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jintaipin
930 0

[三人行(空间)] 中正之笔 翰墨文心——余英时书法的文化意义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VIP1

学前班

8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9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30 点
帖子
2
精华
0
在线时间
1 小时
注册时间
2021-8-11
最后登录
2021-12-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中正之笔  翰墨文心

——余英时书法的文化意义

□金肽频

    余英时(1930-2021),祖籍安庆潜山市。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授。2006年荣获有“人文诺贝尔奖”之称的美国国会图书馆“克鲁格终身成就奖”,因此被公认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裔知识分子之一。2021年8月1日清晨于美国寓所睡梦中逝世,享年91岁。

    余英时1930年出生于天津,先师从国学大师钱穆,后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曾任密歇根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教授。余英时作为两岸三地及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史学大师,他深入研究中国思想、政治与文化史,贯通古今,在当今学界十分罕见。他专长以现代学术方法诠释中国传统思想,在中国历史、尤其是思想史和文化史方面所作的研究,皆扮演了开创性的角色。余英时先生不是书法家,但他的毛笔字传统功底自现,透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洋溢出学者的谨严气息,本文为国内首篇研究其书法文章,意义非同一般。

  普林斯顿大学荣休教授余英时是享誉国内外的史学大师。在美国学术界,“荣休教授”是一项很高的荣誉,也是余英时作为著名史学家、一代学人应该享受的荣誉归宿。在余英时之前,未有学者将中国历史研究置于世界文化系统中进行体系性观照、反思与总结。因此,就这一学术意义而言,余英时是具有开创性的大学者。他的门生遍及世界各地,对两岸三地历史学界影响甚巨。我因为主编《安庆新文化百年》丛书之缘,有幸与余英时先生联络,并得其馈赠墨宝。余英时的毛笔书法在国内极其稀少,异常珍贵,但我通过留意、察研余英时为数不多的毛笔书法,觉得他的毛笔字蕴含了较强的文化属性,体现了文人风范,透露出文化和历史之间的一种思想张力,值得当代书法人重视,对今天的文人书法创作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

余英时书法的文化性

  余英时书法是一种真正文人的书写,也是珍贵的书法文本。余英时在应邀为《安庆新文化百年》题字及馈赠本人墨宝时,非常谦逊地复函:“字数少而又要展览,所以只得寻大笔,写大字,否则不成体统。我不是书法家,从未练过字,平时友生索书,多以小字写短诗为条幅以应之。此次破例写大字,甚不习惯,但你索取甚急切,不得不勉为其难”。余英时先生的亲和、谦逊、敦厚,令人感动!实际上,这段话体现的是余英时对于文化的态度。越是大文化人,越对文化充满敬意,这是我从余英时身上获得的重要感悟。余英时祖籍安庆潜山市官庄镇,1930年出生于天津。抗战爆发后为避战乱,他从天津回到了老家官庄。从8岁至17岁离开,余英时在这座古老村庄里度过了整整9年时光,在这里读私塾,识国文,点亮了他通往知识之途的第一抹光。读完古文,余英时跟着私塾先生也练一练毛笔字,余英时的书法基础就此打下。后来著述等身,他几乎将全部的身心与精力都投入到学术研究当中,正如余英时本人所言,书法只是有友生索求而无法推辞时,才写一点较小的条幅。但透过余英时为数不多的毛笔书法,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先生的文化情怀、文人性格,也能触摸到中国文人书法的脉搏。

自古以来,书法就是文人喜好的专利。文人爱舞文弄墨,每当有闲情雅致,随即挥写,文人书法就是这种真性情的表达。专业书法家讲求的是“练”,而文人字主要在自己的心里“养”出来,故而许多文人写字,并不爱称自己为“书法家”。但往往他们才是书法家中的“书法家”,因为文人字有着超乎寻常的文化滋养,流淌着书写者的精神血气。北宋大书家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个中原委,想必文人自然清楚。作为一代学术大师的余英时焉能不知书法之昧?曾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新亚书院院长的金耀基先生曾在香港举办“金耀基八十书法展”。余英时托董桥转达他对金耀基书法的感受:“我在室中走动,偶然抬头看到他赠我的条幅,但我所见到的却不是书法,而是书法家本人。”这是真正的“字如见人”,我们所看到的书法作品,实际是字中所涵养的人格——余英时对书法如是理解,不可谓不深。

    正因为余英时把业余写字,当作展示人格意涵、文化内蕴的场合,因此他的毛笔字,不但是内蕴丰盈的笔画喻体、书法意象,也是心中的精神通道。通过余英时文人书法生态的字,我们可以看到他高情远致、逸笔文心的学者气质与文化襟怀。真正怀抱古今,沉潜传统,用翰墨文心,树立了一代学术大师的风范。

