平
255 点
热心指数
259 点
信用等级
201 点
经验
84697 点
帖子
3227
精华
0
在线时间
311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8-29
最后登录
2024-4-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引言

价值论是经济学绕不过的坎,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针锋相对。无论我们如何定义价值,我们终究要面对一个实际问题:决定商品交换比例的,究竟是劳动价值,还是效用价值?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种价值很客观的,但是它高度抽象,我们不可能直接用它代表我们内心对商品有用性的具体判断,所以决定每个人内心商品交换的动机和标准,不可能是其中所包含的劳动价值。

效用价值论其实并无价值和价格之分,价格就是它的价值。它的价值判断很主观,但是它面对的却是具象的实体,代表了我们内心对于商品有用性的真实判断,契合每个人商品交换的动机和标准。如果价格是市场的供需双方共同决定的,那么衡量商品价值的最终货币表达就是效用价值。

市场出清

我们把商品交换的基础建立在效用价值上,把每个人都看成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及消费单元,只有每个人的收入和支出的价值完全相等,市场才能够出清。如果每个劳动者的价值投入永远等于价值产出,那么说明这个独立的生产单元没有贡献出任何新增价值,整个社会的总收入也没有变化。这个结论和经济发展是完全矛盾的。

只要经济在增长,就说明有人在贡献新增价值,所以市场是没有办法出清的,而没有出清的商品交换体系,在逻辑上是不能自洽的。我们需要为市场上的剩余产品,寻找一个主人。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的方式成为这样的主人,而剩余产品演化成了利润。

让剥削阶级无偿占有劳动人民创造的社会财富,至少在逻辑上是自洽了。我们很自然的把利润看成是对资本家的回报,西方经济学的前提条件“市场出清”,在逻辑上总算是说通了。很多人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真实贡献,其实他们可以用脚后跟想一想,一旦资本家的贡献是真实的,那么市场是如何出清的呢?

价值转形

既然商品的交换比例是由效用价值决定的,那么劳动价值论还能成立吗?传统的劳动价值论确实是破产了,它的代表学派“李嘉图学派”在200年前的一场经济学辩论中就破产了,因为这个学派没有办法解释价值和价格的剥离现象。我们今天流行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一个的重要概念:价值转形。

由于劳动力可以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所以劳动力的自身无法完成商品的等价交换。付出大于回报,剩余产品(剩余价值)的出现不可避免,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分配。价值转形是马克思基于平均利润率规律提出的,指整个社会的剩余价值是按照资本的权重进行分配的规律,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剩余产品分配的重要原则,我们可以用它来解释资本主义社会价格和价值的剥离现象。

这个原则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并且有现实依据:一般投资项目,都会要求做前期可行性研究,有经济预测指标,我们国家的静态投资回收期多是6年,也就是说建成后,投资可以用6年时间收回,并且净挣一座崭新的工厂,大约相当于资本利润率是16.7%。

现实中的情况会更复杂一点。平均利润率规律只适于投资阶段,日常运行中,企业通常只会考虑降低成本,资本利润率意义不大,原因较复杂,这里不展开了。另外股份制企业为了便于股市圈钱,更偏好净资本利润率。这些是价值转形的例外情形,价值转形的整体逻辑关系依然成立。

按劳分配

价值转形是剩余价值在资本家之间的分配方式。无论剩余价值怎么分配,体现的都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就是劳动创造价值,所以只有劳动者才有权力分配社会财富,也只有劳动者才有权力分配剩余价值,体现的是按劳分配的原则。

这里隆重推出一个重要观点:劳动价值论的真正意义,是告诉我们怎么用劳动价值分配社会财富,而不是用劳动价值衡量社会财富。社会总财富有多大,具体的货币表现应该是多少,这些东西都是效用价值范畴研究的内容,而不是劳动价值范畴研究的内容。即使我们人为的规定了商品价格,非市场经济行为下形成的价格,也不能维持供需平衡。

