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rankly1020
3837 6

[学术治理与讨论] 转-“核心期刊”严重污染了学术界 [推广有奖]

  • 9关注
  • 7粉丝

统计精英

教授

8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7867 个
通用积分
0.9707
学术水平
31 点
热心指数
45 点
信用等级
27 点
经验
3173 点
帖子
1149
精华
0
在线时间
219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7-10
最后登录
2024-4-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核心期刊”严重污染了学术界

作者:钱荣贵

近年来,国内“核心期刊”的原始功能逐步退化,评价功能渐趋突出,使用价值随之泛化。“核心期刊”被广泛运用于津贴评定、职称评审、论文评奖、期刊评价等等领域,已全然演变成了一种评价尺度,并与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核心期刊”由此引发出诸多负面效应。尽管目前学界对其认识不一,但“核心期刊”对学术界、期刊界的危害已有目共睹,不容置疑。

一、“核心期刊”遴选:鬼使神差般地操纵着我国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

在现时条件下,一家刊物是不是“核心期刊”直接关系到刊物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正所谓生死攸关,等闲不得。如果哪家刊物被选为“核心期刊”,稿源、财源就会纷至沓来,根本无需发愁。但如果没有被选上“核心期刊”,随之而来的是优质稿源日渐稀少,优质作者群逐渐萎缩,整个编辑出版工作也会变得举步维艰。办刊者纵然有“十八般武艺”,恐怕也难以施展。时下发表论文只讲求“核心期刊”,文章再好、学术价值再大,但如果不是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评价时就会被打入“冷宫”,被视为是低质量的,只能与作者的津贴、奖励、荣誉之类无缘,作者的名誉、地位也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有谁还愿意把自己的心血之作交给“非核心期刊”(“边缘期刊”)发表呢?学术期刊丧失了优质稿源,谁都知道那将意味着什么。在这种情况下,“非核心期刊”不用说发展,就是要维持原有的水平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将学术期刊“腰斩为二”(“核心期刊”与“边缘期刊”),并将之与学人的利益挂钩的做法,实际上使学术期刊界原本有序的自由竞争变得非常的不公平,学术资源的分配和流向完全为所谓的“核心期刊”所左右。刊物有无发展,其决定权也不再掌握在刊物手中,一切得由所谓的“核心期刊”说了算。毫不夸张地说,此起彼伏的“核心期刊”遴选已成为操纵我国整个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一只黑手”,其“法力”之巨大,正所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二、惟“核心期刊”论导致学术期刊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

“核心期刊”遴选并不是对期刊整体质量的综合评价。但在当前,不少学术期刊趋之若鹜,单一以刊物是否“核心”来衡量、评判期刊的办刊质量,把进入“核心期刊”作为办刊的至高目标、惟一目标,一味地去追逐、迎合“核心期刊”的遴选指标,“千方百计”提高“文摘率”、“引文率”。我国的学术期刊尤其是高校学报,本来就有太多的“难言之隐”,如此削足适履,势必又要使学术期刊的价值取向再度发生偏离,一些学术期刊势必也要丢掉一些长期培育起来的精品栏目。需要指出的是,学术期刊追逐“核心”,大多出非所愿,乃“不得已而为之”。各家刊物本有自己的功能定位和办刊目标,不是非得要进入“核心期刊”行列,才能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各刊完全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实现期刊的价值。但现在的情况不行,各种“核心期刊”遴选已为你画好了框框。如果某家学术期刊没有被选为“核心期刊”,你办得再好,付出再多,编者的劳动也难以得到承认。衡量一家学术期刊办得成功与否,现在似乎只剩下“核心期刊”这把并不精确的尺子了,而不再由读者和市场来决断。近年来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主持的几次优秀期刊的评奖,对学术期刊而言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其原因就是被此起彼伏的“核心期刊”遴选给消解了。这种“游击队打败正规军”的迹象,倒不是因为“核心期刊”遴选比期刊的ZF评价来得科学,而是因为“核心期刊”已与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下,办刊者要想完全置“核心期刊”于不顾,不去追逐所谓的“核心期刊”,不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于学术期刊的根本职责是什么,办刊者已无法、无暇,也不容去作过多的思考,最要紧的似乎莫过于去迎合“核心期刊”遴选指标了。一位资深主编曾用“主编跑核心,编辑忙规范”的语句来形象描绘当前众多学术期刊的办刊状态。对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而言,学术期刊价值取向的这种偏离,受损的恐怕不仅仅是学术期刊,还有它所承载的学术本身。

