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ljqthzh
3608 15

[原创] 破解劳动价值论之谜:间接劳动弹性价值论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博士生

8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204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58 点
热心指数
68 点
信用等级
31 点
经验
7170 点
帖子
377
精华
0
在线时间
20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11-25
最后登录
2020-9-1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破解劳动价值论之谜:间接劳动弹性价值论①

张 挥

内容提要:生产商品的劳动除了生产商品体的直接劳动以外,还有为了使商品以高于其价值的价格转让出去所付出的间接劳动,如市场调查、预测与决策,科学管理与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广告宣传与售后服务等等。抽象间接劳动形成商品的弹性价值,其取值范围为正数、负数或零。商品价格=价值+弹性价值。弹性价值为正数就盈利,为负数就亏损。经过市场供求关系检验的抽象间接劳动决定商品弹性价值量的规律叫做弹性价值规律。此规律支配市场经济。

关键词:间接劳动 弹性价值

中共中央通过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当年马克思无法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教条地挪用到市场经济中,由于不能合乎逻辑地解释市场经济现象,就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受到了挑战、产生了困惑,这是不正确而欠公允的。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是解决市场经济的主要理论,如果要求生活在100多年前的马克思解决中国在市场经济中遇到的问题,确实是强人所难。

但这种所谓的困惑,在中国经济学界却也引起了极大的震撼。许多专家学者为此纷纷拓宽劳动的范围,如服务劳动、管理劳动、科技劳动等等,并且,明确指出这些劳动也创造价值。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原理本身并不错,但是不区别不同的劳动创造不同的价值,进而把不同目的的劳动完全混淆在一起,则不可能产生新的认识。

自从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提出“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以来,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文章多如牛毛,注家蜂起,这就使劳动价值论之谜越来越披上了神秘的面纱。

笔者认为:只有区别商品生产的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才有可能破解劳动价值论之谜。

一、生产商品的间接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劳动,一种是间接劳动。

直接劳动的目的就是把商品生产出来,而间接劳动的目的是使商品的价格波动到其价值以上且越高越好,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间接劳动包括商品生产前的市场调查、预测和决策;商品生产中的科学管理、技术革新或技术革命;商品生产后的广告宣传、售后服务等等。

可见,生产商品的间接劳动是为了影响或控制市场供求关系、使商品需求扩大因而增加利润所付出的劳动,当然这是商品生产者的主观愿望,实践中面却面临着成功、失败或盈亏持平三种可能。故在市场经济中,间接劳动比直接劳动更为重要。

深化对于间接劳动的认识,有望能够实现整个传统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 二、间接劳动的二重性

认识仅仅停留在间接劳动表面是远远不够的,还不足以实现理论创新。

当我们运用马克思分析直接劳动的方法,深入分析间接劳动的内在矛盾时,就会发现间接劳动同样具有二重性,即具体间接劳动和抽象间接劳动。

一方面,间接劳动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电冰箱的市场调查、预测和决策,不同于电视机,二者在调查的方法、手段、范围和结果等方面,都有差异;而对于手表的市场调查、预测和决策,又不同于电冰箱和电视机。

也就是说,每种间接劳动都有一定的具体形式。因此,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间接劳动,叫做具体间接劳动。具体间接劳动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

另一方面,尽管生产商品的具体间接劳动千差万别,如果抛开各种间接劳动的具体形式和特点,任何间接劳动都付出了一定的体力和脑力,都是生理学意义的体力和脑力支出,这种抛开具体形式而进行的一般的间接劳动,叫做抽象间接劳动。抽象间接劳动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

既然间接劳动是为了使商品的价格波动到其价值以上而获利,那么,通过对间接劳动二重性的分析,特别是体现在商品中的特殊价值的二重性分析,那么,商品价格波动、企业盈亏、经济兴衰的奥秘就会被揭示出来。

三、体现在商品中的间接劳动二重性

间接劳动的二重性体现在商品中,形成商品特殊价值的二重性,即弹性使用价值和弹性价值。

所谓弹性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使用价值满足人们某种主观需要的价值属性。弹性使用价值是在使用价值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纯粹主观需要的一种价值属性。

弹性使用价值包括:增效弹性使用价值、无效弹性使用价值和减效弹性使用价值。如果商品满足了人们的增效弹性使用价值,那么,他们就愿意付出高于商品价值的价格购买;如果商品满足了人们的无效弹性使用价值,那么,他们就能够付出等于商品价值的价格购买;如果商品满足了人们的减效弹性使用价值,那么,他们就只能付出小于商品价值的价格购买。

商品的弹性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间接劳动,包括正弹性价值、零弹性价值和负弹性价值。

