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可持续利用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日志

分享 生物资源与人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利用
涛声依旧haha 2012-10-20 19:18
摘要: 经济全球化促进全世界经济、科技文明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也给有限的生物资源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为了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保护并合理利用珍贵的生物资源,论文从自然资源学科发展历程,现代生物资源面临挑战,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论述,提出了合理利用、发展保护生物资源的建议:( 1 )大力保护并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建立保护区。( 2 )积极开展生物资源调查与科学普及工作。( 3 )依靠科技创新技术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资源科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 , 到本世纪 60 年代许多国家 , 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 60 年代末至 70 年代初 , 著名的罗马俱乐部 10 组织个国家的 30 位专家 , 集中探讨了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 , 向人们提出了生态环境方面的警告 。联合国大会通过了 1994-2003 年为国际生物多样性 10 年( International Biodiversity Decade )决议,并在 1992 年 6 月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UNCED )上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当时有 153 个国家的首脑在该公约上签了字。该公约的签订,必将有利于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进程。 1 资源科学的发展进程 当今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走向综合与交叉。为解决当代复杂而严峻的人口剧增、粮食紧张、资源短缺、环境退化和能源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许多学科彼此交叉、相互渗透,形成了一批交叉发展的新学科领域。资源科学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代表,它是在已基本形成体系的生物学、地学、经济学及其它应用科学的基础上继承与发展起来的,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交叉发展的产物,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 。 1.1 资源科学的发源与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自然资源的认识史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史。纵观资源科学研究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期 。 1.1.1 资源科学的知识积累时期 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与零星记载的资源科学研究萌芽期,时间从古代到 19 世纪中期。 1.1.2 资源科学的孕育时期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中期,这是个有关资源学科分别从本学科进行的资源研究,向资源与资源利用这个“网结”汇合的资源科学孕育时期。 1.1.3 资源科学的逐步建立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全球生产力持续提高,资源科学体系日臻完善,资源科学研究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2 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关于资源科学的定义,与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相联系,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狭义理解的资源,即自然资源;一种认为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甚至知识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对资源科学做出相应的界定。 2000 年出版的《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基本采用了第二种观点 ,并进一步明确: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源,它既包括自然资源,又包括社会资源;既包括全球资源,又包括特定国家或地区的资源;既包括现实资源,又包括潜在资源;既包括单项资源,又包括复合资源和一定地域的资源系统、资源生态系统和资源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着重点则在于研究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物质基础的自然资源和与之开发利用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本、科技与教育等社会资源。这种表述既兼顾了资源的广义概念,又强调了自然资源,是与国际上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采用自然资源科学 (Natural Resource Science )概念相一致的。 2 现代生物资源及面临挑战 2.1 生物资源概念与属性 生物资源是生物圈中的植物、动物与微生物组成的各种资源的总称。物资源是自然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指生物圈中对人类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有机体以及由它们所组成的生物群落。生物资源包括基因、物种以及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对人类具有一定的现实和潜在价值,它们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物质体现。自然界中存在的生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结构千差万别,分布极其广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 生物资源有生物资源的再生性,生物资源的可解体性, 生物资源用途的多样性 , 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生物资源的未知性,生物资源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等 基本特性。 2.2 生物生产力与资源意义 生物生产力是生物资源全部可更新的关键,它也涉及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动植物的新陈代谢对维持大气圈中气态物质的平衡有显著作用,全球水分循环也在某几个环节上有生物生产有关。生物资源有第一、第二性生产力,它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3 生物多样性内涵 生物多样性包括不同的水平,每个水平的多样性都有各自的特点,很难用统一的方法和标准予与以测度。现在研究较多的主要有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2.4 资源供需四大挑战 (1) 中国人口持续增长的挑战。在中国人口数量达到零增长之前 , 我国还将面临 40 ~ 50 年的人口持续增长。中国的自然资源不仅面临新增人口基本需求的压力 , 而且面临基础人口改善生活的双重压力 ; (2)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 中国面临经济增长对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市场化对资源供需体系应变能力的挑战 ;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 , 贸易区域化不断加强 , 世界经济和资源市场竞争加剧。随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加快 , 我国将直接面对世界资源市场需求与竞争的双重挑战 ; (4) 面临全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与进一步开发资源的挑战。特别是近几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 更激发起全民的资源环境意识 , 要求在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 其中环境质量放在了首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更趋尖锐 。 2.5 资源供需体系五大问题 ( 1) 重要资源供需出现缺口 , 并不断扩大。特别是可更新资源由于开发强度大 , 已接近其负荷的临界。除可更新资源数量不足外 , 还有资源质量、结构、门类和地区布局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 影响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 (2) 资源供求与波动运行的经济不相适应。当经济高速运行时 , 一些资源供不应求 , 阻碍经济的高速发展。当经济运行速度放缓时 , 一些资源又供过于求 , 造成资源的浪费。资源供需体系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 对市场信息反映不灵敏 , 严重滞后 ; (3) 不能充分有效利用世界资源。在资源国际贸易方面 , 我国仍然以资源及资源性产品出口为主 , 换取外汇用以支持国内其它产业的发展。我国所进口的资源及资源性产品基本上属于当前急需及短缺的资源 , 属被动进口型。我国所利用的世界资源价值低于出口资源的价值 , 占国内资源价值的比例更低 , 我国仍然是资源出口大国。另外 , 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源不可能满足其自身经济发展的全部需求。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 使得自然资源供求全球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 (4) 高消耗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在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破坏与浪费 , 有的已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 (5) 我国尚有相当数量的后备资源 , 包括地上、地下资源 , 尤其是深层地下资源尚未充分开发利用。怎样发挥我国资源总量大、类型多的优势 , 弥补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 , 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3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1 可持续发展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公平性原则、可持续性原则、和谐性原则、需 求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等。 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 指导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在配置自然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 要看到 , 它既能推动可再生自然资源如生物资源 , 源源不断地被人们长远持续利用又能推动不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 , 在有限存量之内 , 最大限度地被人们长期持续利用 , 两者都属于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范畴 , 都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3.2 生物资源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遗传多样性极具贫乏,生态系统严重退化,这些都加剧了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粮食和能源危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与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是息息相关的。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当今世界上极其重要而又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离不开可持续利用,而可持续利用又必须以保护为基础。 4 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4.1 大力保护并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建立保护区 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和森林公园等某些特有物种实现保护。森林资源的适度砍伐、鱼类资源的间歇捕捞,节约并重复利用生物资源,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有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开辟科研、教育基地及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等意义 4.2 积极开展生物资源调查与科学普及工作 积极开展生物资源就地调查工作,实现生物资源动态分析,建立模型。同时宣传自然资源目前的现状危机,让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落到实处。建立动植物标本实验室与博物馆等,加强人们的可持续意识。 我国通过制定相关生物资源的法律与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在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做出卓越贡献。但应看到其中的不足,加快生物资源的法律体系建设,实现全民参与,全方位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3 依靠科技创新技术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科技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不懈动力,是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加大资金与人员的投入,完善科学体系,真正实现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我国生物资源有限,且生物资源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形势严峻。我们必须通过采取各种渠道促进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王松霈 . 论我国的自然资源利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自然资源学报 ,1995.10,10(4):308 封志明 . 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与建设途径 . 自然资源学报, 2003.11 , 18 ( 6 ): 742 封志明 . 资源科学导论 .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4-7 孙鸿烈 . 中国资源科学百科全书 . 北京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1-13 刘燕鹏 , 李立贤 . 中国双向式自然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 自然资源学报 ,2000.7,15(3):208-209
个人分类: 自然资源|6 次阅读|1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