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黛菲儿
5509 5

我国产业集聚的“马太效应”研究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初中生

3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0648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3184 点
帖子
6
精华
0
在线时间
1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12
最后登录
2017-10-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我国产业集聚的“马太效应”研究

       ——基于区域差异视角的面板数据协整分析

刘海波   张欣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130117)

摘要:区域产业集聚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各区域发展进入“马太效应”
      循环,有可能是落入“趋同假说”,也有可能落入“发展趋异”。本文通过计算八大地区的GINI系数、Theil系数的T值和L值,来判断我国区域的产业集聚和发展差异状况,并利用Panel Data的单位根检验、协方差分析和Hausman设定形式检验、Pedroni协整分析和ECM模型对两变量间的面板回归结果的可信度和长短期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最终得出区域内产业集聚水平和区域差异变化的长短期因果关系存在,并且更重要的是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据此得出:区域内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区域内差异的缩减,证明满足“马太效应”的“趋同假说”。

关键词:产业集聚 马太效应  区域差异 Panel Data

    厂商希望选择在市场潜力大的区域,即靠近大市场,而只有很多厂商集聚的地区才会有大市场,这是集聚区域外部经济的正外部性,它会促使生产集中,同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拥挤或土地成本等,这是集聚区域外部经济的负外部性,它们会促使生产分散,所以,由于产业集聚本身“集聚力”与“分散力”的同时存在,各个区域的增长或衰落自然的进入“马太效应” (Matthew Effect)循环。“马太效应”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当发达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时,资本就会流向还未出现报酬递减的欠发达地区,其结果是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减慢,而欠发达地区的增速加快,最终导致两类地区发达程度的趋同。另一种观点是,当同时考虑到制度、人力资源等因素时,往往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常常会呈现“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落后地区的人才会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资源会廉价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制度又通常不如发达地区合理,于是循环往复,地区差异会越来越大。那么我们国家产业集聚的发展使区域经济是符合“趋同假说”,还是“发展趋异”?如果是前者,那么结果将表现为区域差异的缩小,如果是后者,那么区域差异将进一步扩大。本文将对这一结果进行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产业集聚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Weber(1909)是第一位系统研究工业集聚理论的经济学家,Marshall(1920)、Scitovsky(1954)、Myrdal(1957)、Hirschman(1958)、Kaldor(1985)、Scott & Storper(1992a,1992b)、Krugman(1991,1996,1999)、Portter(1998)、Baldwin(2000)、Ottaviano等(2002)相继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和生成机理进行研究。国内对于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以王缉慈(2001)、金碚(2003)、魏后凯(2003)、梁琦(2004)、何雄浪(2007)等为代表对产业集聚的性质、成因及其优势等定性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杨宝良(2003)、文玫(2004)、朱希伟(2004)、江激宇(2006)等为代表对我国产业集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经验分析,并发现中国的许多制造业都高度集中在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等沿海省份,而且自改革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地域上变得更为集中了。但国内关于产业集聚水平和区域差异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见,个别是从劳动力转移或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范剑勇,2004;姚林如等,2006)来阐述产业集聚带来的正外部性而导致区域差异的变化。

       ——基于区域差异视角的面板数据协整分析

刘海波   张欣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130117)

摘要:区域产业集聚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各区域发展进入“马太效应”
      循环,有可能是落入“趋同假说”,也有可能落入“发展趋异”。本文通过计算八大地区的GINI系数、Theil系数的T值和L值,来判断我国区域的产业集聚和发展差异状况,并利用Panel Data的单位根检验、协方差分析和Hausman设定形式检验、Pedroni协整分析和ECM模型对两变量间的面板回归结果的可信度和长短期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最终得出区域内产业集聚水平和区域差异变化的长短期因果关系存在,并且更重要的是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据此得出:区域内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区域内差异的缩减,证明满足“马太效应”的“趋同假说”。

关键词:产业集聚 马太效应  区域差异 Panel Data

    厂商希望选择在市场潜力大的区域,即靠近大市场,而只有很多厂商集聚的地区才会有大市场,这是集聚区域外部经济的正外部性,它会促使生产集中,同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拥挤或土地成本等,这是集聚区域外部经济的负外部性,它们会促使生产分散,所以,由于产业集聚本身“集聚力”与“分散力”的同时存在,各个区域的增长或衰落自然的进入“马太效应” (Matthew Effect)循环。“马太效应”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当发达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时,资本就会流向还未出现报酬递减的欠发达地区,其结果是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减慢,而欠发达地区的增速加快,最终导致两类地区发达程度的趋同。另一种观点是,当同时考虑到制度、人力资源等因素时,往往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常常会呈现“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落后地区的人才会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资源会廉价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制度又通常不如发达地区合理,于是循环往复,地区差异会越来越大。那么我们国家产业集聚的发展使区域经济是符合“趋同假说”,还是“发展趋异”?如果是前者,那么结果将表现为区域差异的缩小,如果是后者,那么区域差异将进一步扩大。本文将对这一结果进行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产业集聚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Weber(1909)是第一位系统研究工业集聚理论的经济学家,Marshall(1920)、Scitovsky(1954)、Myrdal(1957)、Hirschman(1958)、Kaldor(1985)、Scott & Storper(1992a,1992b)、Krugman(1991,1996,1999)、Portter(1998)、Baldwin(2000)、Ottaviano等(2002)相继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和生成机理进行研究。国内对于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以王缉慈(2001)、金碚(2003)、魏后凯(2003)、梁琦(2004)、何雄浪(2007)等为代表对产业集聚的性质、成因及其优势等定性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杨宝良(2003)、文玫(2004)、朱希伟(2004)、江激宇(2006)等为代表对我国产业集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经验分析,并发现中国的许多制造业都高度集中在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等沿海省份,而且自改革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地域上变得更为集中了。但国内关于产业集聚水平和区域差异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见,个别是从劳动力转移或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范剑勇,2004;姚林如等,2006)来阐述产业集聚带来的正外部性而导致区域差异的变化。

