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高中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一口井 李皓 (当初高中最喜欢的一篇散文阅读) 休闲灌水 断想钩沉 2013-1-17 13 4028 fighting712 2014-7-19 20:38:29
Strongart:高中以后学什么数学 attachment digest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Strongart 2008-6-7 74 25332 错过末班车 2014-2-10 20:33:55
悬赏 谁是来自石家庄二中(高中)的?咨询一个小问题 - [!reward_solved!] 求助成功区 耕耘使者 2013-6-30 3 1165 耕耘使者 2013-7-1 10:42:26
哲学与经济对于人本的相对性。 attach_img 哲学与心理学版 红楼。__几梦 2013-6-30 0 1544 红楼。__几梦 2013-6-30 23:34:40
悬赏 求:高中科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 [悬赏 10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帅到被追杀 2013-5-27 0 884 帅到被追杀 2013-5-27 11:18:08
郑州:符合条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报考入读所有高中 休闲灌水 application55 2013-4-1 0 1018 application55 2013-4-1 00:06:16
请大家推荐数学(高中~大学)学习的网站 求助成功区 cymbidium 2008-3-29 3 1290 kjyqcl 2013-2-12 22:02:05
一百天能把高中的英语学完吗 休闲灌水 bjhtwf 2009-10-17 1 1364 找回密码 2013-2-3 14:44:28
高中数学讲义 attachment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ouyang602777 2009-6-16 3 1936 janetal 2011-10-20 13:20:04
勇敢的一封自荐信把一男孩送到英国读高中 经管类求职与招聘 wx19862003 2009-9-26 4 2466 weng6519 2009-9-27 10:12:21
[求助]哪位有2001年各地区职业初中高中学生数据 数据求助 lhthidy 2008-8-20 0 1841 lhthidy 2008-8-20 19:00:00
高中数学与大学数学 经济金融数学专区 tljsh 2007-6-3 3 3280 tljsh 2007-6-11 19:53:00

相关日志

分享 为什么你看了很多书,却依然没有洞见
accumulation 2015-7-5 18:40
今天就回答下很多人问了很久的这个问题,并且解释一下如何构建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我想很多人看到这个问题,期待的答案是一个书单,可是我要告诉你这并没有什么卵用。 我想大部分人都经历过高中,你会发现高考650分的人和450分的人书单基本上是一样的。 书单本身并不能造成知识体系的差异,甚至接触信息的数量本身也不能。 可是为什么有的人总是让人感觉“充满洞见”,“具有启发性”,“能谈笑风生”,而有的人却不能? 这往往并不是因为他们接触了更多的信息,找到了更适合搜信息的网站,或者偶然获得了绝密的书单,而是因为他们处理信息的方式、看书的方式与众不同。 而我就讲讲我是如何整理信息,并且获得“系统化知识体系”的。(前方鸡汤预警) 1.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我在看书的时候,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停下来去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 比如我在一本讲神经心理学的书籍中偶然看到这样一句话: “人的爬行脑(控制人的欲望的那部分大脑)更加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而不是抽象的信息。” 这句话如此之简单,任何人看完、学习完甚至把它背得滚瓜烂熟都不会超过5秒钟。 但是我却学了很多个小时。 我问自己: “我遇到的那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所解释呢?” 如果不找出至少5个现象我是不会罢休的。 首先我想到了iPod的文案“把1000首歌放到口袋里”,这句话显然比“小体积大容量的mp3”要好的多,因为上面说了“人的大脑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视觉化的信息”,而“1000首歌放在口袋里”能够就是更加视觉化的信息。 既然这样,还有哪些视觉化的文案呢? 比如“能拍星星的手机”?“只融在口,不融在手?” 除了广告文案,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 对了,“理论的传播”本身就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啊! “只要抓住机会,即使你能力不高,也更有可能成功”,这句话早就有了,但是并没有被大家挂在嘴边。 直到雷军说了句“ 台风口上,猪也会飞。 ”比起前面抽象的理论,这是更加视觉化的表达,自然容易朗朗上口,从而被记住和传播。 哦对,说到“朗朗上口”,众多的谚语也是流传多年、朗朗上口啊,那么它们是不是“视觉化”的呢? 的确是的,谚语并没有说 : “同时实现多个目标” “拿在手里的机会才是最重要的” “敌人现在很害怕” “不要第一个出风头” “早点行动更加有机会” 而是说: “一石二鸟” “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敌人如惊弓之鸟” “枪打出头鸟” “早起的鸟有虫吃”? 人们口口流传的,除了谚语,还有什么? 自然是谣言了,实际上,谣言也是视觉化的信息: “wifi会杀精”,而不是说更加抽象的“wifi对健康不好”; 还有呢? 古人对抽象现象的解释也是视觉化的(这样更加容易理解), 为了解释成雨的原因,他们塑造了雷公电母和龙王, 它们都有明确的视觉化形象。他们更加容易相信龙王这样的视觉化信息,而不是抽象的自然原因。 甚至很多伟大的演讲也是视觉化的。 比如马丁路德金说: “我们追求人人生而平等,我们要减少种族歧视!” 而是说: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 还有呢?我喜欢足球,突然发现 球员的绰号也是视觉化的 ,比如“独狼罗马里奥”、“小坦克鲁尼”、“小跳蚤梅西”,而不是抽象的“一意孤行罗马里奥”、“勇猛鲁尼”和“灵活梅西”。 …… “爬行脑更喜欢视觉化的信息”,这句话如此简单,1秒就能看完,但是用这种方法,即使看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 书上可能会对理论举例说明,但是那仅仅是别人使用理论解释现象,并不代表你也可以用同样的理论来解释现象。 所以我在看书或者接触任意一种信息的时候,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理论,总是问自己: 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理论解释?还有呢?还有呢?(一般要找到5个以上)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真正导致人与人之间知识水平差异的,往往并不是知识数量,而是知识之间的联系。 而且随着知识的增多,建立联系的收获也会越来越大。 当你只有一个知识的时候,增长1个知识可能就是增长一个知识。但是当你有10000个知识,接触1个新知识可能意味着增长了5000个知识——因为你跟其中一半的知识建立了联系。 2.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 当我接触了一个新知识的时候,不光要想“ 过去的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 ”,还要想“我的哪些行为可以被这个知识所改进?” 