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投资论道
  • 世界级投资大师们的至理名言

    投资的成功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基础上的![美国]罗伊.纽伯格仅交易活跃的股票,避免介入那些运动缓慢,成交稀少的股票![美国]江恩你买一种股票时,不应因为便宜而购买,而应该看是否了解它!-[美国]彼得.林奇决定命运的,不是股票市场,也不是上市公司本身,而是投资者本人!-[美国]约翰.奈夫股票投资,必须具备正确判断的能力,这样才不致于盲目随从,酿成失败![美国]杰姆.罗杰斯放手让亏损持续扩大,这几乎是所有投资人可能犯下的最大亏损![美国]威廉.欧奈尔图表能反映出一切股市或公司股民的总体心理状况![英国]伯妮斯.科恩在股市投资中,何时买进和卖出的时机把握比买卖何种股票重要!-[美国]米瑟拉.雷克莱耐心等待确定信号的出现,避免高风险的模糊不清阶段的盲目投资![英国]伯妮斯.科恩股市赢家法则是;不买落后股,不买平庸股,全心全力锁定领导股![美国]威廉.欧奈尔主流类中的股票,常能涨得惊天动地,但其他平庸个股,连一丝涟漪都不会起![美国]威廉.欧奈尔选择一个行业股票时,要选两家,但不是随便找两家,应选一家最好和一家最差的![美国]乔治.索罗斯投资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带有哲学意味的东西![美国]约翰.坎贝尔不进行研究的投资,就象打扑克从不看牌一样,必然失败![美国]彼得.林奇不要懵懵懂懂的随意买股票,要在投资前扎实的做一些功课,才能成功![美国]威廉.欧奈尔你永远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因为还有好多其他错误你完全可以尝试!-[英国]伯妮斯.科恩股票市场是有经验的人获得更多金钱,有金钱的人获得更多经验的地方!-[美国]朱尔每个笨蛋都会从自己的教训中吸取经验,聪明人则从别人的经验中获-[德国]俾斯麦风险来自你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美国]沃伦.巴菲特错误并不可耻,可耻的是错误已经显而易见了却还不去修正!-[美国]乔治.索罗斯顺应趋势,花全部的时间研究市场的正确趋势,如果保持一致,利润就会滚滚而来!-[美国]江恩经验显示,市场自己会说话,市场永远是对的,凡是轻视市场能力的人,终究会吃亏的!-[美国]威廉.欧奈尔如果你没有做好承受痛苦的准备,那就离开吧,别指望会成为常胜将军,要想成功,必须冷酷![美国]索罗斯股票市场最惹人发笑的事情是;每一个同时买和同时卖的人都会自认为自己比对方聪明![美国]费瑟始终遵守你自己的投资计划的规则,这将加强良好的自我控制![英国]伯妮斯.科恩承担风险.无可指责,但同时记住千万不能孤注一掷![美国]乔治.索罗斯

  • 大师智慧:索罗斯投资启示36定律

    启示一:乱局即大局书评家马德瑞克曾经说过:「姑且不论华伦巴非特及索罗斯的个人天赋,她们所处的时代,对于能在金融市场赚钱特别有利。」也就是说造成赚钱有利的原因是因为1970末期到1980年代初期不预期的通货膨胀的结果,以及过去20年国际市场资金的戏剧化、混乱的扩张所致。索罗斯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在凡人眼中的一场混乱,他却能辨识混乱的类型。一个长期追踪避险基金绩效的华尔街公司的领导人李伯说:他以全球的角度观察大势,他极了解市场是如何运作的,因此他清楚的何处可以运用杠杆操作,不论是知识性或金融性的杠杆。索罗斯说过:金融市场天生就不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更是如此,国际资金流动皆是有荣有枯,有多头也有空头。市场哪里乱哪里就可以赚到钱。辨识混乱,你就可能致富;越乱的局面,越是胆大心细的投资者有所表现的时候。  一项情形变的越遭,就会向上弹的越高。跌的越深,市场越乱就越可能出现大行情。很多情况常常是:市场乱,投资人跟着一起乱。所以我们常常可见到恐慌性卖压,投资人奋勇追高等新闻标题。乱局对冷静的客观投资人来说,正式天赐良机,因为这可能是大捡便宜货的机会,也是财富重分配的时候。  启示二:见坏快闪,认赔出场求生存是索罗斯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原则,那么眼明手快,见坏就闪就是求生存最重要的方式。  政治上:1987年索罗斯基金会在中国大陆设立分会,并以改革开放为名,资助中国的民主活动;但1989年时,在大陆的分会遭中共监控,索罗斯见局势不妙,便结束分会,至今尚未在大陆复会。  1974年,索罗斯在日本股票市场建立极高的持股比例,一日下午,东京某位营业员打电话告诉他一个秘密,内容是告诉他日本人对陷入水门案件丑闻的尼克森总统反应欠佳,当时正在打网球的索罗斯毫无犹豫的立即决定卖出由此可见眼明手快是许多基金操盘人的必备功夫。  大部份投资人充斥一种舍不得的情绪,上涨舍不得卖,下跌也舍不得卖,看了难过,杀了手软,出脱往往是波段最低点。  启示三:昨天的历史,明日的走势  索罗斯成功的预测1987年的崩盘,秘诀为何?鉴往知来。  经济危机的爆发,往往是累积长期不稳定的情况所酝酿而发生。历史的经验往往可以预测未来,因为历史是会重演的,所以以史为镜不失为预测重要方向。  1929年及1987年崩盘类似之处:    1929--1987  短期货币市场利率走扬  造成股市资金动能不足大量美元流入他国中央银行    美国联邦理事会没有注入等量货币造成资金流动性不足  下跌幅度36%与1929年相似  每日价格的波动与1929年相似  胡佛总统对股灾之初发表谈话,里根总统在股灾发生之初发表谈话,内容与胡佛相似    启示四:别人话中话,我见财上财—解读能力  一些平淡无奇的话,在索罗斯听起来,可能就是重要的买进或卖出的讯号。这样的启示说明了索罗斯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解读。  各国重要领袖、甚至政府领袖、商界人士的重要谈话,都隐含了相当重要的意涵在其中,而差别在于听者能听懂几分、又能执行几分。  1992年德国央行史莱辛革的一习演说提到:如果投资人认为欧元是一篮子固定的货币的话,那就错的离谱了。」当年总统为了经济问题,一再提高马克的利率,使得马克变成强势货币,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史的德国及意大利不得不跟进,但是英国及意大利的经济情况不理想,因此苦撑汇率之下,对德国抱怨连连。索罗斯听了史莱辛阁这番话以后,认为其中别有文章,他话中的涵义可能影射虚弱的意大利里拉。事后索罗斯与史莱辛阁谈话,问其是不是喜欢以欧元做为一种货币。史氏回答,他喜欢欧元的构想,但是欧元这个名称则并不喜欢,如果用马克的话,他会比较容易接受。读出弦外之音的索罗斯便立刻放空意大利里拉,大赚三亿,并借了一大笔英镑,改换成马克,又大赚十亿美金。  启示五:小心,明牌就在你身边  小心懂的判断、听的懂事件的涵义,明牌就出现在报纸、新闻、电视、广播、甚至口耳相传的小道消息上。  1972年,有一天晚上索罗斯听到了国民城市银行招待证券分析师吃晚饭的消息,这是一件从未发生过的事,虽然索罗斯不在受邀行列之列,但他却敏锐的认为其中必有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他立即主张买进经营体质较佳的银行股,他的联想是银行业可能要公布利多消息。果然索罗斯买进的股票获利五成。  启示六:仙人打股有时错,错误为投资之必然  1987年索罗斯仔细检视全球经济大势后,他的结论是:崩溃会从日本开始。当时日本债券市场崩盘,索罗斯研判债券市场的崩盘效应会扩大到股票市场,因为股票市场股价高估的现象远高于债券市场的不合理性,所以他认为日本股市会领先下挫,但没想到投机性的资金反而涌进了日本的股票市场,日本股市又创了新高。  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也经常犯错,彼得林区也坦言自己有一大堆错误,但他说需要的只是在十年内选中几支飙股,若手中的十支股票有三支大赢,就能弥补其中一、二支的亏损和另外六七支表现平平的股票了。  启示七:勇于认错的自省精神  索罗斯相信使他与众不同的最大能力,就是能很快的察觉过错。能做到很快察觉过错,势必拥有较为敏锐的心智及高人一等的勇气。  在索罗斯的理论里,由于他认为人类对事情的认知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所以人类思想天生就容易出错。索罗斯能够了解事实与认知的差距。  绝不犯错不等于投资成功。成功往往是瑕不掩瑜,做对的是多过于做错的事,假如你出错,或者你假设与事实不符,,那就要切切实实、认认真真研究到底哪里出错,换言之,越是不成功,就越要花时间研究错误。  启示八:最大天赋—化繁为简  化繁为简伴随了项人格特质—耐烦和归纳的能力。  耐烦—好比金融市场若真的要分析起来,铁定没完没了,经济大势、政治影响、个股基本面、历史走势图、产业前景等等分析后,最后很单纯,只是买或不买、卖或不卖的最终判断而已。索罗斯每天阅读十数份各类专业刊物的原因就在此。  归纳—堆积如山的信息,可能夹杂不时的信息和消息,陷阱处处,既复杂又危险。所以要先收集资料,再分门别类,再抽丝剥茧,最后归纳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最重要一点是不能因为求快而漏了一大堆有用的信息,尤其在复杂的金融市场,,错失一步,可能就满盘皆输了。  索罗斯可以带领即将达到四十个国家据点的慈善组织,也可以跨足不动产、农牧业、网络公司、寿险公司、金融商品、超级市场等各种不同领域,他全部是亲自了解,并不只是听任幕僚人员的建议。而且他每天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思考,他并非超人,他只是将化繁为简真正融入到他的投资生涯和日常生活中。  启示九:在前进中整顿  边进行边修正的策略—在市场千变万化的情况下,有些时候是不能拖延的,否则很容易就丧失了一大段精采的行情。边进行边修正的策略就是要能够时时灵活的适应变局,有时候理论太多,是无法落实的,计画赶不上变化就是说明这个道理。  例如索罗斯要进入美国市场前,他对美国市场并不了解,可是他采用直接进场的方式学习,然后在过程中,时时检讨缺失。先拿一部分金额投入测试一下市场,感觉对了,又印证他的理论,再开始调集重兵,予市场致命一击。  在前进中整顿,不是走一不算一步,而是从行动中积极调整投资策略。[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168:23:33编辑过]

