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tag 标签: 投资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中国建筑业总产值2002-2011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太原张建宏 2013-3-21 7 11824 太原张建宏 2023-11-18 18:54:21
投资学 金融学(理论版) 男人的情怀 2013-4-27 9 6530 aalz168 2017-11-17 20:07:25
量化投资中国突围 attachment 金融工程(数量金融)与金融衍生品 jcliuhai 2013-4-1 5 7102 aalz168 2017-11-17 20:02:05
悬赏 求 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状况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12-2016年 - [悬赏 40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瞻前顾后 2013-4-26 4 1537 王二浩 2017-7-25 14:58:43
投资类书籍 - [阅读权限 24]attachment 金融学(理论版) 我欲扬明 2013-1-26 16 1559 石佛无敌 2017-1-8 16:41:41
经济学哪个方向是值得进行投资的 attachment 学术道德监督 remlus 2013-2-5 16 9535 hdflhj 2016-5-1 19:52:39
“保值”是最大的商业忽悠 学者专栏 张建平 2013-5-26 3 2058 A小明 2014-12-19 10:56:01
投资银行中DR(存托凭证)发行的基本原理是啥?? 爱问频道 Pian 2013-5-20 1 6512 fishing_boy 2013-11-4 15:57:33
如何解决保持经济增长的条件下投资过热 论文版 346958691 2013-2-20 2 6555 xuezifen 2013-8-30 22:57:18
利可投资_信用品种 上下两难 继续持有 130602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likeinv 2013-6-3 0 1625 likeinv 2013-6-3 17:12:08
农产需求攀升 农业投资长綫仍看俏 行业分析报告 fwu19 2013-5-16 2 6094 fwu19 2013-5-16 10:48:46
中国过度投资界定问题 EViews专版 caol520@126.com 2013-4-18 1 1625 ermutuxia 2013-4-18 17:32:31
利可投资_晨间速递_120825 attachment 行业分析报告 likeinv 2012-8-27 3 1510 abc1016 2013-4-16 08:58:23
乔治.索罗斯的投资哲学 attachment 金融学(理论版) shaman1222 2013-2-5 2 1783 madaobuluo 2013-4-1 13:45:08
2013年1月大陆与台湾贸易、投资情况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nikolaus 2013-3-31 0 825 nikolaus 2013-3-31 15:49:16
李嘉诚:大家不愿看我垄断香港 我就去内地投资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minnesota 2013-3-27 0 6964 minnesota 2013-3-27 19:48:12
悬赏 求:2013-2017年福州房地产行业研究及市场投资决策报告 - [悬赏 10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欠扁哥 2013-3-25 0 1170 欠扁哥 2013-3-25 18:48:07
哪些理论模型适用于研究研发投资的区位选择 爱问频道 呀呀土豆 2013-3-23 2 6381 呀呀土豆 2013-3-25 16:17:22
悬赏 假如你有1000万,怎么投资? - [!reward_solved!] 求助成功区 贺军军 2013-2-26 8 6848 woden9b 2013-3-16 12:22:12
投资实务版“双周十佳”-1(2012年8.6-8.19)(完) 金融实务版 eros_zz 2012-8-20 142 10707 liuxiahui1991 2012-12-4 09:43:54

相关日志

分享 解读城镇化40万亿元投资
红媚娘 2013-5-29 15:34
最近关于中国新一轮城镇化投资将达 40 万亿元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直至前几天被国家发改委明确否定后,才有所打住。理性来看,媒体爆出新型城镇化投资 40 万亿元,更多的是一个传说,也是一个非常不严谨的说法。   这轮新型城镇化要投资 40 万亿元的语焉不详的说法,强化了外界认为这轮新型城镇化将是投资“大跃进”的认识。   实质上,这轮新型城镇化之所以提“新型”,就在于发展理念将发生重大改变。将要从以前的以物为主走向以人为主,要从“硬建设”走向“软建设”,要从“面子建设”走向“里子建设”,要从锦上添花走向雪中送炭,要从单一追求速度走向速度和质量并重。   这意味着新的城镇化要足够重视 2.6 亿农民工利益,要公平对待,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要通过包括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异地高考、养老统筹等方面在内的制度建设,来实现软实力的提升,提高城镇化中以人为本的问题。   现有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的转变表明,这一轮城镇化将不是被各界解读的“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又是一次借机的房地产开发 " 大跃进 " ,又是一次投资的大扩容”。有了这些认识就能够清楚认识到,不管城镇化带来的投资数额究竟是多少,但其发展轨道和路径已经发生变化,肯定不会是再走投资依赖的老路。   这种变化从最近中央ZF面对经济增速有所下滑,顶着压力并没有出台刺激政策和继续走投资依赖的路径,而是通过简政放权来激发经济的内生增长力量体现出来,可以清楚看到新一届中央ZF在理念上的“知行合一”。   实际上,由于对 40 万亿元的投资没有严谨的说法,导致了 40 万亿元的空泛化解读。   如果对照面对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采取的 4 万亿元刺激措施,这 40 万亿元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4 万亿元实质上拉动的投资不止这个数,同时投放的周期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面。   如果将 40 万亿元这个数据放在中国这轮新型城镇化长达 20 到 30 年的周期里面来计算,那么是一年不到 2 万亿元的规模。要知道 2012 年中国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高达 37 万亿元,其中围绕城镇化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房地产的投资就在 10 万亿元以上,所以如果按照这个时间和对比维度来看, 40 万亿元的投资已经不算什么大数据了。   在这轮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肯定不会是投资“大跃进”,但也不是说完全没有投资。当前的关键,是进一步强化在这轮新型城镇化中ZF引导、市场主导的模式,只要更多的投资是通过市场的手投出去的,具体数额已经不是最关键的了,因为市场对于投资回报率肯定远高过ZF对投资回报率的关心,对于投资回报率也会有更加精准地计算。   综上所述,这轮新型城镇化 40 万亿元投资只是一个传说,更是一个不严谨的说法,各界不宜对此过度解读,从而造成对这轮新型城镇化的错误认识。 本文来源: http://www.ocn.com.cn/free/201305/dva290849.shtml
个人分类: 宏观经济|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EVA的计算方法
cutelxh 2013-4-28 16:08
项 目 调整方法 调整的目的和原因 本组处理方法 商 誉 资本化 商誉是近似永久存在的资产,能持续为企业带来收益,不宜分期摊销。 可忽略 研发费用 资本化并摊销 研发费用是对未来产品的投资,一次性摊销将低估企业的账面价值,不利于企业的科技投入。   存 货 先进先出法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采用后进先出法将低估存货占用的资金,少计存货价值和所有者权益。 不调整 战略性投资 在一个临时账户上将该投资“搁置”起来,在投资带来经营利润之前先不处理 鼓励经理人员根据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进行战略性投资,不必担心对短期盈利的影响。   营业外收支 从NOPAT中剔除 保证税后净营运利润只反映正常经营成果,不包括资产处置等利得或损失。   递延税款 从NOPAT中剔除 递延税款不是现金成本,而且未来不一定缴纳。   各种准备 当期变化加入利润,余额加入资本总额 准备金并不是当期资产的实际减少,准备金余额的变化也不是当期费用的实际支出。   重组费用 资本化 重组费用是项目在未来取得成功的必要投资,不应摊销。   在建工程 从资本总额中扣除,不计算资本成本 在建工程在转为固定资产前不能带来经济效益。   非营业现金 从资本总额中扣除,不计算资本成本 非营业现金不参加价值创造。 不调整,难以界定非营业现金         EVA计算方法 经济增加值=税后净营业利润-资本成本=税后净营业利润-调整后资本×平均资本成本率 税后净营业利润=净利润+(利息支出+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等)+资产减值损失)×(1-税率)+递延所得税费用 调整后资本=平均所有者权益+平均有息负债合计-平均在建工程 一、非经常性收益调整项包括:   1.变卖主业优质资产收益:减持具有实质控制权的所属上市公司股权取得的收益(不包括在二级市场增持后又减持取得的收益);企业集团(不含投资类企业集团)转让所属主业范围内非上市公司资产取得的收益。   2.主业优质资产以外的非流动资产转让收益:企业集团(不含投资类企业集团)转让股权(产权)收益,资产(含土地)转让收益。   3.其他非经常性收益:与主业发展无关的资产置换收益、与经常活动无关的补贴收入等。 二、有息负债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付债券息”等。 三、在建工程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符合主业规定的“在建工程”。 四、利息支出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财务费用”项下的“利息支出”。 五、研究开发费用调整项是指企业财务报表中“管理费用”项下的“研究与开发费”。 六、税率的选择:普通企业的税率为25%,若是高新技术企业则为15%,若是享受其他税收优惠的企业相应调整。
个人分类: 工具|0 个评论
分享 新财网新财财富忙里偷闲规划我们的财富
dier520 2013-4-22 10:43
  新财财富作为一家期货投资,资本管理机构,我们把国际上的先进投资理念和交易技术及策略与中 国国情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以风险控制为前提,以程序化交易技术与人才为核心,以集合理财产品 与有限合伙企业为模式,以程序化交易与风险控制为文化的经营模式,公司在资本管理、投资增值等先 锋领域,独树一帜,开拓进取以骄人的业绩回馈新老客户   特此本周六举办投资理财沙龙,本着让大家区分于投资和理财,透过学习理财知识,能够更好的规 划我们的财富,使其尽快实现财富自由。 沙龙内容安排: 一、模拟财富人生:   1.学会正确的投资思考模式,自我修正投资观念,找到实现财富自由的关键;   2.模拟真实人生历程,坦然面对变化。学习应对挑战,做出最好的投资以及理财决策;   3.开启自己的投资理财天赋,提高财务智商,迈向财富自由;   4.传授给你爱的人,让财富人生游戏成为创造财务自由的工具。 二、特别嘉宾分享:通过我们现有的资产,做合理的资产配置,达到财富的保值和增长   时间:5月4号下午13:30-15:30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慈云寺住邦2000四号楼707室
2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未来三年北京环境投资将超千亿
红媚娘 2013-3-29 12:09
在 28 日举办的北京市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强调,未来三年北京在垃圾污水治理、造林方面的投资将超过 1000 亿元,将更多发挥市场作用,支持和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环境投资建设和管理。   王安顺指出,过去北京市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主要靠行政力量,但经过初步测算,未来三年北京市污水、垃圾治理需要投入 848 亿元,而平原地区 100 万亩造林也还需要 300 亿元左右,仅这三项投资需求就超过了千亿元。“这么大的投入,仅仅依靠ZF投资是不够的,必须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打破体制障碍,有序地开发各类市场,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   北京市水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斌表示,通过测算,《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 2012-2015 )》中,三年仅工程投入就需要 260 多亿元,其中中心城区大概需要 180 多亿元,郊区需要 80 多亿元。对于这些投入,除了收缴的污水处理费、ZF补贴投入之外,ZF希望一些企业能够带着资金投入到污水治理建设中来,而且ZF还将启动融资平台筹措资金,通过这四个板块的资金筹措,统筹首都三年污水治理工程建设。   分析人士对北京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环境建设的做法表示赞同。北京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北京的环境保护需求资金额度较高,虽然ZF可以拿出财政收入支持生态环境建设,但如果能够把其中一部分拿出来让民间资本参与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的机制,就可以在更有效率地治理污染、建设环境的同时,节省出更多财政资源投入到更加急需的领域中去,同时这部分投入也可以使企业获得长期盈利保障。   不过,马军坦言,让民间资本参与环境的建设和管理需要更完善的机制,招投标机制必须公开透明。环境建设领域存在一定的天然垄断性,社会力量参与投融资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不够公开透明的现象,导致最终影响到环境建设的效率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质量。建议参考英国部分城市的做法,尽快组织成立由市民组成的监督机构,监督招投标等一系列过程,保证企业的质量和效率。   首都经贸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及还建议,ZF可以更为彻底地放开市场,把产业外包给企业,把环境建设部分做成竞争型的行业。
个人分类: 环保行业|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投资新政激发行业分化 保险资管各奔“钱”途
Lomeir 2013-1-29 17:51
2012 年,注定成为保险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里程碑 。 自去年 7 月以来, 保监会 陆续出台一系列保险资金运用新政,无论是开放力度,还是维度,均堪称三十年来未有之变。 新政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和范围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放开,从信托、券商资管、基金、银行 理财 、资产证券化,再到境外投资、另类投资、对冲工具和 金融 衍生品,各种高中低风险和收益的工具应有皆有。 与此同时,新政也拆除了保险资管长期封闭发展的篱墙,赋予其市场化的双翼,使之由原先单一的买方附庸角色,转变为真正的第三方资产管理机构,有机会在泛资产管理行业中大展拳脚 。 而从过去只做买方转变为现在既做买方又做卖方,垄断优势不复存在,同时,在泛资产管理行业正在五国乱战的背景下,保险资管公司的管理模式、投资艺术和机制都面临较大的调整空间 。 一、投资策略出现分 化 新政以来,保险资管行业内的分化开始显现,新华资产管理公司 ( 下称 “ 新华资产 ”) 总裁李全对本报记者称 。 不只李全,多位保险资管公司高管均有此感。伴随新政的陆续出台,各家保险资管已经或正在考虑重构自身的战略方向及机构设置 。 新华资产正在重新评估战略,在机构设置上也做了一些调整,李全称 。 之前新华资产只做传统业务,去年申请了境外投资资质、又获批开展另类业务后,设立了国际部和项目部;同时对原来的组合部增加了部分受托业务功能。 “( 受托 ) 这块业务一旦发展起来,我们还将专门独立出来受托部或第三方资产管理部。 ” 李全称 。 另据接近 新华人寿 的人士透露,新华资产拟作为发起人与母公司新华人寿合资设立一家香港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其经外投资的平台,但目前正在走程序。 此外,作为新成立不到一年的光大永明资产管理公司 ( 下称 “ 光大永明资产 ”) ,也在积极进行相关业务部门调整。总经理华旸告诉记者,光大永明资产已将直接融资部由原来的一个部门扩大到两个部门,专门做债权计划,任务是找项目和基础资产。 “ 能发债权计划的发债权计划,不能发的推荐给信托公司做信托计划。我们看重债权投资计划的发展机会。 ” 另外,华旸还计划将第三方业务也发展成两个团队,一个是资产团队,大约 30 人;一个是负债团队, 20 人左右。 “ 要更多地去做主动型管理。 ” 华旸形象地比喻道, “ 找资产,最差的到锅里找,端到桌上的是全别人吃剩的。我们要去地里找,地里找到的资产可以 ’ 吃前端 ’ ,获得最高的收益。 ” 除了战略和部门的重构外,一系列投资工具的放开,也标志着保险投资将彻底打破原有千篇一律的配置套路,围绕着各类投资工具的运用选择也在逐渐分化 。 在一位保险资管公司高管看来,新政无疑完善了保险资金可配工具的收益率图谱。以前保险资金可配投资品种 收益率曲线 是断裂的,除了大量配置的低收益债券和协议存款外,只能配置高风险的股票。 对于规模较大的老寿险公司而言,保费资金的平均获取成本大约在 5-5.5% 左右,而中小公司和新公司的资金成本普遍在 8-8.5% 以上。 “ 当债权类资产收益率覆盖不了负债成本时,只能赌权益类资产,通过 10% 或 15% 占比的资金,去博取 10-15% 的收益。 ” 人保资产总裁周立群表示 。 