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hj
5843 6

价值本质规律 [推广有奖]

  • 0关注
  • 65粉丝

泰斗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52217 个
通用积分
100.1597
学术水平
1397 点
热心指数
1359 点
信用等级
948 点
经验
212206 点
帖子
27197
精华
3
在线时间
266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4-7-18
最后登录
2019-12-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价值本质规律
价值规律的意义在于以等价交换的方式完全实现价值,实现代价耗费的完全补偿。但是在实际经济活动中,价值实现往往不等于价值本身,在许多情况下,价值实现值仍然有可能小于或大于价值本身。比如买入价是10元的一个商品,它的卖出价有可能是11元,也有可能是9元;在此,对于经营这个商品的人来说,这个商品的价值就是这买入价10元,而它能够卖出去的价格11元或9元,就是这个商品的价值所能够实现的大小。作为代价耗费,价值必然走向最小化,以最小的代价耗费获得最大的效用。因此,在市场交换系统中,如果同类物品的某些生产者生产所耗代价较小(比如其生产率较高,各种费用较少,或者获得税收上的优惠等等),则其他生产者耗费代价更大的物品的价值就有可能得不到完全实现。所以,与“耗费最小代价而获得最大效用”的价值本质相联系,我们可以得出与价值规律具有内在联系又有差别的“价值本质规律”。
价值本质规律的意义在于说明物品价值的最小化,因此它就与价值规律“在一定价值水平上的等价交换”有所不同;价值本质规律既有一定水平上的等价交换,但它自己又常常打破这个水平上的等价交换,而建立更低水平的等价交换。比如,电力与用电器者之间在1元电费价格水平上建立起了相应水平的等价交换。但如果电力行业内部存在充分竞争,那么在电力行业的众多从业者当中就会有人依靠他的先进工艺,依靠他的费用节约和其它方式将相应的成本降低一点,比如使其供给电价跌落至0.90元,那么,电力与用电器者之间1元价格水平上的等价交换就有可能被打破,代之以0.90元价格的更低等价交换水平。有没有相反情况呢?当然也有,如1.1元等价交换水平;但从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质来看,它趋向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所以这种“更低等价交换”水平才是反映市场经济实质的必然趋向。当然,在这种价格下降过程中,一些成本水平仍处于较高状态的电力从业者,就没有资格获得这种“更低等价交换”了,因为在更低价格水平上他无法实现等价交换。
所以,价值本质规律反映的是现实经济活动的基本趋向,即努力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耗费,从而使物品的价值最小化。一个生产者,会以种种方式实现这个目的,比如采用以先进机器为核心的先进生产工艺,采用优秀的经营管理与物流方式。前面已多次强调,这些生产要素并没有形成新价值,因为价值作为代价耗费,没有人愿意使其变得更大;相反,它们的作用是降低这种代价耗费从而降低物品所凝结着的内在价值量,由此获得更大利润。关于生产率与物品价值的关系,马克思有许多论述,如:“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时间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 “商品的价值与生产出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与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成正比,而商品价值和同一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同一过程使商品便宜,并使商品中包含的剩余价值提高”。 在这里我们清楚看到,马克思把生产率(生产力的一种内在方式)与物品的价值反比性地联系在一起,并且通过降低物品的内在价值而获得更大“相对剩余价值”。
这样我们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及其意义应该清楚明白了:它不是增大物品价值,相反,是通过减小物品的价值而增大物品所能获得的交换价值和利润。但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增大物品价值就等于增加其利润含量。在此人们并不了解价值的真正实质,而将价值与交换价值相混淆了,以为价值即等于“能够实现出来”的价值。 于是,包括晏智杰先生在内的许多学者都认为必须把资本、土地及其它生产要素纳入形成新价值的要素中去,而不能让人类活劳动“独享”这一(形成新价值的)资格。但是,这样的结果只能使相应物品的价值及其市场表现形态---价格浮得更高;这意味着相应的利润会更大吗?不是,相反,是意味着利润的更小。假如在我们的社会中还存在一个规模巨大、人数众多的封建地主阶级,需要我们通过地租的形式来养活他们,那么我们作为生产者(资产者与劳动者)还有什么利润可言呢?