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招生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2009年中科院博士招生试卷(很多科) attachment 经管在职博 sxt0000001 2013-5-26 7 2805 带头大哥大 2017-2-16 16:30:30
人大财政金融学院的博士招生考试,参考书目是什么? 经管在职研 想飞的心 2013-8-1 3 3258 pre_A.D. 2015-8-18 02:51:14
南京大学考研内参.pdf attachment 商学院 energy2013 2013-2-6 8 2093 apnea 2013-10-31 19:43:34
2008年中科院博士招生试卷(很多科) attachment 经管在职博 sxt0000001 2013-5-26 2 1211 标致307 2013-10-21 22:10:24
南开经院考博疑问? 经管在职博 zdk_first 2013-8-8 1 1601 yangdebin1246 2013-8-8 22:53:29
毕业就业 经管类求职与招聘 wj19872009 2013-8-5 0 1373 wj19872009 2013-8-5 09:20:21
2014光华招生改革意味着不能参加统考了? 经管在职研 as920813 2013-6-30 4 2054 2940887056 2013-7-2 21:42:18
南开大学金融和金融工程招生 保研/调剂(考研) Iris颐颐 2013-6-13 2 1565 dongcong007415 2013-6-21 20:31:24
“亚洲第一,中国唯一”:意在招生宣传的就业报告究竟有多少可信度? 学术道德监督 匿名 2013-6-8 3 945 xieg63 2013-6-11 11:35:07
清华五道口招生宣讲会 经管在职研 tjnkswordsman 2013-6-3 1 1546 RRShi 2013-6-5 22:24:27
2013考研招生复试线 保研/调剂(考研) 123456汪洋 2013-4-3 0 1341 123456汪洋 2013-4-3 19:53:59
[讨论]复旦大学2009年金融学专业(基金管理方向)研究生招生简章 经管在职研 aowmit 2009-6-3 5 8834 嘉佑征和 2012-11-17 18:08:42
免费班就要开课了!------数学,物理和哲学 学术道德监督 jinjixuejia 2008-5-29 2 2666 jiangjianjy 2008-5-29 18:10:00

相关日志

分享 熊丙奇质疑翁帆清华读博,提出让招生过程公开透明很搞笑
热度 1 大庆商江 2015-3-16 05:38
熊丙奇质疑翁帆清华读博,提出让招生过程公开透明很搞笑 【仅供教育研究参考。初稿,待充实修改完善】 《百度百科》介绍,翁帆, 1976 年 7 月出生在广东潮州, 1994 年就读于汕头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 B 班。从汕头大学毕业后,先是到汕头一家企业工作,但一个多月后就离开那家公司,到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工作。她在深圳工作了 3 年,其间,与香港一个普通公司的职员在香港办理了结婚手续,但这段婚姻只持续了不到两年就宣告破裂。 2002 年考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班。 2004 年 12 月 24 日与杨振宁教授结婚。后与杨振宁结婚。她于 2011 年进入清华建筑学院读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曾经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冒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自封为“学者”、“教育学者”、“教育问题专家”等头衔,披着民办非营利组织“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的迷彩服,自以为是,喧宾夺主,利用媒体,连篇累牍发表一些“豆腐块”“千字文”,诟病中国教育管理制度,否定国家现行高考录取制度。 甚至质疑 翁帆清华读博“合规”未必合理 。 举证如下: 2011 年 9 月 18 日 ,《新京报》(记者郭少峰)《清华否认因杨振宁关系破格录取翁帆》:针对翁帆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是否因杨振宁而得到特殊关照的提问,清华大学新闻中心负责人表示,翁帆以香港居民的身份提出博士生入学申请后,清华严格按照招收港澳台来源研究生的工作程序,对翁帆和其他提出申请的港澳台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通过后予以录取。 今年清华共录取了 132 名港澳台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 29 名。 2011 年 9 月 18 日 ,凤凰网来源:光明网 《 翁帆低调清华读博又招惹了谁? 》:近日,一位自称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的网友偷拍清华建筑历史系新生翁帆上课的图片在各大论坛和微博出现。 9 月 16 日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学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确认此翁帆就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之妻。