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tag 标签: 高职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悬赏 求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状况调查报告 - [悬赏 20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2844894952 2013-6-5 1 1081 zhuri2009 2017-3-13 17:08:22
(高职)西华大学:统计学 attachment 计量经济学与统计软件 fgq5910 2009-7-9 7 2486 hwb262297 2016-7-8 17:18:17
悬赏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硕士毕业论文) - [悬赏 10 个论坛币] attachment 悬赏大厅 ndzhr2004 2013-3-25 1 4302 Mengguren15 2016-6-5 08:36:15
产业新城转型升级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计量研究 attachment 宏观经济学 zhujun117 2013-6-17 2 1003 tank1415 2014-6-23 11:07:03
神秘高职培养千名行长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jjxjiang 2013-5-24 4 1571 datameans 2013-5-27 08:37:46
保险会计(高职) attachment 会计与财务管理 fgq5910 2009-7-9 9 2530 tiger518 2013-5-18 07:42:25
高校教育类、高职职教类C刊/北大核心交流群 群号:146892964 学术道德监督 TT1987 2013-3-12 7 3094 TT1987 2013-3-14 21:12:17
人行VS高职院校 经管类求职与招聘 anonymouser 2009-3-21 12 4289 咏絮才 2013-1-3 23:36:04
经管类高职院校教师发论文能发何种期刊? 学术道德监督 liuchangcai12 2010-4-15 5 2226 yindh 2011-4-29 07:57:27
(高职)(番禺职院)商业银行会计 attachment 会计与财务管理 fgq5910 2009-7-9 2 1487 michaelyang 2010-6-22 22:48:17
[下载](高职)会计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attachment 会计与财务管理 fgq5910 2009-6-7 1 3549 like108 2010-5-19 18:05:37
(高职)现代企业管理教案 attachment 制度经济学 fgq5910 2009-5-31 12 4135 yaoyaomama 2010-5-12 09:58:51
(高职)(上海二工大)国际货运代理 attachment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fgq5910 2009-7-9 7 2773 zpl310 2010-3-7 13:23:02
[下载](高职)辽宁交专: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试题及答案 attachment 运营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fgq5910 2009-6-7 1 3188 moore001 2009-6-25 11:44:17
高职:企业财务会计 attachment 会计与财务管理 fgq5910 2009-6-15 0 1475 fgq5910 2009-6-15 19:33:29
[下载]高职:证券理论与实务 attachment 金融学(理论版) fgq5910 2009-6-6 1 1549 麦田里的小偷 2009-6-6 19:57:00
[下载](高职)成都信工学院:国民经济核算 attachment 宏观经济学 fgq5910 2009-6-2 1 1949 slee1108 2009-6-2 11:42:00
[下载]高职:国际金融 attachment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fgq5910 2009-5-30 1 1491 贺俊翔 2009-5-30 12:49:00
团校升格高职有必要么?(转)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LNGZH 2007-7-16 4 2985 jianggenghua 2007-7-18 11:50:00
如何向大专或高职的学生讲清楚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微观经济学 wxm8421 2006-3-29 15 6892 yiyi12335 2006-4-12 16:42:00

相关日志

分享 新浪网“草根非名人的高职教育评论”炮轰似懂非懂的专家熊丙奇
大庆商江 2015-1-6 17:41
