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标签: 传奇经管大学堂:名校名师名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悬赏 求《王者的世界:全球十大对冲基金公司传奇》电子版 - [悬赏 200 个论坛币] 悬赏大厅 2844894952 2013-5-15 5 2889 Cheryltxj 2021-9-17 10:00:44
《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 作者:彼得.伯恩斯坦 attachment 金融类 驿马书灯 2013-5-29 10 4635 jeffyangsir 2017-11-22 20:51:09
《阿司匹林传奇》(英)杰弗里斯[PDF] attach_img 版权审核区(不对外开放) xgz6151 2013-6-7 27 1137 leejia 2016-6-21 16:07:04
想象中的动物 徐来.pdf attach_img 版权审核区(不对外开放) xgz6151 2012-8-22 24 2513 zajia2010 2015-7-25 16:10:30
The Warren Buffetts Next Door 身边的巴菲特:华尔街散户投资传奇 (epub+mobi) attachment 金融学(理论版) FrozensnakeJ 2015-6-16 2 3380 FrozensnakeJ 2015-6-16 13:59:51
沃尔特 迪斯尼的传奇人生 attachment 版权审核区(不对外开放) 沧海回音1 2013-5-9 4 742 fin-qq 2015-4-9 09:44:10
《有多少历史可以胡来:惊世内幕与丑闻》传奇翰墨编委会[PDF] attach_img 版权审核区(不对外开放) xgz6151 2013-4-18 32 1415 ld1952 2013-9-11 15:19:28
《华尔街的拿破仑:摩根传奇》李咏[PDF] attach_img 版权审核区(不对外开放) xgz6151 2013-4-7 61 2311 3bah 2013-9-6 17:47:29
身边的巴菲特华尔街散户投资传奇 attachment 金融实务版 yc12_2001 2013-6-21 9 1666 九月香草 2013-8-7 15:32:59
《瞬间的背后—乔·麦克纳利经典传奇照片解密·彩图版》(美)乔·麦克纳利[PDF] attach_img 版权审核区(不对外开放) xgz6151 2013-7-18 16 990 359873693 2013-7-25 14:19:44
《绝妙推理:射雕英雄悖论传奇》李大强[PDF] attach_img 版权审核区(不对外开放) xgz6151 2013-6-6 34 1697 lndyxiao 2013-6-29 09:54:03
《异种:100年来最富传奇的生命科学发现》邢志华[PDF] attach_img 版权审核区(不对外开放) xgz6151 2013-6-7 15 748 jinbz 2013-6-24 12:05:31
《赏亏月-范蠡和西施的传奇》徐继胜[PDF] attach_img 版权审核区(不对外开放) xgz6151 2013-2-5 12 1022 rrjj101022 2013-6-15 12:18:42

相关日志

分享 【2014】第一桶金:改变人生的50个创业传奇
kychan 2015-3-5 19:20
【2014】第一桶金:改变人生的50个创业传奇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599458-1-1.html 声明: 本资源仅供学术研究参考之用,发布者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敬请下载者支持购买正版。 提倡免费分享! 我发全部免费的,分文不收 来看看 ... 你也可关注我 https://bbs.pinggu.org/z_guanzhu.php?action=listattentionfuid=3727866
个人分类: 【每日精华】|10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哥德巴赫猜想传奇
呆呆笨笨塞塞 2014-9-14 10:27
哥德巴赫猜想传奇
{中华传奇}1999年3期王晓明著(陶慧洁责任编辑) 【高斯说:数学是科学的女皇,数论是女皇头上的皇冠。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皇冠上的宝石。】 1。英雄离去 1996年3月19日13时,数坛上一位叱诧风云的人物——陈景润院士因为帕金森氏病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中央政府,社会团体及新闻媒体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几乎所有报刊和电台都进行了报道,中央领导人和人民群众自发地送了花圈,以悼念这位科学界的楷模,青年知识分子心目中的偶像。这是源于1977年作家徐迟的一篇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引起的轰动,它震撼了心灵荒漠的中国人,陈景润以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而名扬华夏。当时引起了毛泽东主席和一批中央领导的重视。 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出生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塔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的了华罗庚教授的重视,被调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担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提升的研究员。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院士”。60年代,他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研究。1966年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被誉为“陈景润定理”。这项工作还使陈景润与王元(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长,院士),潘承洞(山东大学校长,院士)在1982年共同以“哥德巴赫猜想”的名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后还获得国内各种奖项,(但没有获得国际上的任何奖励)。 在陈景润逝世后一年多,1997年12月29日,曾证明【1+5】的山东大学校长潘承洞也因病逝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参加了追悼会。 潘承洞,1934年4月生,江苏苏州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60年代主要从事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证明了【1+5】和【1+4】,后来因此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位被哥德巴赫猜想光辉照亮的科学家只有王元还健在,王元,1930年4月30日出生于浙江兰溪,1948年考入浙江英士大学数学系。1949年英士大学毕业后并入浙江大学。王元1952年毕业后被推荐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曾任数学所长,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和{数学学报}主编。1956年证明了“每个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不超过三个素数的乘积及不超过四个素数的成积之和。”简称【3+4】,1957年又证明了【2+3】,{中国青年报}曾以【向科学进军】的整版篇幅报道了王元的事迹。王元认为,科学工作的价值要靠时间来决定,早发表,晚评价,是他和华罗庚倡导的态度,时间是衡量一种科学发现价值的最好尺度,大多数令人振奋的科学成就,当人们离他们越远时,越会感觉的他们的价值。 —————————————————————————————————————————————— 【逻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反对逻辑还要使用逻辑】 2。晴天霹雳 关于陈景润和哥德巴赫猜想的传说以其显赫的地位在中国人民心中竖起一座丰碑,据说当年毛泽东主席和一些中央要人都过目了陈景润的手稿,陈景润本人由于没有最后攻克【1+1】而报撼,宣传媒体说陈景润距【1+1】仅一步之遥,认为这颗宝石被摘入儴中仅是时间问题。王元在回忆中曾说,陈景润的恩师华罗庚在生命最后的十年潜心钻研【1+1】,至死未获成功。千秋功业自有后人评说,无论怎样讲,陈景润事件打破了当时的社会沉闷,使中国人民看到,除了十年动乱外,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精神生活,陈景润作为英雄一扫臭老九灰溜溜的卑琐形象。又以忠厚老实的澄洁面孔感动了无数中国人,连邓小平这样的伟人都说:这样的人有一千个就不得了。 【政治背景】从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中得知,那个叫陈景润的青年,被素数所诱惑,变的神魂颠倒起来,在这背后,还隐藏着危险的政治斗争:邓小平与“四人帮”的搏杀。素数变成了政治斗争锋利的载体。从数学所到中国科学院,再到中央,一场场的斗争,这是素数系统在无限延伸的转喻其意旨系统内像蛇一样盘旋起来,装入意识形态的箩筐,构成教科书式的惊悚图画,生动规训着一无所知的人民,一群别有用心的人把陈景润推上了高高的祭台。(科学有时是非常可悲的,她只有充当了政治的情妇才有可能获得身价,这使得科学的皮条客有机可趁)。 哥德巴赫猜想只有一个,为其竟折腰的英雄却不止一个,无数后继者在批判前人时寻找突破点,没有批判就没有进步,对一件事物进行批判是由于产生了怀疑,而怀疑是科学发现和发展的一个要素,怀疑是思考的结果,没有怀疑知识就要凝固,智慧就会死亡,人类就会退化。 科学最令我们尊敬的是他的求实谦虚精神,科学使怀疑成为美德。有人说,宗教的本质是绝对,科学的深层就是否定。只要一个科学家在更大的范围内发现了新定理,先头那个小定理就得报废。就会无情地纳入更为普适的大定理之中。科学的每一个假说,都要经过证实或者证伪。正是这种伟大的自我否定勇气,才使科学能够生生不息打动人心。 不幸的事往往是突然发生的,1996年,中国数学会收到一封质疑的信件,意思是【1+2】究竟是不是哥德巴赫猜想,或者【1+2】是哥德巴赫猜想的一部分?【1+1】与【1+2】有无本质关系? 在逻辑学中,命题的划分以概念的划分为基础,划分必须按层次,划分的子项不得互相重叠,例如可以把【工业】划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工业】是上概念,【重工业】与【轻工业】是【下概念】,不能把工业划分为1,冶金工业;2,重工业;3,纺织工业;。。。因为把“重工业”与“冶金工业”并列一个层次造成了重叠,同样道理,数学家把自然数1,2,3,。。。按乘法性质划分成“素数”,“合数”,“自然数1”。以自然数作为上概念的命题:【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自然数之和】。可以划分为四个下概念的命题: 一。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简称【1+1】)。 二。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加上一个合数之和(例如1+2,1+3,。。。这里“1”指一个素数,“2”指两个素数的乘积)。 三。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两个合数之和(例如2+3,2+2,。。。)。 四。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是自然数1加上一个素数或者合数之和。 可见,“1+2”不过是分命题二的一部分,与“1+1”毫不相关。人们指责三位科学家在申报奖项时偷换了概念 (命题)。而且,随意地在并无必然联系的两个命题之间建构演绎推理关系,属于科研作伪。如果陈景润的【1+2】是哥德巴赫猜想的论据,那只能是“预期理由”,既虚假论题;如果把【1+2】当成哥德巴赫猜想移花接木,那是窃取论题。 在写信者的严厉指责下,中国数学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1996年7月17日,王元在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节目中坦然承认,哥德巴赫猜想仅指【1+1】,也就是说,陈景润的【1+2】,王元的【2+3】,潘承洞洞【1+5】都不是哥德巴赫猜想,早在1986年9月。王元在南开大学的一次谈话中也提到【1+1】与【1+2】不是一回事。 科学研究是诚实的劳动,是以信誉为基础的,肆意拔高成果的价值是违反科学道德的。立即有人指责三位科学家对荣誉进行了掠夺,对真理进行了歪曲和涂改,对是非进行了颠倒。如果不纠正,那是智慧的耻辱,一项令人崇敬令人神往的业绩变得令人难堪。这是史料不及的,中国数学会,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面临两难选择;根据 八十年代,有人指出陈的错误,陈不服,找权威闵教授断案,两人打赌10元钱人民币。闵教授说这个当然是歌德巴赫猜想。于是指正者输了10元钱,心里不服,事后又去找闵权威说:“何必如此荒唐”。闵说:“你只不过输了10元钱,而那小子(指陈景润)从此就认为他那个就是歌德巴赫猜想,还不丢人现眼一辈子? ——————————————————————————————————————————————--——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被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在我们的墓前,高尚的人,将洒下热泪。——恩格斯】 15.科学理想高于天 大海之所以伟大,除了它的美丽,壮阔,坦荡之外,还有一种自我净化功能。人是极易犯错误的所以要不断地调节自己修正自己。科学的命运是由人来调控的,科学的前景取决于人的素质。 科学研究如同大海行船,数学的海洋水深浪阔。如果你驾驭一叶小舟,身临其境,在波峰浪谷中颠簸,最重要的是稳住航船之舵。海面上有日出霞光,涛雪浪花。也有浊浪排空,险滩暗焦。当你望着渺茫无际的海面,而不能指望抵达彼岸时,你会有何感触?啊,还不如回到毫无风险的家乡,闲情逸致地欣赏春花秋月。 我们面临着世界性的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的浪潮,随着生产力在新世纪划时代地变革,中国数学岂能等闲视之?在人类历史中,数学总是走在其它学科的前头: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也只有几百年的历史,而欧几里德的数学体系已经存在2000多年。早在300多年前数理逻辑就为但今计算机准备好了理论基础,20世纪最伟大的相对论,其数学基础产生于19世纪的黎曼几何,杨振宁规范场出现之前5年,陈省身的纤维从理论就已经为它铺好了温床。作为意识形态的数学总是超越社会存在而走在前头,拓扑学过去认为用处不大,现在电路分析上少不了它;群论空洞而抽象,一直认为没有用处,现在在结晶学上却离不开;素数是纯之又纯的东西,已经成为密码学里的主力军,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由于素数的非循环性,仿生学用于回避灾难的研究,在社会科学的决策中,具有具足轻重的作用。更不要说3000年前的圆周率竟然是人口学的工具。数学总是以青春的热情来欢迎时代的每一种进步,并以为自己有责任来推动这种变革。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绝大多数数学家还是坚持希尔伯特的观点:在数学中没有不可知。 涉深水者得蛟龙,渡远洋者见奇珍,这就是信念。 数学的美景是这样的诱人,数学家们为了寻求心目中的琼楼玉宇,哪怕是翻腾起伏的惊涛骇浪,还是那卷天席地的12级台风,尽管所经历的漫长而艰辛的进程中常常是迷茫而黑暗的,具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数学家仍将一往无前,始终不渝,百折不饶,重振精神去实现美好的科学蓝图。