在没有对冲工具的情况下,保险投资与基金、券商等同样,都只得采取高抛低吸的方法进行股票投资,不可避免地产生系统性风险 。 上述保险资管公司高管表示,自从保险进入股市以来亏损严重,行业的平均持仓成本应该在 2700 ~ 2800 点,甚至更高,这部分成为保险最大的风险资产 。 另据一位资深保险投资人士估算,如果近三年在权益类配置 10% 的资产,假定投资收益水平跟大盘表现一致,则基本会抵消掉 90% 固定收益类配置的利息收益 。 不过,对于新开放的工具,各家资管公司的取向亦有明显的差异。一些保险资管公司偏向于利用 股指期货 等对冲工具来锁定权益类投资的风险,亦有一部分保险资管则更看好信托 。 一家成立两年的保险资管公司老总调侃道,用对冲工具来锁定风险 “ 就不用永远被压在 2300-2500 点之下,然后天天盼望有一天会涨到 1 万点奇迹的出现 ” 。 事实上,多家保险公司已模拟运行股指期货多年。如人保资产自 2007 年开始模拟运行股指期货,至今已有 5 年时间 。 信托高收益魅 惑 作为新开放的工具之一,保险资金认购信托无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之一 。 此前泰康人寿曾出资总额 9.68 亿元认购中信信托的一款产品,引起了市场广泛关注,甚至惊动了监管机构。事实上,已有多家保险资管认购了信托,出资额均过亿 。 在市场看来,信托的高收益高风险无疑与保险资金的风险厌恶不匹配。亦有保险资管人士称,理论上,如果一个固定收益产品收益率在 9 ~ 10% ,那么一定要先看产品,看融资方的能力 。 但信托不太需要看这些,因为信托的风控比较到位,相比于券商基金,信托计划的基础资产做得更扎实,尤其是集合信托,同时抵押率也较高,即便项目方经营能力很差,也可以清算拍卖后用抵押物赔付。相对而言,投资于没有承诺的股票和没有抵押的固定收益产品风险更大 。 更是有中小型保险资管负责人直言, “ 我肯定要做信托,最近一段时间都在看信托公司。 ” 多位受访的保险资管人士认为,虽然信托本身属于高 风险投资 标的,但目前有不少信托的高收益更多来自政策红利。 “ 现在同一个发行主体,在不同的金融工具间利差的太大了。 ” 例如,一家公司在体制内筹资,可能信用发债获得资金的成本只有 5% 左右,但由于体制内筹资会受到各种监管限制,只能去在无限制的体制外,如信托,去拿资金,资金成本可能就会达到 10% 或更多 。 前述资管公司负责人坦言,从法律框架来看,信托是完全连带责任,并且信托结构下,信托财产是隔离的,从风控和增信的角度看,比信用债都好,收益又高。 “ 其实一些信托出现对付问题,并不是兑付不了本金,而是对付不了利息。尤其走到破产程序时,信托往往是最有利的,因为资产是隔离且一一对应的。所以敢买城投债就应该敢买信托。 ” 另外,很多地方项目的信托还附有 “ 财政优先还款 ” 的条件,例如市ZF常务办公会会议纪要和市人大常委会优先还款会议记录等,这些文件信托公司都能拿过来。 “ 这就是我为什么买信托的理由。 ” 该人士续称 。 “ 我目前选择的信托主要有三类:央企担保的、银行隐形兜底的,另一类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城投类信托。我还愿意买一些信托的受益权,就持有中间一段时间。 ” 前述资管公司负责人说 。 保险资管公司对于信托的钟情,并非盲目陶醉于高收益。一位对信托非常感兴趣的保险资管公司负责人表示,目前保监会对信托公司的资质、治理结构和风控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公司内部也会有一系列选择评判的标准,包括该信托公司以前的收益水平和信用记录等等 。 前述保险资管公司负责人强调, “ 最重要的是,根据项目本身情况来判断,还款资金第一来源,第二来源,包括增信措施等,我们会做深入的评估和尽职调查,不会见了收益就忘了风险。 ” “ 不过,目前市场上风险可控、且产品收益率符合我们要求的信托产品总体不够。 ” 该人士坦言 。 类资产池业务探 路 信托之外,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类资产池业务 ( 或叫组合投资计划 ) 已经暗渡陈仓,光大永明资产就是最先吃螃蟹的公司之一 。 “ 我们希望通过组合结构性产品,把一些存量的配置资产盘活。 ” 华旸直言,目前寿险的保费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而投资新政已经将很多投资渠道放开,可以通过组合投资盘活已配资产,如前些年做的协议存款 。 素有 “ 定海神针 ” 之称的协议存款,一直是保险资金配置的重要标的之一 。 2011 年全年,大额协议存款利率一度维持高位,国有商业银行达到 5.6% 左右,部分城商行甚至开出 7% 以上的条件。受 2012 年 6 月之后连续两次降息及经济放缓态势延续、企业融资需求有限等影响,大型银行的协存利率一路下行,年底已降至 5% 以下。而行业内的存量协存收益率从 5%-7% 以上不等 。 收益率较低,商业银行不愿终止;收益率居中的,处于商业银行摇摆之间;收益率高的,保险公司不愿意退。那么,打包、组合、结构化,或许是最优解 。 华旸有了一套比较成型的思路和做法 —— 将某保险公司资金配置的若干收益率高低不等的协议存款,作为基础资产打包成受益权产品,并按 8 ∶ 2 的比例将其优先劣后为 A 、 B 端,比如 A 端份额以 5.5% 的收益率卖给商业银行, B 端收益率较高的份额则由该保险公司认购 。 5.5% 的收益水平银行正好能接受,这样既盘活了存量保险资产,同时也保证了超额收益没有丢失,华旸称,而盘活的 80%A 端资金,可以重新配置收益率更高的资产 。 有保险资管人士表示,如果这种类资产组合计划可以成行,保险资管比其他任何机构都有优势, “ 因为母公司自身就有一个保险资金大账户,在产品流动性安排方面有着天然的错配优势。当然,前提是自有资金和第三方资金之间要有明确的防火墙。 ” 华旸透露,他们计划向保监会申报几个创新产品,一个是资产组合计划产品,还有替中小保险公司做的信托组合。李全告诉记者,他也已经瞄上了类资金池业务 。 协议存款外,存量的大量低收益长久期的债券,无疑也是各家保险资管希望盘活的资产。不过,这些国债 “ 出表 ” 是个难题。从会计制度上来看,协议存款是列示在 “ 银行存款 ” 科目下,而国债这种低收益长久期的债券绝大多数列示在 “ 持有至到期资产 ” 项下。由于会计制度的限制, “ 一进来就动不了 ” 。 需要盘活的收益率较低的债券在 “ 持有至到期资产 ” 项下不能动,反而收益率相对较高的债券放在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科目下,李全坦言, “ 已经跟总会计师讨论过很多遍,就是不同意。 ” 第三方业务受 困 新政首次冲破保险资产管理原有的藩篱,使得保险资管由原来的买方更多地变为卖方角色,尤其体现在第三方业务上。 中国人寿 资管公司 2011 年设立了专门的第三方部门,一些中小公司甚至已经开始 “ 圈地 ” ,有的外部收入来源已远超过内部 。 “ 我们现在主要做主动式资管。 ” 华旸透露,光大永明资产目前受托的第三方资金已经超过母公司受托的保险资金规模。例如城商行和农商行是其眼里真正的第三方客户, “( 城商行 ) 体量上来了,但是做投资的人才没跟上,最需要别人帮它做资管 ” 。 不同于众多保险资管均表示要转型做第三方资产管理业务,作为保监会批设的唯一一家外资资产管理机构 —— 友邦资管中心的投资总监经雷却称,友邦资管不会申请独立牌照。因为当第三方业务量越来越大时,资管公司的资源一定会向第三方倾斜,影响其对保险主业的支持 。 虽然新华资产已经拿到受托第三方资金的资格,且对此很感兴趣,但李全认为,保险资管脱钩不了保险主业,不太可能成为完全独立的第三方管理公司,不管以后市场怎么发展,首要任务是管好母公司资产;其次才是通过自身的资产管理能力给母公司贡献利润,而且可以独立设立资管子公司,跟母公司隔离开 。 不过,在多位保险资管人士看来, “ 保险资管产品及制度的缺失 ” 仍是横亘在保险资管公司通往第三方道路上的巨大障碍。目前保险资管业内共有 7 个试点产品,泰康和 华泰 共 5 个,人保资产 2 个,但已多年没有批新产品 。 事实上,去年下半年,与保险投资新政联动的券商创新新政也已遍地开花。证券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 2012 年底,证券公司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 1.89 万亿元,相比 2011 年末的 2818.68 亿元,短短一年暴增了 1.6 万亿 。 虽然券商资管的受托资产的暴增主要是受银证通道业务的催化,不过与银行接触而衍生的价值业务也在逐渐成熟,此外,券商资管的各种集合计划、资产池业务等都已起步。 “ 相比之下,保险业已经落后了。 ” 一位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表示 。 时至目前,保险投资新政 13 条中,关于《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暂行办法》在内的剩余 3 条尚未推出,此前已发出的《关于拓宽保险资产管理范围的通知》也从保监会网站上悄悄的消失。实际上,《产品办法》和《拓宽保险资管范围的通知》正是决定保险资产管理能否真正成为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的关键 。 根据此前保监会产品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的规划,未来保险资管公司将可以受理养老金等委托资产、开展公募资产管理业务、发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 。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产品办法》推迟发布,可能与证监部门的政策协调有关。 “ 目前证监会正在就拓宽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业务征求意见,保险资管公司名在其列,估计是在等这个文件正式推出。 ” 周立群表示,对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无论是管理保险资金还是管理社会资金,产品化是最有效的方式,因为它可以标准化,通过产品变成信托制。 华旸坦言,因为没有保险资管产品,我们现在主动管理方式主要有两种:投资顾问方式,走券商的渠道; “ 协议 + 托管 ” 的方式。 “ 没有保险资管产品,专户没法落地,在交易所也无法开户,什么都买不了,只好买信托。 ”
个人分类: Investment|0 个评论
分享 博迪投资学中文8版
bi913278 2012-11-30 12:42
博迪投资学中文8版
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博迪投资学中文8版
bi913278 2012-11-30 12:41
博迪投资学中文8版
1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博迪投资学中文8版
bi913278 2012-11-30 12:35
博迪投资学中文8版
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博迪投资学中文8版
bi913278 2012-11-30 12:34
博迪投资学中文8版
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寇北辰:投资决策 “三步走”
寇北辰 2012-9-13 17:06
多年来,投资者有很多。有人获利,有人盈亏平衡,甚至有人血本无归。同样是投资,结果却迥然不同,其原因在哪里?原因很简单,很多企业或组织的投资人在投资方面出现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盲目;二是跟风;三是重投入不重经营。由于这些方面原因,很多投资者不但得不到理想的收益反而血本无归。 投资是一种管理活动,而不是简单的只投不管行为。只投不管,犹如很多人成家不重经营管理一样,结果既浪费感情又消磨时光。 投资是一个选择过程,投资管理看起来很复杂。但只要懂得原理,投资管理就变得很简单了。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对原理进行了解。投资活动犹如一个青春美少女,选择对象一样,是嫁给张三呢,还是嫁给李四的问题。嫁给张三嫁还是给李四,具体就要对张三和李四进行对比和分析,而不是随便能够决定的。因此,古人云:“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选的对象不对,拿终生当儿嬉,不但得不到回报,反而会毁掉终生幸福。这样的事在当今社会比比皆是。总结从上述形象实例,科学的投资管理需要“三步走”: 第一步,投什么?在选择投资项目时,首先要对行业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充分了解,然后对可投入行业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对比得出投资哪个行业风险较小,能够获取利润更大,投资收益更高,从而决定投资哪个行业合适。 第二步,怎么投?一次投入还是分批投入,或者是何时投入做好问题。如前几年生物股涨很厉害的时侯,投入生物股就会获得高回报。如果去年或今年就不会获得那个回报了。又如, 2000 —— 2006 年是房产投资黄金期,错过这个机会,现在进行投资就有些为时较晚了。再如,经济低迷时期,投入黄金,贵金属及收藏品就是一个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机会也就不会有好的回报。用老农民话讲:时来好种田。意思就是要把握最佳时机。有些人找对象的问题也出在这里,由于情感投入时机不对,或没有完全彼此了解就结婚,结果造成婚姻不幸。 第三步,重视经营。投资重在经营而不在投资,为什么很多女性选了对象,结婚后不幸福呢?其原因就是不注重经营,好的婚姻都是经营出来的,而不是结了婚就有的。十几年以前,我看见上海很多老太太每天很早就去证劵公司坐班,这些老太太每天几乎都能获取一些买菜钱,零花钱。关键是屁股能坐稳,重视经营。现在很多投资者尤其投入实业,投入后就经常不去打理,结果很多企业经营一阵子就关门大吉了。结果,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门面房,今天是这个招牌,明天就换成另外的招牌了。 综上所述,投资不能浮躁,不能操之过急。投资要遵循“三步走”战略,选择准确的投资决策,把握最佳投入方法和时机,重视经营管理,才会获得投资的期望回报值。
个人分类: 经济论坛|1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的投资者都怎么了?深陷泥潭还不知!~
野心长寂寞 2012-9-11 10:52
中国的投资者都怎么了? 上月中国CPI同比上升2%、很多人正处在黄金上涨白银上涨股市上涨的狂喜中、还在做各种金融幻想却不知一个两难的经济格局绑架了中国经济。在9月7日美国公布的非农数据中,很多人只注意就业数据比预期少增加了2.9万人但是忽略了失业率已经降低到8.1%,一场QE论被阴谋化。 在美国非农的前面中国发改委获批了25条城轨建设、投资资金7000亿,无疑是变向的宽松、消息公布后周五股市大涨很多散户资金入市一场坚定的信心战略开始打响、而在贵金属市场周五美国的数据公布后更是配合完好在QE的笼罩下一路上扬、各大论坛财经网站鼓吹黄金要上2200、白银要上50、浩浩荡荡的资金开进金银市场、这不是无知又是什么? 2008金融危机未爆发前、白银维持在18美元下方、08年之前西方经济是比较好的、白银在工业方面的作用最近宋鸿兵在【货币战争】中阐述很明确、发达国家在之前这样一种经济向好的情况下白银的价格都没有如此疯狂、难道**的几个二级三级交易所上市后就上升到10元每克、对比之前经济好的时候价格在3元每克、这种走势正常吗? 这里我只举例了白银。金市、原油、股市的走势图我想你们天天看盘走势图得比我了解得多。 美联储玩的就是要你宽松 美国还没有举行货币宽松的政策、所以金融市场都被提前消化了、QE的舆论就是要造成其它国家央行货币宽松、用反经销的策略来捍卫美元货币的稳定性质、美联储伯南克在多次讲话中重申了现有货币的正确性、并多次提出之前金本位制度的一些错误观点、现在的货币信用是决策于2个方面 1 政治的稳定 , 2 经济稳定、 今天谈的是经济,政治我们暂且不去分析政治。经济信用是什么? 伯南克说货币宽松位置地利率到2014年不变、而从去年谈话到现在经济增长是稳定的、不是恶化的、超于预期的。而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否不是看就业数据、就业数据只是一个‘参考’,真的评判标准是消费物价指数、谈到这里你们去看消费物价指数很就会得出结论。美联储的决策不仅捍卫了美元的稳定、而它国的国币变换和通胀高低不均衡更加体现了美元的稳定、美联储只说而没有任何行动、只是必要时候采取债券的发行、而它国实行的是不断的利率调整、试问?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信用货币 ‘是’选择多变的货币、还是一个稳定不变的货币呢? 高位转移 来回获利 国人的理念要改变 做过金融投资的人都了解、我们熟知的一些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1848年,‘伦敦期货交易所’成立十九世纪中期……等等欧美洲很多交易所都成立100多年,这些地方的投资者是经历多大起大落的、特别是一些投资机构在手段上和手法上采取的方式连ZF都阻挡不住、我们熟知‘索罗斯’‘巴菲特’……等等都有自己的投资机构。 中国的投资者由于受股市20年买涨的投资理念加上对金融的定律认识不够深刻、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比如在国外一个股票跌到0.1元是正常的、但是你要是跟中国的投资者说可能骂你SB、其实自己是真实SB的代言还在幻想中不肯惊醒、在08年A股大跌后依然很多中国的专家说还要上万点、今年还有不少人在唱、股市已经是被外围财团炒作撤资获利走了的、上到万点要多少资金来堆、当很多人都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不好拉升、机构已经转投目标了、只有那些没有经验的人才会傻傻的等待。 今天的黄金白银也是一样的、在大释电视媒介投资宣传下肯定会有很多人观察入市、入市前来几次大涨高位抛盘留一个幻想给投资者这跟之前的股市手法完全相同、但是我们还不肯总结经验还在傻傻的买盘入套、这次下跌后不知道要等多少年才会回到今天的价值、而根据外围资金的动向现在很多机构又在炒作中国的其它现货食用产品去了、下一个投资方向标转移后留下的又是一个梦。 内部矛盾激化和经济多指标泡沫是更大的危机 一个国家的金融体制崩溃比一场战争还要恐怖、在今天的中国说起楼市老百姓都有想打人的冲动、价格太高泡沫太多、但是为了有一个居住的地方又不得无奈得选择购买、在这种大的经济体制下要把房价降低到一个合理的位置我们至少要坚持5-10年的工作、这个工作是要在不断平衡各种价格下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而在这样一种内部矛盾体制下我们又不得不金融创新、为什么国家不直接开放金融、而是拿出几个地方来做创新、因为我们的投资者没有经验、从现有的金融制度看我们投资者几乎是项项战败、接连的亏损使得国民的这种怨恨在逐渐增强、最后是一种什么样的局面不敢去猜想、但是泡沫是会不断出现的、黄金和白银是下一个中国投资者看到最直接的泡沫方式、世界在发展、货币在不断演变、但是不会回到古老的金银时代、是在现在信用货币基础上控制各个货币利益的制约是货币将来长久不断研究的课题、而成果是不断的稳定。不要去听那些片面的宣传要从长久经济体制出发去思考、但是我看到的是危机在国内蔓延、希望一次次阴谋的背后提高我国民投资者的意识、不要让危机在继续。
个人分类: 投资|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想把自己的职业定位为投资经理?我该准备一些什么
haibing2008 2012-8-14 20:41
有时候想想,想在10年后,成为一位投行的经理,从现在开始,我该如何准备?比方我应该看什么样的书籍,以及我到什么样的公司应聘,一步步开始,一步步的积累!希望同仁们,给我一些建议!不胜感谢!