晏智杰先生也意识到:“科技的发展意味着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土地、劳动、资本、管理)更有效的利用,生产成本的降低,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单位产品价格水平的降低,与此同时还有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体的质量的不断优化和改进、服务水准的日益完善和提高,从而保证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些在以往的价值论中是没有地位的”。 说得非常好!这正是价值论的应有之义,马克思的价值论显然也包含着这样的意义,这从上面他对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反比关系的论述中已经看出,也可从他“相对剩余价值形成”的有关思想中看出。 因此所谓“在以往的价值论中是没有地位的”并不符合事实。这里的问题在于:到底如何理解“价值”?在马克思看来,价值是人类劳动的代价耗费;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才认为价值与生产率成反比。因为十分明显,生产率的提高,使单位物品所凝结着的代价耗费更小,表现为单位物品所具有的生产成本更低。而晏智杰先生呢?前面曾说,在《新探》这部新著里我们并未发现他对价值概念的确切介定,不知道他在什么意义上使用“价值”这个概念,可能他只模糊地怀有“价值越大越好”的观念,因此便十分笼统含糊地以为,既然生产率提高使产量增加,就是价值的增大;但是,产量增加并不等于价值随着增大。 因此在研究、阐述价值问题时应首先介定好“价值”概念,让研究者自己及别人知道这种研究与阐述到底是以价值的什么意义为出发点。这种“首先弄清基本概念之意义”的方法论,应该是所有研究“劳动价值论”的关键所在,实际上也是所有理性研究活动的关键点。
价值本质规律所反映出来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原则,其作用是强有力的。因为我们不仅看到它的正常与进步的方式,而且也经常看到它表现为众多不正常、无可奈何、非道德甚至可恶和犯罪性的方面。比如最常见的是偷工减料、裁减职员、以次充好、假冒伪劣毒、不顾休息与安全的争分夺秒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意见到、但又客观存在难以完全避免的事情。因为生产者必须想办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并且这种行为具有强大的连锁作用,因为,当某个生产者带头这样做时,其它生产者也必须跟着这样做,否则他们就难以在竞争中生存下去。比如我们经常从电视新闻等报道中看到,为了能够承受起各种税费负担,和谋取尽可能大的个人利益,车载、船载超重等非正常现象时常发生。在车、船运输中,只要某几个人超重运输,别人也必须跟上,因为超重运输会获得较高效率和较低成本的利益,从而使不超重运输者处于不利状态,使其维持在一种相对低效率高成本的状态,从而削弱其谋利能力,甚至陷入亏损境地。这是一种非公平竞争的“群起行为”(即只要一个人这样做就会令众人群起跟进)。政府要杜绝这种行为绝非易事,因为每个人都陷入“囚徒困境”---难以相信别人不会成为政府禁令的“漏网之鱼”而获得这种额外好处。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价值本质规律的强大威力。我们看到,目前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世界各国许多公司不得不采取最后一个减少成本的方法,即裁减职员。因为如果不想办法降低成本,从而降低价格,则所产商品在这样的经济情况下根本不可能销售出去。当然,如果职员的工资是灵活的而不是刚性的,则裁员之风就不会如此猛烈。  
由于价值本质规律使物品价值及其市场表现形式---价格趋向最小化,所以它同时也包含着这样一种质的变化,即:使用价值的创新。因为一种使用价值经过这种价格最小化,其利润水平越来越低下微薄,这促使生产者不得不寻求生产新的物品品种,即新的使用价值,通过新产品而开发新的市场,以求获得新的高利润水平。这种创新情况在平常的经济活动中相当常见,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主题之一。 市场中推陈出新,新品叠出,其结果,既使新品生产者获得新的更高利润,同时也使当前的老产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于是只好使这些老产品价格不断降低,甚至降到其价值以下(以至形成亏损)。最典型的就是个人电脑行业中的CPU(电子计算机中央处理器)产品,如美国INTEL公司所生产的一系列CPU产品就面临着自身新品对旧品的淘汰机制,比如Pentium系列产品中,PentiumⅡ就对Pentium形成淘汰作用,PentiumⅢ又对PentiumⅡ有淘汰作用,现在PentiumⅣ又对PentiumⅢ产生淘汰作用。其中在每个Pentium档内部又存在着频率高对频率低的CPU的淘汰作用,比如PentiumⅢ里PentiumⅢ850就对PentiumⅢ800具有淘汰作用。INTEL公司何尝不想让其产品的自我淘汰速度慢一点,但它却面临着AMD等CPU制造公司的剧烈竞争,所以无法不加快新产品的研制步伐,想以更快的自我更新、自我淘汰速度来保持自己在业界的领先地位。又如现在的移动通信市场,产品服务早已从最早的模拟网转入数字网。现在,CDMA等2.5代数字移动通信已经建立,过不了几年,3G、4G移动通信也将建立。这些都是因现有类型的产品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逼迫出来的。
