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洀思珐1958
13998 23

《思维方法高级教程》连载 [推广有奖]

  • 3关注
  • 9粉丝

院士

7%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564 个
通用积分
66.8468
学术水平
95 点
热心指数
116 点
信用等级
76 点
经验
96972 点
帖子
5498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14-2-11
最后登录
2024-3-2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第一章  思维方法总论




第一节  知识与学习

---------------------------------------------------

本节关键词:

知识:就其最重要的特征而言,知识就是人们通过长期观察所发现的当一些实际现象出现以后,同时或者紧接着会出现另一些实际现象的反复性或规律性。

学习:以记忆为突出特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叫学习。

本节要点:

人们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前掌握规律以使实际行为结果更多地出现与预期相一致的情形。

---------------------------------------------------

如果仔细回味就会发现,尽管有显著和不显著的区分,我们人类的多数行为都具有预期性或目的性的特征。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多数的行为在行为之前就已经有一个我们想要的行为结果。

例如,我们在工作多年以后再脱产研习,是因为我们预期那样将更有能力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条理化、系统化;我们早上七点从家里出发是因为我们预期能在八点半之前赶到工作单位;工厂老板决定减少产量是因为预期该产品将滞销;中央银行不愿意降低银行基准利率是因为预期通货膨胀有可能加剧……

当我们的实际行为结果与预期的一致,我们就心情愉快,我们就用成功这个词来描述这种愉快的心情;当我们的实际行为结果超出预期,我们就格外地心情愉快,我们用激动这个词来描述这种格外愉快的心情;当我们的实际行为结果没有达到预期,我们就心情沮丧,我们用失败这个词来描述这种沮丧的心情;当我们的实际行为结果与预期相差甚远,我们就格外心情沮丧,我们用痛苦这个词来描述这种格外沮丧的心情。

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由许许多多这样的愉快、成功、激动、沮丧、失败、痛苦所组成的。

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多地出现愉快、成功、激动,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少地出现沮丧、失败、痛苦,我们开始重视学习和掌握知识。我们从书本上学习文字记载的知识,我们在交谈中学习口口相传的知识,我们还通过模仿学习一些难以言传的知识。

什么是知识?就其最重要的特征而言,知识就是人们通过长期观察所发现的当一些实际现象出现以后,同时或者紧接着会出现另一些实际现象的反复性或规律性。

例如,人们不止一次观察到直接喝水塘里的水容易拉肚子,而将水用火烧至沸腾以后再喝则很少出现拉肚子,于是人们就发现了喝开水更卫生的知识。再如,人们观察到一块土地连续耕作的产量总是少于隔一年耕作一次的产量,于是人们就发现了休耕和轮耕的知识……人类就是这样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一些实际现象出现以后同时或者紧接着会出现另一些实际现象的反复性和规律性的知识。可以不夸张地说,整个人类进化过程其实就是不断掌握知识以避免行为盲目性和提高行为效率的过程。

能通过观察来发现知识是人类的聪明之处,人类另一个更加聪明之处是会通过学习来加速传播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这种知识共享大大加快了人类进化速度。

在早期,许多知识的学习和传播可能是通过宗教禁忌的形式完成的。例如,在早年的中东地区,猪总是旋毛虫的携带和传播体,人们没有现在的科学分析知识,但人们用教义的禁忌来阻止人类食用猪肉。再如,在早年的欧洲地区,人们模模糊糊地观察到了一些自然变化和人类行为的知识,但那时尚没有足够多的精确概念来描述这些知识,于是,人们用神的名义,用无须较多涉及科学因果性的教义来汇总已经发现的知识。《圣经》其实也是当时的百科知识全书,教堂也就成了传播知识的中心,教士就也同时成为传播知识的使者。

到后来,随着知识总量的不断积累,也随着语言越来越丰富,被人们称作科学精英的少数知识原创者开始用科学分析方法和精确性概念,将众多知识分门别类,加以系统化和规范化,形成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经济学、机械维修技术、电工技术等专门知识学科,并且建立了用以传授各类知识的专门场所学校,从此,人类学习和传播知识就更加快捷、便利了!

当然,我们毋庸讳言,直到现在,许多自然变化和人类行为的许多方面,仍然无法用精确概念来令人信服地加以解释,我们仍然有大量知识盲区。要想完全摆脱迷茫,我们仍然需要上帝或神的指引!例如,我们人类的终极幸福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安详和毫无恐惧地面对人人都逃脱不了的死亡?这些难道不是我们人类面对的最大课题?到目前为止,无数涉及到这个领域的专门知识都难以令多数人信服,信仰宗教仍是多数人的最佳选择。拒绝上帝或神的指引就常常导致许多人在精神痛苦中胡作非为,伤害别人或者伤害自己!