  • [转帖]向世界顶尖投资银行冲刺

    “莫仕”和一位98级师姐的名字一起,在北大所有立志找工作的学生中无异于一个“传奇”。传奇本无奇,世人书就之。因此,在看到莫仕公司的那张招聘广告时,我鼓起勇气,希望也能够写下属于自己的传奇。  作者:天街小雨  注:莫仕公司是世界最著名的三大投资银行之一,全球总部设在纽约。为遵循作者意愿,在此隐去其真名。  一、“M.S.invitesyou(莫仕邀请你).”  在统计学上,发生概率小于百分之五的事件就可被视作小概率事件。那么,这两个幸运的小概率事件会降临到谁的头上呢?  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莫仕公司的大名就如同微软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一般如雷贯耳。作为世界顶尖的大型跨国投资银行,近年来莫仕公司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壮大着。全球业务不断增长,供职于该公司的经济学家和研究人员频频在财经媒体上露面,他们对于经济发展前景的见解日益受到世人关注。在中国,莫仕公司依靠良好的政府关系和灵活的投资介入形式,使得中国地区的业务如日中天、蒸蒸日上,令其他两家竞争对手刮目相看。  对于毕业生而言,加盟这样的公司,不仅意味着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辉煌的起点,更为日后广泛涉足国际金融领域的最前沿发展提供了空间和舞台。可以说,莫仕公司的工作经历是一条通往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速通道”,是热门中的热门,因而成为众多经管专业优秀毕业生竞相争夺的对象。正因为此,其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在中国,莫仕通常只在北大、清华、复旦和上海交大四所大学中招收应届毕业生,每年全国招收的总人数不超过两名,申请者却数以千计。  在北大,“莫仕”和一位98级师姐的名字一起,是所有立志找工作的学生中流转着的一个“传奇”。去年,一名国际关系学院的师姐放弃保研,从数千申请者中脱颖而出,赢得了莫仕公司全国唯一的招聘职位。每月四万人民币的底薪,几年后公司全资赞助出国读MBA的许诺,使她成为当年毕业生中首屈一指的“高人”,事业前景顿时无限光明。  传奇本无奇,世人书就之。因此,在看到莫仕公司的那张招聘广告时,我鼓起勇气,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写下我的传奇。那张蓝白相间、简洁雅致的招聘广告至今仍然张贴在寝室的楼道里。“M.S.invitesyou.(莫仕邀请你)”,即便是在我惜别莫仕近半年后,这句广告语读来仍在我心头搅起涟漪。  莫仕北大专场招聘会的受欢迎程度无疑是火爆的。我提前半小时到场,毫不惊讶地发现自己只能在最后一排仅剩的两个空位中谋得容身之所了。不等招聘会正式开始,大厅内早就被挤得水泄不通、人满为患。望着满满一屋子的人,想到莫仕公司每年的招聘人数不超过两名的不成文惯例,不由心生出一种“顽强作战,不怕牺牲”的悲壮。在统计学上,发生概率小于百分之五的事件就可被视作小概率事件。那么,这两个幸运的小概率事件会降临到谁的头上呢?我和莫仕公司的缘分,到底又能有多深呢?此时的我一无所知。  莫仕北大招聘会给我留下的印象可以用两个词概括:“灵活”和“高效”。我想兴许这也正是投资银行业的行业风格吧。由于到会人数众多,莫仕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当场决定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刻钟开始宣讲。那是一个沉稳而平易的中年男子,在不到半小时的时间里,他用标准的国语辅以简洁的演示文稿,介绍了莫仕公司的概况、所在行业的概况、中国业务的发展以及所招聘岗位的具体申请条件和程序,尤其详细的介绍了公司为录用者提供的培训计划和员工一般的发展晋升路径,然后就开始回答同学提问了。这是我所参加过的效率最高的招聘会。  莫仕公司的申请其实是个简单的三部曲:网上递交申请材料;第一轮面试;第二轮面试;录取。二、网上申请:信心、耐心和实力的第一道关  在我看来,繁琐的申请程序无异于莫仕给众多申请者设置的一道壁垒和屏障。这道壁垒要挡住的,不仅是那些缺乏自信和实力的人,还有那些浮躁高傲、缺乏细心和耐心的人……  我相信一定有人被莫仕公司繁琐的网上申请程序吓退,在入门阶段就因受不了网络数据库反复地盘问而自动“尚低降”,因为当时的我也差一点半途而废,成为其中之一。  坦率地说,莫仕公司的“在线申请”是颇为折磨人的。时隔半年,我仍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在费尽心机回答完无数问题、输入诸多信息后点下“Next(下一步)”按键,却要继续耐着性子等待下一张表格、问卷时的郁闷心情。我也记得当我花费了整整一个晚上,在电脑面前回答完所有问题并顺利附加上简历和求职信后,一心等待“OK”却不幸遭遇网络中断时的怒从中来、有苦难言。申请的截止日期已经不远,面对那么多需要再次输入的琐碎而繁杂的资料,我一度就要因为赌气而放弃莫仕。怨归怨,怒归怒,默念着“慎始敬终”的古训,我在第二天下午卷土重来,终于一口气填完了所有的内容。  莫仕的申请问答无所不包。从常见的教育背景、主干课程、实习经历和工作经验,到高中各科成绩、大学各科成绩和父母年龄、单位,甚至还要求填上实习时带教人的联络方式和详细公司地址,当然还得全部用英文填写,最后才能将自己的简历和求职信粘贴到他们的数据库内。面对那么多申请者,这些无关紧要的个人历史信息到底能得到人事部门多大程度的关注,对于录取与否又能有多大程度的影响,我是深表怀疑的。在我看来,繁琐的申请程序无异于莫仕给众多申请者设置的一道壁垒和屏障。这道壁垒要挡住的,不仅是那些缺乏自信和实力的人,还有那些浮躁高傲、缺乏细心和耐心的人。正如轻易得来的东西不懂得珍惜,轻易就能完成的申请含金量也不会高。  当晚,我就收到了莫仕全球申请系统发来的确认函。在此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BBS上陆续有人向大家公告自己接到了莫仕公司的电话面试预约,欢天喜地之情溢于言表。观其IP,大多是研究生楼那边的。而我,面对空荡荡的邮箱,倒也没觉得什么意外和失落。“没收到‘据信’就说明还有戏”,我对自己说。也许当时的我的确心存侥幸,但这份侥幸却源于我对自身实力的确信,我坚信自己是有实力进入第一轮面试的。三、电话面试:周末晚上的突然袭击  这场面试是一个毫无预告的突然袭击,它居然发生在一个如此遥悠闲的周末夜晚。早就对投资银行业的辛劳有所耳闻,这次的电话面试,却让我第一次有了感性认识。  那个周末的夜晚我至今记忆犹新。临睡前,在毫无任何准备的情况下,我经历了一场来自莫仕公司的惊心动魄的电话面试。面试后极其亢奋的中枢神经系统让我迟迟难以入睡,直到次日凌晨才昏昏入眠。  那天是周五,难得的不熄灯的日子。十点半一过,连日劳碌的我眼皮就开始打架,打算早早上床睡觉。此时电话响了,灼灼其华拿起话筒,说是找我。这么晚了,会是谁呢?接过听筒“喂”声过去,那边应对的却是“hello”。一声hello立刻使我的神经从准睡眠状态中惊醒。  “Hello,isthatXiaoYu?ThisisM.S.HongKong.We’vereceivedyouronlineapplicationandnowI’mgladtocongratulateyouthatyouareadmittedsintooursecondroundofselection.We’llhaveaninterviewwithyou.IsthatOK?(你好,是小雨吗?这里是莫仕香港,你的网上申请材料我们已经收到。很高兴通知你,你已经通过了我们的初选,我们想对你进行面试可以吗?)”电话那头是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用极快的语速说着流畅的英语。  “Thankyou…Ofcourse…Whattimewillthisinterviewtakeplace?(谢谢,当然。面试安排在什么时候呢?)”我抑制住心中的兴奋,立即开启大脑中的英语通道,幸好反应还算快。  “Now.IsthatOK?(就现在,可以吗?)”  “Now?!(现在?!)”我大吃一惊,BBS上说的电话面试可都是要有预约呀。  “Yes,now.Ifitisnotconvenientforyouatpresent,Iwillcallyoufiveminuteslater.Whichonedoyouprefer?(对,现在。如果你觉得现在不方便,我也可以过五分钟再打来,你看哪种方式合适?)”他显然也考虑到了宿舍的情况,我当即松了一口气。  “I’mafraidnotnow.Pleasecallmefiveminuteslater.Ihavetomakesomearrangements.(恐怕现在还不行,请你五分钟以后再打来吧,我需要做一些安排。)”被幸福撞了一个措手不及的我再怎么犯晕,也没忘了要使一个缓兵之计。  “OK.ThenI’llcallyoufiveminuteslater.Bye.(好的,那我五分钟后打来。再见。)”  放下电话还来不及吁一口气,室友们就嬉闹着祝我顺利闯入面试了。聪明的她们早已从我的应答中猜出是莫仕公司打来的,可是一听说五分钟后就要进行面试,大家都惊讶不已。不仅仅因为这场面试是一个毫无预告的突然袭击,更因为它发生在一个如此遥悠闲的周末夜晚。早就对投资银行业的辛劳有所耳闻,这次的电话面试,却让我第一次有了感性认识。四、电话面试全记录  那次电话面试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事隔半年,我仍然能够把当时被盘问到的问题回忆个八九不离十……  虽然五分钟对于面试的准备来说是杯水车薪,但用来调整心态、平稳心情,还是足够了。我赶紧取出英文简历和求职信的打印版,匆匆浏览了一下。做几次深呼吸,心跳终于又恢复了常速。五分钟后,电话铃声再次如约响起。那次电话面试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于事隔半年,我仍然能够把当时被盘问到的问题回忆个八九不离十。  1、Wouldyoupleasebrieflyintroduceyourself?(请你作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这个问题并不难,也是很常见的,简单地说一说就好了。  2、YoumentionedthatyourmajorisInternationalEconomicsandTrade.Canyoutellmethereasonwhyyouchoseitasyourmajor?(你是主修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你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  记得当时自己从个人兴趣和社会需求两个方面作了回答,“平衡”是我希望着重突出的亮点。“Itisaperfectbalancepointbetweenmypersonalinterestandfuturemarketdemand.”(这个专业为我提供了个人爱好和未来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点。)  3、Whathaveyoulearnedaboutyourmajor?(关于你的专业你学到了些什么?)这个也简单,我挑几门主干课程说了说,尤其强调了和金融方面有关的几门核心课程。  4、ThereareseveralpointsinyourresumethatI’dliketoknowmore.First,aboutyourhighschool.YouoncewereastudentofShanghaiN.M.HighSchool,whichisquitefamousinShanghai.ThenyoutransferredtoY.A.HighSchool,right?Wouldyoupleasetellmewhyyoumadesuchachange?(我想进一步了解你简历中的几个问题。第一是和你的高中有关。你曾经是上海N.M.中学的学生,后来又转学到Y.A.中学,能不能告诉我你转学的原因?)  这个问题好像和投资银行一点关系都没有么,不用多考虑,就实话实说啦。It’sforfamilyreasons.Wemovedsintosanotherdistrict.I’dliketosavethetimecommuting.(是由于家庭的原因。我们搬家了。我希望节省来回路上的时间。)  他接着说:“Isee.BoththetwohighschoolsareoftopgradeinShanghai.IwasgraduatedfromShanghaiHxxxHighSchool.It’salsoakeyschoolofShanghai.Youknow,I’maShanghainativetoo.(这两所学校都是上海的名牌学校。我是上海xx中学毕业的,也是市重点。你看,我也是上海人。)”  他倒是轻巧,居然在面试时还不忘拉老乡。我可轻松不起来哟,笑着和他寒暄了几句,却觉得自己实在是皮笑肉不笑。心想如果在上海的街头遇见,你我不都还说上海话。现在倒好,放着共同的方言不用,却要拽一堆洋话,真是……  5、Next,InoticedthatyouoncewroteforthebookFinancialMarket.What’sthatbookabout?Whatdidyouwriteabout?Pleaseexplainitindetail.(接下来,我注意到你曾经参加过《金融市场》的编写。那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你写的是哪一方面?能不能谈得具体点。)  果然,任何简历上的细节都会成为面试时被提问的内容。幸好我不曾在简历中夸夸其谈,无中生有。我实事求是地介绍了我当时写作的内容和书籍的读者定位,他听得饶有兴趣,追问了半天才罢休。  6、WhydidyouapplyforM.S.?(你为什么申请莫仕?)  这基本上是每个企业都会问的常见问题。我从专业对口、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前景三方面给了他回答。  7、HowdidyouknowM.S.?(你是怎么知道莫仕的?)∧说拇竺瞬幌勘ǹ榧匀皇亲畛<男畔⒗丛辞懒恕K低曛螅彝蝗幌氲搅四歉龃娴闹鹘牵?8级的那位师姐,于是就顺带着提到了她的名字,并告诉面试官,正是那个师姐的成功经历让我觉得MS离我其实并不遥远,并非高不可攀。没想到,他倒精神一振,说:“XXX,Oh,Iknowher.What,isshesofamousamongBeidastudents?(噢,我知道她的。怎么,她在北大很有名吗?)”言语间颇有羡慕之意。我心想,那当然啦,传奇传奇,就是越传越奇嘛,哈,他是不是也觉得有些嫉妒呢。“Yes.Herstoryhasalmostbecomealegendinouruniversity.(是啊,她的经历都快成为我们学校的传奇了。)”  “ThenIshouldtellheraboutthisnexttime.Shemustbeflatteredtohearit,haha.(那我下次见到她一定要告诉她。她听到肯定会很得意,哈哈。)”  8、Howmuchdoyouknowaboutinvestmentbanking?Howdidyougetsuchknowledge?(你对投资银行了解多少?你是从那里得到这方面知识的?)  投资银行学的课程还是上个学期上的,那位授课老师是我们公认的名家。因为自己确实感兴趣,所以很多内容印象很深。尽管如此,当他突如其来地要我即兴叙述和投资银行有关的东西,还是觉得多少心虚。我先用一两句话简单叙述了投资银行在当代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随后就转到具体的业务领域方面,也顾不得什么逻辑顺序,把自己当时能够回忆起来的专业名词一股脑儿全吐出来再说。什么IPO(首次公开发行),companyreconstructuring(公司重组),mergeandacquisition(兼并收购),funding(基金业务),stockunderwriting(证券承销)等等,边说边想下一步的对策。等到终于“词穷”的时候,只好说“sorry,actuallyIknowmoreaboutthese.SimplybecauseI’mabitnervous…(对不起,事实上我知道的不止这些,实在是因为有点紧张……)”没想到他居然把我大大表扬了一番,“Good!You’vealreadyknownalotaboutinvestmentbankingasanundergraduate.(不错!作为一个本科生你已经对投资银行了解不少了。)”我受宠若惊,没想到竟然就这样糊弄过去了!  9、Nowlet’sdosomecalculatingquestions.Howmuchistwenty-eightpercentoftwenty-five?