这样,商品的价格=价值+弹性价值。

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值永远是正数,因为人们不花费时间是不可能生产出商品的。而商品的弹性价值却有正数、负数和零的区别,商品的弹性价值为正数,就盈利;为负数,就亏损;为零,就持平。

可见,企业盈亏主要取决于商品的弹性价值。

在商品交换过程中,除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得到解决以外,还包括弹性使用价值与弹性价值的矛盾也得到了解决。具体说就是消费者实现了增效弹性使用价值,厂商就实现了正弹性价值而盈利;消费者实现了无效弹性使用价值,厂商就实现了零弹性价值而持平;消费者实现了减效弹性使用价值,厂商就实现了负弹性价值而亏损。

因此,最大限度地生产增效弹性使用价值,以实现正弹性价值而盈利;尽可能避免生产减效弹性使用价值,防止出现负弹性价值而亏损,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一切奥秘所在。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期待一本《知识论》,认为只有这种理论才能提供高科技领域的后来者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横扫市场并击败所有竞争者及原占领者的答案。杜拉克认为,一百年后能够而且将写出一本即使不是命名为《知识论》,也是与此命题关联的书(《光明日报》未署名文章《期待一本伟大的〈知识论〉》,2001年,8月30日,C3版)。

其实,高科技领域的后来者成功的答案就是为消费者提供了增效弹性使用价值,使原来的增效弹性使用价值迅速转化为减效弹性价值而无人购买。1995年,微软公司的“视窗95”一上市,其增效弹性使用价值就迅速增大,包括微软公司自己的“视窗”3.0版本在内的其他“视窗”软件的增效弹性使用价值急剧转化为减效弹性使用价值,其弹性价值便迅速降为负数。比尔·盖茨这位“高科技领域的后来者”的巨大成功,就是很好的说明。因此《弹性资本论》标明:“谨以此书献给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先生。”

商品弹性使用价值的揭示,使马克思的客观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的主观效用价值论实现了完美的统一,从而更加科学有效地解释和指导市场经济。

商品弹性价值的揭示,说明经济周期是由商品弹性价值的周期运动所决定的。商品弹性价值的运动总是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地不断运动,每一周期的交替都是商品的一次更新换代。

如果某一企业只生产一种商品,那么,这种商品的生命周期就是这家企业的生命周期。同样道理,某一企业生产多种商品,那么,这一企业的生命周期就是由多种商品的生命周期所决定,即多种商品生命周期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一企业的生命周期,即遵循经济周期的最小公倍数原理。

推而广之,企业生命周期决定了行业生命周期;行业生命周期决定了区域经济周期;区域经济周期决定了国家经济周期;国家经济周期决定了世界经济周期。

因此,商品弹性价值的周期运动科学解释了经济周期的内在原因,从而实现了传统理论的重要突破。

四、弹性价值量的确定——弹性价值规律

商品弹性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揭示弹性价值规律而实现的,即经过市场供求关系检验的抽象间接劳动决定商品弹性价值量的规律。人们投入间接劳动的目的,就是要获得正弹性价值。

市场经济是由弹性价值规律支配的,能够获得正弹性价值的行业或部门就吸引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实现负弹性价值的行业或部门就排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因此,吸引或排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与商品的价值本身无关,关键是商品的弹性价值。市场经济不是由价值规律支配,而是由弹性价值规律支配的。其作用:

(一)自发地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某种商品的弹性价值如果是正数,就是传统理论所说的“价格波动到其价值以上”,转换为我们现在的认识,就是“价格波动到其刚性价值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就决定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竞相投入到这种商品的生产中来。

如果某种商品的弹性价值为负数,即原来所说的“价格波动到其价值以下”,转换为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价格波动到其刚性价值以下”,就必然要引导大批商品生产者,把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转移到其他行业中去。

这说明在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不仅仅反映其刚性价值,更重要的是反映其弹性价值,即弹性价值的正、负、零的区别。 弹性价值规律的这种调节作用,长期以来被误认为是刚性价值规律的作用,其实不然,弹性价值为正数就吸引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是负数就排斥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与商品的刚性价值本身没有必然联系。

难怪刚性价值规律总是不能自圆其说,而把价格围绕刚性价值波动的那部分价格简单归结为供求关系,因此不能揭示出商品价格波动的本质。

供求关系与弹性价值相比,前者是现象,后者才是本质,因为弹性价值凝结着抽象间接劳动。

(二)促使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由于现代科学主要是新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的创新与发现,这些科学技术一旦应用在商品生产中,可以大大提高商品的增效弹性使用价值,通过商品交换而获得相应的高额弹性价值。

例如,应用纳米技术制做的衣服,可以不用洗,节省了人们大量的宝贵时间。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机器人可以输送到人的血管中,去清理血管壁上的动脉硬化形成的斑块,比任何药品都来得更为直接、迅速、有效。 由此可见,生产出具有增效弹性使用价值的商品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