三、庞杂繁乱的“核心期刊”遴选干扰了正常的编辑出版秩序

近年来“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单就某一家“核心期刊”遴选而言,遴选频次或许还不算太高,但由于选家众多,一家学术期刊一年当中遇上几次遴选是常有的事,严重分散了办刊人员的注意力。在期刊评价与期刊发展的关系问题上,评价似乎成了“主旋律”,评价似乎比发展还要重要。这不仅干扰了正常的编辑出版秩序,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有学者统计,现在学术期刊封面上印制的各种“封号”已多达30种,其中“核心期刊”的标识也有20余种之多。对之,不用说读者会一头雾水,就是办刊者、期刊的管理部门要想说清楚它们的来龙去脉,恐怕也是一种高难度的“考验”。面对如此纷繁驳杂的期刊遴选和评价,你似乎可以站稳脚跟,置之不理,但这些评价招招都具有“杀伤力”,奈何不得,等闲不得,想躲也躲不掉。期刊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期刊发展,时下名目繁多、过于频繁的“核心期刊”遴选非但没有促进学术期刊的发展,反而使学术期刊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可以说,繁乱的“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已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瓶颈”。

四、“核心期刊”已成为某些学术期刊大肆敛财的“金字招牌”

时下,某刊入选“核心期刊”无疑意味着自己身价的陡增,不用说别的,就是靠每篇一、两千元的版面费,数年下来,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有的“核心期刊”现在已是月刊了,年发文量近千篇,向作者大肆收取高额的版面费用,但就是这样,似乎还是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有的学术期刊甚至已将刊物办成了半月刊、旬刊,其敛财之道同样是靠“核心期刊”这顶金光闪闪的“桂冠”。令人痛心的是,从刊发的文章来看,绝大部分是一些质量低劣、毫无学术价值的“文字垃圾”。至于有些“核心期刊”其他方面的不正之风,不用赘述,相信读者会不言自明。

五、“以刊论文”的科研评价方式恶化了我国的学术生态

现在不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在评价科研成果时“六亲不认”,只认“核心期刊”,而且辅之以重金,一篇“核心期刊”上的文章价值数百、数千、数万不等,一不小心,相差一篇“核心”,津贴也许就会下浮一档,损失就更为惨重了。在这种评价机制下,对“核心期刊”,你有意见也好,不承认也罢,但你要无视“核心期刊”的存在,完全置“核心期刊”于不顾,那就难了。更何况,科研成果的评价对知识分子而言,还不仅仅是一个物质利益的问题,还有一个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认同问题。在许多人看来,现在做学问、写文章的终极目标似乎就是在所谓的“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因为这样就可以为评奖、上职称、拿津贴、跑课题等等打开方便之门,至于文章能不能于世有用、于世有补,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已全然无暇顾及了。2004年周保欣也曾指出这一问题,现在“人们在从事学术研究的时候,已经很少有人再去关注‘说些什么’的学术研究的本质性问题,而是非常看重‘在哪里说’的形式意义,不少学者不是把心思用在悉心打磨学术产品、如何思考创造学术精品上,而是集中精力研究‘核心期刊’的品味和用稿特点上,然后量体裁衣度身订做学术论文,以期能够登堂入室。学术论文写作隐含太多的功利色彩和做作的匠气。在这样的现代迷信中,作为学术发表媒体而存在的期刊被提升为学者追求的目的,这不能说不是学术研究的‘异化’和本末倒置,也是学术的悲哀”。学术期刊的本质不过是媒体,其本职就是将学术研究的成果及时付诸传播。相对于学术研究来讲,学术期刊自然是“末”、学术研究才是“本”,学术研究一旦以学术期刊的用稿喜好为导向,或者说,学术期刊成了左右学术研究的“方向盘”和“试金石”,对学术研究而言,其结果必然是弊多利少。时下,不断被媒体公开曝光的一些学术腐败问题,惟“核心期刊”论的科研评价方式恐怕也难逃其责,其危害是相当深远的。