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山西票号之我见
人大,我要来了 2013-9-25 23:32
观看了山西票号创始人雷履泰的传奇人生后对山西票号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从雷履泰的身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我认为山西票号的创立有以下两点重要的意义。 1、 山西票号虽然没有直接导致现代银行业的产生,但却是中国金融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开创了中国现代银行业的先河,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以借鉴的金融经验。 2、 山西票号的创立极大地促进了晋商的发展,使晋商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我们先来说一下山西票号产生的背景。 山西票号是晩清至解放前一种介于钱庄与银行之间的旧式金融信用机构。开始主要承揽汇兑业务,后来也进行存放款等业务。总号设于北京,分号遍于各省市,所发庄票随处皆可汇付。因其是山西人雷履泰于道光三年 (1823 年 ) ,创立了第一家票号 —— 日升昌,并担任总经理职务,为日升昌的发展倾注了毕生的精力,并大大地促进了票号在全国的发展,故称 " 山西票号 " ,也称山西票庄。 首先,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金融提出了新要求中国的封建社会经济,到了明代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国外白银流入的刺激,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这种发展延续到清代前期,特别是康熙、乾隆时期,国内政治安定,农业生产发展,商品货币经济较前更为活跃。国内市场扩展,不但有众多地方性市场兴起,而且全国的大市场也在逐步形成之中。另方面,埠际贸易开展,使商品流通幅度扩大,出现了不同地区债务清算和现金平衡等新问题,于是需要汇兑专业化。 第二点,社会商品货币经济已有所发展,对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商品流通,首先要有一媒介,而货币就是实现这种交易的最好媒介。银币的广泛使用,大致是从明英宗正统时( 1436——1449 )田赋折收金花银开始,万历年间( 1573——1620 )实行一条鞭法,规定向政府交纳的田赋、徭役、土贡、杂役等按人丁土地的一定比例全部并入地亩,折银征收。这一税制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劳役经济转向货币经济的一大进步。由于商品货币交换日趋频繁,民间为了交换方便,除了用银外,还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用钱和纸币的现象。 第三点,早期金融组织帐局、钱庄的出现,为山西票号的产生创造了条件雍正时,我国北方已出现与商业发生借贷关系的金融组织,称帐局,又称帐庄。帐局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张家口、太原等商埠,经营者多为晋人。在票号产生前已经出现了因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而产生的各种类型金融机构,这就是说票号的产生是在上述货币经济发展、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活跃,出现了一些金融机构的基础上而产生的。    第四点,镖局运现已不能适应越来越扩大的货币交割需要。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由于商人异地采购业务的不断扩大,现银调动额数也越来越大,次数也越来越多,因此既安全又快速运现就成为一个突出问题。镖局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应运而生的专门运现机构。所谓镖局,以 “ 雇佣武艺高超的人,名为镖师傅,腰系镖囊,内装飞镖,手持长枪(长矛),于车上或驮轿上插一小旗,旗上写明师傅的姓,沿途强盗,看见标帜上的人,知为某人保镖,某人武艺高强不敢侵犯。但是镖局运现,随着社会的动荡,土匪四起,已不安全。 第五点,晋商拥有雄厚的资本积累,能够经营起票号。 创办了票号之后,从此票号汇通天下,为晋商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商品贸易资金的融通起到了极大的帮助。第一,票号的创立使得山西的晋商在经商过程中所赚取的大量资金很顺利地运回到山西的老家。第二,山西人在经营过程中如果出现资金短缺的情况,能够随时在票号中提取现金。这样票号的作用也就极为类似现代银行业的功能。这样晋商不断的发展,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 那么山西票号为什么在后期会衰败以致于从中国金融中消失呢?我认为这主要由于中国在清朝后期逐渐衰落,列强的入侵。由于与 清政府的关系绑得太紧了,票号在资金上、业务上过度依赖政府的支持,甚至有的票号只办官款,而不屑于普通商民的业务。于是,很多票号与清王朝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由于对政治局势错误的判断硬是把自己和腐朽的清政府拴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而且,从时间上来看,很多票号确实是在 1911 年清王朝被推翻后很快就倒闭了,从时间上印证了“清亡票号亡”的判断。 虽然山西票号最终以消失告终,但却给现代金融业留下了很多的启示和学习的地方。如我们要稳健审慎的经营原则,诚信为先的商业伦理,克尽职守的职业操守。不仅如此,雷履泰个人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学习的地方。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可能那些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人是不务正业的,但是从雷履泰身上便可以驳斥这一观点,雷履泰虽然无所事事,不认真工作,但他在与别人一起谈天论地的过程中积累到了很强的人脉关系,为以后创立票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想说的是对于处理人际关系就需要这种人才。第二点我们要善于发现,雷履泰正是在于社会交往过程中,发现了经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关于资金的问题,虽然我们看似他在没什么事干,但真正的他是从社会中发现了可以成功的规律。第三点,要大胆,如果雷履泰看到了这个问题,而想到在实际进行过程中有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他就不可能成功。所以在我们学习生活中看到了一些事情,一定要大胆尝试,不管成功与否,我们都要去试一试。作为封建商人、商界能手,雷履泰长于顺流而动、颇善经纪。他能抓住时机转营票号,不仅开创了中国金融史上专管存放款和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而且在总结前人经商经验的基础上,于实践中逐渐摸索、制定出诸如 “ 两权分离 ” 、 “ 顶身股 ” 、 “ 严格号规、精选培训 ” 、 “ 制约互利 ” 、 “ 抽疲转快 ” 等经营方法、原则和规章制度。山西票号业的蓬勃发展,对中国金融业以及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票号鼻祖雷履泰,不 ! 应该是中国现代金融业的鼻祖,雷履泰开创了一项伟大的事业,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 三爷不用 ”( 少爷、姑爷、舅爷 ) ,票号鼻祖雷履泰当年制定的这一制度,在当今也是行之有效的。在当时的经济环境、文化背境下,雷履泰创立的制度之严谨、周密,可以说是完美的,尤其内控管理不比今天的银行差 ! 山西票号,一个中国特有的金融现象,它的魅力在于我们坚守的千年中国文化传统在这里得以完美体现,它构建的金融经营模式被世界津津乐道,我们商业银行应该传承它的剔除封建性的商业精神,票号商人在金融业务经营中秉承了晋商一贯的诚信精神,他们本着“以仁取信,以义致利”的经营原则,提供金融服务满足社会金融需求。山西票号的兴荣与衰败值得我国现代汇票,现代商业银行的借鉴,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对改革开放浪潮犹如百年前山西票号面对外国商人,鸦片战争。我们要以史为鉴,需知,故步自封、逃避变革并不能阻挡时代进步的洪流,只有跟上形势的变化,才能与时俱进。山西票号为我国的金融业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个人分类: 科普论文|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股市九大传奇人物---------一个时代的悲歌
风雨阁主人 2013-1-15 19:28
中国股市九大传奇人物一 中国证券教父管金生 滚滚大盘无定数,涨跌淘尽英雄,成败输赢转头空,股市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不能否认,每一个人,就是一部历史。 盘点中国股市的草莽英雄,尽管终归平淡,但他们无一不让管理层焦头烂额,管金生、阚治东、张国庆……。 曾经,国内最大、战无不胜的万国证券,一日而亡,震惊中外,以至于英国《金融时报》称1995年2月23日此一天为“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为此,从本期开始,我将带你去缅怀这些“英雄”,尽管时代变迁,但市场却还是那个市场,且让我们以更大的视角来观察股市,淡看涨跌。本期人物:管金生 人物简介:如果说中国股市存在大鳄的话,那么当年万国证券的总经理管金生无疑要算现在这些大鳄的鼻祖。管金生生在红旗下,喝过洋墨水,拥有比利时的两个硕士学位,当年在上海滩叱咤风云,被誉为“证券教父”。 1947年5月19日,管金生出生于江西省清江县一个穷僻的小山村的贫苦农民家庭。1982年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获得法国文学硕士学位,后赴比利时留学深造。 80年代后期,邓小平视察上海,征求上海各界有识之士对振兴上海的真知灼见,并表现出把上海外滩建成东方华尔街这一构思的极大兴趣。 管金生为此热血沸腾,他一夜不眠,奋笔疾书,下笔万言,痛陈创建中国证券市场之重要,并请愿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建议被接纳,并被批准“试点”。 在上交所的建立过程中,管金生功不可没。 当时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把当时银行,财政,计委,经委各个部门都拉出来,进行免费的培训,做了大量的市场培育工作。一句话,他前半生办了两件震撼业界、轰动一时的大事:一是创办万国证券,二是制造国债期货“327事件”。 管金生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人最大的特点是不服输,读研究生不服输,在国外拿学位不服输……”。 也许正是这样一种永不服输的性格,带来了他的灭顶之灾。 人物语录:谁在这个时候离开市场,那才是真正的赢家,而如果依然留在市场上,这些赢来的钱一点点都要还掉的。但是人性的弱点是很难战胜的,很少有人会抵制诱惑离开市场,因此股市上也很少有真正的赢家…… 中国“证券教父”生死录 1995年2月23日,对于众多证券市场大鳄来说,这是难以忘怀的一天。这一天,资本市场出现了一场大厮杀。有人从此发家,有人锒铛入狱……然而,它留给世人的却是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对赌中经开,老管失算 1993年10月25日,国债期货交易向社会公众开放1994年10月以后,人民银行提高3年期以上储蓄存款利率,并恢复存款保值贴补,国库券也同样保值贴补,保值贴补率的不确定性为炒作国债期货提供了空间。大量机构投资者由股市转入债市,多空双方对峙的焦点始终是围绕对327国债期货品种到期价格的预测。327是1992年发行的3年期国库券,应于1995年6月到期。 当时存在两大阵营,一是以万国证券为首的做空阵营,另外是以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公司(简称中经开,有财政部背景的公司)为首的做多阵营。 1995年2月23日,财政部正式发布了提高327国债利率的公告,这意味着宣判空头死刑。但管金生孤注一掷,拼死抵抗,试图以王自益己的顽强来动摇多方的信心。但事情正相反,万国证券的同盟军辽国发突然倒戈,改做多头。 事实上,关于提高利率的传言一直不断,但市场人士一笑了之,认为这是多头借助其财政部背景散布的谣言。管理层岂能朝三暮四,朝令夕改的玩笑,全天下哪听过儿子炒期货,当官的老爸拿国家公器给儿子帮忙的道理! 