记者继续追问翁帆是否是因杨振宁而做的特殊安排,工作人员表示要保护个人隐私拒绝回答。( 9 月 17 日 《羊城晚报》) 2004 年, 82 岁的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宣布迎娶 28 岁的翁帆。以杨振宁的年纪和身份,做出如此的决定,顿成引发了一场“轰动”,成为当时大街小巷的焦点话题。翁帆这位原本普通的女子也瞬间成为了舆论的焦点。敬佩者有之,赞叹者有之,感动者有之,但更多的是怀疑和质问的声音。很多人开始“挖地三尺”,非要找出翁帆嫁杨振宁的“小人之心”,认定她是“看重金钱和名利的女人”,恶意的揣度这场婚姻背后的目的。时间一晃 7 年过去了。除了 2009 年不知哪位人士造谣疯转的“翁帆怀孕”事件让两个人哭笑不得之外,这七年他们甜甜蜜蜜的过来了。但是, 7 年后,当翁帆低调进入清华建筑系读博时,网友又开始不依不饶起来,上传听课照片,追查“此翁帆是否彼翁帆”。记者也开始追查大行动:“翁帆的学历背景能否胜任建筑学的学术研究?”、“是否因为杨振宁而做的特殊安排?”,当工作人员拒绝回答事关个人隐私的问题是时,记者又穷追不舍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追查底细。笔者就不解了,翁帆与杨振宁的这段奇异的恋情虽然得到了众多的质疑,但杨振宁形容翁帆为“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翁帆“希望未来能闻着院子里的花香,弹着钢琴,甜美地与先生过平静的日子”。 7 年,他们向公众证明了爱就是爱,没有那么多规矩,也没有那么多目的。可是为何 7 年之后,依然有人非要提出“清华读博是否因为杨振宁而做的特殊安排”这样的问题,难道非要证明,这位女子就是利用爱情“占了便宜”?杨振宁先生的最新传记《杨振宁传》首发当日,翁帆因为下午有课没有到场。足以见得,翁帆只是把自己当作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学生,听课、读书而已。假若真像部分人想象的那样,非得证明是借了杨振宁的光,是沾了这场婚姻的“油水”,那她完全可以不顾课程安排去参加发布会。当今社会,打着“我爸是李刚”旗号的人多的是,要是她真来个“我夫是杨振宁”旷课参加新书发布会也没有人会阻拦。但是,她没有旷课,就是在告诉大家,她只想做清华课堂上一位认真听课的好学生,没有特权。杨振宁老先生的最新传记用了约 1 万字的篇幅专门讲述与翁帆的恋情。经历了“七年之痒”的这段奇异的忘年之恋也该得到所有人的祝福了。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子,相信爱情,认真读书,真诚做人。不要再一次的恶意揣测,允许这份“低调的安静”,祝福这份“难得的真情”罢! 2011 年 9 月 20 日 ,《东方早报》《 熊丙奇:翁帆清华读博“合规”未必合理》 :“师妹的老公都拿诺贝尔奖了, ( 我 ) 表示压力很大。”日前,水木清华网站一名网友称,杨振宁的妻子翁帆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据清华证实,翁帆目前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针对是否对翁帆有特殊照顾的提问,清华新闻中心负责人称:“翁帆是以香港居民的身份提出博士生入学申请的。”社会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清华的回应,反倒增加了公众对大学招生被特权操纵的担忧。这是否意味着,只要你有本事,搞一个境外生(留学生)的身份,就可以享受特殊政策?这不正是入学“拼爹”、“拼老公”吗?我国大学在招收境外生时,入学门槛偏低。教育部门和高校对此的解释是,由于内地高校的国际地位和实际吸引力所致,境外来内地攻读学位的申请较少,为完成招生任务,就得降低招生标准。而这种低门槛在一些高校已经变异为一些权势阶层运作进名校的特殊通道。多年前,我国大学曾曝出“本土留学”的丑闻,一些本土学生,花几十万元,办一本外国护照,摇身一变,就以“留学生”身份进入名校读书。人们自然会想,翁帆是不是知道这其中的“门道”,为读博进行了特别的规划、运作?而除她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权贵人士(或其子女),也是通过这种途径,拿到名校入场券。此其一。其二,就是按照香港地区学生申请攻读博士的标准,翁帆是否达到录取条件?据有关资料,翁帆硕士读的是翻译专业,且发表的一两篇文章都与建筑史无关;而就是按照香港地区学生的申请,她也需要填写本人的学术成就以及专家推荐意见。以这样的材料申请攻读博士成功,这难免让人怀疑清华执行的是较低的录取标准。而依照现在大学的管理制度,像杨振宁先生这样的人物,是可以影响到大学的具体录取的。要打消公众疑虑,大学必须做两方面的努力。首先, 清华应严肃回应,应该公布具体的录取标准,翁帆的申请材料,以及校方对翁帆的考核结果,这是树立学校公信力的负责任的态度。 其次,我国教育部门和相关大学,应反思国际教育的招生、培养和管理。对于我国大学的境外生招生,如果招生标准与内地相去甚远,加之在招生录取过程审查、考核不严,就极有可能催生类似“本土留学”的招生丑闻,变为一些有权有势者享有名校资源的新的寻租空间,制造新的教育不公。与此同时,内地高校的境外生培养,也并非严格实行“宽进严出”。可以说,由于较低的招生要求,加之没有严格的培养管理,已经很大程度降低了大学的教育品质。对此,相关部门应建立明晰的多元招生评价标准,并让招生过程公开透明,这才能确保招生的公平公正,避免给权势阶层制造进入名校的特殊通道,也可消除社会一看到某位与达官贵人有关系者进入某大学,就条件反射以为其中有猫腻的群体性焦虑。