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毛泽东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日志

分享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二十三周年——旧帖整理再发: 重温建国初期有关分配的方针政策 ...
盼铁成钢 2016-12-27 16:34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二十三周年——旧帖整理再发: 重温建国初期有关分配的方针政策,着眼共同富裕,下决心变革创新初次分配方式、制度,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 ( 盼铁成钢 12月26日 22:04) 160419字 (0/0) 强国社区 深入讨论 转:重温建国初期的方针政策,着眼共同富裕, 下决心变革创新基本分配制度,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二十二周年 . 盼铁成钢 关注 阅读设置 分享 阅读( 1337 )回复( 19 )2015-12-25 23:20:49 赞(36) 快速回复 重温建国初期的方针政策,着眼共同富裕, 下决心变革创新分配制度,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二十二周年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摘自 2015年11月24日17:15 新华社 《 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 ,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 就是要对大家讲 这个道 理理 。” ——邓小平. “ 这个道理 ”,在关于 社会主义本质 的理 论 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著名论断。 “ 这个道理 ”, 一个既简明而又非常通俗的道理。言简意赅地道明了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 这个道理 ” 简明通俗的告诉大家: 社会主义的本质 , 是 …… 共同富裕 。 “ 这个道理 ”是在告诉大家:走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生产上要努力不断做大蛋糕,在分配上要下决心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消除两极分化,避免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 就是走逐步朝 共同富裕 的建设、发展之路。 如果说 “ 这个道理 ”中的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是在告诉大家: 走社会主义道路,搞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要不断 解放 和 发展生产力 —— 努力 不断 做大蛋糕 ; 发展是硬道理! 那么“ 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 ”就是在告诫大家: 走社会主义道路,搞社会主义建设,就 必须逐步 消灭剥削 , 消除两极分化 —— 下决心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 。 分配问题大得很! 如果说“特色理论”初步明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那么 “ 这个道理 ”则是迄今为止从本质上作出的最经典的回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 , 是 …… 共同富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要努力不断做大蛋糕——“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又必须下决心分好蛋糕——逐步“ 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 ". 就是要通过不断做大蛋糕和下决心分好蛋糕逐步走向从而“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 “ 这个道理 ” 中,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走社会主义道路的 两大基本任务是“ 车之两轮, 鸟之两翼”——不可割裂、不可偏废的关系。 如果说,以往分配上的绝对平均主义泛滥是因为尚未弄清楚 “ 这个道理 ” , 那么之后的把社会主义的本质仅仅说成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做大蛋糕, 回避甚至讳言 在分配方面要逐步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 分好蛋糕 ,则显然是断章取义 —— 对 “ 这个道理 ” 的误导、曲解。 关于“ 这个道理 ”,过来做的怎么样? 发展是硬道理! 在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 不断努力做大蛋糕 方面, 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蛋糕”越做越大了,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然同时也面临怎样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压力。 分配问题大得很! 在 逐步 消灭剥削 , 消除两极分化 —— 下决心分好蛋糕 方面,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不断做大的蛋糕并没有分好。这些年来,不断做大的“蛋糕”分的并不怎么好——贫富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两极分化的危险还远谈不上消除,劳动者对分配不公现象公开提出质疑: 农民工朱孔孟说:“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几万块,而且两年来也没涨过工资。 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 ” ——《人民日报 》(200912月3日18 版). 由于没有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 关于分好“蛋糕”的分配制度改革也一再成为多年来人们高度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无疑是坚持“ 这个道理 ”的深化改革——继续努力不断做大蛋糕和下决心分好不断做大蛋糕的改革。 在深化改革中怎样 坚持“ 这个道理 ”,推进改革的深化?习近平同志在关于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讲话中指明了方向: 一方面, 发展是硬道理! 必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长期 坚持贯彻实行两个“ 毫不动摇 ”,让不同所有制经济一起参与蛋糕制作,共同发展, 不断做大蛋糕 ! —— “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毫不动摇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 鼓 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摘自2015年11月24日17:15新华社 《 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一方面, 分配问题大得很! 必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 长期坚持贯彻实行 “ 两个提高 ”,即随着经济的发展,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富民 ——以基本分配制度调整、规范“国”“民”所得, “留利于 民”); 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富劳 ——靠基本分配制度调整、规范“劳”“资”所得,“ 还利于劳”)—— 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缩小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 。—— “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 , 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 摘自2015年11月24日17:15新华社 《 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深化改革中,究竟该怎样去践行消灭剥削以消除两极分化——分好不断做大蛋糕? 简要地重温重温建国初期在分蛋糕方面的方针政策,或许能给我们以非常有益的启示。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以毛泽东同志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经济迅速得以恢复并初显繁荣局面已经证实了这些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建国初期关于分蛋糕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启示: 一,确立了“劳资两利”的总方针。 如果说《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大纲”,那么,其中第二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中的“劳资两利”,就是“建国大纲”所确立的新中国分“蛋糕”的总方针。 “劳资两利”,就是要使劳资双方都能受益。既简洁又通俗易懂,若换成日常口语,就是要使劳动有奔头、资本有赚头,时髦的词也许该叫劳资“双赢”。 建设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这个历史过程的序幕已经拉开。正如毛主席所说,夺取全国胜利,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在这个时期内……一切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当容许其存在和发展。这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经济上必要的。 如今,我们已经深知,中国至今仍处于毛主席所说的“相当长的时期”并进一步认识到,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是在整个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如果把GDP比作总蛋糕,那么,非公经济占比超半的事实不仅表明其在做大蛋糕方面功不可没,而且印证了毛泽东同志当年的论断。 广西农民工朱孔孟说:“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几万块,而且两年来也没涨过工资。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 ——《人民日报 》(2009年12月3日18 版). 朱孔孟兄弟的困惑也是广大劳动者的困惑,朱孔孟兄弟“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的质疑,也正是广大劳动者对蛋糕分配不公的质疑——对分蛋糕中亲资本、远劳动,资利劳不利的初次分配制度的质疑。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是奴役、剥削的工具。剥削是导致既往的阶级社会两极分化的根源。如果说,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做大蛋糕方面功不可没,那么,在分蛋糕方面,它对加剧少数老板们与广大朱孔孟们之间的两极分化方面的贡献率也相当可观。 启示: “劳资两利”,不仅适应于建国初期,而且是当今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蛋糕必须坚持的方针。造成贫富分化加剧和前总理温家宝所说的“重大隐患”的根源,不在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了做蛋糕和其在总蛋糕中所占的比例大小,而在于蛋糕在初次分配中不是“劳资两利”,而是亲自本、远劳动,资利劳不利。扭转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的根本,不是人为地调整做蛋糕环节中的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各自所占的比例,而在于改革分蛋糕环节中的亲资本、远劳动,资利劳不利的分配制度。 二,明确了分蛋糕的基本原则——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劳动报酬,逐渐减低直至最终完全取消生产资料所得基本原则。 “逐步而稳妥地提高劳动报酬是正确的,必要的”。“提高劳动报酬,逐渐减低以至最后完全取消对生产资料的报酬”,“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和生产的增长水平”。——摘自1953.10.4.中央关于农村合作社收益分配问题的“指示”. “一般的原则是:必须随着生产的增长、劳动效率的发挥和群众的觉悟,逐步而稳妥地提高劳动报酬的比例”。——摘自1953.12.16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总的方针是“劳资两利”,基本原则是“随着生产的增长”(前提条件)的一个逐步提高和一个逐渐减低。随着蛋糕不断做大(生产增长),逐步而稳妥地提高劳动报酬,就是要多给劳动以甜头,使劳动越来越有奔头,逐渐减低生产资料所得,就是既要保障资本能有利可图,又必须逐渐减轻、降低剥削。 启示 : 如前所述:如果说,剥削是导致既往阶级社会必然两极分化的根源,那么,就只有消灭剥削,才能消除两极分化。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今中国并没有超越当年毛主席所说的“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并已经深知,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是在整个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空间。