(让我们做一些计算题。25的28%是多少?)  想也没想我就报了一个答案:“It’ssevenpercent.”  “No,it’swrong.(不,错了。)”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无情的声音。  “Wrong?Oh,sorry.It’szeropointseven.(错了?对不起,应该是0.7。)”  “No,youarewrong.It’sseven.(不对。是7。)”  该死!小数点错了。在他报出答案的那一刻,我真是懊悔不已。粗心大意是我从小到大一直要改却总也没彻底改掉的毛病,关键时刻又老病重犯。我居然连续两次弄错了小数点位置,情急之下只能用“Sorry,I’mtoonervous.(对不起,我太紧张了。)”给自己补台。  “It’sallright.Canyoutellmehowyouworkeditout?(没关系。能不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他又问。  幸好有机会说明解题思路,兴许还能拣回点“步骤分”。我赶紧说:“Divide28sintos4.ThenIget7.(把28除以4,得到7。)”  “Right.(对。)”听到那个判定,我总算吁了一口气,知道自己在这道题目上没有“全军覆没”。  10、Doyouhaveanyquestionstoaskme?(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的吗?)  这个问题一般是面试临近尾声的信号。于是,紧绷的神经开始放松。我问了两个问题,一个是关于莫仕中国竞争战略的,另一个是招聘日程安排方面的。他照样用极快的语速说了一通,最后告诉我,下周二之前会出结果,如果幸运的话就能够进入最后一轮面试。  “Thankyouverymuchforyourtime.Bye.”是他的最后一句话。五、如释重负  一个面试官要在几十个电话面试者中挑选出合意人选,所以,你感到突然的事情,大家都会感到突然,就看谁的应变能力强了……  放下电话的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虽然感觉很不怎么样,但却如释重负。想象一下抱着电话自说自话的情景吧!看不到对方的表情,也看不到对方的反应,思想却要高度集中,神经高度紧张,用英语回答一个接一个的问题,需要怎样的心理耐受力。我只记得自己从头到尾都在一刻不停的“唧唧复唧唧”,至于说的是什么,表达得是否准确到位,可就顾不上那么多了。反正是说英语,经过语言的过滤,是非对错都变得朦胧起来。都说“隔行如隔山”,如今却是“隔语如隔山”。  事后细细回想起来,觉得有好几个问题原本可以回答得更全面,表述得更完美的。但突袭式的面试已经结束,正如歌中所唱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所有的遗憾只能留作下一次的经验,留到下一次去弥补了。其实,真正的完美,不正是由一次又一次的不完美中蜕变演绎而来的吗?  其实,和许多外企一样,莫仕公司的电话面试主要侧重考察申请人的英语水平和口语表达,偶尔涉及一些专业方面的问题,但这不是主要评判内容。有的面试官会在事前发出预约的电子邮件,有的则偏好突然袭击,全依面试官的个人喜好而定。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面试电话,不要慌张,迅速调整心态,沉着冷静地应战是最关键的。要知道,一个面试官要在几十个电话面试者中挑选出合意人选,所以,你感到突然的事情,大家都会感到突然,就看谁的应变能力强,看谁能够迅速完成角色转变,尽快进入状态了。 「行晃的五位室友们,在那间狭小拥挤的寝?里,在周末晚间最繁忙、最热闹的时候,她们一个个却都屏息凝神,用安子的话说,是“大气也不敢出一口”,用细心和体贴为我营造了一个安静无干扰的环境,使我得以全神贯注地完成这场突如其来的面试。在后来的征战中,也是她们不断的安慰和鼓励,伴随着我勇敢地踏上征程。  周二的下午,我在图书馆百无聊赖地翻阅着杂志,手机突然剧烈振动,屏幕上显示出一个奇怪的号码。快步走出阅览大厅,按下接听键,传来一个动听的女声:“IsthatXiaoYu?ThisisM.S.HongKong.Iamdelightedtoinformyouthatyouhavebeenselectedtoattendourfinalroundofinterviews…(是小雨吗?很高兴通知你,你被我们选中进入最后一轮面试……)”就这样,我顺利闯入了莫仕的最后一轮面试!六、准备最后一轮面试  通过莫仕的网站,我不仅进一步了解了莫仕的基本状况和最新发展动向,出乎意料的是,居然还在莫仕的网站上找到了详细的面试指南……  尽管我知道,要想在最后一轮面试中获胜,除了实力,运气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反而有种“看破红尘”的超脱。最后的结果如何对我而言已经不再重要,我看重的是在争取胜利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进和成长。即使最后等待我的是失败,我还是要尽最大努力,将一个尽可能完美的自己展现在面试官面前。因此,为这场面试,我很认真地作了准备。  北大BBS的job版向来因为人杰地灵而成为高人辈出的“面经”荟萃宝地,是那阵子我每天必去的取经之地。可是,和莫仕面试有关的资料却寥寥无几,仅有的两三篇含金量也不大。在这个“信息决定成败”的时代,如果不了解对手的相关信息,准备起来就难有很强的针对性。  正在我感到忧虑的时候,室友告诉我,她们曾从上一级师兄那里有所耳闻,莫仕的面试是智力加体力的疲劳战,总共有四轮,每轮半小时,一场面试就是整整一个半天。不同的轮次被安排在不同的房间,面对不同的面试官,问题都非常tough(高难度),还会涉及到许多专业知识。在所有形形色色的面试中,可以称得上是“霸王级”的了。  在余下的两天时间里,我把准备的大网撒得很开。我回顾了投资银行方面的相关知识,上图书馆泛读了几个英文MBA教材中的金融案例,见缝插针地练习口语,又把莫仕公司的网站浏览了个大概。光顾公司的网站是准备面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通过莫仕的网站,我不仅进一步了解了莫仕的基本状况和最新发展动向,出乎意料的是,居然还在莫仕的网站上找到了详细的面试指南,这对我准备专业问题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还有一张面试常见问题列表,就那么正大光明、白底黑字地摆在那里,等待细心的人去发现。事后证明,常见问题中的绝大部分都在面试中出现了,真是意外的收获。  不久,BBS上正式公布了莫仕最后一轮面试名单,北大这场一共有十人入围。加上清华的十人,我冲棠说拿新示这样从千分之一骤然上升到了二十分之一。  面试的前一晚,我在小包里放了一块德芙巧克力,准备次日用来补充体力和脑力的消耗。  七、两个小时的连番轰炸:史无前例的面试记录  真正的成功人士,不仅拥有常人眼中以世俗标准衡量的成功,更拥有一颗的博大、丰富的心灵。∧说谋贝笞ǔ∶媸员话才旁大名鼎鼎的中国经济研究?心——致福轩内。致福轩位于未名湖的北侧,是一处古色古香的院落,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一同声名鹊起。单从建筑的样式和结构来看,就知道这所房子是有些来历的。我征战莫仕之旅的最后一场战役就在这里打响。  在休息室候场的时候,我拿到了一张面试程序表。果然如室友们所说,莫仕的面试是“流水作业”,不同的面试者将按照事先定好的时间顺序,分别和四个面试官交谈,每人的计划时间是半小时。  (一)第一回合  我的第一个面试官就是招聘会上作介绍的那位中年男士。12月初的北京已经寒意袭人了。可能由于房子结构太老的关系,致福轩的面试房间里却没有暖气管道。他善解人意地让我不必拘泥礼节脱下外衣,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将身子紧紧地裹在大衣里面,只露出精明的脑袋,和透亮得仿佛可以看穿一切的双眼。整个面试过程是全英文的。  他的问题很简单,数量也不多,但第一个问题就是一个涉及面非常广的bigquestion(大问题):“除了你写在简历上的内容之外,你还有哪些东西希望让我了解?”我把要说的内容概括为三点。在我叙述的过程中,他听得非常认真,思想高度集中,并不时打断我的话,在他感兴趣的地方作更细节、更深入的提问,挖掘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信息。等到我把这三点都叙述完毕,半小时已经过去一半了。  在随后的时间里,他问了几个小问题。我能够回忆起来的有:众所周知投资银行是一个工作压力和强度都非常大的行业。你是如何看待压力和变化的?你对莫仕公司了解多少?你是通过哪些途径了解我们公司的?你对投资银行业了解程度如何?  (二)第二回合  我的第二回合被安排在致福轩第二进院落的宽敞正厅里。朝南的房间有着暖暖的阳光,只是面试官冷峻的眼神和不苟言笑的面容让人不敢有亢懈怠。这一轮的?试官是后来大家公认的“专业杀手”,他负责“拷问”所有和证券、投资有关的问题,判断应聘者的“businesssense(商业敏感度)”。我被问及的问题有:请你用英语自我介绍一下(可气的是他居然用中文提问)?你为什么不出国?你关心股票吗?这两天的股指是多少?如果让你投资,你看好哪个股票?为什么?现在的股票是不是应该按照市盈率定价?如果给你一百万,你会投资哪个行业?现在上海的房地产市场大致行情怎样?哪些地方的房价最高?你估计投资的预期收益率大概能有多少?你对北京的“奥运效应”怎么看?  这位面试官确实非常“冷面”,在我回答问题的时候,他的脸上始终没有任何回应的表情,不仅没有赞许和鼓励的微笑,甚至连eyecontact(目光接触)也很少,这对于面试者的自信心和心理状态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我小心翼翼,调动起所有边边角角里的知识和见闻,大脑以前所未有的反应速度运作着,可惜,对于专业问题来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愣是不知道。虽然硬着头皮回答完了所有问题,自我感觉却很不好。在我经历过的几次面试中,他是最最严厉的面试官,这半个小时的面试让我度秒如分,度日如年。  这一轮“硬碰硬”的面试结束后,我轮空了一次,在休息室里结识了几位“面友”,利用短暂的间隙交流了一下经验,互相鼓励、打气。虽然彼此都是竞争对手,虽然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成为那幸运的一个两个,但是彼此交流带来的长进却是巨大的,优秀群体的“外溢效应”不仅令人心情愉快,无形中也是一种对自我的莫大鞭策和激励。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都拿到了著名公司的录取通知,真的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结识这些出色的朋友。  (三)第三回合  第三回合中,我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面试官。一进屋他就很客气地为我倒了一杯热水,并且坦言他这次充当面试官其实非常匆忙,昨天还在韩国开会,一个电话被召回北京,连我们的简历都没来得及看。他说在他这里不用紧张,完全就像聊天一样,事实也正如他说的那样。  一反常态,这次面试居然是以他的自我介绍开始的。他叙述了自己从香港到美国的留学经历,随后如何加四公司,这两年来又做了哪?工作,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等等。我正听得饶有兴趣,他突然话锋一转,“你已经大致了解了我的情况,能不能向我介绍一下你自己呢?”在第二轮面试中很是受了一些打击的我立刻重振旗鼓,卷土重来。好在年轻人之间的气氛通常比较友好轻松,与其说这是一场面试,不如说是一个向学长取经的机会。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我记不起来自己究竟被问了哪些问题,感觉一直是在聊天,并且在“不必出国读经济学博士”的问题上颇有共鸣。  走出第三回合的房间,我向初冬清冷的空气长长吸了一口气。再过半小时,我就是经历过传说中“霸王面试”的人了。想起小包中昨晚准备的那块巧克力,却一点食欲也没有。此时的我已经高度亢奋了。  (四)第四回合  最后一个回合的面试官是四人中唯一的一名女士。她是北大经院的校友,哈佛的MBA,这样的经历本身就足以称得上传奇了。面试了一个上午,已经快到午饭时分,前一名面试者又超过了预定时间,看得出她也面露倦意。依照惯例,我作了今天上午的第四次自我介绍。她非常慷慨地对我的英语大加赞赏,接着便问我是怎样学习英语的。随后要求我就简历上的一个小地方作更详细的说明,就匆匆结束了她的提问。她说:“所有进入最后一轮面试的人都非常优秀。但是我们的录取名额有限,不论最后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把你的资料收入数据库,并和你们保持联系。”这番礼貌的措词由她的口中以标准的英语道出,显得优雅而得体。 轮到我提问的时候,我问了她作为一名事业有成的女性,是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之间保持平衡的。这是BBS上前人总结的经典问题之一,也确实是我非常渴望了解的。不料一听这个问题,她就善意地笑了,说这是她今天上午第三次被问及这个问题。我心里大呼不妙,大家都想出奇制胜的后果就是大家都弄巧成拙,居然会在这种时候撞车。  “也许是因为我是今天面试官中惟一一名女性吧。”她颇为理解地说。她并没有因为这是第三次回答相同的问题而显得厌烦,仍然很耐心地向我讲述了自己的奋斗历程。她有两个孩子,说到这些年是怎样周旋于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她一言以蔽之:“Don’tkeepbotheringyourself.(别总是自寻烦恼。)”她说,大家都不否认女性应该照顾家庭,男性必须开拓事业,但反过来男性同样也应该照顾家庭,女性也同样需要开拓事业,关键就看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怎样了。成功与否并没有唯一的标准,一旦选择了做一件事,就不要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而应该全力把它做好。“所以我认为,全职的家庭主妇和职场上的女强人同样令人尊敬,她们都是成功的……”  听着听着,我几乎就要忘记自己是在参加面试。真正的成功人士,不仅拥有常人眼中以世俗标准衡量的成功,更拥有一颗的博大、丰富的心灵。  十一时半,经过了两个小时面试的洗礼,我征战莫仕之旅终于宣告结束。经历了这番史无前例的强体力“折磨”,此刻的我全没有想象中那种大获全释的轻松,感受更多的是忙碌过后的充实、踏实,和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而带来的愉悦。八、此情可待成追忆:关于投行的后话  两星期后,一封来自莫仕的据信静静地躺在我的电子邮箱中……  投资银行业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行业,是近年来金融领域的“新宠”。它非常讲究实战经验和操作技巧,从业者的知识结构必须“又博又精”,对综合素质和专业知识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在投资银行员工中,名校的硕士、博士、MBA屡见不鲜。投行的工作强度非常高,“手机24小时开机,工作不分白天黑夜”是投行人士敬业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们必须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己任,快速应对市场变化,以灵活的方式解决各种疑难。  高效率也为投资银行的从业者带来了极高的回报。但是,高薪往往是高压力、高强度的孪生子,选择了投资银行业,就无法避免地要牺牲许多原本可以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和事业心作支撑,恐怕很难在这样一个行业中坚持下来。在选择投资银行之前,应该仔细地问一问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即将到来的高强度、高技能工作,是否已经做好牺牲一定业余时间的心理准备。  两星期后,一封来自莫仕的据信静静地躺在我的电子邮箱中。虽然我没有成为那幸运的二分之一,我盼望中的奇迹也没有发生,但此时的我,反而比当初更多了一份自信和坦然。我牢牢记着一位面试官的话:“现在的中国,只要你有实力,好机会还是很多的。”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此时的我已不再“惘然”。我相信,今天的失败必将成为明日成功的垫脚石,伴随我在不断的砥砺和磨练中,成就未来的传奇。