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王亚伟的北大演讲文字稿
phoenixwangk 2012-8-5 21:39
天很高兴有机会能和北大的年轻校友们一起探讨投资的一些理论。 我对投资理论研究一直就很有兴趣。95年进入这个行业,从操盘手到基金经理到出来自己做,感触和体会还是很多的。 投资是项很辛苦和很寂寞的工作。投资体系庞大而且复杂,就象一座很大的森林,我们要耗用一生去研究它,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探索的东西。很多年以来我都这么做,持续思考,但一直没有做系统性的总结。所以今天我也感谢大家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全面的反思一下投资的一些重大领域的理论框架。 今天的讲座,我的想法是和大家交流一些东西,而不是我要教导大家什么东西。今天的分析框架分四个部分:宏观经济、股市波动性、公司经营和公司估值。在投资这座森林里,这四个分支是比较重要的,对每一个分支我们都需要花很多心力去研究。以我认为,投资就是要不断建立一些理论框架,并在情况发生改变后有勇气不断打破它而重建。我们看巴菲特、费雪等大师,都有非常清晰的理论体系,操作背后都有一套投资哲学在支持。我们也是在努力学习和思考他们的投资哲学,所谓“有缘人得之”。我希望能够学习他们的精华,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自己的体系。 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黑天鹅》,它的主题是说,我们辛辛苦苦建立了很多投资模型,去管理我们日常的投资。投资风险可以用一条高斯曲线来表达,大部分风险都在某一个区域里面,我们努力去规避最主要的这样一些风险,但是一次极小概率意外的出现,就可以颠覆一切,将辛辛苦苦建立的模型打破,很多财富从而化为乌有。但我想,巴菲特从60 年代做投资以来,经历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所谓黑天鹅事件,他不但存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好,他是怎么做到的?2008年《黑天鹅》这本书的出版,让投资界很震惊,都在反思。黑天鹅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关健是我们如何去应对,让我们的资产不断增值,活得更好。这是促使我去思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我谈谈研究的基本思路。首先我认为,在市场的每个具体阶段,我所研究的这四个分支都有一些非常重要的核心矛盾,有些非常敏感的因素。如果我们不能挖掘出在这个阶段里最核心的矛盾是什么,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还不够努力,我们还没有挖掘出本质和规律所在,所以要不断去探求。过一段时间新的情况出来了,最核心的矛盾改变了,我们又要重新挖掘。我们始终要努力抓住最核心的矛盾。 其次,这四个理论框架里的每一点,我都希望与巴菲特的投资思想作一个印证。巴菲特对这些问题都有论述,零散地分布在巴菲特的年报和各种访谈里面。巴菲特在投资界的修炼已经达到非常高的境界。他的很多说法,我们要加以印证。我自己感觉这几年我们国人对巴菲特的理解很粗疏。中国人很喜欢以简驭繁,不少人把他的投资理念简单理解为不管宏观面、买了好股票就长期拿着不放就能赚大钱,这种绝对化的理解是有问题的,所以我们看到很多所谓巴菲特的信徒在2008年都吃了很大的亏。有些地方是我们误解了巴菲特的思想,以及有些地方是巴菲特讲的不清楚。 一.宏观经济分析 (一)用“单一规则”分析经济周期 研究经济就是研究周期。我尝试用“单一规则”来分析经济周期。“单一规则”是借鉴弗里德曼的说法,他认为,当代一切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信用形式,一切经济政策的调节都是通过货币的吞吐(扩张或收缩)来发挥作用。一切经济的变量,都和货币有关系。货币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货币推动力最可靠的测量指标就是货币供应量。由于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取决于货币当局的行为,因此,货币当局就能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整个经济。政府只需要将货币供应的增长控制在既适度又稳定的水平上就可以了,方法就是将货币供应的增长率相对固定,这就是所谓的“单一规则”,除此以外,不应该也用不着对经济多加干预,市场会自己进行调节。这是弗里德曼最核心的思想。 70 年代开始,美国采取这种方式成功解决了通胀和失业率较高同时并存的经济难题(这是凯恩斯主义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之后,这种货币主张被很多西方国家所接受,成为发达国家经济政策最重要的理论。但是显然,我们国家并没有这么做。 (二) 一切通胀问题都是货币问题 一切通胀问题都是货币问题,这是弗里德曼最著名的论断。通胀这个词语容易产生歧义,CPI 并不是最好的指标,货币购买力这个名词可能更好,大家更容易理解。最近几年货币发的很厉害,买房子越来越辛苦,教育医疗等支出也让老姓感觉很头疼,我们的购买力水平显然在严重下降。我认为,我们可以用货币发行总量的变化大致估算货币购买力水平,具体到某一项资产价格,我们可以用供求关系来加以判断。我们可以用这种办法来分析房价、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比如劳动力,高善文的一篇报告说,2007 年下半年我们国家已经迈过了刘易斯拐点,农民工不仅仅要求满足最低生存需要就算了,他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劳动力供需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工人工资在上涨,农产品价格也涨得很厉害,由于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困难,因此农产品价格上涨是不可逆转的,而且会长期维持,发改委说是有人故意炒作,这是推卸责任的做法。CPI 会长期比PPI 涨幅高,这也是由于劳动力价格上涨引起的,韩国和日本在迈过了刘易斯拐点后,就是这种情况。另外判断有色金属价格,全球量化宽松条件下,不仅中国资金起作用,全球资金都起作用,当然只有涨了。怎么去衡量货币供应量呢?有很多指标,比如M1 增速、M2 增速、M1 增速-M2 增速、M2/GDP 等,后面还有介绍。 (三)产能增加和过剩周期、房地产周期是最敏感的实体经济周期 货币是如此重要,我们要研究什么实体经济的变动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重大变化。我们国家货币规模(M2)的变化主要由两个方面引起,一个是信贷规模的扩张,第二是外汇结汇,还有小部分是央行负债。 从2010 年来看,信贷规模占67%的权重,外汇结算占28%权重。是什么影响信贷规模的变化呢?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固定资产投资。根据2009 年中国统计年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9.4 万亿元,采矿、制造、交通运输等和产能直接相关的投资,达到11.1 万亿,占比57%。而公共产品的提供,如水利、环境教育、卫生文化等固定资产投资只占30%,这和国外很不一样。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老百姓的娱乐生活消费,而是为了满足产能增加的需要。所以,高善文的文章《十年之痒》,结论我很认同,产能增加和过剩周期的确是中国经济最核心的周期。 我们的产能扩张了,无非是为了满足两个需求:国内消费需求和国外消费需求(即出口)。但是,国内消费需求要有很大增长是很困难的。2009 年居民零售消费总额增长15%,2010 年至今是18.3%,已经不错了,未来也不会有很大增长,这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环境是直接相关的。我们的社保、医疗体系等都不完善,尤其是养老问题很严重,现在大家的养老金并非由国家统筹,还是基本由县市一级统筹,投资渠道只有国债和存款,这几年收益率还不到2%,在高通胀下这些资产严重缩水,寅吃卯粮,赤字严重,等到你们退休后,能拿到的退休金有可能是不够的,不足以维持你退休前的生活,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会成为最影响中国人幸福感的事情。那你还敢随便消费吗?另外中国政府与民争利的情况很严重。这几年国家财政增长很快,2006 年增长22%、2007 年增长32%,2008 年金融危机还增长19%,2009 年增长11%。今年前十个月增长22%,但是居民工资收入增长水平却很低,大家拼命呼吁,但个税起征点还是顽强地维持在2000元不变。可见政府并不想藏富于民,而是希望将更多钱放在库房里。由于有如此多的顾虑,除非政治体制有大的改革,我不认为消费会给经济增长带来惊喜。看“一二五”规划时,说要培育中国消费市场成为世界级的市场,我觉得是很困难的。产能的扩张还是要寄托在出口上。自从2001 年中国加入WTO 出口持续大幅增长,我们是世贸体系最大的赢家。我们的出口依存度是很高的,2009 年出口占GDP 是24%,出口金额与居民零售总额的比重是65:100。2009年出口总额达到1.2 万亿美金,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一。2008 年金融危机出口下滑了一点,导致东莞工厂减少了15-20%,引起工人失业,社会动荡。现在国家推动城镇化建设,产能向中西部转移,加大基础建设,这是一个重大国策,这部分产能转移很大一部分是出口带来的。因此要非常重视出口未来的潜力。 简化一点,我认为产能增加和过剩周期的核心是进出口周期。衡量指标上,进出口增速和出口产品的结构比例,还有PMI 等。高善文认为产能增加及过剩周期是核心周期,但没有说房地产周期,是不完整的。房地产周期,影响也很重大。2000年之后,要解释中国经济的增长奇迹,除了加入世贸带动出口增长外,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房地产。03-07 年地产狂飙带动经济发展,08-09 年金融风暴,政府采用启动房地产的方式来启动中国经济,算是把经济从泥潭里拉了出来,当然代价也很大。关心地产周期,衡量指标主要有:房地产投资增速、房屋销售量、新屋动工量、房价收入比、房租回报率等。 地产对经济影响有多大呢?我们看几组数据。 第一,房地产所占财富比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个统计,2004 当年全球可变现资产的规模是170-220 万亿美金,住宅和商业地产90-130 万亿,股票35-40 万亿,黄金很少只有1.6-2 万亿。因此从全球角度来看,地产占人类财富的比重超过50%。而且由于货币贬值,全球不动产价格持续走高,今天地产所占财富的比重应该更高。而中国呢,有一个大概的测算,2009 年7 月中国房子的总值超过90 万亿,现在可能已经超过100 万亿了。而我们的GDP 2009 年是34.5 万亿,今年大概是37.5 万亿。房价总价值超过GPD 的两倍多。未来城镇化后,农村土地价格变得更值钱。房地产所占财富比重非常惊人,一点点的波动对整体经济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房地产对M2 的吸纳。09 年初M2 是47.5 万亿,年底时是60.6 万亿,一年增加13.1 万亿。而09 年地产销售总额是4.4 万亿,占新增M2 的34%。09 年房地产投资完成额是3.62 万亿,占了27.6%,一部分卖出去了,还有一部分没卖出去。房地产销售额加上已经建好但还没有卖出去的,估计占新增M2 超过四成。和房地产业配套的水泥、建材生产等,占比也很重,按照10--20%的比例算,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房地产及配套产业对新增货币吸收比重可能在60%左右。这是09 年增加那么多货币却没有发生很严重通胀的其中一个原因。 第三,房地产对贷款的吸纳。存量部分,09 年末中国银行业对房地产业,包括对房地产公司和对贷款购房的老百姓,总的贷款占总体贷款规模的23%。增量部分,09 年全年新增贷款接近10 万亿,其中房地业所占比重约22%。在西方发达国家,这一块比重也很厉害。它们还能发CDO 和CDS,杠杆很高,在08 年巅峰时曾达到几十万亿美金的规模。因此,次级债问题爆发,房价闻风下跌,西方的金融机构普遍都崩溃了,前车可鉴啊。从最近花旗、富国银行的业绩报告看,房地产贷款占总体信贷的比重仍达40%多。因此,这是一个全球问题,房地产业对货币和经济的影响都很大。 (四) 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特点和未来可能的经济风险 1. 唯一目标是经济增长 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全球罕见,说是兼顾,实际上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经济增长,其他三个传统目标都不重要,包括通胀在内。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控制通胀往往是最重要的目标,即使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而降息,也要以通胀不恶化为前提。在中国,因为经济增长会带动就业,这关乎民心稳固,所以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拉动经济增长。由此所带来的最糟糕的问题之一,就是制度性地容忍负利率。 2. 制度性地容忍负利率 负利率从经济学角度看很可怕,长期负利率会让资源错配,让资产价格不合理上涨。因为担心货币放在银行里贬值,货币只好不断流动去寻找投资增值的机会,这会加快货币周转,从而令通胀加剧。过去历次通胀时期,政府都迟迟不愿意加息,因为担心加息会对经济增长带来影响。上一次是2007 年,下半年开始通胀升温,12 月时CPI 已经是6.5%,而一年定期利率这才刚从3.87%调整到4.14%,2008 年4 月通胀达到高点8.5%,而利率在这期间却没有做任何调整。最近CPI 也不断上升,我们的加息过程也很缓慢。实际上我们是最早从全球经济危机中走出泥潭的。现在CPI已经是4.4%了,但是我们的利率直到上个月才从2.25%上调到2.5%。上个星期看到社科院一篇文章,说我们的CPI权重设置有问题,这几年通胀可能被低估了7%,目前4.4%的CPI 我觉得也是不真实的,直观感觉是6-7%,甚至更高。长期容忍负利率从经济学上看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但是这种政策目前看不到大的实质性的调整,实质上是用全体人民的财富来补贴银行,这是一件极不负责任的事情。在西方发达国家,控制通胀是所有央行最核心的事情。包括这一波的量化宽松,美联储大肆放水,但也定下前提是核心通胀率不可超过 2%,超过了就停。美国现在通胀大概是0.2%--0.3%。 3. 中国货币之谜 我们的M2 长期高速增长,但是为什么CPI 却没有高涨呢?这就是“中国货币之迷”。有个指标M2/GDP,从91年的88.8%增长到00 年的135.7%,08 年是151.3%,09 年178%,现在185%左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排名第一,美国是60%左右。每年的M2 增长指标,多年来央行定在15%左右,而08 年1 月之后增速惊人。对比一下美国,2008 年1月,我国M2是41.7 万亿,到2009 年1 月增到49.6 万亿,增长18.94%。美国从7154 万亿美元增加到8123 万亿美元,增速10.36%。2009 年底,我们的M2 已经62.56 万亿,当年增长26.13%,而同期美国增长2.29%。今年10 月份对比去年底,增长11.86%,同期美国是3.29%。我们目前的M2 是69.98 万亿,美国大概相当于58.3 万亿人民币,我们比美国多11.69 万亿人民币,但我们今年的GDP 是37.5 万亿,美国大概相当于99 万亿人民币,将近我们的三倍,但是我们的M2比美国还大。