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我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的理解(1)

    先说两句:我只表述我的“理解”,不打算进行讨论或者争论;我只表述“我的”理解,我认为这个理解是马克思所要表达的观点,但不排除我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其上的可能。我对马克思的经济学的理解(1)什么是经济学1、经济是社会存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经济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会的形式。2、社会的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因此,经济或多或少地也反映了这些社会的特征。3、经济学可以有两种:一种是反映任何社会形式所共有的东西;一种是反映某一特定社会形式所特有的东西。在马恩的用法中,前者是广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资本论》是后者的一种。4、用任何社会所共有的特征工具(例如自私的假定)描述并分析特定社会形式,并且进而认为这个特定社会形式就是自然的或永恒的,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庸俗经济学”。(因此,现在的西方经济学,仅仅是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工具,它可以很有道理,也可以非常实用,但若拿西方经济学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那就是“庸俗”的。)5、马克思的经济学,其目的是分析社会和认识社会(市民社会),并不是要解决诸如商品定价、经济总量均衡的决定因素等等具体问题。

  • 【转帖】程恩富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探讨

    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探讨程恩富2009-9-2714:58:58来源:《学习与探索》摘 要: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和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表明,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和西方新制度经济学虽然都以制度为研究对象,但这两种理论是建立在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因而它们研究的理论逻辑和得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具体表现在制度的重要性、私有制是否具有最高的效率、制度的现象与本质、制度范畴的内涵、制度范畴的研究重点及两类制度理论的基本结论等方面。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西方新制度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经济制度中图分类号:F091.3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09)03-0118-04------------------------------------------------------------------------------------------------转帖说明:正文全文共分三个部分,待审核通过后再以跟帖上传。

  • 求Michio Morishima(森岛通夫)和John E. Roemer对马克思主义数理经济学的贡献?

    邹恒甫:《宏观经济和金融研究》前言中说:“我狂热地阅读JohnE.Roemer的《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基础》(AnalyticalFoundationofMaxianEconomics)、《剥削和阶级的一般理论》(AGeneralTheoryofExploitationandClass)和MichioMorishima的《马克思的经济学》(Marx’sEconomics)。这些书把马克思主义带进了一个数理经济学的新天地。”不过语焉不详。请问哪位能简要介绍一下MichioMorishima(森岛通夫)和JohnE.Roemer对马克思主义数理经济学的贡献?谢谢!

  • 马克思的理论违反的一个根本经济原则

    马克思认为的“共产主义社会”违反了一个根本的经济原则就是:1、资源是稀缺的。稀缺的资源不可能使大家都得到最大的满足的。2、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恐怕还没有等到“生产力的极大发展”我们的自然就吃不消了。3、还有一点就是有些东西是不可能被生产的,如土地。如果人人都想到上海定居,并且每个人都希望住在市中心的单独的别墅里。这个是绝对行不通的。市中心就那一片,盖不了几个别墅。还有许多东西如黄金,如果人人都想占有世界上四分之一的黄金储备,那么怎么满足大家?其实我觉得马克思只不过是对未来走势进行一定的“猜测”而已,他的理论是没有经过实践的。而他看到的历史交替只是论证了一点:“资源是稀缺的,我们要最大化利用,并且寻求这个方法”除此之外,并不能说明什么。但他推算出共产社会,又违背了这个理论。个人愚见,大家来讨论一下。本文来自:人大经济论坛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662481&page=1&fromuid=962457

  • 马克思经济学在他的假设下是自洽的

    马克思经济学如果要自洽,必须符合他的假设:1、价值观假设:某一人类只遵从劳动价值,不遵从效用价值;比如某男子喜欢美女,但绝对不会用任何劳动品去交换,因为美色不是劳动品。他甚至不会要去讨好该美女,因为讨好本身就是一种劳动!2、人的品质假设(远见卓识)。在这一人类中,其劳动者必须是全知全智全能的。比如某地要组织生产某种产品,不需要“企业家才能”来调研社会需求、设计、组织、创新、满足社会需求,甚至创造新的需求——劳动者自己可以搞定上述的一切。所以在分配时,劳动者就可以获得全部劳动果实,避免了“剥削”。3、人的道德假设(大公无私)。在这一人类中,其劳动者必须是大公无私的。这一假设有两大妙用,一是解决了资源稀缺性问题。如果人人都是大公无私的,我的都是你的,即使我没有也会替你创造,不求任何回报。这样一来,这世界哪里还有什么稀缺性问题?第二大妙用,就是生产的过程不用组织、监督、管理、激励,一切制度约束都可以节省,社会生产成本被降低到最小水平!具备马克思的上述三个假设,马克思经济学就是绝对自洽的。他对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一切批判、指责都是成立的。

