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gougou
41271 22

[讨论]制度、体制与机制的区别 [推广有奖]

11
filippofox 发表于 2009-11-22 21:45: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下愚见~
体制解决“谁管理”的问题,重点是责任主体及组织间相互关系;机制解决“怎么管、怎么运作”的问题,而制度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解释“可以怎么做”的问题。

使用道具

12
shenhust 发表于 2009-12-20 19:04: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6# Chinasimon
学习了

使用道具

13
ajawei 发表于 2010-2-20 08:56: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体制>制度>机制
左边的是宏观背景,右边的是微观结构。

使用道具

14
energy1985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0-7-26 16:10:0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到不少知识,谢谢

使用道具

15
周糖原 发表于 2010-8-6 21:39:5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5楼的回答

使用道具

16
errorpig 发表于 2011-2-27 12:01:1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

使用道具

17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1-2-27 21:40: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机制是事物发生发展的必然规律,是事物内生的。任何社会制度或体制的设置必须符合其内在运行机制,否则,其制度或体制就会走向灭亡,或者说走向更替。

    而制度和体制则是根据其内在机制设立的一些职能及其执行单位,机制是无法设置的;但制度与体制人们总是在混用。

    制度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而人为设置的一些具体的规则,其本质是一种契约形式,它同文化一样,是人们在社会化生活中建立的。

    体制是机制和制度的存在基础,体制是制度运行的载体,是总的框架结构,民主制、共和制等等。体制要求相应的制度与之相对应。但任何体制都有其内在的运行机制。我们要建立一个什么样机制的体制,我们必须明确各种体制的内在机制是如何运行的。如果要使体制与制度与其内在运行机制一致,我们就必须明确制度的内在运行机制。

使用道具

很受用。。也学习下!

使用道具

19
jiangfangxing 发表于 2011-3-7 01:25: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谢谢大家的讨论 学习了

使用道具

20
518dennis 发表于 2011-4-7 20:38:1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赵理文

 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始终存在着对“姓社姓资”问题的关注和争论。从认识上将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和运行机制区分开来,解决了长期制约人们的思想障碍,推动了改革开放。从理论上系统梳理和阐发制度、体制、机制及相关问题,对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制度、体制和机制的内涵及其区别

  制度 在现代汉语中,制度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二是指社会制度。本文指的是其第二层含义,即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规范化、系统化、定型化的社会关系体系。基本的社会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经济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交换、消费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这些经济关系的规范化、系统化、定型化,形成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关系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主要包括阶级关系、阶层关系、政党关系、党政关系、国家关系、民族关系等等。这些关系的规范化、系统化、定型化,形成社会的政治制度(广义的政治制度包括法律制度)。思想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精神生活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不同社会阶级、阶层、集团、政党因其经济利益、政治地位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思想观念,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观念构成社会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反映,并对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社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制 “体”的本意是指人的身体,后来又延伸为事物的存在形式,如物体、长方体、字体、文体等。“制”的含义在这里是指“式样”。将两个字联系起来,可以将体制定义为社会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结构形式,包括特定社会活动的组织结构、权责划分、运行方式和管理规定等。譬如,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进行生产、流通和分配等经济活动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体系,包括生产体制、流通体制、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监管体制、税收体制等。政治体制是社会政治活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形式,包括立法体制、司法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等等。科技体制是科学技术活动的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的总称,包括科技组织体制、科技投入体制、科技管理体制、科技创新体制等等。

  机制 机制一词最早源于希腊文,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借用这个概念表示有机体内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时,各器官之间相互联系、作用和调节的方式。后来人们将机制一词引入社会科学研究,指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比如,市场机制就是市场经济各组成要素以市场体系为中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方式,主要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三个方面。

  制度、体制和机制处于社会有机体结构的不同层面,各有自身的特殊规定、特点和功能定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制度位于社会体系的宏观层面和基础层面,侧重于社会的结构;体制位于社会体系的中观层面,侧重于社会的形式;机制位于社会的微观层面,侧重于社会的运行。举例来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类型属于制度问题,生产资料所有制采取的形式(如股份制、承包制、国有制等)属于体制问题,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如何运作、如何发挥作用,属于机制问题。又如,民主的类型属于制度问题(是原始民主还是资本主义民主或社会主义民主等),民主的形式是体制问题(是普选制还是代议制或代表大会制),民主的具体做法属于机制问题(如程序民主、票决民主、协商民主等)。

  社会制度作为社会基本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规定着社会的基本结构,决定着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社会形态得以区分的根本标志。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社会形态,每一社会形态都有自己特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制度具有阶级性,归根到底是为维护和实现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与政治统治服务的。而体制和机制则是中性的,不具有特定的社会属性,只是在与不同社会制度相结合时才表现出不同的社会性质和阶级性质。也正是因为如此,体制和机制才能与不同的制度相结合。同一经济制度的国家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有不同的经济运行机制;不同经济制度也可以实行相同的经济体制,有相同的经济运行机制。

  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体制和机制具有易变性。一定社会制度一旦确立,将一直贯穿于这个特定社会发展的始终,其质的规定性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一旦发生根本性改变或被废止,则意味着这个社会的形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体制和机制则是易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社会的体制和机制也会相应发生变化。

