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全脑血管造影术临床护理_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4-11-21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全脑血管造影术临床护理_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  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一种利用机辅助成像技术的血管检查方法,DSA为脑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1],为一种有创伤性检查技术,存在许多操作风险和术后并发症,术后的观察和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一项有效措施。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共为71例患者经股动脉穿剌行DSA术,术后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1例,女40例,年龄32-85岁,平均56.5岁,DSA成功率100%。 1.2方法,在局麻下经皮肤穿刺股动脉后,插入导丝,将一根特制的导管插入股动脉内,在电视监测下选择性插至颈动脉或椎动脉[2],注射造影剂后拍片,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以协助诊断,确定方案。 2结果 7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DSA检查,术后有一例出现脑血管痉挛,经处理后好转,无下肢动静脉栓塞等重大的并发症。 3护理 3.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术后患者安放到监护病房,专人看护,主要观察患者神志、瞳孔、意识及生命体征,有无头痛、呕吐、失语、肌力下降、癫痫等神经系统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及时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3.2观察穿刺部位患者回病房后,首先检查穿刺部位弹力绷带压迫是否牢固,于穿刺部位放置食盐一包(500kg),同时监测穿刺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皮温,若足背动脉搏动良好,皮温正常,说明穿刺部位包扎及压迫得当。 3.3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4小时内患者静卧,避免烦燥及下肢屈曲,烦燥者可按医嘱适当予镇静,24小时后,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不能下床者,鼓励并督促患者在床上做主动屈伸,被动做足背的伸、屈运动,每小时一次,每次10下,被动按摩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本组病人无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现象。 3.4弹力绷带加压包扎24小时,盐包压迫6小时,患肢制动24小时,为了防止出现压疮,必须保持床单元平整干燥,翻身时必须二位护士同时进行,一护士固定穿刺侧肢体,另一护士协助患者翻身,保持肢体直立位,背部及下肢各垫一小枕。翻身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病例无出现一例院内压疮。 3.5并发症的护理 3.5.1脑血管痉挛,常发生于术后12-24小时,本组一例患者于术后12小时出现右侧肢体偏瘫,经解痉、神经营养药物对症治疗,针炙及对偏瘫肢体功能锻炼,二周后患者恢复。为避免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缺氧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3.5.2癫痫,有癫痫病史者,因导管刺激、注射造影剂、精神紧张等因素可诱发癫痫发生,因此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前常规应用镇静剂,术后嘱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出。 4讨论 DSA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可直接触及病灶、适应症广、定位准确、副作用小、对全身影响小、并发症少等特点而被临床广泛应用。尽管DSA系有创检查,但只要术中、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发症,积极采取有效治疗及预防措施,可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本组病例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进一步说明DSA检查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张珑,刘建民,许奕.三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3.12(3).202-204.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