  • 优秀投资大师介绍(五)----------Mason Hawkins

    O.MasonHawkins,CFAChairmanandChiefExecutiveOfficerSoutheasternsince1975.B.A.(Finance)UniversityofFlorida,1970M.B.A.(Finance)UniversityofGeorgia,1971Profile:Avalueinvestor.ChairmanandChiefExecutiveOfficerSoutheasternsince1975.HemanagesLongleafmutualfunds.Intheten-yearperiodendedat09/30/2004,hisLongleafPartnersfundsaveragedanannualreturnof13.70%.InthesameperiodS&P500averagedanannualreturnof11.06%.InvestingPhilosophy:Hisandhispartnersseektoachievesuperiorlong-termperformancebyacquiringequitysecuritiesoffinanciallystrong,well-managedcompaniesrunbycapablemanagementsatmarketpricessignificantlybelowtheirassessmentoftheirbusinessvalue.Theysellsstockswhentheyapproachtheirappraisal.Acompany'smarketpricemustbe60%orlessoftheirappraisaltoqualifyforinvestment.TopHoldings:PhilipsElectronics,FedExCorporation,Vivendi,Aon,Walt,ComcastCorporation,Yum!BrandsMasonHawkins:WehaveuncoveredmoreideasPostedon4-25-2005MasonHawkinsboughtonlyonenewstock(U.S.I.Holdings)forhisfundsinthelastquarter,headdedhispositionsinafewothers,mostnotablyGM.Hiscashpositionhasbeenmorethan20%becausehecouldnotfindbargains.Buthesaidthesituationhasimprovedduetoindividualanomalieswithinspecificindustriesorcompanies,andintrinsicvaluegrowthoutpacingpricesfastenoughtocreatetherequisitediscount.HehasuncoveredmoreideasininternationalaswellastheU.S.markets,althoughhehasnotboughtyet.Asalways,GuruFocuswillletyouknowassoonastheinformationisavailable…[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2619:32:20编辑过]

  • 投资大师麦基尔教授对话博时基金(转贴)

