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efeng0508
183 1

开放科学(四) ---- 基础研究各方的学术主体地位、身份、利益、结构及学术平权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4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1.6316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613 点
帖子
7
精华
0
在线时间
190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12-17
最后登录
2024-6-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第一生产力的核心基础就是基础性学术研究。一个行业一个领域的兴衰,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该行业该领域的制度设计。制度设计科学与否,一方面体现在学术公权力是否真正归公,另一方面体现在是建立了一个良币驱逐劣币还是建立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考核淘汰制度上。过去三十年,中国工商领域焕发出巨大的活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整体国力的提升,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知名企业和企业家,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源于改革初期的制度设计重置。一方面工商管理的公权力归公,最大限度地取消了工商领域里权力和权威的把关和审批,有效避免了公权力私有化,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创造性;另一方面建立了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真正的良币驱逐劣币的淘汰机制。在这一市场良性淘汰机制中,各方的主体利益首先得到了建立、承认、明确和厘清。各方主体利益得到明确和厘清之后,有机的市场经济主体之间的主体利益结构关系才能有效构建。在这一有效主体利益结构中,产品主体的质量和创新性是核心,产品使用者主体用户主体)用自己手中的钞票来投票决定谁是优秀企业家主体、谁是优秀企业主体。这与过往由权威来决定谁是优秀企业家、谁是优秀企业、进而资源配置给谁有着本质的不同。根本的区别就是有没有构建、承认、明确和厘清各方主体以及各方主体的利益结构关系所在。

反观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制度设计缺陷仍在这两个方面都严重滞后。一方面基础科研产品主体(主要是论文主体)仍是由权威和权力把关和审批,极大地限制了创造性的释放;另一方面也根本就没建立基础研究领域的主体身份地位、主体结构及主体利益机制。要迎来基础科研的春天,关键点也应像工商领域改革一样,一是学术公权力是否能真正归公;二是能否建立、承认、明确和厘清学术主体身份地位、学术主体利益以及各个学术主体间的结构关系,并在这一学术主体结构关系中,构建良币驱逐劣币的基础研究考核淘汰机制;三是要明确,基础研究生态系统核心主体就是其产品----论文和专著。基础研究不像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有实物呈现,行就行,不行就不行,一目了然。但基础研究的结果却不是如此,基础研究生态系统有机内循环主要是围绕其论文或专著等产品主体展开的,因而要赋予基础研究成果----论文或专著----核心主体的地位和利益,并据此构建有机评价体系。基础研究是对客观现象背后未知和不确定性规律的揭示,是对真理的逼近、模拟直至认识揭示的过程,越是逼近规律真相和真理的基础研究成果,其学术影响力就越可能深远和广泛,因而,基础研究的根本客观评价标准理应是论文或专著影响力的历史持续性以及在学科内、学科外的广泛性。