这三年来,我们的M2 货币增长69%,而美国是16%。当然中美M2 计算方式有些不同,但是大 的方面应该差不多。 同时我们看另外一组数据,易纲多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国1978 年到1992,中国的M1 和M2 分别增长了20 倍,但是,官方物价指数和自由市场价格指数也只增长了1.25 倍和1.41 倍。货币流通量增长如此惊人,CPI 增长却不是很多,超额货币去哪里了?我认为最好的解释是,我们有大量的产能和资产对M2 较好的吸收。1978—1999年间,中国整体经济高速发展,百废俱兴,产能不足情况非常严重,大量外资被吸引进来,大量投资工业区,购买设备,修建高速公路等,货币增长再多也能吸收,所以通胀虽然出现了,但并不太严重。 4. 房地产景气难以持续 08-09 年间,货币超量发行,前面我介绍过,房地产吸纳了大量的增量资金。大量购房客把钱交给房地产商,房地产商再去向政府买地,再投资建楼。货币从分散到高度集中,都汇聚到房地产商那里了。房地产商拿到了售楼款,M2是不变的,并不是说新增的货币被消耗光了。货币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周其仁说,这是水和面的关系,水多了就加面。中国的面,最敏感的就是出口和房地产,我觉得现在都到了很难持续的程度。看下我们最新的房地产数据,1-10 月份, 全国房地产施工面积达到36.98 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8.3%;竣工面积4.2 亿平方米,新开工18.13 亿平方米,明年可供销售的面积可能达到30 至40 亿平方米。我们算算每年能销售多少面积,2009 年销售了9.3 亿平方米,今年以来,前10 个月销售面积是7.24 亿平方米,今年大概能卖掉10 亿平方米,明年的供应量接近需求量的三倍多至四倍,所以明年房屋的销售供给是很充分的。另外,在负利率的情况下,房子一推出来马上就将被抢购一空,地产商说这是由于刚性需求强烈所致。这个刚性怎么看?有没有水分?大部分的小两口,双方父母帮忙给首付,小两口每月交按揭,是现在很常见的一种购房现象。耗用两代人的财富去买房子,压力是非常沉重的,有很多买房的行为并不是出于自住的需要,而是投资的需要,甚至可以理解这是一种储蓄行为,是在负利率情况下,为避免财富缩水而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行为。这种“真实需求”既真实又不真实,我估计有 30%,甚至更多的购房行为,是我说的这种情况。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利率加上去,不是负利率了,我们才能看清事情的真相。房子的供应量可能是过分充足了,而我们的自住需求可能并没有现在所看到的那么高。以我的观察,现在整体房价已经到了不可再持续、不可再承受的地步。看一些简单的指标,租金回报率只有2.5%,一些大城市可能更低。小两口买一套房子,不吃不渴都要二三十年,这种日子还怎么过?这对中国人整体的财富是很大的伤害。而且父母年纪大了,养老怎么办?对豪宅来说,中国财富加速集中,有钱人越来越有钱,所以豪宅影响不大,一不小心可能还有较大的空间。但是,普通房子的价格可能无法再持续增长了。中央政府看的很清楚,所以利用各种手段来限制买房,来压制房价增长空间。一方面房价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生活,甚至引起社会动荡;另一方面还有一种阴谋论,据说美国这一波大放水是一个大阴谋,美元在美国停留并不多,很多都换成其他国家的货币流出去了,集中流到了新兴发展国家,抬高了当地的资产价格。某一天美国经济缓过气来了,美元一走强,货币回流,资金一撤,楼股齐跌,汇率急贬,新兴国家的经济可能会受到重创。现在这种阴谋现在都成了阳谋了,全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限制热钱流入。我自己判断,我们这三年货币发行如此泛滥,而且负利率,房价一再上涨引发羊群效应,大家都去买房子。现在房地产业感觉已经到了阶段性增长的末期,泡沫是不小的,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去消化,甚至不排除较大调整的可能性。现在多空双方处于僵持的状态,如果某天出现一些经济问题,例如出口不景气了,房价走势会变得很敏感。 5. 出口也面临压力 出口压力很大。去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国。今年1-10 月份,出口额和09 年同比增幅有百分之三十六,但和2008 年同期相比增长只有6% (这是在人民币汇率对美元只上升了2.5%的情况下做到的,而同期亚洲多个主要国家汇率上升了6%---16%)。我们已经是全球出口老大,增长潜力当然是有限的。今年的广交会情况一般,石广生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明年出口增长9%。但是,我觉得,如果只有9%,增速就太低了,会引发很多问题。明年出口有很明显的压力,不利因素很多,汇率上涨、劳动力价格不可以逆转的提高、农产品价格上升,还有原材料价格上涨等。美国经济虽然还不错,但是属于无就业的增长,预期几年内可能都是这种情况,这样美国的消费就很难起来。欧洲比较糟糕,除德国外普遍举步维艰,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等这些国家,长远来看它们国家财政都是要破产的,对中国未来的出口增长都不是什么好消息。我们国家的出口,也许2011 年还可以,但是到2012 或者2013 年就需要很谨慎了。出口事关我国货币发行的增量。2004-08 年,外汇结汇占新增货币M2 接近50%,09-10 年约占28%。如果出口顺差缩小,对我们的货币环境都有较大影响,对资产价格也会有较大影响。而且我们货币如此滥发,真实通胀如此之高,如果某天经济形势不太好,资金外流,人民币升值的进程甚至可能会逆转。这些都是水和面的问题,水太多了,前所未有,但是我们的面不够。我们的通胀很有可能会起来,因此要做坏的打算,甚至不排除恶性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今年年底M2 会达到71 万亿左右,仍然维持15%增长的话,明年83 万亿,后年96 万亿左右。2012 年GDP 按照8%的增长也就44 万亿。M2/GDP 将是218%,非常惊人。这是可持续的吗?现在大家在讨论明年的信贷规模是多少,6万亿、6.5 万亿还是7 万亿,我认为大家没有看清楚问题的关健所在。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是,趁现在全世界经济还可以,怎么迅速进行一些调整,产业如何升级,房地产价格较高,怎么通过一些方法让泡沫逐步释放。如果明年仍然维持六七万亿的信贷规模,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现在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到了好消息不太敏感、坏消息很敏感的时候,如果有一天出口不太顺利,我担心会产生骨牌效应。我很关心出口和房地产的形势。有很多角度可以观察中国经济,我选择“单一规则”---用货币增量这个角度。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局面有点类似95 年通胀之初,当年通胀最高达到27%,当时朱镕基选择硬着陆,大幅加息,压制了通胀,奠定了后来很多年经济发展的基础。现在当然没有人可以象朱镕基那么铁腕,但是我们要认真考虑怎么给经济逐步降温,不断回收流动性,给民企更多发展空间,有更多可投资的领域。需要更多的面,把水吸收掉。未来,我希望能有较大的加息,以及我们的汇率可以升的更快一些,控制热钱的注入。整体来讲,明年下半年至后年,很多不好的经济问题会逐步浮现出水面。但我不认为现在大家已经比较充分的意识到这一点。 (五)对巴菲特的误解 很多人认为巴菲特教导我们潜心研究公司而不必关心宏观经济,这种认识是错的。1968 末他关闭合伙基金公司是很明智的,后来美国经济和股市都陷入长期的调整。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长达三四年的时间,巴菲特的公司资产有四五百亿美元的现金,一直都没有做大的投资,直到金融危机之后,他才开始大规模投资,能用的现金都用完了,而且还采用发行新股方式收购铁路公司。他是这波金融危机最大的赢家。巴菲特是真正研究宏观经济的高手。判断非常准确。宏观面对股市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想做好投资,不花心思研究是不行的。 二.股市波动性 (一) 钟摆 经验表明,投资者的情绪总是从极度悲观到极度乐观,股市因此总是大幅波动。股市的波动性恰如一个钟摆,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有波动,就有机会,有大的波动,就有大的暴利的机会。一方面我推崇价值投资,但另一方面,我认为选时远比选股更重要。我们要作判断,在股市的低潮要尽量回避,在高潮时也要有减持的勇气。有一个知名投资人赵丹阳,2007 年3500 点时就清仓了,后来股市涨到6000 多点,利润最丰厚的一段他是完全没有享受到,我想他是不是建立了一个模型,认为3500 已经估值到顶了,因此就不玩了。这很可惜。股市的波动性非常复杂,也非常吸引人,我们要掌握其中规律。 (二) 股市和宏观面直接紧密相关 宏观面对公司业绩、整体融资环境和市场信心都有重大影响,直接影响股市。我想股市大的波动有七八成的原因是宏观面的变化。经验表明,股市一般在宏观面见顶之前三至六个月见顶,在宏观面见底前三至六个月见底。 (三)股市波动的本质是资金的运动 钱涌向哪个公司,哪个公司价格就会上涨。股价波动,最本质的的原因就是资金运动。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论也是解释资金运动的其中一种理论,而不是相反,公司有竞争力,业绩不错,因此大家长远看好它,资金追捧它,因此股票价格就上涨了。有很多不同的投资理念,实质都是解释特定情况下一些资金的运动规律。股市资金运动可由以下几个因素作出判断: 1.货币增速 研究市场资金动向的指标,比较敏感的有M1 增速,M2 增速,M1 增速—M2 增速等。有很多实证分析,非常值得重视。给大家展示两幅图,上面这幅图很有名气,是招商证券的研究员罗毅写的,叫《M1 定买卖》,发表于去年11 月份3300 点左右的时候,当时M1 的增速达到34%, 他说市场很危险,是极好的卖点,市场可能会回调两成至2300 点,不幸被他准确言中了。他从数据推演出,从1996 年到现在,如果每次M1 增速接近10%就买入股票,超过20%就卖出,投资标的是深成指,从1996 年到09 年11 月,投资收益率是95 倍。 高善文也有一篇报告《钱多了,钱少了》分析M1—M2的剪刀差,判断股票市场资金的充裕性,从而做出买卖操作,也挺有见地的。 2.PEPB 市场整体的PEPB 水平是衡量市场整体估值水平比较好的指标,也是评判资金参与投资股市风险的一个很好的指标。2001 年最疯狂的时候,两市整体PE 是70 倍。2007 年10 月,市场6200 点,历史新高,当时深市PE 是69 倍,上海是50.6 倍。目前全体A 股PE 以中报来计算22 倍,去除银行股后是30 倍,如果再去掉两油和煤炭,整体PE 大概36 倍。中小板55 倍,创业板74 倍。PB 水平大概4 倍,去掉银行股大概是3 倍多一点。毫无疑问目前创业板和中小板整体估值绝对是过高了。情形就像00 年的网络股狂潮,估值高得不可议,但大家会说,公司业绩增长很快,股价还能涨。类似的情形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每次泡沫发生前,都认为这次没事,因为这次和以往是“真的不一样了”,但结果呢,“每次都是一样”的。目前创业板的泡沫是很明显的,是不可持续的,什么时候破掉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对比几个指数,恒生指数,以今年计算16 倍左右,道琼斯是14 倍,标普500 大概15 倍。历史上道琼斯平均是20-25 倍,纳斯达克高一点,25-30 倍左右。这么看美国香港还可以,A 股总体来看也不算很高,但也不低了,中小板和创业板很高,这个泡沫需要慢慢消化。 3.资金成本——利率 利率和通胀率直接相关。利率的倒数往往是市场的价格中枢,即常态下可接受的PE 水平。如果利率不断下调 ,那合理PE 也要调高。日本股市的PE 有五六十倍,因为日元的利率将近零。在美国,一个经验是,如果利率低于4%,即使利率再往下调,投资者可接受的合理的PE 也就是25 倍,,哪怕利率降低到2%,市场PE 也很难往上调到那里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从70年代起一个主流的观点认为,适度的通胀是有益的,3%--4%是合理的水平。我查了一下1997-2008 年金融危机未发生前11 年的数据,美国的通胀率在3%左右。大家预期即使现在通胀高于4%,,美联储也会想方设法压低通胀至4% 以下,这就是利率低于4%之后,美市PE 往上调整会出现钝化的原因。今年10 月19 号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在一个重要会议上说,大部分货币官员认为核心通胀率应保持在2%或稍低的范围,这是伯南克在公开讲话中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把一个具体数字作为美国央行的通胀目标。现在很多分析认为,美国维持这样的低通胀水平可能会持续多年。如果市场普遍这样认同了,那我认为道琼斯指数可以有系统性的提升估值的机会,也许合理的PE 水平就不是25 倍了,说不定市场可以接受30 倍左右的水平,现在道琼斯的PE 只有14 倍,所以我对美股挺乐观的,美股创新高相信只是时间问题。现在港股的利率也很低,也可能跟随美元利率长期维持,港股的前景也值得看好。 4.换手率 市场能不能上涨,要看多空双方的力量比较,换手率非常值得重视。在低点往往成交极度萎缩,因为想买的人少了,在高位,一般放天量,因为想卖的人多了。虽然说买和卖的金额无论在什么点位都是均等的,但实际上决定方是不一样的。如果在比较高的位置换手率急剧扩大,是很值得警惕的信号。我最近测算了一下,10 月26 号那一天,深沪总市值是31 万亿,流通市值是19.4 万亿,成交金额约5200 亿,换手率(成交金额/流通市值)2.7%,成交金额除以总市值是1.68%。创业板和中小板的换手率分别都超过5%。看看2007 年10 月份,平均总市值28 万亿,流通市值8.91万亿,平均成交金额1951 亿,换手率是2.18%,平均成交金额除以总市值是0.697%。现在的换手率比当时的换手率还要高。成交金额除以总市值是当时的两倍以上。所以,这么高的换手率不是很好的事情,由此判断A股的上升空间可能有限。现已经达到5000 亿了,上到3500 点就需要6000-7000 亿,上升到4000 点可能需要8000 亿水平,能持续吗? 看看香港,10 月26 号,总市值20.8 万亿港币,成交金额900 亿,换手率0.4%,和历史上的高水平还有较大距离,从这个意义上看,香港股票向上走的空间大一些。 (四)反射理论 反射理论是索罗斯提出的。我觉得没有比它更好的解释市场波动性的理论。有人总结,在投资方面人类常见的情绪有16 种,比如代表性效应:认为趋势会一直持续下去;错误共识效应:高估与我们所见略同者的人数;选择性认知:只愿意聆听有利于我们判断的意见,对不同的意见置之不理。人类的这些情绪会影响股票市场的表现,索罗斯据此提出了反射理论。 反射理论的核心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会互相影响。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市场走势,甚至改变市场原本可能的走势,一个大的趋势一旦形成后,二者会互相加强,互相巩固,直至“无可动摇”,索罗斯称之为“加速期”,当认知和真实差距很大时,形势就会失去控制,直至逆转。 这个理论,有点抽象,但很有意义,操作性也很强。他根据这个理论有过多次成功的操作,当然也有失败的。他的做法是,冷静地研判市场会否出现一个大的趋势,先做一个假设,然后不断根据市场本身及投资者情绪的变化,看这个假设的趋势是否能够确立,从而进行布局。这个理论里面,有一个“加速期”,我觉得是非常有价值的概念,可以据此研判市场是否在顶部或底部。我总结它有几个特征: 1.市场形成高度的共识,,包括分析师、基金等形成高度共识。 2.