管金生也认为,高层正狠抓宏观调控,财政部不会再从国库里割肉往外掏出16亿元来补贴327国债。“327”多空开仓量太大了!按照交易所惯例,交易所极可能协调多空双方安排协议平仓(减仓),看这场好戏如何收场。 然而,这次他竟赌错了。他的做多对手是中国经济开发总公司,隶属于财政部。2月23日,财政部宣布提高利率,327国债将以148.5元兑付。 消息一经得到核实,327国债的市价就开始一路上涨,23日上午一开盘,中经开公司率领的多方,借利好掩杀过来,用80万口将前日148.21元的收盘价一举攻到148.50元,接着又以120万口攻到149.10元,又用100万口攻到150元,下午攻到151.98元。随后万国的同盟军辽国发突然改做多头,327国债在1分钟内竟上涨了2元,10分钟后上涨了3.77元!这时候,管金生手中握有大笔327期货合同,每上涨1元,就意味着他将赔进10多亿元。 “老管”的请求 2月23中午12点多,“老管”来找“小尉”,提出了三个“帮忙”的请求。“老管”和“小尉”是管金生和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之间的相互称呼。 “你能帮我忙吗?”管金生问。 “什么事儿你说吧”   “能不能给我增加点持仓量?” “40万口是统一规则,要我单独给你增加,这不行!” “你怎么了?”尉文渊进一步追问。 “我可能超出了一些仓位。” “那就赶紧平仓!你怎么超仓的?” “你别问了,我是向其他证券公司借了一些仓位。” “赶紧平仓!这个别跟我商量。” 管金生的第一个要求被尉文渊拒绝了。实际上,当时万国的持仓已远远超过40万口的规定。 “第二个事情你能不能帮我忙?” “你说吧。” “交易所能不能发个通知?” “什么通知?” “就说到现在为止上海证券交易所没有接到财政部贴息的通知。” 听到这一句,尉文渊蒙了。 没有接到文件是什么意思呢?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交易所没有权利发出这种模棱两可的通知,由此趟入多空争执的浑水。 尉文渊想,如果此通知一出,作为“三公”原则的铁定遵守者——交易所因此会被推上很尴尬的位置,这显然是不可取的。这一要求再次被拒绝了。 “那能不能把交易停下来?”管金生第三次发难。 “老管,我有什么理由把交易停下来?再拿什么理由恢复交易?什么时候恢复交易?你告诉我这个事情怎么做?” 此时的尉文渊心里明白,交易所没有任何理由对市场传闻做任何动作,也没有任何理由停止下午的国债期货交易。即便是“327”事件当晚,财政部国债司还打电话过来,要求保证第二天正常交易。 疯狂举动震惊管理层 随后,被逼到死角的管金生急红了眼,他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把价格打回去,16时22分13秒,临近收盘8分钟,空头砸出1056万口卖单,把价位从151.30打到147.50元,使当日开仓的多头全线爆仓。 屏幕上,最后8分钟的图形是个直陡陡的悬崖。 管金生的疯狂举动,终于让管理当局无法容忍。在这一天的攻防中,万国放出上千亿元的卖单,这至少需要100亿元的保证金,它显然不可能有那么多的资本保证,毫无顾忌的违规操作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当晚,上交所受命宣布,16点22分13秒之后——也就是管金生用天单压盘的那一刻前——的交易是异常的,经查是万国证券为影响当日结算价而蓄意违规,故此后的所有327交易均被宣布无效。试图虎口夺食的管金生终于被老虎咬住了,当时的局势是,如果按147.4元的收盘价计算,万国在327国债期货交易中盈利10多亿元,而按上交所后来的决定,万国则巨亏60亿元。而这60亿巨象倒下以及国家补贴的16亿,被群狼吞食,造就一批千万亿万富翁。 此后的结局是,国债期货被叫停,管金生入狱17年。次年7月16日,申银、万国两证券公司合并。有人入狱,有人爆发,有人遭追杀,也有人离奇死亡...... 钱不压势,顺势才是硬道理 后来据有关部门调查,中经开是2月9日进场直到2月23日“327”事件时一直做多。对2月9日入场做多的中经开,据说调查组同样进行了“为何做多”的质询,但每个明眼人从背景中皆看得出问题: 当时中经开的董事长刚从财政部副部长的位置退下,总经理则是财政部综合司司长。中经开选择2月9日入场做多,据透露,当时贴息的方案已制订完毕。至今仍有人在质疑财政部为何在此时要加息呢?  事后,很多证券专家承认,“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升息,而且一升就是5个百分点。”至于市场上的多空绞杀更是失去约束,双方都在保证金不足、恶意操纵价格等方面存在诸多的违规行为。 不过,也有人评论:“在中国做股票一定记住钱不压势。” 何谓“钱”?怎样才有“势”? 2000年结识接任中经开公司总裁的姜继增,听老姜讲,在327国债交投中,中经开公司自营并没有赚到多少钱。那么中经开做多大旗下获利几十亿元的多方阵营,究竟是什么人、什么机构赚得肚满肠肥呢? 江湖上传有当时的中经开工作人员赚了数千万元后便辞职下海,还传当时中经开证券部的负责人被莫名人刺伤胸部后退隐证券界,还传中经开的主操盘手下海组建私募基金,在2000年的行情中八面威风。 当然,历史终究会解开这一谜团的,但不是现在。 昔日教父今安在呢? 由于身体状况,政府于2003年批准管金生“保外就医” 去年5月中旬,在参加罹难山友、申万证券研究所董事长、管金生老部下庄东辰的遗体告别仪式前,见到了假释出狱的管金生。曾经沧海后的平和反映在他朗润的面颊上,问及十几年前的事情,他笑吟吟地点头不语,似乎恍若隔世,丝毫看不出十几年前的威猛与强悍。管金生是学法国文学的硕士,有文学滋养的人似乎更可能适时地知天命罢。 不过可以说,管金生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拓者是真正意义上的先驱,他值得我们所有的投资人向他致敬。 管金生的失败有他性格上的缺陷,往往不服输的人输的最惨,尤其在金融这个圈子里一定要学会认输,否则总有一天你讲消失在这个市场中。我们往往会听到很多老的投资人会说这么一句话“我们是幸运的,至少还活着”。对,只要还活着总有机会。希望广大博友能体会到其中的意义。 关于失败的另一个原因,本人在此就不多加评判了,不过可以说一句,中国是共产党的天下,只有跟着党走,跟着政策走才会有大的发展,顺势而为,不要成为市场的牺牲品。股市内幕重重,黑暗无比,让我们一起在这黑暗的征途上慢慢的前行吧。 中国股市传奇人物二 资本大鳄唐万新 唐万新,曾经是资本市场上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但今天还有多少人记得? 他白手起家,从照相店老板到叱咤风云的资本大鳄,从善庄美名到身陷囹圄疾病缠身。一时的风光过后,过后则是永久的寂寞。是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唐万新只是历史沧海中的小小过往,对他本人来讲,大起大落的人生,个中真味只有本人最能体会;而对于世人来讲,最终是王是寇,也只得任人评说了。但好也罢,坏也罢,人生能够如此壮丽,足矣!如今他虽然早已不在“江湖”,但至少,我们还是可以在“江湖”中讲一讲关于他的“传说”。 唐万新其人:只为做事不为捞钱,唐万新,1964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市一个支边干部家庭,在兄妹五人中排行最小。1986年春天,大学肄业的唐万新站在了其宏大事业的起点。开始干过许多小本生意,但这些创业探索绝大多数以失败告终。1995年,唐万新成立了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1997年,德隆先后控制了合金投资、湘火炬、新疆屯河等3家上市公司。后在此基础上控制了更多企业,行业遍及番茄酱、水泥、汽配、亚麻、钾盐、旅游、饮料、娱乐、种业、农资超市等等,成为最大的民营产业集团。他领导的德隆从一家地处西北边陲的小公司发展成为一个一度控制资产超过1200亿的金融和产业帝国。福布斯2002年中国内地100强富豪排名第27位。2004年12月17日,作为近几年在中国商界翻云覆雨的核心人物,唐万新因公开对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非法获利罪被正式拘捕,旋即坐火车由北京押解到武汉。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德隆系总负债额高达570亿元,其中金融领域负债额40亿元,实业负债额230亿元。德隆系控股、参股企业200家左右,其中上市公司5家;德隆系控制和关联的金融机构有7家券商、3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租赁公司、4家城商行、2家保险公司。纵然结局如此,但熟悉唐万新的人,均对其个人品性给予了正面的评价:做人成功、做企业失败。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德隆发展的18年里,唐万新没有为自己牟利。“他是想做些事情。如果想捞钱,早在2000年的时候,就分钱走人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如今为唐万新辩护的律师费用,还需要其哥去筹措。轰轰烈烈的草根发家史:“我就是想当民族英雄!”17岁时,唐万新考取华东石油学院工业经济系,却于一年半后退学,回乌鲁木齐复读。1983年,唐万新考入新疆石油学院。当时正值高校经商热潮,石油学院在吉木萨尔县开办一家农场,但亏损严重。据称,身为学生的唐万新向校方自荐并获准负责“打理”农场——这种事情只可能发生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这是唐万新的第一次从商。20岁的唐万新并未创造奇迹,农场不久一败涂地。1985年2月底,唐二次辍学,从此正式步入经商之途。 尽管唐万新的发家史被传说至“什么赚钱做什么”,但按照德隆人士的说法,唐万新“第一桶金”是靠20前年的“朋友”彩扩社。他的赚钱手法说清楚好像很简单,不过在乌市有个小门面,把接来的彩卷集中托运飞往广州朋友拿到后冲印再寄回乌鲁木齐。唐万新很快就因此挣到了60万元。 从此直到1992年,唐万新大体上是一个屡挫屡奋、屡奋屡挫的个体户。唐万新曾谈道,这期间曾先后挂靠乌鲁木齐市科协经营电脑、饲料添加剂,挂靠乌鲁木齐团结路街道办事处下属天山公司经营魔芋挂面厂等。而其实际涉猎的范围更广,包括彩扩、贸易、服装、自行车锁、卫星接收器、人造毛、宾馆管理、航空俱乐部、饲料添加剂、电脑打字名片制作复印、大中学生课外辅导材料、玉石云子加工、化工、软件开发、出国咨询、电脑销售等;期间成败起伏不定,有过“平生第一个100万”到手的快心时刻,也有过银行负债180万元、被诉至法院的存亡关头。显然,唐追逐他所看见的每一个机会,所收获的是经验,并不是现实的财富。直到1992年5月,唐去西安寻找商业机会之时,他带着的,还是借来的5万元资金。德隆帝国产业整合之梦:“再有3到5年,德隆将进入世界500强。” 正是西安的法人股交易市场,给唐万新带来了“千万财富”。他在西安低价收购精密合金、陕西五棉、西安金花、西安民生、陕解放等十余家公司法人股,转卖至新疆和深圳两地,不到一年间即获利“5000万至7000万元”。随后,唐又转战西安、深圳、青岛、北京、上海等地“一级半市场”(已发行未上市股票)。挟股票“一级半市场”的巨利,唐万新在新平台上重新开始。1992年,新疆德隆国际实业总公司、乌鲁木齐德隆房地产公司相继成立。这是后来被称为“德隆系”的唐氏事业的起点。1997年春,德隆在北京开了一个著名的“达园会议”。会议确定德隆下一步的战略将从“项目投资”转向“行业投资”,通过产业并购整合,“创造传统行业的新价值”。而就在这前后,德隆收购了上市公司新疆屯河,同时又间接控制了天山水泥。一方面通过天山水泥收购新疆屯河的水泥资产,以及紧锣密鼓的相关运作,整合了新疆水泥产业;一方面新疆屯河改弦易辙,进入以番茄酱等为主业的农业深加工,打造了新疆的“红色产业”。与此同时,德隆控股沈阳上市公司合金投资,经过一系列的整合,使其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商和出口商;控股湖南上市公司湘火炬,为其注入“大汽配”战略,推动其从一个“火花塞”的单品种生产,成长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配件出口商之一;同时向上整合,在重型卡车行业重拳出击,令湘火炬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重型卡车生产商。一系列产业领域的高速扩张运动,德隆控制的总资产很快突破了200亿元人民币。短短几年时间,它以人们难以理解的速度和难以想象的规模,闯入公众的视野。德隆在产业领域扩张的同时,它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金融领域:因为通过收购整合的方式每进入一个行业或企业,都离不开德隆本身“高超的财技”,和银行、证券、信托公司、租赁公司等多种金融平台的支持。因此多年以来,德隆一直尝试以合法的方式将不同的金融机构纳入麾下:金新信托、新疆金融租赁、上海新世纪租赁、伊斯兰信托、德恒证券、恒信证券等;2002年6月,德隆开始参股一些城市商业银行。此举除为“产业并购整合”进行低调的资金融通以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尝试在中国市场条件下的金融混业经营。股市三驾马车的倒塌:“德隆在追求效益的过程中,忽略了其过程的合理性。”唐万新的生活形象是不修边幅的,他不爱穿西服、不爱打领带,甚至还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公开活动、不随意拍照。这“几不”原则为唐万新平添了几份神秘的色彩。在巨大的德隆帝国构架下,其背后的资本运作到底如何进行,大都不为人知,而一直站在众人视线中的,无疑是已打造出德隆品牌的“股市三驾马车”——合金投资、湘火炬和新疆屯河,它们历经大熊市时,还能坚挺三年,被称为股市“神话”。据了解,在1998年,一位业内小有名气的操盘手“花荣”在其举办的“操盘手”培训班里曾专门讲过德隆坐庄模式——接力棒。那时坐在台下的机构户、大户们也听得是面红耳赤。那个时间,正是德隆坐庄新疆屯河的初始时期,江湖中但凡有点消息来源的人几乎都知道,但就是很少有人能在底部一直跟上天。说白了,没人忍受得了德隆式的大跌式“洗盘”,很少有人能在被套30%以上,还有信心坚持到股价翻上几倍。正是这种跟庄的艰难和长庄的赚钱效应,才使得德隆品牌更加坚挺。很多人是心甘情愿地把资金交给德隆的,在委托理财业务盛行的那个年代,德隆的名声听起来比很多机构更有信誉。也正因为此,德隆所接下的委托资金也迅速膨胀,很多大机构资金是德隆的常客,鼎盛时期,资金的回头率曾最高至97%。谁都知道德隆是控盘坐庄,但很少有人知道德隆为三只“招牌股”所准备的股东账户就有24705个,而德隆控制的股东账户更多过四万个。这也是让操盘手们很“仰视”德隆的一个小点。有些券商坐庄有两、三千个账户也就了不得了,相比而言,德隆显然在为三驾马车构筑一项巨大的“工程”。最牛的2003年年底,三只股票的流通市值分别增长了37.34倍、26.71倍、26.70倍,总市值高达200多亿元。 2003年,德隆的雪球达到顶点,成为中国拥有上市公司最多,市值最大的民营资本集团,而且三架马车的速度丝毫未降,势头凶猛,唐万新本人也春风得意,一度当选中国工商联副主席,大有红顶资本家之势。但暗流一直在涌动,德隆的三个致命危机,唐万新一个也未能从根本上化解。 