新浪网“草根非名人的高职教育评论”炮轰似懂非懂的专家熊丙奇 【仅供教育研究参考。初稿,待充实修改】 《百度百科》解释,炮轰:指有时对事件或者个人进行语言攻击,原引自战争。 2009 年 11 月 16 日 ,《中国青年报》(记者 林洁 实习生 杨晓燕)《 谁说高职院校不能搞科研 依托行业企业,高职院校科研一样能做出特色》:日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番禺职院”)传来喜讯,学院 10 名专家入选 2009 “广东企业科技特派员”。据了解,广东省今年在全国共选拔了 1007 名专家入驻全省 21 个地级以上市的 856 家企业。这批特派员分别来自全国 86 所高校和 54 家科研单位。 10 名专家的入选打破了社会上对高职院校教师不能搞科研的固有看法。“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依托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科技攻关工作,这在培养有高职院校特色教师的同时,又能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番禺职院院长张连绪向记者透露该校专家培养的出发点。在广东顺德,随着信息化生产方式的变革,我国传统上用于生产的“桑基鱼塘”也逐渐失去了其功能优势。 2006 年 10 月 , 番禺职院旅游管理系副教授郭盛辉主持了一个“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生态研究”项目,并提出:“桑基鱼塘应从生产功能向旅游观光的社会、文化功能转型”,为顺德某国际旅行社开辟了一条新的行业出路。至今,“桑基鱼塘”已发展为顺德的一大旅游文化景点。“要找准方向,做出高职院校自己的科研特色。”入选本批科技特派员的郭盛辉表示,高职院校与其他高等院校从事研发的不同在于“类别方向”,而非“水平高低”。“前沿、高尖端型的科研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实际,一线生产、技术管理、操作能力方面的项目研发对我们而言更有优势。”另一名入选专家,番禺职院首饰制作专业教师袁军平介绍,其研发的课题主要针对珠宝首饰制作行业,为多家企业研发新材料,解决生产中的技术、设备、工艺质量问题。“中小型企业欠缺的是专业技术人才,不是高尖理论,这类企业的需求与我们科研的方向刚好契合。”“针对中小型企业的需求,引进国外新技术、新设备,开展技术人员培训是目前项目研发的主要方向。”近几年,袁军平先后为广州番禺某首饰公司引进了德国珠宝铸造的新材料,弥补了首饰表面效果不好的缺陷,提高了该产品的市场档次;为广州某珠宝公司研发了一款新型的“溶剂回收机”,解决了首饰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溶剂的处理难题……今年 5 月,番禺职院利用ZF推进的“番禺区百名科技专家进驻企业”项目,建立了由学校和ZF签署协议的“教师入驻企业”长效机制,该校熊茂华等 5 位教师分别进驻广州城鼎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等 5 家公司,投身企业生产研发,做强技术服务。截至目前,这 5 名教师与合作企业完成的 5 个项目,分别解决了企业的科技研发、工艺改造、产品研制等难点问题,提升了企业与行业的科技进步和生产效益。“这离不开ZF部门的‘穿针引线’,为学校和企业实现了双赢。”院长张连绪说。自 1997 年建校以来,ZF部门“牵线”,由科技局、行业协会等为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台“说亲”,鼓励校企产学研合作,见证、促进双方签订项目协议。“目前还在开发一个ZF、企业、学校合作的‘动漫软件研发’新课题,该项目资金估计有上千万元。”近年来,珠三角各中小型企业已有 380 多家与番禺职院成功“结亲”。“高职院校起步晚,高端型研究薄弱,因此要从应用型研发入手发展。”番禺职院科技处处长张翠玲说,“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学校各方‘多管齐下’,及时搜集各级ZF部门、行业协会的科研信息,整合资源,主动与企业取得联系,在第一时间获得项目合作的机会。毕竟高职院校在科研开发方面还不是主流力量,发展时间短,一不留神很容易被边缘化。”从 2006 年起,学校科技处就特设“产学研办公室”,专门为该校教授级专家“量身订制”不同的科研方案,再拿着方案去寻找企业,以适应番禺的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研发课题折合教师教学任务”又是激发教师参与科研开发的一大“妙招”。据介绍,该校教师每周至少有 10 节课的教学任务,每年到企业参与研发满两个月,则教学任务可调整降低至 8 节课。“教师到企业去,每年至少有两个月的时间,能充分把理论知识跟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既带动校企合作,也不失为学校培养技能型教师的好途径。”张翠玲告诉记者。“专业设置也是完全按照企业的需求来规划的,现在全校共有六个国家级重点专业,都能为企业培养对口人才。”院长张连绪表示,每个专业都与多家企业“结对子”开发了实训基地,师生利用寒暑假到基地去进行顶岗实训,一方面带去先进的科研成果为企业解决难题,另一方面也彰显了学校“开放办学、校企合作”的育人理念。 2009 年 11 月 23 日 ,《中国青年报》(王寿斌)《 勿让科研成高职院校“短板” 》:自 1999 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尤其是高职教育的增长速度更加迅猛。如今,高职院校的在校生人数和办学规模均已占据高等学校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如何定位,高职应姓“高”还姓“职”?高职应像普通高校一样恪守学术第一、科研立校?还是应该顺应职业学校的技能需求,远离科研?这是一个值得深层次探讨的热点话题。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教科研和社会服务一直是高校的三大功能,高职院校既然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应该首先承担高校的社会职责。从校企合作的视角看,搞好教科研工作是促进高职内涵发展、提升育人质量和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的关键。