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人所掌握知识中的绝大部分都是靠记忆力获得的。我们将这种以记忆为突出特征而获得知识的过程叫学习。显然, 长期以来,少数精英创造知识、多数大众学习知识,以及先人创造知识、后人学习知识,是发现和传播知识的主要方式。牛顿发现了物体运动的知识,迦利略发现了天体运动的知识,达尔文发现了生物进化的知识,亚当·斯密发现了经济学的知识,聪明一些的农夫发现了播种和灌溉的知识,优秀的工匠发现了打造铁器的知识,等等。多数人就是从文字记载中、口口相传中和模仿中学习这些已经被发现的知识。当然,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人们也在不断研习学习的方法,那种记忆知识的方法。

果然,通过学习知识,人们的行为就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准确地产生了人们想要的结果。人们之所以崇尚学习,正是因为通过学习而掌握的知识能让人们提前预知许多行为的结果,这样,就便于在行为之前就选择做哪些行为和不做哪些行为以及怎样行为,盲目试错就大大减少了,行为成功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们对知识的崇拜:知识就是力量。为了激励自己更多地获取知识,人们百诵不厌的名言典故是“头悬梁锥刺股”、“书到用时方恨少”,等等!

时光荏苒,转瞬间到了21世纪。我们突然发现,知识总量几乎在以爆炸般的速度增长,我们每个人都陷入了知识的海洋中,我们无论多么努力,所学习的知识也只是冰山一角。并且更令人惶恐的是,知识不再天然就是力量,知识导致错误的情形在越来越频繁的出现!不夸张地说,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种程度,靠学习来的知识的引导所导致的错误行为甚至一点也不比没有知识时少。人们越来越感觉到,该学习什么知识,特别是该如何运用所学习的海量知识也成了一种知识,而这种知识恰恰是人们最缺乏的。

当人们意识到该学习什么知识、该如何运用所学习的海量知识也成了知识时,其实就是已经建立了新的和涵义更广的知识观。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接受这种新的知识观。例如,一些极具竞争力的大企业甚至都前所未有地设置了知识执行官的职位,官居此位的人就是专门以指导员工该学习哪些知识以及该如何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为职责。

渐渐地,人们不再把知识就是力量当作制胜秘诀,人们崇尚的新格言是思维就是力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高级教程 思维方法 书到用时方恨少 知识就是力量 学习的方法 思维方法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佛--魔 + 5 + 1 + 1 + 1 精彩帖子
玄一无相 + 40 + 4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40  论坛币 + 9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pollou 在职认证  企业认证  发表于 2014-3-1 01:09:2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要坚持下去!!!
别气馁,你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阶段..........

使用道具

jb1269 发表于 2014-3-3 19:59:03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会在同一个帖子中连在吗?

使用道具

第二节  知识与思维
---------------------------------------------------
本节关键词:
思维:思维是通过追溯知识创造过程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即利用感官接受现象信号和利用大脑加工处理所接受的现象信号,从而发现和创造知识以及运用知识来引导行为的过程。
本节要点:
知识都有隐含的假设前提,运用知识时,只有当实际条件与知识的众多假设条件一致时,预期的结果才会出现;只有再现知识的原创过程才可能再现知识成立的全部假设前提;在学习时代,创造知识与掌握和运用知识是可以分离的,而在思维时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则是无法分离的,它们几乎全都是思维的同义语。
---------------------------------------------------


