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家里有了一部黄山牌收音机,那可是精贵八宝,十里八乡望机兴叹!记得有一天来了一个干部模样的人说,以后,开广播的时候,人就可以从里面出来了。这个问题一直让我困惑了好几年,怎么也想不通,人从哪里能出来呢?那说话的人平时都在哪里呢?
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终于知道答案了:人是从电视机里出来的。好在那时候自己已经有了微薄的收入了,整天就想如何俭省节约,一定要买一部电视机。八十年代初,终于如愿以偿,买了一部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哇,那家伙,太刺激了,太诱惑人了。正赶上热播《上海滩》、《霍元甲》。每到傍晚,附近几里路的父老乡亲都急匆匆赶来看;起早贪黑忙碌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有的顾不得吃饭,有的浑身泥巴,有的手拉、怀抱着小孩,从四周涌来。由于居住在偏远的农村,都是清一色的低矮的土草房。没地方,门口就是稲场地;没有电,就靠电瓶充电;廊檐下摆个桌子放电视机(防止突然下雨),挂个2.5W的小灯泡照明。一旦开机,人们立马安静下来;哪怕是播广告,人们都看得津津有味;看到高兴处,乐得前俯后仰。那个年代,生活水平那么差(每年只是过年过节才能按户按人头凭票供应每人一斤肉),物资基础那么薄弱,人们似乎没啥忧愁,似乎都挺开心,似乎都很容易满足。
现在,早已发生了巨变。过去的那种贫穷落后的影子似乎都很难找到了。即使有几间破草屋,那一定是留作纪念或是文物古迹;吃的、穿的、住的、用的,应该算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了。
然而,人们似乎没以前那么开心快乐了。原因何在?
1、随着物质基础越来越好,人们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高。比如,停了一天电,人们似乎没头苍蝇一样;网络断掉几天,人们似乎不知道该干什么好了,连觉也睡不好了,完全成为了刚需。
2、虽然物质基础越来越好,但发展越来越不平衡,贫富悬殊越来越大;富人毕竟是少数,绝大部分人在给一小部分人打工,特别是要求高,管理严,难度大,能开心吗?
3、物价持续上涨,经济压力大;大部分的打工族上有老、下有小,子女异地就学花销大;就业难,就连大学生谋职都困难重重,更不要说人们的相互攀比啦,人无十足蛇吞象啦,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总而言之,很多人都深感压力大,都有压抑感,都有紧张感,都有危机感。可想而知,人们自然而然地快乐变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