( 作者系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1-09/20/content_532146.htm 2011 年 9 月 23 日 ,《南都周刊》《 熊丙奇:高校自主招生的公信流失 》: 11 岁的云南新生许恒瑞被录取到人民大学法学院,成为该校十年来最年轻生源。但这一光环随着一封“举报帖”的爆料而蒙上了阴霾,举报者称这位小神童被人大录取是因为富豪父亲用钱为其开路。差不多同时,水木清华网站爆出,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妻子翁帆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 有传言说翁帆因为杨振宁的关系被特殊录取 。人大录取 11 岁的许恒瑞,和清华录取香港籍的翁帆,按照有关招生的规定,确实没有“违规”,小许属于大学自主招生,他先参加学校的笔试、面试,获得自主招生资格之后,参加了统一高考,高考分数也超过了当地的一本线,达到学校事先承诺的录取优惠条件。翁帆则是按照香港地区学生攻读内地高校博士的程序,进行申请,学校经考核录取,严格来说,这也是自主招生。但是,如果人大和清华以此就想打发公众的质疑,只会加剧公众对自主招生的不信任。从 2003 年我国 22 所高校试点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至今,自主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而伴随自主招生改革的,是质疑声越来越强烈,甚至有一些舆论呼吁叫停自主招生。究其原因,是很多高校的自主招生操作,让公众怀疑:这会不会成为权势交易的新平台,名校的入场券,会不会被权势阶层瓜分?而被质疑的大学,对自主招生的过程也遮遮掩掩,并不透明。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实行自主招生的高校应该共享自主招生学生的信息,可是,据笔者的调查, 80 所自主招生高校,公示的学生信息最多只有 7 项,包括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省市、中学和小语种,最少的只有 4 项,包括考号、姓名、省市、中学,这些信息,就连究竟是谁获得自主招生资格都很难搞清,就更难以根据这些信息去监督学校是否公平了。由于信息匮乏,所以每年自主招生,都会有类似质疑。人民大学招收 11 岁神童进法学院,显然再次触痛公众的神经。分析所有质疑,主要集中在 11 岁的孩子,究竟有何特殊表现被人大法学院相中,获得高达几十分的高考录取优惠?而对于清华录取翁帆,公众则担忧大学借此降低入校标准,把录取海外学生的特殊政策,变为某些权势阶层进名校的特殊通道。在笔者看来,人大和清华必须严肃回应公众的质疑,并由此树立自主招生的公信力。自主招生是学校的自主权,但这不意味着学校可以闭门进行自主招生,高校必须向社会公开信息,公开的信息,应包含除学生隐私之外的所有材料,包括中学学业成绩、中学校长(老师)推荐语、大学笔试成绩、大学面试教授评语评分等。据此,公众可以了解大学的自主招生标准,同时,也可监督大学是否执行这样的标准。目前,人大并没有响应舆论的呼吁,公开学校教授们对这名 11 岁神童在法学方面的天赋、特长的评价;清华也以“严格按照招收港澳台来源研究生的工作程序,对翁帆和其他提出申请的港澳台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通过后予以录取”草草回应,这显示出学校的傲慢—不理睬公众的质疑,同时也可视之为学校的底气不足—如果没有猫腻,学校公开教授面试评价,不过是举手之劳。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一新闻会被其他事件淹没,可是,公众对自主招生的信任,也随之沉没了。我国大学的发展一直存在自主权缺失的问题,大学校长也在各种场合呼吁赋予大学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可是,当有一点自主权到手中,却很不珍惜。这无疑会对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的教育改革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ZF部门本就不愿意放权,另一方面,公众也质疑大学会滥用办学自主权。所以,在谈到高考改革时,ZF部门官员就称,目前的高考制度,还是最不坏的制度,推进自主招生,会带来不公平问题,对此,响应者众。自主招生是高考改革不可逆转的方向,要让这一改革深入推进,高校必须努力树立自主招生的公信力。事实上,自主招生的公信力并不难树立,即便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但只要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坚持做到信息的全面公开,就可以逐步打消公众的疑虑。而如果连这一点都不能做到,高校也就无可救药。 ( 熊丙奇 教育学者,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着有《大学有问题》等。 ) http://www.nbweekly.com/column/xiongbiqi/201109/27534.aspx 读完以上文字给我的初步印象是: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 熊丙奇 披着民办非营利组织“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的迷彩服, 质疑翁帆清华读博提出让招生过程公开透明很搞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熊丙奇 1994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经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熊丙奇在职期间获得硕士学位进而获得博士学位,涉嫌“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否也需要 招生过程公开透明?熊丙奇可以自证清白。 上海交通大学可以官方回应。 2008 年 7 月 2 日 ,搜狐教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我们需要更多的熊丙奇》:熊丙奇先生跟我素不相识,但他的文章我早就读过。他是一个教育界圈里的人,也是用心来盯着自己的这个圈的人,这样的人,对于我们的有关部门来说,是无论如何都不能令人愉快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他的命运,就是古希腊神话里那个报信的乌鸦,总之没有好果子吃就是啦。 2010 年 12 月 7 日 ,腾讯评论《熊丙奇:复旦大学为何想着要占领媒体》: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我不禁要问:熊丙奇是什么人?圣人?愚人?君子?小人?熊丙奇可以自己选一个。你敢说你是“圣人”吗?就算“愚人”吧。 全国主流媒体从业人员可以看到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副总裁熊丙奇的人品。 以上内容约 1500 字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dqddsj@163.com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你如果想了解熊丙奇,请咨询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成员 宣传部部长、新闻中心 / 文明办主任 胡 昊 34206226 宣传部副部长(兼)、医学院宣传部部长 闵建颖 63846590*776346 宣传部副部长 谈 毅 34207614 文明办副主任 王琳媛 34206278 宣传部副部长 朱 敏 34206264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办公室迁往闵行校区宣怀大道行政 B 楼, 室号 部门 新电话号码 传真 717 党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34206221 34206231 34206278 34206223 708 党委宣传部 34206226 34206223 709 新闻中心(含交大新闻网、校刊编辑部) 34206274 34206264 34206254 721 网络宣传与管理办公室 34206266 34205021
个人分类: 教育研究|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华师一附中招生质量与高考结果应当吻合
大庆商江 2014-8-21 10:58
华师一附中招生质量与高考结果应当吻合 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2014 年 07 月 31 日 ,《长江日报》。(记者 黄琪 通讯员 王丽)《高中“牛班” 全班 44 人均去重点校 33 人上清华北大》:全班 44 人均可上重点大学,其中 33 人将在北大、清华共续同窗之谊。 2014 年高考,华师一附中高三( 30 )班在全国都算得上“牛班”。今年高考,该班 44 人中,有 16 人因闯入五大学科奥赛国家集训队,获得北大、清华保送资格。昨日,该班男生谢芳柏在第 46 届国际化学奥赛中摘得银牌,至此,该班今年已产生了 4 枚金、银牌。此前,该班的刘立洋同学获得第 25 届国际生物奥林匹克竞赛银牌,石子金、戴嘉为同学同获第 45 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此外,这一“牛班”还有 17 人通过了北大、清华自主招生加分投档或降一本线的优录。另外 11 人,也通过了各名校的自主招生,均被重点大学录取。 读完以上新闻,读者或许会问:“牛班”为什么“牛”?不得不在生源质量方面找原因。 2011 年 6 月 22 日 ,《湖北日报》(记者江卉、通讯员龚伟、实习生郭少艳)《武汉市高中 2011 年招生计划为 4.08 万人》:武汉市招考办负责人介绍,今年中考,全市报名人数 78846 人,比去年减少 13682 人。据悉,武汉市普高今年招生计划为 4.08 万人,其中公办高中计划招生 3.72 万人,根据招生计划, 70% 以上达到普高线考生可上优质高中。然而,华师一附中、武汉外校、武汉二中、武钢三中、省实验中学等热门高中,由于报考人数多,竞争仍十分激烈。 《华中师大一附中 2011 年招生简章》:“三、优秀的学生群体”:华师一附中高手云集,就算再优秀的学生在这里也会感受到重重压力,丝毫不敢懈怠,而这正是学生奋斗的持久动力。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动力,每个人都在不断进步,整体实力不断攀升,华师一附中这个强大的集团军才会大步向前跨越。华师一附中学习风气浓厚,竞争激烈,但学生之间向来盛行交流探讨的良好风气,有“分想”才有“分享”,正是这种既友好协作又良性竞争的氛围造就了华师一附中整个团队的强劲实力。我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高考成绩连年雄踞湖北省榜首。