相应地,消灭剥削,是不是也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如何践行践行“这个道理”中所说的“消灭剥削”以“消除两极分化”?重温建国初期分蛋糕的基本原则——随着蛋糕不断做大(生产增长),逐步而稳妥地提高劳动报酬,多给劳动以甜头,使劳动越来越有奔头,逐渐减低生产资料(资本)所得,既保障资本能有利可图,又必须逐渐减轻、降低剥削。对指导业已启动的分配制度改革,使17大就已经提出、18大再次重申的“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重大决策能顺利落地具有重要意义。 三,初创了工资制度。 对劳动力商品实行劳资双方平等协商与政府规定最低保护价相结合的基本制度。《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 在私营企业中, 依据“劳资两利”的原则, “由工会代表工人职员与资方订立集体合同”,和由人民政府“按照各地各业情况规定最低工资”。 工资,是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成本。在工资制度出现之前,“利润侵蚀工资”是剥削的重要手段。经过劳工们一代一代的抗争,到19世纪末才有了最低工资制度。《中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的依据“劳资两利”的原则, “由工会代表工人职员与资方订立集体合同”,和由人民政府“按照各地各业情况规定最低工资”的具体规定,是新中国第一个具有宪法权威的工资制度。 启示: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尽管国家在完善工资制度方面做了不小的努力,但“血汗工厂”、“地板工资”、同工不同酬以及拖、欠、赖等“利润侵蚀工资”的现象却并不鲜见,既反映了工资制度的不完善,又说明过来的工资制度不够权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市场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创建、完善有别于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权威的工资制度。 具有宪法权威的《共同纲领》关于工资制度的原则和规定能否给业已启动的分配制度改革以这样的启示? 在分配制度改革方面,作为分蛋糕基础性制度之一的工资制度,其中的“劳资两利”之原则与两大规定必须继续坚持,更重要的是必须使工资制度更具权威性。 四,强调收益分配问题的极其重要性,注重让劳动分享收益(红利),对旧的收益分配方式实行变革、创新。 关于劳动分享收益。1950.12发布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第25条明确规定:企业应有不低于15%的盈余用作职工福利、奖金(当年,劳动者把劳动所分享到的这部分收益形象地称为“劳动分红”——引者注)。 关于收益分配问题的重要性,中央就收益分配问题有过专门的指示。指示强调:“收益分配问题乃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政策”。——摘自1953.10.4.中央关于农村合作社收益分配问题的“指示”. 关于收益分配中劳动与资本(在农业生产中主要为土地)各自所占比重。中央在1953.10.4.关于农村合作社收益分配问题的“指示”提出:“提高劳动报酬,逐渐减低以至最后完全取消对生产资料的报酬”,“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生产技术条件的改善和生产的增长水平”。在随后作出的《决议》中明确了不搞一刀切:“关于按劳动和按土地的分配比例,应容许各社根据社员民主讨论……分别地妥当处理……但一般的原则是:必须随着生产的增长、劳动效率的发挥和群众的觉悟,逐步而稳妥地提高劳动报酬的比例”。——摘自1953.12.16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既往的阶级社会中,收益分配,历来与劳动无缘。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剩余劳动、利润)历来为资本要素独占,收益分配就是资本要素所有者瓜分剩余价值——按资分配。 国家以制度规定劳动享受分红,让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剩余劳动)分配,是破天荒之举,依据“劳资两利”的总方针,对用于劳动分红、劳动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比例有明确的制度规范,提出必须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提高劳动报酬的比例,逐渐减低直至最终完全取消生产资料(资本要素)所得基本原则,是立志真走社会主义道路、决心分好蛋糕,真走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之路的壮举。 启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暴露了资本占有者们如何凭借资本奴役劳动,榨取剩余价值而发财致富的秘密,也揭示了导致既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两极分化的直接根源。 建国初期分蛋糕的方针政策中,强调收益分配问题的极其重要性,注重让劳动分享收益(红利),针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暴露出来的“秘密”和揭示出的两极分化的根源,旧的收益分配方式实行变革、创新的壮举是否给业已启动的分配制度改革以这样的启示? 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分好蛋糕的改革,不仅仅是简单的“涨工资”的改革,更重要的是必须有收益(剩余劳动)分配的改革。真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共同富裕之路,既要理直气壮地讲“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又必须有决心和勇气去做——针对收益归资本要素独占这个导致两极分化的根源,通过制度的变革、创新,逐步提高劳动报酬,逐渐减低资本所得——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创新基本分配制度,为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提供制度保障。 “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几万块,而且两年来也没涨过工资。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 ——《人民日报 》(2009年12月3日18 版). 不!决不是劳动差别就这么大,而是初次分配的“游戏规则”是利资不利劳——只能富资穷劳的初次分配制度导致了差别这么大! ——“通俗讲,资本拿走的蛋糕多了,留给劳动的就少了。”—— 摘自2013年11月22日08:44 人民网评:《再切收入蛋糕,为劳动赢得尊严》. 劳动、勤劳致富历来为党和国家所宣传、倡导、鼓励,“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战略决策也已经出台多年, 广大普通劳动者历来就有靠劳动、凭勤劳能致富的致富梦,老板与朱孔孟所分得的“蛋糕”之所以“差别这么大”——这些年来,不断做大的蛋糕粉得并不好,就是因为初次分配中“ 资本拿走的蛋糕多了,留给劳动的就少了”, “拎得清”收入分配的主次矛盾,为劳动者赢得更多尊严,需要改革扭转收入分配体制的“游戏规则” ——摘自2013年11月22日08:44 人民网评:《再切收入蛋糕,为劳动赢得尊严》.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 对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要抓紧解决,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 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 ——新华网北京2013年12月31日电 习近平:《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实现劳动、勤劳致富,落实“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战略决策、圆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勤劳致富之梦—— 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必须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必须 突出解决好初次分配中“ 资本拿走的蛋糕多了,留给劳动的就少了 ”的问题,必须抓紧解决好由于制度安排造成的对劳动不公这个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 “拎得清”收入分配的主次矛盾,为劳动者赢得更多尊严,需要改革扭转收入分配体制的“游戏规则” ——摘自2013年11月22日08:44 人民网评:《再切收入蛋糕,为劳动赢得尊严》. “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 , 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 —— 摘自2015年11月24日17:15新华社 《 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强国社区 深入讨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创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方式、制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原创) 盼铁成钢 关注 阅读设置 分享 阅读( 1384 )回复( 28 )2016-12-09 15:25:26 赞(1) 快速回复 强国社区 深入讨论 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将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某些具体预测强加于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当今中国头上。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的科学预测。而当今中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对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了正确判断。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要把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建设、发展成能够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很长的成长之路要走。这是一个逐步前行的历史过程,借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是一个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才能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 误把现实中的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当成马克思所预测的未来的能够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误把马克思预测中的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简单地套用于现实中的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都无益且有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伟大事业!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创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方式、制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将其对未来社会主义的某些具体预测强加于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当今中国头上。 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很长的历史发展阶段,有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从走社会主义道路基本制度的确立建设、发展到私有制的彻底消灭,是一个渐次发展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才不过几十年,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久、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顶多是马克思预测中的社会主义——被称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从分配上消灭资本对劳动的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分配上剥削的彻底消灭与实现私有制的彻底消灭都是一个逐步前行的历史过程,借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是一个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才能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误把现实中的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当成马克思所预测的未来的能够实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误把马克思预测中的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简单地套用于现实中的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都无益且有害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伟大事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对我们所处的历史阶段作出了正确判断。