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2010517155lpq
532 1

[图行天下] 《缅怀玛丽娜·茨维塔耶娃》:茨维塔耶娃是怎样一个妈妈 [推广有奖]

逸安居土

大师

47%

还不是VIP/贵宾

-

TA的文库  其他...

浪淘沙书屋

威望
7
论坛币
845455 个
通用积分
27321.9026
学术水平
2788 点
热心指数
3113 点
信用等级
2810 点
经验
238219 点
帖子
10744
精华
32
在线时间
1554 小时
注册时间
2013-2-28
最后登录
2024-1-27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每个俄国作家身边都有一个牛逼的女人: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曼德尔斯塔姆有老婆,契诃夫有老妹,阿赫玛托娃有在大清洗中,用密码帮她备存诗歌的好闺蜜:利季娅。额,连高尔基还有个如铁红颜:别尔别诺娃呢。而茨维塔耶娃呢,除了数本诗集之外,她还有个活体诗作:女儿阿莉娅。“在严酷的未来,你要记住我们的往昔:我——— 是你的第一个诗人,你——— 是我最好的诗。”这是茨维塔耶娃为年幼的女儿阿莉娅写的诗句。

  茨维塔耶娃这个女儿阿莉娅,写了一本回忆母亲的书《缅怀玛丽娜·茨维塔耶娃》。书里收录了很多她八岁时的信件,收信者是她教母:诗人沃罗申的妈,还有阿赫玛托娃阿姨!这个孩子不是洛丽塔式的性早熟,而是另外一种:智性的成人化。近乎巫气。

  有时,长期和一个气味浓烈的人共处,会被浸染和覆盖,但阿莉娅和茨维塔耶娃的气味,还不太一样。茨维塔耶娃是一阵阵像电流一样刚烈强劲的冲击力,典型的莫斯科风格:诗歌的张力,韵脚的爆炸性,移行的攻击性,而阿莉娅,则是一种用版画笔法写意,快笔抓取人物神采的速写能力。

  《缅怀茨维塔耶娃》,最早是在《寒冰的篝火》这个合集里,读到的节选,印象很深,不是内容,而是它的笔法,像单向用刀的版画刻法,而不是在几百页的书里通常使用的那种迂回承让,脂肪丰富的写法。请看这样的行文:“她为人慷慨,乐于帮助他人,最后的急需物品,也能和人分享,她没有多余的东西。从不软弱无力,但终身孤独无助,对物品,最看重的是它的结实耐用,不喜欢易碎的容易损坏的东西,她爱大自然:山峦、悬崖、森林,爱野生的花儿而不是瓶插的花儿。”——— 但你别说,我对此茨维塔耶娃的印象得成,靠的就是这个笔笔不虚的轮廓勾画。我当时非常好奇,这样一种判断句叠加的写法,怎么跋涉完一本书的长度。结果我看到全书之后,发现她后面改笔法了,变成了正常厚薄的叙事。但其中最出神采的部分,仍然是判断句。她每次歪起脑袋下断语的时候,最可爱。

  阿莉娅在回忆母亲的文章里说:“她每天都认真地写信和回信”,我最初理解为茨维塔耶娃非常热衷且认真对待一切文字工作,后来明白信件正是一种纸质的“无手之抚,无唇之吻”,距离之外,以梦为马的奔驰在想象中的爱,茨维塔耶娃最醉心的那种,而她“不喜欢现实中的相遇,像头撞头”。

  我想说的是:茨维塔耶娃的母亲和作为母亲的茨维塔耶娃。

  茨维塔耶娃的女儿阿莉娅,在五岁时给前来拜访的爱伦堡开门,看着他,嘴里念着“多么奇异的宁静,怀中抱着苍白的百合花,而你正在漫无目的地瞧着……”,把可怜的爱伦堡叔叔硬是给惊吓到了。与这极高的精神发育水平相对的,是另一个小女儿伊莲娜,两岁时还不会走路,常常被绑在椅子上,一个人给丢在家里,以至于从椅子上摔落,跌得脑门青一块紫一块,因为妈妈带姐姐去参加诗会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最后是饿死在福利院的。

  这些都让我感到深深的悲伤。茨维塔耶娃是为诗而生的,別说是对孩子,她对自己也是马虎甚至邋遢。她天生厌恶日常生活,蔑视物质,不喜欢做家务,收拾房间,盘子吃过也不洗,生儿子吋,医生在她房间里环顾四周,居然找不到一样干净的东西——— 并且,她这代诗人,都是生长在教养良好,中等人家都请得起保姆和家教的环境下,而等她们身为人母时,却撞上了内战、大战、苏维埃政权,别说保姆环绕,就是基本的生存都成难题。这个时代的转折把她的生活低能映衬得更明显。生活能力低下倒也罢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她没有成熟的母性。我回想起房东对茨维塔耶娃和儿子吵架场景的回忆,那纠缠怨怼的味道不像是母子,更像是男女。而在儿子出生之前,茨维塔耶娃的幻想是和他住在一个岛上。他不认识任何人,这样她可以完全占有他。她带他回苏联之前,感到难过,因为在苏联,孩子会有集体环境,不再归她一个人所有。对女儿也一样,有次因为女儿喊了姑姑而不理她,茨维塔耶娃就感到“被侮辱了,及嫉妒”。她对自己爱的男人,也并不想与之在生活中结合,只是想有他的孩子“‘这样可以彻底拥有他”。