比如仍然是上面的知识点——“ 人的大脑喜欢视觉化”,我的哪些行为或者工作可以被这个知识所改进呢? 首先就是我自己的公众号,过几周可能要写写“产品的象征性价值”,如果视觉化的话,不如改成“给用户带上合适的帽子:你的产品会想帽子一样,影响用户的形象。” 还有我的演讲,比如前段时间的《你为什么会写自嗨型文案》中,我把两种文案写法(追求语言的华丽VS追求影响用户的感受)人格化成了两种人——X型文案人和Y型文案人,从而让人一下子记住。 还有,我甚至想到了将来求婚的时候,不应该说“ 我想和你永远在一起”,而是“我希望有一天我们都70岁了,仍然能手牵手走在XX的沙滩上。 ”(更加视觉化) 总之,当你学习了一个新的知识,一定要提前构思一下——这个知识会如何改变我的行为?将来我可能会怎么用它? 为什么呢? 因为很多人的问题并不是缺乏知识,而是到了某个时刻想不起来应该用什么知识。 而这种提前的设想(将来我可能会用这个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就可以让你形成一种“自动触发”,到了某个问题,就可以立马想到相应的知识。 就好像熟练的司机开车遇到突然状况的时候,不用思考也知道松油门踩刹车踩离合——这些知识已经形成了“自动触发”,可以很容易被应用。 3.尝试去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大部分人满足于既定的任务和日常的生活,不想去深入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而有一部分人却在别人停止思考、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习以为常的时候,仍然积极地探索答案。 比如在有一次出去吃饭的时候,我走进一个很廉价的盖浇饭餐厅,见到了这种菜单: 同行的朋友都觉得这样的菜单隐隐让自己很不舒服,不知道该选什么。但他们都让老板推荐了几个菜之后开始吃起来,忘记了刚刚“不舒服”的选择过程。 而我却无法容忍这种模糊的感觉,希望探究一下背后的道理。 然后想着想着,突然想到了很久之前看过的一个 心理学实验 : 研究人员随机找了2组消费者,在两组面前都呈现了一系列昂贵的果酱,并且给他们提供试吃机会和优惠券。 不同的是A组消费者面前摆着6款不同的果酱,B组消费者面前摆着24种不同的果酱。 结果发现, A组中有30%的人最终购买了果酱,而B组中只有3%的人购买 ——都说选择多是好事,但过多的选择让B组消费者在比较的过程中心疲力竭,最终放弃了购买。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决策瘫痪”,指选择过多的情况下,人会因为对比选项耗费的过多精力而直接放弃做决策。 这不就是家餐厅菜单的问题吗?主人自己觉得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但是这么多选择反而过多耗费了消费者的脑力,最终降低了所有选项的吸引力。 然后我再继续想,还有什么事件和这个是类似的? 比如肯德基为了方便选择,菜单只有20多道菜,甚至还推出了套餐来简化选择。 再比如很多互联网公司越来越喜欢“单品爆款”而不是“机海战术”。 还要再想,将来我有什么行为可以因为这个知识而改进? 结果还真的有。 有一次我做募捐的时候就使用了这个技巧,一开始队友都是说:“有一个XXX公益项目,请支持一下,捐一些钱吧,多少都行!” 而我就想到了自己的这次经历,觉得这样说会提高捐款人做决定的成本(他还需要想一下到底捐多少合适),因此建议队友改为: “帮帮这些孩子,捐10块钱吧!” 结果募捐的数量大幅度上涨。 很多人可以容忍生活中的奇怪现象和模糊性。在他们眼里,世界已经变得如此熟悉,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见怪不怪了。 但是我却无法容忍这种模糊性和一知半解。 再比如我本科在武大时,曾在快递点看到一个牌子: 看到后我觉得有点怪怪的,然后就停下脚步去想,还拍了下来。 最终发现哪里奇怪了: 快递公司把“武大分部”这样的信息放在显著位置,却把“申通快递”这样的信息给边缘化。 从设计角度来讲,这个牌子的核心表达的信息是“武大分部”,可是对于一个放在武大的牌子来说,“武大分部”有什么意义?难道武大会出现“华科分部”这样的牌子? 但是对申通快递来说,这样做却又是合理的 ——对他们的快递员来说,所有的牌子都是“申通快递”,因此“申通快递”这几个字是没有用的,他们更加关系的是“华科分部”还是“武大分部”这样的信息。 所以,用互联网时髦词汇来说,这个牌子并不是“ 用户导向 ”的。 然后再想,有没有其他人研究过这个呢? 后来我学了心理学才知道perspective taking的理论,人考虑问题习惯性先从自己出发,而不是对方出发。 然后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被这个解释呢? 比如我过去发邮件简历的时候,命名直接是“简历.pdf”而不是“李靖.pdf”。 再比如早上看到太阳,所有人都会说“日出了”(自我视角),而不是更加客观的“地转了”。 实际上,如果仔细观察历史上的“洞察力”事件,路径经常出人意料地相似——在大部分人对反常的现象视而不见、放弃思考的时候,总有一部分人选择去解释它、探究它。因为他们无法容忍自相矛盾、不明不白和模糊性。 比如X射线的发明: 伦琴在做研究时,发现及时用纸板盖住了阴极射线发射器,房间另一头的氰亚铂酸盐钡屏幕还是会发光。 其他很多研究者都发现了这种现象,但是他们都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设备疏漏”等原因。而伦琴却无法接受这种牵强的解释,于是花费精力去探究,最终发现了X射线。 结语: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如何构建的知识体系”,写出来后,我却发现原来如此之简单: 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看到知识后问自己:还有什么现象可以被这个知识解释?还有呢?还有呢…… 构思知识的多种用法 ——问自己:这个知识可以用于做哪些事?还有呢?还有呢…… 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 ——遇到反常或者有趣的事情,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有什么理论或者知识可以解释?有哪些相似的事件? 我知道很多人会不喜欢这个答案, 他们更加期待的是具体的一套工具,比如一个思维的模板、一个整理知识的软件、一个搜索知识的网站或者一个优秀的书单。 但是我提供的却是一种“无法看了就会”的方法。这种方法就像“俯卧撑训练技巧”一样,无法让你看到之后就能增长胸肌,非得自己付出大量的努力来训练才行。 实际上,洞察力、知识网络化等能力增长的确跟肌肉增长原理差不多。 肌肉增长需要大量的刻意训练来刺激肌纤维的生长,而洞察力等能力也需要大量的思考、练习和探究,来刺激新的大脑神经突触的增长。 所以,如何构建庞大的知识网络?并不是要单纯多看书多接触世界就行了,而是有“好奇心”,总是想建立联系,想用知识提升现在的工作,想问“为什么”。 小时候你看到天空是蓝的,你会问:妈妈,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啊?所以你一直在进步、一直在理解这个世界。 直到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对所有的事情都习以为常,失去了对世界的好奇心,也就渐渐失去了洞察力。当你开始觉得,天是蓝的是因为它一直是蓝的,公司有这个规定是因为它一直是这样做的,某个偏方有效是因为一千多年来一直是这样,那么你就失去了洞察力。 John Carter教授对哈佛大学商学院几十年的跟踪研究发现,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和取得一般成就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2点: 1,他们相信自己,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改变些什么。 2,他们喜欢问为什么。他们无法容忍自相矛盾、模糊性和不清不明,他们保持着对世界的好奇心。 最后,借用乔布斯的一句话:
个人分类: 通选类|0 个评论
分享 《京华时报》或许不应该支持熊丙奇制造“高中债务危机”
大庆商江 2015-2-11 09:40