正确认识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把它与马克思所预测的具备了实行按劳分配条件阶段的社会主义历史阶段混为一谈,对确立与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相适应的基本分配方式, 对依据新的分配方式设计、创新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分配制度,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强国社区 深入讨论 搞好解读、宣传,让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闪耀着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之光的亮点亮起来!(原创首发) 盼铁成钢 关注 阅读设置 分享 阅读( 306 )回复( 0 )2014-07-19 12:09:30 赞 快速回复 马克思主义对阶级社会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未来(生产资料完全公有制、没有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等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社会做出了将实行按劳分配并进而发展到实行按需分配的科学预测。 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分配方式、制度的科学预测,既是社会主义分配发展的方向、原则,也是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必须坚持的方向、原则。 中国在六十年前就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把按劳分配分配的方式、制度作为未来分配必须坚持的方向、原则写入宪法,无疑是必须的。 社会主义社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新生政权的诞生,进步、发展到能够实行按劳分配,必然有一个建设、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旧的分配方式、制度向按劳分配的方式、制度过渡的过程,是一个既不能长期因袭旧的分配方式、制度,又还不能实行按劳分配的方式、制度的历史阶段。用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的名言来说,这个历史阶段,就是一个不断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不断做大蛋糕,和逐步“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必须下决心分好蛋糕的历史过程。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中,无论幻想把按劳分配强加于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还是因袭只能富资穷劳、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分配方式、制度,都不仅在理论上有悖于马克思主义,而且必然给对实践中社会主义造成重大挫折。 就分配而言,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进步、发展到能够实行按劳分配的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一个因为还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而既不能盲目搞按劳分配,又因为必须防止和避免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因而不能因袭旧的、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分配方式、制度的特定历史阶段。是一个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分配制度向实行按劳分配过渡的历史阶段;是一个必须创建有别于坚持两极分化之路的、能逐步“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语录) ”的、新的分配制度的历史阶段。 在这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中,无论幻想把按劳分配强加于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还是因袭只能富资穷劳、必然导致两极分化的分配方式、制度,都不仅在理论上有悖于马克思主义,而且极易导致坚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的“政治形式”成为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所说的“一个骗局”。 有的人总以为只要一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就具备了实行“按劳分配”的条件,有的人总想在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时就实行“按劳分配”或“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心情固然可以理解,也貌似很坚持马克思主义,但实则有悖于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精神。 “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精神实质,运用它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 习近平 . 按劳分配,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制度的科学预测,既是社会主义分配发展的方向、原则,也是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必须坚持的方向、原则。 中国在六十年前就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把按劳分配分配的方式、制度作为未来分配必须坚持的方向、原则写入宪法,无疑是必须的。但幻想把按劳分配(或者叫按劳分配为主体)强加于刚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不久、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都是不切实际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没再提“坚持按劳分配”或者“按劳分配为主体”。个人以为:如果全会是从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道路的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认识到了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还根本不具备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而不再提“坚持实行按劳分配” 或者“ 按劳分配为主体”,那么,就没有理由不把这个闪着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之光的“亮点”来解读,没有理由不让这个亮点亮起来。 党的理论宣传思想工作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们,不能也决不应该无视这个亮点!更不能、决不该“集体失声”! -------------------------------------------------------------------------------------------------------------------------------- 强国社区 深入讨论 值得高度重视的善意提醒——“一次分配最大问题:出现了两极分化”, 基尼系数虽已经成功实现“七连降”,但它并未能使初次分配对劳动不公的状况有所改观 . 盼铁成钢 关注 阅读设置 分享 阅读( 33 )回复( 0 )2016-10-05 17:11:33 赞 快速回复 值得高度重视的善意提醒——“一次分配最大问题:出现了两极分化”, 基尼系数虽已经成功实现“七连降”,但它并未能使初次分配对劳动不公的状况有所改观. 【 一次分配最大问题:出现了两极分化   宋晓梧:收入分配有一次分配,有二次分配,刚才我们讲的社会保障是二次分配,税收、转移支付也是二次分配。一次分配是指直接的劳动所得,财产所得,主要是劳动所得和资本的关系,以及国家企业的关系,中国一次分配最大的问题就是过去计划经济下,本来是平均主义大锅饭,铁饭碗。 现在经过30年就变成了收入差距过大,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实际中国也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些人不愿意说这是两极分化, 但是跟全世界的指标比起来,中国已经很高了。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不满意的一个重大问题。社科院刚发布一个调查结果就是收入分配是第一位,全民不满意】 ——摘自中国改革 改革人物 宋晓梧 访谈《宋晓梧: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关键看政治决心》作者:宋晓梧 时间:2014-03-11 众所周知: 初次分配是基础。要想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搞好收入分配,【 完成这一任务, 仅靠“二次分配”是不够的,主要得靠“一次分配”! 】 —— 摘自《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6日 03 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李克强. 初次分配出现的两极分化现象: 七年前,普通劳动者对初次分配现状的诉说、困惑、质疑: 农民工朱孔孟说: “老板一年能赚 几百万 ,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 几万块 ,而且两年来也没涨过工资。 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 ?” ——《人民日报 》(2009年12月3日18 版). 老板一年能赚 几百万 ,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 几万块 , 难道 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 ? 不!决不是劳动差别就这么大,差别之所以就这么大,是初次分配中只能富资穷劳的、对劳动不公的“游戏规则”造成的贫富两极分化!【 “通俗讲, 资本拿走的蛋糕多了,留给劳动的就少了 。”】 ——摘自2013年11月22日08:44 人民网评:《再切收入蛋糕,为劳动赢得尊严》. 原来如此! 初次分配是基础。“基础”的贫富分化的鸿沟这么深,再厉害的再分配也缓解不了啊, 难怪李克强说完成分配改革的任务 , 主要得靠“一次分配”。这话说得太内行了! 看来,走社会主义道路、共同富裕之路的分配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二次分配”的层面,还必须分清主次矛盾,以“一次分配”为突破口,给“基础”动“手术”,敢啃初次分配中“资本拿走的蛋糕多了,留给劳动的就少了”这快硬骨头,着力扭转“游戏规则”对劳动的不公。怪不得党报说:【 “拎得清”收入分配的主次矛盾,为劳 动者赢得更多 尊严,需要改革扭转收入分配体制的“游戏规则” 】 ——摘自2013年11月22日08:44 人民网评:《再切收入蛋糕,为劳动赢得尊严》. 【 2008年以来,中国收入基尼系数成功实现“七连降”。 有观点认为,收入基尼系数的持续下降意味着中国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并进一步得出中国贫富差距也在逐步缩小的结论。 】 ——摘自人民网强国社区强国论坛 2016-09-27 08:18:28《 中国贫富差距新特点:“穷人太穷”转为“富人太富” 》. 贫富差距是否已经严重到了两极分化的地步,在学术上可以继续讨论。 到2015年, 基尼系数已经成功实现“七连降”,这固然不假,也来之不易。但 七年后,中国数以亿计的广大 朱孔孟们的年收入是多少呢?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 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 3072 元 。也就是说,当年的“ 几万块 ”在不断“被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年收入 依然还 不到 四万元 。这说明: “七连降” 固然不假,也来之不易,但 朱孔孟兄弟所说的 初次分配中 “老板一年能赚 几百万 ,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 几万块(年人均还不到四万) ——对劳动不公状况 并没有因 “七连降”而有所改观。因而,仅仅凭 “七连降”就称“ 意味着中国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并进一步得出中国贫富差距也在逐步缩小的结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观点。 强国社区 煮酒论史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理。” (原创首发) 盼铁成钢 关注 阅读设置 分享 阅读( 361 )回复( 1 )2015-12-02 16:01:00 赞(4) 快速回复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摘自 2015年11月24日17:15 新华社 《 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 ,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 就是要对大家讲 这个道 理理 。” ——邓小平. “ 这个道理 ”,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的理 论中,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著名论断。 “ 这个道理 ”, 一个既简明而又非常通俗的道理。言简意赅地道明了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 这个道理 ” 简明通俗的告诉大家: 社会主义的本质 , 是 …… 共同富裕 。 “ 这个道理 ”是在告诉大家:走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在分配上不能出现两极分化, 就是走逐步朝 共同富裕 的建设、发展之路,。 如果说 “ 这个道理 ”中的“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是在告诉大家: 走社会主义道路,搞社会主义建设,就是要不断 解放 和 发展生产力 —— 努力 不断 做大蛋糕 ; 发展是硬道理! 那么“ 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 ”就是在告诫大家: 走社会主义道路,搞社会主义建设,就 必须逐步 消灭剥削 , 消除两极分化 —— 下决心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 。 分配问题大得很! 如果说“特色理论”初步明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那么 “ 这个道理 ”则是迄今为止从本质上作出的最经典的回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 , 是 …… 共同富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要不断“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又必须逐步“ 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 ".——通过不断做大蛋糕和下决心分好蛋糕逐步走向从而“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 关于“ 这个道理 ”,我们做的怎么样? 发展是硬道理! 在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 不断努力做大蛋糕 方面, 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蛋糕”越做越大了,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面临怎样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压力。 分配问题大得很! 在 逐步 消灭剥削 , 消除两极分化 —— 下决心分好蛋糕 方面, 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些年来,不断做大的“蛋糕”分的并不怎么好——贫富差距仍呈不断扩大的趋势,两极分化的危险还远谈不上消除,劳动者对分配不公现象公开提出质疑: 农民工朱孔孟说:“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几万块,而且两年来也没涨过工资。 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 ” ——《人民日报 》(200912月3日18 版). 关于分好“蛋糕”的分配制度改革也已经成为多年来人们高度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全面深化改革”,无疑是坚持“ 这个道理 ”的深化改革——继续努力不断做大蛋糕和下决心分好不断做大蛋糕的改革。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和有利条件。 “蛋糕”不断做大了,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 对由于制度安排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问题要抓紧解决,使我们的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 平正义原则,更加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 ——新华网北京2013年12月31日电 习近平:《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 在深化改革中怎样 坚持“ 这个道理 ”,推进改革的深化?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同志在关于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讲话,或许能给人以重要启示。 一方面, 发展是硬道理! 要坚持两个“ 毫不动摇 ”,靠基本经济制度为不同所有制经济一起参与蛋糕的制作和共同发展——努力不断做大“蛋糕”提供制度保障: “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毫不动摇 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毫不动摇鼓 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 摘自2015年11月24日17:15新华社 《 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一方面, 分配问题大得很! 要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创新,靠基本分配制度为缩小贫富差距和消除两极分化——为 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 提供制度保障: “ 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 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收入差距。” —— 摘自2015年11月24日17:15新华社 《 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 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 ,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 就是要对大家讲 这个道 理理 。” ——邓小平. 如果说“特色理论”初步明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那么 “ 这个道理 ”则是迄今为止从本质上作出的最经典的回答——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 , 是 …… 共同富裕。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既要不断“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又必须逐步“ 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 ".——通过不断做大蛋糕和下决心分好蛋糕逐步走向从而“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 如果说GDP是国民经济的蛋糕,那么在 蛋糕不断做大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如何从分配上逐步 “ 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 "? 初次分配是基础。 【 完成这一任务, 仅靠“二次分配”是不够的,主要得靠“一次分配”! 】 —— 摘自《 人民日报 》( 2015年11月06日 03 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李克强. 关键是要解决好初次分配中对劳动不公的矛盾——即 “通俗讲, 资本拿走的蛋糕多了,留给劳动的就少了 。” ——摘自2013年11月22日08:44 人民网评:《再切收入蛋糕,为劳动赢得尊严》 的矛盾。 【 “拎得清”收入分配的主次矛盾,为劳 动者赢得更多 尊严,需要改革扭转收入分配体制的“游戏规则” 】 ——摘自2013年11月22日08:44 人民网评:《再切收入蛋糕,为劳动赢得尊严》. —— 通过分配方式、制度" 游戏规则 "的变革创新,让劳动从而让劳动者分享发展的成果,使广大劳动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让党和国家关于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这一重大决策得以落地生根。 -------------------------------------------------------------------------------------------------------------------------------- 强国社区 深入讨论 在蛋糕不断做大的情况下应该怎样分好不断做大的蛋糕 ——不从初次分配入手,不逐步“消灭剥削”,何以“消除两极分化"?又何来共同富裕?(原创首发) 盼铁成钢 关注 阅读设置 分享 阅读( 10 )回复( 0 )2016-12-19 18:18:43 赞 快速回复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消灭剥 削,消除两极分化 , 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 就是要对大家讲 这个道 理理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 特点就是 共同富裕 , 不搞两极分化 。” ——邓小平. 广西农民工朱孔孟说:“ 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 , 我们 辛辛苦苦打 一年 工却只能赚 几万块 ,而且两年来也没涨过工资。 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 ?” ——《人民日报 》(2009年12月3日18 版). 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 ? 不!决不是劳动差别就这么大,而是初次分配——只能富资穷劳的初次分配制度对劳动不公! ——【“通俗讲,资本拿走的蛋糕多了,留给劳动的就少了。”“相比之下,资本收入的占比却在不断增加,这才是贫与富的根源所在。”“拎得清”收入分配的主次矛盾,为劳动者赢得更多尊严,需要改革扭转收入分配体制的“游戏规则”】—— 摘自2013年11月22日08:44 人民网评:《再切收入蛋糕,为劳动赢得尊严》. 党和国家关于逐步 “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的决策已经提出多年, 七年后,中国数 以亿计的广大 朱孔孟们的年收入是多少呢? 初次分配中只能富“老板”穷大家的状况改变了多少?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 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为 3072 元 。也就是说,当年的“ 几万块 ”在不断“被增长”的情况下,人均年收入 依然还 不到 四万元 。这说明:尽管尽了很大的努力, 朱孔孟兄弟所说的 初次分配中 “老板一年能赚 几百万 ,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 几万块 ”(年人均还不到四万)的状况“涛声依旧”,党和国家多年来关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重大决策依旧未能落地生根。 这不由得人们不深思: 在蛋糕不断做大的情况下,不下决心分好蛋糕——没有分配方式、制度的变革、创新,不从导致贫富两极分化的“ 根源所在” 入手,不从 根本上改变初次分配中“ 资本拿走的蛋糕多了,留给劳动的就少了” 的分配不公的“ 游戏规则 ”,不在分蛋糕时逐步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何以为劳动赢得尊严? 不在分蛋糕中逐步“消灭剥削”,何以“消除两极分化"?又何来共同富裕? ----------------------------------------------------------------------------------------------------------------------------------------------------------------------------------- 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在离实行按劳分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做大的蛋糕该怎么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中面临和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历史性课题。 着眼共同富裕, 不断做大的蛋糕究竟该这么分? 既有建国初期实行的关于“劳资两利”以及 “随着生产的增长”,“ 逐步而稳妥地提高劳动报酬的比例”, 逐渐减低以至最后完全取消对生产资料的报酬”等方针政策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又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探索、创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分配方式、制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人们有理由相信:一定能够解决好初次分配中不是人和人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而是 “ 资本拿走的蛋糕多了,留给劳动的就少了” 的分配不公; 人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初次分配方式、制度的创新, 过来的差距不断扩大和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的趋势将逐步得以遏制, 党和国家关于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一定能够落地生根,广大劳动者靠劳动、凭勤劳能够致富将不再是个美丽的传说; 人们有理由相信:人们有理由相信:走有自身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共同富裕之路的中国,一定能避免重蹈两极分化的覆辙!