时至今日,人们越来越深切地体验到了一个在知识匮乏时代常常不被看重的知识:由别人原创并用语言工具表达出来供我们记忆的知识,其正确性和实用性都必须满足许多明显的或暗含的假设前提,都有一个虚拟的假设环境。你运用知识时,只有当实际条件与知识的众多假设条件一致时,预期的结果才会出现。
例如,你预计七点钟起床就能保证八点赶到工作单位,其中一个暗含的假设前提就是没有出现大雪封门、交通堵塞等意外情况。类似这样的许许多多生活知识都有前提条件,对此几乎没有人会大惊小怪。但是,当我们面对的是更加系统化、规范化的被称作科学的知识时,那种对知识的庄严感却经常让我们忘记:知识是有假设前提的、知识的运用是有条件的!
例如,经济学中有一个被称作规模经济的规律,大体说的是,在一定限度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规模越大,一个数量单位的这种产品的成本就越低,即越“规模”越“经济”。但这个经济学知识的应用却是有条件的。如果你的产品是手工刺绣这样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规模经济的效果就不明显。类似这样的前提条件在这条经济学知识的内容中已经被明确地标示出来了。但不幸的是,也有另外一些同样重要的前提条件却没有明确地标示出来。比如,如果你只善于管理小规模生产,而面对大规模企业容易产生的员工缺乏责任心、监管不力、流程衔接漏洞等弊端,你没有能力克服,那么规模经济在你这里就可能变为规模不经济。再如,规模经济规律只是从生产作业的角度总结知识的,它是把市场无障碍吸纳所生产的产品作为前提条件的,而在现实中几乎没有哪种产品可以无条件的长期旺销。因此,你运用这个知识时,必须现实地衡量不断变化中的市场需求以及你的市场营销能力,否则,你的规模经济就会无情地变为规模积压。一些超大型企业也会轰然倒闭,原因就在于此。
再例如,大家正在阅读一本好书时,经常会激动地拍案叫绝。但是,如果有些朋友有二次阅读的习惯,在过了较长一段时间以后,再拿出这本书阅读时,经常会有一种失望的感觉。而此时此刻,能引起我们拍案叫绝的又换成另外一本好书了。何以如此呢?其实,一本书如果好到能让我们拍案叫绝的程度,除了书写得好以外,一定还是因为这本书与我们有“共鸣”。我们经常用“共鸣”这两个字描述自己面对一本好书时的心理状态。但是过去没有人细究“共鸣”到底是什么,也没有细究为什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共鸣的对象会发生变化。其实,“共鸣”就是你在不知不觉中用潜意识粗略地衡量出了书中的一些精细和微妙判断或思想所暗含的前提条件或场景,而这些前提条件或场景恰恰与你自己在这一阶段的生活、工作经历非常接近,所以你更能理解书中的这些其他人难以理解的精细和微妙思想。当你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了新的生活工作经历时,过去的生活工作经历就逐渐在脑中淡忘了、模糊了,没有了前提条件或场景的对照,过去能引起你共鸣的精细和微妙思想现在就不一定能引起你的共鸣了。
我们发现,现代人所犯的更多错误,不是因为不了解相关知识,而是源于不知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我们怎样才能把握某个知识的众多假设前提从而正确运用这个知识呢?或者说,我们怎样才能根据实际条件在众多相关知识中选择适用的知识呢?看来单靠记忆别人原创的知识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因为就多数情况而言,知识创造者并没有详细列出他当初总结该项知识时的众多条件。为了真正把握知识和能够运用知识,我们必须亲自了解知识的原创过程,因为只有再现知识的原创过程才可能再现知识成立的全部前提条件。
例如,规模经济的知识可能是某位研究者实际观察了三家产品单位成本较低的工厂的状况而总结出来的。他发现,造成这几个工厂产品成本低的原因可能有许多个,如管理科学、营销能力强、规模大等,甚至每个工厂还可能有许多其他无法言表的独特因素,如独特的企业文化、独特的人员构成等。但观察这些工厂的研究者们具有一种创造出能供人们普遍学习的知识的冲动,他要把自己观察的这几个工厂的“个案知识”上升为普遍适用的“通用知识”,他要找出引人注目的“一般规律”。他的办法是抓大放小。他舍弃了众多因素而把最耀眼的“规模大”这个因素作为成本低的主要原因。规模经济规律就这样产生了!他当初舍弃的众多因素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规模经济规律的前提条件,因为实际的低成本是由规模大这个因素和所有其它因素结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当我们突出强调规模大与低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时,就把其它因素与低成本之间的因果关系降格为前一种因果关系的前提条件。并且据我们观察,多数情况下,那些被降格为前提条件的因果关系在耀眼规律的描述中,往往被更进一步降格为只字不提。这为知识学习者正确运用知识带来了极大障碍!
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知识只有经过这样的假设性的简化,知识创造者的个案知识才能上升为供人们学习和记忆的通用知识。这里讲到的通用知识,是指可以解决众多现实问题的共同性、普遍性知识。但是不要忘记,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面对的任何一个现实问题都是个案问题,都是没有虚拟假设环境的真实问题,并且我们面临的个案问题通常与通用知识创造者当初面临的个案问题有很大不同。换句话说,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需要大量片段知识集合成一个相互搭配的知识组才能被认识得更准确。这个知识组中只有极少部分是别人发现和总结出来的“通用知识”,大部分是需要你自己发现和总结的“个案知识”。
例如,从外地引进一种牲畜,别人教会了我们喂什么饲料、一天喂几次、一次喂多少等等,这些就是在哪里都适用的通用知识。但老师们往往忽略了与他总结的喂养程序相配套的气候条件、水质条件、土质条件,等等。如果我们只记住了别人教我们的“通用知识”而不会发现本地的许多“个案知识”,面对牲畜的高病死率我们就会不知所措。