  她是个精神化的女人,作为她的儿女精神乳汁过多,而生活上完全乏于照顾,她给阿莉娅写过很多日记,但却不喜欢带她。五岁吟诗的阿莉娅不是因为天才而是母亲根本把她当成了成年人,与她一起分享自己的诗生活。在同一张粗木桌上,茨维塔耶娃刷衣服,补裙子,但到了工作时间,她就推开杂物,心无旁骛地开始写诗,日常生活的潮水退却,她活在音韵和字句的诗情岛屿上。她写着写着就把头从写字台边上扭过去,对身边的阿莉娅发出咨询意见:“你说,剧本最后的一个词,该是什么呢?”“最后一个词,当然应该是——— 爱!”这个提供意见的第一读者,只有七岁。她们不太像母女,倒是有点像互相照顾体恤,共享精神生活的闺蜜。阿莉娅也不称呼茨维塔耶娃“妈妈”,而是直呼“玛丽娜”。

  很小的时候,茨维塔耶娃就给阿莉娅分配了相当一部分的家务,以保证她自己的工作时间,对一个孩子来说,她居然不以为苦,还欣慰可以分担母亲的家庭责任。这是个早熟而体贴的孩子。终其一生,在她的笔下,虽然也提到母亲的暴烈,有时因为心情不好对家庭成员呵斥动怒,阿莉娅也曾经负气离家出走。但总的来说,她非常乖巧,爸妈穷得只能离开柏林,住到山谷环绕的捷克乡下,她就默默地拎着草篮子跟在后面,篮子里装着一家人的旧鞋。去深山里采菌子节省伙食费,怕山路磨鞋,脱下来藏在山洞里,结果被洪水冲走。她只有两件衣服,一洗一换,被勾破了,就得等妈妈补好才有的穿。但全家在爸爸回家的周末,就依偎在白铁皮的台灯下,读法国文学,爸爸读,精通法语的妈妈纠正,女儿慢慢学会了法语。这是患难生涯中非常温馨的场景。物质匮乏的少年时代,十岁时跟着妈妈去德国找爸爸,二十五岁回国,却因为海外生涯被捕,历经十五年莫名的牢狱生涯,在这十五年里,初恋情人远离她,爸爸被枪毙,妈妈上吊,弟弟在战场上阵亡,和妈妈精神上莫逆之交的帕斯捷尔纳克叔叔,给她寄了点钱,她用这个钱,在河边搭了个小木屋,种了树,围了篱笆。从某个角度来说,她似乎生来就只为成为苦难年代的喉舌,但是,和她妈妈的潮涌电击般的激情相比,她冷静有型得多。接到妈妈自杀的消息,她的回信也没有极度错乱。她很美,五官轮廓像妈妈,却没有妈妈的粗戛和男人形貌,而是一种鲜明的灵魂深度。可是,这样美和慧的少女,却命运多舛,也没有收获爱情。

  和妈妈一样,阿莉娅也和帕斯捷尔纳克有过长时间的通信。阿莉娅会写自己一天十四到十六个小时的劳动,清晨和暮霭中的鹤唳,她告诉帕斯捷尔纳克,因为长久的被禁声、监控、审讯、高压审查,她已经不会和人交流了,一旦说话就会出现堵词……她也没有曼德尔斯塔姆夫人的刚烈和强大的思辨能力。但她一谈到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顿时灼见滚滚而来,语言一点都不涩了……如同妈妈当年在精神孤绝的欧洲,经历地理和心理的双重流亡时,靠帕斯捷尔纳克的精神供给,她也是对公社播放的集体电影毫无兴趣,却窝在宿舍里痴迷地看帕斯捷尔纳克翻译的书……这是她从孩童时期,就熟悉和膜拜的人,而又有几人,能像朋友一样,被茨维塔耶娃文学启蒙,九岁时就与爱伦堡聊天,跟着妈妈参加诗歌朗诵会,听巴尔蒙特诵诗,又像朋友一样和帕斯捷尔纳克通信?从这个角度来说,阿莉娅又是幸运的。(黎戈 自由撰稿人,南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玛丽娜 苏维埃政权 自由撰稿人 日常生活 工作时间 玛丽娜

清风水面,皓月天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沙发
15559331297 学生认证  发表于 2015-8-12 17:19:2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谢楼主分享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收起 理由
2010517155lpq + 10 + 10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经验 + 10  论坛币 + 10   查看全部评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2 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