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再论毛泽东时代的“两极分化”——在新框架下的城乡差距计算
洪木林 2015-9-6 15:04
原文地址: http://cinacn.blogspot.co.nz/2014/05/blog-post_16.html 孟凡贵的《 论毛泽东时代的“两极分化”——“茅于轼猜想”的破解 》在研读了大量的文献之后,对茅于轼的猜想——“ 改革开放前的贫富差别比现在更大 ”——做了实证分析,结果以1978年为时点,证实了茅于轼的猜想。 但是,囿于中国的统计数据质量、种类繁多的制度和统计归口等原因,加之孟凡贵的实证文章本身的分析框架的漏洞,使得孟文中仍存有不少可商榷之处。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疏漏: 1、分析框架不全:孟文主要以分析城镇和农村居民的计划内、公有制经济为主,对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收入并不全面。 2、部分统计数据存在一定统计口径的争议。 3、部分必须依靠主观估计的数据存在一定的争议估计。 孟文引起的争议较多,《 补遗:孟凡贵:论毛泽东时代的“两极分化” 》一文对部分细节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指出孟文对部分概念(如“猪粮比”)的应用有误的基础上,认为孟文的基本结论是靠谱的,也证明茅于轼的猜想“改革开放前的贫富差别比现在更大”是成立的。 但《 补遗:孟凡贵:论毛泽东时代的“两极分化” 》更多还是聚焦在细节问题上,本文从框架开始,在孟文的基础上,以1978年为时点,更清晰地证明即使以宽松的统计口径,毛泽东时代(改革开放之前)的城镇与农村的收入差距是非常巨大的: 以可支配收入为基准,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的7倍(孟文的计算结果是9倍) 。 一、对研究方法和原则的说明 在孟凡贵《 论毛泽东时代的“两极分化”——“茅于轼猜想”的破解 》的基础上,本文将统一各项统计口径,对于模棱两可的数据,本文的统一处理原则是: 在所有与收入相关的数据上,城镇居民就低不就高,农村居民就高不就低 。 这并非故意偏向农民,而是试图在这样的压力框架下测算城乡差距,计算农民收入的上界和城镇居民收入的下界,从而得到城乡差距的大概比例,更准确地把握城乡差距。 必须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收入”是指可货币化的可支配收入,并非仅仅是表现为货币收入的居民收入部分(否则号称“从来不摸钱”的毛泽东就是零收入了),而是包括货币收入、津贴、票证、实物补贴和其他可供支配的收入。 二、农村居民的收入测算 农村居民的收入可以分为这几个部分:1、农业生产收入(主业),包括集体发放的分配收入;2、自留地和农业副业收入;3、社队企业收入;4、农产品集贸收入;5、其他非公经济和个体经济收入(如外出打工)。 1、农业生产收入(主业): 全国农业生产总值 1397 亿元(1978年统计年鉴),扣除 50% 的物料性成本,再扣除4.4%的“ 农业税实际负担 ”,并扣减 35 亿元/年的固定资产折旧(基于“农业集体组织内部积累1000多亿元”的概数,按30年折旧周期匡算),再扣除 179.66 亿元的集体提留(《温铁军: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兴衰史(一)》提供的数据),这是所有农业部门的收入。按照孟文的计算口径,国营农场归入非农部门,因此扣除 7 %的国营农场收入,得到对应农村居民的农业收入为: (1397亿元×50%×(1-4.4%)-35亿元-179.66亿元)×(1-7%)=421.38亿元。 这个数字包括了以实物或货币分配体现给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的可支配收入部分。 本文测算结果明显高于孟凡贵测算的334.49亿元,对刻意低估部分的原因说明: 1、物料性成本按照50%计算。在《“1978~1990年农业生产成本和效益变化”--国家物价局物价研究所》文中,指出粮食生产的物料性成本为53%,另孟文有计算棉花生产的物料性成本为55%,而猪肉生产的物料性成本则超过100%(参考《 补遗:孟凡贵:论毛泽东时代的“两极分化” 》),这三项大宗占据了农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以粮为纲”的时代,可以以53%作为物料性成本的标准。本文基于“农民收入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统一以50%计算。 2、孟凡贵对“农业税负担”有重复扣除的部分。当时的国有农场并非完全免于农业税/费,本文统一按照征税企业处理。 2、自留地和家庭副业: 参考《1957-1978年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计划经济因素》一文,1978年,农村社员家庭副业产值为233.3亿元。考虑到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的物料性成本率更低,因此统一以 20% 的物料性成本率折算,假定这些自留地和家庭副业不分摊折旧、不缴税、不交提留,得到这部分农民收入为: 233.3亿元×(1-20%)=186.64亿元。 3、社队企业收入: 按照《1957-1978年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计划经济因素》,社队企业总产值仅有382亿元,而按照 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乡镇企业发展综述 ,1978年,社队企业小有规模,当年全国社队企业产值 493 亿元,就业职工2827万人,支付职工工资 86.6 亿元。 86.6亿元。 孟凡贵文在这里做了一个强假设: 这86.6亿元的工资,并没有全额支付给农村户口的工人,因为社队企业的职工并非全部来自农村 。注意:当时的很多社队企业的工人并非农民,但本文本着“农民收入就高不就低”的原则,这里的社队企业总产值按照493亿元计算,而职工收入86.6亿元假定全都归入农村居民收入。 4、农村集市贸易收入: 这部分其实和“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的部分是重叠的,因为农民能拿到集市上进行贸易的商品,也是自家的自留地和副业的农业产出。据《1957-1978年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计划经济因素》:社员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的产品,“ 由社员自行支配。在完成国家订立的进口合同以后的产品,可以拿到集市上出售。 ”1978年,农民集市贸易额达到 125 亿元。 不过本着农民收入“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亦考虑集市贸易的可能未曾涵盖的其他收入来源,将集市贸易参考批发零售行业的情况,参考2012年统计年鉴的“员工工资/零售总额”比例,得到1978年的对应农民收入为: 125×(3271.3/410532.7)=0.996亿元。 5、其他非公和个体经济收入: 这部分收入主要是农民外出打工收入。当时,农民由于户籍限制,随意外出者很容易被视为盲流遣返原籍。但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仍然令很多农民外出打工。 据1978年3月,国务院批转的《商业部关于控制粮食销售的意见》指出:“根据国家计委统计局一九七七年七月三十日普查,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实际用工七千 八百八十万人,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实际用工一千九百五十一万人。两项合计,共九千八百三十一万人。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实际用工中,没有统计为职工人数的计划 外用工有一千六百零三万人,其中一千零二十八万人来自农村。” 本着“农民收入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本文排除知青返城的影响, 将所有“来自农村”的劳动力视为农民 。虽然农民打工以临时工和低工资的体力劳动为主,仍按照正式编制的学徒工的工资(18元/月)计算农民工收入: 18元/月×12月×1028万=22.2亿元。 以上五个部分即为农村居民的总收入,合计717.83亿元。远远高于孟凡贵文计算的结果386.47亿元。 那么,农民总人数是多少?在区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问题上,孟凡贵以“供应粮”作为划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标准,这个标准是成立的,但是存在着国营农场人口(既有享受供应粮的、也有不享受供应粮的)如何划分的问题。在统计数据匮乏的情况下,存在较大的争议。 本着“农村收入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本文采取户籍标准来划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根据1978年统计年鉴,农村居民共79014万人。因此,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是: 717.83亿元/79014万人=90.85元/人。 90.85元/人的结果几乎是孟凡贵文章结果46.54元/人的两倍。在“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下,这可以视为1978年农民人均收入的上界,同时也印证了 其他实证材料 的说法: 农业部长杨立功说:1977年,全国农业人口人均分配​65.5元。 国务院副总理王震说:他最近去过贵州,那里的生活水平还不如他们当年长征经过的时候。 陕西省委书记于明涛说:1977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仅26元。 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说:1977年,……,淮北那么好的地方,农民每人每年只分得30多元。 从这些一手资料可以看出:我们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计算出的90.85元/人的收入完全成立。 三、城镇居民收入的测算 和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相类似,城镇居民的收入也有这几个部分,但享受的福利要多得多:1、包括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各单位工资收入(主业);2、离退休职 工费用;3、辅助货币收入,如票证等;4、医疗费补助;5、福利分房;6、单位小金库等预算外收入;7、城镇个体经济收入;8、其他收入,如打工等。 