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措施_心理学专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5-07-24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措施_心理学专业论文

[摘要]:大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而在求学、恋爱、人际交往、人格成长和其他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对面临心理危机的大学生采取迅速而有效的应对措施,给予支持与帮助,使之逐渐恢复心理平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也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 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 并对高等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
近年来,社会变革和高校扩招给大学生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如果不能很好地应对压力,在学习、就业、经济和情感等方面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如2004年的 “马加爵事件” 、2007年华东某省高职院校三名学生杀害一名同学的恶性事件。当前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极端事件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政府连续多次下发文件强调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足见我国政府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之重视,同时也说明当前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如何帮助大学生摆脱心理困扰,建立长期、有效和稳定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是我们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20世纪前期,美国、荷兰等国家率先兴起对心理危机的理论研究。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危机干预理论的研究不断成熟,心理危机干预正式成为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研究课题。
2003年美国心理学家Kristi Kanel对心理危机的实质和发展过程做了更为合理和清晰的解释,他提出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去定义心理危机,其实质都包括3个基本部分,即发生危机事件:危机个体感受到危机事件并因此痛苦;以前解决问题时的方法对目前问题的解决无效;引起危机个体意识、行为和情感方面的功能失调。
心理危机理论的大师们常常根据危机刺激的来源又将危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成长性危机。也称为发展性或内源性危机、内部危机、常规性危机。第二类,境遇型危机。也称外源性危机或环境性危机、适应性危机。
我国大部分学者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界定是基本一致的,都是从刺激源、危机状态、应对情况和产生后果等方面进行阐述,只是不同学者阐述的侧重点不同。有些高校教育工作者则认为应该属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范畴在干预内涵上,有的学者从技术操作层面上认为心理危机干预是对处于危机中的个体进行帮助,使其恢复平衡状态的过程,注重应急和短期治疗。有的学者从高校工作层面上主张心理危机干预应包含预防、预警、干预、帮护等内容,体现心里危机干预的全面性和全程性。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主要指大学生个体运用常规的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困扰时所发生的一种反应。它是由心理冲突引起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或生理反应,是指当事人遭遇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紧张刺激而陷于极度焦虑、抑郁、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总之,大学生心理危机包括以下核心要素:大学生面临或认为自己面临重大生活事件;大学生出现一些生理心理反应,但都不符合任何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大学生自己感到无法应付、难以控制。
心理危机干预则是在发生严重突发事件或创伤性事件后采取的迅速、及时的心理干预。它能帮助个体化解危机,告知其如何运用合适的方法处理应激事件,并采取支持性治疗帮助个体度过危机,恢复正常的适应水平,防止或减轻未来心理创伤的影响。危机干预的最终目的是危机损害最小化,个人成长、人格完善最大化。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