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ucom
1100 0

[休闲其它] 為何台灣經濟如此低迷?──三大病症不改,誰都救不起來 [推广有奖]

大师

1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22632 个
通用积分
3229.4799
学术水平
314 点
热心指数
396 点
信用等级
189 点
经验
314607 点
帖子
3816
精华
0
在线时间
498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9-7
最后登录
2024-4-2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這幾年來,台灣的經濟成長越來愈低迷,而我們也經歷過兩次政黨輪替,症狀還是都沒改善,原因是什麼?除了國際大環境的因素之外,本篇將與各位討論我的看法。

經濟學上計算GDP,主要分成四大部分:消費、投資、淨出口、ZF支出。其中的投資指的是實體產業的投資(例如出錢開餐廳),而不是投資基金這種投資,所以投資這一項最後也可以歸類到出口或消費。由於近年ZF預算緊縮(請參考ZF財政吃緊:台灣的第二大挑戰),因此ZF支出這部分,本文不再重複討論。

以消費而言,目前台灣受到人口老化、房價高漲(買房子之後會壓縮其他方面的消費)、薪資成長緩慢的影響,內需消費成長非常緩慢,因此雖然近年ZF大力推展觀光業,每年來台的觀光客人數也的確大幅成長,但仍難以抵擋上述三個趨勢的負面影響。所以提振內需消費的方法就是改善所得分配和抑制房價過快上漲,讓青年人願意消費和生育,內需市場才有希望。

而ZF常提出的青年低利貸款,這其實不是解決青年就業的根本之道,因為若是大環境造成創業失敗率太高,利率歸零都沒用;反之,若改善大環境讓創業成功率提升,那麼不用優惠貸款都會有人去創業。

至於出口部門一直是台灣最重要的經濟引擎,但這引擎面臨很多問題,列舉如下:

1. 研發或品牌建立相關支出過少,多是代工或低毛利率的產業

台灣的出口部門以電子產業為大宗,而多數的電子產業都是「毛三到四」的低毛利率代工產業,所以外國的品牌大廠可以很簡單的讓我國的幾間代工廠自相殘殺,在他們提升利潤的同時,也讓我國的產業利潤直線下降。更糟糕的是這又造成我國廠商為了競爭毛利率(有時候甚至是存亡問題!),就以低薪及各種責任制壓榨員工,當員工無法加薪及工時過長時,又間接影響內需市場,如此的負回饋循環之下,台灣經濟當然難以發展。

簡單來說,我國的產業若繼續沉溺在低毛利率的代工產業之中,無法轉型為研發或建立品牌,對國家的影響絕對不是只有在外銷部門而已。

2. 產業太過集中於電子部門

以我們的競爭對手南韓來說,除了電子產業,他們在造船、家電、汽車產業都已經取得一定成就,很多國人不知道南韓已經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國(2015年Q1占全世界造船噸位41%,第二名的日本和中國皆不到30%),幾年前甚至還打敗核電大國──法國,取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核電廠建造合約,可見南韓力行產業分散化,這是這幾年南韓經濟成長率比我國穩健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我國的政經領導人物和一般老百姓,可能是受到選擇題和是非題教育的影響,凡事都喜歡只選一個答案(請參考:不思考的人民(一):台灣的第三大挑戰),在經濟政策上喜歡重押單一國家或是單一產業,所以今年第1季中國的智慧型手機銷售年率下降超過4.3%,我國的經濟當然就倒地不起。而最新消息是iPhone6S出貨量頂多與去年持平,甚至有下修的可能(請注意iPhone從來沒有尚未上市的新機就下調出貨量的例子),台灣下半年的經濟成長率恐怕又要再往下修了。

3. 太過依賴對中國的代工和出口

由於中國和我國的文化近似、語言相通,且人力成本便宜(這當然是過去式了),因此是台灣廠商設廠的優先地點,但太過依賴中國廉價的代工能力,反而讓我國廠商失去提升技術和研發的動力。

畢竟,有幾億人的廉價勞動力可用,有多少廠商會想要提升技術和研發?而太過依賴對中國的出口,在中國產業外移、需求因經濟成長緩慢而降低或扶植本國供應鏈(就是俗稱的「紅色供應鏈」)之後,台灣的出口商訂單自然消失了,這也是台灣經濟這一年以來始終難以成長的原因之一。其實韓國三星電子已經把最大的海外代工基地移到越南,除了人力成本更便宜之外,分散市場風險也是一個重要考量,可見古諺「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這句話在台灣經濟也適用。

因此,對於台灣的外銷疲弱、經濟沉悶,解決之道無非是ZF、企業主事者必須先「換個腦袋」,真正開始重視研發與建立品牌,投入資源到對的地方,並且分散產業和出口國,才能讓台灣的經濟否極泰來


4. 泛政治化思考(什麼事情都與政治有關、政策無敵論)

每當發生政治或經濟的「重大事件」時,我們常常會認為「這就是突發事件或意外」,其實在世界歷史上,很多「意外」,往往是「長期基本面累積的結果」。

以1991年蘇聯解體為例:很多歷史學家或評論者認為是「美國造成的」,如雷根總統與蘇聯進行軍備競賽,導致蘇聯的資源多數分配到國防部門,因而民生凋敝,最後造成蘇聯解體。