顺便提一句,从这个结构可以看出, 孟凡贵文章仅仅计算了城镇居民的工资收入和津贴收入,严重低估了城镇居民的总收入 。 1、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各单位工资收入。根据《 197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1978年城镇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职工总数9499万人,职工工资总额为569亿元。但是,和孟凡贵文章不同的是,这里的收入要加回国营农场的收入中不计入职工工资的部分(也就是国营农场收入中扣除职工工资的集体分配部分)。经查, 1978年国营农场职工总数为514万人 ,按比例,国营农场职工工资总额为(514/9499)×569亿元。因此,这部分的城镇居民收入为: 569亿元+((1397亿元×50%×(1-4.4%)-35亿元-179.66亿元)×7%-(514/9499)×569亿元)=569.93亿元。 可以看出,国营农场的收入增量部分相当低,这从侧面证明了国营农场的低效率。 2、离退休职工费用: 全民所有制单位支付的“离退费”为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3.626%。以此计算全国职工“离退费”为(来自孟文): 569亿元×3.626%=20.63亿元。 3、辅助货币收入: 这里的辅助货币指的是城镇居民专享的各种票证,包括但不限于:粮票、布票、油票、肉票、糖票、烟票、工业券、手表券、纺织券、自行车条、立柜条、电视机条 等等。而且分为中央、地方两套标准,个别富裕的单位(譬如大农场)甚至自行发行额外的票证。北京的票证在1962年达到了100种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我 国从中央到基层发行过粮票的地方有2441个,品种约有30万。 票证,作为辅助货币和第二货币,是城镇居民专享的隐性收入,因其扩大了购买范围和增强了购买能力 。有没有粮票,有什么规格的粮票,是阶层差异的直接体现。农民可以通过私下交易换购到粮票,以作为短期外出的餐饮凭据。 考虑到票证收入体系庞杂(所以孟文因此放弃了计算),并本着“城镇居民收入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本文只核算粮票对应的隐性收入总量。 这里对隐性收入的计算先做一个说明:隐性收入指的是城镇居民相对于农民所具有的更广的消费范围(凭票证可以买到其他人买不到的商品)和更加低廉的实际购买 价格(凭票证可以享受更低的成交价格)。前者很难量化,后者则应该这么计算: ×消费数量。 但是,黑市价格的数据是很难统计的,波动范围太大(理论上说无票证就购买不到的黑市价格趋近于无穷)。那么我们做一个就低不就高的 替代计算 :看看城镇居民享受了多少市场价格和征购价格之间的福利: 1978年,全国供应粮人口14270万人,人均每月定量14.95公斤(松村史穗:《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粮食供应政策的演进过程》)。假定主粮与玉米的市 场价/征购价的倍数相同:主粮征购价0.2206,玉米征购价0.178,市场价0.44。那么仅仅粮票补贴这一项,城镇居民的隐性福利就达到: 14270/10000亿人×14.95公斤/月×12月×((0.44元/0.178元-1)×0.2206元)=83.13亿元。 注意:这个数字是严重低估的,因为这是隐性收入的替代计算,而不是真的隐性收入的计算。而且14.95公斤/月只是计划内供应量,而当时的计划外供应粮也是需要凭粮票或其他购粮凭证购买的。 4、医疗费补助: 根据《当年我国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劳保福利待遇简况》,1978年,全民所有制单位支付的医疗费为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6.608%(来自孟文): 569亿元×6.608%=37.60亿元。 5、福利分房: 这一块是孟文忽略掉的,但考虑到1978年的住房几乎都是由单位无偿分配,这一块显然是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1978年的住房显然不可能从住宅市价来进行估值,因此我们用 1978年的住宅投资 进行代替: 39.21亿元。 6、单位小金库等预算外收入: 小金库收入同样是孟文所忽略的。这部分收入指的是单位以会议费、行政费用等多个科目截留的、未体现为单位职工货币形式收入但实际上归由单位分配给职工享有的灰色收入。 1978年,预算外收入347亿。考虑到当时计划经济管控严格的预决算制度,预算外收入全部列入小金库计算。这里并没有找到小金库发放的占比,因此全部按照小金库收入处理。 347亿元 。 7、城镇个体经济收入: 根据《1957-1978年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非计划经济因素》,城镇个体经济的社会商品零售额为2.1亿元: 与农村集市贸易交易额类似,假定“员工工资/零售总额”与2012年统计年鉴数据相等,那么在2.1亿元商品零售总额中,归属于员工工资的部分是: 2.1×(3271.3/410532.7)=0.017亿元。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这个数字是严重低估了城镇个体经济规模的 。从上表可以看到,统计数据本身是非常奇怪的:在1968年之前,个体经济社会 商品零售额几乎是为国家财政提供收入的2倍,但是在1972年之后,这个比例却颠倒了过来。目前没有找到文革时期这个统计数据的统计方法存在变更的证据, 但是单从这个时间序列来看,可知商品零售额存在严重低估。但是,本着城镇居民收入“就低不就高”的原则,本文仍然采纳这个被低估的数字。 8、其他非公和个体经济收入: 这部分收入主要是城镇居民外出打工收入。与上文农民收入计算部分相似: 据1978年3月,国务院批转的《商业部关于控制粮食销售的意见》指出:“根据国家计委统计局一九七七年七月三十日普查,全国全民所有制单位实际用工七千 八百八十万人,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实际用工一千九百五十一万人。两项合计,共九千八百三十一万人。在全民所有制单位实际用工中,没有统计为职工人数的计划 外用工有一千六百零三万人,其中一千零二十八万人来自农村。” 没有统计为职工人数的计划外用工有一千六百零三万人,其中一千零二十八万人来自农村,那么其他的这部分就是来自城镇的。按照正式编制的学徒工的工资(18元/月)计算城镇居民打工收入: 18元/月×12月×(0.1603-0.1028)亿人=12.42亿元。 以上几个部分就是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的总体匡算,合计1109.93亿元。远远高于孟凡贵的估计(637.726亿元)。 与农村居民人数的统计口径相对应,1978年,以户籍标准确定的城镇居民人数为17245万人。所以,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 1109.93亿元/17245万人=643.63元/人。 需要明确的是,这里计算的城镇居民收入是本着“就低不就高”原则进行的匡算,因此,这里计算的643.63亿元实际上是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下界。那么,没有计入的城镇居民收入还有哪些呢?还有相当多的部分: 辅助货币的隐性收入补贴,主要指的是城镇居民专享的票证,如烟票、工业券、手表券、纺织券、自行车条、立柜条、电视机条等等; 被低估的城镇个体经济的实际收入; 以财政开支体现的、没有反映在居民货币收入中的公务员补贴等(如各级领导按照级别不同给予的特供专享开支); …… 因此,643.63元/人是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下界。 四、城乡收入差距 从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出,在“ 农村居民收入就高不就低、城镇居民收入就低不就高 ”的前提下,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倍数是: 643.64/90.85=7.08倍。 也就是说:当时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7倍以上! 孟凡贵以可支配收入口径,计算得出这个收入差距是在9.46倍。实际上是非常接近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农民甘愿冒着被打为盲流并遣返原籍的风险,也要到城镇寻找工作,同时也是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尼系数的处理由于争议较大,因此不再进行深入的处理。但是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到,孟凡贵的《 论毛泽东时代的“两极分化”——“茅于轼猜想”的破解 》的结论是基本站得住脚的,也就是“茅于轼猜想”得到证实:改革开放前的贫富差别比现在更大。
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李玲 江宇 陈美霞:五十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发动了一场医改
insight 2015-6-28 20:45
http://www.guancha.cn/jiangyu/2015_06_26_324682.shtml
个人分类: healthcare|0 个评论
分享 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抗日时期金日成吃红薯为生,毛泽东吃南瓜果腹?
w5d2130 2015-6-11 09:19
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抗日时期金日成吃红薯为生,毛泽东吃南瓜果腹?
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抗日时期金日成吃红薯为生,毛泽东吃南瓜果腹? 金日成吃红薯
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苏拉密的“公平”公平吗?
1078415865 2014-1-16 10:53