唐万新有两个老师,君安证券的王明夫和华润的宁高宁,前者是个聪明人,空手套白狼,不玩产业,赚钱就走。后者是标准的“红顶产业资本家”,为国扎实做产业,资本无穷,名正言顺。唐万新的庄家技术学得炉火纯青,产业之心也直逼宁高宁。但在中国现有资本市场水平,仅以庄家之术,民营之身,就想在产业上赶超国家资本,那就只有两条路:一是彻底变身国家资本,二是走邪道。唐万新努力过,而且是两个方面都很“努力”。为前者,他曾当选中国工商联副主席,为后者,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但作为民营资本家,他还是把更多的努力留给了后者,而后者则无异于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事实证明,唐万新也不是排爆高手,这恰恰构成他的第三大危机。唐万新学成了王明夫,落下一个恶劣的庄家之名,但没学成宁高宁,仍被视为机会经营者,而不是产业整合者。在2000年12月“中科事件”后,社会舆论突然将矛头对准了德隆,“德隆是庄家”成为数百家媒体的显著标题,2001年4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炮轰德隆(《新财富》当月刊登了郎主笔的《“德隆系”类家族企业中国模式》一文)成为这一时期质疑风潮的标志。之后,德隆旗下的金新信托因此发生挤兑风波。但唐万新对此却出人意料地保持沉默,故作神秘,大有任凭雨打风吹,我自岿然不动之势,结果只能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而德隆所做的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创造品牌,吸引更多资金,以维持整个庞大帝国的继续运行,因为其产业整合带来的利润,远远无法跟上其扩张的速度。但人工堆成雪山再大也有融化掉的一天。德隆走得太快,也走得太远:由于对非上市公司领域的行业过度投资,包括对金融机构的过度投资,包括对股价的过度维持,牵住了德隆太多的资金。也就是几乎从德隆进入银行开始,资金链的紧张已经到了需要正视和调整的时候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调整并没有如期到来。神话终于破灭,唐万新500强的理想也在熊市里轰然倒塌。悲壮的结局:“只要保我一条命,10年以后出来我还是一条好汉!” 唐万新的梦想是,借助资本市场的杠杆之力,通过产业整合把实业做大。为此,唐氏团队在短短的几年中就控股和参股了多家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城市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完成了庞大金融帝国的布局,为其后来几年疯狂非法融资提供了渠道。熟知股市的人都知道,要想完成唐万新“接力棒”式的操作模式,就必须有足够的源源不断的资金在背后支持股价。随着委托理财资金的往来进出,股价逐渐被推高,靠德隆自身来解决融入资金的收益根本就不可能。资本曾经帮助唐万新和他的德隆帝国迅速膨胀扩张,但由资本构建的没有“地基”的金融帝国最终还是拖垮了德隆。从2000年底和2001年,中科创业、亿安科技的先后崩盘让德隆的客户相继嗅到了“危险”的味道,而银广夏的财务造假曝光也让曾经很坚信唐万新“产业整合”故事的人开始清醒。一直风平浪静的“中国第一庄”感受了从未有过的紧张,挤兑压力的暗流在德隆内部此起彼伏。  从2000年开始,德隆每月的护盘及其他成本已达到上亿元,而漫长的熊市也让德隆压力倍增,在用收购金融资产堵窟窿的方式死扛了三年之后,“中国第一庄”终于扛不住了。在2004年4月13日开始惊心动魄的跳水。到5月25日,“老三股”的市值蒸发了160亿元。如今,翻开这些个股的K线,还能真切感受到当时的惨烈。 危机爆发后,唐氏兄弟四处出击,先后与民生银行、美国机电基金、JP摩根、高盛中国等企业商谈拯救计划,均告失败。2004年5月28日,唐万新、唐万川失踪。后者逃往加拿大,至今未归,唐万新则是逃往缅甸。  2004年7月18日,唐万新主动回到北京投案自首,随后在北京中苑宾馆被监视居住。那段时间里唐万新还在寻求中央企业接手德隆资产,但中央级的大财团了解越来越多的真相后更加没人敢碰德隆这块烫手的山芋。最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全面托管德隆的实业、金融资产。唐万新的德隆帝国梦18年后彻底被自己击碎。2006年4月29日,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唐万新因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共获刑8年、并处罚金40万元。 唐万新近况 在武汉蔡甸监狱服刑期间,唐万新帮助监狱所属服装厂扭亏为盈,且年盈利达到200万元,有“立功”表现,后于北京奥运会期间“保外就医”。之前曾多次报道德隆案的媒体人士分析认为,唐万新即使“保外就医”,无论是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均不会与外界过多接触,更不希望被媒体关注。但他并不以为然,一名曾在原德隆系德恒证券供职的人士近日也透露,唐万新出狱后,已与部分旧部重新建立起联系,可能会做一些战略投资报告,但他本人主要是在幕后指挥。不过好景不长,处于各方压力,相关司法部门只能要求唐万新重新回到监狱服刑。一代股市枭雄只能继续静静的等待~~ 其实德隆帝国是中国到目前为止金融产业中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实力最强的企业。唐万新的战略思路在当时可以说是独具匠心,让很多人叹而观止。他的成功让很多中小企业看到了快速成长的方法。作为中国资本大鳄,其能力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或许他唯一缺陷的就是沟通能力。“按市场规则做事,和政府保持不远不近的关系。” 再大的企业也需要政府的支持,这个道理他肯定知道,或许在共同的方法上有所欠缺,很多内幕我不方便透露。只能这么说,如果他还有机会,我相信他一定会卷土从来,风云再起。 致敬,伟大的英雄。 中国股市九大传奇人物三 超级专家吕梁  中国股市曾经黑暗过,那个年代是“庄家”翻云覆雨的年代,今天我们来重温一下那时的所谓“牛股”重温他的缔造者——吕梁。 当年,神秘的吕梁先生就像 “007” 电影中的人物一样,在股民中建立了威信,人们相信这个评论员的话可以改变市场。后来,那些不幸的投资者才发现吕梁先生所能改变价格的股票大都是他和他的伙伴所投资的公司。在那个号称 “ 庄股时代 ” 的中国股市,吕梁可谓空前第一人,是媒体操纵者的吕梁先生,是股市上呼风唤雨的 “ 庄家 ” ,而最终变成了中科系列黑幕的制造者,一个惶惶不可终日的 “ 丧家 ” 者,一个不得不跳出来的忏悔者。 亮相   如果没有世纪之交“中科系”股票的雪崩,45岁的吕梁可能仍然选择往昔的角色:在国内证券投资小圈子里名气很大,而在社会上却尽量低调,免为人知。   不过,就在中科创业(0048)于阳历新年前连续拉出5个跌停之后,这位颇以“先知先觉”自诩的“庄家”还是坐不住了。他不仅面见记者,讲述了那个自己作为庄家操纵康达尔(1999年底改名为中科创业前0048的名称)重组,最终吃亏上当、导致危机的故事。而且第二天又向报社传真了一份题为“中科崩溃内幕”的文字稿。   从这些“内幕消息”中,人们确切地获知,在A股市场上把中科创业(0048)及相关的所谓“中科系”股票炒得热火朝天的投资者们是一批“北京机构”,其中负责策划和指挥这场炒作的庄家首领人物叫吕梁;这位吕梁,又正是近年来在媒体上神秘莫测地谈论大市的“K先生”。   接盘康达尔   吕梁后来多次向前来采访的记者重述过这个曲折故事的开头:1998年中,朱焕良到北京找到他,要求对其深套其中的康达尔(0048)股票施以援手。据说,朱当时通过上千个个人账户,掌控了在深圳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康达尔公司90%以上的流通盘,而康达尔的流通股占了该公司总股本的29%。吕在同意帮助朱解套后,与他最终签下了协议,其中“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长期投资(三至五年),一个是改造国企(把康达尔从养鸡改成生物制药与高科技)”;条件很清楚,他组织资金接下朱手中50%的康达尔流通盘,而朱配合长期锁仓,还须帮忙安排购入康达尔部分国有股,最终实现对公司的控制和重组。“这一战略投资的合作目标是五年”。   吕梁并不是主要用自己的钱来与“朱焕良+康达尔”合作。他写下了一份标明“长线投资、长线持仓”的项目建议书。建议书通过一些证券公司的营业部传入有兴趣入市的“北京机构”手中。作为吕梁的“客户”,这些机构与吕梁签了约,确定“投入时间、盈利预期,协议时间由一年到三年不等,客户主要是一些大企业和不同形式的基金”。   有朱焕良配合,由吕梁组织的机构资金接过了朱手上50%的康达尔流通盘,时间在1998年底。此后,1999年4月和5月,吕梁又安排机构资金,两次收购了康达尔34.61%的国家股。他安排的人手也终于在康达尔董事会的11个席位中占据了7席。   据吕梁事后透露,收购康达尔流通股每股约为11元,共收购股份5500万股。按此计算,加上后来收购国有股所付1.75亿元,可知吕梁所组织的这一操作前后共动用资金7亿多元。   我们至今尚无法确切地知道,参加吕梁此轮豪赌的“北京机构”主要包括哪些单位、哪些个人,中间牵线的券商又是哪些公司。按吕梁本人的说法,在国内证券投资圈子里,佩服他的理论、追随他的投资模式者大有人在,而且多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所有主要券商都有涉及”。   媒体操纵者   K先生在组织资金接盘康达尔后不久,吕梁又以更高调的方式,证明了自己超乎寻常的“影响力”。   到底是记者出身,吕梁对媒体的力量相当熟悉。1999年春,他以K先生的名义,在对二级市场影响很大的《证券市场》周刊上发表了《关于世纪末资本市场的对话》。这篇在今天看起来主要是高谈阔论的文字中,讲大势的吕梁只是在一处不十分显眼的地方,小心翼翼地加入了自己的具体需求———“你可以注意那些有重大重组题材的个股,新概念肯定会从那里脱颖而出。我看好农业和生物科技领域”。   比起市场上那些串联股评人士公然“点股”的低俗手法,吕梁的办法高明得多。不过只要认真排出时间表,仍然可以看出吕梁的文章大手笔与他的市场操作恰在同一时段。他的谈话发表在3月6日的杂志上,此后不久,他组织的北京机构两次受让了康达尔总计34%的国有股。而吕梁提出的重组康达尔的目标正是“农业加高科技”。   画饼1999   如今自认失败的吕梁,很喜欢强调自己在两年来的运作中一直具有对理念的追求;而破坏他的追求、致使他功亏一篑的罪魁,便是当初收购的康达尔公司和朱焕良其人。   早在1999年初正面接触康达尔之后,精明的吕梁已经逐步发现,此次收购“就像一个骗局”。不仅黄金地段的商业用地是不存在的,所谓“经营很好的房地产公司也有4个亿的假账,主营业务如果没有朱焕良送钱早就无利可言”。他在自述材料中坦陈,当时知道这些企业内部真实的操作故事后,感觉“仿佛落入了一帮犯罪分子中间,而且要迅速沦为这些混蛋的同伙”。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已经入主康达尔的吕梁及其所率机构并未直面这样的无情事实,更不敢把上市公司真相公之于众。他和机构们的选择,只不过是将错就错,一错再错。   配合康达尔的步步上涨,吕梁组织了一篇关于康达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价值分析的文章,1999年8月在《中国证券报》刊登了一个整版。文章称,康达尔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有望发展成为中国的伯克希尔·哈撒韦(美国著名投资家华伦·巴菲特的投资公司———编者注)。“优质农业、生物医药、网络信息设备、网络电信服务、高技术产业投资等多个新兴产业领域”————憧憬是何等辉煌。但这一切后来被证明统统是画饼。   编织庄股之网   从1999年到2000年前后近两年时间,掌握了康达尔又搭建了北京中科创业的吕梁在市场上呼云唤雨,以“钱生钱”之术结起了一个公开的庄股之网。这个网,被人们称为“中科系”。   事到如今,除了若干次收购的资金来源,人们更关心“中科系”庄网在这一过程中的形成。从2000年中,市场上已经清晰地看到吕梁主控下的这组庄股的结构与动向:深圳中科与中西药业完全由吕梁及相关机构所控制,正是一对互动互利的“股市大筹码”;而岁宝热电、莱钢股份也成为这组庄股的核心部分,曾随着有关中科创业的消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吕梁本人就承认,去年11月,“市场上风传要收购哈岁宝之后,岁宝股价最高飙升到了38元”;“这项投资账面收益最高时,让中西(指中西药业———编者注)盈利达5000万元,这是中西转配股上市时15元有巨大承接力的重要原因”。   鲁银投资和胜利股份在“中科系”有限介入后,股票上攻走势不很显著,被认为属值得注意的“外围”。此外,还有一些相干或不很相干的股份,也在不同的情形下被视为“中科系”的辐射范畴,使整个“中科系”庄股形态更显扑朔迷离。   市场分析人士都说,那些严格意义的“中科系”股票在盘面上都有“强庄”介入。依目前同类庄家的典型做法,坐庄资金会包含一部分机构自有资金,一部分庄家以代客理财名义或高息方式向私人和企业“融”来的资金,但有相当大一部分则是机构或个人通过循环使用证券抵押向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   吕梁在各种场合用很玄妙的字眼所说的“虚数填实数”、“财务工具”,说到底只是这样一类把戏。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金融游戏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事,便会在旦夕间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据最保守的估计,“中科系”牵连的资金在20亿元以上。   重组康达尔   吕梁是在1999年12月把中科创业的名字“赠送”给康达尔的。在此前后,早已描述多时的“重组”动作也逐步展开。从1999年底到2000年中,重组的消息曾频频出现在深圳中科的公告上,再被各种投资分析师、分析报告、分析机构转抄一遍,愈发强化出公司的“高科技”形象。   吕梁就对自己和自己影响下的康达尔或称深圳中科股票奇迹有过非常生动的描述:“因为它已持续上涨,其间几乎从来没有一天下跌,因此也没有一个人在这上面亏过钱,这个‘庄’成了‘善庄’的典型代表,极为市场专业人士推崇……”这里需要对吕梁的回忆进行一点补充的,还有个时间表:中科创业(康达尔0048)冲上80元的时间在2000年2月,当时市场上“中国要出百元股”的鼓噪,已经使亿安科技冲过百元。   此外,吕梁真正为深圳中科进行的“成功重组”只有两件事,其一是将上海中科股权注入深圳中科,而上海中科由于当了鲁银投资与胜利股份的第四大股东,被描述成有“金融投资控股概念”;其二是将中西药业所属的新生力核酸公司的控股权注入深圳中科,后者说到底是一种保健类药物。这两件事情都完成于2000年下半年。   崩溃   回过头来看,2000年下半年对吕梁是个关键的时期。