纠结于价格形成中,哪些属于劳动价值,哪些属于资本价值,哪些属于土地或资源价值,这些问题对劳动价值论毫无意义。不管你是多少,这个社会的财富我都是要分配给劳动人民的,都是要按劳分配的。我们把所有劳动者的社会必要时间累加,用累加值对应整个社会的总收入,每个劳动者再用自己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占累加值的权重分配社会总收入,这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劳动价值论。

劳动者可以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说明我们有了剩余产品。剩余产品不是一件坏事,它意味着劳动者可以分配更多。既然是分配,产品都升值了,劳动力自然也升值了。虽然个别商品的价值不等于价格,但是总价值等于总价格,能够实现市场出清。

两种劳动

为什么劳动者可以创造出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呢?我们举个“种树”的示意例子。假设土地的资源是无限的,忽略日常维护、运输等劳动。因为是橡胶树,我们只种不伐,树木越来越多,橡胶也就越来越多,等于说我们在劳动力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所创造的价值会不断的增加。说到底,它并不是说我们今天的劳动力就一定比过去的劳动力强,而是因为我们可以把成果不断的积累起来。

严格意义上的按劳分配,需要我们把今天的劳动成果分配给包含过去的所有劳动者(种树),实际上毫无必要。马克思认为,价值是活劳动创造的。换一个角度理解,其实就是指活劳动才可以分配社会财富。无论我们今天的收入有多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不变的,但是同样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却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品(橡胶),这意味着劳动价值的升值。

“种树”很容易获得价值升值,“种粮”就很难了。无论“种粮”的农民多么辛苦,多么了不起,粮食都是一茬茬的,收了一茬,再种一茬,原则上不会有“粮食”产量的实质变化,所以真实财富并没有增长。如果没有补贴,农民通常位于社会贫困线的底层。

“种树”的本质就是积累资产,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可以预提折旧,无形资产可以形成知识产权,原则上都不会随着时间消失,所以越积累就越多。积累是前人为后人创造财富,是后人分享前人的财富。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是资本家分享前人的劳动成果。在社会主义社会,就是所有劳动者分享前人的劳动成果。

现实中,不同产品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既有“种树”性质的劳动,也有“种粮”性质的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倾向于“种树”,劳动密集型产业倾向于“种粮”。如何选择,要看我们在眼前利益和未来利益之间的取舍。短期看,“种粮”经济效益好,但是过度依赖劳动力,长期成本高。长期看,“种树”的经济效益好,可以实现可持续增长,但是增长速度较慢,短期成本高。

跨越分工

资本密集度较高的产业,由于积累较多,成本较低,可能形成价格垄断。我们所知道的跨国汽车集团,基本上二战之前就形成了,历史悠久,资本厚重,具有绝对的价格竞争优势。即使人工成本很高,依然有很强的价格竞争力,几乎从来没有新的竞争者诞生。对于某些行业来说,时机一旦错过了,往往意味着永远失去了。

国际贸易中流行比较优势,推行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告诉发展中国家:你们专业“种粮”,我们专业“种树”。这些“种粮”的国家开始收入还不错,慢慢的经济出现了萧条,和西方国家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经济学家说这个是中等收入陷阱,大体意思是让人家认命。其实哪里有什么命?不过是因为自己选择了“种粮”,放弃了“种树”而已!

“种粮”也好, “种树”也罢,不过是分工的不同。选择“种树”,不选择“种粮”,不是说自己可以不吃,而是为了让自己比别人吃得更多。因为有了贫富差距,所以有了分工;因为有了分工,所以有了更大的贫富差距。

如果是国际分工,减少贫富差距,走向发达国家,必须要跨越分工。如果是国内分工,消除贫富差距,走向共同富裕,我们其实不一定要跨越分工,毕竟什么样的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无论是什么样的工作,衡量劳动价值的标准都应该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至于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怎么算,大可以进行一下人为规定,毕竟只是一个财富分配问题。