每年都有 40 名以上的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高考一本率长期保持在 80% 以上。 2010 届高考中,我校学子一举夺得武汉市理科状元, 600 分以上 406 人(不包含保送生),高分段人数再次在全省遥遥领先。 “华师一附中高手云集”的含义是:学生质量几乎是面向湖北省择优录取。在武汉市掐尖。 2011 年 3 月 18 日 ,高中教育考试网《华师一附中 2011 年面向武汉市计划招生 780 人》:华师一附中的中招咨询工作已开始,该校学工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学校招生计划预计与去年持平,即面向武汉市拟招生 780 人,面向武汉市以外的地市州拟招生 500 人。为让学生的兴趣爱好都得到发展,该校开设了理科实验班、人文实验班、科技实验班、美术特长班、体育特长班、常规平行班、国际部、国际留学实验班共八类班。 华师一附中高三( 30 )班或许是尖子班。不得而知。 《 2011 武汉中考各高中录取分数线》: 2011 武汉中考分数线:示范高中 465 分;公办普高中 459 分;民办高中 428 分。 指令性招生计划内录取分数线,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一中 551 分;武汉市第二中学 548 分;武汉市第三中学 536 分;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536 分;武汉市第六中学 531 分;武汉市第一中学 530 分;武钢三中 529 分;武汉市第十一中学 527 分;武汉市新洲区第一中学 527 分;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 520 分;武汉中学 519 分;武汉市第四中学 517 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511 分;武汉市黄陂区第一中学 512 分;武汉市江夏区第一中学 507 分;武汉市蔡甸区第一中学 506 分;武汉市汉铁高级中学 503 分;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 503 分; 《 2011 湖北武汉中考部分高分考生情况统计》:武昌武珞路中学:参考人数 1126 人, 560 分以上 28 人, 550 分以上 106 人, 530 分以上 363 人 ( 含 9 个网招生 ) ,过普高线的有 948 人 ( 含网招生 ) 。 从上述数据分析,武昌武珞路中学 550 分以上 106 人,占考生总数 1126 人的比重约为 9.4% ;其中: 560 分以上 28 人,占考生总数 1126 人的比重约为 2.5% 。 以上可以看出,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一中录取分数线在武汉市遥遥领先。拔得头筹。 可以断言, 2014 年湖北省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的学生必从 2011 年武汉市中考成绩 560 分以上的学苗中产生。 2014 年清华大学在全国招生计划 3372 人。 2014 年北京大学在全国招生计划 2650 人。 2014 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招生计划 6022 人。 《 2011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1 年全国普通高中招生 850.78 万人。 根据以上数据, 2014 年全国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的几率约为 6022 人÷ 850.78 万人 =7.78/ 万人 按照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省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的人数约为 7.078/ 万人× 4.08 万人 =28.88 人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一中 33 人将在北大、清华共续同窗之谊。基本上囊括湖北省的高尖端学苗。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一中招生质量与高考结果应当吻合。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一中没有辜负湖北省的重托。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一中没有误人子弟。 收集整理:黑龙江省大庆市退休老汉 商江 E-mail:dqddsj@163.com 手机短信: 13624660933 本人没有全日制大学文凭,没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是著名专家学者。学识水平和艺术造诣有限,不当之处望业内专家教授海涵。
个人分类: 教育研究|0 个评论
分享 上海交大高金MBA在职MBA招生情况
交大高金在职MBA 2014-1-9 10:20
上海交大高金MBA在职MBA招生情况
18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0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