一方面,他掌控的深圳中科股价平稳,他组织的其他资本市场收购也都相当顺手,正可谓春风得意;另一方面,他已经感觉到早年间与康达尔联合阵线的重大裂痕,已经嗅出了“0048危机”。   在接受采访时,吕梁告诉记者说,最早听说朱焕良在出货,是在2000年5、6月间。而8月的一天,约在凌晨2点,吕梁被人从睡梦中叫醒,紧急召到某公司在北京的总部大厦,被告知朱焕良将一笔港币现金运到了香港,“至少有4亿”。   到2000年10月,0048股票在市场仍是一派喜气洋洋,但吕梁又获知了另一个危机信号:他手下重臣、北京中科的董事兼执行总裁申杲华受到一项重大案件的牵连,已被有关部门看管起来。从对申杲华的查处中,检察机关发现申本人在私下炒作深圳中科等公司的股票,按市场上的行话说,开了“老鼠仓”。“老鼠仓”本身的违规当然不会被吕梁看成“问题”,关键是申杲华的老鼠涉资甚巨,可能多达数千万元,一旦进入调查就会被强行平仓。吕梁的担心来自平仓对股价造成的连锁反应。   他当然明白,在自己统领的公司中,此类“老鼠”绝不止申杲华一人;而且他相信,他们开仓所用的资金来自公司内部。   此后发生的事情,被吕梁自嘲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他下令在深圳中科、北京中科内部查“老鼠仓”,并要求所有公司资金于年底以前结清。据他分析,先是因为朱焕良的“不配合”,后是因为这批“老鼠仓”的数目比他估计的要大,大规模平仓出货之后,便引发了2000年底的深圳中科大规模崩盘。从12月25日开始,一直平稳运行的深圳中科突然连拉9个跌停板,跌去50个亿市值。那种惨烈的情景,至今使投资人不寒而栗。   “善庄”之伪   吕梁现在很愿意承认自己在0048项目上的“刚愎自用”。一位与吕梁相当接近的知情人对《财经》说,在中科创业(0048)雪崩事发后,吕梁曾私下坦称,他自己原来是准备元旦之后开始拉抬出货的,谁知已经没有机会了。   倘如此,可能更符合逻辑,因为哪怕吕梁个人拥有“长线持仓重组”的伟大理想,岿然不可动摇,他身后的机构也不会为此“理想”去牺牲巨大的实利。“善庄”之善只能是伪善,最终还是要上演“图穷匕首见”!   喜欢想问题的吕梁举一反三,他从自己的“庄”联想到其他类似的“庄”,已经意识到如果制度和法律环境不允许,仅凭自我臆想由庄家来自定规矩,自我充当“私募基金”、“做市商”甚至“开放式基金”,最终是不会成功的;即使如此,靠“庄”来支撑的“大牛市”也保不住。   尾声   无论见记者还是写文章,吕梁对于中科系事件的全貌都只说出了一部分重要事实,而且更热衷于谈理念,谈想法。据他说,中科系事件背后牵涉的机构和人太多太复杂,必须一一理清,必须按合同文件说话;后来又说,即使有合同文件,现在为配合调查也不宜和盘向媒体托出。他还透露,自己两年来做庄操作共涉及400多家机构,其中包括60多家较大的机构,具体情形极为复杂。   目前,司法部门已经着手对“中科系”事件进行调查,吕梁自然是事件的中心人物之一。这起可与“国债327”事件相比的重大事件究竟有何内幕,将如何处置,会成为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市场关注的持续热点。究竟还有哪些人在吕梁背后,更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尖锐问题。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上曾经红极一时的特殊人物,吕梁个人的“超级庄家”生涯结束了。造就他及同类人物的这个“庄家时代”,也已经走向尾声。将来的市场会比往昔多一些透明。 吕梁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的失败可以说是输在了自己手上。曾有一句黑色语录形容这一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希望将来的英雄们不要再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中国股市传奇人物四 名庄马晓  中国证券市场建立至今不过短短20年,但期间种种风云变幻却好像经历了好几个世纪。一个个股市名人崛起又落下,他们的名字在世人眼里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他们的事迹却依然在股市里传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股民。 1993年至1998年,对上海股市来说,这是一段波澜起伏的岁月,马晓就是这时代“叱咤风云”的庄家之一。他的做庄生涯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狙击延中、爆炒界龙、败走东宝、平出海鸥,最后以做庄“S”公司胜利出局,得以“金盆洗手”。 一、狙击延中 马晓崭露头角要从1992年末开始说起。当时,万国证券公司(后与申银合并为申银万国证券公司)搞了个“万国和平俱乐部”,几个大户每周日聚在一起分析行情,在当时的市场上很有名气。1993年3月末,即将上市的国脉通信老总应俱乐部邀请作上市推介。马晓收购大量国脉通信股票,成为国脉通信个人股的第一大股东。国脉通信上市以36元开盘,不久就上冲至50元,让马晓收获颇丰。而在另一只新股申能股份上,马晓也有所斩获。不过半年,马晓在这两只股票上获利500多万,这不仅让他积累了资金,更令他打响了名气,拓展了合作渠道,为后来的做庄打下了良好基础。1993年3月以后的股市下调,深市跌幅远远大于沪市,几个月就跌了60%以上。不少机构已经支撑不住了,总想在市场中捣鼓出什么东西来,于是把目光转向了上海的“三无板块”,也就是所谓的无国家股、无法人股、无发起人股的全流通股,而他们第一个目标就是延中实业(现为方正科技)。1993年9月中旬开始,延中实业从7—8元开始连续逆市翻红,引起了市场注意。一开始,马晓以为只是炒作,也没有在意,直到9月3O日中午收盘,马晓在延安西路的赛格证券营业部看到了深圳宝安发布的公告——已持有延中流通在外约5%的股份,马晓才意识到机会来了。下午开市后,马晓从13.4元的价格5万股、10万股一路追打,甚至打进了当天的最高价19.99元。当延中以15.68元收盘,马晓一共打进了几十万股,平均每股套住1元左右。但马晓并不担心,胸有成竹地等着延中实业上攻25元。国庆后,各种传媒对宝安收购延中是否合法辩论得如火如荼。延中公司也不甘示弱,高价聘请了一位反收购专家,筹集巨资对宝安的收购进行了狙击。愈演愈烈的场外战,使延中股价越抬越高,参与进来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马晓当时的合作伙伴博士先生买进延中后,涨了几毛钱就开始分批出货了,并电话劝告马晓“见好就收”。但马晓却吃了秤砣铁了心,除了将超比例透支部分平仓,以摊低成本降低风险外,大部队继续锁定,不见25元以上绝不出货。延中股价在节后盘了两天,第三天狂飙34.43%,轻松突破20元,站到了21.98元,第四天,跳空高开后以破军之势上冲,最高冲至42.2元,成交量也急剧放大。马晓从26元开始,每涨0.1元挂上2万股、3万股不等,冲至最高价也差不多全部抛出去了。这时还有电话打来,劝说马晓赶快买进,并说延中股价肯定要到80元以上。但马晓认为,上午换手率达到70%以上,庄家已经开始出货,好戏快要收场了。果然,延中当天收于34.61元,第二天开盘冲不过40元就开始掉头向下,不到一周就跌回到20元以下。经此一役,马晓在上海证券界的名气更大了。   二、爆炒界龙   狙击延中后,大盘继续下挫,到1994年初,马晓已经将延中的获利输去过半了,但马晓不在乎,依然乐此不疲地在股海中沉浮。当时大部分股票价格跌到了10元以下,马晓长期关注的东北某医药公司股票的市盈率已跌至20倍以下,他认为这只股票已经具备投资价值了,于是找到东北一家证券公司发出寻求合作的意向。一个月后,马晓与医药股份的张总见面了。双方就投入的资金规模、期限、目标等很快达成共识,并由万国证券公司的营业部出面与对方签订了协议,由马晓、博士先生以及小周实际操作。但实际运作开始时正当市场人气低迷、成交萎缩,大盘股根本无人问津,医药股上下两难,处于胶着状态。不得已,马晓团队决定转移炒作目标。 1994年2月24日,沪市迎来了11只新股,市场上各路人马纷纷出动,迎接股市第一次新股批量上市。马晓团队首先看中了农垦商社,但最后还是选了界龙实业,这才有了后来的界龙实业“32阳”惊天下的传说。马晓团队开始5万股、5万股地吸纳界龙实业,利用当时“T+0”的有利条件,每买进5万股,就作为压盘马上挂出去,这样上方抛盘越来越大,股价也越压越低,当在12元以下收集了200多万股以后,马晓将抛盘全部撤单,界龙股价当即飙升,收盘报12.58元,第2天跳空高开,继续一路推高。马晓在13.2元以上将界龙实业全部抛出,轻轻松松地做了一把短差,惹得在边上观战的医药股份张总连连翘起了大拇指。然而在界龙上的炒作才刚刚开始。医药股份的张总希望和马晓继续合作炒作界龙。几天后,马晓与合作伙伴在酒桌上敲定了具体的操作细节。当时的新股炒作以东方明珠领军,已到了26到28元一线。为了鼓动人气,马晓提出了“界龙戏明珠”的口号,并与博士先生一起拟定了“追申华、超物贸、赶网点、戏明珠”的战略步骤,而当时界龙不过才14元左右。就在市场将信将疑、半信半疑的情况下,界龙股价节节上升,不到一周已冲上20元大关,差明珠只一步之遥了。界龙连续超强的走势吸引了大批跟风者与市场的关注,市场认为“界龙戏明珠”已成定局,更有甚者叫出了“超爱使、赶小飞”(都曾到过50元之上)的口号。当天开盘,界龙跳空1.80元,一上午就涨了2元多钱,而且一路挂出的大抛盘也有人在“啃”了。马晓感觉不对,当天下午就将抛盘全部撤下,从26.5元开始每上去0.3元就抛出20万股,仍拦不住股价势如破竹。当大笔买单一路将股价扫到30元之上时,马晓手中的筹码已经全部出清,在两周不到的时间里,马晓团队共获利7000万元。而在马晓打了一个电话,又上了一个厕所后,场内传来了令马晓大吃一惊的消息——界龙已跌破18元。 三、败走东宝   1994年下半年,马晓在通化东宝上遭遇了滑铁卢。1994年8月24日,通化东宝上市,开盘价18.58元,两天后开始回跌。马晓在13元一线开始吸纳,当时虽然感觉还有人和他同步吸纳,但因为自我感觉太好,没有向“老鼠仓”(知悉庄家底细的资金悄悄入场,称为老鼠仓。老鼠仓如不加以控制,会导致做庄者满盘皆输,故是庄家严加防范的对象)方向去想,也就没有在意。 在马晓连续不断地买入下,通化东宝股价从13—14元一线迅速上升至16—18元。这时他手中大约还有1亿资金可用,他以为做到20元应该不成问题。 国庆后,沪市迅速从千点之上向下滑落。马晓却像鸵鸟一样只看自己的股票,认为凭实力就能打上去,就连周围人出货后的提醒也没有在意。但危机终于发生了。当东宝从20元以上强行冲击22元时,四面八方抛盘铺天盖地而来,马晓发了疯似地一路扫货,很快就把手上的资金用完了。 由于大盘是从333点起涨至千点以上才再度回落的,所以盘中几乎没有反弹,而这时主力资金己经逐步往国债期货上转移了。股市资金不断抽出,成交日见稀少,加上时近年底,各机构急于结帐,也不肯出借资金了,这让马晓陷入大把筹码被套无法出局的困境。 四、平出海鸥 虽然被套东宝,但天无绝人之路。1995年秋天,转机来临了。马晓手头可供运作的资金又到了千万元以上。当时马晓将目光瞄准了从来没有炒作过的基金板块,尤其是沈阳“四小天鹅”——富民、久盛、农信、兴沈,其流通盘均不超过5000万元,价格最低时才1.50元左右。加上当时已有准备推出证券投资基金的说法,大盘的淄博基金又有增发题材,于是在1995年夏天,小盘基金的炒作开始启动了。沈阳“四小天鹅”很快轮番炒到了5块左右或以上,这样6000-7000万盘子的广东海鸥基金2块多的价格就显得很便宜了,而且该基金是全流通的,还有一个“基金举牌”题材。于是马晓逐渐将资金移师到广东海鸥,又提出了“天鹅跳跃,海鸥飞翔”的口号。海鸥从3元开始启动,很快就接近了5元,引起了广大股民的关注。这时,上海某咨询机构负责人王先生找到了马晓,提出联手将海鸥价格打到10元上面去。马晓没有多想就同意了。但谁知道,三天之后,海鸥冲高至7.90元后就开始大幅下滑。马晓当即打电话给王先生,王先生却支支吾吾地说已经出货了。1995年秋冬,基金与股票明显形成了“跷跷板”行情(基金与A股行情一涨一跌反向而动,称为“跷跷板”)。但由于马晓多头情绪严重,资金量太大又难以掉头换筹,在12月9日基金暴跌时,又不识时务进去托盘,造成了一定损失。因此尽管原先进仓早成本低,但年底一结帐,付清利息后,还是只打了个平手,没有赚钱。 五、爆炒“S” “S”股的炒作是马晓“金盆洗手”前的得意之作。1997年5月大盘回落后在1000点至1100点之间胶着调整了几个月,马晓认为这是建仓进货的最佳时机,并选择了S公司为目标。S公司的老总是个女强人,双方对于这次的强强联手均表满意,并对合作前景充满信心,经过口头“君子协定”后,马晓在14—15元一线开始吸筹。大盘始终在1000点左右徘徊不前,正好为马晓他们降低建仓成本创造了条件。当股价慢慢抬升至16—17元一线正酝酿突破历史高点19元一线时,时间己到了1997年底,香港百富勤出事,殃及内地股市大幅跳水。S公司也被恐慌盘从20元上面砸了下来。虽然意外发生,且没有后备资金支持,但马晓认为偶然的突发事件改变不了市场运行的趋势,反而这正是一次震仓洗盘,是表现公司实力与个股强势的好机会。于是在合作方授意下,马晓用自己的资金买入,进行锁仓。果然,下午二点钟以后,抛盘逐渐减少,大盘止跌回升,留下了一根长长的下影线,说明下档支撑很强。S公司的股价由于有大手扫盘,很快也吸引了市场跟风,逆势逞强,稳稳站在20元以上,还收了阳线。 进入1998年,大盘又跳起了欢快的“小步舞”,小阴小阳的盘升走势成为春节前的主旋律,但由于缺乏公认的领涨板块和新的炒作题材、概念,所以市场很难大幅向上突破。市场在呼唤领头羊,领头羊应运而生了,就是马晓他们在炒作的S公司。 春节复盘后第二天一早,S公司的股价就突破了23元,一路上攻创出新高,而且手笔很大,几乎以横扫一切抛盘的气势,冲过24元的历史最高收盘价后,直奔29元而去。在S公司报表公布后的二天时间里,马晓手中的筹码已经全部在30元以上被人接走,这时收盘价已到36元了。 马晓和他的做庄事迹虽然已成历史,但他的操盘手法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马晓是一个聪明的,他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情就是“金盆洗手”。出来混的早晚要还的,所以知足常乐,只有这种良好的心态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尽情享受成功的喜悦。 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只有成功的人成功的经历才能带领我们走向成功。落寞的英雄值得我们尊敬,但是成功的英雄更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股市九大传奇人物五 草根庄家朱耀明 他倒国库券5年,几万变百万,倒邮票6年,百万变千万,打新股5年,千万变数亿;他是股市中著名的“黑庄”,曾参与炒作百科药业、凯诺科技、爱使股份和南方建材等多只股票,股价为他而动;他还把一家盈利的证券公司“整没了”——新华证券因为他而严重违规经营,被中国证监会紧急关闭;他的所作所为震惊中国证监会,被判令终身不得炒股 ... ■黑庄朱大户被终身禁股   朱耀明,曾是南京证券业界风云人物。   中国证监会近日判定:朱耀明操纵股价,给予其“永久性市场禁入”的处罚,终身不得参与股票买卖。中国证监会历时3年的调查认定,2001年5月8日至2003年6月19日,朱耀明及8名“手下”,在16家证券营业部利用4673个股东账户大量买卖“凯诺科技600398股票,掌控了盘面价格变化。