一是校企“双赢”合作的需要。眼下,发展职教必须走校企合作的路子已成社会共识。随着“后校企合作时代”的到来,无论是企业还是职业院校,都越来越希望校企合作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发展性战略,而不是目前低层次的短期“应景”行为。人们普遍关心如何才能促进校企深度合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企业花钱买职教毕业生的“订单教育”。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历经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所以,校企合作要想得到深入发展,职业院校就必须要在科研上下工夫,要针对中小型企业的需求,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为已任,通过科研互助、校企“双赢”来实现持久合作。二是引领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近几年来,广大职业院校普遍将“围绕产业结构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使人才培养贴近市场需求”,作为校企合作的最高要求和终极目标。然而,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前沿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标准化和专业化、国际化将成为世界潮流,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强化科研工作,不仅要适应企业发展,更要推动企业发展,直至引领企业发展,最终成为行业标准、人才标准的制订者、修订者,从而一直走在产业发展的前列。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据《中国知识产权报》 2009 年 5 月 27 日 报道,调查显示,中国专利平均实施率为 70 %,其中大专院校的实施率为 33.9 %,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 5 %。这一现状不仅造成了大量知识、技术资源的浪费,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根源在哪里?谁来改变这一现状?高职院校当然责无旁贷。从高校科研的定位来看,重点本科院校的教师适宜瞄准科技前沿,从事解决重大基础问题的“顶天”研究;而高职院校的教师则应该着眼于“立地”研究,植根于企业和市场,通过校企紧密合作来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工艺改造、新品研发、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实际问题,以提升企业与行业的科技进步和生产效益。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从中国劳动力的整体结构来看,目前是呈上小下大的“金字塔”形。在前几年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占主流的经济发展初期,我国确实需要大批综合素质要求不高的“蓝领”工人从事简单、机械、程序化的操作性工作,但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这部分人力的需求将会呈几何级数大幅递减,直至像美国一样出现“蓝领”消失,使劳动力结构“金字塔”下端变小,最终变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这个“橄榄”最精的部分就是“灰领”群体。“灰领”人才的质量标准是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过硬的动手技能和较强的生产型科研能力。所以,作为培养“灰领”人才主体的高职院校就必须将培养师生的科研能力放在提高育人质量的首位。从追踪科技成果难于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根源看,科研项目远离市场、滞后产业是根本原因,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必须科学定位,从市场开始入手,瞄准企业需求,加强与企业对接。具体来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在目标定位上体现高职特色。高职院校的科研应该与普通本科高校科研的学术性和学科性有着本质的区别。高职院校的研发更应强调“类别方向”,而不是“水平高低”,必须走出重看不重用的误区。从实际应用看,前沿、高尖端型的科研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实际,一线生产、技术管理、操作能力方面的项目研发更能凸显高职院校的优势。其次,要在科研内容上展示技能特点。高职院校应根据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发展定位,结合高职学院的职业性、技能性、针对性来决定科研项目的内容,以展示职业技能特点。要将研发贯穿于专业论证、市场开发、专业建设、培植发展的全过程,从专业技能岗位的划分,到技能标准的制订,再到技能考核方案的制订,直到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考核,都要体现应用型研发的特征。再次,要在科研方法上形成校企互动。无数事实表明,任何远离企业和市场的闭门造车式的科研,都注定是盲目、无意义、更不会有结果的徒劳。