《京华时报》或许不应该支持熊丙奇制造“高中债务危机” 【仅供教育研究参考。初稿,待充实修改完善】 《百度百科》解释,危机是有危险又有机会的时刻,是给测试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刻,是人生、团体、社会发展的转折点,生死尤关、利益转移,有如分叉路。 1. 指令人感到危险的时刻; 2. 指一种产生危险的祸根; 3 严重困难的紧要关头; 4. 指一种十分紧要的危险关头; 5. 也指一种处于特别危险的境地,即将发生祸害的末端。 2011 年 9 月 22 日 ,《审计署、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债务调查的通知》(审财发【 2011 】 155 号):为摸清地方公办普通高中负债情况,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要求各地区组织开展公办普通高中债务调查,以县为单位,逐校、逐项、逐笔核实债务,查清负债规模、形成原因、起止时间、债务资金来源和用途、目前资产状况等,纳入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并要求审计署会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结合上半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研究提出具体实施办法,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审计、教育、财政等部门实施。调查工作的目标是:结合上半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摸清地方公办普通高中债务情况。一是以县为单位,逐校、逐项、逐笔核实债务,查清截至 2010 年末高中债务余额情况;二是调查普通高中债务的起始年和 7 个年度债务发展变化情况;三是分析债务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四是评估学校的偿债能力,揭示存在的风险隐患;五是了解学校的资产状况;六是分析普通高中债务的形成原因,提出加强普通高中债务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014 年 4 月 18 日 ,半月谈网”(记者 刘敏 胡浩 郑天虹 王海鹰)《 1600 亿!高中巨额负债调查》:“全国高中负债 1600 亿!”今年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关于尽快化解普通高中债务的提案》一出,语惊四座。大学巨额债务仍待消解,高中又“步其后尘”,高中巨额负债的背后还有哪些问题待破解,半月谈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这份提案指出,截至 2010 年底,我国普通高中债务总额达到 1600 亿元。“据我所知,这笔债务近几年并未减少多少,并且学校债务规模已远超过学校偿债能力。”这份提案的牵头人,民进中央副主席姚爱兴不无忧虑地说。 读完以上文字,读者会看到,中国存在高中债务问题。中国政府对高中债务进行了调查。中国政府的调查结论是高中债务 1600 亿元。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办法化解高中债务。但是,应当说,中国高中债务远没有达到“高中债务危机”的程度。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借助《京华时报》把“高中债务”夸大为“高中债务危机”居心叵测。 2015 年 2 月 3 日 ,《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熊丙奇)《高中债务危机缘于政府责任错位》:因工资卡被法院冻结,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些高中教师一年多无法正常领工资。据调查,当地不少学校为追求评星级,让老师作担保,举债扩建校区,直至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 高中债务危机问题不仅江苏有。去年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关于尽快化解普通高中债务的提案》中就提出,近年来各地普遍对高中学校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建或迁建,大多数是通过举债进行,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学校的偿债能力。截至 2010 年底,普通高中债务总额达 1600 亿元。高中之所以陷入债务危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追求政绩工程,盲目发展。江苏曾有征地建设“四星级高中”热,其他地方则有“超级中学”建设热,其基本模式都是学校借债后通过经营还债,这一热潮至今仍未退烧。二是学校办学缺乏民主管理。对于是否征地扩建,学校老师本应有表达权、参与权、决策权,但很多高中的拆迁,根本就不听教师意见,而是由政府和校领导决策,甚至用“饭碗”要挟教师给学校借款担保。目前有的高中陷入严重债务困境,就是学校、教师为当初行政领导的盲目决策买单。三是对教育错误决策缺乏追责机制。有的高中扩建之后校园闲置、负债沉重,这无疑是决策失误,但决策者不但没被追究责任,反倒由于政绩工程显著而获得晋升或提拔,这也鼓励继任者只顾眼前政绩,不顾长远发展。化解高中债务危机,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作为公办学校的举办者,政府部门本应保障其办学经费,如果任由学校作为主体向银行借债,就可能要继续放任学校违规办学或乱收费来还贷—这正是我国一些地方 高中办学乱象 的根源所在。同时,必须反思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和决策机制,切实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改革。首先,应该在教育决策中,引入民主机制,不能仅由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拍板。在国外,一所学校要征地扩建,不但须师生同意及有充分的财力保障,还要通过地方议会审议,因为扩建不仅事关学校、政府,也是所有公众关注的事。这种决策机制,可以避免盲目拆建。其次,学校办学不应由政府部门的行政评价主导。“星级中学”“超级中学”之类的行政评价,重视的是校园面积、学生规模等,而非办学品质,这导致办学好大喜功,这类评价还把学校分为各种档次、等级,不利于教育的多元、健康发展,是对地方教育生态的破坏。从根本上说, 高中债务危机是地方政府办教育责任错位的结果 —政府应该保障的投入没保障,不该介入的具体办学和评价却积极介入。要让高中办学摆脱困境,需要 政府回归本位 ,履行投入责任和依法监管责任,同时,实行教育民主决策,放权给学校自主办学,并促进学校建立尊重教师意见、发挥教师和学生(家长)、社区人员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的现代治理结构。 读完以上文字给我的初步印象是: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借助《京华时报》把“高中债务”夸大为“高中债务危机”居心叵测。 第一、发展高中教育事业是国家利益。 1999 年 8 月 12 日,《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教基〔 1999 〕 12 号) :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对于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适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人民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缓解初中升学压力,创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提高民族素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增加居民消费,带动与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减轻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的重要举措。 