他对该股票最高持仓量达到了4875.28万股,占到了流通股49%。在坐庄凯诺科技600398期间,还用自己掌控的股票账户采用自买自卖式的“对倒交易”。如,2003 年3月20日,“凯诺科技”全天成交了5086手,竟有68.96%是朱耀明控制的。 调查表明,朱耀明不仅坐庄,还把一家盈利不错的证券公司“整”没了。他参股新华证券,挪用客户保证金达10亿之多,导致证券公司被中国证监会关闭。他还害得不少股民损失惨重。联合证券的股民张女士听说朱大户买了千万股百科药业,要从当时的21元拉到60元,便大量买入,结果却暴跌,损失了20多万元。 朱耀明本是一个普通工人,但对金钱特别敏感,看准机会就会果断下手,仅用十多年,就积累了几亿元的身家。倒国库券5年,几万变百万;倒邮票6年,百万变千万;打新股5年,千万变数亿。  近些年来在证券市场相继出局的大小庄家,都有着惊人相似的特点和经历:对市场高度敏感,富有冒险精神,第一时间踏准每一个节拍,利用各种资源迅速做大,又在内因和外因的双重作用下迅速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年过50的朱耀民是江苏盐城人。20年前,他怀揣少量资金,往返于上海、南京、苏州、盐城等地倒卖国债,利用各地之间国债的差价,赚取了他的第一桶金。随后他开始涉足风险更大、收益也更可观的期货市场,在当时的金中富期货公司,朱耀民的财产一度被骗得一干二净。但是“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几乎倾家荡产的朱耀民竟然联合南京的几家大户,竟然向金中富把被骗的资金追讨了回来。正是在讨要的过程中,朱耀民在当地圈内确立了自己的“江湖地位”。   现在不少南京人提起朱耀民,都知道他是黄牛出身,这是指他在邮币卡市场的那段发家史。从期货骗局中劫后余生,朱耀民开始介入风险相对较小的邮币卡交易,在这里迅速完成了启动资金的积累,与此同时,朱耀民看到一个更大的机会正悄然降临,那就是股市中的一级半市场,从这里他嗅到了更为浓烈的金钱的味道。朱耀民又开始了四处奔波的日子,他到各地收购尚未上市的职工股,并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当年部分职工股只要在手里捂半年,利润可以达到20倍。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朱耀民已完成从混迹于街头巷尾的投机分子到“朱大户”的实质性蜕变。在当时他就能动用上千万资金,收购原始股或在一级市场打新股。了解他的人说,朱耀民在圈内颇有富名,他出手豪阔。“坐骑”是一辆价值数百万的加长宝马,另外还有4辆奔驰600。他开户的证券营业部搞集体活动,也经常是由他出面买单。   朱耀民处事低调,事发前他的名字从未上过媒体。对手下他也提出同样的要求,任何人不准接受媒体采访,一旦发现,立即开除。他还有一个癖好,就是一个人开车到南京周边的苏州、宁波、杭州等地到处闲逛,他常常踱进某个营业部的散户厅,去找一些不认识的散户聊天,还会去参加营业部举行的行情分析讲座。   在朋友的印象中,朱耀民非常讲信誉,借钱从来按时还款,不用对方催,连本带利,绝不拖欠。正是这一特点,使朱耀民赢得了朋友和券商的信任,也为他开启了更多的融资渠道。不少券商愿意超出常规比例向他配资金,像几千万的“小数目”,甚至根本不用作任何抵押。   1996年10月31日,湖北中天股份有限公司  百科药业前身 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也就在此时,朱耀民开始进入湖北中天建仓做庄。截至2001年底,朱耀民对百科药业的控盘达到了98%,外面散户的持股量总共仅有300万股左右。 朱氏套路   “朱耀民的套路,就是吕梁的套路。”一位券商告诉记者,类似朱耀民这样的庄家,很少会自己拿钱出来炒股票,最常见的方式,是庄家、券商和银行私下签订一个三方协议,以投资回报率为10%计算,庄家出1000万,券商出2000万,然后向银行贷3000万,一年后的本钱和利润是3300万。如果市场跌幅超过30%,利润就被全部抹去,只剩下本金时,券商就会开始平仓,一旦出现平仓,由于庄家所持股票非常集中,很容易就会导致股价下跌。   从目前来看,一个股票单由一人坐庄的模式不多,通常是几个小机构或一个大机构联手。他们与券商和银行之间,也各有一套“三方协议”,庄家亏,所有的人跟着亏。这样的一个运作架构极不稳定,整个组织框架是松散型的,通常是以庄家个人的能力为核心,再将业务进行扩散,它的外围没有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资金链随时可能出现问题。   在证券市场,资金链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全部报废。这位券商透露,这种行为在过去看来并不算太犯规,在此之前,比朱耀民违规更严重的机构和个人还很多,同样的现象非常普遍,朱也决不会是最后一个,他只不过是“不幸”露出水面的一个而已。大多数庄家的资金链断掉之后,问题都被严实地包了起来。   以某家借钱给庄家炒股的上市公司为例:庄家通过上市公司向银行借贷2000万,10月1日贷款到期,庄家发现肯定无法按期还款,事先就向上市公司通气,想办法延长与银行的协议,通过上市公司将价值为1亿的股票向银行作短期抵押,借出2000万,再由上市公司把到期的资金还给银行,然后再借出2000万。   危急关头各方常常会通力协作,轻易不会让股票清盘,否则一损俱损,谁也无法逃脱干系。银行与庄家心照不宣,表面上上市公司的担保手续齐全,即便上面有人来查,从账面上也很难看出破绽。   这些庄家炒作的方式也都大同小异。比如他们都是先做一个股票,每股的价位是10元,他拿出3个亿买入3000万股,基本可以控盘。再用1000万到2000万,把市值打到6个亿,然后用价值6亿的股票送银行抵押,贷出3个亿去炒作第二只股票,以此循环往复。只要一只股票下跌,杀伤面就非常大。   从朱耀民操作意图来看,他是想把百科药业做成一只旗舰,就像吕梁的中科系、肖建华的明天系、唐氏兄弟的德隆系那样,他也在炒高百科之后,开始介入凯诺科技,但是显然他对凯诺的介入程度远没有百科深。今年上半年朱耀民看到资金吃紧的迹象,他首先的反应就是力保百科,逐渐从其他股票中脱身。 百科崩盘   总股本为59479.49万股的百科药业,2000年7月17日之前叫做“湖北中天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变更为“湖北百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后,内部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主导产品已由化工向医药转型目前其A股流通盘为17111万股。   今年5月,市场出现传言,有好几家券商因为百科股票的融资问题,正在接受有关部门的调查,并要求券商上报百科药业的买卖情况及国债买卖的情况。6月初,百科交投平淡,5日当日的交易量只有80多万股。到了9日,百科从10.44元的价位悄然放量,当日成交210万股,10日继续放大,成交280万股,股价也随之上涨。   暴跌在即,从6月6日到6月18日,百科药业股价却从最低点10.4元上涨到了12.01元,最高每天成交量接近1000万股,股价上涨了近20%,这种动力从何而来?市场人士分析,首先是一些先知先觉的内部人士察觉到百科情况不妙,有意推高股价,然后悄悄离场;朱耀民和与其合作的证券公司为堵住资金缺口,双方合力接盘,防止百科暴跌引起整个资金链的崩溃。   从6月19日起,接盘资金已后续乏力,当天资金缺口高达1000万,尾盘时百科收出一根大阴线。6月20日下午,百科死死趴在了跌停板上,这一趴似乎显示出百科的庄家再无回天之力,直到6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这只股票连续上演了7个跌停板。   百科的爆仓就像是推倒了一副多米诺骨牌,随后凯诺科技就紧跟而上,南方建材、爱使股份、常林股份600710 等个股也前仆后继加入了跳水阵营,依次被巨大的卖盘封在了跌停板上。不少营业部干脆直接警告股民,不要购买这几只股票。   接下来的两天时逢周末,朱耀民一方面给他的合作伙伴不断打气,一面四处活动,寻找最后的生机。可是一切都为时太晚,23日开市当天,一家营业部对3000多万股百科药业进行强行平仓,股价再度被打到跌停,当日6460万股巨额抛单,占百科药业17110万股流通盘的1/3强而当日成交量仅5万多股,市场已无人敢出手接盘。   到了6月27日,百科已连跌7天,有人按耐不住开始进场抢反弹,当日成交量高达5100多万股,令人痛苦的是收盘又是一个跌停板,当天所有杀进去的股民,全部被套在6.26元的价位上。6月30日星期一,成交量达1080万,以跌停报收。第二天(7月1日),又有大批股民进场抢反弹,结果抢来的又是一个跌停板,所有人被套在5.07元的价位上,当日成交创下近期天量,高达6086万股。   一位大户向记者分析,百科的盘子总共1.7个亿多,仅6月27日到7月1日,庄家就逃走了1.2亿,却把抢反弹的大量散户给套在了里面。平均5.50元/股的成本计算,被套的资金超过6个亿,庄家的股票基本出尽。9月4日记者截稿时,百科药业的股价还维持在4.30元左右。   朱耀民介入的另一只来自江阴的上市公司凯诺科技,总股本21370.88万股,流通A股9945.00万股,它在6月下旬7月初的走势,与百科如出一辙。连跌4天后在6月25日股价出现反弹当日成交量为1630万股,为暴跌以来的最大量。从盘面来看,凯诺的庄家迄今还套在里面,根本无从脱身。   百科崩盘,损失最大的要数那些给朱耀民提供融资的证券公司。从深交所公开信息得知,在百科药业连续3天的跌停中,交易量上榜的营业部多集中在上海和江浙地区,两次上榜的营业部有天一证券宁波开明街营业部、新华证券上海局门路营业部、华泰证券南京大桥南路营业部。有媒体披露,百科一役,曾经为其炒作股票提供大量资金的新华证券和长江证券000783很可能惨遭重创,颗粒无收。据悉,长江证券有高层人士卷入此案,并在案发后失踪。   面对媒体的指责,新华证券的负责人6月底曾出面“辟谣”,声称媒体关于朱耀民是新华证券的第一大股东的报道纯属子虚乌有,新华证券也没有拿出资金参与百科药业股票的救市,但是这位负责人又说,“新华证券目前正在进行增资扩股工作,我们接触的有不下几十家企业。这其中是否有与朱耀民有关联的公司我们不能确定。也不能排除朱耀民的公司与我们现在的股东单位存在商谈参与增资扩股的可能性。”   新华证券竭力想与朱耀民划清界限,根据记者掌握的资料,这家证券公司与朱耀民的关系非比寻常。2002年7月朱耀民通过在上海注册的一家公司向银行申请3000万元的一年期贷款时,其第二担保人就是新华证券总部;去年12月在同一家银行申请的另一笔3000万元一年期贷款中,为第二担保提供反担保的,又是这家证券公司。银行之殇 券商之外,另一个为百科所累的就是向朱提供贷款的银行了。据业内人士透露,朱耀民在上海注册的公司,不少是没有任何资产的空壳公司,主要是用来申请贷款或者走账。为其反复提供担保的公司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果稍加深究就会发现这些公司很可能根本就不具备申贷或者提供担保的资质。 从朱耀明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一个非常会寻找机会把握机会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另外低调是很多成功人士的重要特质。只有这样才能让他自己处于相对安全的位置。虽然他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仍然值得我们很多人学习。 附录:   草根庄家朱大户的坐庄模式 从1998年末,朱耀明就在精心筹划坐庄事宜,炒百科药业、凯诺科技、爱使股份600652和南方建材四只股票。   ■布局———到处开公司   证券公司向股民融资,当时处于政策的“灰色地带”。如果从证券公司融得一笔亿元资金,只用一家单位融资很容易被证监局日常监管察觉。于是,朱耀明在江苏、湖北等省分别注册了16家投资咨询公司,再让“手下”把从证券公司、银行融来的20多亿资金分散汇往这些公司账户里,再进行下一步运作。   ■开户———广收身份证   朱派人到安徽等偏远农村,以每张10元到50元不等的价格大量收购身份证,然后到各大营业部去开户。当时的证券公司为了能拉到“大户”,不仅不认真审查开户人与身份证所示是否相符,还会允许一个账户下挂若干个“子账户”,业内俗称“拖拉机账户”。证券公司还向朱提供一种交易软件,即大户下一次单,就可向成千上百个账户同时发出买入指令,即便买入100万股票,由于分散在多个小账户中,也不会出现在十大流通股东表中引人注目,这能直接保护幕后操盘手。证监会面对几千个子账户,也会变得毫无头绪,很难查找背后真正“黑手”。   ■建仓———自己抛自己买 在洗盘期间,他通常动用若干个小账户大量挂出卖单,让跟庄者感到主力在出货。同时又用其他小账户不停地填买单,不仅吃掉自己账户抛出的股票,还接走了那些不坚定的投资者筹码。最后,进入到快速拉升期。像对百科药业这个股票,朱大户的建仓活动,是在1999年进行的,通过几千个小账户,少量多次大量建仓买入,仅仅2个月时间,就从9元多的价格拉到了25元,股价翻了2倍多。而后,通过洗盘,再次大规模收集筹码,股票在除权后,又从12元涨到了24元。但从2001年开始,股指进入熊市,朱大户买的股票太多,资金压力也成倍放大,最终导致崩盘。 中国股市九大传奇人物六 江南第一猛庄葛正 随着金华西市街那扇铁门上锁的咔嚓声,昔日的“江南第一猛庄”金信信托“奢侈”地死了,留给投资者的是40亿元的窟窿和悲愤的眼泪。而这个故事是从一个叫葛政的人开始的。 神话背后就是陷阱:银广夏“造假系统工程” 葛政与金信信托的兴盛 葛政,1961年8月30日出生,祖籍浙江金华,高中毕业后,进入金华工行工作。金华工行成立信托部后,葛政担任了信托部的副总经理。1993年5月,信托部从银行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了信托投资公司,下称金华信托,葛政继续担任副总经理,并于1997年被任命为副董事长兼总经理。2007年1月26日,葛政被正式拘捕,2008年7月14日被判有期徒刑六年,罚款40万元,罪名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职务侵占罪,两罪并罚。 葛政在金信信托的兴衰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金信信托的前身工行信托部——金华信托,成立伊始不过7个人、5000万元资本金,但这家信托业的小辈甫一成立,就显示出不甘地方性小公司的势态,屡屡推陈出新,并借此脱颖而出。 1991年11月,金华信托公开发行“金信受益证券”,募集的500万元资金悉数投资于浙江兰溪康恩贝制药公司和武义好来西服装有限公司,初试信托公司长期投资功能。 1992年,金华信托公开发行了浙江省第一只共同基金“金信基金”,并于同年上柜交易,因交易活跃,创当时国内每份基金单位的最高成交价8.27元,年交易量突破8个亿,当时就有了“北有淄博、南有金信”的美誉。 1993年5月,金华信托从银行脱离,成为独立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2亿元,是浙江省首家股份制非银行金融机构。尽管拥有市省两级政府的支持,但掌门人葛政考虑政策形势,决定二次增资扩股,将注册资本的底线划为3个亿。