但更有可能的原因是:蘇聯是嚴重依賴石油出口的經濟體,而油價在西元1968至1981年從每桶不到1美元大漲至每桶40美元左右(這段期間發生兩次石油危機),到了1985年更暴跌至每桶10美元。之後油價長期低迷(這段期間曾因為第一次波斯灣戰爭而飆漲,但為時甚短,一直到1999年油價才開始長期大漲),因此這狀況持續到1990年,就造成蘇聯經濟蕭條,最後走向解體。

試想,若當年油價一直維持在每桶50美元的高價,就算雷根和蘇聯軍備競賽,蘇聯會那麼容易解體嗎?簡單來說,是經濟基本面決定了蘇聯解體,而不是雷根的政策讓蘇聯解體。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很多人常以政治,甚至陰謀論解釋經濟現象的錯誤邏輯。

另外一個台灣的例子是:從陳水扁至馬英九總統,已經過了15年,ZF也不知道用了多少經濟刺激政策(如:愛台X項建設),但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卻越來越差,為何?原因是台灣人口不多(雖然密度很高,但人口成長很緩慢),所以沒有多少內需市場;而外銷市場的需求面又被國外所控制,試問ZF能有多少政策可以讓經濟長期穩健成長?

當然ZF並不是對經濟完全束手無策(個人認為台灣最重要的是人口結構和產業結構,改天會有專文詳述。在這裡請不要犯了用「二分法思考」去辯論ZF「能或不能」的陷阱即可),但筆者要說的是:ZF很難透過政策去改變經濟循環和一國先天條件的侷限,簡單來說,ZF不是萬能的。

正常的經濟循環總是包含經濟成長和衰退,就如著名的避險基金經理人拉斯‧特維德在「景氣為什麼會循環」一書說:「景氣循環和可有可無的扁桃腺不一樣,他像心臟的跳動,是這個器官最重要的功能」。也就是說有盛就有衰,沒有黑暗哪來黎明?而且很多政策,雖然可以延後或延緩景氣衰退,卻往往提高日後更多的風險。

我們國家出問題時,民眾常要求ZF要「做點事」,但這些常是愚蠢的政策(例如這幾年多數的經濟刺激政策都是浪費公帑,只是徒然造成債務增加),所以有時候說白點:ZF不作為就是最好的作為。

5. 短線思考(只看幾年的歷史,而不是幾十年)

多數台灣人思考問題,都看得太短。以房地產而言,其實自有它的循環(但筆者的意思不是應該放任低稅率讓投機客炒房),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過去十幾年全世界的房價也都大幅上漲。但當價格漲到多數人都買不大起時,毋需ZF的干預,房價也會下跌(當然有ZF的干預,下跌速度比較快)。可惜台灣人看的歷史太短,只看到過去十幾年房價大漲,卻忘了在1990至2003年,房價失落了十多年!!任何東西有漲就有跌,但很多人因為「怕永遠買不起」,結果爭相在高點進場買房的結果,不僅讓投機客賺的飽飽,也埋下個人財務困難的伏筆。

6. 本位主義思考(只考慮對自己有利的事情,例如一直要求降價)

台灣很多人有「通縮思維」,就是一聽到漲價就群起反對,可見這個社會沒有「任何東西都有成本」的概念。例如新聞常報導某小吃攤或是善心人士經營的商店(例如高雄賣十元自助餐的阿嬤)數十年來不漲價,卻沒有多少人想過:這些善心人士散盡家財賣愛心便當,當主事者死了之後有誰效法?

簡單來說,這類的行為是「善心可風、善行不足法」,因為一個慈善活動若是要散盡家財卻換來無人繼承的窘境,這慈善活動是可長可久的嗎?反思我們,是不是太貪圖他人給的方便了?

本位主義給國家發展帶來很多限制,例如以前每個縣市都要求蓋機場,現在往往都成了蚊子機場,這是因為多數人都沒體會到「台灣其實很小,不需要每個地方都有XX建設」。至於現在新聞常看到的「奧客」,不也是本位主義作祟?

7. 從眾思考

這是所有人都難以避免的問題,只是每個人的症狀輕重有別。從以前的蛋塔、小折,到這幾年的路跑,台灣人似乎學不會如何「冷靜、獨立思考」。

筆者曾跟團去土耳其旅遊,到每個觀光景點,許多台灣遊客總會又叫又跳的拍個團體合照,還要人擋在古蹟前面拍個自我感覺良好的自拍照才過癮。很少人願意聽當地導遊講解歷史和認真去觀察建築的格局、型式或體驗當年王朝興衰的古意。

所以台灣人顯示的是熱情(負面的說法就是躁動)、自大(自以為比幾千年的古蹟還要漂亮還要偉大,不是自大?)與感性(負面的說法就是不理性)。而在場的歐洲旅客,大多很安靜的在欣賞建築的美感、格局,且拍照時也盡量不會整個人擋在建築的正中央,顯現的是冷靜、自律與知性。我們台灣人可不可以每天至少留下半個小時,讓我們自我反省或獨自閱讀?

這幾年所見,台灣人還有很多思考盲點,礙於篇幅,先分析至此,謝謝大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iPhone6S iPhone6 iphone Phone IPHO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4 08:50