六、此起彼伏的“核心期刊”遴选浪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

目前国内主要的“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已达6、7家之多,此外,许多高校还自行圈定本单位“核心期刊”。所谓的“核心”已成了“满天星斗”了。无怪乎也有学者将之形象地比喻成生产“核心期刊”的“核心工厂”。这些遴选体系大多获得了国家各级科研基金的资助。像《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就分别得到了北京大学科学基金、国家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2004年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项目”之一,如此等等。国内各“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此起彼伏的期刊遴选所耗费的财力自然不是一个小数目,这是其一。其二,“核心期刊”遴选吸引了一大批学人的参与,不少单位也纷纷上马,不遗余力地进行“核心期刊”遴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像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的几次“中文核心期刊”的遴选,直接从事“研制”的每次都有百余人之多,至于鉴定、评审专家队伍则更为庞大,学术史上恐怕也罕有其例。像2004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所列研究人员就有115人,顾问49人,学科评审专家则多达2321人。声势越来越大,隔三差五又要重来一遍,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实在是难以计量。

七、要求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发文,侵蚀了学子的学术精神

数年前,国内某名牌高校为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要求研究生就读期间必须以就读单位为“作者单位”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数篇论文,否则不能参加论文答辩。此后,国内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纷纷效仿这一做法。此风一开,怨声载道,不仅广大学子强烈反对,不少研究生导师也嫉恶如仇。1999年武汉大学哲学系邓晓芒教授愤然辞去“博导”,其原因就是邓先生不满校方要求研究生必须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否则无法取得答辩资格的“硬性”规定。邓先生认为,他能够保证研究生的论文做得好,但不能保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此事被媒体披露后,曾在高校引起不小的震动。遗憾的是,如此强烈的“叛逆”之举,并没有动摇这一荒谬之举,时至今日,“核心期刊”还是鬼使神差地成了套在广大学子和导师头上的一道“紧箍咒”。说它荒谬,就在于如果各高校都这么规定,就是全国所有的所谓的“核心期刊”的所有版面都用来刊发研究生论文,也满足不了这一需求。这一强行规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无需多言,我们只要看看王彬彬先生2003年在《南方周末》上发表的《还要荒谬多久》一文,便可知晓。王先生说:“每当看到那些贷款上学、大冬天也穿着单衣的研究生抠出数百元汇往‘核心期刊’,我都难免心酸。更让我心酸的是,学术的尊严一开始就在研究生心中轰毁了。当他们看到被尊为‘核心’的刊物原来只要出钱便可将狗屁不通的东西变成‘学术成果’时,当他们把自己胡涂乱抹的东西连同几张‘百元大钞’一起寄往‘核心期刊’时,‘学术’在他们眼中还有多少价值可言?要求所有的研究生以后都投身学术研究,不可能,也不必要。我以为,一个研究生,毕业后完全可以从事与学术无关的工作,却应该终身对学术保持一份敬意。而要求他们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则可能把他们原本尚有的一丝对学术的敬意摧毁。”相信谁都不会否认目前我国学界确实存在着严重的学风浮躁问题,研究生作为未来我国学术研究的中坚力量,如果真的连对学术尊严最起码的敬意都没有了,未来中国学术又有多大的希望可言呢?这一现状必须得到切实改观。

关于“核心期刊”引发的负面效应,远非上述几点。事实上,近年来刊界、学界抨击之声不断,其言辞之激烈,真实地反映出广大学人对“核心期刊”负面效应的痛心疾首和无可奈何。这里我们无意过多地指责“核心期刊”的遴选者们,“核心期刊”负面效应的滋生、蔓延其主因也不在“核心期刊”研究本身,而在于我国学术评价、期刊评价体系和机制的不健全。这里我们只想说明一点,那就是近年来此伏彼起的“核心期刊”的遴选、无节制地滥用、误用“核心期刊”已经对学术界、学术期刊界产生了严重危害,且影响深远,这一点不容置疑,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严重污染 核心期刊 学术界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核心期刊 学术出版

沙发
simingkuangke 发表于 2006-8-26 15:2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特色,绝对的中国特色.

使用道具

藤椅
greyrat 发表于 2006-9-4 06: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的学术界成功可能是小于失败。这是中国学术制度造成的后果。

使用道具

板凳
200608 发表于 2008-8-14 12:3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变态的事情

使用道具

报纸
smallrock 发表于 2008-10-1 17: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哎~
我不爱经济学,我也不关心经济学,我更讨厌看有关经济的东西......但,我还是来了!

使用道具

地板
200608 发表于 2008-10-3 09: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中国啊,腐败,社会主义到哪去了哦

使用道具

7
handsomeric 发表于 2008-10-3 09: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yigezi:luan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ddjd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3 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