第二、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得到了长足进步。《 1999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9 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高中)共有学校 3.86 万所,招生 905.26 万人,在校学生共 2,510.37 万人。初中 阶段毛入学率 88.6% 。 《 2013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3 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 2.62 万所,比上年减少 643 所;招生 1497.45 万人,比上年减少 101.29 万人;在校学生 4369.92 万人,比上年减少 225.36 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6.0% ,比上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 第三、全国高中教育欠债属于可控的债务。 2007 年 6 月 29 日,东方网《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欠债 500 亿元亟待解决》:教育欠债比较严重。其中,全国农村“普九”欠债高达 500 多亿元,债务形式主要是施工队垫款、银行贷款以及向教师和社会借款等。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昨天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介绍的。 2011 年 7 月 12 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高校因何深陷负债困局 ? 》:目前,高校负债经营已很普遍,据审计署披露,到 2010 年底,全国一共有 1164 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有地方政府性债务,金额近 2635 亿元。 第四、全国高中教育欠债属于可化解的债务。《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 2013 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 4 号): 2013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 30364.72 亿元,比上年的 27695.97 亿元增长 9.64%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 24488.22 亿元,比上年的 22236.23 亿元增长 10.13% 。 2013 年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和教育费附加)为 21405.67 亿元,比上年的 20314.17 亿元增长 5.37% 。 需要说明的是,地方各级政府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欠债发展教育事业,不是过错。中央政府不会对高中欠债坐视不管。中国各级政府有能力有办法化解教育欠债。社会上有那么几个人眼睛专门盯着政府的“毛病”,没病找病,借缝下蛆。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或许就是他们当中的马前卒、急先锋。 2008 年 7 月 2 日 ,搜狐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我们需要更多的熊丙奇》:熊丙奇先生跟我素不相识,但他的文章我早就读过。他是一个教育界圈里的人,也是用心来盯着自己的这个圈的人,这样的人,对于我们的有关部门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令人愉快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他的命运,就是古希腊神话里那个报信的乌鸦,总之没有好果子吃就是啦。 《京华时报》或许不应该支持熊丙奇制造“高中债务危机” 。 以上内容约 4000 字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dqddsj@163.com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你如果想了解熊丙奇,请咨询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成员 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 / 文明办主任 胡 昊 34206226 宣传部副部长(兼)、医学院宣传部部长 闵建颖 63846590*776346 宣传部副部长 谈 毅 34207614 文明办副主任 王琳媛 34206278 宣传部副部长 朱 敏 34206264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办公室迁往闵行校区宣怀大道行政 B 楼, 室号 部门 新电话号码 传真 717 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34206221 34206231 34206278 34206223 708 党委宣传部 34206226 34206223 709 新闻中心(含交大新闻网、校刊编辑部) 34206274 34206264 34206254 721 网络宣传与管理办公室 34206266 34205021
个人分类: 教育研究|0 个评论
分享 熊丙奇把“高中债务”夸大为“高中债务危机”居心叵测
大庆商江 2015-2-3 13:46
熊丙奇把“高中债务”夸大为“高中债务危机”居心叵测 【仅供教育研究参考。初稿,待充实修改完善】 《百度百科》解释,危机是有危险又有机会的时刻,是给测试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刻,是人生、团体、社会发展的转折点,生死尤关、利益转移,有如分叉路。 1. 指令人感到危险的时刻; 2. 指一种产生危险的祸根; 3 严重困难的紧要关头; 4. 指一种十分紧要的危险关头; 5. 也指一种处于特别危险的境地,即将发生祸害的末端。 2011 年 9 月 22 日 ,《审计署、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开展普通高中债务调查的通知》(审财发【 2011 】 155 号):为摸清地方公办普通高中负债情况,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国务院要求各地区组织开展公办普通高中债务调查,以县为单位,逐校、逐项、逐笔核实债务,查清负债规模、形成原因、起止时间、债务资金来源和用途、目前资产状况等,纳入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并要求审计署会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结合上半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研究提出具体实施办法,由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审计、教育、财政等部门实施。调查工作的目标是:结合上半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摸清地方公办普通高中债务情况。一是以县为单位,逐校、逐项、逐笔核实债务,查清截至 2010 年末高中债务余额情况;二是调查普通高中债务的起始年和 7 个年度债务发展变化情况;三是分析债务资金的来源和用途;四是评估学校的偿债能力,揭示存在的风险隐患;五是了解学校的资产状况;六是分析普通高中债务的形成原因,提出加强普通高中债务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普通高中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2014 年 4 月 18 日 ,半月谈网”(记者 刘敏 胡浩 郑天虹 王海鹰)《 1600 亿!