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袁大成2
1281 0

[宏观经济学政策] 平衡与增长(续一) [推广有奖]

  • 1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6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50 个
通用积分
41.7951
学术水平
11 点
热心指数
11 点
信用等级
10 点
经验
896 点
帖子
43
精华
0
在线时间
82 小时
注册时间
2021-7-23
最后登录
2023-5-22

袁大成2 发表于 2021-7-24 13:59:49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II

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过剩的根本原因

那么什么才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根本原因呢?


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那里已有答案:这就是社会化生产与私人占有制度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主义认为正是这个矛盾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从而造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

我认为,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答案并不准确到位。我的观点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机制本身所包含着一个基本悖论,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在逻辑上就无法实现平衡。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运动。所谓利润其实是产出大于投入的边际收益。资本主义经济运动都是在必须能够盈利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的,而这个盈利只有在产出大于投入的前提下才能产生。所以每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单元,总是要千方百计减少投入,增大产出,才能实现其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当然,大家觉得这很自然,合情合理,没什么值得非议的。


诚然,对于每一个资本主义经济的企业来说,追求利润是合情合理的自然追求,也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对于由无数个这样的资本主义经济单元所组成的资本主义总体系,这个机制就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体失衡,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商品过剩危机的发生。


为了更清楚地分析这里所存在的问题,大家可以在想象中构建一个纯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在其中所有的单元都是在追求产出大于投入的边际利润。那么只要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这个体系内所有资本主义经济单元的投入总和正等于这个纯资本主义社会的市场的总容量。具体而言,就是这个纯由资本主义经济单元所组成的社会所具有的购买力总和实际上等于这个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有资本主义企业单位的工资总和。那么,即使没有任何储蓄,所有人的工资全部用于购买商品,也无法完全购买尽这个资本主义体系的总产出。道理很简单,因为产出大于投入,二者之间的差值 Δ 是无法靠资本主义生产单位所提供的工资购买力总和所能吸纳的。这就必然导致了生产过剩,会使得其中一批产业单元停产或关门,导致了失业,进而导致了购买力总和进一步缩减;如此连锁反应下去,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总爆发。很清楚,这是一个纯逻辑和纯数学问题,但是无论价值规律或萨伊法则都没有揭示出这一问题。


而且,每个资本主义经济单元,为了自身的生存,越是追求产出大于投入的边际利润,越会减少其生产过程的投入成本,其经济运转所依赖的市场容量就会越加萎缩变小,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所包含的不可克服的悖论。正是这一悖论导致了的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不平衡性,使得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地陷入产品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一个社会经济的资本主义化程度越高,这种危机的周期越短,爆发的越猛烈。这就是为什么早在十九世纪,尽管当时的资本主义的英国自己的人民还很贫穷,生产力也还很不发达,外贸却占了其国民经济的很大一部分,一定要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国外市场,甚至不惜万里以炮舰来打开中国的大门。这实在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所固有的不平衡性所驱使的。因为在资本主义经济的机制的驱使下,为了利润极大化,他们自己的人民收入已被压的很低,导致了国内市场疲软,产品过剩,所以必须要靠外部市场来消化过剩产品,否则就会导致工厂关门,工人失业,经济下行,直至爆发产品过剩的大萧条。这并非是马克思主义者们所认为的生产无计划所造成的,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机制的逻辑结果。


为了让这个问题更清楚,我们在继续讨论之前,先介绍一下本文中将要使用的几个符号的定义:

(1)P 来自英语 production, products等, 在本文中代表:总供给, 生产,商品,生产力,GDP,有时也代表单个企业的产出。(2)C 来自英语 consumption,cost,cycle,等,在本文中代表: 社会总消费,总需求,购买力。

(3)C1 在本文中代表:产业部门内的分配中的工资,生产总成本,购买力,也代表一次分配所形成的C1货币循环等。

(4) Δ  在本文中代表了产业利润,也代表了GDP中一次分配中的利润份额。

(5)C2 在本文中代表了二次分配的份额,在数值上等于国家财政开支,相应地代表了二次分配所产生的购买力,也用于代表了C2货币循环。

(6)C3 在本文中代表了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净值。在本文中假设对外贸易是平衡的,即C3 = 0, 所以本文不多讨论对外贸易问题。

(7) T  来自英语 Tex ,在本文中代表了财政税收。


我们要引入的本文第一个基本公式是总供给P 与总需求C的关系式:


          P = C


显而易见,一个社会经济整体达到平衡的条件是总供给(P)等于总需求(C), 即: P = C。 如果社会经济可以一直保持这种状态,那么经济运行将可以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然而在实际中,每个资本主义产业经济企业的分配公式是:


         P = C1 + Δ

其中C1 是企业的成本,Δ是利润;后者正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众所周知,所有的资本主义企业的分配公式都是 P = C1+ Δ, 如果整个社会的经济是由N个资本主义产业单位所组成的,那么各单位的C1的总和实际上就构成了市场上的总有效需求,即 ,而各个产业单位的产出P的总和,就是社会经济的总产出P。至于利润Δ,如果各单位的利润Δ的代数和大于零 ,那么 由于利润Δ的存在,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关系,必然变成了以下公式:

               P > C

这个不等式体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平衡性,即总产出大于总需求;这是资本主义爆发商品过剩的根源。所以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自我机制的必然结果,而不是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生产无计划性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这种不平衡性在“纯”资本主义经济中很容易凸显出来。实际上并不需要资本主义化的程度在社会经济中达到了100%的纯度,而只要在社会经济中超过一定的比例,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经济因为失衡而发生过剩危机。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经济在追求利润极大化,追求产出大于投入的边际利润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整体失衡,从而引发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呢?


因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是一回事,并没有本质区别。


马克思的经济学来源于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价值理论。这个理论的本质是平衡理论。从价值理论出发,资本主义经济是平衡的;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这点上与古典经济学是一致的。既然劳动是价值的尺度,而商品价格又是价值所决定的,经济当然是平衡。马克思斯密李嘉图等人都认为,价格是价值的体现,其波动也是围绕着价值波动的,而资本主义经济过剩危机,只是这种波动的周期而已,是价格对价值的回归与补偿。


不但在价值理论的经济学派中,而且在古典经济学的所有流派中,资本主义经济都是平衡的:要么是生产可以自己制造需求,要么是市场均衡价格可调节供需平衡。所以,在马克思看来,生产过剩不过是生产无计划造成的,解决方案当然也就是计划经济了。


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无计划性是私有制导致的,所以,只要国家以社会的名义把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国家就可以按计划,按比例地执行生产计划,特别是把两大部类生产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好,就可以使社会避免生产过剩危机的发生,从而可以让再生产运动顺利进行下去。


我认为即使有计划经济也不行,还要看怎么计划了。如果用《资本论》里的原理来指导国民经济,那么无论把两大部类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协调地多么好,都不能解决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机制中的不平衡性所导致的生产过剩问题,就像一家工厂把自己的上下游车间的生产比例关系协调地再好,也不能保障其产品最后都能够卖出去一样。即使国有企业也不行,如果国家指导社会生产的理论观念仍然是资本主义的经济那一套,计划经济最多不过可以把生产过剩掩盖起来,把产品过剩变成了产能过剩。

整个古典经济学——包括马克思的经济学在内——所研究的问题主要局限在社会生产范畴。然而在我看来,社会生产只是社会经济体系中的半个系统,所以仅仅研究生产运动是不够的,并不能完整地把握宏观经济的整体运动。(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consumption production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products Product 经济平衡 货币循环 袁大成经济模型 资本主义经济悖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3-29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