       ——基于区域差异视角的面板数据协整分析

刘海波   张欣

(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130117)

摘要:区域产业集聚水平的差异会导致各区域发展进入“马太效应”
   循环,有可能是落入“趋同假说”,也有可能落入“发展趋异”。本文通过计算八大地区的GINI系数、Theil系数的T值和L值,来判断我国区域的产业集聚和发展差异状况,并利用Panel Data的单位根检验、协方差分析和Hausman设定形式检验、Pedroni协整分析和ECM模型对两变量间的面板回归结果的可信度和长短期因果关系进行检验,最终得出区域内产业集聚水平和区域差异变化的长短期因果关系存在,并且更重要的是二者呈负相关关系,据此得出:区域内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区域内差异的缩减,证明满足“马太效应”的“趋同假说”。

关键词:产业集聚 马太效应  区域差异 Panel Data

    厂商希望选择在市场潜力大的区域,即靠近大市场,而只有很多厂商集聚的地区才会有大市场,这是集聚区域外部经济的正外部性,它会促使生产集中,同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如拥挤或土地成本等,这是集聚区域外部经济的负外部性,它们会促使生产分散,所以,由于产业集聚本身“集聚力”与“分散力”的同时存在,各个区域的增长或衰落自然的进入“马太效应” (Matthew Effect)循环。“马太效应”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新古典增长理论的“趋同假说”。该假说认为,由于资本的报酬递减规律,当发达地区出现资本报酬递减时,资本就会流向还未出现报酬递减的欠发达地区,其结果是发达地区的增长速度减慢,而欠发达地区的增速加快,最终导致两类地区发达程度的趋同。另一种观点是,当同时考虑到制度、人力资源等因素时,往往会出现另外一种结果,即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常常会呈现“发展趋异”的“马太效应”。落后地区的人才会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资源会廉价流向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制度又通常不如发达地区合理,于是循环往复,地区差异会越来越大。那么我们国家产业集聚的发展使区域经济是符合“趋同假说”,还是“发展趋异”?如果是前者,那么结果将表现为区域差异的缩小,如果是后者,那么区域差异将进一步扩大。本文将对这一结果进行实证研究。

一、引言

产业集聚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Weber(1909)是第一位系统研究工业集聚理论的经济学家,Marshall(1920)、Scitovsky(1954)、Myrdal(1957)、Hirschman(1958)、Kaldor(1985)、Scott & Storper(1992a,1992b)、Krugman(1991,1996,1999)、Portter(1998)、Baldwin(2000)、Ottaviano等(2002)相继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和生成机理进行研究。国内对于产业集聚现象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以王缉慈(2001)、金碚(2003)、魏后凯(2003)、梁琦(2004)、何雄浪(2007)等为代表对产业集聚的性质、成因及其优势等定性理论进行了大量研究,以杨宝良(2003)、文玫(2004)、朱希伟(2004)、江激宇(2006)等为代表对我国产业集聚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经验分析,并发现中国的许多制造业都高度集中在上海、广东、山东、江苏等沿海省份,而且自改革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地域上变得更为集中了。但国内关于产业集聚水平和区域差异相结合的研究并不多见,个别是从劳动力转移或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范剑勇,2004;姚林如等,2006)来阐述产业集聚带来的正外部性而导致区域差异的变化。

 

[此贴子已经被angelboy于2008-4-25 14:45:37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产业集聚 马太效应 panel data Scitovsky Hirschman 研究 集聚 马太效应

沙发
ambow 发表于 2008-3-8 07: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全文呢

使用道具

藤椅
hhping1898 发表于 2008-8-26 19:0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全文呢?[em03]

使用道具

板凳
anthust 发表于 2008-8-26 19: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是干嘛,做3遍广告!?

使用道具

报纸
巫女落落 发表于 2008-12-26 10:1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这不是我亲爱的统计老师和师公的作品吗?

真好

使用道具

地板
nesh 发表于 2009-9-26 15:45:4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超烂的文献综述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ltj
拉您入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5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