高中巨额负债调查》:“全国高中负债 1600 亿!”今年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关于尽快化解普通高中债务的提案》一出,语惊四座。大学巨额债务仍待消解,高中又“步其后尘”,高中巨额负债的背后还有哪些问题待破解,半月谈记者进行了深入调查。这份提案指出,截至 2010 年底,我国普通高中债务总额达到 1600 亿元。“据我所知,这笔债务近几年并未减少多少,并且学校债务规模已远超过学校偿债能力。”这份提案的牵头人,民进中央副主席姚爱兴不无忧虑地说。 读完以上文字,读者会看到,中国存在高中债务问题。中国政府对高中债务进行了调查。中国政府的调查结论是高中债务 1600 亿元。中国政府正在研究办法化解高中债务。但是,应当说,中国高中债务远没有达到“高中债务危机”的程度。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借助《京华时报》 把“高中债务”夸大为“高中债务危机”居心叵测。 2015 年 2 月 3 日 ,《京华时报》(特约评论员熊丙奇)《高中债务危机缘于政府责任错位》:因工资卡被法院冻结,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些高中教师一年多无法正常领工资。据调查,当地不少学校为追求评星级,让老师作担保,举债扩建校区,直至资金链断裂,陷入困境。 高中债务危机问题不仅江苏有。去年全国两会上,民进中央《关于尽快化解普通高中债务的提案》中就提出,近年来各地普遍对高中学校进行了一定规模的扩建或迁建,大多数是通过举债进行,债务规模已经超过了学校的偿债能力。截至 2010 年底,普通高中债务总额达 1600 亿元。高中之所以陷入债务危机,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追求政绩工程,盲目发展。江苏曾有征地建设“四星级高中”热,其他地方则有“超级中学”建设热,其基本模式都是学校借债后通过经营还债,这一热潮至今仍未退烧。二是学校办学缺乏民主管理。对于是否征地扩建,学校老师本应有表达权、参与权、决策权,但很多高中的拆迁,根本就不听教师意见,而是由政府和校领导决策,甚至用“饭碗”要挟教师给学校借款担保。目前有的高中陷入严重债务困境,就是学校、教师为当初行政领导的盲目决策买单。三是对教育错误决策缺乏追责机制。有的高中扩建之后校园闲置、负债沉重,这无疑是决策失误,但决策者不但没被追究责任,反倒由于政绩工程显著而获得晋升或提拔,这也鼓励继任者只顾眼前政绩,不顾长远发展。化解高中债务危机,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作为公办学校的举办者,政府部门本应保障其办学经费,如果任由学校作为主体向银行借债,就可能要继续放任学校违规办学或乱收费来还贷—这正是我国一些地方 高中办学乱象 的根源所在。同时,必须反思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和决策机制,切实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的改革。首先,应该在教育决策中,引入民主机制,不能仅由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拍板。在国外,一所学校要征地扩建,不但须师生同意及有充分的财力保障,还要通过地方议会审议,因为扩建不仅事关学校、政府,也是所有公众关注的事。这种决策机制,可以避免盲目拆建。其次,学校办学不应由政府部门的行政评价主导。“星级中学”“超级中学”之类的行政评价,重视的是校园面积、学生规模等,而非办学品质,这导致办学好大喜功,这类评价还把学校分为各种档次、等级,不利于教育的多元、健康发展,是对地方教育生态的破坏。从根本上说, 高中债务危机是地方政府办教育责任错位的结果 —政府应该保障的投入没保障,不该介入的具体办学和评价却积极介入。要让高中办学摆脱困境,需要 政府回归本位 ,履行投入责任和依法监管责任,同时,实行教育民主决策,放权给学校自主办学,并促进学校建立尊重教师意见、发挥教师和学生(家长)、社区人员参与学校办学、管理的现代治理结构。 读完以上文字给我的初步印象是: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借助《京华时报》 把“高中债务”夸大为“高中债务危机”居心叵测。 第一、发展高中教育事业是国家利益。 1999 年 8 月 12 日 ,《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若干意(教基[ 1999 ] 12 号) :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事业,对于提高国民受教育水平,适应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人民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缓解初中升学压力,创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提高民族素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增加居民消费,带动与教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减轻就业压力,稳定社会的重要举措。 第二、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得到了长足进步。《 1999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1999 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高中)共有学校 3.86 万所,招生 905.26 万人,在校学生共 2,510.37 万人。 初中 阶段毛入学率 88.6% 。 《 2013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3 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 2.62 万所,比上年减少 643 所;招生 1497.45 万人,比上年减少 101.29 万人;在校学生 4369.92 万人,比上年减少 225.36 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6.0% ,比上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 第三、全国高中教育欠债属于可控的债务。 2007 年 6 月 29 日,东方网《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欠债 500 亿元亟待解决》:教育欠债比较严重。其中,全国农村“普九”欠债高达 500 多亿元,债务形式主要是施工队垫款、银行贷款以及向教师和社会借款等。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昨天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介绍的。 2011 年 7 月 12 日 ,人民日报海外版《高校因何深陷负债困局 ? 》:目前,高校负债经营已很普遍,据审计署披露,到 2010 年底,全国一共有 1164 所地方所属的普通高校有地方政府性债务,金额近 2635 亿元。 第四、全国高中教育欠债属于可化解的债务。《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 2013 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 4 号): 2013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 30364.72 亿元,比上年的 27695.97 亿元增长 9.64%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 24488.22 亿元,比上年的 22236.23 亿元增长 10.13% 。 