中正之笔与“士”之精神

  余英时书法的高标作品,是他中年时代毛笔撰写的《疏园遗作集存》序言。余谊密,字詠南,晚号疏园,上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安徽省要员。其后人将其遗作集存成册,请余英时用毛笔誊抄序言。诚如余英时自己所说,他更擅写小行书。满篇的小行书徐急有致,绚丽多姿,劲雅圆融,雍穆婉婥。无一字不佳,令人读之品之,心摇神动。尤其到后半部分,余英时行笔明显加快了节奏,气息相连,如行云流水,字体饱满又抑扬顿挫,似有一份王羲之《兰亭序》的潇洒飘逸。其书法的线条透润着传统文化的古典美感,灵韵十足。有时淡墨轻飘,有时浓墨漫步。书法的本体、笔法、境界,均超越一般书法家的范畴,但余英时是虚怀若谷的学者,不会将其视之为“书法作品”。传统法度与文人心灵激荡下的洋洋数百字行书,形成文质相和之势。在字与字的行走之间,我们看到了余英时传达给世界的人文关怀与精神问候;在笔画与笔画的拥抱中,我们更能睨见余英时可爱的纯朴形象。

  世所周知,余英时是一位正直文人,在他的毛笔之下,必定流淌着“中正”之风。余英时写毛笔字,大多是中锋。中锋用笔在于力道,将内蓄之势聚结于笔毫,气定神凝,骨力尽现,余英时用中锋写出的字中正爽朗、圆劲秀挺。间或也用侧锋,或中侧锋并用,这些用笔特点基本决定了余英时书法的个性特征。书法用笔的“尚中”,某种程度上就是余英时“尚中”儒家思想的体现。他曾被人尊为现代“新儒学八大家”之一,说明他的文化思想存在新儒学的合理内核。故此,余英时善于“中锋”用笔,是其哲学上的“方法论”实践。折射到书法作品中,“尚中”思想变为对中和之美的推崇,从而使其书法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某种存在范式。

  余英时书法属于典型的“文人书法”,他的书法讲究“文质”。“文”包括文化、文采等多维度的意涵,而它的“质”,则呈现内在的特征、形象蕴含等精神要素。所谓“文质彬彬”是也!“不装巧趣,皆得天真”。这个“真”就是余英时书法的另一重要特点。犹如余英时的个性,以真待人,以真研学。他的字不事文饰与技巧表现,体现出人品与书品合流的书道传统。这是古往今来文人书法难能可贵的一面,也是有别于专业书法家的区别所在。颜真卿如此,苏东坡如此,黄庭坚亦如此。历史上的大书法家都是文人出身,倘若他们都去做了专业书法家,不知道他们在中国书法史上还有没有今天这样的文化地位。

  余英时曾出版过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士与中国文化》,在中国大陆风靡一时,影响极大。他将中国古代的“士”置于历史文化大系统中进行了一次重新观照与探触,实际上,以笔者接触并感知到的余英时为人风格来看,他本人才是当代文化中最牛的“士”。有古代之士拔剑怒吼的果敢、坚毅,也有今日之士激浊扬清的宏阔、从容,既有“清风出袖,明月入怀”的淡定,也有“翩如惊鸿,婉若游龙”的气魄。余英时从本身性格到为文、写字,处处皆能体现这种“士人之境”。古今“士”者,意味着要担当使命、承载责任,“士”志于道。因此,在余英时的书法里同样散发着这种“士”的境界,实乃当代文化之幸。

学养滋含与大师风范

余英时书法,对于当代书法人也是一面可以自照的镜子。当代书法,人文内涵的退隐,已成为书法界的普遍忧思。书法家需要文化的支撑,否则,其书法只能单薄无力,犹如花拳绣腿一般。当我们触摸到余英时书法的文化性、精神性之后,回过头来再欣赏书法,我们对书法是否又多出一层理解?董桥曾经慨叹:“写毛笔字的人少了,爱惜书法的人也少了”。是的,毛笔书法随着民国时代的远去,尤其是张中行、张充和、周梦蝶等老派文人的离世,文人书法会不会成为最后的绝唱?从这一角度来说,余英时文人风格的书法尤应重视并加以研究。我们看到这些从民国时代走过来的文化名人,他们的身上不但裹满传统文化的风采,同时也充满现代精神,洋溢着新时代的文化气质。书法与人同一,书法与文化同一,同时也与时代同步——这是余英时书法呈现给我们的当代启示。

余英时的老师、国学大师钱穆对此曾有过一句精辟之言:“中国艺术中最独特而重要的,厥为书法”(《中国文化史导论》),换角度说,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一门最具特色与风采的艺术。钱穆先生自己的书法刚健婀娜,自成一格,守护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底线。余英时的挚友,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新亚书院原院长金耀基同样认为,书法要守住美的底线!金耀基先生曾忆及一段往事:2007年余英时在香港牛津大学出版《中国文化史通释》一书时,要金耀基为之题签。金耀基先生岁逢八十,就写了一首《赠孟夫子》长卷寄给了万里之外的余英时,以解老友不能晤面之憾。余英时收悉后,给金耀基打来越洋电话:“君书有一家面目”,并说“我虽不善书,但我是懂书的”。余英时涉及书法极少的一点言论,其实已泄天机,他不是不懂书法,而是懂在文化的深处。

但凡被人们尊为“大师”的人,必定是人类中的精英,包括在文化、思想、道德、哲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独特成果,树立了后世的人格标杆,独开一路,引领了历史前行的脚步。我所知道的余英时先生,就是这样的学界明灯——不仅在史学界,在书法上也有给人以深悟启迪的一面。

(金肽频,著名艺术评论家、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安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安徽省第二届签约作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余英时 中国传统文化 普林斯顿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余英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4 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