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市场经济推进中的模式创新 _工商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07-02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市场经济推进中的模式创新 _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经济推进中的模式创新

义乌市小商品城,是一座规模宏大、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全国性现代化的大型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是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也是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认的世界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70年的义乌本是穷乡僻壤之地,名列浙江十大贫困县之一。毫无工业基础的县城要发展,政府只好鼓动人出外谋生,“四个允许”的政策--允许农民进城经商、允许开放城市场 、允许农民经销工业品 、允许长途贩运,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奠了基础 。义乌正是抓住小商品这个大城市不屑一顾的产业空档,才能拔地而起。

一、 义乌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综述
义乌经济发展主要涉及规模经济、商业模式、规制经济、会展经济等四个方面的经济的基本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小艾尔弗雷德.A.钱得勒指出规模经济可以被定义为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或者分配的单一经营企业由于规模的提高而产生的生产或分配成本的降低。马歇尔则认为规模经济有利于信息获取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宏观上看,企业的规模经济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微观上看,产业中由于有规模经济的存在,能够增强产业整合市场的能力。
关于商业模式,钟朋荣(2005)认为有两个概念。大概念系指企业从事经营活动的所有方式、方法,也称经营模式。如专业化和多元化,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等等,人们把这些统称为商业模式。而小概念则是指商品流通模式。所谓商业,它相对于工业、农业而言,商业模式,指商品从生产企业进入消费领域的方式。商品的流通过程一般分为批发和零售两个环节。因此商业模式又包括批发业模式和零售业模式。义乌商业模式是一种批发业模式。
规制经济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西方经济学中逐渐发展起来一门新的学科,它主要研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和社会公共机构如何依据一定的规则对市场微观经济行为进行制约、干预和管理。各种文献中对规制的表述不尽相同,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赋予其不同的含义。
会展经济是利用一定的地域优势、经济特色、资源优势,由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召集供需双方按照事先确定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专业性的或综合性的产品布展、宣传、交易和服务为内容的特色型经济活动。
义乌小商品市场形成原因及运行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因可源的,义乌市场的发展也不例外。义乌小商品市场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资源结构、制度背景
义乌是个人多地少,耕地 、能源和矿资源稀缺的地方。这种资源禀赋决定了义乌工业化的战略只能是避开能源密集型的重工业,发展劳动集型的轻工业。由此形成了“轻、小 、集 、加”的工业结构,农村动力迅速转移到非农产业。另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实行能源配置向重工业倾斜的发展战略,因此义乌难以引起投资的兴趣。由于现实经济生活中客观上存在着人们生活的多样化需求,这就造成了小商品短缺,而这种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是计划体制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但这却成为义乌敲糖帮的生存空间,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则成了小商品市场自发形成的需求基础。
(二)文化传统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在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中,非制度因素,包括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伦理观念、价值观念等等,起着较大的作用,有些是积极的,也有些是消极的。从市场生成的主体看,与历史上的敲糖帮有渊源。敲糖帮就是一些农民在农闲季节外出用自制的糖饼和生姜糖粒换取其他物品,博取微利,这种活动一直延续到计划经济;从市场发展的初期形态看,依托的是传统的农村集市,而集市作为一定区域内农民互通有无、调剂余缺的交换场所,含有市场因素的成分保留了下来 。
(三)政府的行为方式转变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一种排斥市场机制的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政府的行为也必然是逆市场行为。具体表现为对自发形成市场的劝、堵 、赶,所以尽管市场自发形成的因素一直存在,但在传统体制下政府的逆市场行为抑制下,市场形成不了,而只有在政府行为由逆市场转向放市场,或者说对市场行为的默认、不干涉,这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一个前提条件。从义乌的情况看,政府由逆市场转向放市场,或对市场行为的默认的行为转变在全国领先一步,使得市场形成和发育具有一种先发效应,这也是义乌小商品市场在全国领先的关键一着。
三、 义乌模式的优势与成功经验
通常,义乌模式被归结为:一个庞大、高效、结构复杂的市场,以及依托这一市场展开的大规模产业分工与合作 。所以分析义乌模式的优势就要从小商品市场发展、其相应的产业基础及规模经济三方面着手。
1.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优势
(1) 价格优势
由于义乌市场起步早,拥有一支走南闯北的经商大军 。“买全国货、卖全国货”,一度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响亮口号。近年来,通过引导和扶持经营户以总经销、总代理的新型营销方式取代传统购销、代销方式,价格优势更趋明显,以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的不断深入,以“质优价廉”为主要特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凸显,小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日渐成熟。