2013 年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包括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和教育费附加)为 21405.67 亿元,比上年的 20314.17 亿元增长 5.37% 。 需要说明的是,地方各级政府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在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欠债发展教育事业,不是过错。中央政府不会对高中欠债坐视不管。中国各级政府有能力有办法化解教育欠债。社会上有那么几个人眼睛专门盯着政府的“毛病”,没病找病,借缝下蛆。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或许就是他们当中的马前卒、急先锋。 2010 年 12 月 7 日 ,腾讯评论《熊丙奇:复旦大学为何想着要占领媒体》: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我不禁要问:熊丙奇是什么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熊丙奇可以自己选一个。你敢说你是“圣人”吗?就算“愚人”吧。 以上内容约 4000 字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dqddsj@163.com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你如果想了解熊丙奇,请咨询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成员 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 / 文明办主任 胡 昊 34206226 宣传部副部长(兼)、医学院宣传部部长 闵建颖 63846590*776346 宣传部副部长 谈 毅 34207614 文明办副主任 王琳媛 34206278 宣传部副部长 朱 敏 34206264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办公室迁往闵行校区宣怀大道行政 B 楼, 室号 部门 新电话号码 传真 717 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34206221 34206231 34206278 34206223 708 党委宣传部 34206226 34206223 709 新闻中心(含交大新闻网、校刊编辑部) 34206274 34206264 34206254 721 网络宣传与管理办公室 34206266 34205021
0 个评论
分享 熊丙奇针对大学生高中学生军训大放厥词凸显假冒伪劣
大庆商江 2015-1-28 06:58
熊丙奇针对大学生高中学生军训大放厥词凸显假冒伪劣 【仅供教育研究参考。初稿,待充实修改完善】 根据我国《国防教育法》有关规定,小学和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少年军校活动。而高中、职业院校和高校则需要开展军事训练,由学校负责军事训练的机构或者军事教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四十八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军事训练,由教育部、国防部负责。教育部门和军事部门设学生军事训练的工作机构或者配备专人,承办学生军事训练工作。 读完以上文字,读者可以看出,大学生、高中学生军训是依法进行的,与学校办学自主权无关。军训不属于学校自主权范畴。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自称“教育学者”,披着“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外衣,针对大学生中学生军训大放厥词凸显假冒伪劣。 2012 年 8 月 21 日 ,《北京晚(记者 张航)《大学军训还有必要吗?》熊丙奇(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军训现在是高等教育的必修课,从落实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角度看,我认为政府应该尽量减少规定这种必修课的设置,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高校自己来决定是否需要在新生中进行军训。从军训的价值和意义来说,它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纪律意识、爱国意识。但现在由于一些现实的问题导致军训已经变异了,比如吃苦耐劳,学生军训本应艰苦,但现在很多学校通过在本校军训、调整军训时间至凉爽季节等已经将军训强度大大降低;纪律意识方面,很多学生经历过军训,却依然在平时大学学习里考试作弊,上课迟到逃课,说明这种纪律意识不是能够短暂培养起来的。至于爱国意识更不是短短十几天军训就能够培养树立的。所以,从办学自主权、学校教育教学和军训本身的价值意义上来看,目前的军训制度确实已经到该调整的时候了,否则在目前情况下,高校因为教育部规定必须搞军训,但在执行过程中又流于形式,影响了军训本应有的效果。 2012 年 8 月 30 日 ,《楚天金报》(记者梅莹)《军训漫画引数千转载 那年此刻 , 你在太阳下做啥》: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也在网上发文表示了部分赞同。“从军训的价值和意义来说,它应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纪律意识、爱国意识。但现在由于一些现实的问题导致军训已经变异了,比如吃苦耐劳,学生军训本应艰苦,但现在很多学校通过在本校军训、调整军训时间至凉爽季节等已经将军训强度大大降低。从办学自主权、学校教育教学和军训本身的价值意义上来看,目前的军训制度确实已经到该调整的时候了。” 2012 年 9 月 18 日 ,《西安晚报》《 熊丙奇:学生军训为何晕倒一片? 》:日前,在南开大学召开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第九届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列举一个令人惊讶的数字:半个月前,他出席北京大学 2011 级学生军训结业典礼时了解到,两周军训期间,近 3500 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 6000 人次,特别是第一周,晕倒者众多。王登峰透露,为了弥补学校体育的薄弱环节,我国将把学生体质情况纳入对高校的评价体系中。学校体育极为薄弱,这已不是新闻,但北大学生军训,病倒这么多学生,还是很令人震惊。教育部门对此开出“药方”加以治理,体现了对学生体质的关切,可这一药方,恐难起到多大疗效。大学生军训晕倒一片,“病根”是中小学就开始落下的,到大学只是“病情加剧”。更确切地说,是我国整体教育“晕倒”了。北大等校的军训是在大一之后,大家自然会想,在大学这一年,学生们太放纵了。而这或许只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很多学生进校时,就体质极弱,一些大学在新生入学时就进行军训,也是晕倒一片,以至于家长们强烈呼吁,调整军训,不要让孩子们这么“吃苦”。对此,清华大学的测试,更能说明问题。据介绍,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近两年针对学习成绩优异的考生,在复试阶段加入了体质测试。但在过去的两年里,体质测试结果达到优良的考生是非常少的。两年里,体质测试达到 90 分以上优秀标准的只有 1 个人;优良率 ( 85 分以上)只有 13.3% ( 2012 年数据),不及格率却达到 49.2% ,也就是说,将近一半的学生体质测试不及格。教育部想通过“把学生体质情况纳入对高校的评价体系”来治理这一问题,就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怎么解决大学生的“病根”问题,即基础教育的体育教育问题,如果学生们从小没有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上了大学,是不可能一下子有体育运动的意识,还是会继续做“宅男”“宅女”的。