在顶部时,总有些举足轻重的公司进行大规模融资,市场解读为利好,还要上涨。我最有印象是07 年8 月的时候,万科以31 元,一个很高的价格,配股融资大概约100 亿元,消息传出之初,万科的价格从20 多,一口气涨到36块钱去了。真正实施时,股价直奔41 元,市场把它解读为重大利好。之后,万科走势一落千丈,最低跌到三块多(除权后)。 3.在底部时,一些举足轻重的企业回购股票,市场不理不睬,还要下跌。我们看到04~05 年的时候,这种情况很普遍,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大量回购股票,但市场置若罔闻。因为很多时候,公司比任何人都要了解他自己的实际情况,高位时,它觉得可能高估了,会考虑以增发的方式,拿到更多的钱,在低位时,它觉得,价格太低估了,这么好的价格,我为什么不买进它注销呢? 4.在一个很短时间里,股指或者一些非常重要的公司,会出现突然间加速上升或加速下跌的情形,这要高度警惕,形势可能要逆转了。黎明前的黑暗,会特别的黑,登顶之时,有人会发疯。 (五)旁观者 下面我谈谈“旁观者”的问题。 基于反射理论,索罗斯认为,一般人很难判断股票市场的走势,为什么呢?因为你本身就是市场,你已经和这个市场融为一体,互相影响,你的判断影响股市的走势,股市的走势反过来又影响你的预期。那我们怎么能够走出这个误区,研判市场大势呢?我想应该做个“旁观者”,和这个市场若即若离,才能“旁观者清”。如果和这个市场离得很远,就很难发现本质、发现主要矛盾;走得太近,各种锁碎消息充斥市场,会让我们迷失方向,干扰我们对主要矛盾的判断。我们要做一个bystander,以旁观者的心态看待市场,我们要离这个市场既远又近,始终把握主要矛盾,客观认识这个市场。如何做一个“Bystander”,这是一个重要课题,对我而言,始终这样要求自己。 这是成功投资的关键所在。 但是,非常难。(整理演讲稿时,我想补充一点,就是“一个意见都不能提”。我多年前做投资总监,年少轻狂,无知者无畏,经常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指手划脚,实际上公司是什么样子就是什么样子,从来就没有因为你的意见发生过什么改变。就如一个人是很难被改变的,一个公司亦然。企业经常环境非常复杂,不在第一线的管理层,根本很难根据形势改变提出对策。我们提出的意见,99%不是废话就是错误的,1%也许有点真知灼见,但是,如果是一个好公司,它自然会意识到,对一个坏公司,再怎么提,也没有用。如果我提出意见,我就会想,公司如果按我的意见这么去做,经营方面就会如何如何。这往往是一厢情意的,而且会严重影响对这个企业的客观判断。我们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观察,持续观察!这是做一个“旁观者”的重要一部分。) (六)对巴菲特的误解 巴菲特说过,纽交所即使停市三年,对他都没有什么影响。费雪也说过,在股市中有两种挣钱的方式,第一种是挣股市波动的钱,第二种是挣企业业绩增长所带来的钱。听起来,他们似乎认为研究股市的波动性不重要,研究公司的增长就够了,价格波动和公司业绩增长是两件不相干的事情,很多人接受了这种说法,他们认为买进一个好公司,预期长期会有增长,就不管股市了,长期守着它。07 年高潮的时间,这种论调很流行,有人买了万科招行,就打算放个20 年,结果是损失惨重。实际上,巴菲特早就讲过:当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惧。他说股市停市对他的投资没有影响,只是想特别强调我们选股时要立足长远,而不能太关心股市短期的波动。很多人片面理解了他的话。公司上市后,就具备了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是一家公司,要持续经营,另一方面,它是一个交易品种,就会有波动性。两个属性都很重要,都要研究。 巴菲特在高潮时会卖股票,在低潮时他很开心,因为买股票发财的时机又到了。07 年的时候,中石油,涨了5 倍后,他卖掉了。08 年,在金融风暴最激烈的时候,他不但把能买的钱都买了,而且还通过增发股票的方式收购铁路公司。 另外一方面,巴菲特个人的持股和他的上市公司(伯克希尔)的持股,不是一个概念。在08 年7 月,他曾经接受过一个电台的采访。他说,我之前的个人的投资100%是国债,现在开始是满手的股票。不久后还有一次,他接受采访时说,我的持仓里面大部分是富国银行。大家可能认为他公司有什么股票,他的个人投资也是什么股票。公司持股在大跌时没卖,他自己的持股也不卖。实际上,情况不是这样的。市场不好的时候,他自己也曾经空仓,彻底空仓。而他的公司,目前股票仓位只占公司总资产的20%多,即使市场不好,公司的仓位也必须保持,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但是很多中国投资者并不了解这个情况。 另外我认为,投资股票跟做企业是不一样的。做企业的时候,无论是高潮还是低潮你都要持续经营。不能说高潮的时候,就把它卖掉,低潮的时候再把它接回来,没有这种事情。一些伟大的企业,低潮的时候它要抓紧时间进行收购,进行扩张。但是我们做股票不是那么回事,高潮时把它卖出去,低潮时把买回来,才是明智的选择。 而且,一个公司,在陷入低潮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告诉你它一定可以东山再起,因为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了,一些技术方面的变化,一些管理团队的变动,可能都会对它的持续经营造成致命的影响,有些坎可能过不去就过不去了。我们死守一个公司,风险实在非常非常高。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柯达,几十年的大蓝筹,现在一败涂地。但我所说的意思不是指普通意义上的波段操作。我觉得中短期的波动,是难以预测的;但是一个长期的波段,周期方面重大的波段,是可以分析和预期的。我们一定要研究 三.公司经营分析 (一)公司本质:价值观和执行力 我认为,一个公司就是它的价值观加上执行力。 价值观,我的理解有三点:第一点是它的愿景,它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公司,第二点它如何定义和员工的关系,第三点它如何定义的和客户的关系。这些就是价值观的全部。 讲个例子,万科,我很熟悉的公司。它的愿景是做一个纯住宅的公司,至少在08 年之前是这样,后来做了一点调整,也做一点商业地产。而且它想成为一个令人尊重的公司,它整体的住宅设计、质量,尤其是物业管理都做得很好。 它如何对待员工呢?它每年都会请盖洛普做一个员工满意度调查,一直都很高。它有非常尊重员工的文化,希望和员工一起共同成长,经常做培训,并给员工不错的的待遇。和客户的关系呢?我买过万科的房子,我觉得万科的物业管理在行业里是遥遥领先的。它的服务理念,它对住户的承诺真是非同凡响。所以它不但有价值观,而且它是真正这样去做的。虽然我几年前就把它的股票卖掉了,但我仍然认为它有机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 问一个普通人,他的人生哲学是什么,他不清楚,甚至认为这是自寻烦恼。只有最优秀的人,他会认真思考总结,他有一套完整清晰的为人处事的哲学,他就是这样做的。公司亦然。 执行力包括:一是员工赏罚晋升机制,二是质量管理,三是客户关系管理,四是研发和创新机制。 (二)选股标准 1 .护城河 我评估公司是否优秀和强大的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巴菲特常说的护城河,它的深度到底有多深。除此之外,我认为无须第二个指标去评判。没有比这更核心的东西了。护城河一般源于专利技术、服务质量或者产品质量。Intel,它的护城河是技术专利,万科星巴克这些公司,它的护城河是它的服务和质量。形成很深的护城河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研究公司,看它的报表,只是研究的一小部分。感受它的价值观,评估它的护城河的深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个公司“软”的东西,比“硬”的东西更重要。企业经营非常复杂,而且变化很快,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公司基本上是无法预测的。从长期看,护城河很深的公司,总是不断会给人带来惊喜;护城河很浅的公司,就会不断给人带来坏消息。你选择一家公司,它有一个好的团队,有很深的护城河,就行了,剩下的事情,你去预测它,其实是浪费你的时间,但你可以去跟踪它,观察它。我如此强调护城河,因为这是成功选股的关键。 2.三点标准 我这几个标准是消费类公司的选股标准,其实稍稍修改一下,别的公司也适用。我自己是真的这样去选股的。 第一:善待客户。对于消费类公司,我们一定要注重客户对它的产品有多满意,投诉机制是否顺畅。这点非常非常重要。只有客户满意度很高的公司,才值得我们研究。如果客户对这家公司的产品不满意,那多好的财务数据都是没有用的。 第二:善待员工。一些非常优秀的公司,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都是很高的。他们会为身为公司的一员为荣。像万科,毕业生如果能去万科-----地产界的黄埔军校,他觉得挺骄傲的。在互联网业,如果能到腾讯或者到百度,这个员工也觉得挺自豪的,能去这个公司很不容易啊,证明自己很优秀,他也愿意为这个公司有所付出。我经常问他们员工工资收入水平,晋升是否主要是内部产生,每年是否有一定的淘汰,工作是否有成就感。要了解这些,就必须和公司的各个阶层,包括高中低层都有接触。要了解员工的士气,最好的办法是问最前线的员工,看他们是否满意,斗志是否高昂,如果他们对公司诸多指责,那么就要小心一点。我们要深入公司,和各级员工建立一些私人的关系。 第三:产品创新。在超市,看一看公司有没有经常推出新产品,卖得好不好。如果你是招行的股东,经常去他们的网点,看看他们的服务好不好;如果你是腾讯的股东,你可以下载他们的软件,看看有没有些很酷的新功能,和别的公司的产品性能上对比一下。要亲自体会。商业竞争实在太激烈了,新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是利润持续增长的保证。 最好的消费类公司的产品,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我们有幸能遇到这类公司,就可以做为长期投资目标。巴菲特当年投资的《华盛顿邮报》,美国中产阶级就读这份报纸,觉得是一种身份象征。你看凤姐,她读的是《故事会》《知音》这些,说明她品味很高,知识渊博,这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你在星巴克一坐,你会觉得自己是个小资了。腾讯的产品,当然由于最近和360 斗,名声不太好,你看很多年轻人,生活在QQ 上,聊QQ、玩QQ游戏、QQ 空间、QQ 秀、听QQ 音乐,偷瓜偷菜等等,当它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时候,你就发现它的黏性特别强。 如果一家公司它的产品有这种特质,往往有机会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如果它的产品甚至能达到某种垄断的程度,那就更好了。再举腾讯这个例子,这次名气受损得厉害。但是虽然你觉得不好吧,但最后大家还是要用它。垄断就是这么好的一件事情。虽然你不满意,但是又不能找到可以替代的东西,只要就用它了。企业总会有些行差踏错的时候,不好的时候,垄断性的产品,就能始终维系和客户的关系,有巨大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在碰到顺境的时候,它会比任何对手都要增长迅猛。所以碰到垄断型的企业,市场会给很高的溢价。像三一重工、中联重科这样的企业,基本是这两大寡头垄断了中国的某个细分市场,具有很强的提价能力、议价能力。对投资而言,垄断是比较好的事情,是重要的战略投资标的。 从财务角度来看,简单谈谈,我们希望有好的ROE,有好的毛利率,少负债,最后不负债。依我的选股标准,如果公司的毛利水平没有40~50%,那根本连看都不要去看它。毛利水平很低的公司,降价的时候,风险很大,抗通胀的能力很弱,不是一个好的长线投资的标的。 (三)公司的生命周期 我把一个公司的生命周期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平台期和衰落期。长期投资于不同周期的公司,获得的回报是完全不一样的。从一开始投资的时候,就要建立一个框架,它到底处于什么的一个阶段。我最喜欢投资的公司,是处于成长期的公司,它已经脱离了初创期的危险,公司业绩开始大幅成长,那么我们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利润。处于平台期的公司,是不值得长期投资的,最多只有一些阶段性的交易机会。 整个成长期,我把它再细分成高速成长期、稳健成长期和缓慢成长期,接着进入平台期。我先给大家介绍这个概念,到后面谈到公司估值时再和大家详细讨论,这关系到股票买点和卖点的问题。 那么我们怎样判断公司处于成长期的什么阶段呢?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大致可从四个方面判断:首先,要看市场容量,有时候要看细分市场的容量,韦尔奇有个“数一数二”的策略,是指在细分市场里数一数二;第二,看核心产品的市场份额,如果份额已经很高了,那就意味着成长起来就比较困难了,如果比较低,业绩增长的潜力就大些;第三,要看公司新产品储备;第四,要看它的并购策略,尤其对科技公司。 (四)巴菲特的遗憾 巴菲特常有谈论选择公司的标准,他非常强调护城河,但是,很少谈论公司处于什么成长周期,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甚至误导了不少中国投资者。实际上,从98 年开始,他的股票投资做得非常一般,真正成功的投资只有中石油和比亚迪,但相对他管理的资金规模,金额都不大。在98 年之前,他有过非常成功的投资,例如吉利剃须刀、可口可乐、盖可保险、喜诗糖果、运通信用卡、富国银行,无一例外全都是消费类公司,而且都处于比较高速增长的阶段,股价都涨得很好。98年之后,也许他公司规模太大了,或者他年纪太大了,以至于他很难体验一些新的产品,对消费产品的的敏锐性就不够了,所以就难以重演当年的神话了。现在他投资了很多能源、公共事业类的公司,这些公司的成长能力当然不会很好。因此,我们学习巴菲特选股,是指学习他在98 年以前的选股,而不是现在。可口可乐,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的可口可乐股价,比98 年跌了30%。他在02~03 年的时候检讨过,说在98年的时候就应该把他卖掉,因为当时可口可乐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里的占有率已经很高了。上个月,央视采访巴菲特,但斌向他提了这个问题,说你的可口可乐十年来跌了 30%,你怎么看啊?巴菲特当时顾左右而言他,说公司很优秀啊之类的话,随便对付过去了。我觉得挺很遗憾的。一个公司,哪怕它的护城河再深,它的管理团队再优秀,当它过了成长期,进入平台期,从长期来看,它给你的回报往往是不理想的。万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我非常欣赏,但是可能最好的成长期已经过了,可能就不见得是很好的投资品种了。 四.公司估值 (一)买点和卖点 巴菲特反复强调“安全边际”,好公司在较高折扣时买入,才有安全边际,才有好的收益。如何给公司估值呢?他提出了一个现金流折现的模型,这个模型理论上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要求预测公司未来五至十年的增长速度并计算其未来现金流,然后根据一个合理的折现率,计算出今天公司值多少钱。例如现在公司每股值10 块钱,当跌到5 块钱的时候就买进它;未来当升到20 块钱的时候,就卖掉。可见,这个模型不但是个估值体系,而且还是个操作模型。 但是我发现,根据这个模型去估值、去操作,非常困难。 首先。因为我们很难预测公司未来五年或十年的增长速度,折现率多少比较合适,也很难判断,因为折现率理论上和利率相关,利率理论上和通胀率相关,要判断通胀率谈何容易。由于要计算的时间很长,增长速度或者折现率稍稍作些调整,计算出来的估值会出现巨大的差异。我有些朋友在07 年8 月份40 块钱买入万科,当时万科已经3000 多亿市值了,他自己也用模型算了一下,觉得也不贵啊。除了现金流折现这种模型,现在还出现了更多的估值模型,其实原理基本是一样的,同样问题很多。根据反射理论,在股价涨跌的过程中,我们的预期会不断发生改变。大家如果多看看一些券商的研究报告,就会发现这个问题。