(2) 流通优势
义乌市场以规模宏大、商品丰富而闻名。全市现有各类市场52个,市场总面积 1 1 4万平方米,拥有市场摊店3.8万个。其中,被誉为 “华夏第一市”的中国小商品城年成交额已连续16年位居全国十大贸易市场榜首。截止2007年8月,义乌小商品出口交易值超过22亿美元。一级批发市场的定位、发达的市场链、强劲的辐射能力,赋予了中国小商品城流通信息中心地位。
(3) 会展优势
会展业是义乌市场延伸与工业提升的结果。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联合主办中国小商品博览会是国内市场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小商品博览会。其中2007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吸引了美国、日本等2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30个省市、区1000多家企业参展,成交额达108.68亿元。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全国性、经贸性、外向性、实效性明显增强。由外经贸部参与举办的2002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的召开,更是确立了国际性展会的地位 。
(4) 网络优势
在精心培育有形市场的同时,十分重视建立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化流通网络体系。一是依托中国小商品城的品牌优势,自建了直接的国内外分支物流网络。
2.产业依托优势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繁荣支撑还在于它有一个高度发达的产业物质基础,义乌的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以商贸业为龙头,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八大优势行业引领风骚。围绕“发展、壮大、集聚、提升”八字方针立足于发挥市场优势,义乌逐步构筑起“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工业产业发展格局,培育了服装 、针织 、饰品 、彩印 、拉链等优势产业和产品,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块状经济。 其中,服装成为国内四大衬衫生产基地之一,大陈 、苏溪日产衬衫90万件,为 “中国衬衫之乡”针织 :以袜业为主的针织行业,拥有袜机6万多台,其中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袜机 3万多台,生产总量占全国的40% ;工艺品:以饰品、装饰 、相框为优势的工艺品行业,从业人员7万余人,生产装备日趋现代,款式新潮,风靡世界;拉链: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销量占全国市场三分之一强;玩具:充气、塑胶、毛绒等玩具产品畅销3O多个国家和地区;印刷:共有大小企业40余家,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印刷设备;毛纺成为国内两大毛纺织品生产基地之一。
3.外部规模经济造就义乌竞争优势
外部规模经济主要来源于整个市场规模的扩大,即随着整个市场规模扩大,该市场内各个商家的单位交易成本将会降低。这是因为:第一,规模扩大可以使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在该市场内的商家有可能享受到高效率、集中化和专业化的服务;第二,规模扩大可以导致劳动力资源的共享,专业人才的集中;第三,规模扩大易于传递新信息,有利于知识积累。
产业集聚是形成外部规模经济的主要原因,产业集聚强化了竞争优势。义乌的产业集聚经历了横向集聚和纵向集聚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义乌的产业集聚主要是横向的商业集聚,从而带动了交通运输业、电信服务业、旅游餐饮业、房地产业与各种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90年代初以后,商业集聚效应向纵向延伸,带动了工业横向积聚和纵向集聚。
(1)横向集聚
横向集聚使义乌市场的规模效益得到了充分显现。义乌小商品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陋到现代化,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产生了突出的市场集聚效应。在国内市场建设尚处于争议之际,义乌人基于传统的商业文化和当地政府的开明决策,率先树起了小商品市场大旗,产生了洼地效应;而在国内其它地区开始兴商建市之时,义乌商圈又以加速度方式进行规模扩张,且连续保持了全国商品交易额排行榜首地位,其规模之大、声誉之高、小商品品种之全、商品销售区域之广均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市场;当国内其它地区开始大规模建市之时,义乌市场又开始了迈向国际化经营的步伐。
(2)纵向集聚
纵向集聚又对义乌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伴随着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声名鹊起,义乌的制造业也经历了从分散到集聚直至培育发展优势产业的过程。在商品市场发展的初期,义乌周边交通较发达的乡镇首先接受义乌商品市场的辐射,开始发展加工业;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义乌的制造业也开始高速增长,形成了专业村的分工集聚格局;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当地政府“引商转工”、“贸工联动”等战略的推动下,义乌制造业快速向工业园区集聚,并涌现出衬衫、袜业、饰品、拉链、小五金、工艺品、印刷与毛纺等十多个优势产业,形成小商品制造业的群体规模优势。
横向集聚与纵向集聚的良性互动大大巩固了义乌市场的先发优势,进一步提升了义乌经济的竞争力。

结论
通过对义乌的经济模式的分析,同时也可给相关的城市以借鉴,由于义乌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和流通优势,义乌市场承接着长江、珠江三角洲的辐射,再加上东南沿海人才、技术、资金的综合优势,其小商品代表着国内较高的水准,引领着中国小商品的潮流。从1995年开始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因而成为全国小商品展示的大舞台,市场也被称作“永不落幕的小商品博览会”。义乌已经逐步建立了国内外分支物流网络。在国内的甘肃兰州、北京通州、青海西宁、四川、辽宁、广西等地建立了分市场和小商品配送中心。在国外的乌克兰、南非、澳洲、巴西等地建立了分市场。总数约为30余座。义乌已经成为这些市场的中心支撑点。在中国,义乌在小商品流通中起着“承东接西”、“接轨国际”的辐射带动作用;在世界范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分工的日益形成,义乌的小商品贸易作为传统产业将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给相关的地区有很大借鉴的空间。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