即使出了成果,不仅很难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也不会受到企业的欢迎。所以,职业院校的科研工作应从高职院校的产业和市场实际出发,依托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科研内容必须来自企业,科研过程必须服务企业,科研结果必须回报企业,在培养有高职院校特色教师的同时,又能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第四,要在队伍建设上建立培养激励机制。由于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升格举办或由多校合并而成,在师资队伍上普遍存在着,来自高校的专业教师只懂理论不会实践,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只会实践操作而不谙理论的现象,因而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在科研工作方面普遍呈现起步较晚、队伍薄弱、专业技术型研究经验欠缺等方面的不足。所以,要想尽快改变高职院校的科研弱势现状,就必须要在队伍建设上建立行之有效的培养和激励机制。总之,校企合作是促进校企双方同步、快速、健康发展的助推器,要使校企合作深入持久,形成良性循环,职业院校必须尽快补好科研这块“短板”,否则,校企合作这桶“水”就永远不能盛满。(作者系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 2009 年 12 月 14 日 ,《中国青年报》(熊丙奇)《 高职的真正“短板”不是科研是教研 》:近日在职业教育版上连续刊发的两篇关于高职院校搞科研的文章,不看内容,只看标题,也能略知其详:高职也可搞科研,且要大力发展科研。看完这两篇文章,我想起了曾经从一个幼儿园教师那里听到的、分管教育局官员发表的关于幼儿园老师也要开展科研,科研不能成为幼儿园“短板”的高论。印象中,也提到几个需要,包括提高幼儿园培养质量的需要,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幼儿教师能力与素质的需要,等等。在如此需要下——其实还可以加上其他的现实需要,比如教师评职称的需要、学校申报基地、树立科研品牌形象的需要——我们已经目睹了从幼儿园教师开始的论文情结。现在,高职院校经历最初的发展阶段后,也不甘寂寞,想用科研来提升学校品牌,来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了,高职院校在旺盛的“需求”之下,正摩拳擦掌准备大力进军科研领域。但在笔者看来,高职的这种办学方向,十分令人忧虑。表面上,高职开展科研确实有“空间”,也有“需要”,但其实,上述高职开展科研的需要,与幼儿园老师开展科研要写论文的需要一样,是高职相关人员不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而对社会的需求会错了意。高职院校的存在,其重要(甚至可以说)唯一功能是培养人才,其对社会的贡献,是通过培养优秀的高职人才来实现,而不是再在人才培养之外,去开展科研——虽然有关人士说,开展科研可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从重点大学的科研实际看,科研几乎从来不为人才培养服务,倒是一直在与教学抢时间、抢精力,以至于教学在科研的挤占之下,在学校中没有地位。高职要提高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度,不是加大科研,而是要加大教研——这其实对所有教育机构都是一样——教学研究,当然广义上也归为科学研究范畴,但现实中,教研却在科研中被边缘,甚至被遗忘,就是在专门研究教育的机构,教学研究的地位也岌岌可危。《文汇报》 11 月 30 日 的一则报道提到,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研究,本是师范院校中文系的强项,但现在早已被边缘化了。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 110 多个教师中,真正在搞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只有 4 人。据说在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的中文院系,搞语文教学专业的,也不到全部教师的十分之一。而且,但凡与中小学有关的学科(比如“教学论”),就难登“大雅之堂”,因为以“研究型”的学术评价标准,这不够档次。高职教育发展到今天,教育教学质量并不令人满意。高职教育的核心关注点,应聚焦在教学中,鼓励并引导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就是开展科研,也是为教育教学改革服务。笔者前两天去西安欧亚学院,听该校教务部门负责人谈教学改革,其中几个案例表明教育教学改革正为教学注入活力,由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基础,比如关于计算机教学,该校正改变以前“一刀切”的做法,而尝试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不同内容、难度要求的计算机课程;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一门课尝试由 5 位教师授课,并采取案例法、参与式教学模式;体育教学中,老师将传统的综合式授课方式,改为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篮球、健美操等不同科目的新方式。这些教学改革,深受学生欢迎。