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风险及走势分析 
一、当前世界经济运行的特点
  (一)世界经济增迷大幅放缓,国际贸易扩张势头收缩
  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世界经济进入本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调整阶段,增长步伐出现放缓趋势。今年以来,在次贷危机进一步扩散、国际油价高企、粮食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世界经济增长势头进一步减缓。
  随着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国际市场需求收缩,世界贸易增长也相应放慢。据世界贸易组织日前预测,2008年世界贸易增长将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预计只有4.5%。
  (二)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风险加剧,新兴国家成新的“增长引擎”
  2008年上半年,全球经济进一步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以来的分化走势。由于投资和消费需求受到房地产衰退、高油价和金融震荡的压制,上半年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出现明显减弱甚至衰退的迹象。与此同时,东亚、南美、非洲等新兴国家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大幅增强,虽然经济增速下滑,但依然保持快速增长水平,成为当前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此外,受益于高油价,俄罗斯和中东等资源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
  (三)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今年上半年,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剧,成为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之一。一方面,国际油价、粮价等初级产品价格的大幅飙升,使全球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逐步加大。另一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及其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动荡,迫使各央行大量注入巨额流动性以缓解市场紧张局面,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加剧了全球新一轮的通胀压力。
  由于当前的通货膨胀受输入型、结构型、成本驱动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很难得到遏制,价格走势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都比较高。不断加大的通货膨胀压力使下半年货币政策的制定更为艰难。
  (四)次资危机进一步恶化,全球金融震荡加剧
  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进一步蔓延,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汇率调整进一步加深,国际金融体系面对更为严峻的挑战。随着美、欧一些跨国金融机构巨额亏损的不断披露,美国及全球其他主要股市连续大幅下跌,投资者信心严重受挫,市场悲观情绪加速蔓延。为了缓解金融市场压力、防止经济陷入衰退,美国不仅采取连续大幅降息及紧急出台减税方案等措施,而且还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联手继续向市场注入巨资。从目前情况看,这些措施已起到了一定效果,但仍未见底。据IMF估计,全球因次贷造成的潜在损失总额约1万亿美元。目前,银行信任尚未重建,次贷危机已经出现从次贷领域向非次贷领域,从金融部门向其他领域扩散的迹象,很可能进一步拖累美国经济减速和世界经济增长,并对有关国家的实体经济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五)国际油价持续高位徘徊
  2008年以来,国际油价承接了 2007年的飙升势头,7月11日盘中触及147.27美元每桶的历史最高价。从 7月下旬开始,受需求下降和投机基金抛售的影响,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开始回落。至2008年9月2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跌破110美元大关,跌幅超过25%。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受全球经济降温和美元升值等多种因素冲击,投机炒作风潮有所减退。目前各方对于未来油价走势仍存在明显分歧。