三年后,人行发布信托业整顿原则规定,获准保留的信托公司资本金最低限额正是3亿元。 1996年,葛政决定涉足证券投资。当年,上证股指从500多点一直冲到2200多点,不仅使金信信托积累了大量资金,为后来纵横资本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使金信信托的周围聚集了第一批高素质的证券投资者,为以后的资本运作平台——上海邦联、金信证券以及金信证券研究所输送了大量人才。 1998年10月,金华信托发起设立了博时基金管理公司,掌管5只契约型封闭式基金——基金裕阳、基金裕隆、基金裕元、基金裕华和基金裕泽。借助这些资源,金华信托做庄凶猛,金信信托持有的股票涨幅异常可观,其控制的某只股票三年之内涨幅竟高达900%。金华信托也正式打上“江南第一猛庄”的名号。 2001年年底,金华信托完成第三次增资扩股工作,正式更名为金信信托,注册资本增至10.18亿元,旗下战将包括博时基金、金信证券、金迪期货以及上海邦联等,并参股多家上市公司。至此,金华信托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实力跻身同行前茅。 停业整顿的导火索——伊利股份 金信信托闻名业界主要在于其二级市场的凶悍操盘,很多有名的大牛股均出自其手,在业界有“江南第一猛庄”之称。其旗下的上海邦联公司,屡屡收购多家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更是当时市场上有名的法人股大鳄。自2001年下半年,市场走上漫漫熊途,二级市场行情逐渐萎缩。在此形势下,金信信托开始为一些上市公司的高管做MBO(管理层收购),比如金地集团、长丰通信,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为郑俊怀等伊利高管做隐形MBO(管理层收购),而伊利风波就是金信信托被停业整顿最直接的导火索。2003年3月,伊利的大股东呼市财政局将其持有的14.33%的股权以每股10元的价格转让给金信信托,转让价款2.8亿元。而当时还有一家国际食品巨头欲以每股20元的价格收购伊利,最终败给了金信信托。金信信托成为伊利股份的大股东之后,并没有派驻任何人士进入伊利管理层,当时业界就怀疑金信信托在做MBO(管理层收购)。 所谓MBO(管理层收购),就是公司高管利用所融资本购买公司股份,以实现管理者以所有者和经营者合一的身份主导重组公司,进而获得产权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金信信托参与的MBO方案大致如下:上市公司在MBO条件成熟的时候,将过去储备的可计提资产进行坏账计提,放出利空消息,金信信托配合打压上市公司股价,同时在低价大量买进,然后伺机低价转手给企业管理层,从而帮助公司高管实现低价收购股份的目的。 2004年底,郑俊怀东窗事发被拘,有关方面要求金信信托退回伊利股份,但金信信托负责人葛政却一直坚持不退,直到2005年4月份,呼和浩特市法院出面直接和金华市政府联系,葛政才加价让有关方面买走伊利股份,并公告从中获利4000万元。金信信托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的同时,也引来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和介入调查。金信信托帮助上市公司高管完成MBO以及非法挪用资金的事宜渐渐露出眉目。 金信信托的最后一炒——朝华集团 朝华集团是金信信托炒作的最后一只股票,两个庄家的合作和反目,被视为中国股市众多庄家故事的收官之作。 其实金信信托和朝华集团向来关系匪浅,朝华集团作为金信信托的股东,有1亿元的入股资金,而早在金华信托(金信信托的前身)时代,朝华集团掌门人张良宾就与金华信托有过数度合作。 如在2003年年底,被张良宾控盘的华西证券疯狂炒高东方锅炉后,金信证券等金信系公司高位接盘,以便华西证券抽身。这样操作的目的一个是便于证监会早日批准华西证券的股权转让,另一个是两庄家可利用华西证券的盈炒作朝华集团。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部分资金最终确实砸向了二级市场的朝华集团。朝华系通过华西证券曲线提供炒作资金,金信系做背后的操盘手,这就是两大庄家的合作方式。   2003年11月20日,金信信托和朝华集团开始联手坐庄,炒作朝华集团股票。金信系每天投入的资金都在2000万元以上,最高达2.6亿元。截至2004年3月4日,朝华集团股价涨到最高位9.38元,金信系连同朝华系的总投入已经超过5亿元。 可惜两家的如意算盘没能成功,北京两家机构中途杀入,联手跟庄,打乱了他们的炒作计划。坐庄计划功亏一篑,伊利事件又使得金信信托的资金开始受到银监局的关注。金信系不得不暂停炒作计划,而朝华集团则不得不通过旗下公司举债,试图通过融资来自行炒作,无奈又被证监会给盯上了。双方联手坐庄,不仅金信系的资金深陷其中,朝华系的资金也紧张到了极致。这时朝华集团决定通过贷款的方式从金信信托抽回资金。朝华集团的套现引起了金信信托的不满。葛政经过百般公关后终于获得喘息机会,第一时间加紧了对朝华集团的资金催收,并且开始抛售朝华集团股票,砸盘金额据传达到上亿元。这令朝华集团陷入了危机之中。同时金信信托还盯上了朝华集团控股的华西证券,这个打算无疑是对朝华集团来了个釜底抽薪。紧张之余,朝华集团加紧收购华西证券,但证监会的一纸批复到底让朝华集团美梦破灭,而金信信托也在政府干预中梦断华西。朝华系开始土崩瓦解,与金信系的合作也走到尽头。两方联手坐庄,最后的结果可称得上是共存亡。 金信信托留下的烂摊子 伊利风波愈演愈烈,二级市场上又严重亏损,金信信托已经难以为继,葛政不得已辞去董事长的职务,香港新鸿基的汪晓峰浮上水面,成为新任掌门。2005年7月,汪晓峰自编自导了一出引资闹剧,金信信托声称苏格兰银行旗下的泛盈投资将入股金信信托,投资金额达4.975亿元人民币。但所谓的苏格兰泛盈投资其实就是汪晓峰自己在境外注册的一家公司。葛政见汪晓峰引资无望,反而弄出一场闹剧,于2005年10月宣布重新担任金信信托董事长,并且带回了一份引资计划,由省、市两级政府各出资10亿元,用于改善金信信托财务问题以及增资扩股。浙江省和金华市原本希望通过注资挽救金信信托,但却遭到了监管部门的坚决反对。2005年12月30日,金信信托终因“违规经营和经营不善,造成较大损失”被监管部门勒令停业整顿,由建银托管,葛政也被警方控制,配合工作小组完成停业整顿工作。至此金信信托亏空已高达30多亿元,有问题的资金达82个亿。 相关部门成立了两个小组进行整顿工作,金信信托的债务登记也开始展开,当时公告整顿时间为半年,但由于情况复杂,整顿工作难以在半年内完成,不得不延长,而债权人的债务收购也不得不一推再推。根据债权登记小组的信息,金信信托登记的债权共有1.2万笔,近9000户,涉及资金33亿。其中涉及金额最大的有几千万,300万以上的有113户,1000万以上的有27户,300万到1000万的有96户。为了收购金信信托的个人债权部分,央行不得不再贷款23亿元,浙江省政府也提供配套资金7亿到8亿,剩余资金由金华市政府解决。对于债权人来说,自己的钱也只能部分拿回,余下的损失只能自认倒霉。 中国股市九大传奇人物七 魏东:将不能说的秘密带入天堂 魏东,出生于1967年12月,2008年4月30日跳楼自杀,用短短14年时间缔造了一个600亿的庞大帝国。   魏东,是自德隆帝国覆灭、周正毅折戟之后,江湖上硕果仅存的几位大佬之一。   一个资产连年翻番、庞大资本帝国的老板;一个一直顺风顺水,事业如日中天的中年人;一个乐善好施、为人低调、在业内备受尊敬的前辈,为什么选择让自己的生命嘎然而止?   魏东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身上的谜团如何解开?   本期股市传奇,我们将通过知情人士的追忆,民间的传说,以及散落在媒体的各种报道,帮您还原一个真实的魏东。 魏东其人   魏东生于1967年,湖南湘西永顺人,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毕业。曾在财政部任职,随后在财政部下属的中国经济开发信托投资公司(中经开)工作,之后下海经商。   1995年魏东创建上海涌金实业有限公司,早年以转配股、法人股受让、配售新股等方式积累资金,并以此为平台展开对医药企业和金融企业的收购。   1999年,涌金系以1.8亿元注册成立湖南涌金投资,并成立了北京知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2002年是涌金系重要的分水岭。2002年初,湖南涌金并购长沙九芝堂集团,并控制了九芝堂。以九芝堂为平台,涌金系还不断通过增持,成为千金药业的第二大股东。2005年在券商业低迷时,涌金系通过多家旗下公司控股了成都证券,并更名为国金证券,随后成功借壳成都建投上市。   如其所言,魏东正处事业巅峰。   事实上,“涌金系”还实际控制了云南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在交通银行上市前实现了参股。同时,涌金集团网站显示,其参与的股权投资项目还有北青传媒、清华同方威视、万方数据等6家公司。   2007年度,魏东以50亿元的身价登陆胡润中国富豪榜榜单。   魏东之死   2008年4月29日下午4时许,魏东当着父母妻子的面,突然奔向阳台,从9楼跳下,消息震动整个投资界。   虽然抑郁症的说法众口相传,之后中纪委在调查涌金系的说法也随之流传。但这两条理由的怀疑者仍然不在少数。   随后几天,其妻陈金霞在朋友陪同下前往新浪网公开魏东遗书。 魏东的最后遗言:   写给我最亲爱的人们   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近年来我的强迫症愈发的严重,本想今年能放下工作,安心的休养,医治这种精神上的病症,但近期外部环境又给了我巨大的压力,强迫性的动作,强迫性的思维,如影随形,几乎时时刻刻困扰着我,伴随着严重的失眠和抑郁,使我无法面对生活,对于未来能否摆脱它毫无信心,而且长此以往会拖累得我的爱人,我的家庭不堪重负,(时至今日,小陈已经是疲惫不堪了,对此,我深深感到内疚)因此我决心把大家都解脱出来,把我也解脱出来,这的确是弱者的表现,但我希望爱我的人们能理解我,谅解我的软弱,也希望大家重视精神上的疾病,防患于未然,不要走到我今日这一步。我对不起小陈,我的家庭,我的父母,但我确实无法忍受病症了,原谅我,我深深的抱歉。小陈,你重担在肩,希望你照顾好我们的父母、孩子,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来世我依然爱你,最深情的吻你! 留下团团迷雾   庄家吕梁神秘失踪之后。唐万新,曾经中国股市最大的庄家,在2004年那个寒冷的冬天也南下进入铁窗。留下最后一个大佬涌金系魏东,现在大佬永远地离开了。   魏东的死亡,到目前为止,只流传出一份遗书,其中一段内容是,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近年来我的强迫症愈发的严重,本想今年能放下工作,安心的休养,医治这种精神上的病症,但近期外部环境又给了我巨大的压力,强迫性的动作,强迫性的思维,如影随形,几乎时时刻刻的困扰着我,伴随着严重的失眠和抑郁,使我无法面对生活,对于未来能否摆脱它毫无信心。很显然,魏东的死亡除了工作压力,近期的外部压力是直接导火索。到底是什么外部原因呢?国金证券的上市有问题还是别的涌金系公司出现重大问题呢?有消息表明,国家派出的调查人员分兵多路正在调查股改以及股改之后形成的利益集团,其中券商借壳上市成为重点,尤其是太平洋证券的非法上市让新一届的财经官员们大为震惊。相信我们的政府不会因为资本权贵的庇护而放任。   魏东到底遇到什么外部压力,魏东的死亡可能让很多资本权贵终于长舒一口气,古人说死无对证,这些人现在没有向魏东默哀,而是举杯相庆,如果说魏东的压力是如何周旋这些资本权贵以及来至他们的压力,甚至为这些人保密,那压力实在太大,现在魏东走了,留下深深的遗憾走了,还有谁会去调查魏东的身后事呢?   也许这是一个揭开盖子的契机,谁才是真正杀死魏东的凶手。魏东的自杀如果是外部的压力,那到底是什么压力?如果有更多的部门的介入,甚至司法机关更进一步深入下去,那样魏东的死亡才死得其所,如果有人希望魏东消失,司法机关应该抓出魏东背后真正的那一把带着鲜血大刀的杀手,无论他们现在有多少庇护,按照宪法,都应该人人平等。 中国股市九大传奇人物八 股市教父几浮沉证券猛人阚治东 股市就像一个“绞肉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二十年时间里,多少英雄被“浪花淘尽”。物是人非的今天,当我们再回头翻看以前的历史,实在让人感慨颇多!   在中国证券市场,能称得上“教父”级的人物,阚治东可算其一。九十年代上半段,时任申银证券总裁的阚治东,与万国证券总裁管金生和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被称为“上海滩证券三猛人”。“327国债期货事件”戏剧性地改变了他们的命运:管金生被控“扰乱市场”而身陷牢狱,尉文渊也因监管失察而无奈请辞。那一次运气青睐阚治东,事发日他在香港,自营部经理因为联系不上不敢擅自做空,使申银逃过一劫。但老阚最终还是没有逃脱…… 股市生涯的起点:西康路101号 如果提起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阚治东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许多证券史书上都把上海西康路101号作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证券市场的起点。确实,在那里,向社会公开发行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只股票——延中实业股票;而且,中国股市的二级市场也从那里起步——史书上津津乐道的美国华尔街金融巨子凡尔霖在上世纪80年代到访中国,他在那里得到了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陈慕华赠送的一张小飞乐股票并成功地过了户,西康路101号由此载入史册。 然而,许多人忽略了,当时的西康路101号,其负责人就是阚治东。他当时的职务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经理。当时还只有30多岁的阚治东,正是从这里起步,迈向他的证券生涯。阚治东与他的同事们一起,在那个貌不惊人的证券部里,从异地国库券经营起家,一点一滴地做大了证券部的家业,阚治东本人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信任。1990年,当上海工商银行决定组建申银证券公司的时候,阚治东顺理成章成为申银证券首任总经理。 管金生失手 “3?27” 阚治东意外受益 阚治东有一个 “ 猛人 ” 的外号,这大概是指他在市场上作风老辣。但是,熟悉阚治东的人却都对这个称号不以为然,在他们的印象里,阚治东是一个十分温和的人,他并不是一个十分喜欢与人拼斗的人。上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证券市场,还处于草创时期,但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其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令全国瞩目,申银、万国、海通 “ 三驾马车 ” 的激烈竞争,尤其是申银和万国的 “ 拳来脚去 ” ,推动着上海的证券市场不断地出演有声有色的活剧。