股价涨了,它的估值模型的参数就变了,目标价就提高了,股价如果超过设定的目标价后,分析师继续调整参数,目标价更高了。如果跌了,处理过程也一样。今天是一个估值,股价大涨或大跌后,即使公司的经营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公司又是另外一个估值。在股市头部和股市底部,相隔几个月,一个公司的所谓估值可以相差几倍,尤其是一些周期类公司,分析师的报告看起来都很有道理。07 年7 月份的时候,看看不同券商的地产研究报告,普遍将万科的目标价调到五六十元,甚至七八十元的,这都是市场上最有影响力的地产分析师的报告。是不是很可笑?由于各种不同模型的参数设置的随意性很大,以至所谓公司估值,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实际上,不是分析师给这个公司估值,而是当时的股价给公司估值。这很有趣吧?我越研究,就越发现,估值这件事情,很不靠谱。公司无所谓估值,你不能给它一个准确的估值。如果非要说有估值,那干脆说它有好几个估值。研究买点和卖点,哪个价格值得买进,哪个价格可以卖出,比研究公司值多少钱更有意义,操作性更强,也许更符合股市波动性的特点。 那是不是我们就根本不要管什么主流估值模型了?不是,这些模型的假设都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要了解市场的共识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才能利用它来发财。我之所以说,所有的估值都不靠谱,是因为我了解市场上基本上所有的模型,这些模型都有些什么重大的缺陷。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判断买点和卖点。 (二)市场中的主流估值方法 简单分类一下,市场有三种估值方法。 1. 成长性估值 第一种是成长性估值,我们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低速成长公司估值,另一类是高速成长公司估值。给低速成长公司估值,有个模型叫做所谓的“戴维斯双杀”。你以比较低的市盈率买入一些低速成长的公司,举个例子,比如说以10 倍的市盈率买入一个公司,它每年的成长也不高,10%吧,持续3 年之后,市场认为它的增长比较稳定,因此给它的合理PE 从10 倍提到了13 倍。你的回报是1.1*1.1*1.1*1.3,挣了超过70%的钱。这个模型可靠吗?见仁见智,我很怀疑。对于一些比较稳定的公用事业类公司,由于产能扩张引起低速增长,可能有些道理。了解一下吧。 对于比较高速成长的公司,情况会比较复杂,现实中它的波动性会非常强,价格容易大起大落,谈所谓估值基本没有意义,我们要讨论的是以下几个问题: (1)卖点 我介绍过,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公司,成长期又可以分为高速成长期、稳健成长期和缓慢成长期,然后进入平台期。我认真研究过,在高速成长期的后期,或者是稳健成长期的中后期,市场会给公司一个很高的估值,PE 会很高。在高速成长期的末期,市场往往会极度不理性地给它一个不可思议的PE。我们看01 年的时候,网络股泡沫就是这样吹起来的,有些网络公司之前可能以每年400~500%的速度在增长,市场就认为这种速度可以长期持续,一个没有任何赢利的公司也可以卖出一个天价,这当然是一个好的卖点。高速成长期之后,到了稳健成长期,在它的中后段,市场给他的PE 会稍稍回落,但仍然能维持一个比较高的估值水平,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卖点。一旦进入缓慢成长期,价格往往会大幅下跌,它的PE 水平就会大幅下滑。看看Google,一家伟大的公司,稳健成长过去之后,现在的PE 水平大概只有24 倍。微软也是,微软现在的价格是2000 年最高价的一半不到,PE 只有 11 倍,过了稳健成长期,公司价值可能大缩水,所以判断它现在处于什么成长阶段,是何等重要的一件事。 另外,涨不动的时候,也是一个卖点。怎么解释这个问题?我们经常会琢磨,公司经营情况如何,这个公司的目标价是多少。如果有一天,发现它涨不动了,各种好消息都出来了,它还是不涨。那它现在是什么价格,那它就值什么价。不要和市场过不去。这个道理听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 (2)买点 好公司碰到不好的时候,是最佳的买入机会。或者是由于股市大跌,或者是行业遇上低潮,或者是公司碰到了一件倒霉的事情,导致价格大跌,那都是很好的买入机会。 巴菲特说过熊市是投资者的好朋友。每次碰到股市大跌的时候,都是好的买点,所以我们应该很Hi 才对.,而不应该愁眉苦脸。当年他买运通,那时公司刚发生了色拉油丑闻,股票跌得一塌糊涂,但巴菲特认为这一事件并不影响公司长远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加码买进。当年买万科也是,05 年上半年,公司发展得很好,但行业受到宏观调控,市场如惊弓之鸟,一路暴泻,股价跌到你不敢相信为止。这种机会,太难得了。 另外,跌不动的时机,就是买入的时机。举个例子,08 年10 月份的时候,金融风暴,跌得非常厉害,港股从32000点一路往下狂跌,当时的PE 是25 倍多,到底能跌到哪呢?是20000 点吗?18000 吗?不是,跌到10600 点,PE 是6.3倍,令人难以置信。腾讯当时从70 多块跌到40 块,还曾经下探到过35 块。跌到40 元的时候,按当年的业绩算,PE 在23倍左右,仍然是香港,甚至全世界最昂贵的股票之一,还能跌吗?为什么就不能跌到20 块钱,10 块钱?如果跌到10 块钱,就是6 倍多的PE,和市场差不多。那个时候,还连接发生了几件事情:百度出了个“央视门”,央视爆光它的搜索广告里有假药广告,大家口诛笔伐,股价从400 多元暴跌到102 元;腾讯广告部的一个领导出了一点丑闻,据说是一些广告费用不清不楚,那叫“广告门”,投资者很担心;这还不算,马化腾在41 块钱左右,出了大约1186 万股,震惊市场,他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对公司不看好了?大家吓坏了。但是,这么多很坏的消息出来后,40块钱左右它就跌不动了,我们还能指望它能跌得更多吗?要不要再等等?实际上,跌不动了,就是一个最好的买点。说来容易,做起来也很难。需要冷静分析公司业务,更需要勇气。 (3)和宏观面的相关性 有些公司的业绩和宏观面是强相关,有些是弱相关,还有些比较中性。对强相关的公司,我们在判断买卖点的时候要有定力,要耐心等待周期的顶部区域或者底部区域。对弱相关的公司,我们更多的是了解公司本身基本面的情况,而不必太关心宏观面。这有很多的教训,比如说一些消费类的公司,其实和宏观经济的走势相关度并不太高,很多人等啊等啊,总想在宏观面最差的时候才动手买入,这会错过很多机会。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要建立一个框架,判断公司和宏观面是何种相关。 (4)对巴菲特的误解 很多人认为巴菲特买股票后就是“长线持有,一直不卖出”。巴菲特也曾经讲过:“如果不想持有公司10 年,就不要持有10 分钟”,事实真是如此吗?巴菲特从60 年代开始至2008 年,有数据可查的,他一共投资了200 多只公司,持有超过3 年的,只有22 只。可见,护城河的深度是需要经常作评估的。一旦公司的经营有问题,就要走人。或者认为未来增长空间有限,也要出货。巴菲特在07 年赚了五六倍卖出中石油就是一个好的案例。 2.重组估值 重组估值,不是我的研究对象。但我觉得大家可能有兴趣。我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大家可以百度一下。李XX的《展望’99 股市:谁是重组大黑马?》。他是我以前的一个同事,99 年写了这篇文章。他有严谨的思路,经过认真分析,筛选出20 多只公司,事实情况是,他推荐的这20 多只重组公司基本上都是后来一两年的超级大黑马。直到现在,我都认为这是非常精彩、非常有深度的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学习他的选股思路。后来他自己做私募了,做得很好,收获颇丰。所以我觉得,一个人的财富,和他的的深度直接相关。 3.相对估值 还有相对估值,其实也并不是我研究的重点。刚好有一个朋友做了分析师,有时候向我请教,我就帮忙总结了一下。相信在座很多人,可能经常捕捉热点进行操作,可能也会感兴趣。所谓的相对估值,它的特点是不在乎公司的好坏,而是在乎公司是否在中短期能够上涨。它现在是券商和基金主流的估值方法,讲究的是资产配置、板块轮动、博弈。当然他们也做基本面分析,但不是最重要的,它的核心是敏感性分析,对经营指标、行业政策、经济指标(利率等)、资金喜好等,进行一些敏感性分析。我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给大家开拓一下思路。 (1)总结一个行业里几类公司的盈利模式,各种模式之间的优缺点,核心的几个经营指标是什么。对一个具体公司,什么经营数据的变化,可能对他的经营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说连锁店的商业和百货类的商业,最重要的营运指标是不一样的。地产公司,它的地储备和土地成本,对业绩的影响很重大,对股价影响也很敏感。对网游类的公司,ARPU 值、平均同时在线人数这些指标,就很敏感。当这些营运指标出现比较大的变化的时候,就需要你非常认真去关注了,可能会引起股票价格的比较大的波动。 (2)行业政策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比如行业标准、出口退税、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公司影响是怎么样的,哪些公司会受益,哪些公司不太好,提前要做好功课。 (3)宏观经济指标,例如利率上调对公司的影响。简单而言,对负债率高的公司影响就比较大一些,对轻资产低负债的公司影响就会小一些。 (4 )资金偏好的敏感性。讲几个例子。一是市值,小市值的公司比较容易受到资金的喜爱。在中国,中小板、创业板的估值比一般A 股公司的高一些,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市值小嘛,我认为这是合理的事情,但也不能过高;二是机构持仓的比重,如果机构持仓某只股票比例已经很高了,那么股价再涨就难了,如果持仓比例比较低,才容易跑出黑马;三是在行情反弹的时候,行业内估值相对比较低的公司,比较容易受到资金青睐;四是有代表性的新公司的IPO,其定价会影响已上市的同类公司,等等。 (5)一些公司经营情况很糟糕,股价很低,这种公司往往是敏感度很高的公司。它经营方面稍稍有改善,就可能对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同进也存在一些重组、收购和资产注入的可能性,容易成为黑马。 (6)高度关注公司的增发和回购。 (7)关注管理层激励。公司业绩是很容易受到操控的。我们要认真研究管理层激励的具体条款。它可能会对公司的未来业绩有所指引。 还有更多,希望大家不断总结。 此外,对于一个分析师,他的中心任务是持续地系统性地寻找黑马和回避风险,我们可以做两个测试和一个评估。第一个测试叫股价强弱测试,还有一个是好消息坏消息测试。它们的理论模型是这样的,叫内部消息泄露模型,或者叫老鼠仓模型。比如说一个公司已经公布季度业绩了,三个月之后才会再次公布业绩。我做一个假设,这三个月里面公司没有发生重大的事情,行业方面也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那么在这3 个月里,能影响股价波动的,应该只有大盘整体的走势。三个月内股价的波幅减掉股指的波幅,按道理应该是一条直线,对不对?但是情况一般并不是这样的,往往有波动,甚至大的波动。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发生了内部消息泄露。一些内部人,比如说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或者销售总监等,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消息就这样泄露出去了,他的亲人,或者好的朋友,或者一些关系较好的基金经理,就会不断地买进或者卖出,导致股价有所波动。 股价强弱测试:就是周期性,如一周或一月,对同一个行业里的一批个股,或者找一批最有相关性的个股,比较彼此走势的相对强弱。如果发现某个公司股价持续相对走强或持续相对走弱,作为分析师,应该打个电话或登门拜访了解一下情况了。 第二是好消息坏消息测试:就是当公司遇上好消息或坏消息时,对它的股价表现进行打分。例如政府出台了一个地产利空,地产公司平均跌幅在5%,但某个地产公司只跌了1%,甚至还涨了,那就给它打个很高的分数。或者,公司公布了一个重大利空,分析师猜测应该会下跌5%,但是它只跌了1%,甚至还上涨了,那也给它打个高的分数。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的话,可能是由于公司经营方面起了某些变化,那么分析师就应该关注了。 坚持运用这两个工具,因为都是可以量化的,可能有助于系统性地分析公司情况。 另外,可以进行一个分析师评级评估。有份量的分析师对公司股价走势的影响会比较大。我们要了解他们是如何估值的,主流的估值模型是怎么样的。我们要分析其平均预期,也就是所谓的市场共识。自己研究这公司后,如果发现公司业绩比市场共识要高得多,那可能是一个好的买点;如果远低于市场的共识,那就是一个好的卖点。另外,如果发现很多分析师高度一致看多或看空的时候,往往是好的买卖点。 五.小结 现在我想做一个小结。市场里有很多种投资理念,每一种都有成功的案例,都有可取之处。我所坚持的理念,和大家分享一下。说简单也很简单。 首先,分析宏观周期,每三五年就是一个经济周期。我们要耐心观察; 其次,制定十分苛刻的选股标准,耐心等候合适的买点; 最后,既然公司是无所谓估值的,我们要和市场若即若离,关注市场的情绪。 六.投资的境界 和做人一样,投资也是有不同境界的。巴菲特的境界很高,高山仰止,我们应该有信心见贤思齐。 有一天我看《庄子》里的《庖丁解牛》,豁然开朗,觉得我们做投资能达到的境界,原来和庖丁没有分别。 《庖丁解牛》故事很精彩。文惠君要找庖丁讲讲他是如何解牛的,为什么水平如此之高,听完之后,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庖丁说,宰牛之初,“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下刀时,“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我的理解是,任何事物都有脉络可寻,对每一个重要节点,都要认真把握,掌握其规律。例如投资,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宏观面、波动性、公司经营、估值体系这些节点都很重要,我们要全盘考虑,发现规律。普通屠夫宰牛,一个月就要换刀,好的屠夫宰牛,一年就要换刀,因为他们总是猛割猛砍,当然刀很容易就折了。庖丁不一样了,十九年了,一把刀没换过。 他说,“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他对骨头关节这些地方,不是一轮猛砍,而是用非常薄的刀,游走于“有间”(空隙)之中,自然游刃有余。 我的理解是,投资是件很寂寞的工作,很多时候是自己对自己心灵的拷问,会遇到很多困难,股价的涨跌,也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很大的压力和影响。我们要力争发现一些重大的趋势,包括宏观面的、或者公司经营层面的,在困难堆积如山的茫茫前程中寻找一条坦途,尽可能回避一些非常痛苦的选择。垃圾堆里找黄金,非常困难;大势很不好,有些聪明人横刀立马,火中取栗搏反弹,很不容易;巴菲特一位很有智慧的好朋沃尔夫曾教育巴菲特:“沃伦,如果你在一个黄金堆里找一根黄金做的针,那么找这根针就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可是看一看周围,到处都是拿着放大镜去寻找这根针的聪明人。简而言之,我们要去挣一些容易挣的钱,不要去挣一些很难挣的钱。容易挣的钱呢,容易挣很多倍。很难挣的钱呢,即使我们很努力,付出非常多,但还是很难挣钱。 庖丁解牛毕,“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这种感觉太好了,有志于投资的各位,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达至庖丁的境界.