  2社会制度、社会体制、社会机制的关联及其相互作用

  (一)制度决定体制,并通过体制表现出来

  制度与体制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按照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制度对体制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决定性,它规定着相应体制的基本内容、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一个社会究竟选择和采取什么样的社会体制,首先是由其基本制度决定的,其作用的发挥也会受到制度这样或那样的制约。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变化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基本要求。同样,一个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也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政治体制,规定着这个国家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和行为规范。随着社会基本制度的改变,社会体制也会随之发生相应改变。

  另一方面,正如内容离不开形式并通过形式表现出来一样,制度的表现和实现也离不开体制。从某种意义上讲,体制是制度的外壳,制度是体制的实质和灵魂。任何制度都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体制,也都有其特定的实现方式即机制。不通过一定的体制和机制,制度就无以表现自己。不采用这种体制,就要采用那种体制。比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社会历史情况,采取相应的体制形式,要么采用国有制,要么采用集体所有制,要么采用股份制、承包制、租赁制乃至别的什么体制。离开了这些体制形式,公有制就不可能存在。

  (二)体制受制于制度,又对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体制作为制度的表现形式,其形成和发展受制度的规定和制约,并服从和服务于制度。但是体制一旦建立起来,又对制度的实施和完善起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制度的原则规定具体化,使之更符合实际和更易于实施。体制是制度与现实的连接点和结合点,它的确定和选择,既要服从和体现制度,又必须着眼于当前的社会现实,根据现实社会的不同情况,将制度的原则规定和目标要求细化和具体化为一些具体的规定、规范和准则,因而更贴近现实,更有利于制度的贯彻实施。二是促进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在体制的选择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形式得当,既符合制度的要求,又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作用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另一种是形式不当,存在某种缺陷,或者是没有随着实际情况的发展而相应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制度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这时,就需要抛弃或改革过时的、有缺陷的和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旧体制,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体制,促进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

  (三)机制既离不开制度和体制,又有助于制度和体制的运行与实现

  机制隶属于并内含在制度和体制中,它总是这样或那样地与某种制度和体制结合在一起,因而也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受它们的制约和影响。不同的制度和体制有不同的运行机制;同样的机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体制下,其表现形式和运作过程、方式是不完全一样的。另一方面,无论制度还是体制,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机制才能有效运行和更好地发挥作用。因为任何制度或体制都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只有以一定的方式联系起来并相互作用(即形成一定的机制),才能维持制度或体制的存在和发展,发挥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在现实社会中,制度或体制要发挥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往往需要建立许多个机制共同起作用,形成若干“机制丛”。而每一个机制的形成,又需要若干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这样,制度和体制的本质要求和基本目标就借助机制的作用而具体化、细化和现实化了,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更容易落到实处。

  机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的自组织性。在机制内部,各组成部分和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任何一个因素和环节的变化,都会引起或受制于其他因素和环节的变化;同样,其他因素和环节的变化,也会影响或受制于这个因素和环节的变化,从而使系统整体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当某一要素的变化不符合系统整体的要求及其功能的发挥时,系统就会借助自身机制自动进行调节,以确保系统目标的实现。

  过去,我们比较重视和满足于社会基本制度的优越性和体制的设计,对机制的作用重视不够。实际上,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有时候甚至关系到事业的成败。比如,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不但需要好的制度和体制,还必须有一套好的机制。没有一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民主很难落到实处。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制度、体制和机制虽然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但也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制度可以通过不同的体制表现出来,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既可以采取计划经济体制,也可以采取市场经济体制;同一体制也可以表现不同制度,如同样是民主政体,可以是资本主义的,也可以是社会主义的,甚至在古希腊,也存在过民主政体。这是因为,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或阶段究竟采取什么样的体制,不仅受制于该社会的基本制度,而且受制于当时当地的其他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生产力的具体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心理和社会主体的选择等等。机制与制度和体制的非对应性更为明显,特定制度和体制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机制来实现和运作,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3区分制度、体制、机制的方法论意义

  (一)破除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其具体体制等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我国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始终面临姓“社”还是姓“资”、姓“公”还是姓“私”的争论。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试行“大包干”,被指责为“分田单干”;工厂和企业搞承包经营被说成搞“私有制”。从思想认识上讲,产生这种偏差与在理论上没有区分制度和体制有直接关系。在改革开放以前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无论理论界还是实际工作部门,许多人并不清楚制度与体制的区别,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就是全民经营或集体经营,就是按劳分配或平均分配。不搞全民经营或集体经营就是走资本主义。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压力下,致力于改革开放的一些同志也担心背负偏离社会主义的罪名而缩手缩脚。这曾经成为束缚改革开放的最大思想障碍。

  针对这种错误认识,邓小平同志指出:“用多种形式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以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问题在我们一些同志的思想上还没有解决,主要是受老框框的束缚。其实,许多经营形式,都属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手段、方法,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用,谁用得好,就为谁服务。”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做法就是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农村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是把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将集体经营转变为个体经营,即集体拥有对生产资料的最终所有权,农户拥有财产占有权、收益分配权和部分处置权,自主经营。企业改革也是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把经营权真正交给企业,理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关系,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显然,无论农村改革也好,企业改革也罢,都只是经营方式的改变,而不是所有权的变更,并没有改变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