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楼主: w_xiaotao
1669 0

西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0年跨越 [推广有奖]

  • 1关注
  • 22粉丝

VIP

经济学公理

院士

8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3
论坛币
503892 个
通用积分
33.4956
学术水平
20 点
热心指数
55 点
信用等级
8 点
经验
50517 点
帖子
1910
精华
32
在线时间
45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4-17
最后登录
2023-11-30

w_xiaotao 发表于 2008-7-4 11:45:00 |显示全部楼层 |坛友微信交流群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西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0年"跨越"
 
日期:2008-07-03 11:15作者:彭维锋 陈钢 侯大伟来源:半月谈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cript>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script>

  上篇: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

  陕西省礼泉县白村不靠城,不靠山,不靠水,不靠国道省道:村民“吃的担担水,住的茅草房,用的顿顿电,走的泥疙瘩”;水利设施极其简陋,“先浇路,后浇壕,把地浇成个花狸猫”;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人心涣散,赌博成风,打架斗殴经常发生。

  很难想象,如此贫穷落后的西部村落,30年后竟然脱胎换骨,成为全国省部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

  培育优质果园2000多亩,建起2000吨气调冷库,果品年产值1180万元;在果园里发展“果、畜、沼”生态养殖;创办良种猪繁育场、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以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其他产业作补充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全村总产值200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5900多元。

  30年日月新天。西部农业,正逐步改变单家独户的小生产经营方式,走上一条合作化、产业化、规模化农业发展之路。

  30年,西部农业生产水平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30年来,西部农业生产水平获得了显著提高。2007年,四川省粮食总产量达到3449万吨,比1978年增产1068万吨,增幅44.9%。陕西省粮食生产连续多年丰收,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5210万亩,总产量1194万吨,比1978年增产394万吨,增幅49.3%。

  在保持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的同时,西部地区多种经济作物和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陕西果业发展强劲,2007年全省水果种植面积达1327.4万亩,是1978的9倍,总产达940.2万吨,是1978年的28倍。其中,苹果业实现了种植面积全国第一,质量全国第一。畜牧业快速推进,蔬菜、茶叶、蚕桑、中药材、花卉等区域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尤其是茶叶,种植面积由1978年的0.24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103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1.44万吨。

  西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主要源于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发展理念、经营方式不断转变,农业科技含量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以及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等。

  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要实现农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应当在有条件的地方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2003年以来,四川成都市积极探索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业主,组织带动农民,采取自愿联合、入股等方式,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2006年2月,成都市邛崃县固驿镇仁寿村被确定为成都市优质粮食集约化经营综合改革试点区。仁寿村与文君米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邛崃固驿国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仁寿村占股30%),以800斤黄谷/亩的价格对4602亩耕地进行集中流转,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优质粮食。与此配套,推出“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养老保险,为农民“离土”免除后顾之忧,并引导农民到城市和集镇集中居住,为土地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在两年的规模化经营中,试点区大量应用农业机械,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提升粮食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2007年,试点区水稻亩产从418.6公斤增加到491.6公斤,增产17.4%。2007年,国田公司总收益达69265元,仁寿村也获得集体收入20780元,由空壳村变成有一定集体经济收入的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得到真正体现。

  科技引领,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实质上是先进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过程,是用现代科技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

  2003年~2007年,陕西省农业基础建设投资累计达10亿元,主要实施了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沼气工程、畜禽良种工程等项目。农村信息化加快发展,全省已建成15个省级专业网站、2950个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58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2.5%。

  四川积极实施沃土工程、中低产田改造、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项目,不断改善耕地质量。2001年以来,四川省累计改造中低产田1240万亩,中低产田占耕地的比例由82%下降到64.2%。农业科技支撑不断强化。2003年以来,成都市已发展农业设施栽培9.8万亩。

  走进成都市温江区友庆花卉产业聚集区,花卉大道宽阔平坦,两侧密布的花卉企业不时吸引人们的眼球。为推动花卉种植业转型,近年来温江区规划了友庆现代花卉产业设施园区,大力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发展设施农业,主要以高档盆花、观赏植物、新优地被植物、植物雕塑等为主。目前园区已入驻项目30多个,协议总投资额超过12亿元。

  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

  完善的产业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四川农业粮、经生产结构由1978年的84∶16调整为2007年的69∶31,并逐渐由粮、经二元种植向“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转变。 2003年以来,成都着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产品规模化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农业物流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成都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位于成都市南郊的双流县,其快捷发达的立体交通网络及多种特色优势产业,为当地农业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交通和产业优势。目前,双流已经设立了成都航空物流园区,县、镇、村三级物流市场初步建立,农产品出口创汇型物流业也同步发展,2007年创汇7000余万美元。

  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还必须注重开发现代农业的多重功能。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街道的“五朵金花”,将传统的第一产业与绘画、摄影、雕塑、音乐创作等创意艺术有效结合,打造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等5个以观光旅游为主题的农村旅游区,引来游客如织,充分释放了现代农业的观光休闲功能。5年来,“五朵金花”累计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当地旅游收入超2亿元。