    10月18日下午2-4时,投资大师麦基尔教授对话博时基金。搜狐理财频道现场报道。    嘉宾简介:    麦基尔教授(BurtonG.Malkiel):是畅销书《漫步华尔街》(ARandomWalkdownWallStreet)的作者,普林斯顿大学华友银行的讲座教授,本书的第八版于去年四月份发布。    麦基尔教授长期作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曾经是经济系系主任。他也曾作为耶鲁大学组织学院院长,以及管理学讲座教授。曾任美国总统经济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及史密斯巴尼、先锋集团、保德信人寿等公司的董事,支持随机漫步理论(RandomWalk),相信效率市场假说。他目前是美国哲学协会投资委员会委员。曾任美国金融协会主席,美国经济协会成员。    麦基尔教授同时也是另外八本书的合作者,最近的两本分别是和梅建平教授合著的GlobalBargainHunting:AnInvestor’sGuidetoProfitsinEmergingMarkets,以及和R.Evans合著的TheIndexFundSolution。他拥有哈佛大学本科和工商管理硕士,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并从史密斯巴尼开始他的职业生涯。    梅建平副教授:现在美国纽约大学NYU金融商学院任教。在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之后到普利斯顿大学进修,普利斯顿大学毕业之后就到纽约大学进行金融研究,研究的课题有资产定价模型,后来又转到房地产研究,最近主要研究成果是在新兴市场的投资研究方向。    李全先生,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1988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工作,同年进入中国农村信托投资公司。1991年进入正大国际财务有限公司工作,历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资金部总经理、总经理助理。1998年5月加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督察员兼监察部经理。2000年至2001年,在梅隆信托的伦敦总部及其下属牛顿基金管理公司工作。2001年4月,回到博时任副总经理,主管公司投资业务。2003年,主管公司运作部门和市场发展部门。李全先生注重风险控制,倡导规范管理和标准化运作,对博时的规范化建设起了重要作用。此外,他还在新华富时指数委员会担任委员。他分别从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杨锐先生,199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8月入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任研究部策略分析师;2002年10月起兼任博时价值增长基金经理助理;2004年6月起担任研究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兼策略分析师。杨锐先生是博时《投资策略报告》的主笔。    梅建平、杨锐谈A股市场能不能投?    李全:下面我开一个头,提一些问题,我们一面聊着,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提出来。我对梅教授有一个问题,我们这一期的策略报告正好是对A股市场做了一个国际化的比较,梅教授也正好在A、B股的方面做了非常深入的研究。通过你的研究,站在国际化的角度讲,您觉得A股市场能不能投?    梅建平:这个问题可不可以这样看,一个资产或者投资的一个工具,是不是值得投,这里面有两方面。一个就是从今后的现金流的角度,另外一个就是从投资折现率的角度,也就是风险的回报可不可以。我想从A股市场角度来说,长期有没有投资的价值?我想这里面主要是取决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如果对中国经济长远的发展是比较看好的话,我想从这个方面来说的话,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想对答案是肯定有几个必要条件,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说中国公司特别是一些发行A股公司治理情况需要有所改善,也就是说公司的管理层要更注重怎么使得公司为中小股东和大股东创造利益,创造长期稳定的回报,这一点是需要比较关注的。如果在这方面我们有一个必须肯定的答案,我想从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来说,应该是中国会在今后10几年、20几年,中国经济真正能够回到中国经济在19世纪初在世界经济的地位,在世界经济总量曾经占到30%的水平,按照目前的水平在3%到5%的水平。说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还是很大、很大的。如果这种经济增长的潜力能够变为现实的话,会出现很多很多的世界一级的公司。在现在目前经济起飞刚刚开始的时候进行投资,我想经济长期的回报应该是很看好的,这是一个方面的观点。    另外一方面的观点,就是看看说折现率,也就是看中国公司回报和风险之间的比率是不是比较合理。这方面我想从中国投资者角度来说,投资其他的机会情况怎么样?A股目前作为一个投资工具的话,目前是面临一方面其他的投资工具逐渐的面向市场,比如说房地产作为比较好的长期投资工具,因此它面临房地产作为理财工具的竞争,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债券市场逐步的发展,将来可能对A股市场定价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短期来讲,我可以用经济学家常用的托词,短期的话是很难以预料,长期还是比较看好的。    杨锐:在座都是财经界的记者,大家一定有印象从去年到今年中国A股市场国际化其中有一条就是投资理念的国际化,同时对美国金融史、证券史的回顾。去年中国A股市场出现非常流行的词汇,在座的记者朋友都知道,“漂亮50”。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在美国当时的情况下,出现“漂亮50”的原因,和最终到90年代发展的情况。    BurtonG.Malkiel等谈投资者保护问题    媒体提问:我想问两个比较专业性强的问题。在上市公司进行分红的时候,都采取除权的方式。在进行除权之后,在股价不继续下跌的时候,也是投资者所获得的回报仅是跟分红之前一样,再加上扣税之后,投资者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收益,反而是亏损,这种真实的现状和分红的初衷是否相违背?在股市当中很多操作方法都是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设的基础之上的,其中有很多问题就直接关系到投资结果以及收益率问题,下面我问您一个关于投资者权益保障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两年前希勒先生来京的时候,我也问过同样的问题,在美国是否有专门性的基金作为投资者赔偿,这个基金我认为应该是由上市公司高管或者相关人员由他们拿出部分收入作为信用保障。如果真正能够成为一个专门的基金,不仅对中国股票市场,对世界股票市场公平都有很好的作用。谢谢!    BurtonG.Malkiel:关于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当然我们可以在机制上做一些安排,比方说设立一些如果公司违规的话,公司给予补偿的一些资金。在很多情况下,公司当把这些资金拿出来的话,还无法补偿个人投资人。让我给你举个例子,这家公司叫做泰格(音),这家公司管理人实际上就是把钱从公司里面挪用出来,他给他的妻子在希腊开了一个非常奢华的宴会。在媒体上大家可以看到有关他的个人报道,他自己家浴室的帘布就花了几千美金。这里面就存在一个问题,我们知道CEO出了问题,但这家公司已经没有钱来补偿作为上市公司股票的投资人。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安然公司,在整个事件结束之后,安然公司已经没有能力和资金补偿这些投资人了。所以我建议,作为个人投资人或者机构投资人,应该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前多监督一下上市公司,同时多做一些工作。最好的方法来保护投资人,就是尽量确保在这些事情发生之前就能够提前的阻止这些事情的发生。抱歉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刚才提到的在美国市场上曾经发生过“漂亮50”的事情。在美国曾经发生过好几起这样的事情,由于某一些投资品种非常的流行,造成它的价值被高估了。在美国曾经发生过一个教授所称为的历史上最大的一个泡沫,这个泡沫叫做网络泡沫,包括所有跟网络经济相关的公司都被很高的估价了。很多公司认为的故意在他公司的名字上加上.COM或者.CN,那么这家公司估值就会估计的过高起来。这些问题的造成就是有很多人在做市场投机行为。然而这个回答对于我们投资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很简单。作为投资人就是要分散投资,将这笔资金投资在不同样的投资工具上。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实际上有一类公司叫做价值型的公司,实际上他们的价格是在上升。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有关网络经济上市公司的股票股价大跌,反而这些公司在2000年和2001年上升。当利息在下降的时候,我们在证券投资上,包括在房地产投资信托上的回报率都比较好。我非常的怀疑任何投资人是否有这样的能力,能在类似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离开市场。我相信,分散化投资能够帮助投资人规避一些这样的风险(被疯狂的人推起来的股价风险)。    李全:实际上我们做投资的时候,互联网泡沫的时候,互联网泡沫不是短时间的,可能它持续三年或者五年的情况。比如说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BurtonG.Malkiel教授确实担任一些大型投资委员会的主席或者独立董事,他给一个建议就是尽量的分散化。假如你是价值投资的公司,在互联网泡沫很厉害的时候,相信它所占的市值是非常大的。事实上包括很大一部分互联网公司也会进入你的投资组合,在国内面临这样的情况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比如我是价值投资,我不管怎么样,我就坚持我的理念,不符合我选股标准我就不选。另一种,刚才讲的分散化投资,也包括到我的投资组合里面,但可能跟你的理念有一些冲突,因为你选股标准不是那样的。还有一种就是全部做这样。我的问题是两个,BurtonG.Malkiel教授在他投资过程当中给出的投资建议是什么样子的,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是不进,还是中庸的做法,也包括进去,虽然不符合我的投资理念。    BurtonG.Malkiel:让我先做一个有非常实际操作性的建议。我解决办法也许不能够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会让这个问题显得不那么困难。这里有一个很自然的区分,在成长类的公司和价值类的公司。作为成长类公司,通常都跟科技的进步和革新相关,包括现在刚过去的互联网泡沫和在美国“漂亮50”,当年高成长的公司都跟科技进步相关联。如果我们把考察的周期放的比较长的时候,作为回报率,成长型的公司和价值型的公司差距很小。实际上比较有操作意义的建议,我认为是叫做重新平衡。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个假设,整个投资组合50%投资在价值型的公司,另外50%是投资在成长型的公司。首先我们再做一个假设,我们有50%的资产投资在成长型公司,成长型公司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而迅速的价格增长,诸如像历史上发生的“漂亮50”和刚刚过去的互联网泡沫。现在整个增长到75%,重新平衡的策略非常的简单,因为成长型类的公司已经占到整个组合75%了,你就卖掉一些成长型的公司,买一些价值型的公司的股票,使我的组合又呈现出50%和50%。这不会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你仍拥有50%成长类的股票,当这些股票大跌的时候,你仍然会损失不少的钱。但是即便这样,我们让这个问题显得相对容易,或者不那么困难,我们从成长类的公司获得一些收益然后放到价值类公司里面。我曾经做的很多研究和数据上的分析,在美国股票市场2000年、2001年、2002年的时候,当整个市场都处于萎靡比较下跌的状态。我曾经看到这样的公司,采纳了重新平衡的策略,不仅在成长型类的公司和价值型公司平衡,更多是在股票和房地产以及债券方面的平衡。有这样的投资人很成功的运用这样的策略,在2000年以及2001年、2002年的时候,当整个市场平均水平都在下跌的情况下,仍然盈利。    杨锐介绍第四季度投资策略建议    李全:接下来我有问题是问杨锐的,我正好有幸拜读你最近刚出的第四季度的投资策略建议,我看你做了比较多的国际比较,一个是跟香港市场,一个是跟美国市场作了比较,好象是说中国的股市现在从国际水平来看,哪些行业是高估的,哪些行业是低谷的,总的水平怎么样。希望你能够简单介绍一下投资策略报告主要的内容,以及你的结论是什么。正好今天我们有梅教授,他对国际比较也是这方面的专家,看你的结论能不能经得起专家的检验、推敲。    杨锐:非常高兴我给大家汇报一下第四季度策略报告的主要观点。这个季度很多机构关注的主题就是A股市场国际化或者全球化角度的比较。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流传所有的一种看法都是接轨论,接轨看法实际上有很重要的一点,接轨接哪一个轨?有很多人认为是接香港市场及其他海外市场的轨,你接轨接的自身也发生变化,另外宏观调控在上一个月份告一段落以后,大行的分析师纷纷调高中国概念股,对我们来说更重要是梅教授刚才说的,资产评估的角度看未来贴现的现值来看它有没有价值。第二,就是把方法和框架分清楚之后,按照这个方法和框架进行评估,比如A股市场有1400个股票,构成了物质水平比较高。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市值最大100个股票市盈率也就是22倍左右,从市值从100到400大概是40倍左右。整个市场会比较高一些,同时我们注意到博时的股票值覆盖股票在我们报告里面大家会看到,我们把博时覆盖250只左右的股票和S&P500比较,我们的市盈率是20倍所有,S&P是19倍左右。所以差距缩到比较小的水平。从行业结构来看,我们追求两个线索,一个是科技类周期类的股票,股票高估水平比较明显,其他公司从绝对层面上已经进入合理的水平上。我们跟美国市场隔的比较远,我们看周边市场,A股和H股比较,最多差到10倍左右,最近我们看到这个差距收敛到了2倍左右,事实上有部分的公司H股股价超过了A股股价。借着梅教授刚才的启示,实际上评估除了静态市盈率之外,更看到了增长的潜力。我们甚至是到目前为止,仍然认为一些比较稳健的行业和公司,甚至在经过03年大幅增长之后,在04年、05年达到20%的增长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叫做投向优质股,投向能够持续给投资者带来业绩增长,具有给投资者带来持续业绩增长能力的公司,所以稳健的机构来说应该说是比较务实,比较有效的投资策略。    梅建平:我是很赞同你的观点,中国股票1300多只实际上不能完全放在一个篮子里面一起看,实际上应该有好有坏,应该有区别。对一些好的企业进行一些仔细的分析,在美国的企业在新兴市场,比如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也就是美国经济在起飞的时候当时的市盈率,当时S&P的市盈率也是在20倍左右。但当时美国利率水平是比较高的,因此,大家如果注意到BurtonG.Malkiel教授早上介绍连组的模型,在利息水平比较高的时候,市盈率相对比较低。利息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市盈率相对比较高一点儿。从中国利率水平来看,如果参照相同时期的利率水平,可能中国现在的200多只股票市盈率的水平,跟同期市盈率水平是比较可比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也可以得到有长期投资价值的相同结果。    博时基金对A股市场具体的看法    刚才听你们对A股市场的分析报告,刚才听不是很清楚,我想听博时基金对A股市场具体的看法是什么?对投资者有没有具体的建议?我想再问一下BurtonG.Malkiel教授,对博时看法有没有认同?谢谢!    李全:刚才我问杨锐,他的看法基本上代表我对市场的看法。实际上这是第17期的投资报告,我们在做完了16期我们就想我们下一个重点是什么,我们实际上开展一个头脑风暴,大家怎么看A股市场。现在外部环境发展的特别快,现在涉及很多制度重构,作为我们公司必须强调我们作为价值投资的公司,我怎么来看A股市场。所以的话,我们头脑风暴大家实际上最后得出的结论,套用一句老话,不怕什么,就怕货比货。单纯放在那里大家没有什么概念,但一比的话,两个人的身高,你说1.74是低,但你要看跟谁比,如果跟1.68比就高,跟1.78比就低。国内投资者往往觉得香港是比较市场化的国家,他的水平,比如说我们说A股市场没有投资价值,我们经常说同样的股票A股是什么价,H股是什么价。但比的结果,通过三年治理整顿,公司治理结构,还有公司的盈利增长的话,我们比较以后我们得出的结论还是多少有一点儿出乎我们的意料。首先从市盈率总体水平来看,中国股票市场整体的市盈率开始跟国际上更缩小了,更接近了。比如香港市场可能是15倍的市盈率,我们现在实际上20来倍,20来倍高的部分主要高在哪里?高在周期性股票。反而我们在一些领域里面已经是比香港股票市场上更有投资的吸引力了,比如说公共设施这一块,我们上市公司可选择的面比他们的大,市盈率比他们还低,我们曾经做过一个高速公路股票的比较,高速公路股票比如沪杭甬在香港市场可能大概是26倍的市盈率,有的时候价格波动在26到24之间,在国内高速公路的市盈率比他还低,公司的质地比较还好,发展潜力比他还大,包括集装箱行业还有港口行业。像SP的股票,整个放大了,或者不太好的,比如家电类的股票。