其次,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评价,说到底是行政评价,而众所周知,行政评价将加重教育的行政化趋势,同时也很容易催生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这都对学生体育锻炼难以起到实效。要让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必须针对病根对症下药,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对于基础教育,关键在于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目前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导致体育教学被边缘,成为学校的豆芽课。我国一些地方已尝试将体育成绩纳入中高考,可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并没有打破,一方面,体育的分值很低;另一方面,还是把体育成绩纳入总分,从高到低依次录取学生,这无疑把体育变为新的应试,没有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质,反而增加了学生的体育成绩负担。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应立足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不是把所有科目的成绩综合计算出一个总分,而是任何一个方面突出的学生都是人才体育好、音乐好与语文好、数学好完全一样,不存在所谓的偏才与怪才。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关键在于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空间。我国高校由于没有办学自主权,导致办学缺乏特色、没有明确的定位,课堂教学没有生气与活力,老师与学生共同应付课堂。对于体育来说,也是如此。加之过去长达 12 年的基础教育,已经让学生没有体育运动的习惯,大学的体育更不受学生待见,也是必然。 2014 年 8 月 26 日 ,财经网《 熊丙奇 : 军训有必要保留吗 ? 》、海外网和新浪文化《 熊丙奇:军训究竟何去何从 》:有网友爆料称,湖南龙山县皇仓中学新生军训时,教官和学生及教师发生冲突,导致 100 多学生和教师受伤,部分重伤。 ( 新京报 8 月 25 日 ) 这再一次引发舆论对学生军训的关注,此前,每遇军训出现事故,或学生与教官的冲突,都会出现是否取消军训的争议。我国有关部门,必须认真思考频繁出问题的军训究竟何去何从。军训目前是大学和中学生的必修课,在笔者看来,如果军训强调对学生服从、纪律意识的培养,其必然会带来更多矛盾和冲突,而如果军训将重点引导向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当前还有一定价值,但其价值有限,这就好比学生参加一次吃苦夏令营。近年来在军训中出现的事故,大多与教官要求学生必须服从有关,比如教官要求学生在烈日下站军姿导致学生中暑,像这次军训冲突,就因教官严厉要求学生,并对打闹的学生进行体罚。或许在教官看来,罚学生做俯卧撑,是很正常的训练手段,但如果换一个场景,如果是老师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也进行罚做俯卧撑的处罚,必然引起这是体罚学生的争议。如果针对未成年中学生,这还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同样是学生的必修课,军训教官也不得在训练中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但往往体罚学生,会成为有的教官制服学生的手段,这是学生对教官的处罚极为反感的地方。这还存在另一个问题,即担任学生军训任务的教官,是否有能力带教学生,事先接受相关的培训?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遵守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如果随意让任何部队战士都去进行学生军训,缺乏带教能力和经验的教官就可能采取粗暴、简单的方式训练学生,这难以起到让学生服从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这起事件中的教官,据传曾喝酒,居然和学生打群架,实在令人难以想象。甚至有舆论怀疑这些教官究竟是什么身份。当然,对于军训,很多老师和家长都比较纠结,虽然对于军训究竟有多大价值,大家都有疑虑,但考虑到当前学生普遍养尊处优,缺乏吃苦精神,一些家长和老师还是希望借此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品质磨练,这也是舆论并不一致赞成取消军训的原因。而众所周知,就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时间有限的军训,也基本上是走形式,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品质,需要的是长期的生活教育,而非一次集中的突击训练。以笔者之见,军训不应再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而应该由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对学生进行军训。作为统一必修课的军训,按照目前发展的态势,极有可能成为鸡肋 ---- 教官如严格要求学生服从,可能制造矛盾和冲突,而如果不严格要求,军训培养吃苦精神的价值也不复存在,结果就是走形式应付。在参训教官的选择、活动组织时很随意,结果导致问题更多。学校和家庭要培养学生的品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应该从平时学习生活中做起,不要只关注知识教育,忽视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公民教育。我国学校教育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应该减少统一的必修课,增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性,与此同时,学校开设的课程,要围绕培养 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人 才这一育人目标,不能采取简单的灌输、说教方式。 2014 年 8 月 26 日 ,财新网(见习记者 孙文婧 采写)《 熊丙奇:军训不应再作为学生必修课 》:【背景】 8 月 24 日 ,湖南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一新生军训时,发生教官与师生冲突事件。媒体消息称,事发因班上男生看不惯教官与女学生开玩笑,教官训练时便体罚学生,班主任为学生说情与教官冲突,进而触发教官与师生群殴。目前,事件已造成造成 42 人受伤,其中教官 1 人,教师 1 人,学生 40 人。另据龙山县政府透露,与师生发生肢体冲突的军训教官为“预备役人员”。近年来,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军训,教官与学生发生矛盾的新闻屡见不鲜。自上世纪 80 年代军训成为高校新生入学“必修课”,二十多年来旨在培养学生纪律性和进行国防教育的军训,在当代教育中是否还有存续的意义?又该如何存在?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认为,军训不应再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而应该由各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自主决定。近期军训中频发冲突,多数与教官强制学生服从有关。如果军训将重点引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当前还有一定价值,但价值也有限。军训作为教育方式的一种,应当服务于培养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人才这一育人目标。 