在当时与万国的拼抢中,申银差不多与万国打了个平手,但申银更多的是凭借它背靠工商银行的背景,不像万国那样完全是赤手空拳打出来的天下。如果说当时的上海证券市场确实有 “ 猛人 ” 的话,那么,更适合这个称号的无疑应该是万国的总裁管金生。当时,管金生的名声在很大程度上盖过了阚治东。 1995年2月23日,市场上发生了著名的“3?27 国债期货事件 ” ,管金生带领万国证券对 “3?27” 国债大举做空,而当时的多头主力是财政部隶属的中经开公司,经过一天惊心动 魄的较量,当天晚上,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紧急公告,确认万国证券公司严重蓄意违规。“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当天,阚治东正好在香港出差,手下人不敢擅动,申银证券得以躲过一劫。“3?27风波”后,万国证券公司巨亏13亿元,管金生也被判入狱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席尉文渊因此辞职。而阚治东领导下的申银证券最终合并了万国证券,遂成今日之申银万国。在“3?27风波”之中,阚治东及其领导的申银证券反而因此受益。但阚治东人生中第一场大风波也很快到来。 炒作陆家嘴获“阚二毛”称号 1996年,上海、深圳两地为了争夺中国证券市场“龙头老大”地位,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争夺,两地政府用足了各自手下可以利用的资源。当时,深圳市场在成交量和涨幅方面强于上海市场,作为上海的本地券商,阚治东领导的申银万国在深圳市场异常活跃。随后,阚治东加大了在上海市场的自营规模,投入巨资炒作上海本地股陆家嘴,使陆家嘴股价一路飙升。在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的资金支持下,由申银万国炒作的陆家嘴股票出现了猛烈的升涨(今天回过头来看,陆家嘴当年出现的涨幅与我们在本世纪初见到的一些所谓庄股,其气势还是差了一大截)。 但阚治东作为一个在证券市场里浸淫多年的人,其实也深知这种做法的危险性。因此,一开始他严格地控制着这种狂热的炒作,要求工作人员每天拉升两毛钱的价格就歇手。但他的这种做法引起了有关领导的不满,送给了他一个“阚二毛”的外号,揶揄之情溢于言表。 但即使如此,阚治东还是为这次炒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997年,有关部门决定对对申银万国处以罚款,并暂停股票自营业务1年的处罚。并对阚治东做出免职和记大过处分,且“5年市场禁入”。其时离他坐上这个宝座还不到一年。 空手“救火队长”最终失陷“火”中 阚治东离开了申银万国。两年以后,人们忽然发现,阚治东已经离开上海,出现在深圳,此时他的职务是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据悉,深创投创建的前4个月,就有了2012万元的利润;接下来的1年里,又赚到了将近1亿,阚治东本人也成为2000年度国内13位“中国最活跃风险投资人”之一。阚治东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让深创投旗开得胜,其实靠的还是他的老本行,他利用闲置资金进行国债买卖、新股认购和委托理财。 2002年6月,阚治东的5年禁期解禁,在深圳市政府邀请下,阚治东东临危受命,担负起挽救南方证券的重任,他离开了自己一手搞大的深创投,出任南方证券总裁。但此时的南方证券,连年亏损,公司已经难以为继。阚治东被当作“救火队长”,推到了市场的前台,但是,他却是一位水源枯竭的“救火队长”,有关部门也许是认为阚治东的号召力足以扭转大局,因此没有给他一分钱资金。但此时,市场行情十分低迷,阚治东已不可能像他前几年在深创投时那样依靠证券投资来挽回南方的败局。他不得采用“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来应付机构的撤资要求,大量挪用客户保证金来填补他的前任留下的窟窿,最终造成了更大的窟窿。 2003年7月,南方证券的局势开始迅速恶化,阚治东一直希望通过融资来挽救南方证券,并提出了增资扩股、发行金融债以及进入银行间拆借市场的三大融资计划。阚治东曾表示,30亿元就可以救活南方证券。但有关方面并不同意继续融资的方案,阚治东的计划在董事会上得不到有效讨论。2003年10月,关于南方证券申请破产的消息开始在市场流传,12月23日,南方证券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停止阚治东行使总裁职责,同意其辞去公司董事、常务董事职务,2004年1月,南方证券行政接管小组宣布对南方证券实行接管,南方证券危机正式公之于众,2005年4月,南方证券被正式宣布关闭,2006年3月1日,阚治东在上海被深圳警方带走,当他被深圳市警方逮捕的时候,他只能匆匆地给他的夫人留下了一张纸条,两天以后,相濡以沫的老爱人才给他送去了换洗衣服。 据悉,阚治东被捕的原因是“涉嫌操纵股价”,而据了解,南方证券的操盘手孙田志在坐庄‘双哈’的过程中,阚治东对于具体操作并不完全知情,直到他离任前两三个月,才看到南方证券在“双哈”上的具体仓位。”在被警察带走的当晚,在上海第二看守所内的阚治东一夜难眠。第二天,又踏上那条他曾来回奔波的沪深航线,被押解到了第三看守所。此后,阚治东在这里度过了20天“监狱风云式的生活”,被其称为“最灰暗的人生”。 结局:2007年高调复出 2007年,被免于起诉的阚治东再次高调复出,这次阚治东选择了一家名为奥锐万嘉的创投公司。资本市场人来人去如走马,在资本的旋转门之间来来往往的过客常见常新,而阚治东却俨然这里的常客,不论外面的风云如何变幻,似乎总能依然如故。他是中国证券市场最敢想敢干的人,没谁像他戴过“证券猛人”、“赚钱机器”、“救火队长”等等如此多的帽子;他被人们形容为“枭雄”,因为与他同时代的人或隐或退,阚治东历经沉浮却永不消沉。接近阚治东的人都说,在老阚身上有一种霸主气概。正是这种特质,使他能够在资本季风的猛烈吹刮下屹立不倒。 中国股市九大传奇人物九 教父张国庆的 MBO 之祸 提到中国股市的“三大教父”,管金生、阚治东、张国庆这三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便会在头脑中闪现,但如今,他们都已如浮云一般,烟消云散。而回首他们的失败之路,总让人感慨。对于前两者,他们的失败,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丝悲壮的意味;而张国庆的败局,则显得有那么一点卑鄙。也许说“卑鄙”是重了一点,但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应该还是没错的……  如果把时钟的指针往前回拨十个年头,中国股市上最牛的券商并不是现在举足轻重的中金或者中信,而是一家业已消亡的公司——君安证券。   随同君安这家一度声名显赫的券商一同陨落的,还有被尊为“君安之父”的张国庆,张国庆苦心设计的一场暗渡陈仓的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者收购”以下简称MBO),不仅没有实现他的财富梦,反而就此将君安送上了绝路,也最终使自己身陷牢笼。 君安一个王朝的兴衰   1992年,退役军人张国庆在深圳创办君安证券,此后,君安在中国股市翻云覆雨长达五年。其咄咄逼人的态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达到高峰。在发迹于1996年至1997年的大牛市中,君安频频得手,尤其在长虹一战中大获全胜,攫取了超过40亿元真金白银的进项,君安也一度执市场之牛耳。   公开资料显示,这家公司到1997年底的总资产达175亿元,利润7.1亿元,当时在国内均名列第一。此时之君安可谓如日中天,业界甚至将中国股市的这段时期称为“君安时代”,而张国庆亦被尊为“君安之父”。   张国庆,1956年生,湖北人,1970年代自部队复员之后,进入湖北人民银行系统,1980年代从湖北人民银行办公室副主任的职位,调任深圳人民银行担任证券管理处处长,1992年8月创办君安担任总经理,1996年底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1998年1月辞去总经理职务仅担任董事长。   1993年至1998年间,君安曾为100多家企业承担A股、B股上市及配股业务,筹资总额近300亿人民币。君安在国内下辖60多家证券营业部,其交易量一直在深交所居第一、二位,在上交所亦在前六名之列,其国债交易量也居全国前十名。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1998年7月24日,在坊间传言多时之后,官方消息终于证实君安兵败,在中国证券报以评论员文章形式发布国泰、君安两大公司的合并消息时,字里行间道出了这样的事实:“君安证券公司的个别领导人涉嫌违法,目前正在接受司法机关的调查。”   MBO之祸 教父张国庆兵败   君安之死,死于那场暗渡陈仓的股权转移。据称,当时是一封举报信将张国庆等人悄悄进行的MBO捅破的,由此引发了一场“君安震荡”。   恰好公司财务部门发现有10亿元人民币公款不知去向,于是,引起监管部门注意。据《财经》杂志早前着手“君安事件”的报道称,国家审计署对君安的审计在1998年9月间结束,君安事件的谜底就此揭开。原来,当初张国庆是靠调用一笔账外收入在外注册自己控制的公司,辗转获得君安的大部分股权。   审计署查明张国庆等人“账外违法经营隐瞒转移收入”的总额在12.3亿元左右,其中约2.3亿元已在查处前夕返还公司。张国庆先后动用5.2亿元,获得君安约77%的权益。  君安证券在1997年进行增资扩股到7亿。张国庆等高管借机进行一系列巧妙设计。经过安排,君安职工持股会变成君安证券的实际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77%,原大股东合能集团持股仅7.71%,成为第二大股东。君安职工持股会的两大股东分别是“新长英”和“泰东”,分别为当时君安董事长张国庆和总经理杨骏控制的两个投资公司。   据报道,君安在过去十八个月中其实已成为一家私人占大股的证券公司。国有公司仍在君安拥有股份并分得红利,但其权益早已被大大稀释。在君安事件中,原君安领导层的一项主要罪名就是侵吞国有资产,将国有资产变相转入私人名下,张国庆也因为“虚假注资”和“非法逃汇”等罪名入狱。   再战江湖 能否又起风云   尽管和管金生、阚治东等人同被尊为中国股市教父级人物,但是和五年后东山再起、出任深圳创新投资公司总裁,后又接手南方证券的阚治东相比,张国庆复出后的光彩要黯淡得多,当然,和管金生的量刑相比,他又幸运得多。   张国庆最后一次被媒体关注,应当是在2003年1月18日的上海兴国宾馆,一场由新疆国投主办的研讨会在悄悄进行,而张国庆的低调现身引起会场震动,尽管其身份仅仅是一项信托计划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委员。张国庆此时也不过47岁。   有人曾经感慨,如果张国庆能够重战江湖,他可能还是中国证券市场大大的红人,因为他当初对君安的操作,正是现在中国证券市场如火如荼的MBO。不仅有人做了,而且还有更多如长虹这样典型的国有企业正准备做。在这一点上,张国庆绝对是中国吃MBO螃蟹的第一人。   又或者假如张国庆的MBO晚个两三年,他或许不但不会有如此下场,反而成为竞相歌颂的英雄也未可知。试问,从这个世纪初开始的MBO热潮,让多少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一夜之间摇身一变,成为坐拥亿万的富豪,同时还享尽殊荣美誉。   然则,历史终究容不得假设,张国庆恐怕也只有哀叹自己生不逢时了,当然,历史也有轮回,2004年底,挪用公司资金进行MBO的伊利集团董事长郑俊怀被拘,有此例子作为参照物,张国庆或许应该感到一丝安慰,他唯一可以抱怨的是,这个世界的规则变化如此之快。
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兔侠传奇》夺大奖 衍生品开发成“忧患”
红媚娘 2012-12-17 15:20
文 / 中投顾问 日前,由天津北方电影集团出品的动画电影《兔侠传奇》获得第四届比利时 3D STEREO MEDIA 国际影视节长篇 3D 动画大奖。《兔侠传奇》巧妙融合浓郁的中国元素和高超的 3D 动画技术,受到影视节评审委员会的高度评价。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指出,此次《兔侠传奇》摘得比利时奖项意义重大,标志着我国动漫的内容创作和技术水平已出现质的飞跃,提高了中国动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兔侠传奇》蕴含浓郁的中国风味,将进一步加深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能够为中国文化输出助力。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兔侠传奇》鲜有衍生品出现。   近年来,天津北方电影集团积极发展动漫业务,在动漫原创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获得了喜人的成果,但其在发展过程中却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 - 动漫产业链延伸。国际动漫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表明产业利润的 70% 来自于衍生品,《兔侠传奇》衍生品的缺失将为北方电影集团造成较大损失。北方电影集团需要树立大动漫观,除了发力动漫原创,还应逐步发力动漫衍生产品。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表示,动漫业只有与制造业紧密联系,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开发动漫衍生品是我国动漫业的短板,此种状况亟待改善,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对动漫全产业链的引导,为发展动漫衍生品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我国动漫企业应该提高品牌意识,积极利用品牌形象开拓动漫业空间。   中投顾问发布的《 2012-2016 年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十二五”规划中要求我国打造若干具有中国风格和国际影响的动漫品牌,此方针指明了中国动漫发展之路。动漫衍生品是一座富矿,有强大的经济拉动力,我国应该善于利用动漫品牌,带动其他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使动漫变成名副其实具有高附加值的产业。
个人分类: 文化行业|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6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