  二、当前世界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挑战

  综合来看,今明两年,全球经济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次贷危机、高通胀、高油价和美元汇率走势等四个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使世界经济前景充满巨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世界经济面临着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复杂严峻的局面。
  (一)美国经济是否衰退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多年来世界经济的“增长引擎”,美国经济下半年是否会陷入衰退,是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看来,美国下半年的经济增长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受益于美国政府所采取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包括减税刺激效应和美元贬值带来的出口增长。但下半年随着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大,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将很难进一步宽松,加上其金融、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恶化,减税刺激作用的逐步消失,美国经济增长有可能出现显著下滑。
  (二)货币政策“两难”,世界经济面临“滞涨”风险
  当前,由于全球经济前景恶化加之美元反弹,石油等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大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球通胀潜在压力。但下半年的通胀压力仍不容乐观:首先,为阻止经济衰退和次贷危机的扩散,美联储和欧洲央行目前大规模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加剧了整个经济的流动性过剩。其次,国际油价、粮价及其他大宗商品的价格目前虽然有所下降,但未来走势仍存在变数,高位徘徊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石油、金属价格下跌也不会立刻降低各国通胀率,成本渠道有可能继续为通货膨胀增加新的助推力。
  高通胀压力限制了各国的货币政策空间。各国的货币政策将面临“两难”选择:为了防止通胀风险,各国央行将不可避免地实行紧缩货币政策,但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将对本已降温的经济增长雪上加霜,从而给世界经济带来“滞胀”风险。如何在经济下行风险和通胀上行风险“双重夹击”之下取得平衡,将继续考验各国央行。
  (三)次贷危机尚未见底,将对中长期经济走势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目前,次贷危机已经从次贷领域扩散到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在加深。短期内,次级贷危机所造成的损失仍难以估计,给金融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加大,将进一步造成全球信贷紧缩,不利于世界经济增长。中期内,次级贷危机有可能加剧全球流动性过剩局面,为通货膨胀雪上加霜。全球流动性过剩与近期发达国家货币市场流动性枯竭这一矛盾现象将在一定时间内继续并存。长期内,次级贷危机有可能改变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导致金融创新的风险重估。
  (四)国际油价将仍在高位徘徊
  全球旺盛需求、投机与OPEC理念的转变是此轮油价上升的主要动因。尽管世界经济减速和美元重拾升势在短期内将不支持油价大幅攀升,但近期油价难以回到上年的平均水平。
  有利因素:第一,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对原油需求可能出现下降。第二,美元升值大幅降低了投机性交易者对原油期货的青睐。第三,在油价“高烧”之后,美国监管机构开始酝酿抑制市场投机炒作的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对投机性交易者产生了威慑作用。第四,欧佩克开始担心替代能源的发展前景,将不会允许油价无限制地上升。
  不利因素:第一,中长期内,发展中国家大国经济高速增长,对进口石油的需求继续增加。第二,中东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存在,仍是国际投机资本的炒作题材。第三,全球资本市场低迷、汇市方向不明朗,国际金融资本缺少投资机会,商品期货市场仍是主要资本逐利场所。
  (五)美元贬值接近尾声,国际资本流向面临调整
  从7月16日开始,美元汇率出现回升迹象。结合多方情况分析,美元贬值周期已接近尾声,开始筑底回升。主要原因在于美元贬值不再符合美国利益,开始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一是美元贬值抬高美国进口商品价格,增大了美国输入型通胀压力。二是美元持续贬值打击了外资对美国经济的信心,导致流入美国的外资锐减。三是美元长期走软削弱其国际地位。目前,美联储降息空间减小,美国政府近期也不断发出“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政策调整信号。
  作为国际主要结算和储备货币,美元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必然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方向,全球资本市场面临新一轮调整。近年来流入资本较多的新兴国家所面临的资本大量流出的风险加剧。

  三、世界经济走势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策建议

  综合来看,在以上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的叠加作用下,世界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但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全面陷入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在发达国家经济普遍低迷甚至面临衰退的情况下,新兴市场国家成为拉动世界增长的主要动力。
  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经从1976年的9%上升到2007年的 70%左右,世界经济降温不可避免影响到我国经济增长。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世界经济降温,外部需求下降,减少我国出口增长。二是国际初级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加大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三是国际金融市场震荡,欧美信贷紧缩,加大我国流动性过剩压力,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应对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在下半年我国出口增速进一步放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的情况下,我国应大力发展内需,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积极防范金融风险
  由于次贷危机和美国房地产市场调整尚未见底,全球流动性过剩和欧美信贷紧缩这一矛盾仍将持续,我国会成为国际资金的避风港。我国应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情况,防止热钱“大进大出”,影响我国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
  (三)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出口结构升级
  借世界经济降温、外部需求减少的机会,推动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和出口结构升级。积极调整出口产品、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推动外向型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
  (四)适时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实现外汇资产保值增值
  密切关注外汇市场的动态,抓住美元筑底回升的机会,适时调整我国外汇资产比例,适当增加欧元和其他货币的持有量,避免美元资产过多带来的风险。
  (五)适时增加石油战略储备
  由于世界经济降温和美元汇率回升,石油价格明显回落。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对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将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刚性。由于未来油价仍将高位波动,我国应密切关注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走势,加强分析与调研,抓住有利时机,适当分批提高石油储备,以保障我国原油的安全供给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