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codewar
532 0

[学习分享] R数据分析:如何用层次聚类分析做“症状群”,实例操练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3粉丝

本科生

8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392 个
通用积分
1114.7594
学术水平
73 点
热心指数
71 点
信用等级
58 点
经验
3214 点
帖子
52
精华
0
在线时间
32 小时
注册时间
2021-7-10
最后登录
2024-4-1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好多同学硕士论文开题咨询我想做症状群,有用因子分析的,也有用潜类别分析的,这些方法之前都给大家写过,今天再给大家写一个用无监督的机器学习方法-------层次聚类做症状群的方法。同学们如果对这个方法有兴趣的话,开题什么的都可以往这方面考虑,希望看了本文之后能够对层次聚类有一定了解,能思考下自己能不能往这个方向上展开。

做出来的结果呈现就是下图:这个是一篇已经发表的文章中截图出来的,作者是将一个疾病的症状聚类了3类,探讨了每一类的特征,并提出了治疗照护的建议。

文章感兴趣的同学自己去瞅瞅哈:Sethares, Kristen & Chin, Elizabeth. (2021). 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physical heart failure symptom clusters. Heart & Lung. 50. 832-837.
10.1016/j.hrtlng.2021.07.001.



今天就带大家看看像这种层次聚类的症状群如何做。

层次聚类的原理

Hierarchical clustering,层次聚类出来的结果就像一个树一样,一层一层地生长,这个树也是完全的数据驱动的,对于陌生领域的探索性研究,像症状群之类的就特别合适。

对于这个一个树,英文叫dendrogram,它怎么形成的呢,很自然地,我们可以让其通过从顶部往下散开这样的方式形成(方式1,英文叫Divisive),也可以让其从根部往上聚合这样的方式形成(方式2,英文叫Agglomerative)。

Divisive : A divisive method begins with all patterns in a single cluster and performs splitting until a stopping criterion is met.

Agglomerative : An agglomerative approach begins with each observation in a distinct (singleton) cluster, and successively merges clusters together until a stopping criterion is satisfied.

这儿我只给大家写方式2,因为这个比较常用,上面截图的文章也是用的方式2的聚类方法实现的。

方式2的基本思路就是:

  • 先计算每一个类之间的距离
  • 将最近距离的类合并
  • 重复1,2直到所有类合并为1个类

上面的步骤走完,一个树就长出来了,直观的图示就是如下:



上图就是假设我们只有两个变量,9个个案(类),从左上角到右下角走完流程9个个案就成了一个类了。

步骤中有提到距离,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距离的计算问题,计算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也不展开,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单独咨询我,常见的距离算法如下:


    • Centroid linkage
  •  Single linkage
  •  Complete linkage
  •  Average linkage
  •  Ward’s method

像截图的文章使用的方法就是Ward’s method。

层次聚类的做法

做从下到上层次聚类用到的函数是hclust(),hclust需要接受的参数是一个距离矩阵,大家直接在R中输入如下代码就可以体验出图的快乐了:

hc = hclust(dist(mtcars))plot(hc)

在上面的代码中dist函数就是用来计算个案距离的函数的,在这一步的时候一定要将所有数值型变量标准化,不然聚类肯定是不对的,具体地大家可以在dist函数的参数中设定距离的计算方法,比如截图论文中就使用的Ward’s method,我们就可以设定为"ward.D"或者"ward.D2"。

但是我们发现此时聚类的对象依然是个案,其实我们想聚类是症状,也就是我们数据库中的变量,还是用实际例子给大家说明吧。

比如我手上现在有如下形式的数据库,也就是大家会收集到的每个症状:



我想看看病人中这些个症状有哪些”症状群“,首先我们需要将数据框转置,然后再进行聚类,我就可以写出代码如下:

data2 <- t(data2)mycluster = hclust(dist(data2))plot(mycluster )

运行代码后就可以出图啦:



其实到这儿大家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来,应该是有2个症状群的,症状群1包括症状3和4,症状群2包括其余所有的症状,我们依然是将我们的图像论文中那样标注出来:



就是说症状3和4为一个群,而其余的症状为一个群。

你还可以通过给不同症状群打上不同颜色的方式,进一步突出不同症状群,代码如下:

hc_dend_obj <- as.dendrogram(mycluster) hc_col_dend <- color_branches(hc_dend_obj, h = 6)plot(hc_col_dend,hang=-1)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生成个案的症状群标签,只有有了症状群标签,我们才能像论文中那样去比较不同症状群个案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症状群标签可以通过如下代码得到:

hc = hclust(dist(scale(data2)))cut_avg <- cutree(hc, k = 2)data_cl <- mutate(data1, cluster = cut_avg)

运行上面的代码后我们再查看原来是数据库,就可以看到新生成的最后一列就是每一个个案是症状群类别。然后我们就可以比较不同症状群的个案在各种变量上的差异了,像这样一篇论文也就完成了。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论文作者是用SPSS软件做的,大家也可以用SPSS尝试下哦,就在哪个分析-分类-系统聚类选项里面,我试了试也是完全可以做出来的。

小结

今天给大家写了如何用层次聚类进行症状群的探讨,感谢大家耐心看完,自己的文章都写的很细,代码都在原文中,希望大家都可以自己做一做,请转发本文到朋友圈后私信回复“数据链接”获取所有数据和本人收集的学习资料。如果对您有用请先收藏,再点赞分享。

也欢迎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大家想了解什么统计方法都可以在文章下留言,说不定我看见了就会给你写教程哦,另欢迎私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数据分析 聚类分析 如何用 Hierarchical differences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Sunknownay + 3 + 3 + 3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3  热心指数 + 3  信用等级 + 3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cda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