  • 马克思经济学与私有财产

    欧美的大学研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不多,撇开曾经的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不说,我想是马克思动摇了西方传统经济学的基础——私有产权上。从马克思哲学的三个来源看,他的经济学思想吸取的是当时工业化走在前面的英国。作为交易存在的基础是产权私有,这是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马克思怀疑的正是这个源于自然法的权利推论。如果以私产永久合理(可以设想为1000年)来看,的确不怎么的道。如果这个种产权安排方式合理的话,那么需要两个前提:起始状态是公正的,过程是公平的。但从人类历史看,这种时代从来没有过,那凭什么把非正当和非正义的财产合法化?如果承认其合法性,那么曾经家国一体的封建国家,国王及其后代拥有整个国土上的财富。私产如果永远有效的话,那么凯撒的后人可以追溯罗马帝国时代他们家族的家产了。这的确是个大问题。其实我们如果以时间为轴细看,私产事实上的有效性不过几代人,最终以各种方式流转出家族。因而我们不必追查初始的公正性,只需保证在有限时段间它的交易的公平性。

  •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

    中文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者:马克思译者:刘丕坤图书分类:经济管理资源格式:PDF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发行时间:2002年12月1日地区:大陆语言:简体中文简介:简介:  本文库收编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著作,以单行本形式陆续出版。这些著作凡可独立成书者,则一文一书;有些重要文章和书信则按专题编成文集;有些著作还设有附录,收编作者本人的有关论著和与本书直接有关的材料。为帮助读者学习和研究,在每书正文之后附有“注释”和“人名索引”,有些著作还附有“名目索引”。译文和资料均以新版全集、选集为准。有些著作尚无新版者,则按新版要求重新校订译文,编写资料。这套文库与全集、选集相配合,可适应广大读者的不同需要。理论工作者,教学和宣传工作者,各级干部大专院校学生和其他读者均可从这套文库中选择自己所需要的著作,也可系统收藏。我们期望这套文库的出版能推动全国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广大干部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的建设。

  • 说说俺心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价值是凝固的人类劳动。老马假设只要劳动就能获得资源,一切来自必要劳动,无论是相对论机器人工具吃喝还是发帖的键盘都是劳动的产物,都是凝结的劳动。天然钻石有使用价值,但是没有价值。但是经过采集加工后,就有了附加的人类劳动,从而有了价值;人工智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卢瑟工程师it宅男付出了劳动得来的。一部分凝结劳动吃喝拉撒玩了,需要留一部分用来投资,成为资本。但是卢瑟们在得到了维持生存的少量凝结劳动后,眼睁睁滴看着投资的分红几乎没有,大家就愤怒了。而且很多凝结的劳动卖不出去被白白浪费了,(比如“多余的牛奶”就被倒进河里了。)至于资本家付出劳动了么?当然付出了管理的劳动,但是这种复杂劳动得到的报酬是远远大于他的劳动。极端的比如地主,只要坐着就能收租子,完全没有劳动。至于价格,价格如果扣除通货膨胀因素,长期看来是应该符合价值规律的吧?当然,某些不可大规模生产的东西除外。

  • 用马克思经济学证明机器能够创造价值

    用马克思经济学证明机器能够创造价值假设:不用机器,工人生产一万件某产品需要一万小时。另一工厂的工人先花费三千小时制造机器。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生产一万件上述产品的劳动时间为两千小时。运转了两千小时候后,机器报废。即生产一万件该产品的总劳动时间为五千小时(这是没有疑问的,如果机器不能缩短总劳动时间,就没有人造机器、使用机器了)。因此,工人每劳动一万小时,能够生产两万件该产品。根据马克思“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理论:商品的价值由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和实际劳动时间没有关系,因此,上述两家厂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是一样的。(很多捍卫马克思经济学的人士总是忘记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工人们同样劳动一万小时,第一家工厂,创造了一万单位的价值;第二家工厂,则创造了两万单位的价值。这额外的一万单位价值,就是机器创造的。即使考虑到生产和使用机器的劳动是复杂劳动,使用机器也必然应该能够节约劳动(劳动量),那么上述额外一万单位的价值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机器创造的。

  • 由于效用论存在死穴,效用论的结局也将如马克思经济学一样

       由于效用论存在死穴,效用论的结局也将如马克思经济学一样  效用论存在死穴。这是效用论不断变换和发展的原因所在。以试图逃避自身的缺陷。  效用论最早由基数效用开始起步。人们也从基数效用论中的边际效用看到了边际效用对经济解释的强大威力。但边际效用却离不开基数。离开了基数,何谈边际呢?  基数效用论存在死穴怎么办?那就甩掉基数另生出一个序数效用论。通过序数效用论办法,总算甩掉了基数。但用序数怎么解释基本数的呢?用边际替代法。可是,用序数边际替代法能解释吃饱子的边际效用问题吗?  本身天然带着基因缺陷,想通过后天的办法解决?马克思的资本论也存在致命缺陷啊,谁能改得了呢?效用论最终的结局仍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一样。    单纯从学术思路出发,价值论应该是经济学未来正确的发展方向。但价值论中的“价值”这个词确实容易引发社会和经济问题。所以,搞经济学研究又要尽量避免使用“价值”这个表达。唉,搞经济学还真难,难就难在它无法独立为一个纯学术问题。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