  下篇:新跨越期待破解四大难题

    没有新农民,就没有现代农业

  近年来,四川省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很大,全省年均完成新型农民培训6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00万人次,但省农业厅人士仍然痛感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偏低。

  对此,陕西礼泉县白村党支部书记李朝鲜深有同感:“如果说进城办企业是我人生的第一次创业,那么回村任职就成了我的第二次创业。第一次遇到的最大困难是钱,有牙没馍,第二次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人,一群素质不高的农民和素质不高的农民干部。”在他眼中,当好一个企业的董事长难,当好一个农村的支部书记更难:农村工作人多、面广、事杂,有些工作要开展相当难;农民传统经营意识太强,怕风险,怕投资,扭转起来非常难;部分农民思想狭隘,自由散漫,组织起来特别困难──“这三难无时不在阻碍农村工作,制约农村发展。”李朝鲜说。

  9年村支书,“三步走”发展思路,每一步李朝鲜都做足了“人”的工作。3年基础设施建设,他把每一项工程都作为教育干部、教育村民的一项政治思想工作来抓,最大收获是促进了白村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作风转变。3年产业结构调整,他加强对村民的实用技术、经营理念培训,使村民既获得了经济实惠,又转变了经营思想、生产方式。3年建设文明富裕新村,他建起各种培训、文化娱乐设施,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建设新农村,就是培养新农民。先把农民带好,再把农民带富;只有新农民,才有新农村。”白村9年,李朝鲜深知抓好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性:要不断教育农民,给他们注入新的思想理念、新的科技文化知识,尽快培养起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

  “农基”建设滞后,农业仍然“靠天吃饭”

  总体来讲,我国农业基础设施依然很薄弱,难以抵御较大的自然灾害。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而言,情况就更是这样。

  汶川大地震对四川农业基础设施的破坏是很大的。5月17日,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透露,地震造成灾区农业基础设施毁坏严重,5万多个温室大棚倒塌,730多万平方米的圈舍、30万亩鱼池被毁坏,2万多台(套)农业机械被损毁。部分水利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后期灌溉用水严重缺乏,预计100万亩~150万亩水稻将被迫改种旱作。另据四川农业部门统计,地震造成灾区农田损毁100多万亩,沼气池损毁50多万口,农业系统推广服务设施损毁严重。

  除了难以抵御地震、洪水、雪灾等自然灾害,西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还很难达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要求。来自四川某农业规模化经营试验区的情况显示:该地在土地流转中,虽然依托土地整理项目配套了部分道路、沟渠,但与现代农业的要求相去甚远。由于配套跟不上,加之还有相当部分农户没有搬迁,在很多区域无法实现机械化作业。

  由于机械化程度低,公司管理难度加大,亟待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使整个试验区成为“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农田。此外,为提高产出效益,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必然要改造中低产田,改善灌溉设施,添置适合的农业机械,这些投入如果没有政策扶持,势必损伤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

  政策空白“掣肘”粮食产业化

  来自四川省农业厅的资料显示:当前四川粮食安全基本态势是,生产能力有限,消费刚性增加,口粮供给有余,饲料粮严重不足,粮食产需总体缺口100亿斤左右。四川省农业厅厅长任永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实现四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省厅将突出抓好的3项工作之一,就是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主动联系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品牌创立、基地建设、品种推荐、技术指导等方面提供服务。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在对粮食规模经营进行扶持的诸多方面,尚有较大改进空间。

  有的粮食经营企业反映,现行农业保险索赔“门槛”太高,如因干旱造成种植季节推迟(非人为),洪涝灾害、地震造成库房漏水、产品变质、因人员恐慌找不到劳动力而造成晾晒困难等情形,便不在农业保险赔偿范围等等,建议及时修订。

  部分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议,可探索对粮食规模化经营企业进行特殊补贴的政策。如规模化经营补贴,对百亩以上大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示范片实行每亩200元补助,连片300亩以上规模经营示范片予以每亩500元补助并优先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质品种的良种补贴力度应加大,因为优质优价没有得到明显体现;农业机械补贴,现在的农机补贴对象是农民(农场职工)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机服务组织,而粮食生产企业购买农机则不在补贴范围之内。

  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后顾有忧

  粮食生产要实现集约化经营,必须要集约利用土地,为此首先要把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创造条件,并间接为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提供产业工人,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但是,受生活保障条件限制,农民不敢放弃农田。“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是大部分农民心态的真实写照。尽管有人外出打工,但是打工收入大部分不高。还有,目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土地成了农民无法实现就业后的唯一退路和最终养老归宿。

  受国家政策影响,农民也不愿放弃农田。近年来,国家支持“三农”的力度越来越大,特别是粮食直补等政策出台后,农民普遍尝到了种粮的甜头,不愿意放弃手中农田。

  因此,在转移农民的过程中,必须解决好农民离开土地以后的生计、居住、医疗养老等问题,不然很容易引发矛盾冲突。一些地方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成都市温江区推行的“双放弃”、“两股一改”,邛崃县固驿镇推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换社保”等。其核心做法,在于切实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做好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生产能力 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2003年以来 土地承包经营权 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 生产能力

人生有书可读,有暇得读,有资能读,又涵养之如不识字人,是谓善读书者。享世间清福,未有过于此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18 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