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鲁峰
1663 8

央行真正重掌信贷规模控制权了么? [推广有奖]

副教授

1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7 个
通用积分
6.1871
学术水平
193 点
热心指数
187 点
信用等级
142 点
经验
7453 点
帖子
317
精华
2
在线时间
87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8-2
最后登录
2024-6-1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相当滑稽,在去央行的路上看到了2011年央行重新主宰信贷规模管理权限的新闻。

      然而再往下看,就会知道,这个权力的是2009年初从央行转到银监会手中的,而两年后再度转回央行手中。这一“信贷管理权”行使人的变换过程,颇能反映中国经济政策制定中的大问题——决策者的短视和政治力量干预经济生活的力度之大。

      如果对近几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有一个大概了解,就会知道,周行长并未真正握紧这个权力呢:

       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历一次较严重的通胀。在此期间,央行多次上调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同时收紧信贷量。然而,在中国现行经济制度下显得“生不逢时”的货币政策不仅没有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反而使从美国传来的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了。因为中国的经济周期不用任何计量方法都可以大概估算出来——5年(记得在2009年前后的《世界经济》上看过相关的实证研究论文,是黄赜林、朱保华写的,结论基本一致)。为什么?GOVERNMENT主导的投资是GDP增长的关键,而GOVERNMENT主导投资的周期正是新闻、报纸中常提到的“第XX个五年计划”。所以,结果大家都知道了——2008年底至2009年初中国出口和投资规模的大幅下降,使得在2008年上半年一直支持从紧货币政策的智囊们开始醒悟。最好的例子就是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女士说:“今年上半年的货币政策也许错了”(内容大致如此,原文记不十分准确了)。

       好!既然货币政策错了,既然央行把宏观经济搞成了这样,那么有什么理由将中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信贷规模,继续由央行掌握呢?于是,决策层将目光投降了一直觊觎央行权力的银监会。这就有了2009年初,权力的首次转移。

       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首先自然是决策层要保增长、保就业了,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大规模出台;其次是银监会出于自身地位稳固以及迎合扩张性政策的考虑,开始授意各家银行大量放贷。不用什么高深的理论,了解AD-AS模型的人都知道,扩张的政策性总需求意味着物价的大幅攀升!同时,银监会并不负有调控宏观经济的责任,它只关注银行业的发展。在中国的金融结构约束下,还有比信贷规模扩张更好的发展银行业的办法么?So,“天量信贷”紧跟着来了!“天量信贷”不可怕,如果这些贷款流入了实体经济,迅速扩张了总供给(即AS曲线下移),则我们不用担心由扩张政策带来的通胀。

       可是谁获得了这些信贷呢?这些信贷又去了哪里呢?

       如果我说这些信贷流向了支撑中国劳动力大军的中小企业你信么?我自己都不信。否则“中小企业融资难”怎么会在这两年成为主要问题呢?由信息经济学原理很容易知道——信贷绝大多数流向了那些有国家和地方GOVERNMENT撑腰的大企业。而这些大企业本来就财大气粗,手中的钱是花不完的,这些新流入的信贷,刚好满足了他们投机的欲望。于是“楼市小阳春”、“地王”们层出不穷。当然还有癫狂的股市——不到半年,股指由08年末09年初的低点翻番(以沪深300指数为例,由约1600点左右长至3300点左右),而上世纪横扫美国的大萧条,由低点反弹50%用了近7个月,而且很快就迎来了持续很久的二次探底。于是,这些大企业们又一次盆满钵满了!GDP增长率在数字上仍然“光彩照全球”!国家财政税收又有新突破!然而,漂亮话还是要说的:“结构还有待调整啦”、“区域还不平衡啦”、“城乡还有差距啦”……此时的经济学真是迷人啊!

        老百姓呢?毫无疑问,等待他们的是不多的就业岗位与日益逼近的通胀(看看飙升的房价吧)!

        历史慢慢迈进2010年。好,市场规律的报应又回来了。感谢菲利普斯先生和他的“失灵”曲线!

        随着不争气的美国经济以及欧洲债务危机带来的大量流动性,中国决策层终于开始意识到通胀这只虎又回来了。可是,高出口依赖度使得汇率工具丢失了;可怜的公开市场规模以及所谓的利率类工具在2007-2008年那次通胀就已经被证明——行不通。而且关于宏观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的忧虑使我们错过了最佳的政策退出时机。随着时间进入2011年,随着通胀率轻而易举的突破3%的警戒线,终于又轮到央行出手了!有谁比他更善于管理通胀呢?于是,信贷规模掌控权发生第二次转移自然不在话下。要知道,他是关注整个宏观经济的。

        然而,这之后呢?这一权力还会再次发生转移么?我只想对周行长说:“GOD BLESS YOU.”看看这次的制度安排就够让人担心了——“银监会主要从审慎监管角度予以支持和配合。”

        其实,最可怕的不是权力的转移,而是失去了经济政策的信誉和透明度。任何随意扰乱人们预期的经济政策基本都是垃圾,因为老百姓不是傻子(只要看看房价为何依然坚挺就知道了——老百姓都知道它跌不了,能不赶紧买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短视的经济政策,得到更加波动的宏观经济。很公平,不是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信贷规模 控制权 GOVERNMENT AD-AS模型 沪深300指数 信贷 央行 控制权 政策透明度

思考、简洁、行动、低调
沙发
herbert_seed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1-1-21 23:03: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楼主的热心份下岗!!!

使用道具

藤椅
sfpg1234 发表于 2011-1-21 23:13:5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没看明白,就是抱怨瞎折腾呗。折腾的也不只是我们啊,基本哪个国家都得有点行动,表明zf积极。只有印度才会说我们对洋葱价格无能为力,也没责任,绝无仅有的文化。
树熊图腾zzzzzzzzzzzzzzzz

使用道具

板凳
typhoon007 发表于 2011-1-22 07:15: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央行和银监会本位动作频繁,邀功色彩明显,很难有宏观经济稳增的长远作为.

使用道具

报纸
jwp2005 发表于 2011-1-22 08:50:2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很好,很强大,赞 一个!!!!

使用道具

地板
wxfwolf 发表于 2013-11-8 22:13: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现象说得头头是道,你说说如何解决呢? 怎么在贷款对象上进行差别化管理,统上去显得没效率,甚至经营失败;放下来,信任度不足而且权责匹配错位严重。哥们想个招怎么样?  加好友
他灵魂的欲望就是他命运的先知。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练就一颗敢死而又敢让人死的孤胆雄心!
我们这一代人,不光有乘凉的福,还有栽树的“命”!

使用道具

7
wxfwolf 发表于 2013-11-8 22:13:3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分享好分析
他灵魂的欲望就是他命运的先知。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练就一颗敢死而又敢让人死的孤胆雄心!
我们这一代人,不光有乘凉的福,还有栽树的“命”!

使用道具

8
ydnam 发表于 2013-11-8 22:45: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路过~
追求卓越。。

使用道具

9
15676783087 发表于 2013-11-17 13:18:2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额,和人人网上的一模一样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9 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