晏智杰先生的《新探》强调价值的使用价值方面,应该说是传统价值论的完满发展所必需的,因此很有意义。由此他努力批判了将价值论只局限于“价值”或“交换价值”这种传统观念。他说:“依照……传统观念,使用价值从一开始就被排除在经济学价值论的本体之外,切断了使用价值通向交换价值或价值的道路,充其量只承认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或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或者还有其他一些功能,但都看做外在变量”, “传统劳动价值论将使用价值或财富排除在价值决定之外”。 在此他显然是针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其中不但包括马克思本人的价值论,也包括他以后的各种马克思主义者的价值论。因此他特别指出:“我们已经看到多少年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这种传统解释给我们的经济学理论思维和经济实践带来了怎样的严重的恶果,看到了如果我们不从希法亭所说的那种二分法的区分中摆脱出来,将商品分析中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统一起来,恢复使用价值分析在经济学中应有的地位,我们的经济学就没有希望复兴”。 这段针对中国经济实践与经济学界的言论是精辟的和一针见血的。传统价值规律虽然从其深刻内涵而言难以说它忽视使用价值的创新问题,但那是隐含着的,注意力并不够,只是作为一种“既定的前提”。而现在所阐述的“价值本质规律”则将“产品使用价值上的创新”作为了其必然逻辑的重点之一,其道理前面已经说了。产品使用价值的创新,实质上就是创造一个个新兴的市场,而市场是产品价值实现最基础的资源。因此,资本运作通过产品使用价值的创新,实际上就是为资本自身的价值实现创造一个更为有利更加宽松的环境。
新产品在刚创制出来并推向市场时,价格一般都比较高,利润空间也比较大,因为它是市场上还相当缺乏的新产品;生产者对它的投资开发也正看着这一点而来的。但是从成本耗费来说,新产品也并非一定会比老产品更高。比如据说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创建与维护成本就不一定比GSM系统更高,因此它将来有可能提供更为低廉的服务价格。现在它刚推出的时候,自然会有较大的利润空间,这个较大利润空间是通过更高或者相同的价格而获得的(比如初始时CDMA的通信价格就定在与GSM相同的水平上)。比如电子出版的情况,特别是通过INTERNET的网络出版,要比过去传统的纸质出版方式节省更大成本耗费,因为它基本上不耗费纸张和印刷费用,也不用在发行环节上运来运去;只要一份原稿在某台电脑上完成,则成万上亿份复制品就会在一瞬间流通全球。这样的出版方式费用之低廉是可想而知的。可见,新的使用价值并不意味着会耗费更大成本,产生更大的价值与价格,也不意味着它的效用要比老产品的使用价值更小(电子出版就可以做到多媒体形式,其效用是传统印刷出版无法相比的)。因此,“使用价值越高其价值就越大”的“使用价值价值论”  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新产品总要维持它的高价格,但是,高价格毕竟比较难以更大范围的推向市场,因为市场占有、普及程度与其价格水平直接相关,成反比例。因此任何新产品在推出后无不进入价格最小化的进程中。比如,无论是当年模拟移动通信、第一代数字移动通信(GSM),还是现在的CDMA、GPRS等,它们在推出后其服务价格都渐渐下降,渐渐大众化。因为,如果你坚守贵族性的高价格不放(就象原先CDMA要维持“贵族定价”一样),则高价格的销售疲软会让你难以维持。同时在高利润空间的诱导下其它投资者纷纷介入这一行业,从而形成竞争局面,迫使你不得不放下贵族心态,在价格上走大众化的道路。这即是价值本质规律的基本体现。因此,价值本质规律既要求新品叠出,又指出新品价格上的大众化、最小化的必然性。创新---大众化---再创新---再大众化,如此无限循环,就是价值本质规律的完满而深刻的体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Internet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对剩余价值 Intern 马克思主义者 价值 规律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沙发
qiuwen 发表于 2005-7-4 10: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价值是劳动物化在产品中的价值,产品等于商品??我觉得不是的,