总之,你不可能单凭记忆来的通用知识完成对真实世界的认识。知识的原创力是必需的。即便不是为了创造新的通用知识,而只是为了能把记忆来的通用知识较准确地用于现实世界,也必须试图了解知识的原始创造过程。只有当你试图了解知识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你才会去关注当初产生知识的那些个案的全部相关因素,这能启发你面对自己的实际个案时创造自己的个案知识。记忆来的通用知识需要有你原创的大量个案知识来搭配才能真正实现对现实的认识,除非你准备做一个教条者或另一个极端的知识无用论者。
教条者只会记忆和传播通用知识,而不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条者如果甘于简单的知识传播工作,则对人类社会有小益而无害;教条者如果不甘于简单的知识传播工作而要指导实践,则会给人类社会带来程度不同的灾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敢说“现在知识所导致的错误甚至一点也不比没有知识时少”。
另一个极端的知识无用论者拒绝学习通用知识,一切依靠自己观察摸索,获得知识的时间成本、物质成本、机会成本极大。另外,由于眼光长期局限于自己生活工作的小天地,信息匮乏,他们往往属于能力有限的人群。
在现代海量知识的条件下,为了与主要通过记忆来掌握知识的“学习”有所区别,我们把通过追溯知识创造过程来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称作思维,它是利用感官接受现象信号和利用大脑加工处理所接受的现象信号,从而发现和创造知识以及运用知识来引导行为的过程。
显然,思维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识;二是如何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引导未来的行为。
与突出强调记忆的“学习”相比,“思维”包括了“学习”,但比“学习”的内涵更丰富。思维不仅要求掌握知识,思维还要求运用知识。如果我们已经习惯于用学习这个词来描述掌握知识的过程,那么我们也可以把现代条件下的学习称作思维型学习、创造性学习。对于思维或者思维型学习、创造性学习而言,我们在掌握一项别人原创的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一个以这项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组,这个知识组中的许多个案知识可能是由我们原创的。因此,思维的过程其实也是知识的再创造过程。经历了这样的掌握知识的过程,也奠定了更好地运用知识的基础。
这原本是一个人们早已熟知的关于思维的定义,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不在少数的沉湎于“学习”的知识追求者已经淡忘了思维的这个原始定义。他们只愿意去记忆和梳理别人已经加工过的二手信息,甚至只愿意“引经据典”,完全拒绝用自己的感官去扫描第一手的现象信号,也完全拒绝用自己的大脑去加工处理第一手的现象信号。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人要求列车工作人员给补一张残疾人应该享受的半价票,但被坚决拒绝了,因为这个可怜的先生没能拿出《残疾证》来证明自己是一个失去双腿的残疾人。
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另一个词汇是“创新”。几乎没有人怀疑,不断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又一个重要特征。的确,如果产品不创新,很快就会被喜欢变换口味的消费者抛弃;如果制度不创新,很快就不再能规范和引导迅速变化的人类行为。 但是,创新不是简单的标新立异,也不是简单的异想天开。如果我们说,思维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思维的结果,学会“思维”正是我们为了创新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真正能领会的未必占多数。其实,你再仔细看看上面关于思维的原始定义就会一清二楚:如果我们利用感官接受现象信号和利用大脑加工处理所接受的现象信号从而再现了别人已经发现的知识,我们就是在进行思维型学习;如果我们利用感官接受现象信号和利用大脑加工处理所接受的现象信号从而发现了刚好是别人尚未发现的知识,我们不就是在进行创新吗?
我们很认真地提醒大家,在学习时代,创造知识与掌握和运用知识是可以分离的,张三通过简单记忆李四发现的知识就可以直接引导自己的行为;而在思维时代,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知识则是无法分离的,它们几乎全都是思维的同义语,张三必须还原李四发现知识的过程,才能再现李四所发现知识的全部前提条件,才能启发自己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创造自己的大量个案知识,才能正确使用李四所发现的通用知识。
我们还要很认真地提醒大家,思维时代与精英创造知识的学习时代相比还有一个重要特征,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都将启动自己的感官和大脑来观察现象、总结知识,我们许多普通人也成了思想者和知识创造者。许多重要知识经常就是大家集体创造的的结果。人们不会再像学习时代那样时时刻刻对知识权威、思想权威顶礼膜拜了。
我们真的已经从学习时代迈入了思维时代。我们都要尽快建立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思维观念,以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
正如同我们在学习时代渴求掌握学习的方法一样,我们在思维时代也渴求掌握思维的方法。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linhuo8866 + 1 + 1 请补充内容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有没有完整的PDF?