结论

劳动价值论的任务是决定商品的价值,目的是按劳分配;商品的价格则是由效用价值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和价格的分裂是常态,但是总价值恒等于总价格。剩余价值来源于劳动的积累,资本是它的存在形式。剩余价值不能被消灭,但是可以有不同的转化方式,私有制就是按资分配,公有制就是按劳分配。不同的分配方式,对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有重要影响。按资分配,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商品价格越高;按劳分配,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商品价格越低。反之则相反。

劳动价值论不仅仅是一门经济学的学问,也是一门社会学的学问,体现出人人平等、劳动光荣、共同富裕等社会进步思想,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消灭剥削制度,实现按劳分配,就是劳动价值论的宗旨和使命。千锤百炼,众望所归,劳动价值论的时代呼之欲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沙发
qi509 发表于 2020-3-15 09:28:5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把马克思的价值论与效用、需求、供给、价格混淆了。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不是针锋相对的问题是两条永不交集的平行线。

马克思的价值论论述的是劳动的价值。这个劳动价值是被资本家的雇佣而体现着的。在被资本家雇佣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生产着剩余价值。

马克思论述的劳动价值论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属于政治范畴,其他人论述的供给、需求属于经济范畴。

记住:马克思论述的是工人在工厂内部的劳动过程,与社会上的供给、需求、价格、效用无关。

使用道具

藤椅
叶风尘 发表于 2020-3-15 10:53: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qi509 发表于 2020-3-15 09:28
你把马克思的价值论与效用、需求、供给、价格混淆了。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两个问题。不是针锋相对的问题是两 ...
整体论述过程,是个逻辑推演。你不要想当然,我的过程描述,你看不懂,就不要评价,你直接说结论:效用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之所以针锋相对,在于说劳动价值论认为这个劳动是价值,而价格应该符合这个价值;效用价值论直接说这个你看到的价格,就是我的价值。在现实中,这就成了两个东西,各说各话,也就是你说的,这是两个永远不能相交的平行线。那么现在,我说你说对了,确实是两条不能相交的平行线。你不是想用供需关系确定商品交换比例吗,你也对了。你愿意怎么对,就怎么对!都行!我只要一条,按劳分配!我根本就不管你的生产过程了,你的价格产生过程!如果你喜欢,你可以把自己的一套,叫做经济学,劳动价值论可以不叫做经济学。既然你都对,我也不争了,我就想来点实际的,问问你这个社会可以不可按劳动分配?这个话,你别兜圈子,直接说能还不是不能!

使用道具

板凳
qi509 发表于 2020-3-15 13:17:3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叶风尘 发表于 2020-3-15 10:53
整体论述过程,是个逻辑推演。你不要想当然,我的过程描述,你看不懂,就不要评价,你直接说结论:效用价 ...
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效用价值论说的是市场。劳动价值论说的是工厂内的生产。他们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

劳动价值论说的是剩余价值。剩余价值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按劳分配仍然属于工厂内部,或雇佣劳动的范畴。

效用价值论是随市场的供需的变化而变化。

使用道具

报纸
叶风尘 发表于 2020-3-15 15:47: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qi509 发表于 2020-3-15 13:17
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效用价值论说的是市场。劳动价值论说的是工厂内的生产。他们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 ...
我就问你能不是实现按劳分配,你一直答非所问。不是个干脆人。我替你表达一下你要说的话吧。你的真实意思,其实就是要看工厂内,还是工厂外。在工厂内,企业搞工时,按照工时分钱,就是说可以按劳分配。在工厂外,私有制,不能按劳分配。谁挣是谁的。是这个意思吧?

使用道具

地板
qi509 发表于 2020-3-15 16:12: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叶风尘 发表于 2020-3-15 15:47
我就问你能不是实现按劳分配,你一直答非所问。不是个干脆人。我替你表达一下你要说的话吧。你的真实意思 ...
自古,人类的劳动就是按劳分配的。从来都没用过平均分配。

如果你否定,那么,你就告诉大家,人类社会哪国,哪个年代任何行业有过平均分配的?

使用道具

7
赵本东 发表于 2021-1-7 22:45:2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概念乱的一塌糊涂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