个人分类: 潜力股名单|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投资的至简之道
lymtics 2012-8-3 12:13
投资的至简之道 时间:2012-08-01 15:40 来源:华尔街日报 作者:刘军宁 最高的卓越是简约。──朗费罗 很多投资者应该都听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真正伟大的投资理念常常用简单的一句话就能概括。”崇尚保守的价值投资哲学,意味着只作简单的投资。价值投资者坚信:简单的就是美好的,越简单,越不平凡。他们愿意永远坚持简单的逻辑、简单的思维,致力于寻找简单中的不平凡,并且总是要求自己更保守、更苛刻、更简单。 价值投资特别强调对投资对象要有充分的理解。投资者不应该投资于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投资对象,不应该使用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投资工具。因为任何人都没有能力对其不理解的东西做出正确的判断。说到人类理解力与判断力这个哲学话题,有一个简单的定律:越是简单越容易理解,对越容易理解的事物越容易做出正确的判断。投资方法与工具的简单,使得投资者易于掌握;投资对象的简单,使得简单的投资成为可能。简单与价值投资的相关性不仅仅限于对投资对象的要求,即不仅仅投资对象是简单的,投资本身也应该是简单的。 简单的重要性来自于其与真理的相关性。有人说,简单是真理的属性,是天道的印玺。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真实的,复杂到没人能懂的真理也绝不是真理。尤其是在投资领域,中国有句被频繁引用的箴言(虽然没有人能说出这句箴言的出处)──大道至简。有人说是老子说的,但是《道德经》中找不到这个箴言,也许是后人对《道德经》与老子思想的概括吧。“大道至简”,就是说,最高深的道理其实是最最简单的道理,而不是复杂的道理。真正的大道理都是很简单的,通俗而易懂。价值投资者虽然追求简单,但是必须正面复杂,必须有能力理解复杂,而且以简单看待复杂,能把复杂的事情化约为简单,而且是正确的简单。 最简单的也往往最能持久。简单,方方面面维持成本就越低,付出就越少。复杂意味着不易理解、不确定性多、风险大、成本高。跟复杂相比,简单意味着风险小,不确定性少,容易理解。简单才能聚焦、专注,才能重复。越简单的投资也越省时间、越省钱。 如何才能做到简单呢?老子的建议是做减法,对多余的、复杂的损之又损。英国哲学家奥康姆的建议是用他的奥康姆剃刀把多余的、不必要的东西全部剃除。剪掉剃掉的越多,剩下的就越简。麦当劳连锁经营模式的创立者雷•克罗克(Ray Kroc)说,要让自己的商业模式既简约又愚拙(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有能力化繁复为简约、若愚守拙,才是大智慧。 这个世界上喜欢简约的人少,喜欢复杂的人多,大家总以为复杂高于简约,实际上,简单是比复杂更高的境界。如达芬奇所发现的:简是终极的精(Simplicity is the ultimate sophistication)。在投资界,口谈大道至简的人士很多,实践大道至简的人士很少。很多人把大道至简的观念挂在嘴上,很少有人愿意真的去追随至简的价值投资之道。常有专业投资人员把投资变得过于复杂,以炫耀其专业技能和证明高收费的必要。甚至个体投资者都喜欢避开简单,纠缠复杂,总觉得不复杂,心里就不踏实,似乎越复杂越安全。也许是由于践行简约难度太大,所以多数人被迫选择复杂。正如十九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朗费罗说,最高的卓越是简约(The supreme excellence is simplicity. 。)可以想象,能达到简约境界的卓越绝非易事。 成功往往是从一个想法开始的。成功的想法都是简单的,复杂到没有人能懂的想法很难成功。成功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约化,而后将简约的事情重复做。成功的天平往往向那些善于化繁为简的投资者倾斜。成功的投资,就是选定一套简单的正确的方法,长期坚持下去,不随大流,不怕寂寞。 通常而言,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投资于一个成功的公司。而成功的公司,其商业模式必须简单易懂,其产品必须简单易卖,简单好用,就像喝可乐、饮啤酒、抽香烟那样。如果投资对象在商业模式上很复杂,这就会增加企业本身在未来经营上的不确定性,而且也不利于投资者对该企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解。 至简的投资之道不是非常复杂,而是非常简单:这就是寻找业务简单的业务模式、简单的经营方式、简单的产品的优秀长青公司,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并长期持有。最简单的投资就是捡钱。大家可能听过这句话:“我只跨越半米的栏杆,而不寻求跨越更高的栏杆。”但凡复杂繁琐程度超过捡钱或难度超过跨越半米的栏杆,就应该知繁而退、知难而退,无所作为。 美国投资者罗杰斯说过:在证券市场赚钱其实很简单,我一直要等到钱堆在角落里,我所要做的仅仅是走过去拾起那些钱,在此期间我什么事也不做。投资的最高境界是等着财富在某个角落堆积如山,然后你合法地、正当地把它拾走,你只是一个收集者。这一捡钱的场面貌似神话,却是实实在在发生的。假如你在牛市的时候潜心研究并瞄准好优质的资产,当熊市袭来的时候,投资者像旅鼠一样落荒而逃,弃下的廉价资产遍地都是,其中也不乏优质资产。这便是价值投资者出击捡钱的时候。 能看透复杂是聪明,能在此基础上做到简单是智慧。伟大的投资家都是高明的简化家,能够神奇地化繁为简。聪明的人能够把简单变成复杂,而智者才能让复杂回归简单。甚至在一切事业中,能够做到化繁为简,才是真正成功的开始。如果复杂跟简约进行竞赛,最终胜出的一定是简约。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没有什么比伟大更简约,的确,能简约就伟大。” (作者,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着有《保守主义》、《共和·民主·宪政》、《权力现象》等。)
个人分类: 投资|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投资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忍耐
lymtics 2012-7-29 10:52
投资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忍耐 雪球财经 王星 2012年5月 北京金石致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EO杨天南是中国最早一批接触巴菲特理念的投资者之一。其1993年开始进入资本市场,1995年首次接触有关巴菲特的书籍,并早在2001年就前往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股东大会,曾被巴菲特称为“第一位来自北京的股东”。 杨先生目前的投资领域主要涉及中、港、美、加等市场。与很多一心“做大做强”的投资管理人不同,杨先生认为志同道合的人相遇相知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目前仅以管理圈内亲朋好友的资金为主,对于募集资金兴趣了了。他认为自己目前最大的成就感,是见到周围的人得益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并藉此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 杨先生认为,在伟大的机会来临时敢于下重仓,才有可能取得超额回报。在他20年的生涯中,回报率最高的一笔投资是十年前美国科技股泡沫崩溃时,买了搜狐、新浪,回报大约40倍。但杨先生也坦诚,自己没能像段永平一样重仓以及拿住更久,错过了赚取更高回报的机会。 由于经常以写文章的方式答复朋友的投资问题,杨天南从2007年5月始,受《钱经》杂志邀请撰写实证投资专栏,并成立专门账户,按照杂志月刊的限制条件,即每月只有一个交易日,进行投资操作。截止最近一期的2012年5月,其专栏账户5年的累计收益率为112.92%(+112.92%),而同期上证指数则下跌32.20%(-32.20%)。 杨先生认为,投资的精髓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忍耐。但什么是正确的方向,往往事后才能确定。世界总存在不确定性,等到什么都确定的话,我们都死了。 问:先说说您是怎么入行的吧? 答:我首次接触股票,是在1991年的海南。当年与很多热血青年一样,奔赴经济特区, 与今日争相报考公务员的风气截然相反,那时的社会流行的是“下海”。 第一次启蒙应该是听张志平讲股票,他当时是海南证券董事长,后来在中国证监会任职。当时印象深刻的第一本关于股票的书是水运宪写的《深圳股市大震荡》,但他似乎并不以财经文学闻名,很久以后才知道他的代表作有《乌龙山剿匪记》、《乔省长和他的女儿们》。 实际开始股票投资,应该是始于1993年,数来也有20年了。最初入行,实际的原因与所有人都一样,目标就是想赚些钱,而股票投资的“低门槛”让包括我在内的几乎所有人都能没有阻碍地进入股市,不需要特权、不需要关系、不需要行贿。 很多年以后,我才逐渐明白,正是 股市的“看似低门槛”害了很多人 ,并令许多人前赴后继、执迷不悟,在这个方面股市确有与赌场相似之处。 问:什么时候决定以投资作为职业的? 、答:选择投资作为职业,实际上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刚开始是因为不用找关系、不用求人,渐渐发现找不到业绩更好的投资管理人。如果既有选择的自由,又能养家糊口,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吧。尤其是在1995年接触到巴菲特的投资理念。 问:您还记得您第一次接触到巴菲特价值投资思想的时候是什么感觉?您目前的投资理念是怎么一步步形成的? 答:有幸在1995年首次读到有关巴菲特的书,在那之前整个社会都处于摸索阶段,如果今天阅读那些年的财经股票类的杂志,会发现除了数据之外,几无任何参考价值。 在1995年读到《巴菲特的道路》(又被翻译为《股王之道》),当时的感觉就像茫茫暗夜中的航船看到了指明方向的灯塔。他的“买股票实际上是买企业”、“好价格好企业”等投资理念,现在看来都太过平常,在当时都是闻所未闻,当时充斥的是庄家、内幕、图表派,他的巨大成功以及朴实平易深深影响了我。有幸在接下来的1996、1997年的大牛市中验证这些理念,令我在20个月的时间取得十倍的回报,同期指数翻了一番多,算是奠定了一些人生的财务基础。这段时间投资的经历在1996、1997年以系列文章的形式发表于《金融时报》上,以至于相隔十余年后还有人因此寻找我。 问:您当时在 A 股赚了第一笔金之后,当时为什么选择出国深造?在美加的经历对您后来的事业有哪些帮助? 答:经历了1996、1997年牛市的成功,令我萌发赴美留学的念头,因为美国是金融市场最为发达的国家,更想亲自见见巴菲特。可以说,我是用长虹的奖学金去美国上的MBA。前后在国外待了八年,一半在美国、一半在加拿大。国外金融市场多年积淀形成了巨大财富、丰厚的经验、完善乃至繁琐的法规,固然印象深刻,但我更认为是否能成为投资家,完全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与是否出国没有必然联系。况且过去的三十年,中国提供了比发达国家更多的致富机会,这种趋势相信在未来十五年依然存在。 巴菲特说:“迄今为止,没有什么投资秘密没有被写成文字的了。”但是 中国的文化中向来有欣赏演义的传统,以至于厚死薄生、厚远薄近,为此付出的代价十年之后或许更为明显。 问:您在90年代的时候为何选择长虹?技术更新换代快的家电行业,并不是传统的价值投资者喜欢的行业啊? 答:谁是传统的价值投资者?他们买茅台么? 时变事宜、因时而化,才是根本 。 按照格雷厄姆原教旨主义者的观点,巴菲特应该是一个价值投资的修正主义者,甚至是背叛者! 但这种观点并不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原因是巴菲特藉由变化而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就。 问:这么多年您一直在钱经上发表专栏,这是为什么? 答:我在过去十余年的时间里,原本每年写一个投资总结的传统。后来,亲朋好友问的多了,经常有许多问题重叠,没有时间一一答复,便以文字的方式统一作答,就形成了写文章的传统。即便如此,每年仅写个三、五篇,并不固定。直至2007年被《钱经》杂志邀请撰写专栏,每月一期,该专栏至今已经写了五年,打破了原先一年的写作计划。这令我有了额外的负担,因为每月找一个适合的话题,有内容且尽可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月复一月还是很具有挑战性的。 虽然专栏的模拟实盘投资部分在过去五年的大熊市里也实现了翻番,实际上由于杂志出版的日期等硬约束,比之我们现实中的运作还是为差。 在一定程度上,我视专栏的写作为公益活动,希望100个读者中有10个能有所启发,有1个能有所获益,就已经很不错了。一个人的精力、时间都有限,能有机会为那些素不相识、从未谋面的人做些有益的事,是令人愉快的经历。 读者中如果有人能因此达至财务自由的境界当然就更好了,但这是很难的。至于原因也分多种,茫茫人海,我们能否相遇?倘若相遇,能否相知?倘若相知,能否相信?倘若相信,能否有条件执行?倘若执行,能否坚守?倘若坚守,这坚守能有多久? 问:您认为投资的精髓是什么? 答:你若问什么最难,实际上哪一步都不易。成功需要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顺利,而失败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即可。一定要问的话, 投资的精髓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忍耐。 实际上知道了这样的秘籍,与知道“低买高卖”的秘籍无甚区别,知道了也不代表投资能成功。首先,“正确的方向”往往在事后才能完全确定。而不确定性几乎是人们面临的永恒问题,所以当下最难。忍耐等待也是不易,等一年、两年,还是更久,例如当下的这次危机,人们已经等了四年多,还要等多久,没有人确切知道。 问:那您如何确定自己在正确的方向上的?尤其当市场长时间与您预期的方向不一致的情况下,您怎么安慰自己? 答:确定自己是否在“正确的方向”上实际上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也是在投资环节上重要的一环。这种判断除了事先的信息搜集处理决断之外,更重要的时时更新对于企业的发展状况的观察,根据实际情况,从而修正、维持或改变态度。 当市场价格在较长期表现与预期不符时,这是件令人痛苦的事情。这通常有两种可能:一是市场(客体)犯错;二是投资人(主体)犯错。 对于前一种状态应忍耐等待,对于后一种状态应改正错误。 问:您说未来无法把握,那您认为投资中的确定性主要有哪些?如何寻找这些确定性? 答:当下最难。从现在到未来都充满着不确定性,不惟投资行业。反之,什么都确定了,人生也就没有精彩可言了。 等什么都确定了,我们就死了。 要说确定性,肯定也是有的。例如,现在的2350点比6100点低,就是确定的;十年以后,中移动、工行不会倒闭就是确定的。人们能做的是从他人和自己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的成分,以增加胜算的概率。但这并不能消灭风险。 问:您最成功和最失败的一笔投资分别是什么?您从中学到了哪些东西? 答:回报率最高的一笔投资是十年前美国科技股泡沫崩溃时,买了搜狐、新浪,回报率40,00%,即大约40倍。可惜的是,没敢像段永平一样重仓,在这点上向段先生深表敬意。总结经验的话, 当伟大机会来临时,需要全力以赴、重仓出击。 最糟糕的一次是2001年在A股市场上遭遇上市公司欺诈,股价连续十余个跌停,下跌75%。这种感觉实在太坏了,就像已经知道明天会死,但今天却只能坐以待毙地束手无策。虽然其高管事后身陷囹圄,但投资人损失惨重。这令人想起芒格说的:我们并不是要打败怪兽,而是要避开它。 问:您为什么对孩子的财富教育很有兴趣 答:儿童财商教育历来是我们校园教育所缺乏的,我们这代人一路摸索过来,走了很多弯路,如果能早些能知道道理所在,现在应该过上更好的日子。 金钱本无善恶,人对于钱的态度却有对错。 与其避而不谈,不如直面。我主张 投资要趁早,如果命中注定要有失败与挫折,最好失败也要趁早。 我周围朋友的小孩渐渐都到了可以学习的年级,于是就尝试着灌输一些财商知识,小有成效。自己的小孩两年前开始接受财商教育,并设立了一个港股投资账户,截止4月底正好两年。过去的24个月累计回报率63%,详见《小投资家培养ING》一文。六一到了,钱经杂志采访中,提到了这些细节。 趁早以及趁小开始的好处在于,第一,时间充裕,避免短期波动的压力;第二,资金占资产总值比例较小。这两点会降低心理压力,从而增大投资胜算的概率。儿童财商教育的好处还在于减少未来的啃老现象。但不用逼着孩子一定成为“炒”股能手、或投资家,只要他们知道在通常的“好好学习、好好工作”的劳力收入道路之外,还有一条财产性收入的道路的存在,财商培养的目的就达到了。 问:中国市场不适合价值投资? 答: 认为A股是“不规范、不适合投资”这种声音在牛市中几乎听不见 。但是这么多年以来,中国股市的特征是熊长牛短,绝大多数参与者亏钱,所以几乎成了定论。 另外,发出这种声音的人,大多没有海外市场的投资经历。记得十余年前,有人刚到美国开始“炒”股票,亏了钱后大呼:不都说美国市场规范么,怎么也跌这么多啊?! 问:您怎么看自己的能力圈? 答:我的能力圈取决于我可以学习的范围。我通常圈定在生活以及常识可以接触或理解的范围内,对于太过伟大的东西,我们已经过了点个火就上天的阶段。 问: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有哪些特质? 答: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具有比上市公司的CEO更长远的眼光,在喧嚣的时候需要冷静,在绝望的时候需要勇气,在低迷的时候需要忍耐,视跌宕如无物,闻毁誉于无声。哪一点都不是容易的。 作为职业人士的原因是我还没有发现更为合适的事业。这与众多其他行业从业者,往往热衷于对股市指点江山、滔滔不绝的景象相反。 问:您目前的职业快感主要来源于哪些地方? 答:最大的成就感是见到周围的人受益于我的专业知识而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这些可能需要历经周期的努力,也可能源于一个主意、一个规划的执行。 每个家庭都财务自由了,社会也就和谐了 。 如果人们更富裕些,通常他们会更幸福些 ,我所见到的事实就是这样。 我也喜欢看着钱增长,即便不是我的钱。 做喜欢的事情,与喜欢的人一起做事, 人生的自由最终是选择的自由 ,感谢巴菲特,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忍耐,我终于有了一些选择生活自由的权利。 问:您这些年最大的进步是什么? 答:最大的进步是终于认识到:顺应社会比改造社会更现实。我们所有的努力都在于认识社会、顺应社会,以 提高生命的效率 。最大的感慨是:如巴菲特所言,现在是资金比主意多四十年前我的主意比资金多。 问:那在您看来,顺应社会和拒绝被社会改变有什么不同? 答:在对于社会的态度上,我个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确实有变化,从学生时代的欣赏荀子的“人定胜天”,到后来欣赏老庄的“顺天应人”。我认为改变社会和他人是很难的,应该是伟人们的工作范畴;作为凡人,更多的是加强自身的学习和认知,自知自明,认识到自己的“可为”与“不可为”,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也无意中暗合了巴菲特所谓“能力圈”的概念。在投资行业,人们能看到成功者,如巴菲特、芒格说:“我们的任务不是打败怪兽,而是避开。”与此同时,人们还可以看到,很多失败的股市参与者却在天天琢磨着:如何战胜庄家,如何战胜机构。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证券市场的成功者多考虑如何避开“怪兽”,而失败的参与者多考虑如何战胜他人。 问:能不能具体说说您一般是如何做投资决策的?能否举些例子? 答:日常最多的工作是阅读, 投资过程大体是搜集、研究、判断、执行、忍耐、修正,再重复的过程 。我认为 投资这行业,与很多行业强调团队精神不同,特立独行更重要 。当大家看法都一致的话,事情就麻烦了,市场可能就要变了。 问:很多人最后发现,决定投资与否往往只要发现一个简单的逻辑就行了。您有没有类似的感悟?您是如何找到简单的投资逻辑的? 答:股票投资的简单逻辑就是“以合适的价格持有好企业”,但简单不代表容易,因为对于确定“什么是合适的价格、什么是好企业”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标准。对于绝大对数人而言, 知道与不知道秘籍没有太大区别 。 问:为什么大部分人在股市里赚不到钱? 答:因为绝大部分的股市参与者都是在随便“玩一玩”。即便有认识我的人,他们也只是随便问一问,然后随便的不了了之,然后十数年或更久地坚持着这种随便。 很多人在知道我的专业身份后,喜欢问:“今年回报率多少?去年多少?”之类的问题,在回答了很多次之后,标准答案是:这行业我干了二十年, 现在还在 。 参考资料: 1, 个人简历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读金融学博士,美国圣地亚哥大学金融MBA,加拿大专业金融规划师(PFP)。 出身于金融世家,具有20年资本市场投资经验,长于资产管理,目前管理的投资覆盖中、港、美、加等资本市场,任北京金石致远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EO。多年从事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研究、实践与宣传,于多家报刊媒体发表财经文章数百篇,“中国投资理财第一刊”《钱经》杂志金牌专栏作家,上证巴菲特研究会专栏作家,传播财务健康理念,被誉为“财务健康的倡导者”、儿童财商教育专家。 2 ,投资业绩 目前虽没有公开数据显示杨天南先生历史投资业绩,但据其自己表示,在完整的经历周期性考验的过去七年(2005年5月~2012年4月)投资年复利回报率约为32%(+32%),即每一个七年前的100万,大约变为700万左右。而在过去的十六年(1996~2012),据不完全统计,其投资累计投资回报约为200倍左右。过去的业绩不能作为未来表现的保证。