苏拉密的“公平”公平吗? 关东胡人 苏拉密在他的文章《论毛泽东时代的“两极分化》一文中这样描述毛泽东时代的贫富差距: “毛泽东时代社会可划分为三个阶级:农民、城镇职工、高干;阶级分布特点为:‘阶级内相当平均,阶级间兀然陡立’——‘平等地狱’和‘平等天堂’比共存。”而这一结论据说是根据“公平的原则”得出的。 他所说的“公平的原则”是这样的: 社会应对所有公民一视同仁。社会如果对某一人群实行“转移支付”(如医疗费支付),而对另一人群未进行同等支付的,差异部分则视为“收入”或“隐性收入”。 也就是说,要使工人和农民的收入公平起来,就必须待遇完全一致。只要有一点差别就是不公平。 可是我却认为苏拉密的这种公平恰恰是不公平。 就拿粮食定量来说吧。要想按照苏拉密的原则,让工人和农民公平起来,只有两个办法:一是两边都不给定量; 二是两边都给定量而且标准完全一样。 先说第一种办法。两边都不给定量,随便买随便吃。这样行不行呢?我说不行。不行的理由之一,是当时我们国家粮食产量很低,如果全体人民放开量吃,肯定不够。如果按照谁种谁吃。或是种多多吃种少少吃,不种不吃的办法,又显然不合苏拉密的“公平”原则。怎么办呢?就只有让全国人民(工农兵学商)都去种地。可是这样一来,粮食到是有了,却没有人去生产锄头犁耙等农具了。当然更不要说农药化肥和拖拉机。搞科技的大学没有,中小学也没有。警察和军队当然也不会有。也就是说,为了苏拉密的“公平”,我们全中国人民不但因粮食产量上不去而永远挨饿,还得承受抢劫和外国列强侵略等更加不公平的现象。所以,这个办法不行。 要是两边都给一样的定量,一点不能多吃呢?我看也不行。因为这样会影响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反正只能吃到这么多,我为什么要多生产呢?他们没有积极性会直接造成粮食减产。也意味着全部或是一部分工人要挨饿。农村人吃饱城里人挨饿,也不公平。由于城里人挨饿造成工业品的减少或是全面停产,以及教育科研和国防的部分或是全面崩溃,和第一种办法的结果也没多大区别。 这么看来,毛泽东时代的粮食定量政策还真就是当时能够采用的最好的政策。也是最接近于平等的政策。所谓平等,就是要让工人和农民都活着,而且能够各以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国家出力。城里人的粮食定量,其实就是仅仅能够保证最低生活标准的量。 下面是当年四川省的粮食定量标准。 重体力工种如锻工(说白了,铁匠、抡大锤的)、搬运工等等每人每月 38 斤   技术工种如车工、钳工、铣工等 32 斤; 因工种繁多, 38 斤是最高的, 32 斤较普遍,   干部 21 斤; 居民(指无工作的成人)定量一致: 26 斤; 初中以上的大中学生 32 斤; 小学生 18 斤; 三岁以上儿童 14 斤; 三岁以下儿童 11 斤; 食用油 2 两 就是这样的定量,被苏拉密说成是“平等天堂”。算成基尼系数,据说是到了“ 0.704 ”,可评价为“极其恶性的两极分化,在等级森严的制度下(如农奴制)或可出现”。 真希望苏拉密能够找出一种不那么恶劣的办法来,也好救一救那时的中国和人民。
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fancunhui 2014-1-11 20:05
毛泽东主席曾经成功预言第二次世界大战 ——兼论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有多大? 大家知道,战争与和平是相互转化的。战争转化为和平,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转化为战后的和平,中国的内战现在也停止了,出现了国内的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例如一九二七年的国共合作转化为战争,现在的世界和平局面也可能转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 《矛盾论》(1937年8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329-330页。 毛泽东主席曾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两年前的1937年,就预言当时的世界和平局面可能会转化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是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类史上特大规模的战争。这是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和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仆从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统计,军民共伤亡7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二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法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纳粹领导人 当时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敌对国家是主要是日本。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阵容胜利的重要标志之一。二战结束后,我国很快由抗日战争转入人民解放战争阶段,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和平时间不长,又开始了朝鲜战争。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我国才真正进入和平时期。到现在已经有60年了,期间虽然有些小规模的战争(如中苏珍宝岛之战,越南战争,中印之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等),但总体上还是以和平为主。 60年是一个甲子,一个轮回。时代发展到今天,一些世界战争的苗头又出现了。原来被打败的日本开始不买账了。原本以为解体后的苏联会并入西方资本主义阵容,但是西方国家失望了,俄罗斯仍然是一只雄霸一方的北极熊,并不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容当回事。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关系仍然是矛盾的焦点,美国仍然需要时时提防俄罗斯的动向……。 二战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当年毛泽东主席的分析仍然有效。我们也可以说现在的和平局面也可能会演变成第三次世界大战。 早在1950年毛泽东主席曾经讲过“帝国主义阵容的战争威胁依然存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制止战争危险,使第三次世界大战避免爆发的斗争力量发展得很快,全世界大多数人民的觉悟程度正在提高。”(《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1950年6月6日),《毛泽东文集》第六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第67页)。从现在的国际关系看,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有很多,例如中东问题、巴以问题、日俄领土之争、日韩领土之争等,还有我们身边的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台湾问题等。 如果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对西方国家未必有利。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的透明化程度很高。西方国家内部的反战压力较大。另外随着国际化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西方发达国家原本通过战争才能获得的很多利益,现在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的方式获得,因为大部分情况下,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是居于优势地位的。这样看来,西方发达国家避免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愿望更大一些,当然不排除他们参与一些局部战争获得好处。 我们国家的态度应该是明确坚持和平反对战争。1957年毛主席同赫鲁晓夫的谈话中说,“我们对战争的态度,第一是反对,第二是不怕。反对是没有问题的。不怕呢,因为你怕也没有用,你也怕危险就越大,你不怕不见得战争就打起来。与其天天提心吊胆,不如索性不怕。我们还是应该争取延长和平时期。但是也要准备美国人发动战争,这个警惕性不能放松,不过我们的战略还是防御战略,不是进攻战略。”(吴冷西著《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第101页)。 要争取我国连续60年来更长时期的和平,国内政治、经济实力的发展,国内的稳定是基础,同时还要避免中国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无论是钓鱼岛问题,还是台湾问题和南海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如何处理好跟美国的关系问题。实际上中国的力量愈强大,美国军事干涉中国内战的可能性就愈小。跟美国打交道,我们应该占主动地位而不是被动地位。 1965年毛主席同斯诺的谈话中,就提到了我们如何占主动地位,让美国军队跟着我们的指挥棒转。“……有的时候我们故意这么一叫,例如打金门几炮,就是因为我们打那么几炮,它觉得第七舰队不够了,把第六舰队开过来一部分,把旧金山的海军也开一部分过来。我们又不打炮了,美国军队来了没事干,又要开回去。所以美国军队是可以调动的,叫它怎么样它就怎么样。有点像蒋介石的军队,叫它怎样就怎样……”,这段谈话今天看来非常有指导意义。国之利器不可示于人也,美国当局对于我国这个共产党政府的敌对防范心理从来就没有放松过。跟他们打交道,抓住其见利忘义的特点(也是弱点),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搞一搞,把美国国债,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作为棋子,跟日、美玩玩,咱们也趁机在和平时期训练一下部队,岂不是一箭双雕的好事?正所谓“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只要我们能够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拿得起,放得下,定得住,再坚持发展五六十年,乃至一个世纪,我中华泱泱大国岂不又可以民富国强,再次雄踞世界之东方哉? 1965年毛泽东接见斯诺 炮击金门 作者:范存会
个人分类: 散文随笔|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的危害性
mkszyz 2013-8-31 09:26