人才培养是所有高等教育学校的唯一核心功能,所有的其他事务都应服务于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从大学的办学实践看,如果高校不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来开展办学活动,很有可能出现的局面是,人才培养成为真正的“短板”。作为学校的立校根基都已动摇,其他的再强,也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2009 年 12 期《职业技术》也发表了此文,或许不属于一稿多投。】 2010 年 4 月 5 日 ,新浪网“草根非名人的高职教育评论”《炮轰似懂非懂的专家熊丙奇、王旭明等》:本不想提这事,但看“学术腐败问题”再度“荣登”《焦点访谈》之际,翻点旧部子。 2009 年年底,《中国青年报》前后登了两篇文章“谁说高职院校不能搞科研”、“勿让科研成高职院校‘短板’”引来了许多评论,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国内教育领域知名意见领袖熊丙奇老师的“高职的真正短板不是科研是教研”以及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教育部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老师的“高职院校少提搞科研”。两位老师的切入点都很明确,高职的重点不应该是科研,说得露骨一点就是:高职院校提搞科研容易出笑话,面对差生,课都没上好,培养职业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主业。说得都不错,但都没有涉及核心问题,高职守望者认为熊丙奇、王旭明老师等在这个问题上是似懂非懂,炮轰理由有四。 首先,熊丙奇、王旭明老师都是高职领域的门外汉,调研是不深入的。笔者想说,光这青年报上两篇文章难道就是高职院校都在重点发展科研的信号么?熊丙奇、王旭明老师的高调陈词都是误判。青年报的这两个记者也都是写写新闻的,没你们专业,可惜你们“被新闻”了,完全没法体现出你们的专业。 第二,高职的重点不是科研是教研,两位不用呼吁,事实就是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是以教研为重点开展工作的。教育部 2006 年就在指导工作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 教高 16 号 ) 一发,全国的 1207 所高职院校哪所不把这事提到嗓门上,写进党政工作要点里。熊丙奇、王旭明老师在那边讲要搞清楚教研、科研的孰轻孰重。其实,每个学校都清楚教研才是重头戏,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都是这些年每个学校重点在抓的事,这力度比你们所谓的“科研”可大多了,笔者在一线感受深刻。 第三,玩概念,对高职科研的偏见和不了解。王旭明老师的意思就研究型大学搞的科研才叫科研,高职院校搞科研须把重点放在:技术发明、技术革新、技术改造这些?查查字典就知道,科研的含义是很宽泛的,有哪个研究型大学科研时敢说,他们的可以没有技术发明,没有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难道光是个“科学研究”的名头?用王老师的原话:“我以为,科学研究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中某种事物的规律、本质、原理和基本属性进行探索、论证的过程及其结论。科学研究的结果往往用来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笔者想说,高职领域急需此类“科研”来指导教学过程。而熊老师重点提了高职领域教研比科研重要,诸不知圈里一直把教研当科研在搞的,“潜规则”了很多年了。两位老师概念分析得不错,实际了解得不多。 第四,熊丙奇、王旭明老师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科研在高职领域,对老师来说是“强制性”做的,这是制度性问题。试问哪位高职老师评职称时少得了科研啊?试问哪位高职的副教授、教授一年到头科研没有分呢,考核还想通过么?哪个示范建设一到评估没有科研?不是做不做的问题,是必须做的问题,因为制度。至于时间的安排,那是老师自己的事情。一般学校有基本要求,会比较科学的占用教师时间,不至于影响教学。此类制度性问题不是由学校定的,这是上级教育管理部门定的,教育部或教育厅。熊丙奇、王旭明老师又没做调查,那在那边呼吁高职院校该放下科研、少提搞科研,现实么? 高职搞科研这个问题上熊丙奇、王旭明等老师应该关注的是什么?高职守望者认为,凭借你们国内外教育领域多年的观察和实践,应该给出的是如何让高职的科研有成效,有现实价值?如何让高职院校避免类似本科院校的“学术腐败”等问题。 熊丙奇、王旭明等老师是值得高职守望者尊敬的前辈,但当今社会中,发现面上的问题比较容易,了解“潜规则”才算懂行,解决问题才是难题,如何表现出你们的专家水平,笔者认为必须通过调研,给出具体的做法或建议,这才是你们真正的王牌。亦或摘掉“万金油”的帽子,不要涉足未知领域,免遭炮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b756ec0100i05q.html 读完以上文字,我仿佛听到了隆隆炮声。酷爱炮击别人的人竟然也遭到了炮轰。公平否?天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以上内容约 7000 字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dqddsj@163.com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个人分类: 教育研究|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7 0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