后来发觉跟刚才杨锐讲的一样,跟香港比不过瘾,我们再放更正宗的投资圣地美国来比,比出来的结果就是刚才杨锐大概讲的,我手里正好有一份投资策略报告,结论性的东西就是低估的石油、天然气、机械制造,被高估的行业是化学制品、耐用消费品、服装、汽车、汽车零部件、食品、制药与生物科技、软件与服务、半导体等。我们这有书面的材料大家可以参考。我讲这些的话,我们至少有一个最基本的结论,中国股市在结构领域,某些方面是具有投资价值,并不是我们翻番讲中国股没有办法投资,或者怎么样一个情况。为什么现在还是非常低迷的情况,主要是几个问题,一个就是来自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比如说目前刚推出个人债务收购的准则,这些都是属于外部大环境的不确定性,投资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你不知道最后是怎么发展,可能会有投资者,但我不确定的时候,我先退出来。这是最基本的想法。我记得我上次914行情之前,正好9月7号、8号去黄山参加一个财务公司的论坛,做一个投资的演讲。我正好讲一个主题,而且打成黑字。通过这些分析的话,比如我作为一个投资者,我会在有价值的地方开展投资。但外部环境有不确定性,比如融资、大盘股上市还有外部不确定性的话,所以在这个时候实际上是机会和风险并存的,所以在这个时候买股票的话,不仅需要证券的分析,还需要勇气和耐心,这就是我的看法。谢谢!这是我们最新赶制出来的,所以BurtonG.Malkiel教授没有看到这个报告,他很难发表一个评论。    梅建平:如果你把这个问题提的略微广一些的话,他可以回答。比如对中国新兴市场价值投资到底是不是很有效。这个问题他可以做一个比较好的回答。    BurtonG.Malkiel:在我评价投资策略之前,有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公司可以定义为价值型的公司,甚至样的公司可以定义为成长型的公司?在很多情况下,区别是通过考核上市公司的价值和帐面价值的比率。即使有这样的比率,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看很多成长型的公司成长为价值型的公司。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在美国有一家公司叫做GDSUNFANS(音),它是思科公司的竞争对手,在很多情况下都被认为是成长型的公司。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这家上市公司的价格上升的非常快,如果我们还是用股票价格除以帐面价值,那么它已经符合价值型公司了。这的确存在价值型公司和成长型公司定义的问题。在这些情况下,在美国很多投资人会用一种策略?GIRP的方法。这种办法叫做在合理价位下的增长。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但我很难定义它是成长型投资策略还是价值型投资策略。    李全:我再补充一点,根据我们现在对市场的了解,在这个时候其实从另外一个指标来看,QFII是满活跃的,可以作为参考的指标来看。    封闭式基金高折价是否有很大的投资价值?    媒体提问:我首先表示对BurtonG.Malkiel非常的崇敬,您在30年写的一本书,仍然现在被投资人奉为圣经,您最主要的观点就是指数化的投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按照您的理论博时基金有九只基金,其实只有一只基金是做指数基金的,其他八只基金经理怎么办?因为他们是做主动投资的,是否投资人都应该放弃主动性投资基金呢?另外中国“漂亮50”为什么在03年被大家频频的提起,这是否跟中国市场本身看法有关系,很多人都认为中国1400多只股票,真正有价值也就是100只左右,这样就可以出现“漂亮100”的情况,现在随着基金越来越大,可投资,按照价值投资和谨慎投资的原则,他们会一只股票出现很多的基金在里面,这样会不会产生股票价格的泡沫,甚至出现泡沫破灭的可能性,针对中国基金现在目前的现状,BurtonG.Malkiel教授有什么样的建议?还有请教梅教授两个问题,中国A股国际化,如何做国际化?大家都在谈国际化,国际化是什么标准才能谈得上中国A股的国际化,仅仅是市盈率降低的国际化,还是什么样的国际化。您也做过封闭式基金研究,针对中国现在封闭式基金高折价是否有很大的投资价值在里面?    BurtonG.Malkiel:首先我很感谢你表达敬慕的心情!首先我们看一下博时基金公司在他管辖之下有很多基金品种,这种情况同样存在于作为董事的先锋集团的情况。在最近一段时间我所推荐的投资策略,也是把主动式投资的管理策略和被动式(指数式)投资的管理策略综合在一起。这种投资方式目前在美国已经变得非常普遍和流行,尤其是在机构投资里面,这种方式或者叫策略,主要是有一个核心的投资的方式,再加上卫星投资。整个市场总额的核心资产主要是投资在指数品种上,或者是增强的指数品种上。卫星资产主要是投资在主动管理的品种上。这种投资策略或者方法可能非常有效果,如果是卫星资产和相关资产系数相当的低。我们举例说明,在先锋集团有一个基金品种,是投资于健康保险医疗方面的品种。关于这个品种,本身这个产品做的非常好,而且这个产品和整个的市场之间的相关系数非常的低,可以帮助降低整个组合的风险。我必须得承认,我尽管是指数投资非常大的用户者,作为我个人的投资组合中的核心资产是指数产品,卫星的资产也是一些主动管理的品种。    你另外一个问题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你刚才所讲到的其实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为什么美国政府介入了“漂亮50”这件事情。我再来做另外一个观点的陈述。在美国作为小型成长型的公司,这些小的成长型公司只比大型公司略微高一点儿,从比较长远的角度来看,小型公司的投资回报率比大型公司的投资回报率要高一些。在今天上午另外一个会议上我曾经到过,对外美国有50年的历史,大型公司的回报率大概在10.4%,而小型公司年回报率比10.4多两个百分点,大概是在12.5个百分点左右。这是我的建议,不要把你的投资局限在大型的增长性公司,把你整个投资组合变得更宽一些。同时我也注意到你谈到公司治理方面的问题,这些正好也是小型公司的问题。我希望当机构投资人如果买到这些公司的股票之后,能够持续监督这些公司,并且给予这些公司压力来提升这些公司的管理。我想在提升公司治理动作中间,投资人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梅建平:我对刚才你提的问题做一个简要的回答。关于封闭式基金很高的折价,它作为长期投资的价值方面的问题。我想在目前的情形下,我认为他们不视为一种长期投资的品种。当时我们在那本书里面,我们当时列举了三条理由,第一就是和相同类似的基金相比,或者开放式基金相比,封闭式基金有比较好的折现的话,投资人可以在同样的价格得到比较高的股利率,这是第一个好处。第二个好处是什么呢?就是从历史长期趋势来说的话,比较高的折现有一个均值回归现象。第三个好处就是刚才杨锐已经介绍了,像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实际上在全球资本市场一体化的大趋势下面,在这样大趋势下面的话,也就意味着中国封闭式基金定价会由新兴市场逐渐向全球封闭式基金定价趋同,而这种趋同也意味着我们高折线不可能是很长期的现象,现在美国市场折现率是比较低的,从长期趋势下,投资者如果采取长期投资眼光的话,这里比较有很可能的高的资本力的可能性,从三种原因综合来看,我认为现在封闭式基金是很好的工具。    李全:封闭式基金无论转到开放式基金还是到期清算,还是要注意两个事情,一个是道德风险,现在到期都是小盘的基金,如果是遇上恶意的,我想不会发生,但是什么都有可能,以防万一,还是要找公司治理结构比较好的基金管理公司,因为它发生这种事的概率相对会小很多。还要注意一下,本身并不能够保证你一定盈利,因为在这个期间股票市场是波动的,如果股票市场跌了30%,也会跌,没有这样了。同样的条件下,投资这个的话,我相信一定会有非常好的机会。如果你在同样的条件下,我觉得这样来考虑这个问题,可能会更加全面一点儿、周到一点儿。    BurtonG.Malkiel谈成长型公司投资策略    媒体提问:感谢BurtonG.Malkiel教授和梅教授的精彩回答。现在国际基金业都非常喜欢用全球视野说话,从全球视野看市场就两类,一类是成熟的市场,一类是新兴的市场,两类市场都有各自的魅力,成熟的市场魅力就是规范,规范风险就比较小。新兴市场魅力就在于不规范,不规范就具有很多潜在没有被发掘的机会,如果让BurtonG.Malkiel教授投一类市场的话,不知道BurtonG.Malkiel教授会投哪一类市场。如果你准备进入新兴市场的话,您会实现去做哪些准备工作,比如说您会更多的关注这个市场所在国家政局稳定性,以及在区域经济的地位,或者到实地看一下人民生活状况,或者去看一看他对外来实业投资吸引力什么的,我很想知道为了准备投资一个新兴市场,事先都会准备哪些工作?第三个问题我很想知道您怎么判断一个市场从总体上说,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你是否更多的看把它股票算一算,加起来的市盈率,或者横向市场做一个比较,认为谁的市盈率低谁具有投资价值,还是你有其他的标准?谢谢!    BurtonG.Malkiel:其实这个问题又回到我们曾经谈到成长型公司投资策略,我认为在中国市场应该是全球最好的,有成长型公司投资机会的地方。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谈到中国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增长率从9%掉到6%。但反过来看,如果美国市场能够拿到5%GDP的话,我们会说整个美国市场实在是太好了。作为全球化的投资,我们一定要把中国市场加进去,因为现在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快速的增长过程。同样我想说一声,如果一个能够充分分散投资风险的话,要有一部分投资在印度。我想如果能够投资在类似像中国快速增长的市场里,我愿意付更多的市盈率的倍数。我会倾向于投资在这样的投资策略里,就是充分分散我投资在不同的新兴市场里。当我如果在不同的新兴市场里分配我的资产,哪些新兴市场会多一点儿,哪些新兴市场会少一些呢?不单看新兴市场市盈率的倍数,而是看这些新兴市场的前景。    BurtonG.Malkiel回答搜狐网友问题    李全:我们同时在搜狐网上进行直播,我们先回答网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两位海外专家问的,你们如何进行理财?做投资吗?如果做,有多少是投资在新兴市场,多少买股票,多少买房产等。两位专家如果买中国基金,如何买?为什么?    BurtonG.Malkiel:我首先回答资产配置的问题,无论哪一种资产配置,都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当一个人在20岁到30岁的时候,他会不断积累他的储蓄来准备他的退休,为他做的投资组合,跟已经现在60岁、70岁,使用他退休金的组合会有比较大的不同。我会向比较年轻的人推荐比较有风险的投资的组合,甚至包括一些机构投资人,举个例子像我所作的学校,普林斯顿大学,他的投资组合也可以承担一些额外的风险。它的教师退休基金会有很多是捐赠,捐赠之后就是他的钱了。这些风险投资组合很大部分会投资在新兴市场或者股票上。对年纪相对大一些的人,比如他在退休年龄,我推荐的投资组合就比较保守一些,大部分会投资在债券上,或者房地产信托上,或者一些公司主要是以付股利为主的上市公司,这样可以保证他退休以后的生活水平。另外一个资产配置主要是给保险公司或者退休金的基金公司,它投资的久期一定要跟债务的久期吻合。在美国曾经发生很多公司的破产,就是因为他们投资的久期和债务的久期不太吻合。    梅建平:教授跟我的理念有相似之处。我个人的投资理念,平衡风险运用当中,不但要考虑到组合之间的平衡,还要考虑到国内和国外资产的平衡。作为我个人来说,由于我在美国和中国两边都走,我资产组合里面不但有美国的成分,实际上也包括中国的成分。我今后可能消费一部分是要在中国消费,因此必须要有一部分是中国的收入。另外一部分,这里要提一下从我个人研究结果来看,我自己感到作为新兴市场,特别是像中国这么一个人口众多,但土地又比较稀有的国家来说的话,房地产市场的潜力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尽管现在有些地方,还有有些房地产开发品种上面出现有泡沫的现象,但作为长期投资来讲,我认为如果投资者有能力的话,还是可以考虑,作为长期投资的一个组合的一部分。    BurtonG.Malkiel等嘉宾回答媒体提问    媒体提问: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刚才教授提到的,是否能在事件发生之前提前的观测到或者阻止这件事情的发生,在中国目前状态下很多信息都是不对称的,很多信息都拿不到,如何做到这一点。第二就是教授比较倾向于长期投资,那么长期投资多长叫做长期的投资?    BurtonG.Malkiel:我不相信时机的选择,我有一个朋友一直想抓住美国市场的时机,或者欧洲市场的时机,或者新兴市场的时机,但我不相信他能够做成功。你要想投的话,现在就开始投,只是说现在投一部分,过一段时间投一部分,这样可以做到让你的组合成本平均化。你第一个问题,我并不想低估对上市公司监控的难度。我们也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股票被公众所持有。我认为现在中国政府已经越来越实际,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经济增长很多依赖于资本市场、证券市场的增长。我也同意提高上市公司透明度以及保持持续监控上市公司不是一夜就能够发生的,但在我们投资人努力之下,五到十年以后整个中国市场应该非常透明,同时公司治理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    媒体提问:我代表中小投资者给BurtonG.Malkiel教授和梅教授提一个问题,在现在资本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是占主要话语权,作为中小投资者怎么寻求生存之道,作为BurtonG.Malkiel认为对基本面的分析认为是时过境迁了。作为投资方法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作为中国投资者有几个不确定因素,一个是油价高起不下,连创新高。另外就是人民币升值,到底什么时候升值,时间,包括升值的幅度。另外还有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投资人如何做出他们的决策?    杨锐:我个人觉得中小投资者毕竟投资是很严肃的事情,要做大量的专业知识研究,我认为还是买一个信得过的基金比较好。    BurtonG.Malkiel:在证券投资市场上这么多年,一直有这样的问题,或者那样的问题,在我跟随证券市场30多年发生过很多的事情。我认为在我的投资生涯里面,最好进入市场的时期就是当弥漫了很多不稳定性的时候。最近的一次介入新兴市场最好的机会,就是在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之后。油价上升,我认为还会持续的上升,人民币的升值是肯定的,在未来某一点肯定会升值。对于通货膨胀,确实是一个问题,特别是面临价格上涨的时候。当一个市场有非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时候,这正好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来介入这个市场。如果你跟我一样相信中国在未来同样会有很多的增长的时候,你就不要介意不确定性因素,在现在就应该介入这个市场。    梅建平:我想补充一点,从海外投资角度来说,对中国长期发展是有信心的话,现在市盈率跟国际接轨比较接近的话,实际上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人民币的重新汇率调整,可能还会使投资者得到汇率上的资本利得,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股票面对海外投资比较有吸引力的地方。    BurtonG.Malkiel教授说,愿意为新兴市场支付更高的市盈率,我想知道这个水平大概是什么标准?    BurtonG.Malkiel:这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给一个具体市盈率的数字。因为有部分的原因是很难比较各个公司收益的质量。因为在给上市公司市盈率做估值的时候,关系到很多上市公司的评价,尤其我认为如果国际的会计准则能够更有效的、更全面的运用,那时候会作出比较好的评判,现在是比较难的,对于不同公司的判断会比较不一样。    梅建平:在我们《全球早商机》的书里面,我们提出比较大致的衡量方法。如果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之后,折现率在各个国家大致一样的话,我们可以用林奇的比率来衡量,如果企业盈利的增长如果比美国公司高50%的时候,中国市盈率也可以比美国市场高出50%。也就是增长除以市盈率然后各个国家进行比较。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在比如“漂亮50”、“漂亮100”什么时候他们走到极端,如果他们市盈率和增长率之比,大大超过或者低于其他公司的时候,那也就是基金行业或者投资者应该进行调整的时候。    李全:我对中小投资者的建议,一定要相信朴素的道理。不要把问题搞的非常复杂,刚才实际上BurtonG.Malkiel教授也讲了,耐心,然后平均的投资方法,虽然说起来非常简单,而且不断的重复,大家觉得没有任何的新意,但是最适合的投资方法。发挥投资者优势,要更有耐心,不要相信一些神话,要踏踏实实做一些功课,选择一个好的管家,这就是他们的投资之道。不求一夜暴富,但求稳健长足的增长,这是非常好的方法。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就需要我们的耐心、勇气、定力,这是我的想法。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请到BurtonG.Malkiel教授、梅教授来参加我们跟媒体朋友进行互动,也非常高兴媒体的朋友对我们这个会议的支持,谢谢大家,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会议就到此结束。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麦教授和梅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