因此,弹性价值规律可以刺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在专利制度条件下,尤为此。

因为专利制度可以保护科技人员创造的弹性价值,科技人员通过有偿转让其科研成果而获得高额弹性价值,从而促使科技人员更加勤奋刻苦地钻研科学技术,如此形成良性循环。 (三)加速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

科技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实现其弹性价值;科技只有实现了弹性价值,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高额弹性价值,千方百计地应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他们把目标集中在技术市场上,一旦发现适销对路的专利产品,便不惜代价,抢先开发。信息、时间、机遇在这里都充满了浓厚的商品色彩。

开发新产品还包括适时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因为产品和人一样,也是具有生命周期的。适时进行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就是要在产品的成熟期末和衰退期前,开始试销换代新产品。即实现“吃一、看二、想三”的新产品开发策略。这样,就可以加速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了加速科技向生产力转化,大批中介组织应运而生,这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没有的事情。

(四)刺激商品生产者加强经济技术协作

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高额弹性价值,必须具备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实力。因为很多高新技术的引进,必须花费昂贵的资金,特别是专利技术,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不可能开发独家生产的专利产品,就不可能独占鳌头。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加强经济技术协作,以提高竞争的实力。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合资企业、三资企业等,特别是一些强强联合的企业,就是不自觉地遵循弹性价值规律、加强经济技术协作的结果。

(五)促使生产要素合理流动

生产要素中的人才、资金、设备、资源、技术、信息等等都是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须臾离开的重要因素。

由于生产要素本身就是商品,相应地、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人才市场、劳务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等。 如果甲市场某种生产要素的弹性价值高于乙市场的,那么,乙市场的生产要素就会向甲市场流动。因此,生产要素同其他商品一样,总是由弹性价值低的市场或部门,向弹性价值高的市场或部门流动。

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以丰厚的物质待遇,即以高额弹性价值引进人才,特别是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是商品生产者在激烈的竞争中所必须实施的战略决策。这样,在客观上就创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宽松环境,为人才的合理流动创造了条件。

但是,人才流动的前提是:必须打破人才的部门所有或单位所有的框框,人才本身能够决定自己的命运。这是中国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总之,弹性价值规律具有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作用。 (六)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开拓商品市场

一种适销对路且与有效需求相适应的新产品,以消费者能够认可的销售价格投入市场后,就能够造成一种供不应求的销售形势,从而实现高额弹性价值。这就促使商品生产者不断扩大商品的幅射面。他们不仅开拓国内市场,而且还开拓国际市场,以求获得更多的高额弹性价值。

经济全球化是各国最大限度开拓商品市场的最终结果。越是经济发达的国家,它们组建的跨国公司就越早、越多。这本身就是经济发达的表现。同时也是不自觉地遵循弹性价值规律的结果。

(七)促使商品生产者加速分化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每个商品生产者的竞争实力是各不相同的,实力强者,在获得信息、争取时间、把握机遇等方面必然占据优势,从而获得成功;而实力弱者,常常导致失败。这样,就容易导致两极分化。并且竞争越激烈,分化也就越迅速。

一个腰缠万贯的大富翁,如果决策失误,转眼之间就可能一贫如洗。究其原因就在于,一种商品的弹性价值是绝对值很大的负数,由于掌握的信息有误,他却认为是绝对值很高的正数,结果购买了大量的这种商品无法销售,就只能破产。

天然物资转化为天然商品,其价值属性是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商品中包含着直接占有劳动和间接占有劳动。具体直接占有劳动形成占有使用价值,抽象直接占有劳动形成占有价值;具体间接占有劳动形成弹性占有使用价值,抽象间接占有劳动形成弹性占有价值。这些都填补了传统理论的空白。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方面,笔者首次提出了区分不同类别的政治经济学来界定其研究对象的主张。认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二者的辩证运动。弥补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不足。

如果把间接劳动作为一种投入,那么,间接劳动就成为弹性资本。而弹性资本的投入目的,一是为了保证直接劳动即刚性资本的增值;二是为了保证正弹性价值的最大化。以上就是间接劳动弹性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以往的劳动价值论,包括古典的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都是在假设市场供求关系平衡前提下的劳动价值论,或者说是不包含市场供求关系的直接劳动价值论。

而在市场经济中套用直接劳动价值论,是不可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其理论上的原因主要是不能认识生产商品的间接劳动及其二重性,更不能认识由此而创造的商品弹性使用价值和弹性价值,自然得不出正确结论,产生困惑则是必然的.

