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pizik
7847 3

[区域经济学] [求助]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初中生

7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26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45 点
帖子
24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9-10
最后登录
2015-4-13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资本投入,就业人员和科技进步这三个促进经济增长的因素要是概括起来是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增长么?
应该是怎么来说呀?
如果分析经济增长要从这几方面的话,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增长 因素分析 资本投入 就业人员 科技进步 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

沙发
流浪 发表于 2007-9-21 22: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个人解决方法如下:

现在,我们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为依托,对新型工业化模式框架内的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机理及其贡献作实证性的描述。

(一)基础模型:

首先,我们来估计如下对数线性生产函数:

LnYt=ηt+αLnKt+βLnLt+ε (1)

其中:η为随时间变化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也就是外生技术进步率),α为资本的产出弹性,β为劳动力的产出弹性,ε为随机变量。运用表1提供的有关数据对模型(1)进行参数估计,可得如下估计模型:

LnYt = 0.0191t+0.7321LnKt+0.1614LnLt (2)

(0.0063) (0.0173) (0.0142)

R 2 = 0.999,F =2066. 749,DW =1.0336,DF =25,Sig.f =.000,Std.E =0.0283,1<VIF<2,模型通过参数检验。从估计模型(2)的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资本产出弹性0.7321远高于劳动力产出弹性0.1614,进一步计算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表2),表2说明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本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74.81%远高于劳动力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4.9%,而此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为2.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0.29%。表3为钱纳里等人描述的工业化过程中的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一般规律,对比表2和表3,我国人均GDP目前已经突破1000美元,正处于第4时期向第5时期过渡,但相比来看,我国资本贡献度严重便高,而劳动力与TFP的贡献度却严重便低。

表2: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一)

参数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GDP增长率%

9.4156

100

资本产出率

0.7321

74.81

劳动力产出率

0.1614

4.9

全要素生产率

0.0191

20.29

表3: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的一般规律

时期

人均收入(美元)

劳动力

TFP

资本

1

100-140

36

11

48

2

140-280

34

15

49

3

280-560

27

25

47

4

560-1120

21

36

43

5

1120-2100

15

44

39

6

2100-3600

15

50

35

7

3360-5040

18

50

32

数据来源:《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8]P333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相对过剩,而资本则相对短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来自储蓄与投资的增加所不断形成的资本积累,再加上建国后中国经历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程和长期的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客观上导致了这一结果。因此,78年以后的经济改革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

(二)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

现在,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产业结构变动因素,重新估计带有结构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如下:

LnYt= ηt+αLnKt+βLnLt+θLnSt+ε (3)

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动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特征,引入St为第一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它明显的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θ为结构变动产出系数,它为负值,它的值越小(绝对值越大),表明第一产业产值下降的速度越快,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运用表1中的有关数据可以对模型(3)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如下模型:

LnYt = 0.0165t+0.6259LnKt+0.2282LnLt-0.2804LnSt (4)

(0.0074) (0.0682) (0.0301) (-0.0957)

R 2 = 0.999,F =2502.344,DW =1.0742,DF =25,Sig.f =.000,Std.E =0.0196,1<VIF<2,模型通过了参数检验。对比模型(2)和模型(4)以及表2和表4,可以发现,引进了结构变量后,资本产出弹性明显下降(从0.7321下降到0.6259),而劳动力产出弹性却大幅上升(从0.1614上升到0.2282),这是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使劳动力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向生产效率较高的部门流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4.9%上升到6.95%)。而结构变动引起的资源优化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从前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内分离出来(全要素生产率从1.91%下降到1.65%),结构变动产出率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为6.32%,表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

表4: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二)

参数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GDP增长率(%)

9.4156

100

资本产出率

0.6259

69.21

劳动力产出率

0.2282

6.95

结构变动产出率

-0.2804

6.32

全要素生产率

0.0165

17.52

(三)自然资本与经济增长

我们在模型(3)的基础上再引入自然资本NK,构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型:

LnYt= ηt+αLnMKt+βLnLt+θLnSt+ΨLnNKt+ε (5)

其中Ψ是资源生产率[4]P7, 它表示一定量的自然资本能给人类带来多大量的效益或成果,Ψ数值的提高,表明人类利用自然资本的效率的增加。通过参数估计,得到下面的模型:

LnYt = 0.0153t+0.5947LnMKt+0.1588LnLt-0.2783LnSt+0.2011LnNKt (6)

(0.0058) (0.1024) (0.0844) (-0.0758) (0.1310)

R 2 = 0.999,F =2752.366,DW =1.2355,DF =25,Sig.f =.000,Std.E =0.0955,1<VIF<2,模型通过了参数检验。对比模型(4)和模型(6)以及表4和表5,可以发现,引进了自然资本变量后,原来包含在其他要素中的资源生产率显示出来,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13%,人工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都大大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下降了6.69%和2.11%,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下降了2.33%,而经济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没变。

表5: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三)

参数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GDP增长率(%)

9.4156

100

人工资本产出率

0.5947

62.52

劳动力产出率

0.588

4.84

结构变动产出率

-0.2783

6.26

资源生产率

0.2011

10.13

全要素生产率

0.0153

16.25

(四)技术进步、信息化与经济增长

新型工业化模式是以信息化来带动的,是技术含量高的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在模型(5)的基础上把人力资本HK、R&D资本和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来,构成如下经济增长模型:

LnYt= ηt+αLnMKt+βLnLt+θLnSt+ΨLnNKt+γLnHKt+ΦLnRDt+μLnIt (7)

其中,γ为人力资本产出弹性,Φ为R&D资本产出弹性,μ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It的产出弹性,在此模型中,我们仍然引入随时间变量变化的全要素生产率η,但此时的η则只表示未包括中模型中但对经济增长起影响的其他因素(如制度变迁等)。进行参数估计得出如下模型:

LnYt=

0.0031t+0.6105LnMKt+0.1973LnLt-0.2135LnSt+0.2246LnNKt+0.1825LnHKt+0.0081LnRDt+0.0028LnIt

(0.0014) (0.2366) (0.0459) (-0.0817) (0.1044) (0.06486) (0.0013) (0.0004) (8)

R 2 = 0.999,F =3641.609,DW =1. 5282,DF =25,Sig.f =.000,Std.E =0.0247,1<VIF<2,模型通过参数检验。对比模型(6)和(8)以及表5和表6,人力资本HK、R&D资本和信息化变量的加入,使人工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部提升,人工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1.01%,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1.17%,自然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0.91%,这就是知识经济对有效利用生产要素作用的最好证明。

人力资本自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9.98%,而信息化水平和R&D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分别为1.08%和0.73%),这主要是由于信息化变量和R&D资本的自身变化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对这二者的投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直接作用,但却能够有效的延缓有形资本生产率的下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有形资本(人工资本、自然资本和劳动力)的积累到达临界并逐步下降,科技和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将逐步提高并最终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依靠力量。

制度改革等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为3.29%,同时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却是非常大的,其实制度经济学者早就提出:单纯依靠生产要素或是技术创新都不足以解释经济增长,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表6: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四)

参数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GDP增长率%

9.4156

100

人工资本产出率

0.6105

63.53

劳动力产出率

0.1973

6.01

结构变动产出率

-0.2135

4.34

资源产出率

0.2246

11.04

人力资本产出率

0.1825

9.98

R&D资本产出率

0.0081

1.08

信息化水平产出率

0.0028

0.73

全要素生产率

0.0031

3.29

经过上面四个层次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共识:建国以后我国长期采用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是靠资本的高投入、能源的高消耗来支撑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已经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致我们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低层次生产能力的大量过剩,最终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经济增长主要还不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新型工业化模式的经济增长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实施过程从总体上讲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通过知识的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来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过程。

使用道具

藤椅
maji1225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07-9-22 17:2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的想法:

现在,我们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为依托,对新型工业化模式框架内的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机理及其贡献作实证性的描述。

(一)基础模型:

首先,我们来估计如下对数线性生产函数:

LnYt=ηt+αLnKt+βLnLt+ε (1)

其中:η为随时间变化的全要素生产率TFP(也就是外生技术进步率),α为资本的产出弹性,β为劳动力的产出弹性,ε为随机变量。运用表1提供的有关数据对模型(1)进行参数估计,可得如下估计模型:

LnYt = 0.0191t+0.7321LnKt+0.1614LnLt (2)

(0.0063) (0.0173) (0.0142)

R 2 = 0.999,F =2066. 749,DW =1.0336,DF =25,Sig.f =.000,Std.E =0.0283,1<VIF<2,模型通过参数检验。从估计模型(2)的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资本产出弹性0.7321远高于劳动力产出弹性0.1614,进一步计算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表2),表2说明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本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74.81%远高于劳动力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4.9%,而此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为2.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0.29%。表3为钱纳里等人描述的工业化过程中的各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度的一般规律,对比表2和表3,我国人均GDP目前已经突破1000美元,正处于第4时期向第5时期过渡,但相比来看,我国资本贡献度严重便高,而劳动力与TFP的贡献度却严重便低。

表2: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一)

参数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GDP增长率%

9.4156

100

资本产出率

0.7321

74.81

劳动力产出率

0.1614

4.9

全要素生产率

0.0191

20.29

表3: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的一般规律

时期

人均收入(美元)

劳动力

TFP

资本

1

100-140

36

11

48

2

140-280

34

15

49

3

280-560

27

25

47

4

560-1120

21

36

43

5

1120-2100

15

44

39

6

2100-3600

15

50

35

7

3360-5040

18

50

32

数据来源:《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8]P333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相对过剩,而资本则相对短缺,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来自储蓄与投资的增加所不断形成的资本积累,再加上建国后中国经历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程和长期的外延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客观上导致了这一结果。因此,78年以后的经济改革的作用就显得尤为突出。

(二)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

现在,在模型(1)的基础上,引入产业结构变动因素,重新估计带有结构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如下:

LnYt= ηt+αLnKt+βLnLt+θLnSt+ε (3)

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动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要特征,引入St为第一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它明显的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动情况,θ为结构变动产出系数,它为负值,它的值越小(绝对值越大),表明第一产业产值下降的速度越快,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运用表1中的有关数据可以对模型(3)进行参数估计,得到如下模型:

LnYt = 0.0165t+0.6259LnKt+0.2282LnLt-0.2804LnSt (4)

(0.0074) (0.0682) (0.0301) (-0.0957)

R 2 = 0.999,F =2502.344,DW =1.0742,DF =25,Sig.f =.000,Std.E =0.0196,1<VIF<2,模型通过了参数检验。对比模型(2)和模型(4)以及表2和表4,可以发现,引进了结构变量后,资本产出弹性明显下降(从0.7321下降到0.6259),而劳动力产出弹性却大幅上升(从0.1614上升到0.2282),这是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动使劳动力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向生产效率较高的部门流动,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从4.9%上升到6.95%)。而结构变动引起的资源优化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从前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内分离出来(全要素生产率从1.91%下降到1.65%),结构变动产出率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为6.32%,表明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下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

表4: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二)

参数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GDP增长率(%)

9.4156

100

资本产出率

0.6259

69.21

劳动力产出率

0.2282

6.95

结构变动产出率

-0.2804

6.32

全要素生产率

0.0165

17.52

(三)自然资本与经济增长

我们在模型(3)的基础上再引入自然资本NK,构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型:

LnYt= ηt+αLnMKt+βLnLt+θLnSt+ΨLnNKt+ε (5)

其中Ψ是资源生产率[4]P7, 它表示一定量的自然资本能给人类带来多大量的效益或成果,Ψ数值的提高,表明人类利用自然资本的效率的增加。通过参数估计,得到下面的模型:

LnYt = 0.0153t+0.5947LnMKt+0.1588LnLt-0.2783LnSt+0.2011LnNKt (6)

(0.0058) (0.1024) (0.0844) (-0.0758) (0.1310)

R 2 = 0.999,F =2752.366,DW =1.2355,DF =25,Sig.f =.000,Std.E =0.0955,1<VIF<2,模型通过了参数检验。对比模型(4)和模型(6)以及表4和表5,可以发现,引进了自然资本变量后,原来包含在其他要素中的资源生产率显示出来,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0.13%,人工资本和劳动力产出弹性都大大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分别下降了6.69%和2.11%,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下降了2.33%,而经济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基本没变。

表5: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三)

参数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GDP增长率(%)

9.4156

100

人工资本产出率

0.5947

62.52

劳动力产出率

0.588

4.84

结构变动产出率

-0.2783

6.26

资源生产率

0.2011

10.13

全要素生产率

0.0153

16.25

(四)技术进步、信息化与经济增长

新型工业化模式是以信息化来带动的,是技术含量高的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在模型(5)的基础上把人力资本HK、R&D资本和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从全要素生产率中分离出来,构成如下经济增长模型:

LnYt= ηt+αLnMKt+βLnLt+θLnSt+ΨLnNKt+γLnHKt+ΦLnRDt+μLnIt (7)

其中,γ为人力资本产出弹性,Φ为R&D资本产出弹性,μ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It的产出弹性,在此模型中,我们仍然引入随时间变量变化的全要素生产率η,但此时的η则只表示未包括中模型中但对经济增长起影响的其他因素(如制度变迁等)。进行参数估计得出如下模型:

LnYt=

0.0031t+0.6105LnMKt+0.1973LnLt-0.2135LnSt+0.2246LnNKt+0.1825LnHKt+0.0081LnRDt+0.0028LnIt

(0.0014) (0.2366) (0.0459) (-0.0817) (0.1044) (0.06486) (0.0013) (0.0004) (8)

R 2 = 0.999,F =3641.609,DW =1. 5282,DF =25,Sig.f =.000,Std.E =0.0247,1<VIF<2,模型通过参数检验。对比模型(6)和(8)以及表5和表6,人力资本HK、R&D资本和信息化变量的加入,使人工资本、劳动力、自然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部提升,人工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1.01%,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1.17%,自然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升0.91%,这就是知识经济对有效利用生产要素作用的最好证明。

人力资本自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为9.98%,而信息化水平和R&D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并不是很明显(分别为1.08%和0.73%),这主要是由于信息化变量和R&D资本的自身变化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对这二者的投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对经济增长产生明显的直接作用,但却能够有效的延缓有形资本生产率的下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有形资本(人工资本、自然资本和劳动力)的积累到达临界并逐步下降,科技和信息化对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将逐步提高并最终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依靠力量。

制度改革等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为3.29%,同时其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却是非常大的,其实制度经济学者早就提出:单纯依靠生产要素或是技术创新都不足以解释经济增长,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表6: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四)

参数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GDP增长率%

9.4156

100

人工资本产出率

0.6105

63.53

劳动力产出率

0.1973

6.01

结构变动产出率

-0.2135

4.34

资源产出率

0.2246

11.04

人力资本产出率

0.1825

9.98

R&D资本产出率

0.0081

1.08

信息化水平产出率

0.0028

0.73

全要素生产率

0.0031

3.29

经过上面四个层次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共识:建国以后我国长期采用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是靠资本的高投入、能源的高消耗来支撑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已经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必然导致我们面临的资源和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低层次生产能力的大量过剩,最终导致经济的大起大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经济增长主要还不是依靠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新型工业化模式的经济增长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实施过程从总体上讲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就是通过知识的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来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过程。

使用道具

板凳
明轩1983 发表于 2008-11-18 13: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原始表1在哪,能提供出来吗
开心就好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