  • 国际投资银行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感--收获与付出不平衡的典型代表

    看了这篇文章汗颜啊,感觉自己离投行的要求差得太远,也佩服TOW的执着与能力不过在目前向顶尖投行奋斗是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1从投行所需要的能力上讲符合TOW师兄提到的具备诸多硬性要求与软性要求条件的有几人,连TOW这样的大牛都几经磨难,更别提成批中牛,小牛以及批着牛皮的羊。对公司而言当然希望自己的员工越优秀越好但我想问的是是不是具有如此眼花缭乱的背景与出色能力的人才能进投行,是不是一定毕业就进顶尖的公司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如此多的优秀人才扎堆于很狭窄的一个圈子里,无异于几个武林高手在一个盆子里抓虾米,值吗,美国有上万家投行,对毕业生的要求并不象国内的那么高,供求关系决定而已而且在TOW诸多要求有所欠缺的人是不是在事业上就不如这些超牛大牛也不是,看看国内的首富榜,看看国外,大家觉得有几人符合条件,SEEKFUTURE所说的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就能当世界首富,而到他的公司成为骨干要有PHD,就象一句笑话一样,为什么当老板的都是没文化的,因为优秀的人都被挖过去给他们打工了。2.从进入投行的收益与成本来讲,也是不匹配的从收入讲,援引此文的一段话由于现在竞争激烈,经济并不理想,新手的工资每月只有3万港币,而且标准很高,至少要出身于美国名牌院校。而香港本地券商机构给新手能够提供的收入更低,每月约有15000港币左右,不过标准也相应低一些,有的仅要求大学毕业即可。从成本来讲,看看TOW的学历,背景,优秀程度,辛勤就可以了,看看进入投行以后的工作时间与紧张程度就知道了大家觉得值吗,开个服装店一月能挣多少,在一家普通的证券公司做得好一月能挣多少,问问前人就知道了,我家楼下一开餐馆的都买的是PASSAT,和我是初中同学。3.从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来讲除了极少数的工作狂以外,相信大多数人都信奉,事业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企业就是为了利润最大化的,顶级公司更需要员工成为一个工作机器,而为了成为一个名牌的工作机器提前成为一个纯粹的学习机器,不累吗,除了工作就是睡觉这就是一个人一生的主要内容吗其实对大多数人而言,人生的追求就是干一分自己喜欢的工作,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丰富多采的业余生活而已,坛子里有人说的快乐是唯一的说了半天,也许有人觉得我在松懈大家的斗志,其实我在鼓舞大家的斗志,尤其是那些象我这样的平凡的人,不必羡慕别人的优秀,不必复制别人的经历,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都有可能成功。

  • 投资扩张型的中国经济正步入歧途!

    投资扩张型的中国经济正步入歧途!【今天看来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中国经济却正在步入歧途。这完全是因为对几年前经济疲软的凯因斯主义纠正措施太过了头的缘故。凯因斯主义的基本主张是想通过政府投资的扩张而摆脱经济衰退局面,现在的中国经济则将这个主张发挥过了头,因为它很容易与中国经济运行的行政因素相结合,从而产生出超过凯因斯本人所料想的效果,而向通胀的方向直接奔去。经济一旦与行政因素结合起来,经济运行就不受经济的自然规律的制约,就不再符合经济规律。但是,这种运行方式最终也要受到经济规律的惩罚,只是当经济规律惩罚时,社会经济所遭受的损害就太大了,经济有可能长期衰退,有可能倒退许多年,而使许多年的发展完全被抵消了。而许多人在领受了一段时间的财富泡沫的喜悦之后,有可能陷于今生今世也难以解脱的债务与贫穷中。当前,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的热情仍然难以抑制,而中央政府的政策也充满着矛盾:调控吗?怕过了头造成经济衰退,不调控吗?泡沫越来越大,必然产生更大的衰退。各级地方政府就是在中央政府的这种矛盾的夹缝中,趁中央政府的政策仍处于矛盾的状态下,赶快发出最后一班又一班的投资项目,好让中央觉醒过来已经看到一大堆"既成事实",而不可能改变。最终,资源耗尽了,经济因此濒临崩溃,所有的后果最终只由中央政府承担,"搞事的"地方地府没有承担什么,只是靠边站着看看残局如何收拾。对于坚决主张"有效供给经济学"的人来说,这种违背有效供给经济学的不讲效率不讲效果的投资扩张型经济最终会导致相应的后果,是毫不奇怪的。但愿能够早日将经济转回"有效供给"的正常轨道,避免社会经济的灾难性后果!――黄焕金】中国经济增长方式正步入歧途可能出现长期衰退http://business.sohu.com/20050512/n225526712.shtml  国家开发银行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大用记者:最近您提出一个看法,我国产业结构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正在形成矛盾冲突,能否请您阐述一下这个观点?您认为中国的经济会衰弱吗?  王大用:本届政府提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工作主题,这是我国对持续了百年的发展观的重大更新,是发展观的现代化。但戏剧性的是,恰在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观之时,我国经济却在很快地向投资膨胀和产业结构高度重型化演变,由此引起的高消耗、低资源利用率以及环境污染的威胁,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形成强烈的矛盾冲突。而产业结构过度重型化将会为我们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记者:请您具体谈谈这些后果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大用:我非常担心的后果之一是,我国的经济发展重新步入高消耗和低效率的粗放增长模式,它带来的不久后的资源约束,很可能使我们的经济增长出现较长时间的衰退。  因为粗放增长对能源供应的压力最大。改革开放后20多年里,我国正在建成节能型经济。2001年以前,除去上世纪80年代的个别年份,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值)一直在1以下,即能源消费的增长慢于GDP的增长,而2002年,该弹性系数猛然从上年的0.47升高到1.19,2003年再上升到1.42,2004年此系数估计高达1.8以上。照这样下去,今后GDP每增长1%,能源消费就要增加近2%,如果能源供应的增长因资源约束而降低,  经济增长速度势必大幅滑落。这样低效率的增长显然是不能持续的!去年我国已经创造了世界历史上一国在一年内发电装机投产最大的纪录,全国仍然有24个省份严重缺电,警钟已经敲得很响了。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急速步入歧途,若不赶快警醒,几年后我们很可能不得不支付沉重代价进行经济结构的大调整。  后果之二,带来资源价格暴涨。国内煤炭价格比3年前翻了一番以上,国际铁矿石价格今年初上涨70%,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都或多或少与我国的国内需求过快增加有关。  后果之三,将造成我国新一轮的经济波动,有些行业今明两年就可能大幅减速。2002年和2003年国内汽车市场出现由加入WTO及部分居民收入达到较高水平等因素引起的"井喷"式扩张,吸引汽车行业大量投资扩能,去年已出现一时的产能过剩,导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车价不断下跌。今年铁矿石大幅涨价必然导致钢材价格上涨,受冲击最大的当属汽车行业,相当大一部分成本较高的汽车生产厂家将面对亏损。在亏损面前,该行业投资会转入低谷期,产量增长减缓,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可能更低。但汽车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此行业的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相当大。此外,石油涨价、煤炭涨价以及由煤炭涨价带来的电力价格上涨,将对大部分行业造成成本冲击,迫使其增长减缓。  记者:近年来,政府一直大力倡导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并采用多种手段试图从源头控制住投资膨胀,为什么在这种政策背景下,会出现背道而驰的现象?  王大用:产业结构重型化不是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正相反,它与可持续的发展观完全矛盾。分析其形成原因,我看在于,这几年出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循环加速扩张:  其一,自亚洲危机以来,国家实行的投资拉动政策已连续了7年,7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增长速度也越来越高,到了2003年和2004年两年,出现了明显的投资膨胀。实行投资拉动政策的前4年投资年增长率最高不过13.9%,低时才5.1%,而2003年和2004年这两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陡升到27%以上。  其二,城市化的加速。2002年之后,全国大中小城市普遍地在"抓住机遇"大规模扩大城区面积。如果不是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的投资大规模扩张,最近两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会达到20%以上的高速度。  其三,收费公路带来的盈利前景诱使更多的各类企业挤进这个领域,不少是盲目投资新公路的建设。  其四,诱发出重工业投资。当基础设施投资的膨胀带来旺盛的市场需求后,钢铁等重化工行业根据市场信号的激励大规模投资,扩大其生产能力。产业结构重型化导致电力紧缺后,大量的资金又蜂拥而入投资电力。  以上种种,导致这几年出现了事实上的扩张投资正反馈循环。  记者:您认为现在这种投资循环加速扩张的势头是否可控?应使用何种方式加以调控?  王大用:这个固定资产投资循环加速扩张的过程当然不可能永无节制,即使没有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市场机制的"看不见的手"也会自动出来调控。不过,政府及时、主动地宏观调控,可以更早地抑制使投资波动加速的正反馈循环机制,减少因波动造成的损失。目前产业结构重型化的趋势还在发展,政府仍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予以调控和引导,争取把我国的经济增长重新引领回节能降耗的节约型经济发展轨道。我认为可以考虑以下政策办法:  >>您认为中国的经济会衰弱吗?请进入《财经聚焦》论坛发表评论  1、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控制固定资产投资:  一是加强规划的作用,规定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必须在已经有了经过充分论证及合法审批的科学规划之后,才许可开工建设;  二是加快银行业的改革,尽快使银行特别是国有大银行的经营行为理性化、审慎化,并进一步改进银行业审慎性监管。这条是个关键,因为大银行在风险管理不充分的状态下盲目竞争,是这两年固定资产投资膨胀的首要原因;  三是加快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通过市场纪律和关于公开披露的透明度要求,约束投资主体的行为,抑止盲目投资;  四是继续从严管理土地供应,控制好城市建成区扩大的节奏。  2、利用好外贸政策  一是加紧抑止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取消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等高耗能产品的出口退税;  二是鼓励进口高耗能产品,可以把此类产品的进口关税降至零,还可以免征其进口环节的增值税。这些产品是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载体,进口这些产品就相当于进口了能源和基础原材料。这些资本密集型行业吸收的就业相对其投资规模来说是很少的,适当减少这些产品的国内生产量,不会给国内增添更大的就业压力。  3、提高电价,以降低高耗能产业的利润率,从而减弱这些行业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4、暂缓对高耗能产业新项目的投资实行报备制。从严控制这些产业的大中型项目的立项审批,除非是用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取代落后的旧技术,例如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取代落后的小水泥。  另外,为了预防由于能源供应瓶颈的制约阻碍经济增长,国家还应该适当支持能源供应设施的合理超前建设,其中包括煤炭、电力等能源生产能力的建设和运煤通道及电网等能源输送设施的建设。

  • 闽江学院排名 2014全国排名第547位

    投资银行起源于商业银行,但两者又有很大的不同。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吸收储蓄、发放贷款,利用存款和贷款间的回报利差作为利润来源。投资银行不吸收储蓄,也没有贷款业务,其主要业务是证券发行、交易以及担任企业的财务顾问。投资银行的历史就是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这在美国和欧洲的一些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尤其如此。在美国,1933年前,商业银行也参与证券承销业务,但投资银行从不开展储蓄业务。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前,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主要是地方性的商业往来,通过发放短期贷款,支持地方商业发展。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全国性的铁路、公路和能源等大项目开始出现,小的商业银行无法满足需要,投资银行随之产生。投资银行通过发行证券筹集项目资金的方式创造资本市场,成为影响经济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银行最初的主要业务是债券发行,债券是公司而不是投资银行的债务,公司保证在未来一定期限内给投资者固定回报,而股票则是公司权益的一部分。在公司破产时,债券持有人有比股票持有人优先的偿还权。股票持有人可以通过投票权参与公司管理。美国很多大型项目是通过债券融资,而不是股票。实际上,在南北战争时,北方军就通过投资银行出售美国国债融资以支持军费支出。投资银行的历史同时也是金融界一些著名人士的历史。J.P.摩根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通过对铁路和公用设施的融资建立其金融帝国──J.P.摩根银行。摩根银行当时是一个商业银行,但同时也参与证券发行。1885年,GoldmanSachs先生成为第一个为小公司发行商业票据的投资银行家,他是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的创始人。上世纪末,许多欧洲银行通过高盛向美国公司投资。1850年莱曼兄弟公司建立,后来也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投资银行。高盛通过给美国著名的烟草公司──美国雪茄公司和当时最大的零售商店西尔斯百货发行股票,确立了其声望。1929年10月,华尔街股市暴跌,人们第一次意识到商业银行投机活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商业银行当时将自有资金投入证券市场,同时利用各种方法促使其客户认购其承销的证券。为防止商业银行活动影响资本市场,美国在1933年和1934年通过一系列立法,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金融业的面貌。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要求银行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之间作出选择,商业银行只能进行存款、信贷业务,投资银行只能进行证券承销。这就在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间设立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长城。1933年通过的证券法和1934年通过的证券交易法,确实为美国政府对市场经纪和投资银行进行管理和监督奠定了法律基础。投资银行业发展进入了完全不同的阶段。J.P.摩根银行一些从事证券承销业务的专业人员因此离开摩根,并创立了专门的投资银行即摩根士丹利。波士顿当时最大的银行──第一波士顿国民银行也作出了同样的选择,投资银行第一波士顿随之产生。战后经济扩张时期的50年代以及其后的60年代,投资银行得到长足的发展和繁荣。60年代前,资本市场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投资者,60年代后,市场兴起并发展了机构投资者,诸如互惠基金、保险公司和大的退休基金等。在这一时期由于需要更多的自有资本支持其运作,投资银行纷纷上市发行自己的股票融资。为了使发行者和投资者得到最大回报,投资银行设计了很多新的投资工具,新的金融工具和新科技的结合使得投资银行的业务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60年代,欧洲出现并迅速发展了欧洲美元市场。70年代,全球通胀率上升,大大改变了投资银行的业务范围。原本应用于农业领域的期货、期权开始作为新工具用于金融领域。科技的发展、信息的迅速传播以及金融工程的发展,使得新的金融产品不断出现,金融创新成为70年代华尔街的主旋律。70年代后,商业银行和保险机构发现其储蓄存款纷纷流向新的货币工具,如互惠基金。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商业银行努力突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以图进入利润率很高的投资银行领域。80年代,市场的证券公司规模愈加扩大。90年代,全球投资银行领域之间的合并日益增加,因为市场和投资者已经全球化。很多大的投资银行相信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将最终取消。美国和欧洲很多类似的行业壁垒目前都开始被打破,以便大公司能够涉足曾被限制进入的领域。投资银行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发展也正在改变投资银行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投资银行家曾经是投资者惟一的信息和投资建议来源,而目前投资者可以通过很多其他途径来获得相关资料。但投资银行不会因此消失,因为投资银行的核心作用是为投资者创造价值,同时为经济长期增长融资。科技的发展使得资本的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的联系更快,但投资过程中人的判断、建议以及金融创新仍需要投资银行发挥作用。这对中国而言很有意义。