综上所述,当代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必然,就是揭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即弹性价值规律。而破解劳动价值论之谜,就在于补充抽象间接劳动弹性价值论,简称间接劳动弹性价值论。

由于《弹性资本论》基本实现了经济学基础理论的突破,因此对应用经济学或部门经济学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并且在《资本论》及《弹性资本论》的基础上创立中国经济学将是大有希望的。

①这是拙著《弹性资本论》(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北京)的片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弹性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 价值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破解 弹性 劳动价值论 原创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赫赫铭儿0 + 100 + 60 + 1 + 1 精彩帖子

总评分: 经验 + 100  论坛币 + 6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hhj 发表于 2005-2-21 07: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hljqthzh在2005-2-20 21:44:25的发言:

破解劳动价值论之谜:间接劳动弹性价值论①

张 挥

生产商品的劳动除了生产商品体的直接劳动以外,还有为了使商品以高于其价值的价格转让出去所付出的间接劳动,如市场调查、预测与决策,科学管理与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广告宣传与售后服务等等。抽象间接劳动形成商品的弹性价值,其取值范围为正数、负数或零。商品价格=价值+弹性价值。弹性价值为正数就盈利,为负数就亏损。

先生所说的间接劳动与“交易成本”有何区别?交易成本使所谓“弹性价值”升高,但这种升高是好现象吗?是能够“盈利”的现象吗?如果一种商品并不用做价格高昂的电视广告,不用做什么调查、预测等等手续就可以销售得好,那不是更好,更盈利吗?

我的看法是,我之所以盈利那是因为相同行业的别人需要耗费这些间接劳动,而我不需要。别人的间接劳动不是在为他们谋利,而是在为我谋利。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藤椅
vagabond 发表于 2005-2-21 15:1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又一个创新者,不容易,但研究方向……
4:12 I know both how to be abased, and I know how to abound: every where and in all things I am instructed both to be full and to be hungry, both to abound and to suffer need. [Philippians]

使用道具

板凳
hljqthzh 发表于 2005-3-17 09: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hj先生:您好!我的商品价格=价值+弹性价值,所以弹性价值升高确实是好现象,因为钱已赚到手了。间接劳动与交易成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市场经济中,竞争越激烈越得投入间接劳动,否则资本就有“全军覆没”的风险,这不是交易成本的问题。如果不投入间接劳动就可以获得经济效益,那么,您就找到了赚钱的秘诀了,可以高价出售,厂商也可高枕无忧了。

使用道具

报纸
hljqthzh 发表于 2005-3-24 10:1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别人的间接劳动怎么回为您服务?别人生产什么商品?您生产什么商品?即便是生产同样的商品,别人的间接劳动也不会为您服务。

使用道具

地板
ren 发表于 2005-3-24 12:2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创造价值的劳动只能是直接生产劳动,间接劳动不可能创造价值,但这并等于间接劳动不重要,不能参与分配。相反间接劳动或非直接生产性劳动是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必须参与价值的分配。只是如果一个社会非直接劳动者增长过快,间接劳动参与分配的价值过多,直接劳动分配的价值必然要减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或许也是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能够给予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启示吧。

使用道具

7
xiaowan 发表于 2005-3-24 12: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劳动价值论没有说间接劳动创造价值那是劳动价值论还不完善之处,但我认为间接和直接劳动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万军

使用道具

8
hljqthzh 发表于 2005-3-28 08:2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没有研究间接劳动是因为它不是《资本论》的研究范围。直接劳动(抽象)创造商品的价值,且永远是大于零。间接劳动(抽象)创造商品的弹性价值有正、负、零的区别。故直接劳动与间接劳动有本质区别。

使用道具

9
scotte 发表于 2005-3-29 21:5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市场调查、预测与决策,科学管理与技术革新、技术革命,广告宣传与售后服务等等

hhj先生:现在的服务性行业是不是间接劳动?以上可都是服务性的。

他们创造的是无形的商品, 都包含了体力和脑力劳动 ,创造无形价值。 由这个就可说是直接劳动 这不和你说的间接劳动相矛盾吗?

使用道具

10
ccggqq 发表于 2005-3-30 01: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ren在2005-3-24 12:29:06的发言: 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看,创造价值的劳动只能是直接生产劳动,间接劳动不可能创造价值,但这并等于间接劳动不重要,不能参与分配。相反间接劳动或非直接生产性劳动是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必须参与价值的分配。只是如果一个社会非直接劳动者增长过快,间接劳动参与分配的价值过多,直接劳动分配的价值必然要减少,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或许也是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能够给予马克思经济学的一个启示吧。

依此“相反间接劳动或非直接生产性劳动是社会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必须参与价值的分配。必须参与价值的分配”,就要问你:

价值是能吃还是能喝?分它干吗?

间接劳动创造的商品就是无价值的交换吗?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0 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