熊丙奇 指出,近年来在军训中出现的事故,大多与教官要求学生必须服从有关。比如教官要求学生在烈日下站军姿导致学生中暑,或在本次湖南黄仓中学事件中,教官严厉要求学生并对学生体罚,引起师生不满。或许在教官看来,罚学生做俯卧撑,是很正常的训练手段。但如果换一个场景,是老师对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罚做俯卧撑,必然会引起体罚学生的争议。并且,如果体罚针对的是未成年中学生,还涉嫌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因此,同样是学生的必修课,军训教官也不得在训练中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但在实际情况中,体罚学生往往会成为有的教官制服学生的手段,这也是学生对教官的处罚极为反感的地方。此外,还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即担任学生军训任务的教官,是否有能力带教学生。负责军训的教官,在部队是否事先接受了相关的培训,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否能够遵守有关教育法律法规 ? 如果随意让任何部队的战士都可以去军训学生,缺乏带教能力和经验的教官就可能采取粗暴、简单的方式,这难以起到让学生服从的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这起事件中的教官,居然和学生打群架,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熊丙奇 指出,军训目前是大学和中学生的必修课,如果军训只强调学生服从意识的培养,必然会带来更多矛盾和冲突,即使军训将重点导向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其价值也有限,这就好比学生参加一次吃苦夏令营。因此,熊丙奇认为,军训不应再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而应该由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对学生进行军训。作为统一必修课的军训,按照目前发展的态势,极有可能成为鸡肋——教官如严格要求学生服从,可能制造矛盾和冲突,而如果不严格要求,军训培养吃苦精神的价值也不复存在,结果就是走形式应付。学校和家庭要培养学生的品质,磨练学生的意志,应该从平时学习生活中做起,不要只关注知识教育,忽视生活教育、人格教育和公民教育。中国学校教育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应该减少统一的必修课,增强学校办学的自主性,与此同时,学校开设的课程,要围绕培养 独立人格、自由思想 的人才这一育人目标,不能采取简单的灌输、说教方式。■ 2014 年 8 月 26 日 ,新京报新媒体(作者:赵晶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军训?》: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认为,军训作为教育方式的一种,应当服务于育人目标。熊丙奇发出一连串疑问:担任学生军训任务的教官,是否有能力带教学生 ? 负责军训的教官,在部队是否事先接受了相关的培训,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 ? 是否能够遵守有关教育法律法规 ? 2014 年 8 月 27 日 ,《羊城晚报》 (陈晓璇 林世宁) 《军训该不该取消?》: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军训不应再作为学生的必修课,而应该由各学校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自主决定。近期军训中频发冲突,多数与教官强制学生服从有关。如果军训将重点引导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当前还有一定价值,但价值也有限,这就好比学生参加一次吃苦夏令营。 2014 年 8 月 27 日 ,《济南时报》《我们该从“军训悲剧”中反思什么》: 教育学者熊丙奇 认为,如果军训将重点引向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就好比让学生参加一次“吃苦夏令营”,价值有限。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如果只重视“训”而忽略“军”,其他内容一带而过,则难以达到军训的教育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特有的价值和意义。 2014 年 9 月 1 日 ,《燕赵晚报》(整理 / 编辑梅刘柯)《又是一年军训时 军训关键在于如何提质》: 著名教育学者 熊丙奇认为,军训不应再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他指出,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品质,需要的是长期的生活教育,而非一次集中的突击训练。是否对学生进行军训,应由各学校根据自身的情况自主决定。如果“一刀切”式地把军训作为统一的必修课,反而极有可能使之成为鸡肋。事实也已经说明,在军训过程中,教官如果严格要求学生服从,可能制造矛盾和冲突,而如果不严格要求,军训培养吃苦精神的价值就会不复存在。 2014 年 9 月 28 日 ,光明网讯实习杜玮 ) 《高校负责人谈军训改革:教官合理引导 训练才有效》:上月底的学生与教官冲突事件发生后,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 曾撰文指出:近年来在军训中出现的事故,大多与教官要求学生必须服从有关。同时,他还表达了对于担任学生军训任务的教官是否有能力教学生,是否事先接受了相关的培训,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是否能够遵守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担心。 读完以上文字给我的初步印象是: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企业员工) 针对大学生中学生军训大放厥词凸显假冒伪劣。 熊丙奇在博客里承认“我不是教授,连教师也不是”。一个没有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却偏偏好为人师。还要戴上“ 著名教育学者” 的标签,鱼目混珠,以假乱真,有什么意思呢? 以上内容约 6000 字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dqddsj@163.com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你如果想了解熊丙奇,请咨询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成员 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 / 文明办主任 胡 昊 34206226 宣传部副部长(兼)、医学院宣传部部长 闵建颖 63846590*776346 宣传部副部长 谈 毅 34207614 文明办副主任 王琳媛 34206278 宣传部副部长 朱 敏 34206264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办公室迁往闵行校区宣怀大道行政 B 楼, 室号 部门 新电话号码 传真 717 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34206221 34206231 34206278 34206223 708 党委宣传部 34206226 34206223 709 新闻中心(含交大新闻网、校刊编辑部) 34206274 34206264 34206254 721 网络宣传与管理办公室 34206266 34205021
个人分类: 教育研究|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9 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