个人分类: 投资|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投资心经】赢在心态
denislin 2012-7-23 08:24
巴菲特的投资秘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感到恐惧的时候贪婪; 索罗斯说:市场在绝望中落底,在欢乐中升腾,在疯狂中毁灭。
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合理配置资金,据政策看投资
妮〃曾经见过℡ 2012-6-29 16:03
------------中国百姓金融网 关键字:投资 理财产品 理财 金融 百姓金融网 如何让手中的资产保值增值,博取更高收益,是众人比较关心的问题。  现年35岁的许太太目前是一名全职太太,有一个3岁的可爱宝宝,许先生今年37,是一家外企的部门经理,有五险一金,年薪税后30万元。家里有一套市值约300万元的两居室学区房自住,目前剩12万元的房贷。有一辆20万元的车。目前有存款50万元,基金市值5万元,股票市值8万元。目前家庭月消费约 8000元。许太太咨询理财专家,目前基金、股票亏损严重,50万元的存款如何处理能使风险降低又能抗通胀?在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考虑再购买一套住房,或者换一个三居室?另外许先生想换一辆30万元的车,按目前的收入情况是否可行?还有就是全职妈妈以后养老金应如何准备?专家针对许太太的家庭情况,给出了以下建议:   合理配置金融资产   从实现未来诸多理财规划目标考虑,其风险承受能力等级应定为积极型,对应的资产配置比例为现金类资产10%,固定收益类资产60%,权益类30%。预期收益8%的可能性大于90%,出现最大亏损10%的可能性低于5%。   换房据政策看需求投资   学区两居室的条件基本能够满足至宝宝结婚前的需要。如果换购三居室,通过抵押贷款方式压力并不是很大,但有点多余,只能作为一项投资,回报主要来自于房产自身增值以及房租收入。   消费需求应在其次   建议考虑以置换购车的方式换车。目前的车以购置价50%售出,获10万元现金。在不考虑改善住房需求的前提下,可动用存款额外补充20万元。或通过银行合作车型免息分期付款,首付10万,其余每年还款2万元,5年还清。   养老要存量与流量结合   所谓存量是指在养老阶段,手中有一笔数额较大的资金。所谓流量是指在养老阶段,每月能获取固定的现金收入。许太太没有三险一金,所以应该及早投资养老 寿险,补充这部分缺口。 让资产博取更高收益,要妥善运用。
1 个评论
分享 2013-2017年墨西哥投资环境深度分析及指引报告
bjhaiger 2012-6-9 03:39
:2013-2017年墨西哥投资环境深度分析及指引报告 :全球分析网 :2009年12月 :2010年1月 :2012年4月 :2012年3月 :PDF(加密版):3000元 Word(复制粘贴版):3500元 精美彩色印刷版:4000元(赠送Word版一份) :www.qqfx.com.cn :E-mail、EMS快递、北京辖区免费送货上门 :400-668-2622 010-67028910 :http://os.qqfx.com.cn/mexico/88115.html 报告前言:   全球分析网发布的《2013-2017年墨西哥投资环境深度分析及指引报告》共八章。报告主要分析了投资墨西哥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哪些行业适合在墨西哥投资合作,以及阐述了投资墨西哥面临的成本、如何办理审核手续、墨西哥对外资的法律法规;且报告重点分析了中国企业在墨西哥投资应该注意哪些事项,遇到困难如何解决,如何与墨西哥当地政府部门打交道。可以说,本报告是您系统了解墨西哥投资环境,把握墨西哥投资动态的重要参考工具之一。如果您需要了解墨西哥更具体的行业,请访问全球分析网海外市场投资分析报告主页:os.qqfx.com.cn找寻您欲投资的行业。目前,全球分析网对墨西哥细分行业的研究主要涉及:建材冶金、轻工行业、化工日化、能源电力、交通运输、医疗医药、食品饮料、旅游酒店餐饮、零售物流、文化服务、家电数码、纺织服装、机械设备、房地产业等。 报告正式版正文目录 第一章 墨西哥概述     第一节 墨西哥自然地理        一、墨西哥地理位置        二、墨西哥地形特点        三、墨西哥自然资源        四、墨西哥气候特征     第二节 墨西哥人口及民族        一、墨西哥人口分布        二、墨西哥民族种类        三、墨西哥语言种类        四、墨西哥宗教信仰及风俗     第三节 墨西哥行政区划        一、墨西哥行政区划沿革        二、墨西哥具体行政区划        三、墨西哥主要城市 第二章 投资墨西哥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投资墨西哥面临的政治环境        一、墨西哥政治体制的变更        二、墨西哥的主要政府机构        三、墨西哥的主要党派        四、墨西哥的对外关系综述     第二节 投资墨西哥面临的经济环境        一、墨西哥经济总体概述        二、2010年墨西哥经济发展回顾        三、2011年墨西哥经济呈现回暖态势        四、2012年墨西哥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五、墨西哥积极促进该国经济快速复苏        六、墨西哥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第三节 投资墨西哥面临的社会环境        一、墨西哥居民生活支出状况        二、2012年肯货币疲软导致物价上涨        三、墨西哥的教育及医疗概况        四、多因素共同导致墨西哥贫富压力增大        五、墨西哥拟巨资支持低碳领域的发展     第四节 投资墨西哥面临的金融环境        一、墨西哥货币        二、墨西哥的银行机构        三、墨西哥的外汇管理制度        四、墨西哥信用卡的使用        五、外企在墨西哥的融资条件 第三章 墨西哥对外贸易及中国与墨西哥双边贸易分析     第一节 墨西哥对外贸易发展分析        一、墨西哥对外贸易状况总体回顾        二、墨西哥对邻国的贸易辐射能力分析        三、墨西哥外资吸收状况     第二节 中墨双边贸易发展分析        一、中墨双边贸易状况回顾        二、中墨双边贸易关系发展迅速        三、中国企业在墨西哥投资概况 第四章 投资墨西哥市场面临的成本、机遇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投资墨西哥的商务成本竞争力分析        一、水、电、气价格        二、劳动力供求及工薪        三、外籍劳务需求        四、土地及房屋价格        五、建筑成本     第二节 投资墨西哥的机遇及前景     第三节 投资墨西哥的风险        一、经济风险        二、社会环境风险        三、竞争排名风险        四、信息安全风险 第五章 外商投资墨西哥的主要政策法规     第一节 与外商投资有关的贸易政策        一、墨西哥主要贸易法规体系        二、墨西哥进出口贸易管理的相关规定        三、墨西哥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程序        四、墨西哥海关管理规章制度        五、墨西哥对外出口市场发展新规划出台     第二节 与外商投资有关的市场准入规定        一、墨西哥投资行业的主要规定        二、墨西哥投资方式的规定     第三节 与外商投资有关的税收制度        一、墨西哥的税收体系和制度        二、墨西哥的主要税赋和税率     第四节 与外商投资有关的其他法律法规        一、墨西哥关于劳动就业的规定        二、墨西哥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        三、墨西哥关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规定     第五节 墨西哥吸引外资的政策分析        一、墨西哥鼓励投资的优惠政策框架        二、墨西哥行业投资的具体鼓励政策        三、墨西哥行业投资的区域鼓励政策        四、中国企业在肯投资的保护政策 第六章 外企在墨西哥的设立和人员的进入程序     第一节 外企注册需要办理的手续        一、设立企业的形式        二、注册企业的受理机构        三、注册企业的主要程序     第二节 外企承揽工程项目的程序        一、获取信息        二、招标投标        三、许可手续     第三节 外企申请专利及注册商标        一、申请专利        二、注册商标6     第四节 外企在墨西哥报税的相关手续        一、报税时间        二、报税渠道        三、报税手续        四、报税资料     第五节 赴墨西哥的工作准证办理程序        一、主管部门        二、工作许可制度        三、申请程序        四、提供资料 第七章 中国企业到墨西哥投资须知     第一节 中国企业到墨西哥投资合作的注意事项        一、投资方面        二、贸易方面        三、承包工程方面        四、劳务合作方面        五、防范投资合作风险        六、其他应注意的问题和事项     第二节 中国企业到墨西哥投资需处理好的关系        一、妥善处理好与政府、议会及当地居民的关系        二、学会与媒体及执法人员打交道        三、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四、依法保护生态环境        五、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六、其他     第三节 中国企业在墨西哥投资遇到困难的求助办法        一、寻求法律保护        二、寻求当地政府帮助        三、取得中国驻墨西哥使馆保护        四、建立并启动应急预案        五、其他应对措施 第八章 投资墨西哥相关的服务机构介绍     第一节 墨西哥的投资服务机构        一、官方投资服务机构        二、民间投资服务机构        三、其他主要服务机构的联系方式     第二节 中国驻当地机构        一、中国政府驻墨西哥机构        二、墨西哥中资企业协会        三、当地主要中资机构
个人分类: 投资环境|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做一个完美投资银行家--基础篇-What to Except as an analyst within an investment b ...
金融专属 2012-5-25 09:25
What to Except as an analyst within an investment bank Pursuing a career within an investment bank or any profession for that matter is an important decision a crucial life changing decision. It is decision to taken with as much information as possible to hand-high quality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should make for a better informed decision. Investment banking is a tough job whether it is markets or IBD. The jobs are different, the stresses, strains and rewards are also different. So what to Except: Challenging hard work To be stretched To learn, to grow and develop To react A lot of jargon Intense competition and an ambitious working environment To be flexible in terms of you work, your social life and your career To work long hours Diversity in terms of your work, your clients and the people you work with and for To enjoy it — otherwise what is the point To be rewarded for good work Don`t Except: A pat on the back every time you do something well A stress-free existence A cotton wool working environment An easy ride… 学习 PE 估值建模 学习投行估值建模
个人分类: 金融资源共享|6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刘建位——巴菲特2012年股东大会再传“投资十招”
lymtics 2012-5-8 14:11
巴菲特2012年股东大会再传“投资十招” 作者:刘建位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为普通股票投资者,最想从股神那里学的是投资成功之道。我发现,巴菲特今年回答问题时,又传授了投资10招:   风险第一   巴菲特谈到继任者时说:“我是伯克希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也是首席风险官,我要负责在任何情况下公司不会以任何方式陷入任何巨大的灾难性风险之中。我的继任者也要担负同样的责任。我们绝对不会选择任何一个不具有这些巨灾风险控制能力的人来做这个职位。”巴菲特投资,风险第一,盈利第二。   关键是耐心   巴菲特说:“耐心是投资成功的关键要素。那些明白市场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顾问的人,长期而言投资将会做得很好。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市场经常是错的。那些能够牢记这一点的人就能充分利用股票市场的优点,比如,透明的价格和很高的流动性。”   利用市场   巴菲特说:“我们管理伯克希尔公司47年了,曾经有过四五次我们认为伯克希尔股价明显过于低估了。股市的美妙之处在于愚蠢的过于低估的价格会一次又一次出现。我和芒格正是利用这样的机会投资致富的。”巴菲特对付市场先生的名言是:“要利用市场,而不是被市场利用。”   别迷信理论   巴菲特批评商学院说:“让我非常吃惊的是,商学院总是关注一个又一个风行一时的潮流。有时是金融理论,有时是别的东西。但是一旦这些理论进入大脑之中形成定势思维,就非常难以改变”。巴菲特说:“投资只需要学习两门课程就可以了,一门是如何评估企业价值,一门是如何看待股市波动。”   不懂不买   巴菲特说:“我们努力回避开那些我们不明白的公司。我在买入之前需要确定未来5年或10年公司的盈利能力。如果剔除掉那些你不能理解的公司,最后你会发现你需要关注很少一些公司就够了。”   不提供管理建议   巴菲特说:“你看看我们的前四大重仓股,我们和这四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每年交流次数平均不超过两次。我们做的事情不是给公司高管提供建议。如果我们认为,对一家公司投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我们给公司高管提供建议,我们会远离这些公司。”   不要过多后悔   有人问:如何把错误减少到最小程度?巴菲特回答说:“我们过去犯过很多错误,我们将来还会犯下很多错误。我从来不会过于担心犯错,我不会坐在那里不断反思我的错误,不断思考将来我会采取什么不同的做法。”巴菲特说过,投资最重要的是避免出现重大错误。他这里的意思是,要把精力用在避免犯错上,而不是反思错误上。总结一句话,事先不要怕,事后不要悔。   远离失败者   有人问:如何投资那些正在衰退的企业?巴菲特回答说:“我从来不会花费很多时间,努力让一个衰退的企业重新复苏。把同样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它企业岂不是更好。”巴菲特以前说他的投资秘诀是投资业务一流、管理一流、业绩一流的超级明星企业。有好的,何必再要那些不好的呢?   投资只为价值   在回答关于伯克希尔回购股票的问题时,巴菲特谈了公司之所以回购股票的几个理由,最后他总结成一句话:“我们将来回购股票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们回购股票之后能够提高我们公司的内在价值。”你买股票时想过没有,这家公司股票大幅低估了吗,你长期持有公司能够不断增值吗?   不稳不买   有人问巴菲特为什么不投资谷歌和苹果,这两家企业和他投资的IBM有什么不同?   巴菲特回答说:“简单地说,投资IBM最终出错的可能性要比投资苹果或谷歌更小一些。我根本不知道如何评估谷歌和苹果的价值。”看来,巴菲特最看重的是公司发展的稳定性,而不是成长性。   (作者为汇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本文仅为个人观点,并非任何劝诱或投资建议。)
个人分类: 投资|23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7 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