羊城晚报讯记者杨辉、通讯员张雷报道:茂名的茂港、电白等地农村中,散落着大量2000头规模以上大型养猪场,不少猪场都有病死猪,正常收猪要7元到11元/斤,而病死猪收购价格只要3元/斤,这就给想靠病死猪发财者带来“福音”。29日,广东省公安厅通报了深圳公安局近期破获的一起销售病死猪肉案件,在案件破获前,茂名当地已经有150吨病死猪肉被深圳市民吃掉,在这些猪肉中,对人体有害的兽药超标12倍。 在目前的社会中,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人的行为当然也是以自己的家庭的利益为中心的,而不是以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中心的。而且人的爱也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爱家人而不爱外人)。所以,也就难免会有一些人为了自己家庭的利益而伤害别的家庭或整个社会的利益。比如上述报道中提到的人,他们知道吃病死猪会危害人的身体,他们不会给自己的家人吃病死猪,但为了自己家庭的利益,他们却将病死猪销售给外人吃。 贪污、受贿和盗窃等等也是如此,人们知道贪污、受贿和盗窃是不对的,但为了自己的家庭的利益,人们还是会贪污、受贿和盗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这就必须使社会成为不再以家庭为经济单位的社会。也就是说要将社会改变成为天下一家的社会。因为如果社会是天下一家的社会,那么爱必然遍及整个社会,而不再像目前的社会一样,爱被局限在少数人内部,人们的行为也必然的会以整个社会的利益为中心的。这样,怎么还会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危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情呢? 当然,天下一家的社会也不会再有买卖了。因为买卖是与家庭的存在相联系的,因为存在不同的家庭,所以才要有买卖。买卖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财产交流和劳务交流的方式。天下一家时,由于大家成为了一家人,所以也就不再需要买卖啦。 法律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人们,使人们少做危害别人和社会的事情。但只要社会继续以家庭为经济单位,只要爱继续被局限在少数人内部,那么人们就难免会有为了自己家庭的利益而危害别的家庭的利益、社会利益的动机,所以,也就难免会干出危害别的家庭的利益、社会利益的事情来。而天下一家的社会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人们不再产生危害别人的利益的动机啦。 在毛泽东的时代里,人们试图在农村搞集体化,但由于家庭还存在,人们继续以家庭为经济单位考虑问题,集体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危害,人们出工不出力,结果集体化的探索失败了。而若是天下一家,那么必然的也就是集体化的啦。 毛泽东其实也受到了自己的家庭的危害。他毕竟是历史之中的一个人,受到历史的局限。 看来,天下一家的社会才是最理想的社会啊。
个人分类: 博爱|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心之力
fancunhui 2013-6-21 10:32
毛泽东:心之力 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细微至发梢,宏大至天地。世界、宇宙乃至万物皆为思维心力所驱使。博古观今,尤知人类之所以为世间万物之灵长,实为天地间心力最致力于进化者也。夫中华悠悠古国,人文始祖,之所以为万国文明正义道德之始作俑者,实为尘世诸国中最致力于人类自身与天地万物间精神相互养塑者也。盖神州中华,之所以为地球文明之发祥渊源,实为诸人种之最致力于人与社会与天地间公德、良知依存共和之道者也。古中华先贤道法自然,文武兼备,运筹天下,何等的挥洒自如,何等的英杰伟伦。然天妒英杰,愚昧丛生,国人于邪魔强盗阴险心力渗透、攻击治下,渐渐失忆,泱泱中华众生却败于甘愿自卑沉沦、散弱。 有德者心力难济,无德者霸拥民众所赋世权以为私势,神器私用,贪腐国贼举家富贵,万众民脂民膏皆被劫掠。则国力日衰,国力衰则国家民族之心力衰竭,内可诱发天在兵祸,朝代更迭,官僚、商贾、农工、学者尽难免沉沦;外可诱引强盗来犯,到头来看,国贼、汉奸、军民、学生均家破人亡。近年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不平等诸般条约引狼入室,资敌来犯,实为召唤、鼓励诸多蛮夷强盗分食华夏之举。与蛮夷通商者使洋货泛滥,居高居奇,国人尽被盘剥,泱泱中华竟无力生产民众生活诸品。多年来世界强盗在中国多有斩获,故恶敌觊觎长存、忘我之心不死。太多国耻未雪,蛮夷、豺狼、凶魔纷沓而至,国民皆因腐败汉奸、军阀、买办所欠洋人无尽之亡国债务而自危。国债深陷,物价飞涨,民众食宿艰难,灾厄连连,何日可止?今满清鞑虏虽败,可恨国、政、经济均被愚昧独夫、洋奴把持,国民心力沉疴羸弱,蛮夷恶敌肆意分割、吞并华夏,万民为奴,国资殆尽。 若欲救民治国,虽百废待兴,惟有自强国民心力之道乃首要谋划,然民众思维心力变新、强健者是为首要之捷径! 心力变新、强健者首应破除封建、官僚之愚昧邪道,惩治卖国、汉奸、洋买办之洋奴愚众,明戒不义浮财绝善终。以国家民族之新生心力志向缔造世界仁德勇武文明之新学,新学为思想理论之基石、栋梁,新学不兴,御敌难成。 中华古国之敌皆为西方邪恶之魔盗与汉奸,万勿混淆。 力主洋务借鉴“师夷之长以制夷”之道,尽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非我族者其性必恶”之祖训。留学列强之同胞须警惕邪魔强盗对我正义灵魂之误导、侵扰,则各类洋奴、汉奸将无处安身,中华栋梁亦生自主自强之睿智。开设抗御蛮夷强盗杀戮预防国策,弘扬神州民众自强富国雄军壮志,恤农商并滋养工业。为抗击西方蛮夷列强剿灭中华神圣传承之奸计,执履行万国大同目标之正义道德教化优靖之使命。 夫闻“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志者,心力者也。民之志首推举国民众个性之天然强健,则国家栋梁层出不穷。数百年外侮内斗中民众个性屡被君主官僚残害之重弊,举国凡有压抑个人、违背国民个性者,罪莫大焉!故我国三纲所在必去,愚民愚治尽除,方有优塑民众强盛希冀。 自中国开埠以来,封建、洋务祸国殃民,究其缘由,而教会、资本家、君主、卖国贼四者,同为天下恶魔强盗者也。 四贼之中,尤以执掌政权之官僚最为紧要!盖国之神圣重器以民为先,决不可助长恶私贪欲窃为己用!国之中枢如有愚昧肤浅肖小之徒窃而居之,则外魔必侵,国民必衰亡。 自满清鞑虏洋务运动之后,贪墨腐败家族皆以盗取、盘剥民脂民膏逃逸海外为家族享乐之诡计。假以时日,神州中华亿民之血肉、骨髓乃至福祉将被尽数剥夺转送西方魔盗!国人如寒冬之时又堕深渊,农业落后之国民众必将沦落为亡国之奴。今无人于海内查处、治罪,于海外统计、堵截,故国贼趋之若鹜。吾辈倘若不能惩戒,又与国贼、禽兽何异? 千古圣人,教化为根。我辈恰逢此乱象当前之世,人皆逐物欲而迷心,循末节而忘真,醉娱乐轻国志,谋小私绝大利,认蛮夷做乃父,拜魔盗为师尊,毁文明于无耻。你我何必苟且偷生,熟视无睹?有志者呼吸难畅,应以天下为己任。 今愚者忘本堕渊,竟争先自掘其坟,却不思危亡之计。苟活于当下,遗失神圣之使命,忘却民族之重任;背离于真理,违逆人本之慧根,蔑毁先民之道德;醉心于享乐,不知当世之惊变,甘当媚外之洋奴;沉迷于自我,罔顾危机之四伏,轻信魔盗之谗言!故西方强盗可肆意侵杀、奴役中华。 普看当今,世界格局风云激荡,人类文明之前途扑朔渺茫,天下苍生之幸福岌岌可危。虽有科技带来物质之充足,仍难满人欲之巨壑,各派皆为私利而竞相奔走,人人皆被牵入滚滚洪流。强盗流氓制订裁决世界法律,邪恶魔鬼公然成为人间领袖,万国不思兴道义之师,竟全然拜魔盗为导师,此星球之一草一木万物生灵涂炭、灭绝之期不远矣。 虽有智者、勇者愿做中流之砥柱,却犹如闹市之人语,瀑下之鱼鸣。请问周边,还有几人执著于真理?还有几人探求于本源?一句开心就好,便甘愿随波逐流;一句事不关己,便通行四海愚夫;一句莫谈国事,便据民权为私器。孰不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试问为天地立心何以立?为生民立命何以立?为往圣继绝学何以继?为万世开太平何以开?若我辈之人此心已无,则中华即将亡亦!中华亡则人类必亡亦! 天之力莫大于日,地之力莫大于电,人之力莫大于心。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改朝换代,为民谋福,惩治贪墨汉奸,又有何难!苟其公忠体国,百折不回,虽布衣下士,未始无转移世运之能也。有志之士可不勉哉!人生于天地之间,形而下者曰真心实性。血肉者物质之所成,心性者先天地之所生。故而有唯物唯心之论说。人活于世间,血肉乃器具,心性为主使,神志为天道。血肉现生灭之相,心性存不变之质,一切有灵生命皆与此理不悖。盖古今所有文明之真相,皆发于心性而成于物质。德政、文学、艺术、器物乃至个人所作所为均为愿、欲、情等驱使所生。 故个人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生活,团体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事业,国家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文明,众生有何心性即外表为其业力果报。故心为形成世间器物之原力,佛曰: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西方强盗宗教亦有旧约主神虐民之邪暴,后有耶稣新约爱民之改良。神魔心性之变幻如此,故世人多为耶稣所迷。耶稣明之故说忏悔,懂耻而不恶;孔子明之故说修心,知止而不怠;释迦明之故说三乘,明心而不愚;老子明之故说无为,清静而不私。心为万力之本,由内向外则可生善、可生恶、可创造、可破坏。由外向内则可染污、可牵引、可顺受、可违逆。修之以正则可造化众生,修之以邪则能涂炭生灵。心之伟力如斯,国士者不可不察。 大凡英雄豪杰之行其自己也,确立伟志,发其动力,奋发踔历,摧陷廓清,一往无前。其强大如大风之发于长合,如好色者朱之性欲发动而寻其情人,决无有能阻回之者,亦决不可有阻者。尚阻回之,则势力消失矣。吾尝观大来勇将之在战阵,有万夫莫当之概,发横之人,其力至猛,皆由其一无顾忌,其动力为直线之进行,无阻回无消失,所以至刚而至强也。众生心性本同,豪杰之精神与圣贤之精神亦然。 故当世青年之责任,在承前启后继古圣百家之所长,开放胸怀融东西文明之精粹,精研奇巧技器胜列强之产业,与时俱进应当世时局之变幻,解放思想创一代精神之文明。破教派之桎楛,汇科学之精华,树强国之楷模。正本清源,布真理与天下!愿与志同道合、追求济世、救世真理者携手共进,发此弘愿,世世不辍,贡献身心,护持正义道德。 故吾辈任重而道远,若能立此大心,聚爱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翻天覆地,扭转乾坤。戒海内贪腐之国贼,惩海外汉奸之子嗣;养万民农林之福祉,兴大国工业之格局;开仁武世界之先河,灭魔盗国际之基石;创中华新纪之强国,造国民千秋之福祉;兴神州万代之盛世,开全球永久之太平!也未为不可。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学者专栏 版,详细出处参考: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482859page=1fromuid=11768
个人分类: 妙文赏析|20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3 1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