使用道具

linhuo8866 发表于 2014-3-6 15:19:04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写的很深刻,拜读了

使用道具

资源是从别的网站分享来的,但好像出版社不让连载了。我也正在阅读,可以搞一些短的摘录,篇幅太长打字太费劲。

------------

即使仅仅从掌握通用知识的角度看,人们搜寻和获取知识也是要付出成本的,这个成本就是我们有限的金钱和时间。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获取新知识都是代价高昂的。我们无法获取全部知识,因此必须在需获取哪些知识方面做出判断和选择。现在的问题是,知识产品在你没有花费代价获取它之前,你又很难判断它是否值得获取。这是人们学习新知识的两难悖论。
在知识爆炸时代以前,这似乎不是太大的问题。面对有限的知识,通过试错或者遵循专业人士的指导都能使我们不至偏离太远。但现在,面对爆炸式增长的海量知识,泛泛而谈的“知识就是力量”的说法已经不能保证为我们激发出足够的学习勇气和学习动力,更不能保证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选对应该学的知识,以及怎样有效地运用这些知识。面对那个学习新知识的两难悖论,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需要管理我们的知识。要管理我们的知识,就必须掌握关于知识的规律,就必须学习关于知识的知识,思维方法就是关于知识的知识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关于知识如何被创造出来的知识,它是关于知识如何被运用于实践的知识,当然它也就是关于帮助我们判断需要获得哪些知识的知识!

使用道具

虽然思维方法已经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不知为何,长久以来人们对物理学、经济学等具体知识的关注要远远胜过对人们是如何获得这类具体知识的关注。思维方法顶多只是智者在茶余饭后与新入道者闲聊的话题,从不曾像物理学、经济学那样被人们刻意地系统化、规范化。即使像哲学那样的涉及到思维的学科,关于如何指导人们像掌握技术那样掌握有步骤有规则的思维方法也不是它探讨的主要内容。
那么,当初是什么引起笔者严重关注思维方法的呢?我们发现,面对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各种有众多假设前提和被人们片段性地划分而成的学科知识不再像以前那么有效了。我们经常看到,即使那些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智者,尽管他们动辄旁征博引,也越来越难以就现实问题做出事后被证明为正确的判断。是否会结合特定条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越来越显得比掌握知识本身更加重要。尤其当我们面临的问题具有速变、巨变、共变的特征时就更是如此。

使用道具

思维方法不仅关乎思维效率,它还直接关乎能否产生正确的思维结果。错误的或不严谨的思维方法经常是具体的错误决策和判断的幕后元凶。
的确,我们天天在思维,我们时刻在思维,可屡见不鲜的情况是思维的结果反倒可能把我们引入歧途,让我们蒙受损失,让我们经历痛苦!我们在哀叹世上没有卖后悔药的同时却很少问一问自己:你会思维吗?我们已经习惯性地认为思维是人的本能。即使偶尔也会提及思维的方法,那也仅仅满足于零星的思维火花,从不曾奢望思维方法的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
思维方法的定义是:人类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规则。
我们承认,世上的确没有包你正确思维的万灵药,但是我们已经发现的关于如何进行思维的基本程序和规则真的能大大提高思维效率和大大减少思维错误。
我们已经反复提及,多数人学习知识的重点都放在一些专门性知识上,如物理学、化学、机械维修技术、经济学、会计学、电工技术、厨艺等等,这些都是在特定领域、对特定现象发生的规律性的认识。其实,我们还真的有必要抽出一些时间学习一点关于知识的知识,思维方法就是“关于知识的知识”中最重要的内容。思维方法能使你找到“山外看山”的感觉,能使你更清楚自己平时都是怎样思维的,自己的思维习惯有没有不妥之处,怎样才是正确的思维方法,怎样才能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如果你能经常关注这些问题,你的工作方式、生活态度乃至你的整个人生,都会让你有更加得心应手和游刃有余的感觉。的确,我们不少的失误、困惑和矛盾都和我们的思维方法有关。具体知识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的,但发现具体知识的方法—思维方法却在更深的层次上完全相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一套人类思维方法清晰地表述出来,传播出去。

使用道具

gadamer 发表于 2014-6-16 16:10:32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排一下版啊,行距字体标点什么的调整一下,这样看着太累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6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