  • 伊犁师范学院排名 2014全国排名第432位

    要求加魅力和货币啊先说房价(市场价值):你知道你买一套房子付出的成本和房价的关系吗?房价是一个时点数,是静态值。而你购房付出的成本却是动态的。举个简单例子加以说明:你购买房子,房价100万,首付3成,贷款70万,期限20年。当你完成此笔交易的时候,所有的都是静态的,包括你的初期贷款利率。这二十年,你能确保贷款利率不发生变动吗?在过去10年,中国的平均贷款利率是8%(已剔除硬着陆实行的高利率影响),而我们买房的同志,初期贷款利率大都是5.04%。相差3个点,这三个点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必须多付出30%的资金成本。换句话说,你实际上花了130万买了一套100万的房子。(说明一点,首付的是机会成本,因为基准利率上涨,存贷款利率会同时上调)。再说房价(实际价值):看完上一段,有朋友说,房价会长啊,房产是不动产,是保值工具啊等等。那我先问一句,你知道什么叫不动产吗?不动产就是地理位置不可移动的资产,而不是如一些所谓的专家鼓吹的保值工具。学财务的都知道,房产和地产是两回事:房产(即地面上的建筑物)是固定资产,是要提折旧的,是随着时间不断贬值的;地产(即土地使用权),是无形资产,是实行摊销的,是可以通过评估和交易重新恢复的。所以说真正增值的是地产那部分。你知道70年后你要交多少钱来支付土地使用费吗?由于我们现在制度上的缺陷,我们购买的房地产(请注意,现在社会上所讨论的是房地产泡沫,而不是房产泡沫或地产泡沫),我们的资产具有不可分割性,即我们不能单独处置我们的房产或地产。我实际上想说明什么呢?我想说明的是,我们购入或投资的所谓房地产和西方许多国家的房地产有本质区别,其实我们购买的只是该住房的70年的使用权,这和所有权有本质的区别。简单的说,你能把自己的那部分地产(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转让吗?你能把自己家的墙拆掉卖钱吗?由于在制度上存在缺陷和不完整,你花一百万买的该住房产权证的价值其实就是该住房70年使用权的价值,产权房和非产权房的性质就其本质是一样的。因为从投资学的角度来说,你拥有该住房的产权和使用权的收益权是一致的。比如说,你出租该房产,你的租金收入不会因为不是产权房而减少。只要不转让,NPV(净现值)是相同的。好,现在我们基本上对我们的房子有了些基本的概念了。下面我们就谈谈当外部环境变化(宏观经济,政府政策等)对我们房子(普通老百姓最大的资产)的影响。要彻底写清楚,涉及的面太广,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货币银行学、投资银行学、会计、国际贸易等事牵扯在一起的。主要的原因就是,房地产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再加上我国一向政治、经济不分家,就更为复杂。这也就是世界上有这么多经济学家和专家存在,还是无法避免美国、日本和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原因了。从根本上说,房地产问题历来就是一个金融问题,其本质是金融,其形式是产业。从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史就可以看出(图书馆有美国经济发展史这本书)。下面,我将从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率、收入、制度等几方面谈房地产投资的影响因素。先讲一个概念,根据资本论(这是所有经济学的基础,希望大家能学好,否则就没有研究的基础和立足点了)的观点,价格的基础是价值,价格不可能长时间偏离于价值。动态来看(即把时间拉长),价格的走势和价值的走势是平行的,静态来看(即从一个时间点来看),价格是偏离价值的,是由供给关系来决定的。这个可以参照股票的走势(不知道这里有多少人懂股票,有兴趣的看美国股市的发展)。利率、汇率、通胀率等一系列所谓目前所谓经济学家研究的东西,同时通过改变供给双方的力量来影响价格的。先说利率:利率、汇率、通胀率及政府的许多政策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混在一起就没法说清楚了,只得一样一样说。还是举例说明:前面已经说过,期限20年的贷款,利率每上涨一个百分点,等于成本增加10%。由于利率的上涨会直接导致购房成本的增加,减少需求(大家学过微观经济学的人应该知道刚性需求和弹性需求:比方说,我要结婚,女朋友说没房子就不跟我结婚,而我特别爱她,不管房子多少钱,我都要买,这就是刚性需求,一般情况下需求都是具有弹性的,而且在不同的价格下,需求的弹性也是不同的),利率的上涨也会提高开发商的成本,但由于市场价格也上涨,开发商的利润率会并不会明显减少(即便减少,也远高于整个社会的平均行业利润率),大量的资本会用如房产开发,房地产开发的数量会增加,于是供给的力量会此消彼长,一旦突破临界点,房产价格就会下跌(类似于股市的阶段性高点),重新寻求一种平衡。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利率的上升对房价的上涨具有致命性的打击,这就是谢国忠讲的为什么房产会破灭的原因,中央也为什么直至不愿加息或继续加息的原因了。因为中国的房地产业的发展是银行信贷资金支撑的。国家一方面推迟提高利率,一方面假借土地整顿减少土地供应,目的就是为了维持需求减少供应,防止房地产崩溃或崩溃时间的到来。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发声音唱多,就是维护需求方的信心。如2001年股市崩溃时,政府是最大的唱多力量一样。经济学的东西实在是太枯燥了,跟炒股票作基本面分析一样,实在无味。调剂一下气氛,把制度问题提到前面来讲。二说制度:什么是制度?谁制定了制度?说白了,制度就是一种权利,操控价格的一种权利。我国的制度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改革,仍存在着许多重大缺陷,不比微软的操作系统好多少,现在正在打补丁。你知道上海有多少房产吗?各种房产的性质吗?本专栏有个朋友贴了篇《房产基础概念要领》,不错,值得看看。至于历史的原因和政府的控制或当初的制度制订,大量的房产是不能上市交易的,这非常类似于股市中的非流通股,我们现在买的商品房就类似于流通股,炒股的同志都知道流通股的股价远远高于非流通股的价格,但却享有同样的收益权,这也是促使股市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吧。现在政府学乖了,逐步逐步地把原来不能流通的房产(如售后公房)上市流通,就是不愿一下子扩大供应量,改变供给双方的平衡。这当然也充分利用了中国老百姓的消费心理(房子总是要自己的,而不愿去租房,这也形成了房价和租金倒挂的现象,这是西方人不能理解的)。当然,这只是制度影响房价的一个小小的方面,其它还有土地供给制度等等。因为政府掌握的制度制订和修改的权利,因此他们也就掌握的定价或通过影响供给来影响价格的权利,这其实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和遗毒。但事实证明,依*行政的力量来阻挡经济自身的运行规律是行不通的。在此,我用索罗斯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段:“繁荣早已耗尽了自身的力量,可是为了避免一次大萧条,它的生命周期被人为地延长了。”——乔治•索罗斯我只想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多花了几十甚至上百万的钱(即总成本超过总收益的那部分,用NPV计算的结果),获得的仅仅是流通权(这点和股市上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区别是一样的),流通权的收益只能通过投机(即低买高卖实现),而真正构成股票和房产收益价值的收益权(每股收益和租金收入)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及产权房和非产权方式一致的。这也就是广大股民之死也不知道会输钱的原因,说股市是大赌场其实也有很大的合理成分的。房市也一样,因为房子和股票都成了大家投机的工具。

  • (下载)《股色股香》投资银行家的世界

    读完这部由真正的投资银行家打造的投资银行业的故事,第一个感觉便是作者是在用自己一生的阅历和思考来成就了这部作品,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被作者精准专业的描述,透彻的人性分析及其深厚的文字功力所折服.同样令人惊喜的是,这样一部有关投资银行业的长篇,丝毫不让人觉得乏味与枯燥,我不得不说作者本身还是一位善讲故事的高手,借着“渤大机械”项目的争夺,轻而易举地将读者引入了高深莫测的投资银行世界.这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正如小说为我们呈现的那样:虽然表面不见刀光剑影,背后都是硝烟弥漫.形形色色的各路人物及中外投行的精英们,为了各自的利益驱使,前赴后继,斗至你死我活.智慧的较量与人性的善恶在这部小说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宣泄,以至于我们都难以分辨这到底是一篇作者精心编造的故事呢,还是真正的投资银行界的写实?主人翁王晓野是一位兼具了实力与生命力的成功的投资银行家,其最大的对手便是他自己.因此,在小说中,作者花了大量篇幅天马行空地详述了王晓野另类的人生轨迹,浪漫的漫游经历,以及他与自己的灵魂在漫游过程中无休也的抗争与时活.而这一切描述,由于视觉独特,取材新颖,故而与故事情节本身相辅相成.尤其西藏之行的空灵与神秘,更予人以无尽想象的空间.读毕全文,不由得让人心生感慨:“正因为有了王晓野这样的人,所以才会有如此精彩的故事发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对小说人物的塑造可谓匠心独具,入目传神.闭上眼睛,我们便能看见陈邦华的虚纳与城府,孙树和的无奈与悲凉.还有那群衣冠楚楚的投资银行家们同样让人过目难忘:斯蒂芬的傲慢.陈融的功利,周辉的龌龊,张北凌的愤世嫉俗.至于女人们,大多是投行界的陪衬与润滑剂,所以才有了沈青青的狐媚与失落,朱倚云的母性与迷茫,以及林洁的世故与妥协.而最最精彩的当数作者对穿梭于证券市场上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员和上市公司老总们形神兼备的描绘,实在让人思后不禁,感觉如读一本当代的“官场现形记”.“股色股香”的故事起始于一九九七,相信读者在此部小说中不仅能目睹到一组组精心动魄的证券内幕交易,还能再次地体验香港回归的盛况,其后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其间中港两地股市戏剧性的暴涨暴跌,甚至重温2001年中国B股市场对内开放的一夜神话.所有的这一切,无论你经历过与否,一但你读毕此书,相信你我将能更深刻地体会这句活:“股市便如人生,涨跌无序,祸福相倚”.最后,我们再一次地聚焦到两位作者身上.相信多数读者会与我有同样的看法:只有真正地具备了如此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投资银行家资历的人,才有可能写出如此专业深刻的作品,尽管它还不是那么十全十美.我尤其钦佩作者的智慧与勇气,为我们揭开了投资银行家的神秘面纱,真实地呈现了一个赤裸裸的欲望横流的金钱世界:在这里,没有风花雪月,只有功利与交易;没有好坏,也没有对错,只有最终的输赢![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6-715:58:41编辑过]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