现在国外科学发达国家,实行预印本学术文献发表制已经成为一种促进创新的不可逆转的共识和热点趋势。中国的基础科研在这一制度性创新理念趋势中,不应落后甚至缺席,而应领先。要构建有机的基础研究生态,首先就是要构建和承认基础研究产品----论文或专著----核心主体地位和利益,允许论文和专著在同行评审前备案发布在国家预印本网站或备案网站。即在国家预印本网站基础上,以国家信誉建立国家论文和专著备案网站,并在网站上为每个注册用户建立和绑定一个资金账户。国家预印本网站或国家文献备案网站的管理要规范,明确只要符合国家法律及政治道德准则这两条要求,任何学术文献均可发表,并对稿件初审编辑制度进行改革,初审编辑收入与审稿字数和责任挂钩,规范审稿编辑行为,禁止其私下随机为作者自行设置发稿条件。另外,出台相应国家政策,培育基础研究投资人主体,培育一个新兴的科学基础研究投资行业,引导社会资本成立基础科学研究投资公司。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和承认科研投资人主体作者主体(研究者主体)文献主体文献使用(引用)者主体国家学术预印本网站主体学术杂志主体等各方的主体身份地位和主体利益,并据此构建各个主体间的有机生态结构关系。(当然,国家投资的重大基础科研项目,可根据国家战略暂时考虑进入或不进入这一基础研究生态盈利系统。)在这一有机生态机制中,基础研究产品(论文或专著)的使用者主体(文献引用者)用自己的钞票投票决定谁的研究成果(产品主体)最好,基础研究投资主体用自己的钞票投票决定谁更可能写出更有持续广泛影响力的文献,及将科研资金投给谁更有可能获得持续性回报并收回投资,作者主体的收入主要取决于其科研产品(论文或专著)主体在历史中的持续影响力,也就是取决于其产品主体能否被他人长期而广泛地引用,而不是由少数几个权威决定其职称待遇,杂志期刊主体同样要用自己的钞票来投票决定哪篇论文更可能有持续广泛的影响力进而能给他们带来更多长期持续的回报。建立了良性的基础科研生态系统循环,投资人主体就会因自身持久利益的考虑,会自觉主动寻找真正有科研能力的研究者主体,并将资金投给他们并主动做好后续服务;研究者主体也不用再为了得到基金和课题而疲于奔命、申请、应酬、交际、评审,迎来送往,而只需将精力用于科研本身。你若真有能力,科研资金投资主体自会主动来找你并做好一切程序服务;杂志期刊主体出于自身长期稳定利益的考虑,肯定也趋向于购买能为其带来持续稳定收益的论文主体引用者主体(作者主体)因考虑到自身收入主要靠日后自己论文的持续影响力,在论文引用上也会更自觉辨别论文专著的好坏真伪,更趋向购买和引用有持续影响的文献主体大学院所主体因引用者主体的良性选择,论文引用号专项科研资金就主要会流向购买有持续影响力的文献主体,而不是为所有论文无论好坏都要支付相同的等价费用。构建良币驱逐劣币的基础科研学术生态,关键是基础研究者的收入,应主要源于其文献的广泛和持久影响力,而不是由权威决定的高额年薪。这一点就像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之一的企业家收入,主要收入源于用户用自己的钞票行使的对其产品的认可权,而不是权威决定的工资。其收入永远是浮动的,企业家的认知符合客观规律,企业经营的好,收入就持续高,不符合客观规律,企业经营不好,收入就可能归零。市场由有胆识有魄力的高认知力企业家主导,经济社会就发展,基础研究若由有魄力有胆识的高认知力学者主导,基础研究就会滕飞。现在的问题就是,基础研究既没有真正的学术主体,也没有真正的学术主体利益,更没有有机的学术主体间生态结构关系。科研投资人没有学术主体地位和利益,作者没有学术主体利益,基础研究产品本身没有学术主体地位和利益,基础研究产品的使用者没有学术主体利益。唯一既有学术主体地位又有学术主体利益的杂志期刊,其利益的获得却从不需要投入自己的资金,本质上是靠侵蚀其他各方学术主体的地位和利益获利,但由于其他各方学术主体地位和利益的缺失,杂志期刊获利是否合理得当也就与其他各方学术主体无关了。

基础研究是对可见、可经验现象背后隐藏的客观规律的揭示,是对真理的渐进逼近。基础研究的成果不是具体的实物,只能是抽象的论文、专著。基础研究成果对客观规律的揭示,越是逼近真理,其生命力就越强,持续的历史影响力就越久远。对基础研究成果的有效客观评价,离不开对作为基础研究成果载体的文献的客观、长效、持久评价机制。实行同行评审后置且评审意见公开预印本注册制,是基础研究创新的根本制度性保证。其对基础研究的深远影响,不亚于改革之初工商投资领域取消私营企业设立的行政审批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二者异曲同工------最大限度地充分释放来自各方的创造性!现如今,世界上基础科研领域还没有哪个国家采取这样的基础科研学术主体生态系统建设。中国若能率先实现基础科研学术主体生态系统建设改革,打破一切基础研究领域的体制性障碍,当是中华之幸事!也是世界文明进程之幸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基础研究 劣币驱逐良币 学术影响力 生态系统 制度设计

沙发
三重虫 发表于 2023-3-6 13:03: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分享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0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