"这样我们对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及其意义应该清楚明白了:它不是增大物品价值,相反,是通过减小物品的价值而增大物品所能获得的交换价值和利润。但几乎所有人都以为,增大物品价值就等于增加其利润含量。在此,以为价值即等于“能够实现出来”的价值。"

                     引用你的话

有一点不明白,你说的"通过减小物品的价值而增大物品所能获得的交换价值和利润"是指降低成本投入?若如此,那么你文章表达的意思就涉及到了"价值工程-创造开发"这个领域了.

那么你说"增大物品价值等于增加利润含量,人们并不了解价值的真正实质,而将价值与交换价值相混淆了"说法,可我对你说的"价值与交换价值"的概念不是很清楚......

从价值到交换价值,我觉得是价值规律及"生产--需要"的一种流程表现,对你的表达的概念了解的不是很透彻,希望你能够给我回贴......

使用道具

藤椅
hhj 发表于 2005-7-5 06:3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价值的一个基本属性就是劳动耗费的物化与凝结。既然如此,既然作为一种“耗费”,那么价值应该越小越好。但是另一方面,价值在交换中所能够实现的程度又要求越大越好。比如,我花费一天的工夫制作了一产品,而它竟能够在市场上换取我二天的工夫时间,这样,我这一天的劳动耗费所具有的价值,在交换中获得了二天的补偿。

交换价值是指价值在交换中所能够实现的程度。因此,价值与交换价值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不同的性质。而价值规律则是指作为耗费的价值能够获得的等价补偿,而不管这种补偿是通过交换还是自给自足。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板凳
qiuwen 发表于 2005-7-6 08:4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想了一个晚上,对"价值与交换价值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不同的性质。"的观点有了些自己的想法

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同一性在于交换价值作为组成一个整体的产品价值中的一部分,使得产品成为"商品"并价值最大化,这符合客观的价值规律变化;不同的是交换价值自身不是物化的劳动的直接产物,交换价值更受市场的人为的约束,当然也是一个生产的价值的环节.有点先验味道.

想在具体问一下:交换价值的概念产生是在什么时候、由谁提出的,有哪些相关的书?

谢谢。。

使用道具

报纸
hhj 发表于 2005-7-7 06: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5-7-6 7:35:41的发言: 萨缪尔逊说的话不能当作真理。所谓“丰收侼论”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成立。如果农业全面丰收,而对粮食的有效需求增加,则全体农民的收入可以全部增加。这就是各国政府收储粮食的经济学理论基础。而政府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的社会购买力,会对整个商品经济中的其它部分,形成有效需求,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

我倒觉得这种“丰收悖论”是一种普遍现象。因为无论如何,需求是不可能随着生产率提高下的供给增加而同步增加的,如果想通过增加货币发行量来增加需求,那也不太实际,因为当人们手中有很多钱时,他们去消费的不再是一般商品,而是高档的具有一定稀缺性的商品。这即是著名的“吉芬悖论”。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地板
hhj 发表于 2005-7-7 06:3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qiuwen在2005-7-6 8:43:15的发言:

想了一个晚上,对"价值与交换价值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不同的性质。"的观点有了些自己的想法

交换价值与价值的同一性在于交换价值作为组成一个整体的产品价值中的一部分,使得产品成为"商品"并价值最大化,这符合客观的价值规律变化;不同的是交换价值自身不是物化的劳动的直接产物,交换价值更受市场的人为的约束,当然也是一个生产的价值的环节.有点先验味道.

想在具体问一下:交换价值的概念产生是在什么时候、由谁提出的,有哪些相关的书?

谢谢。。

交换价值是价值在交换过程中所实现的程度,因此交换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时才存在,如果不是交换时,或者社会经济不处于市场经济,那么产品就没有交换价值可言。但是无论在何种形态下,只要耗费着人类劳动的代价,产品就具有价值,而不管这些产品是用来交换的,还是用来自给自足的。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没有交换机制,没有商品交换,产品就没有价值。这是将价值混淆于交换价值的典型。这种混淆的传统由来已久,至亚当斯密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在马克思那里也见到很明显的痕迹。马克思的理论甚至使人得出一个错觉,认为只要人为取消商品交换形态,产品的价值就会消失,于是就可以对产品实现计划经济的“无偿调拨”。这已经使人犯了历史性的错误。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7
qiuwen 发表于 2005-7-7 17:0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hhj在2005-7-7 6:37:47的发言:

交换价值是价值在交换过程中所实现的程度,因此交换价值只有在商品交换时才存在,如果不是交换时,或者社会经济不处于市场经济,那么产品就没有交换价值可言。但是无论在何种形态下,只要耗费着人类劳动的代价,产品就具有价值,而不管这些产品是用来交换的,还是用来自给自足的。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没有交换机制,没有商品交换,产品就没有价值。这是将价值混淆于交换价值的典型。这种混淆的传统由来已久,至亚当斯密以前就已经存在了,在马克思那里也见到很明显的痕迹。马克思的理论甚至使人得出一个错觉,认为只要人为取消商品交换形态,产品的价值就会消失,于是就可以对产品实现计划经济的“无偿调拨”。这已经使人犯了历史

能发吗??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4 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